第一篇:浅谈统计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统计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数学,工程,物理科学,投资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工程中也有统计学应用的例子。这篇文章将从我们都很熟悉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00版》内截取一例,以及在工程资料和预应力计算方面统计学的应用来说明统计学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00版》第199页附录F-4 混凝土配
n制强度计算里面应用如下公式RP=R+1.645σ(1), σ=(2)。
Ri12inRn2n1公式(2)取自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注意:因为混凝土试件仅仅是混凝土结构总体的样本,故规范采用的是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而
n不是总体标准差计算公式:σ=
Ri12inRnn2)。
而公式(1)为何以混凝土强度等级加1.645σ,这个公式到底包含的怎样的内容,以下做简略介绍:
我们配置混凝土,要求其至少达到设计强度,这样,混凝土的强度就成为一个数学期望值为设计强度R,分布幅度为σ的正态分布f(x)=1(x)2222e其中μ为设计强度,x为混凝土样本的强度。如图:
yμx
图1 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是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强度μ的混凝土样本,这样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按照设计强度配制混凝土,那么,很容易发现,配制的混凝土大于设计强度和小于设计强度的概率均为50%,无法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于是,我们人为提高混凝土的数学期望值为μ+1.645σ如图2:
y以设计强度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分布曲线以提高后的强度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分布曲线μμ+1.645σx
由图可见,当按提高后的强度的配置的混凝土样本强度保证率由原来 的50%,提高到了。那么提高f(x1.645)d(x)(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了1.645σ的混凝土样本有多大的保证率呢,换句话说也就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到底是多少呢。
1、查标准正态分布表1.64的概率为0.9495,1.65的概率为0.9505,内插可知1.645的概率为0.95,2、使用定积分计算f(x1.645)d(x)=
f(x)d(x)输入5800或4850
1.645计算器,其中σ和μ可以任意取值,本人用5800计算器σ=3,μ=30,计算结果为0.9500,(使用计算器验算时需要注意∞取值由于计算器硬件原因不宜取值过大,否则不能计算出结果,同时由于正态分布曲线的规律,在x较大的情况下著)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按照R+1.645σ配制的混凝土能够达到R的概率为95%。
在统计学也能应用在工程资料方面,例如辨别资料造假。现在的现场质检资料基本都由技术员在办公室完成,很少实际现场测量后填入实测数据,比如钢筋间距,对于胡乱填写在规范范围内的数据,一组两组也许不能说明问题,看不出是否真实(不包括明显的日期,时间,数据是否合理)。但是,当大量的数据汇总后,这些数据就是一组样本,例如钢筋间距的相对值(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负误差)是满足数学期望值为0,σ为钢筋间距样本标准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因此,当我们通过样本的统计,绘制出曲线后,我们可以将样本与样本曲线
f(xx)d(x)-f(x)d(x)差值并不显
比对,如下图:
-1-2-30123这是合理的间距分布图,而下图是不合理的间距分布图。
-1-2-30123在将来的质量事故调查中,辨别检查数据的真假也许可以引入统计学的知识,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发现问题。
在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计算千斤顶油表的读数也有统计学的应用在里面,首先我们知道油表读数与张拉力是一次线性相关的,于是我们建立了Y=aX+b(Y是油表读数,X是张拉力)的回归方程,当试
验室使用千斤顶达到各阶段的压力时,记录下油表读数对应的张拉力,如下图:
油表读数样本yx=a+b千斤顶压力
取得一系列样本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相关系数a和常数b(现在可以使用4850或5800计算器的DATA功能很方便的求出),利用这个方程,我们便可以方便的求出在任何压力下,油表的读数值。
本文仅仅从工程技术的几个小方面浅谈了一下统计学的应用,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光知道要怎样做,还能仔细去想想为什么这样做,那么我们一定会发现在工程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分支学科。工程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只凭经验,经验只是个人的工作总结,而书本上的知识则是大量前人的工作总结。希望本文对各位工程技术人员有帮助。
第二篇: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Excel是一个比专业统计软件更适合作为统计学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具有基本运算功能、函数功能、图表功能和数据分析功能等统计功能,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这些功能,有助于彻底摆脱目前统计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Excel;应用
Excel是使统计学教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数据展开的。由于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繁琐、抽象、枯燥、难教难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使统计学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完成那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教师的课堂操作、演示,还可以激发学生课下动手的兴趣。
Excel是目前最适合作为统计学教学辅助工具的一款软件
(1)Excel的统计功能虽然不像专业统计软件那样强大,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无论是多媒体教室里的还是学生宿舍里的计算机,一般都装有现成的Excel软件,而那些专业统计软件则需专门购买,而且价格昂贵;(3)大学一般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Excel应用基础;(4)最重要的是Excel软件易学易用,比起那些专业性的统计软件来更受欢迎。
Excel的统计功能及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3.1 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
①基本运算功能;②函数功能;③数据分析功能;④图表功能;⑤表格功能。
3.2 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利用ABS函数可以迅速得到一列数据的绝对值。利用Excel的基本运算功能和ABS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和一组观测数据与其预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以平均差为例,见图(1)。
计算过程如下:①在阴影部分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均值:单击B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B8单元格输入公式“=B7/5”→按回车;③求平均差:在C2单元格输入公式“=B2-$B$8”(按1次F4键绝对引用)→按回车→在D2单元格输入公式“=ABS(C2)”→按回车→选择C2与D2单元格→双击填充柄→单击D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D8单元格输入公式“=D7/5”→按回车,完成全部计算。
数据的输入是很简单的,计算是非常容易的,具体数据的离差和全部数据的平均差的含义也表达得非常清晰。
(2)利用“抽奖器”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有关随机抽样问题。随机抽样必须设置正确的抽样框,否则,会产生抽样框误差;必须遵循随机原则,否则,会产生系统性误差,而遵循随机原则也会产生误差——随机误差。以Excel中的“抽奖器”模板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些问题,还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调用“抽奖器”模板的方法: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点击任务窗格中的“本机上的模板”→选择“电子方案表格”→点击“抽奖器”→点击“确定”。
(3)创建动态图表,可以说明不同参数下正态分布的特征。在图(2)中用鼠标点击均值或标准差的微调按钮,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布位置或分布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这样,把正态分布的特征与参数的关系通过动态图表生动地描述出来,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记忆得更加牢固。
创建步骤:①直接在带阴影的单元格中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概率密度:单击B2单元格→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DIST”函数→指定参数:X指定$A2(按3次F4键绝对引用列),Mean指定E$1(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Standard_dev指定E$2(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Cumulative指定0→点击“确定”→按住B2单元格的填充柄向右拖至C2→双击C2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概率密度的计算;③绘图:选择数据区域A2至C22→单击“图表向导”→选择散点图,按提示完成绘图;④创建微调按钮:在菜单行的空白处点击右键→选中“窗体”→ 点击“微调项”→在G1单元格拖动鼠标创建微调按钮→右键单击微调按钮→“设置控件格式”→“控制”→指定参数:当前值、最小值、最大值、步长分别指定为10、5、15、1,设定“单元格链接”为F1;鼠标右击创建好的微调按钮→复制→粘贴到G2单元格→参照上述步骤把参数改为:3、1、5、1,单元格链接改为F2,完成创建过程。
(4)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可以给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在推断统计学的教学中,常常要确定统计量的临界值,尽管多数教材后面附有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以供随时调用。利用NORMSDIST、TINV、CHIINV、FINV函数可以分别构建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t的临界值表、x2的临界值表、F的临界值表。
以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为例,其构建步骤为:①如图(3)所示,在工作表的A列和第二行输入z值;②单击单元格B3→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SDIST”函数→指定z的参数:$A3+B$2→点击确定;③按住单元格B3的填充柄向右拖至K3→双击K3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创建过程。
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Excel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始终清楚Excel是统计学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或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Excel的内容代替统计学的内容。如果本末倒置或者混淆了目的和手段,势必偏离教学目标。(2)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课下动手,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和Excel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这样,将兴趣和学习、动手、研究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宗占红,尹勤等.发挥Excel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J].统计教育,2007,(7).
[2]戴发山.统计学课程教与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6,(8).
[3]朱建平,范霄文.Excel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4](日)日花弘子.Excel函数与公式辞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第三篇:统计学在环境艺术专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环境艺术 101班工商管理104班
统计学在环境艺术专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广泛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化和丰富了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并拓展了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已展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实践发展的需要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和不断完善,统计学在各个领域中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充分更完满的开掘。本文从环境艺术专业中分析统计学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统计学潜在功能科学技术应用新技术 环境艺术 空间统计学理论与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广泛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化和丰富了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并拓展了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已展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实践发展的需要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和不断完善,统计学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充分更完满的开掘。
一 统计学的功能及其应用领域
第一,对系统性及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为统计学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思路。由于社会实践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及系统的复杂性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随着科学融合趋势的兴起,统计学的研究触角已经向新的领域延伸,新兴起了探索性数据的统计方法的研究。研究的领域向复杂客观现象扩展。21世纪统计学研究的重点将由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转移到对复杂现象的研究。如模糊现象、突变现象及混沌现象等新的领域。可以这样说,复杂现象的研究给统计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第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将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是钱学森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专家判断相结合,提出经验性的假设,再用经验数据和资料以及模型对它的确实性进行检测,经过定量计算及反复对比,最后形成结论。它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而且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处处渗透着统计思想,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统计科学与其他科学渗透将为统计学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现代科学发展已经出现了整体化趋势,各门学科不断融合,已经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事物之间具有的相互联系性,各学科之间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转移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许多学科取得的新的进展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模糊论、突变论及其他新的边缘学科的出现为统计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思想。将一些尖端科学成果引入统计学,使统计学与其交互发展将成为未来统计学发展的趋势。统计学也将会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今天已经有一些先驱者开始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图论、混沌理论、模
糊理论等方法和理论引入统计学,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渗透必将会给统计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统计学基本理论研究有: 概率极限理论及其在统计中应用、树形概率、空间概率、随机PDE’S、泊松逼近、随机网络、马尔科夫过程及场论、马尔科夫收敛率、布朗运动与偏微分方程、空间分支总体的极限、大的偏差与随机中数、序贯分析和时序分析中的交叉界限问题、马尔科夫过程与狄利克雷表的一一对应关系、函数估计中的中心极限定理、极限定理的稳定性问题、因果关系与统计推断、预测推断、网络推断、似然、M——估计量与最大似然估计、参数模型中的精确逼近、非参数估计中的自适应方法、多元分析中的新内容、时间序列理论与应用、非线性时间序列、时间序列中确定模型与随机模型比较、极值统计、贝叶斯计算、变点分析、对随机PDE’S的估计、测度值的处理、函数数据统计分析等。
统计学主要应用领域有:社会发展与评价、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电子商务、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政府统计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等、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高科技农业研究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
二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环境艺术乃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是创造和谐与持久的艺术与科学。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
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社会利益涉及多方面,就城市规划的作用而言,主要是指由土地和空间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协调。就此而论,社会利益的协调也涉及许多方面。首先,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型社会,而且又是不同类型人群高度聚集的地区,各个群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希望谋求最适合自己、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也就必然会出现相互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在空间上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设计。
各国城市规划的共同和基本任务: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 确保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而环境艺术和统计学都有一个空间上的重合点,可以在空间设计中运用到空间统计学,来更加准确合理的设计出科学的设计。
三 空间统计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价值
空间统计学是近几年统计学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其主要的应用:
包括遥感,国土资源估计,农业和林业,海洋学、生态学和环境观测。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得到的统计数据通常以网络的形式出现,而且这些数据受到大气效应、观测位置以及测量工具的影响产生误差,空间统计学的应用在于,针对这种特殊的数据,研究如何控制误差、如何建立模型、如何处理资料信息。在资源的估测中,空间统计学的应用在于,如何利用空间统计数据,估计资源的总储量、资源的地区分布、资源的开发等。在环境监测等领域也作了积极的探索。
这种观测数据通常表现为网络形式,而且这些数据受到大气效应、观测工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空间统计学的应用在于,针对这种特殊的数据,研究误差控制、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统计推断。这将是统计学应用于环境艺术专业中研究的新领域。
在空间统计学的点模式描述与分析中,空间中心指标是一个重要统计量,包括确定点集的总体分布模式的指标、描述点集的空间分散程度的指标,以及描述点集的方向偏离情况的指标。有关点分布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平均中心(只考虑点的空间位置)、加权平均中心(兼顾点的位置与属性);有关点分布的离散趋势与方位的统计量有标准距离和标准差椭圆(只考虑点的空间位置),或者加权标准距离和加权标准差椭圆(兼顾点的位置与属性)。其中,有关区域(国家、省域或县域)人口重心或经济重心转移的研究,就属于空间统计学的点模式分析。虽然重心转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却不多见。实践表明,空间统计学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具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未来时间里的应用价值潜力是无限的。
环境艺术专业分为: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其中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是在空间里进行设计。
自1992年开始园林城市创建活动至今,全国已产生了139个国家园林城市和7个国家园林城区。园林城市的创建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园)绿地等国家园林区已经逐步提升。
为进一步扩大遥感技术在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完善城市绿地指标统计方法,充实城市绿地指标体系内容,从关注反映城市绿地数量的基本指标向关注反映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功能的效益指标转变,全面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统一、完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和统计方法,增加公共绿地占绿地比重、公共绿地覆盖居住用地百分比和公共绿地结构指标,达到充实国家园林城市。
四 空间统计学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在空间统计学的点模式描述与分析中,空间中心指标是一个重要统计量,包括确定点集的总体分布模式的指标,描述点集的空间分散程度的指标,以及描述点集的方向偏离情况的指标。有关点分布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平均中心,加权平均中心,有关点分布的离散趋势与方位的统计量有标准距离和标准差椭圆,或者加权标准距离和加权标准差椭圆,或者加权标准距离和加权标准差椭圆。其中,有关区域人口重心或经济重心转移的研究,就属于空间统计学的点模式分析。虽然重心转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却不多见。
以贺州市为例,1952年以前,贺街镇既是贺江的码头,又是郡州县行政中心,还是临贺及其四周地区的几何中心。只是到了1952年以后,八步成为贺县的行政中心,才与县域几何中心分离。
城市中心的位置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生长与变化发展,城市空间随之演替,从而改变城市空间的结构关系和空间作用,城市中心也必将发生位移。通常,城市中心的位移对应着城市整体地域的变化。行政中心从贺街位移至八步街道,其位移趋势为东南向西北。如今从县级贺州市升级成为地级贺州市时,八步街道也升级成地级行政中心,但仍与市域几何中心相分离。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羊头支线机场的建立,钟山副中心建设,以及平桂管理区的成立,相信城市中心的西移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在未来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把羊头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在远景规划中做出适当的空间布置,将不失为明智之举。
五统计学发展前景
人类带着上个千年创造的辉煌跨入新的千年。面对到来的21世纪,每个人、每个实体、每个学科,乃至整个国家都面临机遇和挑战。欲行千里,始于足下,走好21世纪的头五年,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将对21世纪的头五年,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统计学学科的发展予以厚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创新是时代的基本特征。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必将为众多领域和学科的发展体现出应有的价值。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将产生新的边缘学科,许多学科的发展将依赖于统计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更为复杂数据的处理方法将成为统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实用快捷的统计方法与技术将更加普及。
① 开展空间统计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空间统计学是近几年统计学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主要指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国土资源的测定,农业和林业、海洋生物、环境生态的观测。这种观测数据通常表现为网络形式,而且这些数据受到大气效应、观测工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空间统计学的应用在于,针对这种特殊的数据,研究误差控制、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统计推断。这将是统计学研究的新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统计学发展影响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断言,没有计算机的发展就没有统计方法的普遍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带来挑战和发展的机遇。统计数据的收集如何有效借助网络技术,统计调查方法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统计数据处理如何深入都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③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统计方法的应用研究: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不久将完全揭示人类基因排序。19世纪中叶基因学说的创立,就是依赖于统计推断技术,21世纪生命科学中将有大量的相关研究要借助统计方法与技术,这个领域的学者将大有作为。21世纪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将使许多不治之症得到解决,生物制药将在医学领域大放异彩,统计学方法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将是不争的事实。美国辉瑞制药公司每年投入50亿美金用于研究发展,在美的生物统计人员极易找到高薪的工作就足以说明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
④ 统计学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控制、教育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环境的保护等领域存在着大量急待研究的问题,统计学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有力工具。统计学方法在这些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统计学产生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发展壮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学科相互融合趋势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也将不断发展,不仅仅是在环境艺术专业中得到应用,在所有领域——学术研究、实际工作、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展现它的生命力和重要作用。
第四篇: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统计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充分明确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和特点,探讨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和应注意的问题,对提高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 统计学 课程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的一种具有突出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统计学作为高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运用案例教学,直接影响到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关系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统计学案例教学目的及特点
统计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案例导入所讲内容,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活动过程,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一)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1.培养学生必备的统计思维。正如著名学者Wells所说“统计的思维方法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统计学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统计思维较为缺乏,往往是学完了统计学课程,仍然不会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客观现象的各种数据表现,要善于利用统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发现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而进行科学的统计预测和决策。
2.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种典型的案例都是源于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和讨论案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从“理论的学习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经验的学习,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统计学是一门信息量大且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中需要处理的数据繁多、计算复杂,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计算出结果,才能利用计算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常用的统计软件SPSS、SAS、EXCEL、EVIEWS等具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较强的模拟工具和作图功能,既能实现对现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又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生动、直观地展示抽象的统计公式、原理和分析结果。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在掌握统计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进行较复杂的计算分析。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其自身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计学的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表现为一是统计学的概念比较抽象;二是统计原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推断统计部分许多公式需要有微积分、概率论等数理知识;三是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和分析步骤,使统计学成为了一门难学的课程,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味、难学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案例教学对实践活动进行真实模拟,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结合真实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既给了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讨论中学习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讲授法注重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案例教学法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将分散的信息、复杂的情景加以描述,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调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独立摸索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案例教学使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学会了利用资料来思考、研究并作出判断,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主要是“教”,充当讲解员的角色,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间缺乏交流和互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从模拟的统计实践活动中“学”,充当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从介绍典型案例开始,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的本质并筛选有关数据信息,通过对案例的组织、讨论和分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对整个讨论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通过案例教学,师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加强了师生间“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4.突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也重视联系实际,但往往由于时间短,联系实际不深入,或者是以干代学,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优点,既费时也片面。案例教学的案例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动脑动手,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专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准备
实施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1.准备合适的统计案例。合适的典型案例是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准备具有实用性、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典型案例。首先,案例的内容以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必须密切联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和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其次,案例必须使学生真正掌握统计原理和方法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最后,案例要围绕学生应掌握的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2.熟悉统计案例的内容。教师要阐明案例教学的基本思想,如案例分析的方式、过程、常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间和程序安排等,明确案例的核心内容,熟悉案例的重点、难点。对学生提出学习目的和要求,按要求进行案例的预习,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思考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初步形成问题的见解、对策和方案,准备好解决问题必备的知识和多媒体应用技术。
3.必要的数据处理。统计学案例分析经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学生在熟悉案例的同时,必须运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做必要的计算和分析,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做好准备。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的组织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成功的案例分析活动,除要求学生普遍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
1.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首先,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案例预习并获得有关案例问题的见解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提出对案例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共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后,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再进行重点讨论,比较各种决策方案后形成新的认识。小组讨论完成后,组长准备案例讨论的汇报材料,并在课堂讨论中发言。其次,进行班级讨论。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提出本组解决方案(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发言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阐述不同的观点,让其他学生自由提问或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
2.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总结。经过认真的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在案例课结束前做案例分析小结。分析案例教学法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意义、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而不是总结个别学生的表现、评价某种观点或是措施的优劣,从而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方向性的指导,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为了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综合学生在案例课上的各种观点,又可以加入自己的进一步思考。
三、会计专业统计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编写适合会计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
统计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典型适用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去企业调研,搜集具有真实案例情景的事例,经过反复加工整理,精心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其次,结合统计工作的几个阶段,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和时代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编写。如在统计调查阶段选择了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特征及了解就业状况为目的,制定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在统计分析阶段结合某企业工资情况、产品质量情况、某地区的物价、税收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最后,案例要“少”而“精”,体现时代特色。也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某个案例的搜集和编写工作,如搜集国家和地方统计局、网站等公布的有关统计方面的资料和数据,编写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案例,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处理好案例教学中的两个关系
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使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实战能力的增强,特别是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总结等活动,能引导学生把案例的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的系统传授、教学效率、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要与课堂讲授方式相结合,但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充分展开案例教学,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交流。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控制讨论的进程和做好讨论后的总结。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自由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和试图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观点的自由交流与思想的积极交锋。在讨论中注意因势利导,把握好沟通的时机和方式,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教师既可发现自身的不足,又可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选择统计分析软件
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时,通过采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配合,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处理,用统计图、统计表来描述统计数据,使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在增大课堂信息量的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必要时结合板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统计案例教学离不开对大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恰当选择统计分析软件至关重要。由于EXCEL软件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利用其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因而是最佳选择。
总之,统计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组织得当,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经济管理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城.统计学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04).2.吴艳丽,徐阳.统计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研究[J].统计教育,2007,(04).3.余谦,周传胜.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2).4.张文娟.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探析和改进[J].科技教育,2012,(16).作者简介:
杨金玉,女,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统计与税法。
王海霞,女,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教授,会计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金融。
第五篇:论统计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姓名:杨扬
班级:06人资一班
学号:200604100601
21随着我国企业管理科学化要求的提高,人力资源定量化管理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从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原则开始,着重选取企业人力资源的量与质、变动情况、投入与使用、工作时间利用、劳动生产率、劳动薪酬、职业技能开发等方面,就构建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作一些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是否快速有效,其决策是否科学正确,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体系是否建立并行之有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市场竞争游涡中,不可避免地会优胜劣汰。从表象上观察,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高技术含量、价格、售后服务等的竞争。
1、构建人力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它是集行为科学、管理学、决策学、统计学等学科最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随着人力资源重要性的日益显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远非一般的事务性、专业性管理,而具有预测、规划全局发展的特性,这便使统计学方法运用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运用统计学思想,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量化”意识,有助于企业真正觉醒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直观、客观地看到人力资源的价值,从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彻底改变方式方法,将重视真正落到实处。
统计学是研究有关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对研究对象加深认识并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和理论。统计方法对其他科学领域的渗透力是很强的。凡能以数量来表现的均可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同时,统计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所以决定了统计学对人力资源管理这门科学有直接的帮助。统计学思想可以引导我们树立科学严谨的管理思想,可以引导我们树立客观、公正的态度;统计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数据信息内在数量的规律性,从而便于建立细化量化的科学指标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脱离传统粗放式管理,走向现代集约式科学管理。
2、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行科学管理
战略规划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对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所处的竞争地位形成的一套长期计划。这一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要涉及到多方面的情况分析,与统计学方法的运用密不可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要求对本企业现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层次结构进行详细而全面的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就未来所需类型、数量、层次的人力资源作出预测,从而得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满足需求的决策(外聘或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供给)。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变幻莫测的一般环境和复杂难料的任务环境,和组织文化与企业经营条件,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大小。
制定规划时,我们有必要将这一系列因素进行细分,归纳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分析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可能带来的对组织的正负面效应。在可控因素中,我们需要分析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哪些是次要影响因素;哪些次要影响因素在具备什么因素条件下会转化为显著因素从而对企业发生重大作用。这些分析和因素的取舍有赖于统计学方法的运用加以解决。方差分析法是通过比较因素的方差和试验误差的方差来检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的一种统计方法,这种思想的运用,这种方法的运用都能帮助我们制定出较为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3、构建人才最佳群众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与人的情感有密切关系,人际关系对个体行为有重大影响,群体规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控制着个体人力资源的产出。这一思想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关系好坏可能会对看似合理科学的人员—岗位搭配产生不同的正、负两种效应。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过程实质是多因素选优的过程。在这其中不仅要考虑到人力资源本身的“含金量”,岗位所需的适用类型、层次,还要考虑到岗位之间的配合协作,以及人才群体间的互动关系,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小团体存在的影响力。要构建最佳的人才群体结构使组织整体功能最大化,就需要作多次试验,测试不同搭配下的效果,根据结果分析,找出最为合理的搭配结构。从统计学角度理解,多因素选优的过程即:为选取最佳工艺条件或最优设计方案,我们要在很多试验条件下,找出代表性强的少数次条件,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这一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环节中就体现为分析出既定人力资源状况的条件下,不同岗位与不同人员搭配产生的交互作用的显著性程度。如果涉及多个岗位和多种类型、层次、素质的人力资源,择优进行尝试以实现最优配置,采用这种统计方法的优越性就更为明显了。正确认识统计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统计分析方法虽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但若不了解实际背景,具体情况、研究对象的可比性而任意解释数据,很可能带来错误结论,直接导致管理中的重大失识。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统计方法时,要全面周密地考虑涉及人力资源及其管理诸多方面的因素,把统计学知识和其他有关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统计这一重要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