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尉犁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
《新疆尉犁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工作总结
索引号:
JG009-7100-2009-00021 主题分类: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1963 发文日期:
2009-11-11
文号:
关键词:
项目 总结
《新疆尉犁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项目是2008年被兴新办确立的“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之一。项目执行期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项目承担单位为尉犁县人民政府,具体实施单位为县科技局、县农业局、中科院新疆分院生态地理研究所;项目涉及单位有团结乡、兴平乡、古勒巴格乡、墩阔坦乡、塔里木乡。项目实施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围绕项目所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项目实施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一、基本情况
尉犁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县辖7乡1镇,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农业大县,盛产棉花、香梨、甘草、罗布麻以及牛羊肉、羊绒、鹿茸等农畜产品。近年来,尉犁县以科技项目为载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棉花为主导,以林果、畜牧为两翼的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以棉花产业链延伸为主体,矿产资源开发和特色加工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工业框架已构建形成,发展势头更加明朗。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0.6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76%,提前2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地方财政收入1.27亿元的目标;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0.3 亿元,同比增长7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7元,较上年增加432元。2009年棉花播种面积55万亩,平均单产144.6公斤,预计农村人均收入达7500元。
二、项目主要指标
(一)主要技术指标:
实施棉花病虫害监测覆盖面达100%;
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 应用高密度栽培技术达100%;
推广棉花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10万亩;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万亩; 推广双膜覆盖技术10万亩。
(二)主要经济指标:
实现项目区棉花单产由2007年的亩平均350(籽棉)公斤增加到2009年的400公斤(籽棉),提高50公斤(籽棉),项目区棉花总产值2.4亿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499.4元/人。
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一年多以来,项目区推广棉花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达10万亩(全县推广37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10万亩(全县推广55万亩)、推广棉花双膜覆盖技术达10万亩、良种覆盖率、高密度栽培和病虫害监测达到了100%,推广中棉、新陆中系列优质高产新品种5个,完成了既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全县棉花平均单产141.1公斤(项目区产量达到了145公斤),较全州126公斤的平均单产高出15.1公斤;全县棉花总产达163万担,较2007年增长11.64%;其中120公斤以上皮棉面积达到了24万亩,单产150公斤以上的棉田达到了15.06万亩,单产180公斤以上的棉田面积达2.09万亩,单产和总产居巴州第一,其中单产水平居全疆前列。2009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55万亩,平均单产144.6公斤,总产达160万担,其中120公斤以上皮棉面积达39 万亩,单产150公斤以上的棉田达 23万亩,单产180公斤以上的棉田面积达 1.62 万亩;单产和总产居巴州第一,其中单产水平居全疆前列。
项目实施过程中,推广高标准节水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双膜覆盖技术、高密度栽培、病虫害监测及应用良种每亩合计可节本33元,采用以上技术每亩多增成本214元,合计每亩多增成本181元,2009年项目区棉花测定产量为426.25公斤,比2007年增产76.25公斤,比预定目标超出26.25公斤,每公斤按6元计(目前的市场平均价格),即亩毛增收457.5元,纯增收276.5元,10万亩纯增收将达到2765万元,比原定10万亩增收1190万元,多增收1575万元,项目区棉花总产值2.56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483.9元/人,比原定的目标1499.4元/人,多增收1984.5元/人。
(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满足乡镇工作实际和素质工程培训需要,从项目经费中拨专款给7乡1镇科技副职分别配备了电脑、一体机(包括打印、复印、传真)、数码相机等办公设施。另外为每个乡镇拨付1万元培训专项经费,大大调动了乡镇科技副职大力开展科技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健全完善了尉犁科技信息网站及信息采集发布等相关设施。科普宣传车正在购购置,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村村通”工程项目,乡(镇)科技管理机构计算机配备率达到100%,并完成项目区信息员的培训任务和农业信息库建设,结合棉花生产特点组织培训,完成项目区信息员培训和企业信息库建设,结合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累计培训农民技术员661人、棉农10000人,使项目区广大农民较好掌握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技术。科技部门的自身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在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资金注入的带动下,2008年我县共投入科技经费418万元,2009年现已投入科技经费223.9万元,两年共配套科技富民强县项目269.2万元。
四、具体做法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各项目参与单位特别是与中科院、巴州农业部门的工作关系,对配套资金、重大技术措施推行等关键环节予以协调支持,有力确保了项目的有序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执行小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总体协调、设备购置,物资调运,日常事物以及对项目实施和各项技术措施落实的检查监督,技术执行小组负责技术方案的拟订及具体指导和实施。
二是成立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经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同时,设立项目资金专户,实现严格的专项审批管理制度。由项目各承担单位编制资金使用计划,预算决算报表,报送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物资、设备采购,符合招标采购条件的均委托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项目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首先对项目全体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为项目的推广奠定基础。
(二)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自分工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首先,由县人民政府与科技、农业、项目区5个乡镇主要领导签订任务分解责任书;其次,农业及项目区各乡镇又层层落实责任,分别与各职能部门、站所、各村签订任务分解责任书,落实了任务,明确了责任,确保了项目稳步、有序的组织与实施。
(三)出台优惠政策、坚持为农惠农
一是出台了《尉犁县二○○八年农田高标准节水滴灌实施方案》和《尉犁县棉花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加压滴灌设备首部资金补助方案》,对推广和使用加压滴灌的,面积控制在250-1000亩的首部设备每台补助8000-25000元。二是大力推广双膜覆盖技术,对购买双膜覆盖机的农户,每台双膜机由政府及农机部门补助1700元(农民自筹3100元)。
三是我县累计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塔里木水库、兴平干渠、塔里木北干渠防渗改造等一批控制性水利工程,大力推广棉花高标准节水滴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用水紧缺的矛盾;2008年,县财政还拿出120万元抗旱打井补助资金,用于我县各灌区抗旱打井补助。由于成绩斐然,我县荣膺了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还获得了自治区农田水利工作“小康杯”竞赛一等奖等奖励。
四是建立高标准种子繁育基地35000亩和新品种示范基地5000亩,实现育种、繁育、示范三大基地配套。
五是扶持了一批植棉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目前全县已有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00余户、200---500亩的种植大户500余户。由于这些大户在棉花种植方面的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快,便于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应用,对我县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拉动作用。
六是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培训,增强科学种田意识。组织科技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发放维、汉各种技术资料、光碟、组织科技示范户召开现场会、外出观摩等。同时,聘请区、州农业技术专家来我县进行现场讲解等方式传经送宝。在县电视台开辟“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题节目,在“黄金时段”进行播放,向农民详细宣传各种技术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技术。近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60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人次,培训农牧民34000余人次,发放各种科技宣传资料近80000份(册),发放科技光盘258张,播放科普录像169场。
按照“主攻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原则,我县在植棉水平和棉花单产、总产上大幅度提高。作为全国四大商品棉基地之一―新疆南部棉花基地的主战场,我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优质商品棉基地县”、进入“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名单”。棉花产业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最现实的支柱产业。
五、取得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棉花是我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每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均在50万亩以上,人均占有棉花耕地12.6亩以上,劳动强度大,管理难度高,而棉花高产栽培集成应用技术,克服了目前单项技术中劳动强度大,管理难度高等不足。两年内累计推广10万亩,增加总纯收益2765万元,比原定10万亩增收1190万元,多增收1575万元,项目区棉花总产值2.56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483.9元/人,比原定的目标1499.4元/人,多增收1984.5元/人。
(二)生态效益
尉犁地处塔克拉玛干东北缘,气候极端干旱,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节水是本区域生态建设的核心所在。本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农业节水,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建设的实施提供的有力保障。
(三)社会效益
由于滴灌水的利用率提高,滴灌面积不断扩大,我县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开始缓解。因膜下滴灌技术适应性较强,利用这一技术在沙漠边缘种植经济林、草,如种植梭梭、沙棘、枸杞等耐旱植物,既会产生经济效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以这项技术为龙头还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滴灌器材、滴灌专用肥、过滤设施生产、销售等迅速发展起来。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劳动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改善了乡镇科技副职的办公条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经费为县科技部门及科技副职配备了电脑、一体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等办公用品,办公用品的配备极大的调动了科技副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科技工作组织者和科技致富的“领头雁”,科技宣传车的购置正在采购过程中。带动效果明显。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实施以来,我县80%的农牧民开始应用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双膜覆盖等新技术,从而也掀起了农牧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加大宣传棉花六项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要意义,以简报、信息等形式及时通报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情况,为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加大推广力度。依靠科技深挖棉花增产潜力,继续在改良品种,科学种植、提高单产上下功夫。
三是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做好项目的典型示范工作。
第二篇:新疆大田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新疆大田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2011-04-26
原出处: 焉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辣椒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特种经济作物,它产值高,一般亩产值可达到1500元以上,较其它经济作物亩产值可增加60元左右,产品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可调整种植结构,是继番茄之后又一红色产业,现已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和大田辣椒生产实践。探索出了大田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地选择
为了实现辣椒的优质高产,应选择土层深厚、保水肥,土壤较肥沃的沙壤土,前茬以小麦、玉米、瓜类、豆类作物为好。
二、精细整地
在秋耕秋灌的基础上,入冬前平地,以地平、土碎、边齐为标准。开春后整地以墒为中心,结合机力平耙压复式作业,达到“六字”标准,整地要突出一个“平”字,狠抓一个“碎”字,保证一个“净”字,抓好“三捡”工作,即捡残膜、捡根茎、捡大坷垃,为机力铺膜开沟做好准备。
三、种植方式与整沟质量
线椒主要以平畦种植为主,也有部分条田开沟起垄种植,通过几年的实践对比,起垄种植产量高于平畦种植,且稳产性好。其主要原因分析为:在早期,线椒开沟前,如果土壤墒情较差时出苗不好,甚至不出苗,造成苗势不均匀或缺苗断垄,不易保全苗,此时灌水进行补救,很难做到灌水均匀,不淹不旱,而开沟起垄种植就比较容易,协调好缺墒与灌水的关系,操作方便,使幼苗长势均匀,生长稳健。另外,开沟起垄种植在前期增温较快,发苗早。
板椒和铁皮椒均为开沟起垄种植,沟距为1.2米,沟深25—30cm,上口宽50--55cm,种植带宽65--70cm。抓好整沟铺膜质量是取得辣椒增产的基础性措施,要使沟达到平整、细碎、干净、整齐,高低宽窄误差不得超过5cm,铺膜要求采光面大,膜面平展,为播种出全苗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选用良种
线椒品种以红安6号为主栽品种,一尺红可做为搭配品种,红安6号是一个特早熟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较其它品种早熟15—20天,株高在70cm左右,自封顶,一般亩产干椒400公斤,需要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种植。
板椒品种以金塔、韩光312为主栽品种,金塔是一个早熟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05米,一般亩产350公斤,但该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韩光—312是从韩国引进的板椒新品种,它种性纯,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强,结果多,产量高,一般亩产干椒400公斤。
铁皮椒以墨西哥椒为主栽品种,该品种生长稳健,抗病,座果集中,易晾晒,一般亩产300公斤,适宜在高土壤肥力条件下种植。
五、适期早播
于辣椒种子吸水膨胀缓慢,一般应适期早播。焉耆地区3月底开始,4月10日前播完为宜,采用人工打洞点播的方式,播种行离沟沿5—8cm,播深2—3cm,每穴点籽4—6粒,覆土严密,保墒提高膜内温度。
六、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辣椒获取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线椒平种行距60cm×40cm,株距15cm,每穴双株留苗,每亩理论株数为18000株左右(红安6号)。开沟起垄种植沟距为1.2m,株距14cm,每穴双株留苗,亩株数为15000株左右(2001和8819)。板椒沟距为1.2m,株距18cm,每穴双株,亩保苗12000株左右,铁板椒沟距为1.2m,株距26cm,每穴双株,亩保苗8000株左右。
七、肥水远筹
辣椒施肥应掌握“带好种肥,重施花椒肥,补施叶面肥”的原则。
1、带好种肥:种肥结合开沟施入,每亩三料磷1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注意施肥质量,要施在沟沿5--8cm的种植带上,施肥深度10--15cm。
2、重施花椒肥:此次追肥要根据目标产量的需肥情况和田间植株长势而定,氮、磷、钾三要素合理搭配,做到既能满足椒株对养分的需要,又不造成旺长,在盛花期到来之前追施,一般在6月25号左右,每亩施磷酸二铵10—12公斤,尿素12—14公斤,钾肥2—3公斤,硫酸锌1—2公斤,在辣椒行间,距椒株10--15cm,机力开沟或人工打洞追施。
3、叶面补肥:进入8月份以后,椒株根系发达,叶、果满身,再进行地下追肥已不方便,如此时出现缺肥现象,可采用叶面追肥来补救,叶面追肥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100克喷施,也可用磷酸二铵1公斤浸泡后兑50公斤水喷施,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见效。以达到养根护叶,防止早衰,增加产量的目的。辣椒全生育期施肥量一般在50—55公斤/亩,最佳氮磷比,线椒为1:2,板椒1:1.5,铁皮椒1:1。
4、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辣椒的花蕾期喷施天丰素,奇丽施,科联—99等,可促进座果,加速椒果生长,防止脱落,起到显著增产效果。
5、适时灌水:灌水根据土壤墒情而定,苗期植株矮小,需水量少,一般墒情好的地块不需要灌水,要蹲苗30—40天,以促进根系发育,降低座椒节位。辣椒进入开花座椒盛期,需水较多,如此时椒株出现萎蔫,应及时灌水,否则就会造成落花、落椒,严重影响产量。灌水间隔一般为10—15天,5—6次,每次灌水量要小,以沟深的三分之二为宜,次数要多,严禁大水漫灌,积水,最好浸润灌溉,尽量避免水淹椒株基部,引发疫霉病。中后期灌水,要根据椒田长势,田间封闭程度控制灌水,使椒田见干见湿。停水时间,根据田间辣椒长势而定,椒株贪青旺长,通透性差,要适当早停水,一般在8月下旬停水为宜。
6、推广袖筒灌技术:运用袖筒灌溉,既提高了灌水质量,水不上垄,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又增加了产量,平均亩增产干椒10公斤。
八、机械铺膜,中耕技术的应用
辣椒铺膜采用机械作业,铺膜质量优于人工铺膜,展膜平整,紧实,采光面大,工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能缓解早春劳力紧缺的压力。机械铺膜又可解决机械中耕的问题,采用机械中耕,中耕作业质量好,深浅一致,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机械中耕一亩地仅用2元,而人工则需10元。
九、正确运用化除和化学调控技术
1、化除:铺膜前用都尔150克/亩或禾耐斯80克/亩,进行人工沟内定向喷雾,可有效防除杂草的发生和生长,既有利于辣椒正常生长,又减轻了田间人工锄草的工作量。
2、化学调控:对辣椒进行合理的化学调控是一项新技术的探讨和应用,经试验证明,它可以降低植株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粗茎杆,并且有利于透光,叶片加厚,叶面积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增加植株抗逆性,塑造稳健的株型,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线椒品种多为常自封顶类型,一般不需化控,化控主要针对长势偏旺的板椒和铁皮椒。化控次数应视长势而定,灵活运用,且不可死搬硬套。长势稍旺的地段,控一次即可,在6月10日左右现蕾期亩用缩节胺0.5—1克或矮壮素80克均匀喷雾。长势偏旺的地段可进行二次化控,除现蕾期外,在6月20日左右开花初期亩用缩节胺4克或矮壮素150克均匀喷雾,对长势过旺的地段,可进行三次化控,除上述二次外,在7月初开花盛期亩用缩节胺6克或矮壮素200克均匀喷雾,每次喷雾时,工作液以叶面滴水为宜。板椒株高应控制在1—1.1米,铁皮椒株高应控制在0.95—1米.十、提倡人工整枝与打顶技术
辣椒人工整枝打顶,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主枝正常分化,有利于多结椒,结大椒,可使养分集中供给有效枝条和椒果,保证椒果正常着色成熟,减少青椒,提高商品果率。对长势旺的椒田主茎分枝后及早摘去门椒以下的分枝。8月10—15日打去所有顶心。打顶后及时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10克缩节胺/亩,混合喷雾杀菌封住顶尖,控制生长。
十一、病虫害防治
辣椒的病虫害很多,仅病害就有十几种,但在我区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是两病一虫。
1、两病:疫病和病毒病,这两种病害对辣椒的危害特别严重,一旦发生,一般降低辣椒产量20-30%,甚至绝收,到目前为止(除了用HB +杀菌剂 防治效果明显),还没有特效药进行防治,所以,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主要是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防治。
2、一虫:往年没有重视二茬棉铃虫(食心虫),防治不及时,椒果受害比较严重,经田间调查,危害率高达20%以上,它主要钻入椒果内采食子,使椒果形成白皮。
3、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耐病品种;②种子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也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清水淘洗干净后播种。这两种方法可减少种子的疫病病菌和烟草花叶病毒;③轮作倒茬,防治重茬,适当套种,减少病源;④增施有机肥,合理氮磷酸比,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⑤在苗期和盛果期叶面喷0.1%硫酸锌溶液2-3次,有一定的防治效果;⑥及时防治蚜虫。
(2)化学防治:①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HB叶面肥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使病株恢复健壮;②也可用20%病毒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HB叶面肥,叶面喷施,对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③用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也可用施特灵600倍液,配合HB叶面肥叶面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2-3次,防治疫病。
以上几种农药交替和HB一起使用,对病毒病和疫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棉铃虫(食心虫)可用杀灭菊酯每亩25克,在7月下旬叶面喷雾,连喷2-3次即可。防治蚜虫,可用蚜虱净或吡虫灵等选择性药剂,叶面喷雾,同时不伤害益虫,达到化学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效果。
十二、适时收获
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收获较好,此时,椒果已充分成熟,色泽鲜亮,干椒品质好。应尽量在枯霜期到来之前收完为宜,否则太晚不容易晒干影响早上
第三篇: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探寻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探寻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兴农理念的深入,这些年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冬小麦的年产量也达到了比较乐观的效果。但是由于这些年的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冬小麦种植也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从新疆喀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出发,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冬小麦的种植现状,并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1世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较大的改变,但是工厂的兴建,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这些年全球氣候变暖,严重影响着农业的产量,尤其是对冬小麦等季节性较强的农作物。这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的,我国政府越加重视发展旱作农业。就新疆而言,年均温度上升,降水量下降等有利的气象条件为新疆冬小麦的种植的优势,因此这些年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而且成活率也比较高。此外,经过国家对旱作农业研究的加深使得新疆不断推广旱地冬小麦种植技术,实现了冬小麦的高产稳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相结合的目标。但是,这些年,冬小麦的种植方面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一、冬小麦种植现状
使用新型高科技的肥料如金宝贝微生物菌肥是得冬小麦获得高产。微生物菌肥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结构,生成微量元素以保证幼苗生长并且缺苗死苗的现象减少。新疆气温偏高,使幼苗冬成活率达93.5%。
二、技术对策探析
1、发展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方法
俗话说的好的“有收无收在于水”,因此要得到金色的丰收,就要有重要的水利支撑。要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就要发展灌溉面积。由于新疆地区是一个降水量比较低的地区,仅仅依靠自然降水,难以保证农作物的用水问题。因此,就要依靠现代的灌溉技术,发展灌溉面积,改变灌溉的方法。例如,应该将干渠修到冬小麦的地头,这样用水就不愁。将灌渠与水库主渠道连通,山坪塘与蓄水池相连,形成“长藤结瓜式”水利网络,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冬灌要根据温度及小麦长势等情况选择进行,据科学研究,浇水在日均温3℃最合适。对于弱苗而言,冬灌不利于小麦生长,但是能够在小麦返青时用小心灌溉,并通过松土提高地温。对于已经比较健壮的麦苗来说,处于返青到拔节之间可以不施肥、不浇水,也可以仅仅施肥,因为这时候过量浇水会影响其的生长。灌水地块与地面高度差不得超过3.3cm,以保障灌水均匀一致。
2、改进化肥品种,提高土壤肥力
本县土壤肥力一般较低,养分不是很足,一直习惯使用化肥,很多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现在普湖县的农业生态环境出现破坏,严重影响与阻碍小麦的生长。要保证小麦优质、高产,就应该加大有机肥料投入,发展绿肥,进而满足小麦各成长期对养分的需要,科学的要求亩施农家肥4立方左右。
农谚有言:“庄稼一只花,全靠肥当家”,可见,肥料的使用对小麦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施肥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给小麦的成长带来负面的效果。首先要改进化肥的品种,例如可以使用大量农家肥和少量的N、P、K复合肥,并且在深翻施肥的基础上,采用耙耘平整方法将土块变小,使土地疏松,做到无板结、无作物根茬、草根和残膜。
同时,作为小麦种植户,应该保持与维护土体的结构与土壤环境,要防止土壤的变得贫瘠与板结化,同时导致土壤的沙石化等现象。平时,要做好土壤的PH、土温、土壤水分等方面的测试,保证土壤的养分。控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的污染土壤方面,还可以引入比较有益的土壤生物,恢复土壤的生活群落,增加土壤的防病虫的功能。这样的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不同生物群的繁殖与生长,最终可以增加土地的肥沃性。也应采用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灭地下害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土壤呼吸度,提供肥沃优质的土壤。
3、实现冬小麦种植的自动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张离不开科技的大力支持,县政府应大力引进和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促使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发展,实施惠农政策,提高农民购买农机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机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大力度,实现冬小麦种植的自动化。实现从播种、浇水、施肥、撒药等全程机械化,提升种植的效率。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为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把农牧民群众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病虫防治工作
做好病害防治的工作,现在冬小麦经常出现锈病症状菌丝,种植户不能拖延时间应该及时进行采取防治措施,锈病发生地块,亩用15%粉锈宁50克或25%的粉30-40G,兑水25-30KG喷雾防治小麦锈病。假如发生细菌性条斑病,就可以借助链霉素喷雾防治。在冬小麦中,蚜虫也是常见的病虫。小麦抽穗后蚜虫株率达到20%时,用2.5℅敌杀死或20℅速灭杀丁,2.5%功夫乳油等亩用20-40克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
总的来说,冬小麦的种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培育高产、早熟、抗病虫的品种,同时要发展灌溉面积,改进灌溉的方法。进一步该进化肥品种,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实现冬小麦种植的自动化。
第四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播种。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良种都对温、光、水、热、日照长短等自然资源及土肥等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三、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配方施
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1、适时播种:我县一般川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山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
2、合理密植: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一般紧凑型玉米亩种植4800~5500株,半紧凑型亩种植4200~5000株,披散型亩种植3500~4000株。早熟玉米亩种植5000~5500株,晚熟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
3、提高种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应做到划线播种,株行距一致,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4~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厘米,盖土厚度6~8厘米,播后踏实盖土,减少土壤水份蒸发。种植方式宜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即宽行80-9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视密度而言,一般20~30厘米。使用药肥包衣种子。
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①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
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追肥中耕: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追肥中耕(地膜玉米除外)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作攻苗肥,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④防治虫害: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等。防治地老虎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粘虫可用甲敌粉2.5千克加细土1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
2、穗期管理: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杆、大穗、粒多,相应的措施如下:①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3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径3~4厘米),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②科学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③防治病虫害: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危害叶片,茎杆及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用毒土或颗粒剂撒入心叶内。毒土可用50%可溶性巴丹500克,加细土或煤渣粉30~40千克拌匀即可。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3、花粒期管理: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粒重。①巧施粒肥: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则可不施,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或碳铵10~15千克,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千克。②灌水与排涝:土壤水份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及时灌水,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注意排水。③隔行去雄:在玉米刚刚抽雄时,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
之一,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可增产5%~8%。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但地边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否则造成减产。4防虫:玉米后期主要是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六、适时收获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即成熟可收获。
七、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栽培技术
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是高台县农技中心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来的一项高产、高效、节水技术,该技术通过起垄、覆膜,在垄侧种植玉米,实行沟内灌溉的一种农艺集成节水技术,该技术可分为两种技术模式:即全膜垄作侧播沟灌、半膜垄作侧播沟灌。
全膜垄作侧播沟灌是指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对田块进行全地膜覆盖,防止水分无效蒸发,减少地下渗水,玉米在垄侧播种,灌溉采用沟灌技术,通过种植孔和渗水孔渗透湿润土壤,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下漏损失,保持土壤疏松,为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半膜垄作沟灌是指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用地膜覆盖垄面与垄侧,在垄侧种植玉米,玉米生长期按照需水规律将水灌在沟内,不会破坏玉米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导致田面板结,为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技术要点
(1)种植规格:
1、半覆膜垄作玉米:垄距110厘米,垄底宽70厘米,垄面宽50厘米,垄高20厘米,垄沟宽40厘米。垄侧各种一行玉米,玉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60厘米,株距21厘米,亩保苗5700株,用100厘米超膜覆盖。
2、全覆膜垄作玉米:垄距120厘米,垄底宽8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垄高20厘米,垄沟宽
40厘米。垄侧各种一行玉米,玉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70厘米,株距20厘米,亩保苗5500株,用140厘米超膜全覆盖,接合处在垄沟。
(2)精细整地
夏秋作物收获后,即时平整土地,深耕(25厘米)灭茬,结合耕翻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
(3)施肥起垄
1、起垄前耙平土壤,除去杂草及玉米残根,结合耙地地面喷施玉米除草剂,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70克兑水30公斤。
2、起垄前根据农田走向划行,半覆膜垄作,大行宽70厘米,小行宽40厘米;全覆膜垄作,大行宽80厘米,小行宽40厘米。
3、起垄时亩深施(15厘米)尿素20公斤,磷二铵20公斤,硫酸钾2.5公斤,硫酸锌1公斤。秋施磷肥的地块,磷二铵减量。机械作业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但要检查地膜结合处是否压实压严,防止漏水漏气,并每隔2米要打好压膜腰带。
(4)适期播种
在4月5-15日及时播种玉米。品种选用,垄侧种植,每穴播2粒。
(5)田间管理
1、覆膜后要经常检查,防止地膜有破洞、风揭现象,随发现随盖好,保证生育期内地膜完整。
2、查苗定苗。玉米出土时有错位的苗应及时放苗,到玉米5叶期一次性定苗,每穴留一健壮苗,空穴处两侧可留双苗。
3、疏通水道、打孔。灌水前整理疏通垄行两端进水通道。首次灌水用5寸铁钉每隔50厘米扎开渗水孔。
4、灌水追肥:全覆膜垄作玉米发育早,在株高50厘米左右灌头苗水,全生育期灌5-6次水(拔节、大喇叭口、抽雄、灌浆、乳熟期),每次灌水量在60-70方/亩,以不淹垄为好,灌水时根据苗情追施氮肥。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足为原则,拔节肥亩追尿素5-8公斤,抽雄前后追尿素15公斤/亩,灌浆期冲施碳铵30-40公斤/亩。
4、病虫防治及根外追肥:玉米生育期主要病虫害有: 玉米疯顶病、丝黑穗病、红蜘蛛、蚜虫等。
防治方法:玉米疯顶病:播前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恶霜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以种子量的0.3%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用20%粉锈宁乳油10毫升拌玉米种子25公斤或3%敌委丹悬乳剂300克拌种50公斤,堆放2—3天后播种。
红蜘蛛、蚜虫:发生初期(7月中旬)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液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六)及时收获:垄作地膜玉米较大田成熟早,当玉米包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及时收获,收获时保护好地膜,下年可再利用。
第五篇:高产甜玉米栽培技术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县甜玉米推广种植面积比较大,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育苗
1、选择优良品种: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且商品价值高的品种。目前,甜玉米的品种也比较多。在种植时,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于本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切不可盲目听信宣传广告。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选择品种时,应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适宜的品种有:石糯一号、甜糯888、华珍、峰蜜、好滋味、美味花超等在本地都是表现很好的杂交种。
2、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在我县,甜玉米的栽培以冬春栽培效益最好,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可选择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播种;冷凉地区如西洒、蚌谷、董马、法斗等地,可选择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总之,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生长发育的严重影响,要确保培育壮苗。
3、育苗方式为减少成本投入,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苗期的影响,确保移栽后的大田苗全、苗壮,获得丰产,生产上应采用塑料小拱棚育苗移栽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穴盘育苗、纸袋育苗、营养块育苗、苗床点播育苗等。
4、播种:我县种植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鲜嫩果穗,这与种植普通玉米完全不同,同时,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量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种植一亩大田,用种量约0.8~1.2公斤。播种前应晒种2~3小时,可催芽点播,也可直播干籽,但包衣种子应直播干籽。由于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因此播种时宜浅播浅盖,盖严为止,确保苗齐苗壮。
5、苗期管理播种后浇足出苗水,翻盖小拱棚,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苗龄20~25天,3叶1心前移栽,移栽前7天,应通风炼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大田移栽
1、选地、整地、施基肥。选择有排灌条件,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为宜。一般要求采取隔离种植: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目的是为了防止互相串粉而影响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好。
(1)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甜玉米区外围300~400米范围内不栽种其它玉米品种。
(2)时间隔离: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则应采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期)的方法来避免与其它品种的花期相遇,2个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25天。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或普钙30~40公斤作基肥,可撒施也可条沟施用。田块要求深耕细耙,整地精细,土细墒平,沟直沟通,以创造一个深、松、细、匀、肥、湿的土壤环境,为甜玉米获得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2、种植规格和方法:种植规格因品种、地力而定。早熟植株紧凑、矮的品种可密植,如石糯一号、美味花超等品种,一般为1.2~1.3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700~4100株;中晚熟,植株高的品种可稀植,如甜糯888、峰蜜、好滋味、改良花超26等品种,一般为1.3~1.4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400~3800株。
3、移栽:移栽可打塘或开定植沟移栽,采用地膜覆盖定向栽培,膜幅以1.2米~1.5米宽为宜,移栽后浇足定根水,确保成活率。
三、大田管理
1、移栽后的管理:幼苗移栽后应及时查苗补缺,保持土壤湿润,防止低温冻害。苗期水分管理以人浇为好,以便提高地温,利于幼苗生长。移栽成活后,幼苗长至顶膜前,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用刀片在幼苗正上方划十字小口通风透气炼苗,以防高温烧苗。安全渡过霜冻期后,应及时将幼苗从膜内拉出。
2、肥水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育期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轻施苗肥”、“ 重施孕穗肥”和“稳施催穗肥”。“轻施苗肥”就是在甜玉米定植成活后,结合中耕灌水施苗肥,苗肥切忌过量、过浓,提昌轻施、薄施。每亩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2~3公斤,普钙20~25公斤或者尿素5公斤,复合肥20公斤兑水浇。“重施孕穗肥”就是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普钙30~40公斤或者尿素15公斤,复合肥25~30公斤充分混匀后塘施或开沟条施,也可兑水浇施。“稳施
催穗肥”就是在果穗出现时,亩用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普钙30公斤或者尿素10公斤,复合肥20~25公斤充分混匀后距植株约10厘米穴施。水的管理应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避免过干过湿。灌水时切忌淹墒,要速灌速排,以灌浅沟水为佳。
3、中耕除草:在甜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应结合浇水施肥,中耕除草1~2次,提土培根以防倒伏,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一)病害 甜玉米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合理密植;③加强田间管理;④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肥料。(2)药剂防治:①大斑病和小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60%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连喷2~3次。②锈病: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粉锈清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二)虫害 甜玉米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虫、地老虎、根蛆、蚜虫等。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水旱轮作;②中耕除草,清洁田园。(2)药剂防治①地老虎和根蛆在发生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等灌根防治;②玉米螟虫在大喇叭口期和初穗期用BT乳剂500~1000倍液、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③蚜虫: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防治,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5%卡死克4000倍液等,任选一种,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
五、适时采收甜玉米是以鲜食为主,适时采收是保证品质的关键。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口感不是太好;收获过晚,果皮变硬,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一般来说,适宜的收获期以吐丝后20~30天为宜,采收期10天左右。总而言之,应结合当地市场需求适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