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丹两新组织建设
搭建工作平台 突出“五进”抓手
山丹县积极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创新社会治理工作
近年来,山丹县坚持把非公经济组织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党建为龙头,抓党建带综治,抓综治促“双赢”,以生产类非公有制企业为主,认真落实社会治安“属地管理”和企业“法人” 综治工作责任制,全面提升“两新”组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着力健全“两新”组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按照“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和党员分布特点,采取“独立式”、“联合式”、“派入式”、“挂靠式”、“过渡式”五种方式,积极稳妥、灵活多样地推进党组织建设。对辖区 529户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拉网式”调查摸底,摸清了各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做到了“四清楚”,即: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在此基础上,引导78名党员到非公企业就业,采取组织选派、挂职锻炼、驻点帮扶等形式,先后选派14名优秀党务干部和后备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挂职副书记、党建指导员,协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至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04个,党组织组建率达36.36%;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二、以社会管理“五进”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水平。综治组织进民企。帮助非公企业建立专门领导机构、群防群治队伍和基本规章制度,有相关台账资料,并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综治工作运行机制。22家规模型非公企业全部组建起了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工作室和近215人的专职群防群治队伍。治安防控进民企。指导企业强化内部安全保卫,加强门卫值班和治安巡逻执勤,完善重点要害部位安保措施,投资建设内部技防设施。县属22家规模性非公企业筹资256万建起了内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纠纷化解进民企。以非公企业易发生的劳资、权益保障、工伤事故等纠纷为重点,全面建立企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积极预防企业内部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车间,大事不出企业”。法制教育进民企。以“打造诚信守法企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三个一”送法活动,即建立一套普法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一本普法教科书,举办一次法律知识讲座,强化企业员工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社会治理进民企。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企业职工特别是流动暂住人口和务工人员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减少流动暂住人口违法犯罪。
三、搭建服务平台,着力引导“两新”组织承担社会管理服务责任。坚持治安联防、法制联宣。把规模型非公企业的保卫组织纳入区域综治工作总体布局,企内、企外“两手抓”、“一体防”。县恒泰、同翔等15家规模型生产企业在加强内部安全保卫的同时,加强企地协调联动,组织内保队伍积极参与企业周边社区、村社治安巡逻,成为辖区维稳社会治安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县海峰、通达公司所属的102辆出租车、87辆公交车上整体安装了集实时定位、防盗反劫、智能报警、轨迹记录为一体的GPS全球卫星定位安全监控系统,有效地遏制了各类可防性案件的上升势头。同时,公司还依托出租车信息平台,定期编辑信息开展综治禁毒、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坚持矛盾联调,重点人口联管。落实“谁用工谁负责”,以规范劳务用工合同为抓手,以减少了企业劳资纠纷为重点,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管理和企业员工依法维权的意识能力,促进平安和谐企业建设。县内2家“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全部设在非公企业,企业安置人员与其他职工实行同工同酬,享受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先后安置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就业116人次,解决了一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全县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的顺利回归。县内湖南、浙江、陕西、安徽、河南、河北籍等6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会吸收同户籍地、同行业从业流动人口为协会会员,落实“以外管外”的“一联四包”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机制,即会员联系外来同户籍地群众,包会员遵纪守法、包普法宣传教育、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包重点人员管控。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召开协会理事会12次,发展会员500余人,联系外来流动人口近千人,帮助外来人口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外来流动人口融入本地,实现了外来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近年来,县内已纳入协会管理服务的外来人口无一例违法犯罪。
第二篇:如何加强两新组织建设
如何加强两新组织建设
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是新时期给党的组织建设提出的新的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所有制结构的企业快速增长,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社会中最有活力的元素。随着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的扩大和发展,“两新”组织的特点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任务,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加强“两新”组织的建设,应从其现实性出发,围绕“两新”组织的新特点和新任务,探讨如何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从宏观上看,近年来“两新”组织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两新”组织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两新”组织发展越快,越活跃,普遍具有发展快,变动多,规模小,差异大的特点,同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而党在这一领域的基础工作可以说是相对薄弱的。这样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不断地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组建和巩固提高要做到有机结合,做到“成熟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同时要必须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做到有效推进,既不能用一种模式套用,更不能追求覆盖面和进度,杜绝形式主义,讲究实际效果。
从“两新”组织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无疑是“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最为重要的任务。但“两新”党组织建成后,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同样也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根据目前“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情况来看,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一是要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二是要更促使“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三是要必须把维护和关心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两新”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四是要加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作为如何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不同于“两新”组织发展之前的实际,在新的形式下建立“两新”组织党建新机制是有效开展“两新”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两新”组织中党组织是政治核心,从党的性质来说它履行具体行政事务,尤其不是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由为明显。反之摆正党组织的位置,在法律和企业基本制度框架下正确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健全工作制度入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的新机制使“两新”等社会组织发展有序,管理有力有效的重要保证。建立党建责任制是工作新机制的关键环节,要在不断填补“两新”党建的“空白点”基础上明确责任、目的和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所肩负的责任。
“两新”企业的党建工作得到真正的开展可是说是存在难度,在现今社会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社会,为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忽视党的建设。其实,经济建设是主体,把握政治方面和调动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是企业走向发展的一个基础,因此,在“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必须探究新方法。
“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由于缺乏公有资产委托管理扭带,故缺少直接参与企业决策的体制条件,但在这个方面党组织还可以并且也应该有所作为。比如,对关系企业发展方向问题,关系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企业党组织可以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广泛所取党员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党组织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经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通过决策层的党员和党组织负责人向企建言献策,通过建言献策,发挥和体现在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注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最能使得为党员和员工所欢迎,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理解和支持。如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为载体,有效地将企业管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工作,融为一体,发挥和体现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作用。要积极开展化解矛盾,帮贫扶困等活动,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探索设置有效载体,开展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企业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活动,陶冶职工的情操,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体现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工作方法。
要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新、重、险的任务中勇挑重担,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手上无次品,为党旗争光彩,党员一帮一,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党员较少的组织要发挥每一名党员的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团结,引导群众的有生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机制,在企业深入改革,促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当好群众的领头羊,要带头学习政治理论,管理知识,科学技术,引导,带领职工群众积极完成任务。落实党组织的各项具体要求,要发挥吃苦在前,甘于奉献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的表帅作用,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充分体现发挥党员带动群众的作用。
上级党组织要剖析和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联系点,积极探索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的作法和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深入基层具体指挥,及时发现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有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制度,促进基层进入规范化轨道,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促进“两新”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活力、有阵地、有制度、有作为,达到充分运用典型示范方式推进党建工作。
第三篇:两新组织建设台账
附件5:
太和县※※乡镇(开发区)“两新”组织
党建工作台帐
※※乡(镇)党委 2012年※※月
(注:页面纸张为A4,边距2.5cm,使用word文档编辑,字体如样本所示,下同)
太和县※※乡镇(开发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太和县**乡镇(开发区)共有“两新”组织**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户,新社会组织**户。全(乡、镇、区)共有工业园**个,园内非公有制企业有**户,组建党组织的**户。**个工业园建成党员服务中心。
在全(乡、镇、区)**户非公有制企业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户,联合组建党组织的**户,共建立联合党组织**个。未建党组织的**户,其中没有党员的**户。
全(乡、镇、区)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户。其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户,联合组建党组织的**户,共建立联合党组织**个。未建党组织的企业**户,其中没有党员的**户。
全(乡、镇、区)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户,有党员的**户,没有党员的**户。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户,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户,联合组建党组织的**户,未建党组织的**户。
目前,全(乡、镇、区)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人,党员**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11年以来,共集中培训企业党组织书记**名。全(乡、镇、区)非公企业党员业主**名,2011年以来,培训业主**名,其中党员业主**名。
在全(乡、镇、区)**户新社会组织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户,联合组建党组织的**户,共建立联合党组织**个。未建党组织的新社会组织**户,其中没有党员的**户。
全(乡、镇、区)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户,有党员的**户,没有党员的**户。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户,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户,联合组建党组织的**户,未建党组织的**户。
目前,全(乡、镇、区)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人,党员**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11年以来,共集中培训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名。全(乡、镇、区)新社会组织党员业主**名,2011年以来,培训业主**名,其中党员业主**名。
自2007年全省开展“双争双覆盖”活动以来,全(乡、镇、区)共选派**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目前仍在“两新”组织工作的**名;面向社会选聘“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名,目前仍在“两新”组织工作的**名;建立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个,目前领导联系指导的“两新”组织**户。自2008年以来,共选派**名干部到“两新”组织开展帮扶工作,目前仍在“两新”组织帮扶的**名。
党组织有活动场所的“两新”组织**户,占全(乡、镇、区)“两新”组织总数**%,占已建党组织“两新”组织总数**%。党组织活动经费2000元/年以上的“两新”组织**户,占全(乡、镇、区)“两新”组织总数**%。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做法 ……
第四篇:两新组织建设概况
XXX煤矿
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公司概况
XX煤矿组建于1958年,原属地方国有煤矿。2000年改制为民营企业,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年,现着手准备30万吨/年的扩能改造。公司现有员工500余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1人,大中专毕业生及工程技术人员27人。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已达1600余天。
XX煤矿党支部成立于2001年5月,共有党员24名,其中正式党员21名,预备党员3名,另有入党积极分子5名,分布在公司5个部门。支部委员会由3人构成,支部书记,支部组织委员,支部宣传委员;公司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分别为机关党小组、安全生产党小组。
多年来,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各项事业的发展。在2009-2010,公司党支部被区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二、党支部开展活动情况
公司党支部在区委、镇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党务公开”活动。始终以“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核心,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全面推进党 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五个好”和“五带头”要求,建设了一支作风好、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服务优的党员队伍,为促进公司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健全了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党支部参与企业决策等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公司有党员活动场所。利用党员阅览室室这块阵地,定期召开党员会议,组织党员进行政治学习。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公司经常组织开展切合实际、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激励党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作用,积极实施将党员培养成骨干、将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骨干培养成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每年表彰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工”,每月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班组”等“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彰显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关爱职工。到目前,在职员工的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并为他们办理了五险。改善职工福利待的同时,更关注职工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为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在2011年完善了新办公大楼,不仅改善了办公、学习培训条件,而且职工每天都能在干净整洁的食堂就餐。不定期的组织职工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员工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通过
这些举措营造了企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公司先后与工会协商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并把建立的制度公开在职代会上完善、表决通过,使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争议制度更能体现员工利益。
第五篇:两新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两新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市结合开展“建组织、扩覆盖”活动,积极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发展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为开展“建组织、扩覆盖”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共新建”两新”组织党组织157个。
一是创造条件“找”。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印制《致”两新”组织员工的一封信》,发给全市每名“两新”组织员工,强调党员权利义务,说明如何登记党员身份、如何参加组织生活,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采取电视台、广播电台、《大众报》发布公告,“两新”组织张贴宣传材料、向员工发送手机短信提醒等方式,加大对党员服务管理的宣传力度,鼓励”隐形”党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市、镇和部门党内信息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对“两新”组织在职员工进行全员检索,对新录用员工进行即时检索,最大限度地摸清员工政治面貌。去年以来,全市通过各种途径共排查出”隐形”党员470名,全部落实了相应党支部,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二是全程跟踪“培”。市委结合”两新”组织发展实际,专门制定了“两新”组织党员发展规划和计划,对”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实行计划单列,不受指标限制。凡是达到推荐标准和培养时间的发展对象,可随时申请市委组织部安排组织员进行谈话,由党组织及时召开会议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针对“两新”组织员工流动性强、发展党员程序衔接不畅、党组织培养考察经常中断的问题,市委推行”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全程跟踪制度,市委组织部和各基层党委分别建立申请入党人员信息库和入党申请人基础档案,对入党申请人实行不间断接续培养。入党申请人在本市范围内变动工作单位,只要向原“两新”组织所属党委提出申请,即可将个人入党基础档案转入现工作单位所属党委,并纳入现所属党委信息库管理,保证培养考察的连续性。去年以来,全市”两新”组织有27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均未发生培养管理脱节现象,实现了“入党申请人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培养考察就跟踪到哪里”的目标。
三是双向选择”输”。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依托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会、用工信息发布会、专场招聘会,专门设置党员员工招聘窗口和招聘职位,建立党员就业便捷通道。采取减免中介费、免收报名费等措施,动员用人单位优先招收录用党员,鼓励党员就业人员到“两新”组织务工。对吸纳党员就业的”两新”组织,协调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和改革、金融等部门单位优先给予创业岗位补贴或培训补贴扶持,优先安排小额贷款、技改资金支持,激励“两新”组织积极吸纳党员就业。同时,引导”两新”组织将新录用的党员优先安排到关键岗位,对家庭困难党员优先给予生活救助,增强“两新”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去年以来,市先后举办蓝色经济人才、家纺产业技术人才、民办教育机构、餐饮旅游行业专场招聘会19次,通过双向选择和有组织地输送,全市”两新”组织新增党员320名,有力推动了"建组织、扩覆盖”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