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乌赞乡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尼勒克乌赞乡距县城0.5公里,属城乡结合部。全乡总面积68.7万亩,耕地3.74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现有经济林面积4347.2亩,挂果面积1800余亩,林果品种以苹果、杏子、核桃为主。设施农业面积1130亩,标准温室338座,拱棚280座,温室种植以反季蔬菜和温室油桃为主。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我乡2011年着力打造的吐鲁克买里村设施林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占地100亩,以油桃和核桃为主栽品种。乡党委、政府先后投入项目资金和乡筹资金103万元,结合温室滴灌节水工程,改造提升温室52座,配套新修防渗渠1.5公里,农田道路1.5公里。今年该基地油桃即可挂果上市,按照与商家签订的合同,油桃保底价11元/公斤,预计每座温室净利润5000元,到丰产期净利润可达15000元/座。该基地投产生效后,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对推进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我们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强势推进该温室油桃基地建设。一是抓宣传、算细账。全乡包村领导干部深入农户家,在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的同时,帮助农民算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的明细账,积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发展设施林果业。二是抓管理、强培训。首先与农户签订栽植管理协议,聘请技术员和农户代表为管理员对该基地农户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对管理好的农户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后组织200余名农户赴南疆、察布查尔、特克斯等县实地对比考察找不足,学习经验提水平,回来总结见实效。三是抓服务、重管护。乡聘请和下派技术员按技术要求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指导,重点是加强冬季的后期管护,对重栽不重管,管护效果差的农户,将根据协议收回温室。目前,该基地已经产生广泛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带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设施林果业的积极性。根据农户意愿,2012年,我乡将继续发展温室油桃大棚100余座,力争使我乡的温室油桃突破200座。
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将乌赞乡设施林果业做大做强,为乌赞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设施林果业发展考察报告
阜康市设施林果业发展考察报告
县委、政府:
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安排,由伊吾县人大副主任吕春景同志带领农业局、神农合作社、淖毛湖镇振鑫合作社、鹏程合作社负责人和吐葫芦乡分管领导及部分农民一行15人,于3月18日—20日,前往阜康市进行了为期2天的设施林果业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内容
考察组一行在阜康市委、人大、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先后深入阜康市水磨沟乡、城关镇、大西渠村、黄鸭坑村和九运街镇实地考察了设施林果业的发展与效益、栽培与管理技术、土地流转与设施建设、蔬菜储藏保鲜等多项内容。通过现场看、实地问,广泛交流,了解了阜康市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感触到了设施农业尤其是设施林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
二、学习考察体会与启示
通过实地考察,考察组一行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撞击,形成了较深刻的体会,得到了许多启发。
1、发展设施农业,是我县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设施农业是通过基础设施,规避寒冷、干旱等不利的气候条件,以增积温、增光照、增湿度为主要目标,创造出适合生产的、可控的、新的农业生态小气候,从而延长农业生产时限,拓展产品开发空间;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 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的具体实现形式,具有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特点。
国家和自治区都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把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我区农业现代化科技集成、集约化经营、运行机制创新的标志性产业,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设施农业的优势产区。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2011年为“民生建设年”,提出实施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其中,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重要内容。
全疆各地都在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2010年年底,全疆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14万亩,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面积超过25万亩,伊犁州直、阿克苏、喀什地区均超过12万亩,和田地区超过10万亩,全区有37个县(市)设施农业面积超过了万亩,其中鄯善县、吐鲁番市设施农业面积均超过了10万亩。许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集约化、产业化的格局。
阜康市是一个工业经济和旅游业为重点的市,农业比重较低,规模化设施农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对此,他们把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2010年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16338亩,以生产温室果菜和设施林果为主。
在我们这样生产环境条件恶劣、水资源极为缺少、土地瘠薄土质较差的地方(尤其是类同于吐鲁番的淖毛湖)发展设施 农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政策,也符合我县实际,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发展设施农业的路子势在必行。
2、发展设施农业,是确保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型工业化”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实现率先发展的前提,发展工业,需要水的保障。尽管我县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工业要有大的发展,现有水资源的使用结构就必须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减少农业用水,保证工业用水。
根据阜康设施农业技术人员介绍,设施农业栽培需水量较少,较常规农业种植节水30%-40%,尤其是设施林果业可节水50%左右。在我县尤其是沿伊吾河流域乡镇发展设施农业,可以实现耕地总量不减情况下的节水;同时设施农业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使更多的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或从事三产的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产业工人。通过设施农业,不但可以解决工业发展水的需求,而且还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3、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我县农民快速增收的重要途径 设施农业能够有效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促进农业四季生产,实现农产品常年上市,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能够通过人为控制小气候,优化配置各种要素资源,促进先进技术快速转化和推广运用,提升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能够有效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全面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农 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提 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快速实现农民增收。
据阜康市从事设施林果业生产的农民介绍,设施林果业管理时间短,提前上市的林果生产期为1—6月;一亩地的设施林果收入可达5-6万元,生产成本5000元左右(不计人工费),一个棚利润5万左右;一个劳动力可以管理2—3个棚,一家两个劳动力至少可以管理3-4个棚,一家一年就可以收入10多万元。随同考察的淖毛湖西坎尔村的村民说:我们哈密瓜的种植一年辛辛苦苦,投入那么多,行情好的时候亩收入也就2000-3000元,一家种个一二十亩地,收入也赶不上他们种设施林果的农民,还要顶着高温酷暑,冒着那么大自然灾害和市场的风险,就是一个棚收入一两万,也比种哈密瓜好。
4、发展设施农业,是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最佳方案
自治区把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为推进全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提出发展设施农业不单纯是建设大棚的问题,而是事关我区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产业发展问题。在调优农业结构、丰富市场品种结构、实现农业高效种植、形成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等方面,设施农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设施农业产业地位更加突出,设施农业向现代产业迈进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成熟。
阜康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万亩规划,千亩建设,百亩启动,整村推进,创建基地生产、物流配送、贮藏保鲜一体化的设施生产”整体思路和“十二五”末设施农业新增6个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的目标,全力推进设施农业。
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农业乡镇,除了淖毛湖的哈密瓜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外,其它乡耕地面积较少、土壤贫瘠、土质较差。而淖毛湖也存在着哈密瓜 长期重茬、病虫害日益严重的现实和大风制约的恶劣环境,对精品哈密瓜种植不利,对耕地保护性使用不利,更难以实现农民在土地上的快速增收。综合我县农业乡镇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权衡利弊,发展设施农业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方案。若利用我县神农合作社设施建设技术,即便是在牧业乡村,也可以实现设施农业的生产。
5、发展设施农业,需要政府的示范引导和大力扶持 设施农业在我县刚刚起步,尚属新生事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形成,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传统方式的变革。长期习惯性的生产方式、经营思维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些手段、一系列措施,在某种意义上讲,设施农业在我县的发展,是一场农业产业的“革命”。
自治区为发展设施农业,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阜康市为了发展设施农业,采取重点扶持、抓点带面、全力推进的方式,在2010年投入设施农业的财政资金就达2700万元,引导和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
近两年,我县在发展设施农业中尽管也采取了一些扶持措施,做了一些尝试,但仍缺少较强的引力,难以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需要更多的扶持、更大的投入。需要在用足、用活、用好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综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科技兴新、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购置、兴边富民、河南援疆等项目资金,配套一定的财政资金,在重点扶持示范、试验点的同时,加大对全县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的扶持,用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钱智同志的话讲:“发展设施农业就要采取高位推动的模式,为设施农业 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发展设施农业,要不拘一格,全力推进
在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未形成浓厚发展氛围时期,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进入设施农业领域;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发展设施农业;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引导上游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发展很有必要。
在阜康市,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吸纳、引导企业、公司、社会团体、农场业主、合作社等参与设施农业建设,既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又解决了一家一户农民不好解决的问题。九运街镇的部分农民将耕地采取流转的方式承租给一个公司,用于连片开发设施农业,其土地承租期20年,第一年每亩承租费400元,每年递增50元。农民除获取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受雇于公司劳作,挣取劳务费,获取更多的收益。
结合我县设施农业发展初始、尚未形成广大农民共识的现实,在同一目标之下,可以采取形式多样、方法不同、措施不一的发展模式,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推动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7、发展设施农业,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设施农业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意义非常重大,需要广大农牧民提高认识,而各级领导和干部更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凡是适合发展设施农业的地方,都要把发展设施农业放到突出位置,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精心组织安排,有计划地推动实施。
阜康市在领导层形成发展设施农业共识的同时,建立了“市、乡镇、基地、核心示范户四级联动”工作运行机制;成 立了市设施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也分别成立领导机构和办公室;村级设立设施农业管理小组,并派助理员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每一基地选任两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示范;市乡村三级技术人员搭配、分片包干,带动了整个基地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
针对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认识不高等现实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措施,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尽快提升对设施农业发展的认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产生效果。
三、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各级干部和群众中营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浓厚思想、舆论氛围
采取电视专栏、办班培训、讲座、外出考察观摩等方式推动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
2、尽快制定符合县情的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将设施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立县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精品哈密瓜的发展相结合,与林果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水的保障和生活副食品供应相结合,与农民快速增收相结合,制定符合县情的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3、成立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成立县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各有关乡镇也要设立相应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设施农业工作,保证设施农业发展工作的动员、组织、落实。
4、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奖惩考核 将设施农业的发展,纳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范围,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责任,采取激励和奖惩相结合的办法,推进我县设施农业的加速发展。
5、制定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要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在用地、用水、用电、建棚、农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储藏、保鲜、市场建设、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措施,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在建设资金、设施配套、贷款贴息、保险补助、产业网络构筑、良种补贴、融资协调、项目申请等多方面制定扶持政策,通过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并使之形成高标准、高收益、高效果的设施农业。
6、采取多种措施,提供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发挥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我县设站、建基地的优势和作用,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把加强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作为农技推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调配技术力量,抽调专职人员,安排工作经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棚实地开展示范工作,推进技术转型;引进外地有技术的农民和区内园艺专业大中专毕业生,选拔本地设施农业“土专家”和农民技术骨干,着力培养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大户,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尽快形成设施农业建设、管理、技术服务的人才队伍,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7、重点扶持,抓点带面,全面推广
采取扶持重点的方式,将现有具备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作为扶持重点,作为实验、示范基地,帮助他们解决建设、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促其尽快发展,产生效益,达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8、打造产品品牌,培育销售市场
结合品牌打造和疆外农产品营销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转化、物流配送、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设施农产品直销市场环境建设,拓宽直销范围,使设施农产品直接进超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形成高效快捷的直销网络,为设施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做好准备。
赴阜康市学习考察组 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
第三篇:设施农业简介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在国际的称谓上,欧洲、日本等通常使用“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这一概念,美国等通常使用“可控环境农业(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一词。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我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绝对数量优势使我国设施农业进入量变质变转化期,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人均面积40%,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效技术工程。
1设施农业概述
设施农业简介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关键技术是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夏季能够降温防苔;能够将太阳光无用光波转变为适应光合需要的光波;良好的防尘抗污功能等。它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设施园艺
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国际上塑料农膜占整个覆盖面的97%,我国占到98%,其他为玻璃/PC板覆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是引进国外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并具备人工升温温、光照、通风和喷灌设施,可进行立体种植,属于现代化大型温室。但是不仅没有普及开来,高成本甚至难以实现商业运营。另一条道路是我国农技推广部门推动农膜生产企业和农民联手,从塑料大棚和拱棚开始,逐渐发展为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形成快速发展,形成总面积达到其他国家总和的5倍以上。在辽阔的大地上种养了品种最全的设施种养成果。其优点在于采光时间长,抗风和抗逆能力强,主要制约因素是建造成本过高。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玻璃/PC板连栋温室在防抗台风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为主,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普通花卉等。其优点是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具有防雨、抗风等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其缺点与玻璃/PC板连栋温室相似,一次性投资大,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高。一般作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的替代品,更多用于现代设施农业的示范和推广。②日光温室的优点有采光性和保温性能好、取材方便、造价适中、节能效果明显,适合小型机械作业。天津市推广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其采光、保温及蓄热性能很好,便于机械作业,其缺点在于环境的调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主要种植蔬菜、瓜果及花卉等。青海省比较普遍的多为日光节能温室,辽宁省也将发展日光温室作为该省设施农业的重要类型,甘肃、新疆、山西和山东日光温室分布比较广泛。③塑料大棚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农户易于接受,塑料大棚以其内部结构用料不同,分为竹木结构、全竹结构、钢竹混合结构、钢管(焊接)结构、钢管装配结构以及水泥结构等。总体来说,塑料大棚造价比日光温室要低,安装拆卸简便,通风透光效果好,使用年限较长,主要用于果蔬瓜类的栽培和种植。其缺点是棚内立柱过多,不宜进行机械化操作,防灾能力弱,一般不用它做越冬生产。④小拱棚(遮阳棚)的特点是制作简单,投资少,作业方便,管理非常省事。其缺点是不宜使用各种装备设施的应用,并且劳动强度大,抗灾能力差,增产效果不显著。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食用菌等。
随着蔬菜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安全型温室建设成为无毒农业、设施农业、蔬菜标准园建设的核心设施。使用这种设施可以生产出没有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是今后设施农业重点发展的对象。设施养殖
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①水产养殖按技术分类有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网箱养殖具有节省土地、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效益高和机动灵活等优点。安徽的水产养殖较多使用的是网箱和增氧机。广西农民主要是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天津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池塘水底铺膜养殖技术,解决了池塘清淤的问题,减少了水的流失。上海提出了“实用型水产大棚温室”的构想,采取简易的低成本的保温、增氧、净水等措施,解决了部分名贵鱼类越冬难题。陆基水产养殖也是上海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方式,但是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较难被养殖场(户)接受。②在畜牧养殖方面,大型养殖场或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的养殖设施主要是开放(敞)式和有窗式,封闭式养殖主要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开放(敞)式养殖设备造价低,通风透气,可节约能源。有窗式养殖优点是可为畜、禽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投资比较大。安徽、山东等省以开放式养殖和有窗式养殖为主,封闭式相对较少;青海设施养殖中绝大多数为有窗式畜棚。贵州目前的养殖设施主要是用于猪、牛、羊、禽养殖的各种圈舍,以有窗式为主,开敞式占有少部分,密闭式的圈舍比较少。黑龙江养殖设施以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养牛和养猪场为主,主要采用有窗式、开放式圈舍。河南省设施养殖以密闭式设施为主。甘肃养殖主要以暖棚圈养为主,采取规模化暖棚圈养,实行秋冬季温棚开窗养殖、春夏季开放(敞)式养殖的方式。
自2008年开始,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增加和疫苗难防问题的日益严重,随着空间电场生物效应的发现以及空间电场防疫自动技术的发明,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的建设就成为集约化畜牧业的建设重点。水产养殖设施
在水产养殖方面,设施养殖更多地集中在育苗方面。增氧、实时灭菌、促生长等技术装备多集中在育苗室。其中对水产养殖效益影响最大的技术问题就是水体的实时灭菌消毒,介导鱼礁水分微电解灭菌消毒技术装备在育苗池内的防病效果理想,以介导鱼礁水分微电解灭菌消毒技术、空间电场空气净化防疫技术设施为核心设计的环境安全型育苗场正在试验示范,其成熟的技术成果将对水产养殖业产生重大影响。
2设施装备编辑
设施装备的应用情况
在设施园艺方面,覆盖材料是至关重要的,聚烯烃温室大棚膜的流滴、消雾、耐老化、防尘抗污功能,据定了设施的太阳能利用率。再就是搭建骨架,用竹片或竹竿做骨架,每个骨架用水泥柱或木桩做支柱;钢架大棚,采用钢管搭建大棚,目前普遍用连接件代替焊接技术来固定钢管。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的为主。玻璃/PC板连栋温室以透明玻璃或PC板为覆盖材料的温室,这类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
温室设施内使用的主要装备包括物理植保技术装备或其他喷雾植保机械、物理增产技术装备、耕耙与灌溉类机械装置、湿帘降温系统等。其中,物理植保技术装备包括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臭氧病虫害防治、色光双诱电杀虫灯、防虫网;而物理增产技术装备包括利用空间电场生物效应制造的空间电场光合作用促进系统、烟气净化二氧化碳气肥机、补光灯、滴灌系统等;耕耙机械装置包括微耕机、微滴灌装置;其他喷雾植保机械包括机动和手动施药器具。温室设施外使用的机械装备有草苫(保温被)卷帘机、卷膜器等。在生产作业中,机械耕作比较普遍,其他生产环节大多是人工作业。在设施养殖方面,环境安全型畜禽舍是建设重点,其中的防疫装备包括空间电场防疫系统、等离子体灭菌除臭系统,而生产辅助设备土要有喂料机、喷淋设备、风机、冷水帘以及粪便处理设备等,大型养牛场还配备了自动挤奶、杀菌、冷藏等设备。大型鸡、鸭、鹅饲养场还配备有自动孵化设备。
在食用菌生产方面,环境安全型菇房已经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建设的重点。其中,空间电场灭菌防病和促进食用菌生长的技术装备是其配置的重点。
在水产养殖方面,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利用聚乙烯网片制作的网箱,配备的设备主要是增氧机。介导鱼礁水体微电解自动消毒技术正在进入试验示范阶段,它的发明对集约化水产品养殖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经营分析编辑
投入构成
从设施园艺各种类型比较来看,玻璃/PC板连栋温室成本最高,投入也最大,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次之,小拱棚和遮阳棚投资最少。玻璃温室的投资成本在600-800元/平方米,PC板温室的造价在700-1000元/平方米。温室主体加上周边道路、加温等配套设施造价在1000元/平方米左右,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的为主,造价在60-100元/平方米之间;日光温室按建筑材料不同,造价在40-150元/平方米不等。竹木大棚的材料及工本费在10元/平方米左右;钢管大棚,设备投资成本高,造价25元/平方米左右。因此,世界上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设施园艺占总面积的97%,我国更高达98%,其他为玻璃和
PC板。聚烯烃膜在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仅占总成本的1/20左右,却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成本最高依次为骨架-保温墙-保温被等。经营状况
从各省调研情况来看,设施园艺的投入产出比很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山东省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一座日光温室的毛收入可以达到17000元,实现纯收入10000元左右。一亩塑料大棚的毛收入为6000元,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据浙江省测算,小拱棚、遮阳棚的年投资回报率达153.42%,塑料大棚的年投资回报率为70.88%,低于平均水平。相对而言,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每亩平均投资10720元,每年每亩折旧费3050元,虽然亩产值高达9185元,但扣除折旧及直接生产成本费后,每亩的年净收入为4510元。根据各省统计数据测算,密闭式养殖设施的单个养殖设施年产值1.55万元,单位面积年产值742.94元/平方米,人均年产值2.89万元。有窗式的单个设施年产值为1.93万元,单位面积年产值为674.02元/平方米,人均年产值1.69万元。开敞式的单个设施年产值为1.18万元,单位面积年产值为238.47元/平方米,人均产值1.67万元。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进行测算,设施养殖中密闭式年投资回报率最高,达到38.02%,而其主要类型的有窗式和开敞式的年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7.57%和27.91%。
4政策措施编辑
发展战略
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分别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了本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但是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很多成熟的蔬菜基地没有额外补贴,农民自己购买高端的覆盖材料,取得良好的效益。有些地方政府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多数效果很好,但也有政府包办购买材料搭建设施,也不乏购买到劣质产品,这样就达不到理想效果。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5796万亩,农业部规划2020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7500万亩,这个规划是稳健可行的。中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量的88%,量的绝对优势必将转化技术含量的提高,中国设施农业技术引领世界发展的时代已为时不远。在重视补贴设施栽培的同时,应当重视覆盖材料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将一年期覆盖的温室大棚膜转换成多年覆盖;鼓励生产长期无滴无雾的镜面膜;鼓励研制长效防尘抗污染的高性能功能膜。这样农民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即便补贴少一些甚至没有补贴,农民积极性仍会很高。扶持政策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制定了设施农业的财政、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对农户贷款贴息和补贴也逐年增加。天津市还将温室卷帘机、微耕机、物理农业机具等设施农业产品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对农民购买设施农业产品实行补助政策。部分地方政府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财政投入。上海市采取了“政府扶持、社会多元投入、企业运作”的模式,例如由松江区农业委员会下属的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引进上海部分园艺公司等参与市场、基地的建设和经营,建成了“松江浦南万亩花卉基地”、“华东花卉交易市场”等。但对于改革开放初期拟定的三大农资产品化肥、农药、农膜中的农膜扶持太少,农膜若能将目前农技推广中心拟定的温室透光率从55%提升到80%,将能够多生产50%以上的果、蔬、禽、蛋、肉,相当于增加了数千万亩土地的产量。但现在科技发展规划、政府扶持项目中都没有农膜的目录。科研和推广
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积极推动各地政府,组织科技人员辅导菜农,结合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投资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提高设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种养的类别发展到:蔬菜、水果、花卉、禽畜、渔业、林木育苗、食用菌、中草药等方面,成为国计民生中不可缺少的设施。对设施内作物生长环境因子的研究正在取得突出成效,光、温、水、气、肥环境因子的优化步入世界先进水平;甘肃宁夏干旱少雨地区和沙漠地区的设施栽培更取得可喜成绩;结合设施覆盖材料的研制,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量将设施产量提升至露天栽培的5倍已成为现实。国产温室大棚膜技术已经达到国外流滴消雾持效期3年以上的水平;优化太阳光波的温室膜也已经试验成功;针对内陆地区雾霾较重研制的防尘抗污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屏蔽病虫菌可视光抑制病虫害繁衍的技术也研制成功;还研制出光催化杀菌养殖专用膜和夏季降温膜。这些技术将更快推动我国设施农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温环境因子的优化加大光合作用进程,设施内二氧化碳就不够用了,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研制用秸秆落叶生成二氧化碳,以弥补设施内二氧化碳不足。综合技术将使设施农业产量整体达到露天种植的5倍,我国18亿亩耕地将不再是令人揪心的红线。
5优劣分析编辑
政府政策
政府部门多头管理,设施农业涉及到园艺、畜牧、水产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情况,这从体制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协调有序发展;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各省虽然都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但是扶持资金的投入仍显不足;设施农业标准化程度低,日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设施农业标准;另外,很多企业只重视温室主体结构和配套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而忽视了温室的整体性及其配套产品的标准化。设施农业技术
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农药、化肥超标使用导致果蔬品质下降,动物养殖防疫、消毒设施落后,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市场经营
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规模化花卉、果蔬类产品出口量少。广大农户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较弱,大多数专业协会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6建议措施编辑
政府政策
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健全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形成稳定、统一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制定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厂商企业、外资企业投资设施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取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特别是覆盖材料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和鼓励科技发展目录;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建立果蔬产量评估机制和产销平衡机制,避免丰产坚守的现象出现。鼓励设施覆盖材料的研制向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因子方向努力,做出能够调节温度、优化太阳光光波的高端覆盖材料,以保障我国设施农业尽快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农业技术
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温室(棚)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园艺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和对设施养殖室(棚)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经营
打造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在引导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建立“国家——省——县”三级设施农业信息网络,加强设施农业产销信息的研究和利用;积极培育产地交易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产销的流畅和衔接,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
7农业产业化浪潮来袭 设施农业将迎大发展编辑
“中国农业正处于一个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朝阳行业中,面临着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新浪潮。”人大代表林印孙在人大会上说,怀揣“三农”梦想、想在农业产业化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一定要紧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人大代表林印孙是正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他表示,正邦集团致力于打造农牧业和种植业“两条产业链”,构建农资网、粮油网、肉食品网“三张网络”。同时,重点投资产业链的“两端”和抓准关键的“两翼”,“两端”即投资上端育种、基因和生物技术类企业以获取核心竞争力;投资下端渠道、贸易及品牌,以掌控渠道终端市场优势。“两翼”即整合人才和资本,打造农业产业资本平台和行业精英创业平台。农业产业需要大批优秀企业和精英人才去开拓,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支持。正邦正担负起做行业组织者的角色,着力把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升至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团结联合更多的投资者、创业者、合作伙伴和农户,共同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林董事长对农业发展的分析十分到位,正邦的战略方向清晰明了。同为农业服务企业领袖的京鹏科技田董事长十分赞同林印孙代表的观点。田董事长在公司3月总结会上重述了林总在人大会议的发言,他表示林总的发言正是他想说的,他们对农业发展方向的观点不谋而合,京鹏科技作为温室行业代表企业响应正邦,一起努力推出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据了解,京鹏科技是农业科技领域最早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其在通州研发基地已经成功攻关大型植物工厂、京鹏智慧温室、智慧菜园等尖端技术项目,致力于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最完善、最环保的配套服务装备与发展模式。
有业内专家分析:“由于政策的导向,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示范园区的大力推广及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的出现,必然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推起一阵波澜,因为农业示范园、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这些农业经济体生产经营规模化,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环保等社会效益。他们相对农户经济实力强,会积极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这样会给农业配套产业带来巨大的需求,尤其是农业科技领域的设施农业和无土栽培。”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中国将出现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即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这将是一次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在此产业化大潮下,农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尤其是设施农业必然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第四篇:中药材基地简介
黑龙关中药材基地及土地流转项目简介
黑龙关中药材基地位于黑龙关村西南,距镇区3公里,项目实施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其中,林地面积4000余亩,土地面积1000余亩。该项目是在土地自主流转基础上,实现集中经营的一个成功范例,该基地流转土地700余亩,涉及两个自然村的20余农户。现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土地平整400余亩,种植有生地、穿地龙、丹参等多个中药材品种,是我镇中药材科技示范和培训基地。
项目由青松专业养殖种植合作社实施,该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118万元,社员20名,经营项目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核桃种植三个部分。
该建设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完成中药材种植500余亩,其中生地200余亩,穿地龙200亩,丹参50亩,皂角树50亩。同时,设计规划了一个150亩育苗基地,主要特点是:
一是科学论证、因地制宜。聘请专家对我镇土壤、地理、气候、海拔、野生物种类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确定我镇中药材优质种植区10000亩,涉及黑龙关、黄家庄、碾沟等区域。在此基础上,首批实施区域选在黑龙关村委韩家岭、青坪坳。二是精心指导、扎实推进。基地聘请襄汾县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员3名,从选种、种植、管护全程进行指导跟踪服务。实施“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交货”的“七统一”模式,有效推动了中药材基地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三是示范带动,突出效益。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群众400余户。共种植穿地龙600亩、生地200亩、丹参150亩、其它中药材100亩。可实现中药材销售总量2750吨,销售收入800万元。药农年人均收入可增加4000元。
目前,我镇依托项目带动土地流转工作已全面铺开,共流转土地3500余亩,规划建设中药材基地3个,已建成2个;建成核桃种植基地2个;白杞柳种植基地1个。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将成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推手”。
第五篇:杜仲基地简介
山西喜善林业杜仲基地简介
革命老区陈家庄村,是一个具有数十处红色遗址的教育基地,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四周山丘林立,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为了进一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2012年,郭家庄镇陈家庄村以山西喜善林业公司为依托,以本村为中心,先后流转了本村及周边村庄磨盘岭10030亩陡坡耕地大力发展杜仲产业。
喜善林业开发公司,是一家涉农涉林的综合开发公司。公司于2012年7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中草药种植、苗木栽培、农林植物果实销售、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等。
该公司按照“红色引领、绿色拱卫、产业富民、生态发展”的思路,自2013年秋季以来,移植、栽培、嫁接最新科研成果杜仲32万余株,同时培育新品种杜仲苗26万余株。目前达到产出要求的成品树共计151200棵。同时,投资920万元对集中流转的69个磨盘岭进行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修造田间道路近42公里,铺设输水主管道46公里;在丘岭最高处完成了三个大型灌溉水池的建设工程;在村南深沟中修建淤地坝,建成库容量13000立方小型水库一个,拦蓄与灌溉兼用;在政府支持下,建成3000亩节水膜下滴灌示范工程,土地的产出和价值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