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产党公务员级别
共产党公务员,有二十六个级别。这是建国初期设置的。当时毛泽东很不高兴;但共产党发现,不分级别无法管理。下面是干部级别
I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1、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3、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II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1、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2、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4、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5、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III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3、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4、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5、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IV副厅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4、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5、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V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4、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5、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VI副处级干部:
1、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4、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5、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VII、VIII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第二篇:中国公务员级别
中国公务员级别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总理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副总理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正部级、正省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副部级、副省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正司级、正厅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副司级、副厅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正处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副处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正科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副科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注: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是指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具体如下:
正省级(正部级):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部队正军职(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副省级(副部级):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如国家文物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如南京市市长、广州市市长)部队副军职(如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如无锡市市长、太原市市长)部队正师职(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副厅级: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县团级):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如地级市民政局副局长、副区长)部队副团职(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县级市市长为正处级,若为地级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
中国公务员 行政级别划分
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副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
县处级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正县级企业的正职,省署高校院系处室领导,重点中学正职。
县处级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国有正县级企业的副职,副县级企业正职。市属中学正职。
乡科级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正职 县属重点中学正职。
乡科级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副职。
举例: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第三篇:公务员的级别
公务员职务如何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之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如何划分?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实职领导职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科级虚职,享受正科待遇)、副主任科员(副科级虚职,享受副科级待遇)、科员、办事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都是“科员”。
大专及以下学历公务员的或者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第一年称为办事员。公务员职务如何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之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如何划分?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公务员法》有详细的规定说明
第四篇:公务员级别
一、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
1、十个综合管理类领导职位:
国家级正/副职、省部级正/副职、厅局级正/副职、县处级正/副职、乡科 级正/副职
2、八个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
正/副巡视员、正/副调研员、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五档十五级:
(以政府和军队为例,不含党委、人大、政协)第一:国家级: 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二级)国务院常委(三级)
第二:省级干部(部级干部):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四级)
1、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山东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3、部队正军职干部(如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五级)
1、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2、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山东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4、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第三:地市级干部(厅级干部): 正地市级干部(正厅级干部):(六级)
1、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山东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3、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4、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5、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副地市级干部(副厅级干部):(七级)
1、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4、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5、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第四:县团级干部(处级干部): 正县团级干部(正处级干部):(八级)
1、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3、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4、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县团级干部(副处级干部):(九级)
1、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3、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4、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5、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第五:乡级干部(科级干部): 乡级正职(正科级):(十级)乡级副职
(副科级):(十一级)主任科员:(十二级)副主任科员:(十三级)科员:(十四级)办事员:(十五级)
注:(1)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2)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3)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级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级别
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部分:
我国公务员职务分类制度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职位类别划分的依据标准,各单位举行职位设置的依据与要求。第二,职务设置的主要内容。包括职务序列设置的依据和有关职务类型、职务层次、职务名称的规定.第三,级别设置的主要内容。包括级别内涵、作用,级别确定与提升的依据,职务与级别对应的原则。
所谓职位,是机关分配给其所属公务员担任的具体岗位。根据《公务员法》
第18条的规定,进行职位设置时,应当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职位的特征:
职位是指事而不是指人。人员变动对职位没有影响。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每一职位有一定的名称、内容、责任、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和晋升转任路线等。同一职位在不同时间可由不同的人担任,同一人员在不同时间可以担任不同的职位。职位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划分为若干类别和级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应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一)职位类别划分
1.综合管理类是指除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以及其他职位类别以外的公务员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机关中数量最多的主体类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机关工作需要各类专业知识,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中有不少为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在其工作领域从事研究、政策制定工作,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造诣,但这些人员的工作仍然属于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不作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2.专业技术类职位的本质特征是指在公务员队伍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职位。
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职位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特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不直接参与公共管理,不具备行政决策权和行政执法权。二是低替代性。决定专业技术类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的主要因素是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高低。因此,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之间的替代性不强,应尽量避免跨类别的人员流动。三是技术权威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不因行政领导意志的改变而受影响。但这种权威性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仅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
根据上述特点,专业技术职位首先体现为某些行业特有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公安的法医、海关的商品归类、原产地管理专家等;其次,体现为一些社会通用性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工程技术、化验技术等。
3、行政执法类职位是指政府部门中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
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特点:
一是纯粹的执行性。
二是现场强制性。
第二部分:
(一)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
根据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责,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两大类。
《公务员法》第16条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是指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非领导职务是指不具有领导职责的职务。
设置非领导职务,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当时的司、处、科级领导职数较多,为了减少领导职数,因此设置一定限额的非领导职务。二是为了解决“独木桥”的难题。因领导职数有限,可以解决部分没有承担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待遇;特别是因取消公务员评职称后,设置非领导职务可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
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是实职,但不具有行政领导职责。”但现实中往往不是根据工作需要,主要是为解决待遇而任命。
根据国务院《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的规定,“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是实职,但不具有行政领导职责。”但现实中往往不是根据工作需要,主要是为解决待遇而任命。第二,设置非领导职务的初衷,是为了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理顺关系。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区分,实际上在公务员队伍内设置了“两个跑道”。领导职务系列的吸引力依然大于非领导职务的吸引力。
(二)职务层次
1.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2.非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在省部级以上不设置非领导职务。
(三)公务员的职务序列
所谓职务序列,包括职务的层次和职务的级别。
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另一类是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
1.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例如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根据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这一类领导职务包括: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根据目前公务员的范围,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还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实行选
任制的领导职务。
2.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例如国务院各部委的副职领导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部门的副职领导人,以及各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3.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法》还规定: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第三部分:
四、公务员的级别
我国公务员的级别,既考虑了职位分类的因素,又吸取了我国传统的官员品位制度、干部等级制度以及现代品位分类的因素。
1.确定公务员级别的根据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具体来说,在确定公务员级别时,应考虑如下因素:(1)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包括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2)公务员的资历。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级别也高。(3)级别的晋升与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相联系。
2.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公务员法》第十九条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
级别是反映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兼容了职位与品位因素。公务员既有职务,又有级别。公务员的职务对应相应的级别。
级别与职务不是彼此取代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完全分离的关系,而是“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的关系。
三、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在中国,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二十七级。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四、其他内容学习
第六十三条 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第六十四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人选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和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并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调任机关应当根据上述规定,对调任人选进行严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权限审批,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第六十五条 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
第六十六条 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五、公务员管理机关
《公务员法》第10条规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管理工作。
公务员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三层关系:(l)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工作。(2)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管理工作。
(3)实行双重管理的机关,上级业务主管机关会同同级公务员综合管理部门对本系统的公务员管理实施指导、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