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蚕桑工作总结发言1
扬优成势兴产业 强桑活乡谋富民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相关部门、企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乡抓住蚕桑生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上下齐心,干群协力,乘势而上,紧紧“咬定蚕桑不放松”,着力实施“强桑富民”工程,产业化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农民投身蚕桑生产的热情日渐升温,种桑养蚕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全乡共有桑园面积亩,比上年增加亩,养蚕户户,养种量张,比上年增加张,蚕茧产量担,比上年增加担,平均张种产量达到公斤。一年来,乡党委、政府全力发挥“四轮驱动”作用,不断将蚕桑生产推向新阶段、新水平,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提供了产业支撑。
一、典型带动,不断增强产业引力
立足我乡实际,不断加大蚕桑生产宣传鼓动力度,充分利用党员干部会议、宣传资料、墙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以致富典型示范引路,激发广大群众投身蚕桑生产的信心与决心。大力宣传种桑养蚕致富典型,大力宣传种桑养蚕比较效益,大力引导农户发展蚕桑生产。前一阶段,乡里统一组织乡村干部、养蚕大户近100人,到等地参观学习种桑养蚕及麻鸡放养,学习了典型经验,开阔了发展视野,增强了种养信心。
乡党委、政府还注重及时发现本乡蚕桑生产中典型农户,培 育养蚕大户,认真总结他们在蚕桑生产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积极加以推广。如村蚕农桂发近几年依托政策支持,实施科技兴蚕,真正实现勤劳致富。目前已拥有桑园41亩,其中今年新栽湖桑20亩,全年养种33.5张,产鲜茧1622.8公斤。乡党委、政府在村组干部大会等场合上请他介绍经验,通过算帐对比,极大地鼓励广大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二、技术推动,着力提高产能效益
一是完善技术服务网络。在稳定蚕桑研究所和乡配专职技术员的基础上,每个村再配备一名专职蚕技员,享受村定工作补贴干部待遇,建立县、乡、村三级互联一体的技术服务网,使每户蚕农真正享受到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优质技术服务,通过统一供种、统一药具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等措施,全乡蚕农蚕桑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乡政府专门从省蚕桑研究所聘请技术人员来我乡授课,全乡全年共举办技术培训及现场培训6次,受训人员达1230余人次,发放种桑养蚕资料2200余份。同时,年初发放了致全乡蚕农的一封信,使技术员与蚕农建立了电话服务网络,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积极解决蚕桑生产中碰到的困难及突发事件,确保蚕农损失降到最低点。
三是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乡派两名专职技术员负责基地建设及蚕农的现场培训示范,仅桑苗嫁接技术一项就有300余人次到基地现场学习。通过科技示范带动,蚕农的平均单产由原来的25 公斤增加到现在的公斤,其中参陂的种养大户王生全年养种31.5张,产鲜茧1393.9公斤,单产量达44.25公斤;蚕农桂发年均单产更达48.44公斤,产值达8.2万元。
三、上下联动,尽心破解发展难题
首先,树立推动发展就是责任的意识,全力推行蚕桑生产责任制。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蚕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蚕桑生产办公室,并抽调常务副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专抓蚕桑产业发展工作。建立健全蚕桑生产责任制度,挂点乡干部作为各村蚕桑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的制度,并配备了蚕桑专干,形成了从生产、管理到技术较为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其次,树立贴心服务就是责任的意识,全面推行“保姆式”服务模式。实行乡干部包村挂点帮扶,要求每名乡村干部联系1至2户蚕农实行全程服务,推行“保姆式”贴心服务,要求做到“电话全天候、技术全天候、服务全天候”,在桑苗栽种、整地施肥、病虫防治、蚕茧交售等各个环节实施跟踪服务,并根据蚕农意愿提供蚕药蚕具代理购买服务,让蚕农足不出户获得技术服务支持,放心安心地发展蚕桑生产。
第三,树立实绩考核就是责任的意识,全面推行蚕桑生产中综合评价干部。将蚕桑生产工作内容进行细化与量化,纳入乡、村干部半年及年终工作考核,乡村干部分别缴纳蚕桑生产保证金,实行严格的生产环节目标考核责任制。乡村干部所挂点蚕农的生 产情况与经济效益直接与干部福利奖金直接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对在蚕桑生产中表现突出的乡村干部给予奖励,并规定在评优评先、推荐任用上给予重点倾斜。
第四,树立信息服务就是责任的意识,全面推行信息服务首问回复制。乡党委政府积极发挥蚕桑协会和市场中介的作用,组织专门人员确保蚕桑生产信息通畅,共同为蚕农提供完善的市场信息支撑。对蚕农提出的信息要求实行信息服务首问回复制,在24小时内必须有明确答复。同时正确引导蚕农正确认识市场波动,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增强蚕桑生产发展的持续性。
四、政策拉动,全面激发兴桑热情
一是提供全程政策激励。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在各环节都有政策激励,让蚕农安心种桑养蚕,真正得到实惠。对新栽桑苗乡、村两级补助部分桑苗款,对新栽集中连片5亩以上的桑园享受两年补助标准的补贴。通过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大大提高,2011年新增桑园面积仍突破千亩。
二是提供资金项目扶持。积极与扶贫、金融等部门联系,为蚕农争取贴息扶贫贷款。同时,还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用于蚕桑项目建设,提供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提供专业集约服务。积极引导并充分发挥蚕桑协会及合作组织作用,使“公司+协会+蚕农”的发展模式日臻完善成熟,由此架起了生产销售的“畅通桥”,建起了生产技术的“服务站”,构筑了抵御风险“避风塘”。今年,我们又鼓励蚕农自建蚕桑专业 合作社,引导蚕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发展蚕桑生产。目前已有户蚕农自愿入股加入合作社,并开始办理相关证照。
2012年,我乡将乘势而上,全心投入,再鼓干劲,全力以赴把我乡的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做精。计划今年冬季新栽桑园面积亩,桑园总面积达亩,可养面积亩,养蚕农户户,养种量达张,产鲜茧担,新建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示范基地个,新建小蚕共育室个,新建面积不少于平方米的养蚕大棚个。
一是狠下决心,再鼓干劲。全乡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要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发展蚕桑产业的正确决策上来,坚定不移地完成蚕桑生产工作任务,为全县蚕桑生产取得跨越式发展带好头。
二是强力扶持,共兴产业。积极取得各级各部门支持,集中调配各类资源,延伸蚕桑产业链,推广桑田养鸡,发展产业旅游,打造蚕桑经济示范带。
三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重点发展5至6个村委会,按照户均管桑10~16亩的适度经营原则,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田块,严格栽植质量标准,确保桑园新建一块、见效一块。
四是科技兴蚕,提质增效。努力加强蚕室、蚕具、蚕棚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乡村干部及蚕桑技术服务人员要做到下地能修剪,上门会指导,成为行家里手。
五是部门配合,上下联动。要求乡机关及乡直单位干部要积极协助蚕桑产业发展,重点抓好50亩以上标准化连片示范新建桑 园。同时,积极向上争、跑、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抓产业发展的局面。
六是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对蚕桑生产实行重奖重罚,特别是对发展缓慢的,给予责任人员黄牌警告、诫勉谈话;对连续两年未完成蚕桑生产任务的,给予经济处罚并采取组织措施。
第二篇:蚕桑生产工作总结
蚕桑生产情况汇报
按照督查通知的要求,结合县人民政府蚕桑生产意见,现将我乡蚕桑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乡、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辛勤努力,新栽桑180亩,修建蚕房10间300平方米。创建示范片2个,养殖示范大户2户,示范户190户。修枝下条95%,松土除草施肥达80%以上。5户蚕农种植黑五类。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发展蚕桑产业,搞好宣传,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调动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是我乡蚕桑产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标语、专栏、广播、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当前蚕桑生产面临的有利机遇和相关优惠政策,并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算细帐、算对比帐等等,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深刻转变,对栽好桑、养好蚕的信心逐步恢复,为蚕桑生产的稳步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截止目前,目前共书写标语20条,出专栏2期,召开群众会52场次,到会群众达2000余人次。
—1—
(二)科学规划,示范带动。
发展蚕桑产业,要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才能确保取得实效。我们严格按照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通过组织力量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掌握各村产业结构、气候特点、区域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郭家、新田两村各打造1个示范片,发展2户种植大户示范户。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使蚕桑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蚕桑生产领导组,切实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和指导。对蚕农在粮食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惠农政策上给予倾斜。乡政府还安排了一名生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到蚕桑生产村,专门负责抓好蚕桑生产。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乡、村、组干部工作职责,加强对长征茧丝绸公司派驻技术人员的管理,并将蚕桑发展成效作为乡、村干部和种桑村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督促到位,促进了蚕桑生产规范化、制度化。
(四)搞好培训,科学栽种。
发展好蚕桑产业,必须坚持科学种植。为切实增强蚕农
—2—的科技意识,大力推广蚕桑种植科学技术,提升种桑水平,我们邀请了相关科技人员进行现场培训,通过现场培训、讲解等形式,使桑农真正掌握栽桑技术。今年以来,共组织村组干部和种桑大户参观学习2次,参加人数达20余人,组织召开现场培训会10场次,参训人数达50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乡的蚕桑生产,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种桑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已进行春播的部分桑农对栽桑养蚕致富还存有疑虑。二是受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蚕桑比较效益较低,导致有部分桑园无人管、无人养的局面。三是丝绸公司技术人员负责面过广,导致指导不够,去年出现部分蚕农蚕虫死亡的情况,减少蚕农收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蚕农的积极性。四是生产规模小,距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尚有很大差距,三、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力争到今年底全面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具体来讲,就是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多形式抓好宣传动员,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为
—3—
蚕桑生产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搞好调研,做好规划,不断扩大蚕桑种植规模,实现蚕桑生产布局科学化、合理化、规模化。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严格检查督促,确保做到措施落实,效果明显。四是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加大对蚕农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栽桑养蚕技术,增强栽桑养蚕科技含量,提升蚕桑生产质量和效益。五是继续加强与长征公司的协调合作,积极争取公司在技术指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罗布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22日
—4—
第三篇:2010年蚕桑工作总结
2009年蚕桑生产,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茧丝绸行情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顶住了桑田面积锐减,发种饲蚕直线下降的压力,克服了早春桑树冻害、夏季连续阴雨、秋季病虫害高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提质、增产、增效,夺取了全年生产的丰产丰收。全市年末保有桑园面积28.17万亩,全年发种752344张,总计生产蚕茧34733吨,蚕茧总
值8.52亿元。全市平均亩桑茧款收入3023.72元,19.37万养蚕农户,户均养蚕收益4397.24元。
一、2009年蚕桑生产的特点
1、桑田发种大幅减少单产水平有提升
据统计,09年全市年末桑田面积28.17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5.57万亩。其中春季投产面积27万亩,是上年的69%。全年共发种75.2万张,较上年减饲35.9万张,减幅达32%。蚕桑生产的总量严重下降。而全年各期单产水平均较去年有明显增加。全年平均张种产茧46.2公斤,较去年的38.9公斤增加了7.3公斤,增幅为19%。其中:春茧和秋茧的张种单产分别增加了8.2公斤和7公斤,为近年的最好水平。
2、行情转稳茧价回升效益增长很明显
随着茧丝绸行情的企稳回暖,蚕茧价格也逐步回归正常水平,蚕农养蚕的效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全年平均茧价为每公斤24.53元,比去年的全年均价增加了5.3元/公斤,上涨27个百分点。在全年减发蚕种近三分之一的形势下,蚕茧产值仍不减去年,甚至比去年增加了2.3%。其中,春茧收购均价即比上年秋茧有较大幅度回升,全市平均21.87元/公斤,比去年秋茧均价上涨63%(去年秋茧为13.40元/公斤),虽不及08年春茧水平,但对效益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秋茧价格则是一路飙升,几近08年秋茧价格的2倍。全年蚕茧产值总计8.52亿元。比上年增0.19亿元。平均亩桑茧款收入3023.72元,比去年的2467.08元/亩,增加了23%。一些重点镇村的养蚕收入超过了4000元/亩,典型的村组和专业户、示范户的养蚕收入高达5000~6000元/亩。
3、气候环境异常变化蚕桑安全受影响
4月1日、2日凌晨,我市北三县主蚕区遭受霜冻灾害,桑园占比较大的农桑系列和育71-1等为主的早中生桑品种冻害严重。受冻面积近16万亩,其中,冻害严重损失较大的有6万多亩,约占春季投产桑园的22%。蚕业技术指导部门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应对措施贯彻到乡镇村组,采取了增施叶面肥、加强桑病虫防治、桑树摘芯降干、推广小蚕共育、加强大蚕期防高温等应急措施,同时适当推迟发种时间,缓解叶蚕平衡,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将霜害损失降到最低。尽管如此,因受冻害影响,全市仍至少减发蚕种5~6万张。
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连续二十多天阴雨,导致桑树普遍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枝条细短、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秋叶产量和质量稍差,在此种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桑园病虫基数攀高、品种多、发生量大,影响了秋蚕叶源。
晚秋蚕上蔟期间,海安、如东、及邻近的东台、大丰等地域同时突发大面积熟蚕上蔟不结茧现象,涉及区域有20多个乡镇(场),南北跨度上百公里。4县市累计受损蚕种超过4万张,2万余户蚕农颗粒无收。专家实地考察鉴定认为系由环境化学因子引起的亚急性中毒所致。蚕桑生产安全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甚大。
二、2009年的主要工作
一、稳桑保桑调整优化布局
受去年秋茧市场行情下滑、茧价下跌,蚕农收益大减的影响,08年秋蚕过后,全市各地均出现挖桑毁桑现象。至今年春蚕生产前夕,全市统计桑田面积已不足30万亩,春季投产面积仅27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30%。
根据蚕桑生产面临近年最为严峻的形势。一是争取政府和领导重视与支持,二是想方设法稳桑保桑,三是抓住机遇调整产业规划布局。各级领导对今年的蚕桑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南通市政府将蚕桑产业纳入大农业的整体范畴通盘考虑,提出了根据茧丝绸市场行情,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扭转蚕桑下滑趋势,保持蚕桑稳定发展,建设优质高效蚕桑业的原则要求。有关重点县市将蚕桑列为高效外向农业,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海安、如皋县(市)政府采取桑园更新补贴、蚕种补贴等“稳桑保桑”政策,如东、启东等县市积极推动小蚕共育补贴,减免共育费等政策落实,维护蚕桑产业的稳定,去冬今春更新拓植桑园仍达万余亩。在规划布局调整上,将蚕桑发展的重点落实在海安里下河地区、海安、如皋高沙土地区以及通扬河沿线。里下河地区是大农业规划的生态农业片区,也是发展蚕桑生产的重点地区,通过扩大连片种植,积极培育蚕桑优质高产示范基地;高沙土地区也是蚕桑生产重点地区,以老桑更新、连片种植为重点,稳定现有桑园面积,合理桑园布局,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水平,提高蚕茧质量和效益;通扬河沿线以稳定现有桑园面积为重点,建设“一村一品”蚕桑特色村镇,推动桑园由城镇向周边转移,保持区域桑园面积基本平衡。
二、积极应变减轻灾害损失
4月初,受冷空气影响,北三县遭受霜冻危害,全市受冻面积约16万亩。一是宣传引导,稳定蚕农生产情绪。
针对冻害后,部分蚕农对春蚕生产的恐慌心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流动字幕、会议、培训等各种形式,宣传蚕桑生产形势,稳定蚕农情绪,增强蚕农信心,避免盲目退种、挖桑等过激行为。二是加强培管,促进桑树发芽生长。冻害发生后,立即对受灾桑园加强管理,冻害严重的适当降干剪伐促进下部桑芽萌发;适时追施速效肥和桑树专用复合肥,促进潜伏芽和副芽萌发和桑树生长;抓好桑园治虫,保护新芽不受桑象虫、桑毛虫、桑尺蠖等为害;及时清理桑园不合理夹作物,保持桑园光照和通风,加速桑叶生长。三是调整蚕期,推迟蚕种出库时间。根据气温和桑叶生长等多种情况,结合各县市的具体实际,将春蚕出库发种时间适当延迟3~5天,在确保后期蚕作不与农时与气候冲突的前提下,留足桑树生长时限。由于行动快速,措施得力,贯彻到位,春茧生产取得了单产和效益的近年最好水平。全市平均张种产茧47.1公斤,亩产值1403.70元,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3.7公斤和62.67元,增长8.5%和4.7%。
7、8月间,我市连续二十多天阴雨,导致桑树普遍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枝条细短、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为确保秋蚕用叶,一是增施秋肥,促进生长;二是准确预测病虫发生期,抓住关键,精心组织,全面发动,确保病虫防治到位,使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三是将蚕期较常年推迟5天左右发种,赢得了桑树治虫的安全间隔时间,桑树生长期的延长,也提高了桑叶产量。今年秋蚕除了蚕叶保持基本平衡外,全市平均张产茧41.9公斤,比去年增加了7公斤,提高了20%,也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三、组织落实实施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我市的海安、如皋分别被纳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北综合试验站建设。在体系综合试验站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安排下,于相关蚕桑重点乡镇,设立桑病虫预测预报、桑药试验调查点和蚕病、蚕药试验调查点,规范蚕病防治、桑病虫测报防治技术。开展新蚕品种农村试养鉴定,认真选点、专人负责、及时培训、强化指导,严格按照省新蚕品种农村生产鉴定要求,规范操作、准确记载,认真调查、仔细分析、科学总结,为全省农村新蚕品种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今年共进行了10个新蚕品种试养鉴定,总计参与试验的蚕种近2000张。
在生产关键时期,举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家蚕研所、苏州大学、省蚕种管理所的蚕桑岗位专家以及本地部分蚕桑技术专家,为基层镇村蚕桑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养蚕大户代表传授生产技术。
6月份,省农林厅在海安县召开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北综合试验站暨全省2009年春蚕生产现场观摩会。与会的专家和领导在观摩了海安镇新丰村和南莫镇砖桥村两个“一村一品”蚕桑特色村高标准桑园管理、新蚕品种试养和春蚕五龄期蚕台条桑平面育、地蚕条桑斜面育等现场,对我市在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10月份,商务部组织广西、安徽、重庆等西部地区16个省(区、市)、市、县商务系统主管茧丝绸工作的领导及“东桑西移”基地蚕业生产管理与技术干部到如皋参观高效蚕业和优质茧基地建设。在参观了如皋市高明镇高效蚕业示范园、新丝路公司高明中心茧站和江苏新丝路丝业有限公司后。对我市在“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区域规模发展;开展科技创新,探索高效配套技术;建设生产基地,实施优质品牌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绿色家园”等方面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
四、组织实施蚕桑“高产创建”
在局统一部署下,蚕桑生产纳入了全市“粮棉油茧双高万千示范片”创建活动之中。蚕桑业的创建目标为示范片面积6万亩,实现亩平产茧125公斤,示范辐射带动蚕桑总面积20万亩。建设内容重点是强化小蚕共育,推广应用蚕用自动温湿控制器,提高小蚕共育自动化程度。推广漏空透气育、斜面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稳步提高蚕桑生产水平。推广方格蔟营茧,促进蚕茧质量提高。开展桑园合理套种与套养,推行订单种植,引导、扶持、发展套种特色品种,套养优质家禽,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与产业化经营。
各地对创建工作十分重视,所有创建单位均建立了由县分管领导或局主管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并分别建立规划组、实施组以及技术组,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开展。在创建工作落实上,采取技术专家负责制的办法,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培育蚕桑科技示范户和核心示范方,建立健全村、组、示范户为一体的技术推广网络,形成良好的技术推广与辐射机制;编制专门技术手册,印发实用示范技术资料,将开办技术讲座、电化教学、现场示范和到户指导等有机结合,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采取技物结合方式,提高蚕农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
海安县大公镇示范片根据现代农业、规模农业的建设要求,定位“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栽植方法、统一树型”的“四统”要求,更新扩栽桑园1200亩,扩大了连片种植,缓解了粮桑混作和水旱相包矛盾。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种植、高水平管理、高效益产出”的“四高”目标,以群益村核心方建设为引导,建设“一村一品”蚕桑特色村。
海安镇积极推广省力养蚕配套技术,提高工效增效益。一是普及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器,提高小蚕共育率和共育水平,小蚕共育率96%以上;二是推广五龄条桑斜面育技术,全年实施率70%以上;三是推广桑园覆草5907亩,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四是统一进行桑病虫综合防治药剂、方法和时间,五是全面使用方格蔟,实行组合售茧,方格蔟使用100%,组合售茧100%。
如皋市在创建工作上强化机制创新和设施建设,通过如皋丝韵蚕业合作社的运筹,在示范区内与蚕农签订建设合同书,为蚕农提供优质蚕种,对生产提供服务,蚕农将蚕茧由合作社组织售给公司,并享受公司的价格优惠和利润分成,互利互惠,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机制,项目区共有10418户蚕农加入合作社。在设施建设上,2个示范区共流转16亩土地,用于建设优质桑苗繁育基地,采用早春温床嫁接技术育苗62.5万株。新建和改建了31座共育室,增加共育面积727平方米,共育容量1497张,实现了“有天花、地坪、消毒池、贮桑池(室)、加温设施和足够蚕具”的标准;新增推广蚕用环境控制器216台;新增推广方格蔟65.89万片;在示范区专门配置36台桑园专用机动弥雾机,对桑园病虫害实施了“统一配药、统一剂量、统一时间”防治,对蚕室蚕具及蚕体消毒防病用药也统一品种,按种张用量配发到蚕农,收到理想效果。
一年的创建工作,示范方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5个万亩示范方共涉8个乡镇、48个村,总计3.4万农户参与创建。共计5.7万余亩桑田平均每亩养蚕3.25张,比全市平均水平2.67张高出22%,平均亩桑产茧142.9公斤,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亩产效益3571.03元,高出全市平均亩产值18%。其中,示范建设核心方的亩桑养蚕、亩产茧和亩产茧值,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28%、118%和121%。
五、加强蚕种生产质量监督与市场秩序监管
在蚕种生产管理上,把握各个生产环节,将质量监督管理贯穿于蚕种生产的全过程。蚕种生产强调贯彻管桑、养蚕、制种等各项技术规范,重点着眼于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合理调整结构与布局,改变过去的多订蚕种多收蚁量的“贪多”做法,适当压缩人均饲养量,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市场监管上,严格按照《江苏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工作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加强了对蚕种生产经营资格申报的审查监督。全市经省厅审核批准的蚕种生产单位三家、经营单位一家。都能做到持证生产经营,经营的蚕种均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在维护秩序方面,一是建立台帐备查制度。市里明确要求各县市做好蚕种订种与配发的明细台帐,对相应行政区域内订种与发放流向等情况,登记造册,存档备案,做到心中有数。县里到乡镇,乡镇到村组、共育室,村组及共育室具体到农户。对私贩蚕种的对象进行排查,建立举报制度,掌握私贩种来源,对打击私贩蚕种有功人员实行奖励。海安县还专门明确了蚕种市场秩序实行属地管理的规定,镇村蚕桑服务机构依法承担所辖区域蚕种市场管理工作。二是依法打击私贩蚕种。蚕业管理部门配合农业综合执法、公安治安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无证种贩私自从外地购回未经有权部门检验的蚕种,依法进行查处,严厉打击蚕种贩子,维护蚕农利益。今年上半年,如皋市对去年非法经营蚕种的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主犯张佩法,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其余8人依其犯罪事实,分别受到判刑、缓刑及拘役的刑事处罚,共没收违法所得3万元,并处罚金计24万余元。海安县也成功查处私贩蚕种案件2起,销毁私贩蚕种450张,其中一人被依法逮捕,进入刑事侦查。通过依法打击行动,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打击了非法种贩的嚣张气焰。
六、扎实开展桑产业综合开发
继续开展桑枝栽培秀珍菇、猴头菇、灰平菇、毛木耳、灵芝等高档食用菌工作,上半年接种八个品种15000多袋,产品大受欢迎,供不应求;下半年接种了杏鲍菇、茶树菇、金针菇等三个品种6000袋。
建设桑园养鸡示范点。通过考察和调研,我们认为桑园养鸡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可观、生态效益好。利用桑园良好的生态环境,饲养蛋肉两用的本地草鸡,通过饲料结构的调整(野外昆虫、杂草),提高草鸡品质,推出桑园鸡品牌。在高明镇晓庄村试点桑园养鸡取得进展,千亩桑园养鸡工程总投资500万元,一期工程500亩桑园养草鸡25000只,并与农户签订合同,适当返利于蚕农,带动全村农民共同致富。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600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运行模式,可带动周边群众800户,户均增收1800元。
海安县曲塘镇利用桑园冬闲套夹种榨菜5000亩,与好福来榨菜厂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南莫、西场等镇套夹种荠菜等供应上海、南京等超市;海安、城东等镇发挥城郊村优势,桑园套夹种青菜、大蒜、菠菜等常规蔬菜供应城镇农贸市场。如皋市石庄、常青、袁桥、白蒲等地多年坚持在桑田间作菠菜、荠菜、甜豌豆、菜苔、西兰花等,成片面积有的多达1000亩,桑田亩效益增收近千元。如东县掘港镇野营角村陈宝林等蚕农在桑田中夹种黄花菜、牛角瓜、青菜、罗卜菜等,每亩增收千余元,苴镇风阳村4组李金发在桑园中养鸡,河口、马塘等镇桑园套种玉米等每亩增加200-4000元收入,使桑田真正成为了高产、高效的典型。
在蚕桑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上,海安县雅周镇结合招商引资建设电缆盘加工厂,将废弃的桑枝、桑根粉碎加工成电缆盘,每年可消耗1万亩的桑枝、桑根;该县南莫镇引进外地客商,建成日产5吨金针菇全自动控制的工厂化生产基地,可利用3000亩的桑枝条;今年秋季开始,在两个蚕种场尝试利用废弃桑叶生产桑叶粉,饲养畜禽,提高畜禽产品品质,进一步提高产业综合利用水平,放大蚕桑比较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蚕桑生产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1、蚕业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季节性劳动用工较多,且受气候、土地、环境资源和市场行情等多因素制约,存在非技术性风险,蚕农生产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2、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老年人体力跟不上,中青年人对此兴趣索然,有的甚至动员少养或不养,侍机挖桑改种;
3、蚕茧收购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了收茧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茧质提高和技术推广,对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
4、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增多,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加剧,蚕桑生产的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5、私贩蚕种情况依然存在,蚕种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
2010年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
工作目标:稳定现有桑田面积,其中建设高效桑田20万亩。全年发种70万张,产茧3万吨。
四、重点工作:
1、调整蚕桑区域布局优化结构
围绕里下河、高沙土、通如地区三个蚕桑特色产区的规划布局,以打造全国一流优质茧基地为目标,在宜桑地域适当扩栽桑田,保持桑田面积动态平衡,乘势填平补齐插花田,扩大连片种植。同时积极开展老桑更新,提高桑园的整体素质。大力培育蚕桑优质高产示范基地,重点建设基地县(市)、规模乡镇、专业村组和养蚕大户,彰显蚕桑高产、优质、高效的区域特色。继续发挥市级“引繁、培育”优质高产桑、蚕品种对南通市蚕桑产业的支撑作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蚕桑新品种,不断提升蚕业科技水平。
2、开展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生产水平
开展蚕桑优质高产“双高万千示范片”创建工作,加大桑园肥料投入,改善施肥品种结构和施肥方式,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积极开展桑园合理套种、夹种,推行订单种植,引导、扶持、发展套种特色品种。
3、完善桑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加强预测预报和联防联治
进一步完善测报工作体系,充实测报与防治工作力量,实行桑病虫害联防联治;加强病虫监测,按蚕业区划布点,引进应用性诱、灯诱等先进测报手段,观测调查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消长规律,准确预测重点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具体病虫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组织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群众规范桑园治虫,做到“四个统一”;继续开展桑保用药试验筛选工作,探索新型防治模式;开展防治技术研究攻关和测报防治技术信息交流,进一步加强对斜纹夜蛾、桑螟和尺蠖等重点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确保桑树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
4、整顿和规范蚕种生产与经营秩序
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蚕种管理办法》,加大蚕种繁育的技术指导与管理,努力建设优质蚕种繁育基地。积极开展蚕种储备制度的相关调研,推动蚕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蚕种加工设施配套。
5、维护蚕作安全生态环境,严防养蚕生产中群访事件
一是加强疫病防控,把好蚕种质量关,确保蚕期安全;二是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督查,防止假劣农资坑农和影响蚕作;三是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控,及时沟通,减少污染排放,甚或蚕期临时停产治理;四是组织协调农作物治虫与蚕期布局的避锋及药物筛选,规范农业治虫的药剂、时间和使用方法,促进粮桑和谐发展。
6、强化基础研究,推广普及实用技术
加强叶质测定、桑园测土、桑树及家蚕病虫害的化验、分析和鉴定等基础工作研究,科学指导生产实践。通过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普及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小蚕共育技术、条桑斜面养蚕技术、漏空透气蚕台养蚕技术,推广方格蔟上蔟室外预挂、节能烘茧等提高和保全茧质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7、探索桑园立体种养,提高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通过“市级抓典型、县乡搞推广”的模式,利用现有桑田资源,研究并指导蚕农搞好秋冬桑园合理套夹种,积极联系蔬菜加工与流通企业与蚕农订立产销合同,实现订单生产。大力推进桑枝食用菌、桑叶、蚕沙、残枝等作为畜禽功能性饲料的养殖业,具体落实桑枝培育食用菌、桑园套养优质家禽等项目实施,提高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蚕桑业竞争力。
第四篇:2011年蚕桑工作总结
后柳镇2011年蚕桑工作总结
2011年,我镇蚕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蚕桑局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以强村大户为战略,狠抓桑园建设与管理,加大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蚕桑产业作为我镇优势传统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将我镇2011年蚕桑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全年共发放蚕种7602张,产茧342吨,邀请县蚕桑局技术人员培训蚕桑技术19次、外出参观学习一次,共计904人次。落实标准化蚕室48个,新修2处小蚕共育室,小蚕共育222.5张,桑枝食用菌111万袋,桑园套种1725.5亩,从水利局、蚕桑局调运桑苗新栽桑园624.6亩,补植570.5亩,建立黑沟河、长安、中坝两个蚕桑示范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户10户,全年共流转土地4142.2亩,其中桑园流转352亩。共推广桑园微耕机9台,蚕室消毒机27台,桑园伐条机4台,切桑机2台。
二、工作措施
(一)科学制定方案为蚕桑产业发展做指导。结合各村桑园资源、地理位置和发展基础,立足于我镇蚕桑产业长远发展,精心编制《后柳镇2011年蚕桑产业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黑沟河、长安和中坝等3个村为蚕桑产业发展强村;同时努力延伸蚕桑产业发展链条,增强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在各村大力推广桑园地膜套种、桑枝食用菌和桑园养鸡;另外在全镇新培育的155户养蚕大户和40间标准化蚕室建设任务细化量化到村,落实到户。
(二)加强培训力度为蚕桑产业发展做支撑。为切实提高科学养蚕水平,提高养蚕质量,增加张产量,实现蚕农依靠养蚕增收目标。积极与蚕桑局衔接,与蚕桑技术辅导员深入各村开展养蚕技术培训19场4000余人次,通过狠抓技术培训,大幅提升了广大蚕农养蚕技术水平,加之普及高压消毒机、桑树伐条机、土壤旋耕机、切桑机,推广方格簇8万片,使我镇蚕茧产量大幅提升,蚕农经济效益明显增强,提高了蚕桑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例。
(三)专业合作社为蚕桑产业发展做保障。充分发挥蚕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努力提高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合作社成立专门蚕具、蚕药销售点,为广大蚕农提供价格优惠、质量放心的蚕具、蚕药,切实维护好蚕农利益。二是合理引导,健全销售监督机制,蚕茧收购期间,安排专人值守,确保蚕茧价格执行不走样,切实保护蚕农经济效益。
(四)共育小蚕为蚕桑产业发展做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继续做好小蚕共育,严格推行“小蚕两回育和大蚕三回育”省力化养蚕新技术,长安、柏桥两村养蚕户小蚕共育率达到90%。确保大蚕饲养期间发病率低、上簇早,蚕茧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
(五)优惠政策为蚕桑产业发展做催化。镇党委政府制定印发了《后柳镇蚕桑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新修蚕室经县蚕桑局验收合格后,镇上每平方米另奖补30元,园室配套的,另奖补50元;养蚕20张以上的大户,免交蚕种款,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蚕种款优惠50%。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行,解除了蚕农的后顾之忧,减轻了蚕农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蚕农修建蚕室的积极性。
我镇2011年蚕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先进乡镇、农民的期望和县蚕桑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强村大户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发展好蚕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第五篇:2012年在全县蚕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2012年在全县蚕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上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我乡蚕桑工作在这里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蚕桑生产基本情况
乡辖24个村,154个社,人口2.5万人,耕地面积15953亩,是蚕桑基地乡镇之一,蚕桑产业在我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稳步发展蚕桑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已成为我乡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为此,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蚕桑“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超前思维,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树立“着眼市场建基地、集中连片上规模、政策扶持重投入、依托龙头带农户”的发展理念,突出自身特色,强化自身优势,用更实的举措强基础,更大的力度求突破,更足的干劲谋发展,把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切实做大做强蚕桑这一特色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乡现有桑树180万株,密植桑园4000亩,养蚕户数达2700户,“一村一品”蚕桑特色村2个,蚕业专业合作社1个,年养蚕10张以上的专重户达70户。2011年,全乡发种2300张,产茧9.2万公斤,产值达260万元,人均增收130元。
二、蚕桑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乡根据近年来蚕桑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乡党委、政府在蚕桑发展思路上,采取因地制宜,立足资源,发挥优势,典型引路,多措并举扭转 1
蚕桑生产下滑趋向,坚持以蚕桑特色村为示范,带动辐射,扩大发展,以强管为手段,巩固蚕桑基础,以科技为支撑,提升蚕业质量,以蚕业合作社为抓手,推动蚕桑发展后劲。同时制定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服务,奖惩兑现,立足“四个下功夫”,紧紧咬定蚕桑生产不放松。
(一)把握形势,立足宣传,在增强发展蚕桑产业信心和决心上下功夫。蚕桑产业一直是我乡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我乡主导产业之一。蚕桑产业因要受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在发展中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从而致使蚕桑发展举步维艰,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如此不利形势,我乡采取多种方式,以胡家坪、大堰滩两个蚕桑特色村和养蚕大户蔡仲阳为典型,通过与其他种、养业对比算账,以及蚕桑生产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和巨大潜力,进行大力宣传和营造氛围,让蚕农全面了解蚕桑生产方面的政策,让蚕农充分认识到发展蚕桑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起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克服困难,重新提升定位,将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坚持做大做强不动摇。
(二)注重科技,立足服务,在提高发展蚕桑产业的质量水平上下功夫。强化科技支撑意识,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我乡始终把科学养蚕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蚕业科技培训与服务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一是切实加强蚕农培训,开展多形式,广覆盖,易接受的实用技术宣传,不断提高蚕农科技养蚕技能。二是着力改善养蚕设施和消毒池的建设,大力推行省力化蚕台养蚕,强推纸报方格簇和自动化上簇,2011年全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技术人员7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0余份,推广纸报方格簇7000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600余起,做到每个养蚕户有一人懂技
术,每个村有3—4名技术骨干,保证了蚕茧质量和蚕桑生产综合收益。
(三)突出重点,立足落实,在强推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上下功夫。围绕“培育大户,夯实基础,依靠科技,提高增效”的工作要求。我乡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按照“统一规划,连片种植,规模发展”的思路,在资金,扶持政策上向重点村、社大户倾斜,重点抓好胡家坪、官尔沟等13个村和70户专业大户的规模发展,彰显蚕桑区域特色,高标准,高起点,努力培育密植桑园,确保高效益。2011年政府投入5万余元用于发展蚕桑生产,同时,在新庙、魏家沟村等规范栽植密植桑园300亩,全乡新栽桑达10万株,建消毒池100口,改造劣桑30万株,桑树冬管面100%。在蚕种落实上,采取服务上门的办法,由村干部逐社、逐户予以落实,坚持做到不漏村、组和农户,让农民养足养好各季蚕,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加强领导,立足考核,在发展蚕桑产业提供强有力保障上下功夫。我乡为把蚕桑产业抓紧、抓实、抓好,着力构建现代蚕桑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助推蚕桑产业上档升级,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乡长为副组长,相关站、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生产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蚕桑生产工作的领导督查,细化目标,实行责任挂钩,奖惩分明,年初政府以文件形式将蚕桑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社,责任到人,制定出了蚕桑产业发展单项考核奖惩办法,并以百分制形式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纳入目标严格考核,对工作不力,措施不硬,任务落实差的村实行问责制,以此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标准化、产业化步伐。
三、今年蚕桑工作打算
在现有蚕桑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五重并举”,确保。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
(一)重宣传发动。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会议、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使蚕农认识到蚕桑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特殊地位和发展优势,树立蚕农坚定发展蚕桑的信心。
(二)重基地建设。继续加强蚕桑基地建设,以重点村社和养蚕大户为基础,积极培育优质蚕茧示范基地,使蚕桑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提高蚕桑生产的规模化。增加效益和竞争力。
(三)重技术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的力度,实施科技兴蚕战略,重点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养蚕、纸板方格簇等实用技术,以提高单产、质量,促进蚕农增产增收。
(四)重目标分解。切实加好春蚕生产工作,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员,由乡、村干部上门服务的方式,落实好春蚕订种工作,同时,鼓励动员低保户多养蚕,养好蚕,确保全年2350张的发种任务全面完成。
(五)重投入保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乡将拿出6万元资金发展蚕农生产,切实解决好蚕农的养蚕用地,对今年新成片栽植密植桑园20亩以上的村奖励1000元,新发展年养蚕20张以上的大户每户奖励200元,新建标准化室外蚕台每处奖500元,以此推动蚕桑产业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201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