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主动参与,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让学生主动参与,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先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使其愿学;其次是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使其会学。在学生愿学、会学、主动参与的基础上来打造高效课堂,就一定会更加轻松和愉快。
【关键词】卓越课堂 浓厚兴趣 正确方法 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143-0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愿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1.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也深信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因此,在第一堂课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1)表演魔术激趣:“空瓶生烟”(内壁涂浓氨水与浓盐酸的两个集气瓶口对口,抽开中间的玻璃片);“清水变牛奶”(让一名同学用玻璃管往澄清石灰水里吹气);“液体变色”(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再加盐酸褪色)。这些小魔术表演,简直让学生看呆了,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2)放映图片激趣: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漫游化学世界”的录像,并投影了课本中的精彩图片,如“火上的小猫”“水中的鸟笼”等,边放边解说。这些神秘美妙的化学现象唤起了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强化了他们萌动的好奇心。(3)讲述故事激趣:我结合书本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自此,学生兴趣高昂,天天盼着上化学课。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的成功,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分组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我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
二 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使其会学
学生有了兴趣,这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但光有一腔热情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老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都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我认为,下面的几种方法是必须教给学生的。
1.观察的方法
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上写着六个发人深省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自己要成为观察的主人,不能只是看热闹的旁观者。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边观察边记录,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的结论,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是本次化学新教材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既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科学探究列入教材内容,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才会探究。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1)提出问题;(2)前期准备;(3)做出猜想与假设;(4)设计探究方案;(5)进行实验探究;(6)收集证据,记录现象;(7)得出结论;(8)解释结论;(9)发现规律;(10)交流与合作等。在具体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涉及部分要素。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盐酸能使紫罗兰变色,他又惊又喜,立马进行科学探究,用药草、苔藓、五倍子等各种花草树皮做试验,发现有的遇碱变色,有的遇酸变色,而更有趣的是用石蕊苔藓制成的一种紫色浸液遇酸时变红,遇碱时变蓝……化学上用的指示剂就这样发明了。我们的实验探究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从简单的实验、家庭小实验开始,循序渐进,在实验中就会有新的发现,甚至取得跟科学家一样的成就。
总之,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定愿学、乐学,加之有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一定会学、善学。有了这样的教学氛围,打造化学“卓越课堂”一定会更加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韩立福.有效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林劲〕
第二篇: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我们该如何做?
化学是才开启的新课程,课时少,学生学习学科多,压力大。要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有梯度。
备教材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仔细的研读教材,详解重点知识,再根据学情在授课时对于重点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的类型——抽象理论型还是简单易懂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精致前置性作业这样才能有更高的课堂效果。
二创新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因此高效课堂,老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如: 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等。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课堂定会高效。
三、突击重点知识
一个课题不可平均用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就难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这样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的放矢。讲——放在重点上。只有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面面俱到,不胡子眉毛一把抓;能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才能确保每节课有成效。
四、及时练习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说化学业教学是一幢大厦的话,那么基础知识训练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基础不牢大厦又怎能坚固。那怎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把基础知识训练扎实的落实下去?本人认为:首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课前整理记忆的习惯。其次,要学生学会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再次,注重对知识的积累。
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是由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创新反馈的,这一反馈过程需要由作业和检测来完成。课后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于学生习题中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且屡屡出现的,将这样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一对一的讲解,以加深其印象。各种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学生将典型的习题掌握了,能做到举一反三时,练习的效果就达到了。这样就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了。
五、关注每一个学生
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一定要普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的想法和行为,这时,你的课堂效率就会自然上去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样就有更有利于充分暴露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问题反馈。于错误的信息,在“尊重”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用“兵教兵”的方法予以帮助纠正,学生订正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帮助订正。关注了学困生的学习,我认为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成绩。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提高教学效率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旦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更新、去实践、去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有广博的知识、有循循善诱的耐心、有精益求精的钻研心,才能在教学上更上层楼,才能将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
第三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桂林山水》是人教实验版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环环相扣,层层有物,内容简单,理解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地位,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才能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这一点。我的一段教学设计也就从这出发。导入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作如下安排: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加以引导,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其次,设问——“你喜欢做学习的主人吗”发动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堂教学实际看,效果颇为良好。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不懂的问题又是什么。考虑到学生从未接受这样的训练,设计时事先又做了相应准备——预备了师生应共同完成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万事开头难。新事物一出来就要想被人们接受,并得到推广,肯定有一定难度。它必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反复检验才能达到。课堂上,尽管学生仅能回答部分,可我仍感欣慰,首次尝试毕竟有学生懂,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希望的,主体教学思想是能够逐步贯彻的,主体教学是能够实现的。
但本节课已不可能按原计划继续进行。之后,我改变了原订方案,因为“教学设计”不等于“教学实际”。于是,利用预备的本节课应共同完成的学习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学习。其后,仍注意落实主体教学思想。
第四篇: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
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相信和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正面的、积极的,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如:在学生有了精彩的回答后,可以说:“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在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的质疑时,称赞一句:“多好的问题呀!”“多妙的想法呀!” “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有了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
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荷花》是以第一人称通过“我”看荷花的美和“我”看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文章写得很美,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和满地的荷花随风舞蹈,这种感受是很缺乏的,而且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字面的理解可以获得的。于是在教学开始,我将拍摄的“一池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荷花看荷花的情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及荷花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课堂上应当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与学能真正互动起来。因此,课堂上应当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与学能真正互动起来。
如教学《从现在开始》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和“叫
苦连天”,我先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森林中夜晚的声音,想象每一种小动物分别在干什么?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再请学生扮演其中的一种小动物说说自己的痛苦和担忧;接着请全体学生一起来说一说,课堂上顿时热闹了起来;最后,告诉他们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的场景。这样,学生在动脑、动口又动手的同时,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使学生和文本有了内心层次上的对话。又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到小珊迪境遇的悲惨,读文后,我先请学生描述一下心目中珊迪的样子,再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把鞋袜都脱了在地板上呆上5分钟。11月份的天气,地板已经有些凉意。大部分学生,刚一放下脚就马上哇哇直叫,把脚缩了回去。少数学生也只咬牙坚持了1分多钟,就抱着脚直吹气。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份刺骨的冰冷,再回到课文,对于小珊迪在寒冷的天气里,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还赤着脚感到非常同情。不需要老师多加解释,一股怜悯之情便在学生心中蔓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
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激励学生主动质疑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和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开放学习思维的质疑
点。现代多媒体的运用,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之中,儿童的情绪一下子被激起,形成了一种内驱力。在这种“力”的推动下,促使学生将心理活动转换为饱满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主动地“质疑”如《小小的船》这篇课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前两句写“我”在地上看天上的月亮:“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只小船,描摹月亮可爱之状;后两句写“我”已经坐上月亮,在月亮上看见蓝天和星星。两者跨度极大,作者把月亮比作“小船”,就是作者极其生动的比喻,表达“我”想飞上天,坐在月亮的奇想。我用课件出示“蓝蓝的天”,“弯弯的月亮”,引导学生朗读一、二两句诗,有学生质疑:“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月亮像小船,而不像香蕉,不像镰刀呢?”我抓住学生的思维爆发点组织学生讨论,有学生说:“香蕉可以吃,不能坐,而小船可以坐。”我再问:“看着弯弯的月儿,书上“我”忍不住想坐上去看一看,那你想不想上去呢?”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示想上去。我一边用课件出示摇晃着的月亮,一边播放《小小的船》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并用句式说话:“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纷纷说:“我看见了星星。”“我看见了人造卫星。”、我看见了许多星星向我眨眼。”“我看见蓝天上一朵朵白云。”„„学生的思维在主动的质疑中得到了发展。
五、培养学生独特的见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们中国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为什么会在创造方面落后于他国呢?我们的语文课
不仅肩负着传授母语知识的重任,也肩负着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所以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心理自由,心灵开放的学习环境,点燃孩子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如《春雨的色彩》一课,我想我是在上语文课,我的任务不是告诉孩子们一个普通不过的常识——春雨是无色的,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文本,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语文课堂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这里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里提倡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自圆其说也行。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放飞想象,展示个性的舞台,老师有责任启发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情地在语文世界里愉快地遨游。我没有否定那些认为春雨是无色的答案,我只是希望同学们能更大胆地展开想象,赋予春雨更多的色彩。我说:“老师认为春雨是紫色的,因为春雨落到茄子秧上,它就变成紫色了。你们觉得老师这样认为可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可以。”“那你们也像老师这样说说春雨的色彩吗?”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描绘着自己眼中的春雨:“春雨是白色的,因为它落到梨花上,梨花就变白了。”“春雨是蓝色的,它落到海里,海水就变蓝了。”„„我不由惊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本节课也就在孩子们描绘的五彩的春雨中自然结束。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主动地感悟作品的精神,丰富并创造自身的精神世界。
第五篇: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
内容摘要
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课堂,如何在40分钟内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个教师都在苦心探索研究的。首先是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旨在让小学生能积极掌握学习方法,产生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模式下,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揣摩童心,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发挥课堂效率
三、任务型教学,创设高效课堂
四、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