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22:1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第一篇: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

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学员姓名 培训类型 学员单位 培训院校

培训学科 指导教师 结业时间

0

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要]本文是作者平时诗词教学的一些心得,作者以提高学生精神素养为目的,进行了鉴赏和积累两方面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赏是指在阅读的基础上,从了解背景、重点字推敲、物象赏析、修辞审美、意境再现几个方面入手,教级学生理解诗词内涵的方法,达到感知的升华;积累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宽视野,从而汲取精髓,学以致用,应该说是在古诗词教学领域的一条新路。[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目的、探索、方法、鉴赏、积累。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美不胜收,其间大量诗词佳作,千百年来以其脍炙人口的音韵、饱含哲理的寓意、高运奋发的励志等等,乃至广为传诵,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作为中学生,掌握和诵读美词丽句,对于继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积累精美语言,都具有重要的含义。《剑南诗稿》中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情操会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东坡词》中苏轼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语句更是发人深省。《樊川文集》里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慨叹带我们回到历史的时空。《杜工部集》中杜子美“安得广厦千百间,大庇天下寒七俱欢颜”让人读到了一位伟大诗人高尚的情怀„„

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天下,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教师将自己的一些不够全面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学生为了考试而囫囵吞枣的背诵、默写,让这些文苑奇葩于语文教学中黯然失色。任教二十年来,经过自己不断的摸索、研究、实践,1 结合当前新课标理念,笔者在诗词教学中走出了一条自认为足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道路,也算是上点不成熟的见解吧,说出来,待同仁商榷——

我认为,诗词教学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力求以中国传统的艺术趣味、标准和方法来鉴赏作品,以期弘扬祖国文化遗产,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之目的。

基于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究和摸索:

一、鉴赏阅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结合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我在诗歌教学中着重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古诗,从而耳濡目染,熟记于心。

1、穿越时空,了解背景

鲁迅先生曾在《而已集》中说:“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所处的环境、经历和著作。”孟子有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孟郊有一首这样的《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初读,学生会感到诗人 太过份了,一朝及第,如此痴狂,与“范进”一样,其实,如果了解了背景,这种偏见就会变为对孟东野的理解了。孟郊四十六岁及第,高兴是自然的,最主要的是后两句的描写与唐代风俗制度有关,及第后骑马观花,实属正常描写。按唐制,进士正月应试,二月放榜,及第进士要举行游街赏花活动。因此,春风得意,指节令,也指心情,所以,并非孟郊狂妄。说什么“做了官了,要看遍长安的花”,所以,了解了背景,就会理解了诗人的心情。再如《漱玉词》中李清照的《声声慢》只有理解了诗人的生活背景,才会知道这首词并非写闺中愁怨,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所以说研赏古诗词课前,必须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2、炼字推敲,抓住精髓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老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东坡乐府》中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使用了一些富有张力的动词——“大江东去”中的“去”字虽极为平常,用在这里,即为人们展现出长江奔流的力量。“淘”字即大浪淘沙的“淘”,在句中是表现一个过程。“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崩”、“拍”、“卷”三个动词都有力度写赤壁景色,令人惊心骇目。抓住这些词,对于学生理解全词的豪迈情怀有“一叶知秋”的效果。再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送”等等。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推敲这些字的含义,从而从字入手,理解全诗意境。

3、分析修辞,加强审美

古典文学作品能够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与作者匠心独运的修辞艺术密不可分。我们如果想更好地欣赏这些情采兼备的文学作品,就要正确理解修辞的内涵。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找出修辞,从修辞角度把握诗词感情。《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比喻;《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借代;《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对偶都是我们理解诗意和作者情感的切入点,抓住这些,学生理解几千年前诗人的心境就容易拉近距离。

4、发挥想象,意境再现

鉴赏作品时,要充分调动想象和有关能力,通过作品语言的表面含义,去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和深层情趣。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 穷”之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以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得更加透彻。如:赏析宋代名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现法,他们中有人以第一人称角度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泪水已从脸颊滑落,窗外铅色的天空越发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涛如怒,浪头一个个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囫囵,孤苦伶仃,被缚于此,零丁洋啊!零丁洋!你是否为我所生,忆少年豪气冲天,有青云之志,常吟咏岳飞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雄豪之句,亦高唱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信之言,可现在„„,哎,双眼已又朦胧,我该何去何从呢?是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说得多好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易安的这句又响彻耳边,哈哈哈„„,人生虽短,可我要将它变为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声音刚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难看出,他的这种方法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积累吟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平时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古诗的积累,除了教材中学习的篇目外,我还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诗文。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天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示范朗读——介绍作者——请生练读——疏通诗意——赏析诗歌——快速背诵。这样每学期可学习大约——70多首诗词,每年即可至140余首。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惊人的古诗词知识财富了。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我尝试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这些财富,有分诗词小组每天早读时间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有诵诗会等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背诵、运用的活动。在诵读上先培养学生停顿和划分节拍的能力,以便学生朗读时能读出节奏、气势和感情。在学习一首古诗词后,我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再找出作者的一首诗或作者同一时代的一位诗人的诗词,加以背诵,并且把学生分成五人一个学习小组,每小组每周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首课外的古诗词,全班共十个小组,十首课外的古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理解,去选其中的三至五首加以背诵。在古诗词背诵上,老师根据学生能力,让学生背诵的古诗词。语文程度好的要多背,程度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可以有所选择,适当背会或少背。在熟读多背的基础上,我还注意适时挑选一两首课外的古诗词让 学生进行朗读分析,谈谈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收效甚佳。

总的来说,古诗词教学方法很多。在这里,笔者只是从积累和鉴赏两方面进行了不成熟的尝试,更希望语文同行都能重视语文诗词教学,让先贤的作品能发挥其广泛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徐中玉、金启华主编

(2)《唐诗宋词全集》

华艺出版社

1997年

彭利明、夏于全主编(3)《唐诗汇评》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

陈伯海主编(4)《唐诗三百首评注》

三秦出版社

1993年

蘅塘退士(清)编

第二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要]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策略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才。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这不仅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很有好处。同时,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的欣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指导学生掌握诗词的写作背景

在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唐诗宋词,不论是诗还是词,都是作者情感和人生经历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学习一篇诗词文章时,应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个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历程,这对于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时,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诗句表达的含义,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表达的思乡之情。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也有失偏颇,没能正确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想正确理解这首诗,必须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唐肃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从?~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春望》即写作于这一时期。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由此可见,要想完整和深刻地理解一篇诗作,应首先指导学生了解诗作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作者表达的本意。

2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诗歌要悟行”。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的相互交融,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有的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幅孤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表现的则是诗人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思乡情怀。这个意境正是通过枯藤、老树等事物的点线面所构成的立体画面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一幅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得到一种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体验,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的艺术境界。古诗中的想象当然也需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大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译出诗文,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地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当堂即说。

3在创作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磨枪上阵,学以致用,这是我们教学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除了教会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古典诗词。创作古典诗词非常艰难,但如果学生能迈出这坚实的一步,感受到其中的创作乐趣,那么,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去欣赏古典诗词。其一仿写。学写古典诗词要从仿写开始。开始仿写,要从简单的五言绝句开始,然后逐步加大难度。万事开头难。在学生眼里,仿写古典诗词对于他们而言面临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一字一句的教他们,慢慢的他们便会爱上学写古典诗词的。其二创作。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古典诗词创作必须要学习基本知识,才能创作。创作古典诗词我们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不能强求学生要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毕竟古典诗词创作是非常讲究能力和技巧的一项文学活动。

4联系生活,灵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第三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涪西初中:冯秀华

【摘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较好地运用这四步,就可以大大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积累理解鉴赏运用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国中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才。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地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当然靠课前这几分钟学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我还要求我的学生每人自制诗词卡片,一面抄写题目、作者,另一面抄写古诗词文。每天晨读时,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抽查背诵,让大家温故而知新。下课时,四个同学一组还可以打诗词牌,即每人依次摸牌,看到题目、作者的则背诵诗词文,看到诗词文的则说出题目、作者,答不出则让下一个同学答。这样既积累了古诗词,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利用寒暑假的时期让学生搜集报纸,广告等媒体中的古诗词精美的语句,在开学趁热打铁,开展背诵比赛。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是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离

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又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实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句,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是何等的感慨万千了。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就更有责任把这种光荣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让它继续发扬光大,泽被后世。上面是我个人做出的一点尝试,微不足道,相信广大的语文老师定能总结出更多更妙的方法来。

第四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古典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以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流传千古。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培养并提高他们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和记忆欣赏能力,如何带领学生去领略古诗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精湛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是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自己本人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来一个总体概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分别从读、画、写、唱、赛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到古诗词意境中来。【关键词】:读一读;画一画 ;写一写;唱一唱;赛一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常常被解构为解诗、背诗两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只会越来越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古诗词呢?以下是我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读一读,引发共鸣

俗话说得好“三分诗七分吟”。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诵读呢?我认为要朗诵好一首诗,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并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朗读的节奏、朗读的情感等。在朗读中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如老师范读 个人读、男声齐诵、女声齐诵、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等。教师还可利用幻灯片、投影、mp3朗读、电视散文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做好朗读的指导,整个课堂的教学就会诗意盎然,诗词的朗读就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让学生毕生难忘。

如在教学《使至塞上》时,我先让学生明确五言诗的节奏划分大都是“二三”或者“二二一”“二一二”,然后让学生划分,再明确这首诗的划分节奏如下,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跟着让学生明确这首诗是作者前往边塞,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主要是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王维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指导学生节奏和诗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并给诗词配上古筝曲,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堂中书声朗朗,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把课堂氛围一下子提了上来。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是古诗学习必经之路。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画一画,诗乐无穷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说过“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通过一定的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而意境是诗中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苏轼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都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当然,除了王维之外,其实不少的诗人所写的作品中也能很好地体现诗画合一的境界,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一诗时,在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词内容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能根据古诗词的内容,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学生很快就能把“山、路、舟、潮、岸、帆、日、春、雁”等表示景物的词语画出。于是我又抛出第二个问题:那么,这些景物又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和刻画。学生也很快能够回答,青的山,绿的水,褐的船、白的帆、红的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的兴奋,异常的投入。于是我让拿出画笔,展开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学生用绿粉 笔画下了青山、绿水,用红粉笔画出了一轮从海面升起的红日,绿水中,一只挂帆小舟顺风飘行,诗人站立船头,仰望北归的大雁„„我在学生所画的作品中,抽出几幅比较好的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给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通过画画,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同时他们也喜欢根据所画的画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举两得。

三、写一写,丰富想象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的精练,可说是字字珠玑。很多教师认为翻译是诗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我认为,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学生也很难进入意境,所以花更多的时间是指导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改变后的散文体会,再对照原诗进行对照品读,讲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学生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空间,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如我在教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感悟,对诗歌的理解写成以下的文字:

枯干的藤蔓缠绕着苍老的树木,树上栖息着一群黄昏时候归来了乌鸦,那乌鸦仰天长鸣,仿佛在唱着一首悲惨的秋之歌,那悲惨的声音啊,听了之后让人潸然泪下,那藤蔓和苍老的树啊,好像在流泪。一座小桥横跨在小溪上,桥那边是一户人家,从烟囱里徐徐冒出一屡白烟,升向天空,在和白云倾诉内心的苦,小桥上走来一位骑着一匹骨瘦如柴的马儿,面容憔悴的旅人,冒着寒风,风尘仆仆的奔波在荒 凉的古道上,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今天晚上还不知在什么地方歇息,可怜啊!旅居在外的游子,你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啊。

通过我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加深了,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四、唱一唱,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的诗词本来是用来吟唱的。“诗”从本质上讲就是歌。诗之初起,都是为歌唱或可以歌唱的。“词”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是诗和乐曲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抒情诗。

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但愿人长久》;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另亦难》改编的《别亦难》;李清照的《一剪梅》改编的《月满西楼》;还有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古诗词,是能够配乐演唱的。学生“唱”古诗词,也是一个对诗词咀嚼消化品味的过程。由于学生把诗文熟读于心,再通过音乐恰当地引导,很快融入诗境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思想上也得到了熏陶。

如我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我在完成了诗歌内容的教学之后,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让学生跟着歌去唱,学生的兴趣都十分浓厚,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词的演唱。大多学生都能在一节课时间内,并且由唱把这首词背诵。

现在不少有经验的老师把古诗词中的一些名篇都给谱上了曲,形 成了现代风格的“古诗新唱”,作为语文老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可以通过上网下载古诗词新曲目,也可以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课文中的古诗词进行编曲演唱,通过在课堂中的教学生唱,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通过吟唱古诗文,可以积淀文化底蕴,滋养和丰富白话文,又能让古诗词教育返本归根,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追寻。学习古诗词,只需点燃孩子情感的火花,那么他们的智慧也会悄然来到课堂!

五、赛一赛,畅游诗海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的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肯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确实是很重要的。而在诗歌教学中,恰恰能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斗志。古诗词,一般来说,篇幅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所以我会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如古诗词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

如我对初中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完毕之后,我让学生回去把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都认真背诵,并利用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进行了古诗词的背诵比赛。首先,我先叫能够背诵一首古诗词的同学背诵,然后让能够背诵两首的同学背诵,要求第二个同学必须把第一个同学所诗词重新背一次,再背第二首,(类似成语接龙的形式)如此类推,并对背诵好和背诵多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这节课,学生兴致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把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推向高潮。可以说,通过比赛,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得以提高;通过比赛,古诗词学习的课堂气氛得到提升;通过比赛,学生背诵也就水到渠成;教学效果让人相当的满意。

总之,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古诗词的教学也是形式多样,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全方位地教育学生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效果。那么,古诗词深厚的内蕴美及博大精深的造诣,一定会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参考文献:

1、蒋德均《中学诗歌教学方法探微》[J].教育评论,2005(1).2、史秀英《古诗词教学之我见》—《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年第12期

3、张厚感《.中学诗歌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7(7).4、张琳花《吟唱为主,诵读为辅—古诗词新唱教学之我见》

5、董敏珍《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第五篇: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

(语文类)

浅谈中学诗词教学

常德汉寿县毛家滩中学:毛光贵 内容摘要: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千百年的岁月风尘不能遮掩它的动人光彩,古诗词在现行教材(初中语文版)计百余篇之多。如何教好、教活这些古诗词,如何使当今学生在这些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完美结合的古诗词中,不仅受到积极的启发教育、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锤炼语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修养,这对语文教师而言是责无旁贷的。具体来说应狠抓如下几点:1.抓背景联系、2.抓意境创设、3.抓诵读训练

关键词: 古诗词 文化宝库 背景联系 意境创设 诵读训练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诗词是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千百年的岁月风尘不能遮掩它的动人光彩,古诗词在现行教材(初中语文版)计百余篇之多。如何教好、教活这些古诗词,如何使当今学生在这些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完美结合的古诗词中,不仅受到积极的启发教育、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锤炼语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修养,这对语文教师而言是责无旁贷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古诗词教学实践,偶得一二,兹录于后。

一、抓背景联系

初中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积累少,在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分析讲解古诗词时先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诸如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特点、创作特概况、诗歌创作风格等。这种方法在于追根溯源,挖掘诗人写作的社会环境及个人处境等,弄清诗歌写作的原委,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如杜甫的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虽只写两次见面,似无特别之处,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两次见面人物的心境截然不同。前次见面是在京都长安豪华富贵之地,杜甫才华正茂、李龟年风流倜傥,二人正值春风得意。如今见面,风景虽好,却物是人非。“好风景”成了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而正是此时“又逢”失落漂泊的白发艺人李龟年。几十年离别、世道变迁、社会动荡、人生多难,如今李龟年已是苍老流落,而诗人也衰颓漂泊,他们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印记,心中饱尝了流离的痛楚……此景、此情写出了安史之变的社会**及衰败。这样就不会再停留在诗歌的字面意思而感到困惑不解了。

又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开始,学生对此诗难理解,我在课堂上讲了楚王项羽自刎乌江的典故,使学生明了,诗人是借历史人物来发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时政的评议,表面上是就项羽不肯南渡的旧事抒发感情,实际上即是对南宋君臣出卖国土、背弃人民、苟安偷生的辛辣讽刺和无情鞭挞,又是在激励南渡人物毋忘国耻、发愤图强、收复失土。

掌握了这样一些背景资料,学生便可快速准确地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艺术特色。

二、抓意境创设

意境,有“物境”之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的就是物境,就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诗篇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一境”说的便是情景,它是以抒写和表现主体的内在情感为主的诗歌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纵贯初中语文课本所载古典诗词篇目,无不充满着意境之美,每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它既有情理交融的思想内容之美,又有形神结合艺术表现之美。而如何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感知、领会这种美,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意境中去,则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做的。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寓意深刻,又含而不露,很耐人寻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抓住春来野草不能彻底摧毁枯草,待到冬去春归,野草又覆盖了大地,把古道装扮,把荒城点燃,以其旺盛的在生活力为古原恢复了青春、发人深思、催人拼搏,成为人们赞美顽强精神与再生理想的名句。其它如通过野草与古道荒城的对比,感慨古今人事多变而自然景色常新;借着原上草的枯荣和茂盛,寄托惜别的深情,暗示友谊地久天长,永不衰竭间断。留给人们涵咏回味的广阔余地,可谓情韵缠绵而含蕴不尽。

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一般充满了诗情画意。然而诗人对友人的情深厚意,对友人的眷恋,对未来的向往又尽在不言之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全市一个“情”,又融入画中。如何让学生能有真切而深刻的领会呢?在讲诗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设计一个分别场面。有些学生设想在车站、码头,秋风萧瑟;也有些学生说在春雨绵绵的时节分别。这时我说同学们安排的场景面有时间、地点、为什么还有周围的环境呢?“烘托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在肯定了学生们的回答后接着引导学生,让我们看一看李白笔下的离别场面又是怎样的。这样一对照,同学们不仅明白“凄凄离别情”到意境美,而且“繁华、明丽、潇洒”的景象同样可以表现出友人离别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作者的意图,也感受到诗情和美意。就这样,引导学生从具体可感的景物之中去体会作者主观的情欲客观的境景交融和而体现在作品中的优美的艺术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抓诵读训练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 任 张”。这是治学经验之谈。熟读成诵的读书方法,能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景、意会其理,这也是古人教学实践的真谛,也是我们今天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遵循的至理名言。

古诗词教学中,有些诗词需要作者背景介绍,意境分析,以帮助理解,但有些诗作,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完全明白如话,同时又能激起读者无穷的遐想,像这样的诗词,教师要不要讲?要不要多讲?我的观点是少讲,把教时全部留下来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反复诵读。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诗词,教师任何自谓“精妙”的讲解都是多余的、都是笨拙的,不但多余、笨拙,它还会僵化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甚至破坏原诗美妙的意境。

古诗词的诵读,我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一)注重感情朗读。诵读、诵读,以“读”为本,每首诗,让学生读通、读懂、读熟,而且读出情理、读出味道。因此,我在每首诗词的讲解前“尝试读”、讲解之中“分析读”、讲解之后“领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诗人浓烈的感情、深邃的思想、独特的风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诵读识见。背诵古诗词,有些学生往往为记忆而犯愁,即或记住了几首诗,也常常张冠李戴。如何增强学生学诗的兴趣,提高记忆的质量,我作如下尝试:

1.画面想象、构思诗画合一。想象力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而诗歌教学又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有些诗歌可用作画或在头脑中想象来加深记忆,增强直观性。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可画出绿树,绘好青山,再想象四周的群山如何将小村庄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打开窗子、清风拂面、稻香沁人,诗人与友人举杯同庆这丰收美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勾画出来、描绘出来,则对这首诗的识见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分组诵读。根据诗歌琅琅上口,诗歌上下句句意相通的特点,在背诵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背上句,一组背下句,互相提示、互相协作、相得益彰。引进竞争机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诗句,提高了兴趣。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较长,若分组背诵,男女齐读一遍;再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女生读上句,男生读下句;第四遍男女可齐背全文。效率高、效果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3.擂台赛诗。未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擂台诗赛。平时除了教好、教活教材中的古诗词外,我还让课代表把教材外的“绝句”“律诗”作为“一日一诗”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录、诵读,并明确比赛的形式、要求、目的和评分准则,尔后宣布擂台赛开始。全班分四组,每组各派一人作评委。然后各组依次由一位学生上台莫一张标有古诗词题名的纸条,要求有感情地背诵该首诗,并且答出纸条内有关古诗词的一、二个问题。凡背诵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吐词清楚,回答问题正确者,则得满分,达不到要求者,酌情扣分。最后评出优胜者若干名。

教室摆擂台,人人参与、人人亮相、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尽情地发挥个人才能。这较之平时“填鸭式”的串讲,既生动活泼又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自然也就熟读成诵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目前,我在学校里举办“古诗文经典朗诵、欣赏讲座”介绍《诗经》、《离骚》,诵读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该讲座还向全区语文教师开课示范,获得一定好评。学生们在欣赏、诵读中,领会古诗词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品味古诗词的气势、涵意神韵,享受美育的熏陶。“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几年来,经过古诗词的诵读训练,学生的写作也大有上进。据统计,所任教的学生近年获奖和公开发表的文章有一百余篇,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引用了古诗词,使文章增色不少。可设想一下,只要我们重视和坚持古诗词教学,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操修养必然会有一个飞跃:培养的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名言佳句涌上笔端、挥洒自如;交际谈吐时,温文尔雅、出口成章,这岂不是我们当语文教师的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下载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古诗词美育教学浅析

    中学古诗词美育教学浅析 语文是人文底蕴丰富的学科,在引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挖掘美以及协助公民塑造审美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共五则范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 要:目前,有部分小学生对古诗词带有排斥心理,因为古诗词虽然字数少,但不像现代文章那么容易理解,而且每首古诗词都要求背诵,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

    中学古诗词[模版]

    初中诗词名句背诵积累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 1、《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可用《......

    中学古诗词教学探微(精选5篇)

    中学古诗词教学探微 摘 要:古诗词教学如何开展,才能让学生会读、会思、会品、会赏,观其行文,读其韵律,思其妙理,品其深味,赏其神韵,本文以宋朝词人的作品为案例,对学生的诗词教学进行......

    中学作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中学作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语文学习程度如何,其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

    [信息技术论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课堂改革材料]中学信息技术课改之我见 中学信息技术课改之我见 从计算机课走过来的信息技术课,我们除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电脑技术之外,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电脑作品之类的活动,内......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一、农村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一种困境。许多初中生在4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要不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