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12121439省优质课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实录
201712121440写人要抓住特点
课件1: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写作
信阳市五中卢春梅
课件2:
有个糊涂的县令,要捉拿一名嫌犯,在衙门口贴出这样一张告示(师读上面的课件内容):
(谁来读一下?)
悬赏捉拿嫌犯一名,男,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厚不薄。
生读。
师:那么,我们能够根据这个提示捉拿嫌犯吗? 生(齐答):不能。师:为什么不能?
生1:因为他描述的外貌不准确。
师:哦,外貌描写不够精确,不够准确。所以我们写人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特点。
师板书:写人要抓住特点
这就是我们这节要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的内容,先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3:0102 写人要抓住特点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捕捉特点 2运用描写,刻画人物 3选取典型,凸显个性
学生齐读。
师:要想捕捉人物的特点,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细心观察,找一找,漫画人物是谁(放课件图2语文54页)?
生(齐答):鲁迅。课件4:0137 细心观察,找一找 漫画人物是谁? 图片1 图片2 鲁迅
师:大家异口同声,我们来看看是不是鲁迅?(放课件图片1语文54页)
师:果然是鲁迅。画家是抓住鲁迅先生什么最突出的特点让大家一眼就能够猜得出来呢?
生1:从鲁迅的头发。直立的。师:这是他的一个特征。还有吗? 生2:他的耳朵很大。师:哦,他的耳朵很大。生3:突出了他的胡子。
师:他的胡子跟别人不一样。他的胡子也很有特点。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作家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的?
课件5:0229 字里行间 读一读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面》阿累
师:请同学起来读一下。生:读。
师:好,那么我们来看,阿累是抓住鲁迅先生什么特征来写他的?你来说。
生1:她抓住了他的面孔。师:有什么特征?
生1:是黄里带白。然后很瘦,但是精神很好。
师:一般人大病新愈,都很憔悴,但鲁迅先生精神很好。这点跟常人不一样。
师:好,请坐。还有吗?
生2:他的头发。“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 精神抖擞的直竖着。”
师:一般人很久不剪头发,觉得没有精神,但是他确实精神抖擞。这点也跟旁人不一样。还有呢?
生3:还有他的胡须。“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样。
师:好,请坐。作家阿累抓住鲁迅先生很显著的特征做到了写谁像谁。这就是老师今天要给大家的第一个锦囊:写人抓特点,我们可以运用外貌描写。
板书:绘其貌
方法就是,来,齐读:(课件)一二—— 生齐读。课件6:0408 锦囊一:外貌描写
善于观察找不同,扩大细节照特征
师: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个锦囊,小试牛刀,练一练,师读)从班里选择一位你熟悉的同学,用70字左右给他“画”肖像,读给同学听,看他们能否猜出写的是谁。
师:找个同学,给大家读下提示。提示:
“画”肖像时,可写人物容貌,(如脸型、五官)、衣着、体态、神情等(要有一定顺序),但不见得要写全貌,仔细观察,抓住其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落笔。生:读。
师:好,请坐。大家动笔来写。三分钟。生写作。师巡视。
课件7:0442——0517(师读)从班里选择一位你熟悉的同学,用70字左右给他‚画‛肖像,读给同学听,看他们能否猜出写的是谁。
提示:
(同学读)‚画‛肖像时,可写人物容貌,(如脸型、五官)、衣着、体态、神情等(要有一定顺序),但不见得要写全貌,仔细观察,抓住其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落笔。
师:好,时间到。谁来展示一下?举手示意老师。我们来听一听,看能不能猜出他写的是谁。
生1(读):他肥胖的身材,肉乎乎的脸蛋,小小的鼻子上,架着黑白相间的眼镜,两只黑洞般的小眼睛闪闪发光,好像会说话一班。给人的感觉,想忍不住去摸摸他。
师:大家能猜出是谁吗? 生:赵同学某。
师:我们请当事人起立一下。(师问当事人赵同学),你来说一下,她写得像不像? 赵同学:像。
师:当事人最有发言权。写得很像。你写成功了。还有吗? 师:来,你说。
生2:说他像,他却总是皱着眉头,说他像恶魔,他却有一张标致的圆脸,和如卷心菜微微翘起的刘海,衬着红色的大衣,时而如春风给人温暖,却时而像冬天的冰雪一般,冷彻人心。
师:语言很美,写的是谁? 生2:我写的是李同学。
师:好,我们先请当事人起立一下,大家看像不像。
生2:我抓住了她的特点,就是她的刘海,特别的卷,还有她师时常是皱着眉头的。
师:哦,这两个细节观察的很到位。大家下去可以互相观察一下自己的同学。
师:好,请坐。看来大家能够用好外貌描写。那么,我们除了外貌描写,还有其他可以凸显人物特征吗?想到我们上一节课,我们上一节课就讲了《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把买来的《山海经》,递给迅哥的时候,他那句话师怎么说的?谁有印象?来,你来说。
生3:“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师:“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那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生(齐答):《山海经》。
师:《山海经》。那为什么会说成三哼经,谁来说一下。请你说。生4:因为她没有文化,、不知道名字的由来。
师:哦,没有文化,连书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她竟然能够帮鲁迅把书买回来。可以看出她对这个孩子的怎么样?好,你说。
生5:可以看出她对这个孩子十分关心。很爱他。
师:你看,简单的几个字,他就能将长妈妈,一个不识字的但是却热心关爱孩子的人物,一下凸显出来。这就语言描写强大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一组对话,谁来读一下?找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课件8: 字里行间 读一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金色花》泰戈尔
心理活动 性格
师:大家看,(师读)“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为什么说他是坏孩子?有人来说一下。
生6:因为他太调皮太捣蛋了。
师:他太调皮太捣蛋了,为什么说他调皮捣蛋呢?
师:逃走了,妈妈好找。“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写出了妈妈什么心情啊?
生(齐答):着急。师:很着急。那么,孩子怎么回答的? 生:“我不告诉你,妈妈。”
师:“我不告诉你”,孩子什么样的性格? 生(齐答):调皮。
师:好,你看,一组对话,竟能够写出人物的心理,还能写出孩子的性格。这就是老师今天送给大家的第二个锦囊——
师:写人抓特点,我们可以运用语言描写。板书:听其声
师:我们的方法就是:符合身份性格化、简洁生动去表达。好,齐读——
生:齐读。课件9:
锦囊二:语言描写
符合身份性格化、简洁生动去表达
师:好,下面让我们入情入境,说一说。(师读)
考试成绩出来了,因为我的粗心大意丢了不少分儿。这样的三个人,大家肯定不陌生。我严厉而唠叨的妈妈:“„„”,我乐观开朗的朋友:“„„”,我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老师:“„„”
让我们入情入境,说一说。我们小组合作。四人一组,角色扮演,因为既然是我们语言描写的训练,咱们就直接打个腹稿,小组先分一下角色,我没有台词,但是我可以给自己加点戏,好,先商量一下角 色。
就近四人一组,分配好角色,就可以开始。生开始。师下去巡视。课件10:1319 入情入境,说一说
考试成绩出来了,因为我的粗心大意丢了不少分儿。我严厉而唠叨的妈妈:‚……‛ 我乐观开朗的朋友:‚……‛
我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老师:‚……‛ 提示:注意人物身份及性格特征。
师:你们四个一组。(教室最后排两个学生)你们两个当评委点评,好不好,看哪一组好。你们要仔细观察倾听。
师:分配好觉得色了吗?好,来,已经有一组准备好了。好,起立!(小组四人起立)
师:按顺序。
(第一个组)生1(旁白):考试成绩出来了,因为我的粗心大意丢了不少分儿。我严厉而唠叨的妈妈:“„„”
生2(扮演妈妈):这次怎么回事,才考这么点分儿?
生3(朋友):没关系,你下次一定能考好的,这次是因为粗心。你下次,只要再努力一些,就一定可以考好。生4(老师):没事的,不要因为这些分数,而灰心丧气,你好歹还比上次好一点。
师:比上次好了一点,是吧?
师:你来点评一下。你觉得它们四位,谁的形象更贴近? 生:我觉得是朋友。
师:朋友是吧。好在哪儿,说说。生:朋友他主要是安慰人。
师:他自己很乐观,看事情也很乐观,会安慰人是吧。师:好,四位请坐。还有哪一组?这组。
(第二个组)生1(读旁白):考试成绩出来了,因为我的粗心大意丢了不少分儿。
生2(妈妈的扮演者): “你这次又怎么回事?整天很粗心,总是这儿丢一分,那儿丢一分,你给我站旁边去!闭门思过!”
师:爱之深责之切。你妈妈
生3:(朋友)“你这次考不好,只是你的粗心,只要你以后能认真的做题答题,就会考好的。”
师:朋友的安慰。
生4(老师的扮演者):“不用担心,胜不骄败不馁,看看你的同桌,向他学习。把你粗心丢的分,下次一定会赚回来的!我相信你,加油!”
师:老师还有方法。好,请坐,你来点评一下。生:老师的讲的最好。师:好在哪里?
生:他的鼓励和方法突出了老师的和蔼可亲。
师:哇,他的鼓励和方法和蔼可亲,平常你的老师肯定是这样对你的,是不是?
生点头。
师:那么,我们再来一组。我们能不能给人物加上合适的动作?根据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加上合适的动作。
师:好,你们这一组。
(第三个组)生1(读旁白):考试成绩出来了,因为我的粗心大意丢了不少分儿。
生2(妈妈的扮演者): 妈妈拍着桌子,“你这次又怎么回事?怎么粗心大意丢了这么多分?下次不许再这个样子了!”
师:拍着桌子的动作,是吧,好,朋友。生3(朋友):我会把胳膊搭在他的身上 师:把胳膊搭在他的身上
生3:很开心地说:“哥们,没事,下次你一定会考好的!” 师:你这开朗,真乐观。好,老师——
生4(老师的扮演者):我是他的老师,我摸着他的头 师:摸着头
生4:然后我安慰他说:“没事,你只要努力,下次就能考好!” 师:很好,请坐。
师:你看,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物,我们还可以运用不同的动 作。这就是老师今天要给大家的第三个锦囊——写人抓特点,运用动作描写,推敲个性精挑选,细绘动作要连贯。好,把方法来齐读一下。“推敲个性,一二——”
课件11 : 锦囊三:动作描写
推敲个性精挑选,细绘动作要连贯 生齐读。师板书:观其行
师:语言可以听,然后动作和外貌可以看,但是我们要想透过表层现象再现人物心理的时候,我们要利用什么描写?心理描写。下面就让我们:透过表层,想一想,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
师:来,读一下。好,你来读。生1读。
师:好,请坐。如果我们写自己的心理,我们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那么,第二句,我是怎么表现我的不耐烦的?我用什么表现我的不耐烦?
生2:我抓起新的布娃娃就往地上摔。师:用什么? 生(其答):动作。
师: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动作表现我们的心理。那么,我们要写其他人的时候,我们怎样写出他们的心理呢?好,这句——
谁来读一下?好,你来吧。生(读):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师:我们知道他不高兴的? 生:是通过他的神态描写。1 师:神态,他的脸上有怒色,还有呢? 生:还有他的语言描写。
师:你看,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语言,还有表情来联想到他的心情。
课件12 :1934 透过表层 想一想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内心独白 动作 语言 表情、联想
师:好,请坐。
我们今天第四个锦囊,写人抓特点,可以利用心理描写。揣其心,我们揣摩人物的心理。
师板书:揣其心
好,方法就是——齐读:心独白加动作,展开联想细描 生齐读。课件13: 锦囊四:心理描写
心独白加动作,展开联想细描摹
师:好,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可以通过外貌描写,可以通过语言描写,还可以通过动作描写,还可以通过心理描写,因为这些我们来凸显人物的个性,但是 不管我们用哪一种描写方法,都离不开用眼睛去仔细地观察。
师板书:显个性 细观察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习作训练。课件14: 方法归纳,记一记
外貌描写:善于观察找不同,扩大细节找特征 语言描写:符合身份性格化,简洁生动去表达 动作描写:推敲个性精挑选,细致动作要连贯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加动作,展开联想细描摹
课件15:习作片段 读一读
我的妈妈表达爱的方式简单而直接,凡是能动手的绝不唠叨。降温了,妈妈让我加件衣服,我当做耳旁风,背着书包就往门外走。妈妈一箭步冲过来,左手抓住我书包的同时,右手已伸到我的腿 上,捏起一处,顺势180度旋转,疼得我跳着逃回卧室,此时身后却传来她故作惊讶的声音:‚我以为是秋裤呢,怎么会拧到肉了呀?‛
师:好,找一个同学读一下。好,你来读。生读。
师:好,那么我们来看,这个片段中的人物是谁? 生齐答:妈妈。师:妈妈有什么特点? 生:用语言表达对我的关爱。师:用语言表达对我的关爱? 生:妈妈让我穿衣服。师:让我穿衣服,怎么表现的? 生:动作。
师:动作表现的是吧。好,请坐。那么,我们来看,“我的妈妈表达爱的方式简单而直接,凡是能动手的绝不唠叨。”他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她直接而简单的爱的?
好,你说。
生:妈妈让我加件衣服,“一箭步冲过来”“ 抓住我书包”“ 伸到我的腿上”“ 捏起一处”
师:她的连贯性的动作,好,那么我们来尝试一下这种写作,来写一个片段。
课件16: 一气呵成 写一写 片段格式:
(师读)人物个性特征+典型事件(找个同学把提示给大家朗读一下)提示:1根据特征选典型;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3关注细节; 4表达要准确形象。
师:好,我们接着动笔写一下。人物个性特征+典型事件。生写作。23:00 师:有个同学写好了,我们请他展示一下。
生1:这次,他在考试时和同桌说话,发挥失常失了不少分,可是,同桌却考得很好。他心里十分难受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是同桌却幸灾乐祸地来打趣他,他气得满脸通红,眉头紧皱,手抓住衣服,想把衣服撕裂的样子,心里想:不能生气,本来就是我跟他说话的。可性格暴躁的他再也忍不住同桌的打趣,他抓起同桌的衣服,把他往地上摔,拉住他,用手攥紧拳头,好像马上就要打到他的脸上,用发怒的双眼瞪着他说,要不是你,我能考成这样?
师:那你能说一下,刚才写的这男生什么特征吗? 生2:脾气暴躁。
师:脾气暴躁,对不对?果然抓住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还有其他 的吗?
生3:在马路上,我看见了一个带着黑口罩,黑帽子的人,猫着腰,在大街上左顾右盼,总是想挤到人堆里去。他的眼睛正在搜索着每一个人的口袋。盯住一个人的口袋死死不放,尽量把自己缩成一团,不让别人瞧见他似的。这时,他抓住机会,手伸了出来,可突然警笛的滴滴声一出来,他立刻把手缩了回来。挺直了腰,恢复原态,若无其事地穿行在人间。
师:观察的很细致。
师:你能说说她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吗? 生4:是个小偷。
师:描写的很形象。猜到了。好,请坐,还有写好的吗? 师:好,你来说。
生5:他是一个,同时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天使。一次美术课上,我橡皮找不到了,可美术老师在上课时千强调万强调,我一样没带,那后果可是不看想象的。正在我懊悔苦恼时,李的小手伸了过来:“是不是橡皮丢了?关键时刻还得靠我吧,给,借给你。我的橡皮已经‘五马分尸’了。拿着吧!”我拿着橡皮瞪了他一眼,他立马对我陪起笑脸,说道:“好好好,我错了,我错了!给给给,我再也不敢了!”
师:你们觉得她描写的这个人物形象,特点是什么吗? 师:你听出来了吗? 生6:乐观开朗。师:乐观开朗?他没有橡皮的时候—— 生答不上来。
师:没有听清,是吧。好,请坐。师:你说,他写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生7:调皮,乐于助人。
师:说话很幽默,乐于助人的形象。举了借橡皮的事例。还有写好的吗?好,你来说,试试。
生8:58,58,我恨死你了。58呀,月考语文才考了58分,完蛋了,完蛋了。“王帅康,你给我出来!”妈妈大喊着我的名字,左手揪着我的衣服,右手用力抖着我的试卷,“你看看,考了多少分?”58,58呀,你对得起我吗?对得起你的老师吗?你对得起谁呀,你?才考了58分。哎呀,气死我了,她的脸涨得通红,用卷子指着我的鼻尖,那神情仿佛要吃了我。
师:这个让人身临其境。是真实的吗? 学生点头。
师:你的妈妈对你有很大的期望的。好,你来试试。
生9:“这道题,你做错了。过来一下。” 爸爸和气地对我说。我极不耐烦地走过去,以左耳进右耳出的方式听着他的话。又一边点头示意,而当我仿佛知道是题出错了的时候,他立马改变脸色,怒视着我说:“题错了,题错了,你就不会了?这也是书上的内容啊。信不信我一巴掌扑死你。”他说的话,让我浑身发抖。
师:爸爸妈妈师我们最熟悉的,观察的很细致。爸爸脾气有点暴 躁,回家去跟他说一下。还有写好的吗?都写的是爸爸妈妈吗?好,你来说一下。
生10:一次,发生在我的宿舍。宿舍长和他意见不同而展开了一场世界大战。他们在一起纠缠,我们都面面相觑盯着他们。当时有一个人说:“老师来了!”就安静了下来。矛盾解决了。
师:他写的人物形象吗?
生11:他写了老师刚来了之后,安静了下来。
师:刚开始的时候,都乱套了。老师一来,立马安静了。还有谁写好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大家来不及一一的展示,刚才老师那个片段啊,是老师自己写的,我小的时候,妈妈总是要提醒我,要我加衣服,所以我最初出来学习的时候,我收拾包的时候,带衣服了没有,带牙膏牙刷了没有,我收拾我的行李箱出门的时候,回头一看,她就倚在门框里。那时,我的眼泪刷的一下就出来了。那时候我很希望她一个箭步冲过来,再抓住我的箱子,我的妈妈老了,她走不动了。所以,你看,一个人的特点是有变化的。但是,只要你细心去观察,不管她怎么变,你都能够将人物描写鲜活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师:老师还想让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一节课,是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学写作的。
那么,大家回顾一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材料都是来自于哪里?我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金色花》,都是来自于哪里的片段?
生:课本。师:对。老师提供的材料都是来自于我们的课本。是我们课本里的各种描写。鲁迅曾经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所以,当我们再写作中有困惑的时候,不知道怎样下笔的时候,我们不妨,来齐读——打开课本读经典,跟着名家学经验。
课件17:3742 ‚读写结合‛ 学写作
鲁迅曾经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打开课本读经典,跟着名家学经验。
当然,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课本,但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小伙伴。我们多读,多练笔,那么我们写作水平就会慢慢地提升上来的上去。
好,这一节课,老师跟大家的交流,我觉得很享受。你们的妙语如珠,妙笔生花,让老师在想:你们身后是一位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和引领着你们,让你们如此优秀呢?所以,课下,请把你们的语文老师介绍给我。详细点介绍她,最好啊,能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例,来写一写她的性格,她的爱好,她是怎么帮助你们学习语文的。
老师相信,通过你们的描写,一定可以让你们的老师鲜活立体的呈现在我面前,让我可以和她成为语文交流上的好朋友。
当然,老师也很想知道,这节课有没有指导好大家,以后,大家也可以把你的作文按照这个邮箱发给我。老师收到后,一定会回复的。课件18 :
介绍一下你的语文老师,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适当选择一些能展现人物个性的事例,让人物更鲜活立体。
信阳市五中 卢春梅老师 邮箱:3137015421@qq.com
好,同学之间,同位之间可以交流一下,自己刚才写的,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互相点评一下彼此的习作。
学生交流。
师:我们写作文,大家同学之间的互评也很重要。大家可以交流一下,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修改一下。看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借鉴一下别人写的优点。
师巡视。
师:同学发现优秀的作品可以推荐一下。你推荐同为的。同学们看,在推荐互评中终于发现了优秀的作品。
生:我的前位同桌是一个外表淑女内心而汉子的人。她对她的同桌很简单而粗暴。有时,同桌惹得她不高兴了,她抬起手就往她同桌身上抡,坐在后面的我总能听见清脆而响亮地一声。要是,三下五除二,她的同桌就立马认错了。过了一会儿,一切都回到原来的样子。就剩下我一个人坐在我的座位上,心想,我是谁,我在哪里。
师:你推荐她,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她把前桌那个形象非常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了。师:很生动描写出来了。
师:好,请坐,大家平常写好作文一定要多交流,大家会发现不同的优点。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
师: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
(我忽然想起李梓畅他们那一届的学生,在我的作文课上要求学生找同学互相写评语的事。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我那时坚持的还是不错的,现在有些退步)
201712122357陌上花开,请君缓缓行,8189
第二篇:《写人要抓住特点》说课稿
《写人要抓住特点》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标:
1.以《少年闰土》为范例,通过“回忆课文,学写作”的方式掌握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方法。
2.学以致用,运用课堂上的总结的方法,学写人。
3.从学写人的实践活动中去了解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回忆课文,学写作”的方式掌握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精选典型事例,倾注个人情感去写人。
四、学情分析:
《少年闰土》是六年级学过的课文,应该印象深刻,同时它也是写人精选典型事例的范本。同学们之间很熟悉,写同学有素材可写。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少年闰土”的不成形素描一步步导入,激起同学们的兴趣。
“猜猜他是谁?”从素描的神态、动作、外貌、环境+事一步步成型。让学生在“猜猜他是谁?”的过程中知道画人要抓住一些什么特点。这个导入,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写人要抓住什么特点?另一方面,更好地与范文《少年闰土》进行衔接。
(二)范文引路,归纳方法。
文章如同作画。有了《少年闰土》的素描画,再加上有关课文的回忆,学生能很快的找出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以及归纳事例,教师适时总结方法:
1、巧用描写方法,激活人物特点。
2、善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性格。
3、精选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三)写人练笔,学以致用。
练笔第一阶段:
用文字描述班上的同学,抓住特点。运用描写方法,字数50字以上,限时五分钟,单独完成后,师生共猜共评。
练笔第二阶段:
进一步完善片段文字。补充一些能体现这个同学的个性事例,在事中写人,抓住特点。字数150字以上,限时十分钟,单独完成后,师生共猜共评。教师适时再次强调:写人除了运用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特征,还应该结合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四)写人倾注个人情感
教师出示少年闰土一步步成型的素描图,告知这是学生作品,是对老师上课的支持。教师适时诉说对学生的情感,渲染情绪氛围,触动学生。教师随机揭示写作“有情才动人,倾注个人情感,铸就文章灵魂”。再次总结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方法:
1、巧用描写方法激活人物特点
2、山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性格
3、精选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4、倾注个人情感,铸就文章灵魂。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整片段,运用所学方法,字数500字以上,单独完成之后,小组展示互猜互评。
(六)教师寄语
愿你们写人紧紧抓住特点,用好典型事例,倾注个人情感,运用描写方法,善用环境描写。相信,在你们的笔下,会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猜猜他是谁?是你还是他?笔在手上,“法”在心中。愿你们文章好,心情美,身体棒,生活顺!
七、板书设计
运用描写方法
写人抓住特点
善用环境描写
精选典型事例
倾注个人情感
第三篇:《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写人要抓住特点》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标:
1、以《一面》中鲁迅的外貌描写为例,经典引路找方法。
2、学以致用,运用课堂上的总结方法,学写人。
3、从学写人的实践过程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鲁迅的外貌描写掌握写人如何抓住外貌特点。
三、教学难点:在事中用情,在事中写人。
四、学情分析:
《一面》是六年级学过的课文,应该印象深刻,同时它也是写外貌的范本。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路找方法出示阿累《一面》中鲁迅外貌描写的句子,总结写外貌的方法。
(二)小试牛刀试锋芒
(三)大显身手展风采
练笔第一阶段:
用文字描述上课老师,抓住特点。写外貌,字数50字以上,限时五分钟,单独完成后,师生共评。
练笔第二阶段:
进一步扩展片段文字。加用其他方法描写上课老师,今天课堂上的老师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字数150字以上,限时十分钟,单独完成后,师生共评。教师适时总结方法。
(四)各抒己见谈收获
再次总结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描写方法
写人抓住特点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精选事例,在事用情,在事中写人……
第四篇:作文《写人要抓住特点》
武汉开发区军山中学校本课程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导学案
编号:033
学生姓名:
作文《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2、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自主学习】
自读第三单元作文内容:
勾画关键信息,明确写好人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交流展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写好人物的方法。
【探究释疑】
1、在抓住人物特征的基础上如何展开具体描写?
2、结合下面的语段,说说将人物描写融入具体的事例中有什么好处?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①所选语段记叙的是什么事情?
②所选语段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③说说这样将人物描写融入具体事例中的好处。
教师提示小结:
学生完成作文。
第五篇:《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3、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教学重点 :
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教法指导: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材料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5.学生自主修改。6.教师批阅。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二、新课:学习“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精神”。
(一)、导入:
(1)展示照片,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肖像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即把人物的外部特征――身材、容貌、服饰、姿态、神情、气质、风度等,像静物写真那样的写出来。
(3)肖像描写的目的:以“形”传“神”
在写作过程中,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加以描画,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作用。
(二)、阅读片断、展开课题:
1. 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A“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 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写的是谁?从哪些方面写的?(2)特点分别是什么?
(3).从鲁迅的外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个具有什么个性的人? 正直、严肃、倔强。
我们一起来看下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杨二嫂。多媒体展示:
B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1)这个人物形象是谁?凸颧骨,薄嘴唇。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她的外貌?
尖嘴猴腮。
(2)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句写的杨二嫂的什么? 体态。
(3)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个性的人? 刁钻、刻薄 刚才我们选取的都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多媒体展示:
C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条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这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作者是谁?写的是谁?
(2)找一位同学分析一个这段话描写了这个人物的什么方面?这些方面有什么特点?体现出这个人物的什么个性特征。
从丹凤眼、柳叶眉、身材苗条、粉面、丹唇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漂亮的女子。但三角眼、吊梢眉、威而不露又说明她是一个很凶、很泼辣的人物。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一切都说明她是笑里藏刀的个性。
作者在写肖像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什么是个性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个性就是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的语言,外貌,思想,动作等方面。
读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功深厚,都抓住了人物特征,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或从心理,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细地描摹,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这一点就是细节描写,所以才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的形象。
三、肖像描写的技巧(阅读范例讲练结合)练习准备:仔细观察班级里你比较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找到人物外貌的主要特点并构思外貌描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1、粗描细摩 ,以形传神.肖像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写出精神,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
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变化。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人物的年龄、性格、情绪不同,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也会不同。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眼睛可写满渴望写满期待,希望工程的代表宣传画——魏明娟的大眼睛;眼睛可写满兴奋写满激动,成功者噙着泪花的眼睛;眼睛也可写满绝望,吸毒者无神的眼睛;写满忧郁感伤„„ 例一:
“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点评〕在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主人公的进行刻画: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作者抓住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2、巧用修饰语。
巧用修饰语是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能感人肺腑,它是功不可没的。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对事物加以淡妆浓抹,能使语言增亮增色,提高文章品味给人以美感。
我们再看一个片段。
母亲曾经有过一头浓密的黑发,柔软、亮洁、光泽,由于一生辛劳,捧出所有的心血,奉献最纯洁的母爱,来抚育我们成长,所以未老先衰,四十几岁,头发开始花白。先是两鬓染霜,后来是额前飘白,就象春天黛青的远山里悄然冒出一抹残雪,一丝丝,一缕缕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再后来脑前脑后全沾满了白发,白得我们儿女们心疼。
-----(摘自冯瑞祥《母亲的白发》)
3、侧面衬托.示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点评〕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作者不直接写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细述观者之反应,烘云托月,衬出罗敷的光彩照人。
四、小结归纳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雕刻家可以用刻刀去展现,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一支笔去写。描写人物,一定要把握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才能让人物鲜活起来!总之,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五、比一比。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干瘪式)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六、写作实践。
1、“小小练功台”:“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8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2、以“我的同学
”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七、展示成果。
小组推荐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八、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