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上作文教案《写人要抓住特点》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名篇,培养学生充分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体会如何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2.写父亲,让学生尝试抓住人物特点,学会按一定的框架设计展开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3.写老师,练习选取多个典型事例,从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性格。【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 “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创意地设计框架,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构建动场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猜猜他是谁?
他中等身材,浓黑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和善而明亮的慧眼,他有一头漂亮的头发,忙里偷闲的他会不自觉的用手捋一下头发,或者不经意低下头用手往当中一梳,头发愈发整齐而乌黑亮,若你正看着他,他会冲你一笑。(为什么是他,因为抓住了他的笑、爱梳理头发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
学会观察,捕捉特点
活动一(观察与思考)图片中这三个人物衣着神态动作各有什么不同之处?观察什么方面的特点?
大鼻子,小眼睛成龙大哥很憨厚冲你打出“V”,笑嘻嘻的对你说,祝你明年中考考上实验中学!本山大叔:长着一副驴脸上戴着农村大叔特有的布帽子,一双斗鸡眼咕噜噜的转,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摇一摇,撇着长长的驴嘴对你说:“哼,跟我耍心眼,小样!”;小沈阳:穿一身腿跑偏了苏格兰民族服装,手拿菜单子,正紧蹙着眉头一边记一边说“四斤的龙虾真的没有!”
(设计意图:完成目标1、3)
技法点拨: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看、听、感、想、做)考试成绩出来了,老师发放试卷时我的紧张心理。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想)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
得动弹,不能呼吸。(感)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听)“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感)试卷终于发下来了,只是静静地反躺在桌上。(看)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看)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做)随着“啪”的一声,(做)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看)
运用描写,突出特点
(写人,就是运用描写。那我们写人的什么呢?个性)个性
外在:外貌 神态 语言 动作
内在:心理 品质 气质
修养
方法: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交流探究
一、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等外貌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和表情(喜、怒、哀、乐)。人物的外貌特征与人物的职业、教养、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显示人物的独特个性,使人物生动形象。
肖像描写的成功例子
1.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豆腐西施”)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肖像描写不成功的例子
他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附)他身材不高也不矮,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弯弯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身上穿着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手上戴一块塑料手表,脚穿一双旅游鞋——他就是我的同桌。
感悟启思
这两段肖像描写太笼统,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人要抓住最富特征的、最能表现其精神面貌的地方,对于描写对象肖像的与众不同之处要详细刻画,最好能够结合人物的性格来刻画。
技法点拨一: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
活动二 改一改,写一写: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试用 “细写公式”修改。)
(1)步步追问:“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怎么个“差”法。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3)用“细写公式”把句子改为: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脸苍白,嘴唇冻的发紫,竹竿一样的腿,像鹭鸶一样站在寒风料峭的街头。她头发很乱,穿一身
褪色的衣裤,光脚穿一双变形了的旧皮鞋。
(设计意图:完成目标3、4)活动三 看图片,识人生真味
一个古铜色的背影,正微倾着身子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头发花白的他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他一手扶着扁担,一手扶着台阶上暗滑的石墙,扁担重压在他黑黝黝的肩膀上,阳光下,那扁担的影子就像是斜披在强壮有力脊背上的缎带特别耀眼。油亮的青筋暴起,坚毅的步子迈起,挺拔的脊梁支撑起……力与美铺展开来,岁月的沧桑把血性和刚强的男儿雕成一座活的雕像,成为华夏儿女的一座丰碑。
他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1、2、3、4)
附范文展示:小小的我,个子矮矮的,瘦瘦的,有一个大大的头,长着浓密的头发,好像有许多的知识用也用不完。头上还有两个漩,听人们说头上两个漩的人非常聪明,虽然有人说我很聪明,但我经常因为有两个漩而苦恼,因为两个漩的中间那些头发总是翘起来。我有双又黑又大的眼睛,不时散发出智慧的光芒。眼睛旁边有一个像X一样的疤痕,那是我小时侯摔伤了,医生帮我缝上的。这个X像一个特步的标志,所以有人叫我特步代言人,是一个名牌人。在眼睛的下方有一个笨重的鼻子,显得非常的大,却很灵敏。我还有一个能说会道的大嘴巴,说的笑话,常使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嘴里还有一排整齐的牙齿,凹凹凸凸,但是不会影响我吃东西。
二、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人物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对“人物对话描写”的要求:在写人记事中学会“让人物说话”,写出人物个性,丰富人物形象。
欣赏获创作短信奖: “妈,我去相亲,你去体检,当做交换条件,公平吧!”
人物语言点评: 人物对话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万千情意? 感悟启思:
A.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B.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技法点拨一:身份年龄联系法
范文欣赏(2)起因:五岁的孩子磊磊藏起了爸爸的香烟 A.“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B.“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写一大篇。”
“不对,阿姨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公园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技法点拨二:神态动作辅助法
A.“有过这样的事么?我当时没抗议吗?”他神色凝重地紧盯着我说。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B.“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像旁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附范文欣赏(3)
亲情——连环短信六则
1.儿子写给妈妈
我今天不会回家吃晚饭,明天也不会,后天更不会。我一次说完,你就不用每天打电话到公司来问了。别忘了!我已经三十岁了。(渴望独立、极不耐烦的儿子跃然纸上)
2.妈妈回给儿子
我保证从今以后不再啰唆你,今天明天跟后天都不再问。但是,大后天呢?难道大后天也不回来吃晚饭?三十岁又怎样!三十岁以后就成仙不用吃饭了吗?(婆婆妈妈、不厌其烦的母亲让人会心一笑)
3.女儿写给妈妈
面条下锅前,要不要先等水滚开,请来示范一下吧。(现代子女在事业上卓有成就,在生活上却无知,煮一碗面没法子。)
4.妈妈回给女儿
你哥哥说他已经三十岁,不再回家吃晚饭。你二十八岁了,却为了下面条,叫我千里迢迢去示范!我命苦啊!怎么出生两个这样奇怪的小孩!(妈妈的责备与烦恼)
5.妈妈写给爸爸
儿子无情,不肯回家吃晚饭。女儿无能,连下个面条都不会,看来今后只能和你相依为命了。早上买了一条黄鱼,你想怎么吃?红烧?还是干煎?(一来诉苦,二来表贴心,却撒娇提问,让人啼笑皆非)
6.爸爸回给妈妈
别无聊了!自己做决定吧!我几分钟后得开会,这可是关系到几百万的生意!万一生意泡汤,到时候,我们就真的只能吃炒鱿鱼了。(爸爸的身份?爸爸的职业?)
第二课时
三、动作描写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思想、品质的具体体现。个性化的动作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特点。
动作描写经典例句
1.(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2.扫出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下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
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方法点拨一: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 技法点拨二:写出细节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组长刘志刚说,考生选择写人和事为主的记叙文,这一题目如果想拿高分,应以细节动人,以小见大,写出突出的意义和精神)
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地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支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的冲过了终点
(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具体,突出技艺高超,反映了人物的特点)活动四:修改描写片段《擦黑板》
下课后,她拿起电动黑板擦认真的擦着,不一会就把黑板擦完了,黑板铮明瓦亮的,老师来了,说今天黑板擦的真干净,真负责。
思考问题:
1、没有细微的动作和神情,2、没有写出用特写镜头慢慢刻画过程。怎么擦的,中间有什么曲折吗?有点地方擦了一次就完成了吗?
(板是这样黑的)徐欣冉同学拿起电动黑板擦,轻轻的按着它在黑板上从上到下的擦着(从下到上呢?粉尘不飞,想到了班里学生健康),大部分粉尘被吸进黑板擦里,还有点点的粉尘在她前面飞舞,她微皱了一下鼻子(轻微的感触,有己及人,心思缜密),动作更轻了,仿佛是在做一件细致的手工品,黑板在她的身后顿时清亮起来,原先那充盈在黑板上的知识和思想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她下来时回头瞥了一眼(不经意中)黑板,又紧走两步折返回去,拿起黑板擦轻轻擦拭着右上角,原来是几个娟秀的字迹在隐隐约约的笑,啊,她是怕影响上课老师的心情啊(心细),徐欣冉同学真是负责又细心。(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2、3、4)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感受、特点。
心理描写典型例子
1.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2.自言自语式: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技法点拨:符合情境,发挥想象,巧用修辞,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场景等
综合建模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从我们笔下倾斜出一段优美的诗情,一次发人深省的感悟,一个读文而涕零不止靠的是什么,那就是细节!而把细节写活,把人物写活,而不是写一些不呼吸空气、只会说不动、有人而无景、想、说、做分割的很清楚的,笼统模糊的无生命力的僵尸。僵尸不好玩,也不可亲,他跳不出我们需要的好作文、高分,让我们行动起来,仔细观察,仔细体悟,把精致化的生活转化为以细节
打动人,以真情感动人的美文华章吧!
作业
A.将下面一句话展开合理的想象,加入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他抱住娘,在娘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B.以“我的同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加入适当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完成作文:《我的同学》
第三课时
第二篇:《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写人要抓住特点》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标:
1、以《一面》中鲁迅的外貌描写为例,经典引路找方法。
2、学以致用,运用课堂上的总结方法,学写人。
3、从学写人的实践过程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鲁迅的外貌描写掌握写人如何抓住外貌特点。
三、教学难点:在事中用情,在事中写人。
四、学情分析:
《一面》是六年级学过的课文,应该印象深刻,同时它也是写外貌的范本。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路找方法出示阿累《一面》中鲁迅外貌描写的句子,总结写外貌的方法。
(二)小试牛刀试锋芒
(三)大显身手展风采
练笔第一阶段:
用文字描述上课老师,抓住特点。写外貌,字数50字以上,限时五分钟,单独完成后,师生共评。
练笔第二阶段:
进一步扩展片段文字。加用其他方法描写上课老师,今天课堂上的老师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字数150字以上,限时十分钟,单独完成后,师生共评。教师适时总结方法。
(四)各抒己见谈收获
再次总结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描写方法
写人抓住特点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精选事例,在事用情,在事中写人……
第三篇:《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3、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教学重点 :
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教法指导: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材料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5.学生自主修改。6.教师批阅。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二、新课:学习“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精神”。
(一)、导入:
(1)展示照片,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肖像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即把人物的外部特征――身材、容貌、服饰、姿态、神情、气质、风度等,像静物写真那样的写出来。
(3)肖像描写的目的:以“形”传“神”
在写作过程中,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加以描画,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作用。
(二)、阅读片断、展开课题:
1. 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A“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 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写的是谁?从哪些方面写的?(2)特点分别是什么?
(3).从鲁迅的外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个具有什么个性的人? 正直、严肃、倔强。
我们一起来看下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杨二嫂。多媒体展示:
B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1)这个人物形象是谁?凸颧骨,薄嘴唇。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她的外貌?
尖嘴猴腮。
(2)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句写的杨二嫂的什么? 体态。
(3)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个性的人? 刁钻、刻薄 刚才我们选取的都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多媒体展示:
C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条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这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作者是谁?写的是谁?
(2)找一位同学分析一个这段话描写了这个人物的什么方面?这些方面有什么特点?体现出这个人物的什么个性特征。
从丹凤眼、柳叶眉、身材苗条、粉面、丹唇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漂亮的女子。但三角眼、吊梢眉、威而不露又说明她是一个很凶、很泼辣的人物。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一切都说明她是笑里藏刀的个性。
作者在写肖像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什么是个性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个性就是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的语言,外貌,思想,动作等方面。
读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功深厚,都抓住了人物特征,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或从心理,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细地描摹,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这一点就是细节描写,所以才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的形象。
三、肖像描写的技巧(阅读范例讲练结合)练习准备:仔细观察班级里你比较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找到人物外貌的主要特点并构思外貌描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1、粗描细摩 ,以形传神.肖像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写出精神,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
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变化。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人物的年龄、性格、情绪不同,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也会不同。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眼睛可写满渴望写满期待,希望工程的代表宣传画——魏明娟的大眼睛;眼睛可写满兴奋写满激动,成功者噙着泪花的眼睛;眼睛也可写满绝望,吸毒者无神的眼睛;写满忧郁感伤„„ 例一:
“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点评〕在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主人公的进行刻画: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作者抓住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2、巧用修饰语。
巧用修饰语是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能感人肺腑,它是功不可没的。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对事物加以淡妆浓抹,能使语言增亮增色,提高文章品味给人以美感。
我们再看一个片段。
母亲曾经有过一头浓密的黑发,柔软、亮洁、光泽,由于一生辛劳,捧出所有的心血,奉献最纯洁的母爱,来抚育我们成长,所以未老先衰,四十几岁,头发开始花白。先是两鬓染霜,后来是额前飘白,就象春天黛青的远山里悄然冒出一抹残雪,一丝丝,一缕缕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再后来脑前脑后全沾满了白发,白得我们儿女们心疼。
-----(摘自冯瑞祥《母亲的白发》)
3、侧面衬托.示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点评〕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作者不直接写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细述观者之反应,烘云托月,衬出罗敷的光彩照人。
四、小结归纳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雕刻家可以用刻刀去展现,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一支笔去写。描写人物,一定要把握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才能让人物鲜活起来!总之,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五、比一比。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干瘪式)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六、写作实践。
1、“小小练功台”:“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8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2、以“我的同学
”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七、展示成果。
小组推荐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八、结束语。
第四篇:作文《写人要抓住特点》
武汉开发区军山中学校本课程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导学案
编号:033
学生姓名:
作文《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2、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自主学习】
自读第三单元作文内容:
勾画关键信息,明确写好人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交流展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写好人物的方法。
【探究释疑】
1、在抓住人物特征的基础上如何展开具体描写?
2、结合下面的语段,说说将人物描写融入具体的事例中有什么好处?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①所选语段记叙的是什么事情?
②所选语段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③说说这样将人物描写融入具体事例中的好处。
教师提示小结:
学生完成作文。
第五篇:写人作文要抓住特点
“写人作文要抓住特点”写作指导
写人类纪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使之感受深刻,使学生乐于写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作文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2)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一件具体事例来体现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如何在一件事里将一个人物形象充分而生动的展现出来。
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作文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帮助确定写作的素材。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你按要求写下来。(1)最需要告诉老师的那个人
(2)这个人给你留下最深的事情(可以几件)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确定写作题目
教师先组织学生发言,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写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作文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
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我们一块来看一下。
《羚羊木雕》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最后一课》“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那么这些作家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用自己的笔,写出某位人物的闪耀之处,写出他们的特色呢?(1)确定突出性格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2)抓住典型不放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羚羊木雕》选取了万芳上体育课和“我”换裤子的事件,特别显著典型的表现了万芳的仗义。而《最后一课》也同样的选取了韩麦尔先生为我们上最后一堂课的情景,集中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悲痛心情,进而塑造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形象。
过渡:涉及到写事例,很多情况下,会把写人的文章写成叙事的文章,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这是学生写人作文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强调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3)言与行中见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两句话,第一句,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谓看出人物来,就是从人物的语言看出人物的性格来,看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等。
《孔乙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上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半文半白酸溜溜的语言就是孔乙己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了他迂腐滑稽的个性。
《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从这些铿锵有力的于艳丽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坚毅,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也可以体现他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句,“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话来”。鲁迅先生十分强调写人物语言时“要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话来”。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中人物的语言,而要将生活中的人物语言进行提炼和典型化。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与主题无关的话,不要写。、《王几何》“这就是我的大名!”他说,声音出奇的洪亮。
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特别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王几何。
真是太幽默了,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老师却毫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老师在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绰号,并且希望大家以绰号相称,在那些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么?但少年时代总是充满了叛逆,越离谱的事大家越喜欢,于是全班同学兴趣高涨。王老师下课前的结束语是:“请注意,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教了20多年中学几何,是一个一辈子热爱几何教学的教书匠,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文章选取的王老师的话,塑造了一个幽默又博识的老师形象。
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的行为,就必须细心注意并做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空洞、抽象,笼统,描写动作要准确并且没有重复。抓住以下两点来做。第一,将动作分解开。
《背影》一文写父亲买橘的动作,作者是这样描写的“他蹒跚地走过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里,作者用了“走、探、穿、爬、攀、缩、倾”等一连串的动词,刻画出一个身材较胖,步履蹒跚的老人形象,如此艰难地为我买回了橘子,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而人物的这一特点,正是通过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来了。
第二,动词加修饰语。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者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我的老师》“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的”这个表示程度的修饰词就可以体现蔡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羚羊木雕》“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静静地”“慢慢地”课一体现出父亲的沉稳。(4)千人不可一面
写人,常常要描写他的外貌。外貌的内容很广,如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切记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比如“她不高不矮的个子,不胖不瘦的身形”,不突出特点还不如不写;还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把别人写过的东西背出来便用,描写人的外貌往往千人一面。什么“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同学们如果对所写人物外貌进行认真的“捕捉”,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外貌相同的人。描写因人而异,“千人一面”让人乏味。具体如何去做,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音乐巨人贝多芬》“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对于贝多芬的描写是从整体到局部,最终定格到他的脸上,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性格坚毅的音乐家形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进行描写。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莫泊桑先生对于每位不同的作家都有不同的外貌描写,进而体现他们不同的人物性格。
三、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作文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作文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
(2)学生自改作文。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是否运用了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的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四、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
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将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佳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作文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段。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作文收获,分享作文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