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意义(本站推荐)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
1、分数的产生: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比赛,老师这边有一把米尺,一个苹果,还有一道算式.现在老师要把米尺给第一小组,把苹果给第二个小组,算式给第三、四个小组。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
第一小组:用米尺测量讲台桌的宽是多少米,能不能得到整数?
第二小组: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人得几个?能不能得到整数?
第三四小组:计算4÷8=?能不能得到整数?(2)各组汇报结果。都不能得到整数。
师:是啊,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分数就产生了。(3)师: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上面的插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远古人类用绳子测量物体时得不到整数。师:是啊,其实很早的时候人们在进行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得到整数的问题。这时就有了使用分数的需要。
(4)师: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两位同学在分东西的时候也遇到了问题,你能帮课本60页下插图中的两位同学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都是用分数表示的。)
(5)师:是啊,当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课件出示)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老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6)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依次出示:)
师:其实这四幅图,都表示分数41,古埃及人、古中国人、古印度人用了不同 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41。我们现在学习的分数是在历史长河中演变的最终结果。在三、四年级时大家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进一步来探究有关分数的知识。(3分钟)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1/4 师: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老师课前就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正方形、4支笔、8颗糖。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这些东西,进行小组合作。现在我们以1/4为例,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的办法表示出正方形、4支笔、8颗糖的1/4。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师:分好的同学就与同组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说说你的1/4是怎么得到的?你所分出来的1/4的含义是什么?
组1:我们选的是正方形。我们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组2:我们选的是4支笔。把4只笔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这些笔的1/4。组3:我们选的是8颗糖。把8个糖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8个糖的1/4。(8分钟)
3、建立单位“1”的概念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分的这3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表示了各自的1/4。
师:也就是说(虽然每一份的数量不同,但是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师:为什么数量不同但是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师:被分的东西一样吗? 生2:因为被分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每一份也不一样。(一个整体,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对了,大家都发现因为被分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是一个物体、有的是一些物体。像这样的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板书“整体”)我们把这所有的一切实物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表示为四分之一。学生多说几遍。(板书单位“1”)
师: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 师:想一想,除了上面三个例子中的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外,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的? 生:班级等等„
师: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单位“1”的具体例子。那就是说,我们在得到分数的时候,无论是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做是把单位“1”来进行平均分。(7分钟)看课件
(3)联系生活,感知单位“1” 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四分之一,那么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4份呢?(师一次板书不同的分数)生:14 24 34 44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得到了四分之几的分数。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呢?平均分成8份呢?会得到哪些分数呢?(学生说教师板书出几组分数)
我们可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6份、8份、甚至100份,也就是说想平均分成多少份就平均分成多少份,我们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若干份。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分数的意义。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分数的意义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完成分数意义的板书)其实,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师(ppt)出示分数的含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现在老师随便说几个分数,请同学们根据分数的意义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含义。师:15 37 45 38 生说(7分钟)
4、教学分数的单位(1)师:为了巩固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闯关”。第一关打开课本62页,我们来看做一做。[指名回答] 生: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12 生: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23 师:那其中的一份该如何表示?
(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其中的一份如何表示,从而引出分数单位的含义、课件出示分数单位的含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分数单位。(5分钟)(3)老师说一些分数,学生抢答分数单位。
师:顺利通过第一关,我们来看第二关[课件出示]。老师这边有一些分数,请同学们抢答分数单位。(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师:第三关[课件出示]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4、师:我们顺利闯过三关,请同学们拿出课堂作业本,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课件出示要求:
(1)每人在本子上写出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分数单位。(2)读出你写的分数。(3)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4)说出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抽3-4人展示] [板书、引导总结] „„分子 →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 →表示平均分 3 „„分母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8分钟)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但知道了分数的产生,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含义。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相信大家一定有出色的表现。出示练习题(PPT)
1、成语中找分数。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成语,你能从中找到分数吗? 十室九空、百发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稳、万里挑一
师:其实不仅仅在成语中能找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其他各门学科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散发着它巨大的魅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谁想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5分钟)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一个物体 四份 1/4 2/4 3/4 4/4 一个整体 六份 1/6 2/6 3/6 4/6 5/6 6/6 一些物体 八份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3„„„.分子„„„„„表示的分数 ——„„..分数线„„„„平均分 5„„„分母„„„„„..平均分的份数
第二篇:分数的意义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 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 ?两个 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这个分数。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 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的吗?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
师:你很有主见了。你把1米长的绳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我们把一米长的绳子也可以称为一个计量单位。请坐。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一个物体的。除了上面的这样一个物体外,你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师:嗯?你的 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 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 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 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 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课件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 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 表示,这样的3份呢?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可以用?来表示;(并板书)
课堂评价一:P47页(见PPT)
课堂评价二:PPT口头完成做一做(P46页的做一做)【设计意图】:通过 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再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再通过两次的课堂练习评价,巩固分数的意义及为分数单位的学习再做铺垫。
4.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单位“1”的理解。师:刚才我们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生:一堆糖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老师指着PPT学生回答:2份、3份、4份、6份)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在数学里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分数单位”。例如 的分数单位是。
师:指着课件(学生用圆片表示 后剩下的空白部分)同学们看看空白处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
师: 的分数单位是?里有几个 ? 生:,3个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创造分数:9个橡皮泥,第一个同学取它的,第二个同学取剩下的,发现什么?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这个图形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吗?画画看。(一帆风顺)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师:你能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含义(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隐藏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数形结合感情数学之美
老师这里有个图形,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吗?(八卦图、椭圆)
师:看到这些图,美不美?还有比这更美的呢?请同学们欣赏下并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些什么规律?(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五、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师:孩子们,今天出色的表现让老师非常的惊喜,相信明天的你会更精彩。最后老师用与分数有关的话送语送给你们,或许现在不明白,慢慢的你就会悟出其中的道理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悟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第三篇:分数的意义11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宽城第二小学 吴艳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3.掌握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2.掌握分母、分子的含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的分数是初步认识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分数方面的知识。首先学习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一节“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分数的产生
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
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同学们看用一把米尺,用这把尺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得到的数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课件出示)
(出示出示)这是一只苹果,老师把它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部分同样也是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所以分数就这样产生了。(生齐读)
2、分数的意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的产生,那么究竟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所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内容。①(电脑显示一块饼)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块饼,怎样来表示它的二分之一呢?(生回答时,屏幕中的饼平均分成两份)
②(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自己折一下,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屏幕显示三种不同的折法)你采用了屏幕中的哪种方法? 小结:这几种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折出的形状也不一样,但每一份都表示这张纸的1/4。
(屏幕显示一种折法)我们以这一种折法为例,这个1/4 表示什么意义? 其中的3份用分数如何来表示?
③(屏幕显示一条线段)如何来表示它的1/5?其中的4份分
数表示是多少?
总结:刚才所举的例子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同样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④(屏幕显示四只苹果)现在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怎样了?其中一个苹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结合学生的回答屏幕图像跳跃变动)
⑤(屏幕显示六只熊猫)这里有六只熊猫玩具,现在可以把谁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如何用分数来表示? 1/3表示几只熊猫?
总结:上面是把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全班人数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一般用“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屏幕显示)
⑥揭示分数的意义。看书理解后回答问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根据上面的例子来讲解分数的意义吗?(屏幕显示)
3、分数的读与写法:(屏幕显示一个分数:3/5)
这是一个分数,中间的横线表示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什么?它表示什么意义?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什么?它表示什么意义?(屏幕逐一出示所学内容)
总结:通过上面的举例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做几道练习题。
三、反馈练习:
①做六道分层设计的练习题。②屏幕显示题目,集体校对。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有何收获?
第四篇: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陶愉群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正方形,圆形,线段纸片,香蕉图片,面包图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建立
1、谈话交流引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数学课,与平时的数学课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生:今天这个教室变了)。这是我们学校新修的录播室,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现代化的教室来展示我们的课堂,有信心展示我们5、4班的风采吗?
2、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快速抢答,如果你有答案,可以快速起立说出,看看谁的反应快,请看大屏幕,出示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块?反应真快,分得的结果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1来表示,(在黑板上写“1”)继续抢答,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块?请抢答。这次分得的结果已经不能用整数来表示了,我们就用分数1/4来表示,点击出示课件。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因此就产
生了分数。有关分数的知识,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理解1/4的含义
师:谁能说说刚才我们说的1/4,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1: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分得了这块月饼的1/4。师:课前老师给每位同学们都发了一张学具卡片,你能在学具卡片上表示出1/4吗?请看活动要求:
1、把你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并表示出它的1/4。
2、做好汇报你的1/4表示的意思。
师:表示好了的同学可以自己先小声的说一说,你的1/4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同组的同学都表示好了,可以互相说一说,谁愿意把你的1/4介绍给大家?
生1:我的1/4是我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2:我的1/4是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4。
生3:我的1/4是我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一条线段的1/4。师:还有不同的1/4吗?
生:我的1/4是我把一把香蕉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把香蕉的1/4。请一个同学再说一遍。同意吗?这是1根香蕉,不是应该用1来表示吗?(这是4根中的1根,就是1/4。)
师:老师明白了,你们是把这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我们在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根香蕉就是这个整体的1/4。还有不同的1/4吗?
生:我的1/4是我把一盘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两个,其中这2个就是这一盘面包的1/4。
师:谁和他分的是一样的?把这个1/4再介绍一下。
生:我有一盒面包,也就是8个面包,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4。
师:说得真好!它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教师指出任意一份行吗?也可以,我们借助这些图形都找到了每个图形的1/4,那现在我有个问题,这些1/4,它们的形状,大小,多少都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都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用1/4表示。(强调平均分,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要表示的都是这样的一份,所以都用1/4来表示)
2、理解单位“1”
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都是是一个物体。一条线段是一个计量单位。像4根香蕉、8个面包也就是一些物体。我们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里的1和前面的1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以前的1表示1个物体,这里的1表示一个整体。
师:这里的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我们看看这些图,这里把什么看作单位“1”?这个呢?一个圆,一个正方形,8个面包。除了刚才说的单位“1”,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确实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可以把一个苹果看着单位“1”,一盘苹果看成单位1,一堆苹果看成单位“1”,我们5.4班全体同学看成单位“1”,还可以把一条马路,一本书,一件工程看作单位“1”,都可以进行平均分。
3、创造分数
刚才我们找到这么多的单位“1”,根据这些单位“1”,你还能创造出其它分数吗?可以折一折也可以自己小声的说一说,谁来说说你创作的分数?
生:把一把香蕉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把香蕉的1/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16,除了几分之一,还有其他的分数表示吗?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2份就是这个圆的2/3,把你想到的分数在小组里再说一说。
4、理解分数的意义
好了,如果我不叫停,你还能说下去吗?如果我们40分钟,不上课继续说,还能说下去吗?那现在我可要提高难度了,你能想办法把我们刚才已经说出来的分数,还有你们想继续说的那些分数,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
生:我觉得他们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谁像他这样用一句话,把我们要表达的这么多的分数表述出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我们借助这些简单的图片,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并且归纳出这样重要的话,同学们真的了不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意义。齐读。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吗?我们来看一组练习。
4、分数单位
师:其实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是有单位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呢?打开书第46页,边看边勾画。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1/2的分数单位是?5/90, 老师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它的分数单位了?(知道分母就知道它平均分的份数了, 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看来分数的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上面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你知道吗?
三、练习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活中的分数。
1、说出下面分数的具体含义。
⑴、课件出示资料: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2/3。
师:奇怪,不就一个小小的分数嘛,哪来的感慨? 生:睡眠不足的人数也太多了!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把全国小学生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就有2份睡眠不足。情况很不理想!师:原来,你们是从2/3这个分数的意义入手,才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看来,小小的分数,真正读懂了它,还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的信息呢。师:觉得自己睡眠不足的举手。说说你的理由。
师:光这样还不行。你觉得你睡眠不足,总得有依据吧。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则资料。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总时间(24小时)的3/8。生:要睡9个小时呢。师:说说判断的理由。
生:这里是把24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3份正好就是9小时。
师:分析得有理有据,真好。现在,有了这一科学的数据,仍觉得自己是这2/3中的一个的,请举手。看来,情况的确不容乐观。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⑵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1/8。
⑶长江干流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⑷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3/10。
2、变式练习
师: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分数的确就在我们身边。
仔细观察比较这三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每份的糖数发生变化,而每份是这堆糖的几分之几没变)为什么后半部分发生变化了?(因为他每堆糖的个数不一样,所以他每份糖的个数就不一样了)。那为什么糖的总数发生了变化,而且前部分的分数都不变呢?它都是将这堆糖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堆糖的1/2。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一步的理解,我们接着来学习,发挥想象力,如果这堆糖无限的增加增加,再增加,而这几道题的要求不变,我们所用的分数变化吗?不变。为什么?(因为它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无论怎么增加,我们都把它看作单位1,如果把这堆糖减少,减少再减少,你手中的分数会变化吗?这几个题目的要求不变,所用的分数不变。无论这堆糖的数量多少,我们都把它看作单位1,我们在用分数表示时要关注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分就是几分之几。
3、为了帮助我国南方干旱地区的同学,小明捐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4、出示苹果图,每个苹果是这盘苹果的()。五个茶杯是这套茶杯的()刚才老师给出的题,每个都有限定的条件,所以都只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如果不用任何限定条件,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呢?我们来玩个游戏,叫做我说你猜,一个说分数,一个猜由哪幅图想到的?
四、板书设计(略)
第五篇:分数意义说课稿
分数意义说课稿
分数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和比的概念,以及用分数和比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又是后续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折扣、利率、税率、统计与概率等实际问题的基础。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础资源。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接触过很多的百分数,并且学生有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基础,以及利用分数和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一切都是学生学习本课时非常宝贵的基础资源。
2、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对百分数意义的表述、关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以及百分数的正确写法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学习准备
学具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联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学生自主建构;二是注重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生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都找到了吗?说说你是在哪儿找到的?
师:老师从我们的班级中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找找看其中有没有百分数。
(课件出示):
(1)我们班男生人数占59,女生人数占49。
(2)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76厘米,平均体重是40920千克。
(3)喜欢乐器的同学约占全班人数的37%,喜欢绘画的约占24.1%,喜欢舞蹈的约占20.4%,喜欢体育的约占18.5%。
2、揭示课题
师指出:像37%、24.1%、20.4%、18.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3、确立研究目标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信息入手引出百分数,目的是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自己确立研究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要学我的数学。另外提供的信息中特别涉及到不同的分数和百分数,是为后面探究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活动一: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建构。
课件出示方法提示:
1、找出书中小学生、初中生近视率的例子,任选一个想一想:在这个例子中,有几个量,分别是什么,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照着例子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班级信息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3、举例说明如何读写百分数。
4、试比较百分数与分数、比的异同。
5、根据班级信息比较班内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活动就是充分让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让全员参与学习过程。但自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手,我设计了方法提示来帮助理清知识的脉络,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二:班内展示交流。
学生依照研究目标逐个汇报,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倾听、评价,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强调重点。例如:
1、百分数的意义。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分数表示的含义,重在感受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写。
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百分数的书写顺序。
3、与分数的不同。
除了读法、写法表面形式的不同外,结合实例对比,着重理解意义上的不同。
4、百分数的好处。
体验到百分数分母相同,易于比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班内交流是一个较大范围的交流,汇聚了更多人的智慧。它将个人的内部建构汇成了群体资源作为共享,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态势获得对问题较全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看信息,说意义,谈想法。
(1)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2)在某市学校附近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占30%。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理念我设计了知识性练习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第1题。第2题,看成语写百分数,不仅增加练习的兴趣,落实的训练目标,也与语文学科相互渗透,增添了本节课的文化氛围。】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1、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取得这些收获的?
最后教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分数意义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理解单位“1”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文本阅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欲,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
(1)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根据老师现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个歇后语吗?此时我的心里真像十五只吊桶打水:
学生:7/8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短短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3)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
2、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阅读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所以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3)动手操作,创造分数,理解课文意思。
(4)说出各分数表示的意义。
(5)揭示分数的意义。
四、拓展思维训练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工作了以下练习:
(1)作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点击生活。
(3)动动你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