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oc

时间:2019-05-12 22:0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oc》。

第一篇: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oc

第一章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能力培养:

1.学习工农武装起义的内容,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2.分析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三次武装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难点知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工农武装起义

1.目的:为了挽救革命,中共用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三次武装起义 ①南昌起义

a、领导: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刘伯承。b、简况:南下、受阻。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湘南。

c、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秋收起义 a、领导:毛泽东

b、简况:进攻长沙受挫后,退到文家市,决定向山区进军,途中三湾改编,确立

用心

爱心

专心

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③广州起义

a、领导: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b、简况:建立苏维埃政府,因寡不敌众,失败。

④三次起义的共同点

a、都把矛头直接指向国民党反动派,以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政权,寻找中国革命的落脚点。

b、都以攻打城市为首要目标,都失败了,最后转入农村发展。

c、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3.八七会议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

②内容:

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d、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③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

贡献。

二、井冈山的星火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进攻中心城市的挫败中吸取教训,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

路。2.井冈山会师 ①时间:1928年4月

用心

爱心

专心

②会师部队: a、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 b、湘南的工农武装 c、工农革命军 ③结果:

a、会师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3.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明确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五个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斗争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

明了正确的方向。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它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是紧密结合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没有它,土地革命就没有保障,革命根据地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它,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来支援革命战争,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与发展;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没有它的存在和建设,武装斗争就因没有后方的依托而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保持。

4.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

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逐渐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

展成为燎原之势。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领导红军进行了反“围剿”并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是毛泽东采取的避敌、诱敌、歼敌思想的胜利。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为推动革命斗争,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它是广大被剥

用心

爱心

专心 削被压迫的工农群众的政权,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

权。

四、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土地革命

①土地革命的必要性: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建立红色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变革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

②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③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

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④土地革命的意义:

a、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障;

b、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2.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①目的: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措施: a、农业放在第一位;

b、兴办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

③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小结] 略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工作的是

A、周恩来

B、朱德

C、叶挺

D、陈毅 2.我党从早期三大武装起义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将斗争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

用心

爱心

专心 C、必须建立起人民军队

D、必须建立起人民政权

3.参与井冈山会师的部队有

①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 ②湘南的工农武装 ③工农革命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核心是指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以上三者相结合

5.下列做法,不符合1931年土地革命战线的是 A、依靠贫农和雇农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消灭剥削成分

D、消灭地主阶级

二、材料题:

材料一: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材料二: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赣西刘士奇报告》

回答:

①材料一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 ②“边界的红旗子”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③你认为边界红旗子不倒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④材料二中“农民好像解除下一种枷锁”对于“边界红旗子”不倒来说,能起什么

作用?

三、问答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B4.D5.C

二、材料题: ①《井冈山的斗争》

用心

爱心

专心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反抗国民党,夺取政权,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④有力地支持武装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

用心

爱心专心

第二篇: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一、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基本概况及其历史意义 2.“八七”会议及其内容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4.“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 5.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的概况 6.中华苏维埃政权

7.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工农武装起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理解、分析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学习三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在当时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发动武装起义,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勇于探索的斗争精神。以此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

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和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二、重点难点及疑点解法

(-)重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及其对革命的推动。

(二)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土地革命路线。

(三)解决办法

l.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及其对革命的推动 2.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主要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理解。特别要强调它的理论、实践意义。3.关于土地革命路线

应让学生了解认识到,土地革命路线是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总结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反封建斗争、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而总结的政策、方针。它包括了党在土地革命进行中依靠谁、打击谁,要达到什么目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南昌起义》的录像资料 2《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1929-l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配乐诗朗诵(毛泽东在二次反“围剿”时期的几首诗词)

2.以20年代一位共产党员的名义,写一封给中共中央的信,或是写一份《告全国同胞书》,阐述你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主张和观点。或者模拟记者采访当时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写一份访谈录。

六、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及其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探索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整体感知

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三大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革命力量得到了发展。毛泽东及时从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理论上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发展。反“围剿”的军事斗争,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都得以顺利进行,红色政权屹立在中国大地上。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人新课

提问:大革命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惨痛教训是什么? 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不能胜利的要: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临时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并组成了前敌委员会。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革命军1927年8月1日在南昌起义。

起义在南昌获得成功,但南下广东的途中,损失严重。革命军一部分转战湘南,后来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进人广东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汇合。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因此成为中国人民军队诞生地,8月1日也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光荣节日。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泽民总书记亲笔写下了“军旗升起的地方”几个大字。可见南昌起义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

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也不得不撤离城市,说明城市是敌人势力较强的地方,要在中心城市站住脚是很困难的。2.“八七”会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教师最后应强调,“八七”会议是我党在革命遭受失败的紧急关头,为审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确定新的革命方针而召开的。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中国革命进人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阶段。3秋收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讨论回答: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有何异同点?向井冈山进军取得了什么成果?

秋收起义是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影响重大的武装起义。它与南昌起义相比,最初也是以大城市作为攻取目标。但是不同的是,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在攻打长沙受挫后,转而进攻农村,并在进军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向山区进军过程中,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伟大创举和革命斗争实践,为大革命失败后,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处可以用幻灯、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一段讲话:“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过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青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根,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4.广州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广州起义的特点、历史意义及其教训。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挽救中国革命的又一次尝试。广州起义是一次建立苏维埃政府的起义,这是一个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此后近十年中,中国革命一直在苏维埃的旗帜下进行。广州起义的失败再次告诫共产党人,在国共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暴动、起义或攻占大城市以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求新的道路。5.三大起义的历史功绩、教训

此问题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大起义发生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极端低潮的情况下,三大起义的历史功绩是显而易见的。指导学生理解教材的评论。

但三大起义也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心是大城市。因此,首先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成功。从国情出发,中国民主革命应实行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的方式。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经过。并通过看图了解选取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及其地理位置。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经过开展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府的艰苦斗争才创立的。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斗争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地武装起义创建根据地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同时也提供了比较完整和成功的经验,为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提供了依据。

井冈山会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军事力量的增强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上述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磨炼,使革命力量也得到低潮时期的突出发展,斗争的发展和挫折,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一条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和依据。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这部分内容属小字部分内容。可以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探讨。

提出问题:毛泽东是如何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们的相互关系怎样?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战略基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1.根据地的扩大

指导学生看(1929--193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了解各根据地的地理位置和创建人、名称。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2.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骇。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在毛泽东正确军事作战方针的指导下,红军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王决反革命“围剿”。

请两位同学进行配乐诗朗诵。

毛泽东的词二首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赞。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雪。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围剿”和反“围剿”斗争,是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战争的主要形式。在战争中形成一套科学的战略战术原则,丰富了我党我军的军事斗争艺术。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工农政权的一次尝试。它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群众的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4,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经济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提出问题: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为什么是正确的?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变革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农村中的封建土地制度,才能充分发动农民,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红色政权才能够发展。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发动农民,武装农民,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土地革命路线是在土地革命进行中逐步总结形成的,反映了党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的政策、方针。由于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从而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和胜利。

指导学生分析土地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着重了解目的、特点和意义。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民政府经济封锁造成的困难,广大农村农民的利益,武装斗争的需要,探索领导经济建设的方法。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办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四)总结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将中国革命一步步带出低谷,并在理论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根据地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土地革命战争,后来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经济建设,也为后来党领导农村的经济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第三篇:探究百色起义对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

探究百色起义对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

——游李明瑞纪念博物馆之实践成果报告

实践地点:广西李明瑞纪念博物馆 实践时间:2013年5月27日

实践目的:虽然我们在课堂上通过《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个课程学到了很多东西,进一步系统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很多东西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于是在老师的倡议下,为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在老师指导下我们小组积极开展了这次课外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参观李明瑞博物馆、网上百色起义纪念馆、查找历史文献等方式了解百色起义,学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出路的探索;而且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能力,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内容:

一、了解百色起义

1.百色起义的背景

1929年6月,新桂系军阀在蒋桂战争中失败。广西左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分别担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和广西编遣特派员,掌握广西军政大权。他们要求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党中央便利用这一机会,派邓小平、张云逸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广西,负责起义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同年9月,在南宁津头村召开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加强城市工人运动,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正当广西革命形势好转的时候,俞、李急于公开宣布反蒋,结果不战而败。在此风云突变之时,邓小平和陈豪人当机立断,决定把共产党掌握的武装斗争拉到左右江地区,与韦拔群、黄治峰等领导的农民运动结合,开展武装斗争。2.百色起义经过

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由刘斌、张云逸等率领到达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百色以后,邓斌首先召开中共部队党委员会(红七军成立后改为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做出了四项决议:第一,公开在部队和群众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动群众;第二,整顿、补充部队,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发扬民主,反对军阀制度,反对贪污,反对虐待士兵;第三,组织和武装群众,在有基础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把枪支发给群众以便进行反霸斗争;第四,继续清肃部队中的反革命分子。

为实现对右江地区各县政府的领导,并为起义筹备经费,部队党委员会决定利用刘日福曾使用过的右江督办的名称,宣布张云逸为右江督办。革命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地主豪绅的刻骨仇恨,他们一方面纠集反动民团固守据点,另一方面则勾结驻恩隆、恩阳的警备第三大队,企图对抗革命势力。在东兰,十月底(农历九月底),农军烨粉碎了负城顽抗的反动势力。东兰县城解放的第二天,东兰县革命委员会迁到县城办公,并召开了数千人大会庆祝解放。各乡区也相继解放,至此全县六十八个乡都插遍红旗。

继而在邓小平等中共代表的发动和领导下,百色起义庆祝大会于1929年12月11日在百色城东门广场(今百色酒店处)举行,大会宣布了百色起义取得胜利,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

3.百色起义的意义

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等同志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此战,攻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1]

百色县城,毙敌600人,缴枪300余枝(挺),子弹2万余发。百色起义的历史地位总的来说有四点:第一,百色起义高举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借助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经验,是一次面积较广(5万平方公里)、人口较多(150万人)、全国瞩目的一次起义。其中建立的右江根据地就占全国根据地面积的1/5;[2]第二,这次起义是根据党的第六大借鉴了井冈山土地革命的经验,领导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土地革命运动。其中更有不少创新,例如以人口及土地出产之多寡来分配口粮;第三,百色起义不仅把苏维埃政权网络铺撒到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在少数民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照亮了广西各民族的革命道路,还影响了越南的农民起义;第四,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栋梁人才,如一代伟人邓小平。

这次起义更促进了后来百色精神的形成,形成了“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独特百色精神,这种精神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百色人在这片热血的土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努力把百色打成造一座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4.百色起义对邓小平理论的影响

邓小平的思想起源于百色,就是指百色起义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影响。邓小平在那时形成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的一些做法有着相似之处,可以说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不少启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1930年,邓小平第二次回到右江之后,此时也是他领导右江人民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这期间,他根据右江地区的基本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成功地进行了土地革命,并发展了经济。具体的做法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共耕与分耕自主选择、一起执行的灵活政策,形成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局面,既结合右江实际,有顺应了历史的规律,启示意义鲜明。

[3]

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当时有着相似之处。还有,作为邓小平理论精髓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百色起义中也有明显体现。邓小平在领导百色起义时非常注重统战工作,这是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当时共产党采取的是“关门主义”,不与国民党合作。而邓小平却从广西的实际出发,与李明瑞合作,借机掌握了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诚邀李明瑞加入共产党。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注重团结一切力量,最终取得了百色起义的胜利。这正是实事求是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二、学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背景

1927年下半年到1928年,中国正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的革命性质仍然没有改变,全国各地区的革命形势仍然严峻—城市的武装起义屡遭失败,农村战争起伏不定;然而在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主要是边界山区)在当地领导下建立了政权,建立起工农革命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由于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所必须的条件尚不完备,更为重要的是主观上党执行的政策有错误,因此导致全国各地许多小块的红色区域的失败。之后,“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作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候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会议没有注意到“左”倾的错误在悄悄滋长。随后,中国共产党人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城市中心论”,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结果都失败了。

[4]

“八七”会议前后,毛泽东对形势的评估比较乐观,赞成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的方针和“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的政策。他曾经多次提出党在必要时领导武装队伍“上山”的问题。他考虑了时局的严峻性,并作了应付最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打算坚持长期的斗争。所以,在秋收起义军事失利时,毛泽东能够从实际出发,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工农革命军退向井冈山,建立农村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5]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1928年四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在边界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正确政策带领下,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有八九个团的敌人斗争了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当时边界特委(毛泽东为书记)和军委(陈毅为书记)采取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的各次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发展。虽以数倍于我之敌,不但不能破坏此割据,且亦不能阻止此割据的发展。此割据对湘赣两省的影响,则有日益扩大之势。而八月份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反而采取在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进,致使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但这次失败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6]

3.“工农武装割据”的最终形成

1928年五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召开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领导下,边界军民深入展开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六月龙口大捷后,在正确的思想和政策的指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十月份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著作的基本思想科学地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政治状况,提出了建立中国红色政权的总任务、总目标;精辟地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在此当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他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得到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7]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或者这种割据局面不巩固,革命就不能相应的发展,农村包围城市就不可能实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有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人民就能逐步认识到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的重大意义,把武装割据与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并把它继续向前推进一步,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装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但中国共产党没有简单的套用列宁的原理,而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及中国革命的特点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革命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对于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相互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革命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8]

三、探究百色起义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百色起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分别进行深入了解、学习后,我们发现这两者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于是我们利用整体思想法、联系法等多种探究方法结合去深究这微妙的关系,继而得出以下结论:

1.武装割据思想是百色起义的指导思想。大革命失败后的几年是工农起义烽起的年代面对1927年大革命的惨败,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而是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共产党人选择了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经过准备,在不少地区点燃起不灭的火焰,唤起民族的觉醒,反抗国民党的反叛。百色起义即为当时震撼西南边疆的一次起义。

2.百色起义的胜利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加剧其思想的最终形成。在两年多得时间里,领导各地革命人民发动了二百次武装起义,开辟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使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全国一片百色恐怖、红白尖锐对立的总形势下,地处我国南方的边陲的党组织,却在与省当权势力合作中发展革命力量,成功准备和发动了百色起义。百色起义在祖国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创建了拥有二十多个县、一百多万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9]

同时,以和中间势力合作中发展革命力量,准备武装起义的特有经验,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画卷,增添了新篇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3.二者相互影响。从1929年冬的百色起义到1930年春的龙州起义,到1932年7月红七军主力并入红三军团,前后不到三年时间。这三年的战斗历程表明,党在这两次起义中,由于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方针,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团结各族人民,因而取得了武装起义的胜利,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壮大了中国革命的力量,其起义的经验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当革命受到错误路线的干扰时,革命就受到挫折,如李立三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影响到广西时,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就受到损失。

实践成果:1.对百色起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全面学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我们从没想到百色起义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本着严谨的求知态度,认真探讨了这两者的联系,最后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百色起义的重要性和武装割据思想的创举性,二者看似毫无联系,实质它们是相互牵连,而且百色起义中以和中间势力合作中发展革命力量,准备武装起义的特有经验,更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增添了一份亮丽色彩。

2.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深受毛泽东思想的熏陶,学习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制订对策,带领红军一次又一次脱离困境,而不是盲目学习马列主义、照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正是这种精神引领毛主席根据中国国情制订“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开创了世界革命的先河,从此带领中国走向光明。[10]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追求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本着创新、拼搏的态度求学,争做带头人,勇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更不能忘掉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不能骄傲,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敢于正视错误,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3.我们参观了李明瑞、韦拨群烈士纪念碑,他们自强不息、英勇拼搏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 爱国永不过时;我们应该把握青春年华,放飞梦想;应该学会承担责任,为实现中国梦奋斗一生„„

4.学无止境,获取知识的的途径更是无限。井底之蛙,如不跳出禁锢,你永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远不知道你还有多少不懂。本以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已是全部,可经过这次实践活动之后,我们才认识到这种观念是致命的,学无止境,不管怎样我们都应有一颗不断求知的心,课堂不是知识的全部,社会、网络、生活„„都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所以我们应多实践,勤思考,不断充实自己。

5.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能力,还有感情。这次课外实践活动大大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跟老师交流学到了许多趣味的历史,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在小组活动中,我们的组员明确分工,各尽其能,团结一致,使得我们的感情更上一层楼。

我实践,我感想:1214010104 刘**

作为实践小组的组长,从制订计划到开展实践活动,从查阅资料到整理、分析材料,从写稿到最终完稿,我深深体会到了做组长的辛苦,明白了做好组长这个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做组长不仅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更要有很强的统筹能力。虽然我不是最好的,但我坚持到了最后,带领我们组员完成了这次的实践活动。看着成型的实践报告,我欣慰了,因为每一个字都是我们用血汗在键盘上敲打出来的,是我们一起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希望我们组员在许多年后,再次回想起这段日子里,一起嬉戏,一起书写,一起查阅等画面时,嘴角边都会浮现微微的弧度。

通过这次课外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也找到了自己的许多缺点。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我一定要不断改进自己,多看书,充实自己思想,提升自身潜力;努力向李明瑞等革命先烈学习,向党看齐,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大学生,承担起责任,为祖国的未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1214010105 卢** 虽然说,人要不断的向前看,但我们也要回望历史。不断地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致不断地完善、改进现状的不足,使自己能够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前进。然而,通过这次历史实践活动的学习,让我懂得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

这次历史实践活动我们小组选择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和贡献,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然而,这次实践活动我主要负责的内容是百色起义。

通过对百色起义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之后,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作为广西青年运动领导核心的共青团,遇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的考验-----许多青年领袖被杀害,各级团组织被破坏,各地的学生组织被反动势力占据,青年队伍中出现了分化,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年,既对蒋介石反动统治不满,又缺乏投身工农运动,同敌人做斗争的决心,纷纷脱离革命队伍,陷入动摇彷徨,悲观失望之中。就在这危急的时刻,1929年4月邓小平同志率一批优秀的青年党员投入了广西的青年运作。这批真正的革命者,没有被遭受挫折而动摇,没有被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所吓倒,他们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的激励下,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毫不畏缩,怀着共产主义胜利的信念,在硝烟与战火中,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于正义的战争之中。通过对百色起义的了解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充满青春与梦想的内心世界。百色起义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也有着重要影响。邓小平在那时形成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的一些做法有着相似之处,可以说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不少启示。

通过百色起义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靠的不仅是智慧,更多的是凭着过人的胆魄!所以我相信,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我们相信共产党,支持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它一定能够带着我们走出另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1214010103 李** 读一本好书仿佛像和圣人对话,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为了学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我看了毛泽东著作的《井冈山的斗争》,看完后让我更加的清楚的认识到在当时的国情之下,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当时只有具有相当好的群众基础,才能建立稳定的政权;有毛泽东等优秀同志的指导下,中国才得以成功的是割据局面巩固,实现全国的胜利。一个优秀的党,必然有一群力量雄厚的红军,就是有了他们 的存在,给了全国人民争取最终取得解放的信心,让他们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踏入一个新时期的社会,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但是最终还是进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尝试,这不仅使一次跨越,也是一种创新,这也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中国今后所走的路提供了一次借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为中国的发展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给了当时软弱的中国注入新的血液,使其从新振奋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同时这也是结合了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革命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让我明白一个社会如果想要强大,就必须得创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有一定的创新;一个没有创新的社会,它的经济就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它的国内生产就不会有多大的提高,它的各方面发展就会相应减缓,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社会问题就会凸显,矛盾冲突就会涌现,紧接着一个国家就会陷入困境。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有所创新的国家,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创造,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1214010104 易** 这次历史实践活动中,我们组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以“探究百色起义对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为主题,以小见大,通过对百色起义的集中研究,更深刻地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而对先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打破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所付出的艰辛和鲜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活动之初,我们通过上网对百色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历史影响有了一个大略的观感。不久,在一个空闲的周末,我们全体组员结伴游览了南湖公园的李明瑞纪念馆。在其中,我们近距离看到了许多反映那段历史的物件和史料,在浓厚的氛围中,我们不知不觉沉浸在那段烽火连天,社会动荡不安的岁月中。我觉得,原来读万卷书更是要行万里路啊,许多东西是无法单凭翻书就能理解的。

归来之后,我们开始为实践报告的写作收集相关资料,我们主要是通过网上检索和在图书馆翻阅图书进行收集。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找出相关的文章和文字难度实在难以言表,但从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我相信以后我们再去写报告或论文肯定不会那么吃力了。万事俱备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于报告的写作了,但由于我文笔一般加上没电脑,在这个环节中我并参与其中,颇感遗憾。

通过这次历史实践活动,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更是明白了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让我不再去抱怨艰辛,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乐观面对困难。1214010106 邱**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自己做出的历史选择,从清朝末期过门被迫打开起,从洋务运动倒旧式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然后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直在探索,但他们都失败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势如破竹,短短的28年间,中国人民就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欲过去一百多年漫长的探索相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疑是最科学最成功的。

我们看见,一个伟大的中国正在崛起。当你坐在宽敞的教室学习、吃着山珍海味、乘着舒适的汽车、住着豪华的房屋、穿着时鲜的衣服的时候,请你不要忘记一个名字——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你现在的所谓的幸福。

如今,世界东方这只雄鸡,凋零的羽毛正在丰满,那是去已久的金色的光芒正在渐渐焕发着它往日的光辉,它的脚步正在坚实的向前进。我们坚信这只雄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恢复往日的神采,重新引领世界的潮流和航向。很多年后的这里,一定还是世界的中心,朝拜者的天堂。

让我们这些祖国的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为中华之崛起和社会之昌荣安宁而奋斗吧!,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0

第四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6练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7练 抗日

战争

[训练目标]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意义;国民大革命的成果与教训。2.“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3.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小题精练

1.(2016·济宁一模)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C.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2.(2016·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2016·南通、扬州、泰州二模)“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A.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 C.表明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教训 D.激发了根据地民众投身土地革命

4.(2016·成都二模)国民党曾制定《商民运动决议案》,称:“大多数旧式商会,不独不参加革命,且为反革命”“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该决议案最有可能制定于()A.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5.(2017·乐山模拟)“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民族统一战线的道路

B.国共合作道路 D.城市中心道路

6.(2016·天津红桥一模)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开辟了以农村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开始形成于()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遵义会议的召开

8.(2017·包头质检)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此语评论的是()A.北伐战争 C.辽沈战役

大题优练

9.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遵义城头霞光闪》

B.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请回答:

(1)材料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精析

1.B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与材料中“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相符,故B项正确。] 2.C [根据材料信息“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可知是指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项正确;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是辛亥革命,而且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属于国共内战,故B项错误;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主要矛头是日本侵略者,故D项错误。] 3.B [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与材料中“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相符,故B项正确。] 4.B [据材料“大多数旧式商会,不独不参加革命,且为反革命”和“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 5.A [1927年,中共以俄为师,发动三次武装起义,计划占领大城市,结果都失败了,痛定思痛之后,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故A项正确;“国共合作道路”与城乡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民族统一战线”是为了抗日,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城市中心道路”是俄国式的道路,是中共要否定的对象,故D项错误。] 6.C [1927年4月,蒋介石开始屠杀共产党员,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基本失败,故A项错误;创建人民军队与党员构成变化没有关联,概念混淆,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实行,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与材料中党员中“工人下降”“农民上升”到极端数值相符,故C项正确;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材料中分别是“1927年、1928年”不符,故D项错误。] 7.C 4 8.B [北伐战争虽然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失败,故A项与材料“激动人心”不符,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胜利,其形成的长征精神至今为人们钦佩,故B项正确;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与题中的“远征”不符,故C、D项错误。] 9.(1)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①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并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第五篇:高一历史1.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案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

1.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过程与方法:(1)综合分析日本进一步引起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

(2)分析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抗日已成为全民族的呼声。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政治上的主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中国共产党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需要的正确政策,顾全大局,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中国共产党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是重点。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政治上的主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2)西安事变是重点。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发生的。它的发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它是否和平解决,又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

2.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局势的发展存在着两个可能性。这是中华民族命运如何发展的大问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来的对峙局面,停止了内战,又为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教学过程设计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1931年9月18日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而国民政府又是怎样做的?

生:(思考并回答)

一、华北事变

师:华北事变指的是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同学们想一想,华北为什么成为日本大规模侵略的目标呢?先看二段材料。(投影)

材料一:全国煤产量不过2800万吨,而(华北)五省每年所有产量约在1300万吨左右;河北棉花和山东小麦的产量,均为当时全国之冠;全国国有铁路实有长度13017公

里,……五省境内实有4631公里,占实有总长度的35%;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等地,为五省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进出港口;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五省关、盐、统三大税收合计,每年有13200万元。

—— 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上)第688~689页

京翰教育1对1家教 http:///

材料二: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情报中说:“1931年九一八,发动满洲事变而占据之,一时帝国市场与原料,得稍缓和。……现在,满洲市场亦臻饱和,短期间亦难再行扩大,即不能与帝国生产率之增进相调和。”“帝国原料与市场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不注意易于进攻的。……中国华北。”“华北,诚我帝国之最好新殖民地。”

——《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上)第688~689页

生:(研读材料,然后回答)

师:正由于华北在全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日本为了满足其扩展的需要,自然就把新的侵略目标放在华北。结合刚才看到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华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师:为了达到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的目的,1935年,日本在华北先后制造了一系列的事件。

1.“何梅协定”

师:同学们看课本有关何梅协定的背景和内容。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何梅协定的签订,使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生:(思考并回答)

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实际控制了河北省,华北门户洞开。日本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又策划了“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

2.日本策划 “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图和资料。提示学生:华北五省包括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山东)1935年10月,日本内阁会议正式确立了《鼓励华北自主案》。接着,河北香河县汉奸在日军掩护下,占领县城,实行“自治”。随后,河北数十个县相继“自治”。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发表宣言,宣称冀东22个县“脱离中央”,“自治独立”,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他自任“政务长官”。国民党政府不允许华北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而“自治”,但又慑于日本的武力威胁,采取了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的方针,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国民政府,实际上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日本把它看作是使华北成为第二个满洲国的过渡。

师:华北事变的影响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加以归纳)影响有两个:一是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二是损害了英美在华北的经济利益,引起英美对日本的不满。

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师: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政策上作了重大调整。同学们先看课本。想一想,哪些史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生:(回答)

师:第一是发表“八一宣言”。请同学们看课本“八一宣言”的这段材料并思考两个问题:(1)材料中的三个“无论”,表现出中国共产党政策有什么变化?(2)中国共产党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什么号召?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生:(思考并回答)

师:“八一宣言”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在大敌当前之时,中国共产党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反映了当时全国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第二是1935年底,结束万里转战的中央红军,刚刚在陕北站稳脚根,中共中央即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及时地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

第三是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在一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请同学们看书课本,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毛泽东的这个报告讲了几个内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什么必须由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说这个报告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看看第三个问题。(看投影)

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这就迫使一切不愿当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起来参加抗日民族战争,党就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55页

师:毛泽东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回答)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看投影)

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中国的工人和农民都是要求反抗的,小资产阶级也是要反抗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在今天的时局下有起变化的可能性。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他们中的英美派,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英美的督促下,是有可能参加抗战的。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136页

师:毛泽东这段话讲了什么观点?

生:(回答)

师:在这两段话里,毛泽东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毛泽东的这个报告从主要矛盾变化入手,分析了当时中国政治形势的特点,论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建立统一战线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时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表明党已克服了长征以来“左”的思想干扰,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因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就要到来的时候,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表明中国共产党已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能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呢?最好用史实来说明。

生:(回答)

三、“一二九”运动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投影)

亲爱的全国同胞:

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亲爱的全国同胞,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我们,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1935.12.9

根据这段材料,同学们说说“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

生:(回答)

师:(概括)冀察政务委员会即将成立,华北人民痛感沦亡迫在眉睫,华北危机日益严重。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号召下,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成立了联合会,并于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一二九”运动开始了。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2月9日这一天的示威游行,清华、燕京大学等城外的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与军警发生冲突。城内二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包围,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到新华门前请愿。由于请愿没有结果,学生们把请愿改为游行。当游行队伍到达王府井大街时,人数已增加到三千人。军警用水龙头向学生队伍喷射,并用皮鞭、木棍从两侧夹击过来,学生队伍被打散了,有40多人受伤。第二天,北平各校举行全市总罢课。第二阶段12月16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日子。这天,北平学联又组织了浩大的游行。大家看课本小字,了解游行的概况。

生:(看课本)

师:了解了“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和经过之后,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一二九”运动发生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二是现代青年应该向当时的青年学习什么?

生:(思考并讨论)

师:(概括地指出)第一个问题在书上,讲了四点(指导学生在书中找出四点)。第二个问题是作为现代青年,应该发扬“一二九”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时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现在,在千百万张平静的书桌都能放下的时候,国家和民族需要什么?我们又应怎样去做呢?

生:(思考)

师:“一二九”运动后,党指出: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必须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目的是扩大学生运动的影响,向工农宣传抗日,争取最大多数的群众加入抗日的行列。北平学联组织了南下宣传团,到平津和河北等地区的工厂、农村、军队中,进行抗日宣传。其它地区的学生们也组织起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新高潮。

四、西安事变

师:西安事变是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同学们都已熟知了。今天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重温这段历史,以加深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

(1)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特别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张、杨二将军的爱国热情;蒋介石坚持反共政策是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张、杨二将军是在“说谏”、“哭谏”都不能使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以联共抗日的情况下,才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的。

(2)事变发生后各方面反响如何?请同学们看课本,搞清楚国民党内亲日派、亲英美派及中国共产党分别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生:(看课文并思考)

师:当时因事变而出现的复杂局面,是张、杨二将军始料不及的,也是难以驾驭的,因此他们通知了中共中央,希望中共协助解决。由不同的主张,引发了不同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的局面,做了冷静的分析。

(3)事变后存在哪两种前途?各对谁有利?

生:(思考并回答)

师: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了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平解决事变,反对新的内战,推动蒋介石政府走向抗日,争取光明的前途。中央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与张、杨二将军和宋氏兄妹谈判,做了大量工作。经过两天的谈判,终于达成停止剿共、联合抗日

等六项和平协议。最后,周恩来会见蒋介石,指出目前形势是“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是唯一出路。蒋介石被迫同意达成的协议,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为什么说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生:(思考并回答)

师:(概括)(投影)

1.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2.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的方针得以实现;

3.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5)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生:(思考、讨论)

师:(概括)启示一: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中共进一步成熟起来;启示二: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痛恨日本的侵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以张、杨为代表的国民党大多数人,也是赞同抗日的,在大敌当前之时,还是能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小结(略)

下载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朝鲜族形成历史

    中国朝鲜族是迁入民族。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迁徙到现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自中国朝鲜族迁入中国时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于内 忧外患我灾多难的年代。在这样极其艰苦......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学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吉林 敦化高级中学 任军 【学习目标】理解“冷战”的概念,分析“冷战”形成的原因。了解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 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针......

    高一历史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我校高一(1)至高一(5)5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为了更好的配合和完成本学年的历史教学任务,特制定此教学计划,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1教学计划 2014年秋季高一历史教学计划王昌林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学科教研工作,促进全市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