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艺术

时间:2019-05-12 22:2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提问的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提问的艺术》。

第一篇: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读《山东教育》心得体会

恒源小学

近日,我认真阅读了《山东教育》教学版中的一篇题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三个技巧》文章感受破深。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一、提问内容的设置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设计提问内容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或学生完全不加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问时机的把握 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颜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当同学们在听课中流露出迷惘神情时,教师应及时提问,便于发现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一节课中,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热烈,一味地问个不停,使课堂教学变成提问式教学,其效果必将适得其反。一个单元、一个课时都有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只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有时是千变万化,难以预料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所要提的问题,事先周密地考虑到、设计好,并根据课堂上教与学的发展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三、提问技巧的应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老师在这方面应有更高的造诣。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提问形式要多样,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提问语言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

第二篇: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新课改下新课程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几乎都是由教师提出,而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教师提问要艺术,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新课程强调,通过设计真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同时也允许老师答不出来,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评价有这样几段文字: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课程的评价建议均可以聚焦为--”以问题为中心。“即教学时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又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高境界。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成功。学生从敢于问”问题“到善于问”问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只有多问,勤问,最终才能实现这个飞跃。知识来源于问号,著名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得好:”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悟出自己提问的方法,成为一个善问的人。

不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提问都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和质量,那么提问有哪些窍门可寻呢?

(一)从教师”教学“方面看:

周恩来同志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

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教师讲求提问的艺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提的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呢?

1、次序法

这种提问是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例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田忌赛马》一课,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再如第七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同样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科利亚怎样埋木匣?怎样挖木匣?从埋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2、铺垫法

在进行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如第八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前先布臵学生上网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信息高速路是怎么回事?了解它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做了这些准备后,再来上课,学习就很轻松,甚至还会在课上交流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再如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核心法

这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这类提问在日本称之为核心性提问,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第十一册《小抄写员》一课中,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根据这一中心,设计问题为:“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他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工作的?再如第十二册《詹天佑》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来攻破重难点: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只要弄清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就能全面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精神的伟大。

4、对比法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学习了写景的课文《海上日出》和《夕照》后,让学生对比: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从感受中体会景物所表现的独特的美。又如从方法上设计对比的问题:《琥珀》和《黄河象》这两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哪些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还从比较中明白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示。

5、点睛法

所谓点睛法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作者的点睛之笔设问。中心句就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或是文章中心的揭示,它是作者点睛之笔。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离题太远。例如:第九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

6、想象法

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学完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加以想象:在告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文中知道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还通过想象内容的交流知道了这种情谊是相互的,是伟大的。又如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主要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形态各异。在学习了描写狮子的形态那段后,设计这样一个想象问题:除了作者写的这些狮子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狮子?并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像这样的想象提问,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心理的积极发展和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

7、寻究法

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第八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可设疑:他明白了什么?根据这一结果在探究其具体原因时质疑为:为什么小红军一直不肯上马?为什么不和陈赓同行?为什么不肯接受青稞面?这样探究下来,学生就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如第十一册《草船借箭》课文最后写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赢得了一个什么结果?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逆向启发式追问,对学生在思维上的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8、破题法

破题法,顾名思义是根据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例如: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再看第十二册《将相和》,根据题目中"将“"相”“和”三个字设计问题为:课文中说的“将”“相”各指的是谁?他们之间是怎样产生矛盾的?因为什么而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以上两篇课文设计的问题一解决,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了。

9、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指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设问。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如:第七册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为: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训练,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0、评论法

教师先不表态,等学生把想法一一交流后,再让学生评价谁的看法更合理,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例如:第十册《丰碑》的学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本来自己是发棉衣的,然而他却因为没有棉衣穿被活活冻死了,你说他是傻还是不傻?为什么?同样《放弃射门》一课,主要讲福勒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却放弃了射门。设计问题讨论: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在激烈的讨论和相互的交流中,有的说傻,有的说不傻;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最后根据他们说的理由,做正确的总结性的评论。采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11、连环法

它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如:第十册《宴子使楚》我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宴子到楚国去见谁?遭遇到什么?楚王几次侮辱宴子,是怎样侮辱的?宴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12、发散法

这种提问具有如下特点: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获得多种答案。这种问题又叫开放性问题。如:第十一册古诗《泊船瓜舟》就可这样设计一个问题: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再如《向命运挑战》可设计问题: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教师通过这些发散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13、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例如:十一册《景阳冈》一文可探讨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设计问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和时间赛跑》一课中写到: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像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样就做到了学习既源于课内又源于课外,既深入课堂,又深入了社会现实,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

14、观察法

观察即通过看图或实验来向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寻求答案。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类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容易结合画面来回答,图文并茂地学习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然,教师提问的方法还不止这些,许多教师还摸索出了其他提问的好办法,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才会使自己的课堂提问彰显艺术魅力。

(二)从学生”质疑“方面看: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让牛顿产生疑问,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蒸汽机把水壶盖顶起来让瓦特产生疑问,才有了蒸汽机的发明;李四光对一块巨石的来历产生疑问,才有了后来发现在我国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以致后来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摘掉了“中国平油”的帽子……只有会疑,才能促使自己去积极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作为教师,要交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质疑呢?

1、紧扣题眼质疑。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围绕”飞“"夺”二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夺取泸定桥的?

2、抓中心句质疑。如《一夜的工作》,找出中心句:“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质疑:课文是怎样写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3、抓过渡句质疑。如《伟大的友谊》,找出过渡段,质疑:这段的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启下?

4、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质疑。如《壮丽的青春》针对主要内容“遇险”和“排险”质疑: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从中心思想上质疑。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6、从语言反复处质疑。如《林海》中,“感到亲切、舒服”出现了三次,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这种感情的?《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7、找特殊标点质疑。如《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后一个不加引号?

8、在细节描写处质疑。如《军神》中人物细节描写提问: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凡卡》中为什么要写“我”挨打这个细节?

9、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男孩为什么会“立刻停止了哭泣”?

10、从比喻、拟人处质疑。如《长征》中:“云崖暖”、“铁索寒”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如《古井》中“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质疑为:“甜美的乳汁”指什么?“哺育”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

11、从内容联系处质疑。如《一夜的工作》中:“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之间有什么联系?

12、抓重点词语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可针对“纹丝不动”质疑: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纹丝不动?他为什么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

13、联系上下文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既然抽血不会疼,阮恒怎么会“啜泣”呢?

14、由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质疑。如《白杨》最后一段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5、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问:“抽血”很疼吗?(不很疼)。不很疼小男孩为什么那么痛苦?

16、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句子”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这两种断言都是爱,你是怎么理解的?

17、在难点处质疑。如:《爸爸和书》一课中,针对难点问:”为什么对’我’来说,一本薄薄的童话集是那么珍贵?明明是’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汽车强’,为什么?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些话的?

18、拓展内容质疑想象。如《珍贵的教科书》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指导员想的是什么?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会是什么?《凡卡》中”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

19、在能进行对比的地方质疑。如《林海》中“云横秦岭”是怎样一种景象?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

20、针对写作方法质疑。如:《再见了,亲人》中“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这三段最后一句话,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海豚救人》一文提问:”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珍贵”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第三篇: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好范文原创投稿

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几乎每一个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用到提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也不少,一些教师把课堂提问简单化,提问缺乏艺术性,导致教学效率很低。由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认真研究设计课堂提问,努力讲究提问的艺术性。那

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优化问题结构

问题结构应该逻辑严密。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可称为迁移法,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向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用割补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策略,所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提。①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②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像,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③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二,优化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克服的带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个性水平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这些差异,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如果提问对象是接收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应多以认知性问题为主,直问直答。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注意提问的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这还是能办到的。

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如果问学习困难的学生“梯形的面积是如何推算出来的?”还不如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或“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这样的提问难度小,他们都能够回答出来。这样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的信心,促使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同时,教师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优化提问策略

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提问应掌握的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如:某教师在教授“探索因数变化的规律”时,教师先呈现了18×24=432

引导学生观察“9×48= 108×4=”的因数与上式比较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后,师提问:“像这样,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不变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吗?”学生尝试后反馈,学生A:“我写的是36×12=432。”学生B:“我写的是72×6=432”学生C:“6×72=432。”还分别讲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D:“90×8=720”他刚毅说出这个算式,下面的学生就嚷嚷,不行不行。教师把这个算式写到了黑板上,问:“说一说,因数怎样变化?”生D:“18扩大了5倍是90,24缩小了3倍是8。”教师打断了学生的发言:“你是按老师说的规律写的吗?”生D:“不是。”师:“按老师刚才说的规律再写好吗?”紧接着教师把刚才写的算式给擦掉了,然后教学继续进行……

这位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因提问的不当而错失了一次极好的教育契机。学生D出现这种情况应该不是意外,也可能是学生很容易出现的共同问题,也是本课的重难点,而打开这里的思路症结,教师如果适时的提问:

四,优化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要因问而异、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不能篇篇使用一种固定模式,这就是“大体须有之,定体则无之”。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掌握提问的技术,优化提问的方式。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了解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第四篇:艺术提问点亮道德课堂

艺术提问点亮道德课堂

金水区柳林中心校 王艳丽

新课程呼唤“道德课堂”,“道德课堂”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有生命的“道德课堂”?怎样让生命在“道德课堂”里放飞?音乐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师生情智共生、共同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提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其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育素养,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要实现“道德课堂”的目标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提问犹如音乐课堂教学的催化剂,用好了整个课堂就鲜活起来。

然而,当前音乐课堂提问也存在许多问题。如:(1)表面性提问。即提问简单化、形式化,往往只问“对与不对”等类似问题,而学生也只简单地回答“是”“不是”等。表面追求热闹场面,实质上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太少,并没有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之真正目的。(2)习惯性提问。即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太少,收效甚微。(3)提问不看对象,不讲求变通。“铁定”的问题,“铁定”的答案。一个问题毫无变化地问遍全班。(4)对答不出或答错的学生,冷面相对甚至斥责嘲讽等。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性,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呢?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例,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粗浅看法。

一、问题的选择应目的明确,难易适度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想而问,而必须紧扣授课中心,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而易见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不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即使学生有所思考,也无法引起内心深处的震撼;过于深奥的问题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从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难易适度、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教师应将问题设计得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不断启迪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识冲突,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以下是一教师在教学《小鸟的歌》中的片断:

教师:瞧,在静静的森林里飞来了哪位小客人?(出示唱名小鸟mi)学生:是小鸟mi。

教师:它的名字是什么?让我们亲切地唱唱它的名字好吗?学生:唱mi。教师:它在干什么? 学生:在歌唱。

教师:你能任意组合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为它编一首四拍的小曲唱唱吗?„„

教师:看,大家动听的歌声又引来了谁?(出示唱名小鸟sol)我们也为它编一首曲子好吗?„„

教师:大家想想,当两只小鸟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那么,大家能不能用刚才编小曲的方法将发生在两只小鸟之间的故事用音乐来描述?

„„

案例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问题都丝丝入扣,紧紧围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即兴创编这一中心目标提出一个个富有极大挑战性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层层深入地去讨论、叙述、创编、展示;从mi、sol两个单音的巩固和创编到《小鸟的歌》故事情景的即兴创编,整个课堂教学环环相扣,不断深入,逐级扩展;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自然而然地实现教学目标,学习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愉快而又深刻的体验。

二、问题的提法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问题。

1、贴近生活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面对好动、好奇、喜欢新鲜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力求问得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表现、创造的欲望。通过教师的提问,把学生带进广阔的音乐时空,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在音乐中体验生活。这是《动物说话》一课中的教学片断:

教师: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相互问候的时候,你们是否想到,大自然中的万物也都有它们自己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也能像我们一样讲话。同学们能试着模仿你们熟悉的声响吗?

学生(学风发出的声音):呜„„呜„„

教师:谁能告诉我,雨是怎样说话的?

学生:哗啦啦„„沙沙沙„„

教师:大海会说话吗?

学生:唰„„唰„„

教师:在一条美丽的小河边,住着四个好朋友:小鸡、小鸭、喜鹊和青蛙。瞧!它们正亲热地说话呢!大家知道它们是怎么说话的吗?

教师采用全体提问与个别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小鸡说话的过程中,把握歌曲的基本节奏。案例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师生间的相互问候,联想到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像我们人类讲话一样,也都有自己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也能够进行相互间的问候。从风的说话(发出的呜呜声)到大雨和小雨的说话(哗啦啦、沙沙沙的声音),再到大海的说话,渐渐扩展到小鸡、小鸭、喜鹊和青蛙间亲热地“交谈”。教师的提问是在贴近学生生活的联想中层层展开的,提问方式新颖别致,孩子们很快便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2、变换角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智力起源》一书中说过:“可以看到,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问的角度,发问的方式,则会变得别开生面,新鲜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每学一首新歌,都有初听范唱,感受这一环节,听后不免要提问:歌曲现了怎样的情绪?你喜欢吗?等等,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因此可以根据年级及歌曲内容的不同,把这几个问题换个角度来问,如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初听旋律后,可这样设问“音乐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野图画?”并鼓励学生用画笔简单勾勒,学生想象、实践,兴趣盎然,都想描绘出最美的图画,最后用语言表达对旋律的感受,则会又是一番景象..可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歌曲内容的实际,变换角度问,老问题则会新颖有趣的多,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机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提出问题要把握好问题安排的时机。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要适时,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并达到解惑的目的。

例如:河北吹歌《放驴》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民族乐器管子和管子独奏《放驴》,让学生初步了解管子的悠久历史和发声原理,使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乐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吹响自制的竹管,问“谁吹响了?为什么会吹响?怎样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在试一试、吹一吹的过程中探讨管子的发声原理,从而揭开有关管子的历史、名字等知识。象这样在教学的关键处巧设悬念,模拟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构,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的问题设计富有思考性,新奇、巧妙、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轻松自如地解决了教学的核心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应因势利导,及时评价

教师提问需要一定的艺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更需要艺术。只有两者和谐的结合,才能使提问更具艺术。课堂教学可谓是瞬息万变,课前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在课堂上不一定能够适合当时的情景。或课堂发生突发事件,学生注意力转移;或课堂产生新问题,需要扩展延伸;或学生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都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机智,根据教学中具体情况随时改变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因势利导、灵活变通,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活跃学习情趣,深化学习内涵之目的;其次,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对每一位回答或者有回答欲望的同学尽量表扬和鼓励,努力捕捉他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习上不断得以提高。对于素质较好的同学,由于他们成功率较高,自信心强,教师在给他们提供表现机会的同时,评价更要从严,使他们能有往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发奋努力;对于素质较差的同学,也要多给他们感情投入,让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可先把目标定低些让他们优先回答比较简单的、复习性的提问,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快感。这样照顾到所有的同学,使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不断提高水平,自我完善。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有效、艺术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道德课堂”就应优化课堂提问。让我们用智慧浸润课堂提问,让艺术提问成为点睛之笔,使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教学更富有魅力。

艺术提问点亮道德课堂

姓 名 :王艳丽

单 位 :金水区柳林中心校

第五篇:名师课堂提问艺术心得体会

《名师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心得体会

沙门小学

干优良

围绕学校校本培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本人认真研读了《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一书,收获良多,现摘录其中与大家分享。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全书从高效课堂提问的、切入点、提问艺术、提问方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巧妙合理地提问,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书中第一部分讲到提问要分层设问,有效切入,使我明白了有效提问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创造性、适度性、鼓励性等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努力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平坦教学中,要更好地设计课堂提问点,气氛提问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

第一部分感触最深的是,“对课堂 答问多做鼓励性评价”这一节。由于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批评多于学识的缺点,看了这内容,知道鼓励性评价之于学生多么重要,我们教学的目的,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有时,教学的一句话,一个眼神 或一举手,一投足,都会让学生有着不同的深刻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尤其是老师们的赞扬鼓励,更是让学生铭记在心抑或终身难忘。

鼓励的方法有语言鼓励法、行为鼓励法、物品鼓励法。但我觉得教师实事求是地分析 学生的回答2,肯定其任何微小的闪光点,忽略不成熟的回答,更是一种高明的鼓励,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指向学习内容。

在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的学生长于做题,不善提问,不敢提问,作为老师,课堂工作重点应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的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良好的提问能力。

江苏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在课堂教学时,就常常把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案例中李老师的课堂有静有动,学生既能自由讨论,又能静默思考,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进,最后达到高潮。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勇于尝试,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的能力。

还有一则感触较深的案例是在“提问以能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中讲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学生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在争论猪八戒和孙悟空为什么都笑了的过程中,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讲清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通过本节案例的阅读,让我了解了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注意点:

1、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及时了解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再结合教材的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的课堂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学生才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才会乐于表达,积极参与。

3、课堂提问应当不断满足学生新的需求。

4、课堂提问必须新颖,具有趣味性。总而言之,老师若能巧妙地运用提问,问得好而精,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释疑,学会主动去发现,探索和掌握知识。

本书的精彩部分实在不胜枚举,不能一一道尽,不仅有精妙的理论基石,更有切合一线老师的丰富教学案例,难能可贵的是案例后面还有准确的分析,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可以一读再读。初初读了几遍,收益已不小,更需要结合平时教学,对症下药、参考对照,以促进课堂提问能力。阅读之后,精彩之外,感受之深,有诗为证:

课堂提问讲艺术,激发潜能鼓励多。方式原则千千条,还权引趣生为主。

下载课堂提问的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提问的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提问艺术》读书心得

    《最激发潜能地课堂提问艺术》 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课堂提问艺术》,我受益匪浅。觉得这一书犹如为课堂提问提供了“星空图”。它用望远镜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课堂提问的星座:提......

    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提问艺术

    “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提问艺术” 校本培训案例 “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提问艺术” 校本培训案例 一、 案例实践的背景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新课改工作、校本培训的相......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2.提问的思考性。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

    课堂提问的艺术教育论文

    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1、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

    语文名师课堂提问艺术赏析

    语文名师课堂提问艺术赏析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许书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教学过程中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循循善诱。高......

    机械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

    摘要:课堂提问又称“设疑”,它是熔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炉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机械教学中富有艺术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诱导学......

    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 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交流信息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它的设计能比较直观、综合地反映教师的学科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