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点滴(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2:2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教学点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教学点滴》。

第一篇:古诗词教学点滴

古诗词教学点滴

旺苍县朗诗五权希望小学 李武

[摘要]古诗词中的思想、词句、韵律、意境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审美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的好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智育渗透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从古诗词教学的朗读、理解、品位三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小学 古诗 教学

流传至今的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灼灼生辉的明珠。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以其健康的思想、凝练的词句、优美的韵律、深远的意境,成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审美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的极好素材。因此搞好小学古诗教学,尽量让孩子背诵更多的经典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激发兴趣,反复吟诵,在读中入情入境 “知之者不如善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好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受情趣的影响,情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选取一些与诗人有关的故事和诗歌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就可以讲一个故事。贾岛到长安赶考,骑驴做诗,得了“僧推月下门”的佳句,想把“推”改为“敲”,这个“敲”字能诉诸读者鲜明的听觉形象。他一时决定不了,反复吟诵,引手做推敲之势,不觉冲撞了韩愈,被巡卒抓住,他说明原因,韩愈告诉他“敲”字更好。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贾岛做诗的严肃态度,也讲了贾、韩的一段文字因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了兴趣,接下来就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背诵。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最适合吟诵和朗读。吟诵和朗读不仅能帮助儿童提高朗读和记忆能力,而且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使诗中形象得到再现,并能深入体会诗中感情。如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自然重音落在“蓑笠翁”、“独钓”上,突出老渔翁形象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再以陆游的《示儿》为例,这首诗感情含蓄深沉,第一句降调表达出诗人的复杂心境;第二句,应用升调倾吐悲愤心情;第三句语势微扬,表达豪迈气概;第四句,语调深沉,诚挚表达出诗人临终前的全部感情。

古诗的吟诵和朗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漏字,不重复,发音清晰响亮。第二步,读出节奏美。第三步,读出韵味,即读出重音和诗句的抑扬顿挫。第四步,读出思想感情,即在充分理解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出情感和意境。这样,随着对诗意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对训练要求的明确认识,学生的朗读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古诗犹如明珠宝玉,在传统文学遗产中发出闪闪光辉。让儿童背诵记忆,可以增进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深刻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生花妙笔

词语是构成诗的最基本的要素,词语的表象的组合构成了诗的意境。理解了词语,也就找到了通向诗的意境大门的钥匙。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一句,教学的重点是“细叶”二字。一个“细”字,写出缀满枝条的早春柳叶的最大特点。但对“细”字的理解不能仅限于此,应鼓励学生在“细”字上做文章,进行积极的求异。“细”即“细嫩”,刚绽发的新芽,确实细嫩无比;“细”即“细密”,难道不是吗?睢,那嫩叶缀满了枝条;“细”即“细长”,细细看来,的确像纤纤的眉毛、悠悠的小船、弯弯的月牙;“细”即“精细”,怎么看都不失为精美的艺术品,小巧玲珑,惹人怜爱„„由此可见,学生“求异”的活动过程中,对诗的理解趋于准确和深刻,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还品味出了诗人炼字的绝妙功底,无不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为诗人的生花妙笔而深深折服。

古诗除了本身节奏美之外,还常用对比、映衬、比喻、夸张等手法来描写景物,形成一种和谐生动的形象美。例如:王维的《鹿柴》中,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声音反衬寂静;后两句“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光亮反衬幽暗。又如,李白《赠汪伦》,用桃花潭水来比喻他与朋友之间情谊。友谊原是抽象的东西,捉摸不着,经诗人借用桃花潭水一比喻,就具体形象,可以感觉到了。“深千尺”则是夸张,充分表现了汪、李两人之间真挚淳朴的友谊。

三、凭借情感想象,建立立体画境,品位优美韵致

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距今年代久远,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儿童来讲,难以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的经历外,还要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展开情感想象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把诗意画面化、立体化、情感化。如《宿新市徐公店》中“篱落疏疏一径深”一句,对于处在高楼大厦包围之中的城市儿童来说,诗句所展示的“篱落疏疏”、“一径深”的乡村美景是非常生疏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回想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境头。如诸葛亮出山前的居所;花和尚所看菜园的环境;现代生活的《篱笆、女人和狗》、《鸡窝洼人家》中的农村风光便会跃入学生脑际;篱笆、小径、村屋、青藤、野花„„这一切,又在转瞬之间连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景;疏疏的篱笆环抱着幽幽的院落,其间,青藤缠蔓,紫红的牵牛花展开笑脸,微风轻拂,绿叶飘飘,花影婆娑,村头,一条蜿蜒的小径伸向远方„„学生不由浮想联翩,沉醉于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田园美好风光的愉悦之中。

总之,古诗就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只有多读、深思,才能透彻的理解它的内容,充分体会诗文之意蕴,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使小学生从小受到美的感染,奠定他们爱自然、爱祖国、爱美和爱生活的浓厚情感。

第二篇:教学点滴

教学点滴

师爱,请小心保护孩子的自尊

夏口小学 王凤芹

两年前,我接手了现在的这个班。班上有个小名叫苦瓜的孩子,3岁没了爸爸,妈妈扔下他跟一个男人走了,苦瓜和年老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脾气犟。对于我的特别照顾,他并不领情,甚至冷漠和反感。

有一天,在学校大扫除时,他不小心将沟里的污水弄到同学小明的裤子上,小明便挥着扫帚唱自编的儿歌:“菜花黄,苦瓜苦,3岁没了爹和娘。见到叔叔叫声爹,见到阿姨叫声娘。”苦瓜很生气,狠狠地揍了小明一顿,第二天就不来上学了。我立即赶到他家,把他劝回到学校。我带着他来到教室,对全班同学说:“苦瓜跟你们不一样,你们都有爸爸妈妈疼爱,而苦瓜没有,是个可怜的孩子,我们应该多关心他才对。昨天小明这样做严重伤害了苦瓜,请你给他道个歉。”然后,我又摆事实、讲道理地教育学生们。当时,我并没有注意苦瓜的表情,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着:苦瓜没带午饭,我给他买饭;期末去镇上考试我帮他交车费;他没有衣服穿,我把侄子穿不了的衣服送给他……讲着讲着,苦瓜突然推开教室门冲了出去!当大家找到他时,他怨恨地看着我,脸上还满是泪水冲刷的痕迹。那眼神,让我的心为之一凛。再后来,他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还没放假就被他一个远房亲戚接走了,转学到了另一所学校,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当时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对他那么关爱,为什么他就不能接受呢?为什么爱的阳光就不能融化他这块寒冰,爱的春雨就无法滋润他的心灵?老师的以诚相见、倾心相付,竟然“好心不得好报”“付之东流”?难道他不需要爱吗?

时间一天天流逝,我先后读到听到了许多用来诠释某种道理的故事,其中有三个关于助人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故事一,《温情苹果》,讲的是一位卖水果的中年妇女为了让一个失去父母的小男孩能接受自己送给他的苹果,总是拣有虫眼卖不出去的或咬上几口借故生意忙来不及吃请小男孩帮忙吃掉。故事二,《无言的帮助》,讲一位外教老师为了帮一名贫困的大三学生,无意学汉语的他却请这名学生做他的汉语老师,每月按时付给600元“劳务费”。还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农在为逃难的人提供食宿帮助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请求逃难者帮他搬运院子里根本不需要搬动的木头。

我为妇女、外教、德国老农所感动,他们是如此相似------帮助别人却又小心翼翼地不去触动受助者那敏感的自尊。高尚的人品和超人的睿智使他们将爱心演绎为一种理论上无法阐述的最完美的艺术境界!

感动之余,我终于明白苦瓜为什么不能接受我的关爱了,因为我在给予苦瓜关心与爱护的同时,全然没顾及他的自我尊严,使自己的师爱成了一厢情愿的给予和施舍,我忘却了师生的心灵对话要真诚、平等,而一味居高临下地向苦瓜施与“高尚”的师爱。

关爱学生,可以给孩子以温暖和力量,但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也可能会深深地伤害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爱学生,应该以平等的心灵之光去照亮他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爱是阳光,融化冰雪;爱是春雨,润物无声。

师爱无声,师爱无痕。师爱,要小心保护孩子的自尊,作为教师,对这个道理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篇:浅谈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白山市二十六中学 梁晓华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古诗词教学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诗歌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因此,我们赏诗之前,应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就是“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闻官兵收河南北》,此诗节奏明快,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人自“天宝之乱”以来,备尝艰辛,流落蜀川,时时忧国怀乡,忽闻乱事平定,不禁大喜若狂,激动欢欣之情奔涌喷薄而出,不可遏止,因为喜集一身,神驰万里,归心似箭,便有了尾联的神来之笔,诗人仿佛乘长风,插双翼,直飞洛阳故居。尾联的字里行间,明显地跳荡着一种浓郁的“喜”的旋律,鲜明的“快”的节奏,不仅将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在狂喜之时的心情一气贯注、奔泻直下后,进一步把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它是诗人沉郁心理的一种释放。这里,并无实景的描绘,诗人凭借心中的激情,通过发挥想

象,为全诗开拓了深远的意境。在教学古诗词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人身经历以及作品创作的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中不但体会了诗词之意,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了解。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朗读指导,反复诵读。

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及朗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诗词这种文学形式,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靠自己边读边体会,方能理解得深刻。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教学。

做好朗读指导,使朗读有的放矢。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节奏、韵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诵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如:四言句为两个音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五言句为三个音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句为四个音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引导学生自主诵读,让他们真正地进入角色,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

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地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把朗读技巧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当时写诗词时的心情、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他们准确充沛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三、抓住“意象”和“诗眼”去品析诗情,晓诗意。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再做整体理解,体会意境。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果在天亮后再看看这春雨后的锦官城,到处都应是带着晶莹雨珠的红花。诗人赞美了春雨,抒发了喜悦的心情就显而易见了。再如: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正是这意境。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的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作者往往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之中。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即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从而快速把握诗词大意,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的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要重视古

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那该如何做呢?就应该有必要抓诗眼知感情了,即抓诗的意象;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

四、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精心设计提问,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也可从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册)》中说:“能够把少年‘拴住’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巧于提问,启发阅读,引导深思,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想和创造才能。在较短诗词的教学中,学生进入创设的诵读情境后往往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哪些句子体现了该诗的感情基调?试做分析。”“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打动了你?”“这首诗中哪几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等等。

五、古诗词的教学还要注重积累。

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加强学生整诗的积累、诗文名句的积累是丰富学生知识、扎实学生语文功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有好诗名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我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如在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诵读几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赠汪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并让学生通过自学理

解搜集一些古人关于送别的名句背诵展示。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底蕴也就变得深厚了。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感性的文字,从中体会诗人的善良和博大的胸襟,感受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何种坎坷,都要勇敢乐观地生活。

第四篇:古诗词教学

透过英美“新批评”方法,初探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内容提要】

新批评方法认为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意思表达,是含糊的,任何明确的表达都有相对的不确定。不仅意思是多重的,情感也是多重的,研究他可以感受不同的情感。他们提出了对作品“细读法”和“作品的四层面分析法”如能按照这样的办法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去欣赏诗歌,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读诗要有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对语文感兴趣。

【关键词】 细读法 四层面 声音 语义 意象 象征

一、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声音美

新批评方法认为文学作品里有韵律、节奏、拟音等所有音乐性的要素。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命演变如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我们不能跃过这一重要时段,让冷酷的冬天过早地降临。否则,就是悖逆了孩子精神成长的自然法则,其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童心丧失,灵性泯灭。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诗歌所具有的抒情性、音乐性特点,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步入诗歌的殿堂。

案例描述:

教例: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四季的脚步》教学片段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四季的美丽景色,并配乐朗读诗歌。

(学生欣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脸陶醉)

师:美吗?刚才从你们那专注的神情中,可以知道你们已被深深地吸引。

师:说说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知了的叫声。

师:是啊,还有可爱的知了呢!你能不能把话说完整呢?

生:我听见知了在树上叫着。

师:瞧,听得多仔细呀!

生:我听到了落叶落下的声音还有雪花飞舞的声音。

(师生对话,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里想到了哪些好词好句?

生:六角形的雪花无声无息地飘着,地上、树上、屋顶上全都白了。

师:这个句子美,你的声音更美!

生: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下张开了花瓣,燕子在天空中一边飞一边欢快地叫着,仿佛在祝贺着春天的来临。

师:真好,你肯定是一个爱学语文的孩子!

生:夏天的雨后,空气是那么新鲜,其中还带着泥土的芳香味。

生:河两岸新生的小草,笑眯眯地像是正在和蒲公英的小黄花悄悄说话。

师:在大作家、小作家的笔下,四季显得更加多彩。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

师:有一位叔叔把四季的美景写成一首诗。(教师板书课题)师:刚才你听到什么声音就用什么声音读课题吧

(学生齐读课题)

师:认认真真把这首诗默读一次,思考:这首诗有几个小节?节与节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看谁发现的规律最多。

生:老师,它们的行数都是五行,而且句式差不多。

生:我发现每个小节都有“——“。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

生:诗歌中的“到、道、蹈”读音很像!

师:你真会动脑筋。不仅只有这些,还有“悄”、“笑”等,我们称为押韵,那这些字押的都是什么韵呀?

生:“ao”韵!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小溪”、“金蝉”、“落叶”、“北风”都唱起了歌儿。

师:他们都唱起了什么歌呢?

(指导学生读好象声词)

„„

师:来,我们分四人小组学习,先将你喜欢的季节读一读,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巡视指导。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学习!现在,来谈谈你的收获吧!师:刚才我们读诗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读诗的声音朗朗上口,好听。生:我发现了诗歌里边有音乐。

师:对啊,诗歌里有各式各样的旋律,只要你多读,认真去体会就可以感受到。

【分析与讨论】

文学是语言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但是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音乐具有着细致、优雅、朦胧之美,而语文的世界是人性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诗与歌本是一家,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诗歌的思想内容,让诗与歌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从中受到教育和陶冶,进而产生共鸣。

(一)、音乐的感染可以渲染主题氛围,引人入胜,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品味意境,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在学习第一小节时,一曲欢快动听的《春天在哪里》,很快就将教师和学生带入春天盎然生机的意境中,桃花、梨花、蜜蜂、蝴蝶„„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这就不仅仅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美好无比的春天,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读通了课文,读懂了课文,读透了课文,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二)、用音乐的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不仅融洽了感情,而且充分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新课伊始播放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然就能扣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在诗歌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诗歌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在案例中的老师充分注意到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韵律美,使学生产生爱学诗歌,乐学诗歌的感情。《四季的脚步》

整首诗押的是“ao”韵,如“悄、到、笑、道、蹈„„”,而且采用反复吟诵“XX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的手法,老师让学生读诗歌,找出节和节之间有什么特点,这样从整体入手,学生更易于品味诗歌的整体意韵。所谓“三分诗,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歌与诗中的内容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沟通情感,并让“歌”为“诗”的情感升华,一浪高过一浪,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实现“我”、“诗”、“歌”三者的共鸣。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诗歌教学,应用灿烂的阳光照耀他们,应用清纯的雨露滋润他们,更应用优美的乐曲熏陶他们,使它们在明媚的春光中盛开多彩而艳丽的花朵。

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意美。

新批评认为作品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表达,是含混的,作品通过字面的意思使真实的意思隐藏起来,说话者的真实意思不同于他的表达意思,目的是引起人们注意并且激发新的意思。

宋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

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一首将多幅富有动感的画面高度浓缩于46字之中的传世佳作。但它又只不过是等待读者激活的一串符号,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从文字进入画境,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新批评方法,我们用作品四层面分析法里的第二层(语义层)的分析办法,先引导学生想象茅檐、青草、小溪等单独的画面,然后又通过小溪这条线将“瓮媪”、“大儿”、“中儿”、“小儿”等多幅画组合成一幕有立体感的生活场景图,然后,她又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脑海中的画面被激活了,变得有血有肉有生命了。

教学《长相思》也是如此,1.对诗人纳兰性德身在何处的生活画面描述。

教师放音乐(背景音乐是《怆》,教师范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教师范读)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来。

„„„„

2.对“故园情景”画面的描述。

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学生写片段。)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学生继续写片段,教师继续巡视)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

这就是诗中的画,它的意蕴无限,内涵无穷,它能将人带回到古代诗人的生活中,让读诗的人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诗激活画,让孩子们脑海中的意象立起来的过程,不就是学生读懂诗词的过程吗?

三、让学生透过诗里的画感悟诗里的情。

新批评方法认为,读作品我们要透过字面意思看到里边隐含的情感,当然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情感。“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的目的即表情达意,情意统称为意蕴。意蕴中情是根本。因此读诗的最终旨归是入得其情、会得其意。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在诗画中品情会意。例如: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个“卧”。看图,小儿的“卧”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趴、躺。

师:把“趴”“躺”送进诗句中,说说感受。

„„„„

师:小儿的两个脚丫翘起来,想分开就分开,想合上就和上,想前后摆就前后摆„„总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送他一个词!

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无邪。悠闲自得„„

师:这是“卧”动态的时候,可“卧”还指“睡觉”或休息的时的安静,例如“卧佛”,多么安详宁静。那你再看小儿“卧”剥莲蓬的表情,再送小儿一个词!

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

从诗中的一个“卧”字入手,让学生反复咀嚼想象,不仅激活了孩子们脑海中关于小儿的那副画面,而且又透过画面十分自然的想到了使这幅画面有灵性的小儿身上流溢出来的那份悠闲自得,若无旁人之情。

同时,“醉”字也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一个诗眼。当学生明白了瓮媪为什么而醉,醉成什么样的时候,我们也醉了。诗人心中那丰富的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不就跃然纸上了吗?

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画乐中渗融情意。“读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蹉叹之,蹉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有名的“诗言志”的主张。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感”。因此,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做:

1.从主题展开。面对奇特的自然景观,变幻的社会生活,曲折的个人经历,无论谁都不禁心生感慨,嗟叹不已。于是,面对同一轮圆月,多少诗人写下自己心中情;面对同一处庐山,多少诗人表达出心中感慨;面对一次次朋友的分别,多少诗人描绘了对友情的眷恋。这种围绕同一主题而抒写的诗作,在诗歌的宝库里比比皆是,只要加以恰当的运用,就会对学生情感的触动作用巨大,意义明显。如教学《村居》这首古诗,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醉”的理解是“让人陶醉”,究竟是哪些景物让人陶醉呢?结合学

生学过的描写春光的诗句,学生纷纷回答,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橘黄柳绿时”„„对春天赞颂的情感,一触即发。在诗句诵读中一次次撞击儿童的心胸,以一首整合多篇的呈现方式,让生情与诗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3.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因此,必须加强朗读。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入情。所以,我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品味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反复颂读,把热爱春天的感

情读出来,读着,读着,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看着他们的表情,似乎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中,在美好的春光里神游遐想。读后,心中禁不住勃发出一股对春天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于是,纷纷发言:“啊!春天,我爱你!”“我要为贺知章的《咏柳》配幅美丽的图画。”学生的发言表明,他们已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方肯罢休。

四、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新批评方法认为我们读诗要透过联想看到更大的空间。也就是象征(神话)这一层次。小学生不象我们成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孩子能感受到的东西我们承认往往给忽略了。所以我认为在这个层次里因为有前面的层次做铺垫,可以让孩子畅所欲言,让他感受到什么就说什么。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

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问”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学习诗歌,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诗歌的精华,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使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与诗歌相伴,芬芳一生。我们透过新批评的方法,拉着孩子们的手,去靠近诗歌,走进诗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当代高度发达的物化生活里,揉进生活的诗情画意,那应该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诗化生活。一个炎黄子孙,能得到古诗词的熏陶浸润,也许更能谱写出自己的诗意人生。在语文课堂里,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也呈现“万紫千红”的美丽,让我们的引导也有“润物无声”的渗透力,让我们的“用心教学”也能“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吧。来,挽起孩子们的小手,快快乐乐,走进古诗词!

参考文献、资料:

1、《文学批评原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鉴赏》 作者:袁行霈

3、《文艺理论教程》精编版2002童庆炳

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5全国小学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

第五篇:浅谈古诗词教学

化年青古教宝的少诗学中库高年,略一居每,遭及而歌充意国中尚奋都谈、易一因遇写具的分境是熠情发是点探说首此作作体吟了的诗熠操有历个究:“诗,一特了诵解前

初的闪,为经人背文,必详色,和诗提

中国光培有锤意景章都须细,而理歌,古度的养重炼见,合有对介这且解写也

诗。瑰青要的。进为它作绍样对垫作是

入时产者,对情定时一

诗而生所从于感了的把

境 作的处中诗的良历进,社的获歌把好史入

诗会社悉的握的背诗

歌根会作理拿基景歌

合源环者解捏础,意

为和境的就得。是境

事性及性更更可进的而格其情加准以入钥,教古宝少意名

学典,年义篇

浅诗古的。佳

谈 歌诗审选作

是对美入。

中于情初本

华陶趣中文

民冶,教就

族青鼓材古

文少舞的诗

作根个特全为说诗匙白”,源人点面诗,歌。

果不如对教孟学浩孟然

浩官

然场的<<望失

洞唐

庭代

湖诗

赠人

张入

丞仕

相>>,如情

怀的x 20 = 400

介者绍,徒再代衰不梦义面贵大二通了强受古优节/我有如背落顾死感后人唐、过解烈到诗美奏碣们羡教景迹国,和,必诵富作真思朗。划石就鱼学:象家有远感怎亡读有品挚想读一分,无情杜杜,安家见到么!成艺的的教要般少以

韵术思情育讲来。观,感想感和究说四/

领染内,美节,言沧

悟力容更好奏按为海

感的,能情,表“”

情 朗更引操这音二。

读能起的样节二“,体他陶才奏”蒹

使会们冶能划节葭

学诗的。琅分奏/

琅多,苍

上,如苍

口按“,生歌共

更所呜

深表,从”牧牧风危不的非就

捕的《生雨,归诗常不

捉急泊活飘夜,人悲知

孟切秦在摇深有,愤道

浩的谁晚,了案他:亡

然入》唐然仍不在那国

那仕,时而然办秦些之

种心先代当在。淮向痛

“情有,朝花杜河歌呢

坐。感当的天牧畔女?

情时达酒是看点奢

地唐官地一到歌华

介朝贵,个这的不

绍已人醉有个达除时呈却生正场官,入达从地的而

音表东韵意临x 20 = 400

白“/归奏后蚕”的露二落”,庭/。韵/一日。如花到同味古酬瑰《无,我注韵陶化为二/七“”,死时。诗、丽过题忧以意味和的词苍的零》国为停,感目朗凉《丁,忧古顿熟染的读悲望洋与民诗、读,。

还怆天》世、教节成逐 x 20 = 400

要的门,无沉学奏诵步

注《山委争郁的、,加

意渔》婉、顿重轻在深

掌家,含清挫点重自理

握傲气蓄新的应缓我解

感》壮、自《是急感和

情,山缠然春指。觉体

基豪河绵的调迈、绯《,奔慷恻归

如放慨的园

壮、悲情田霜””节

。奏

五,兴二不有方要

言如/二知“尽读

有“理三/二,得

“大/”亡二蜡响

二漠荒也国一炬亮

二/秽有恨二/而

一孤,“,”成稍

”烟带二隔节灰长

节/有二江奏/,奏直/二/,泪读,荷一犹如/出

也长锄”唱“始诗

有河/节/春干歌圆”,“晨言商另/,有女外丝韵

“/还/脚

志想壮诗居难象的《》

望》。导反中验

朗复受,读品到达

。读情到

朗,感潜

读读的移时出熏默

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

句的讲

难。

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孤帆”一层,“运影”一层,“碧空尽”又一层。①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②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③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

人的友

情x 20 = 400!

人生得炼语很在花是要析古译,美诗语四诗者透我一字言多,溅很防、诗成也和歌。、歌的互之创美主相境设,观交;

情常的融或

境常生而景,表命成中

引现情的藏

入在调艺情

意诗和术,境 歌客境得的观界无

意的。我境自或之

美然移境

。景情。

意色于由

境互景于,知用,雪泪值止整等文破韵杰己词积例拥,得对体同,坏律作

足要累如蓝恨揣字把古这了美让

矣有语“关别摩词握文不审,学

!选言春马鸟的作的,仅美到生

择。风不惊。繁做进破者头只

琐法行坏在来收

分。逐了审,获

析在字诗美一了

讲教逐歌时首几

解学句的的内句,中的音主容干

而,解乐观和巴

忽很释美体形巴

略多,和验式的品教甚建的俱片

地古又

讲诗绿

一词江

讲在南江等,这

因方

为面

有很横先加

利讲秦

于究岭,学例家感字习子何时都

岸”, “云水,暖其

鸭中

前”,“春心

”,等

知”,“点的味师至筑意佳言赏把翻美境的只

是相得作渗有x 20 = 400

古及膜根诗获化图自神唤诗社,据歌得心示己的起产会因词的强灵以在地读散言,乐的词趣制要生、此语意烈的及诗步者文再在来音是法的将的民,所境的效电中。心描现朗诠乐同,简学年俗可蕴中审果教所通中述诗读释中一利笔生

代、以含,美。媒看过的法中中古展棵用画引

久人采的品体如体到散意,所配诗开树古创入

远文用意味验凭等的文象运描以,联上代设诗,、多象深,借手生描。用绘音烘想的山情歌

联的乐托,两水境的想画,气引片画,意

和面让氛入翠、演境

想或音,意绿课绎,像形乐让境的文古教,象走学,“叶的诗师

用。进生因子插。要

散音古在为”图

文乐诗赏音。或

式烘,心乐绘教

所地种展蕴真描段活述

反理方开其正绘,画法

映与法丰中达、向面等的学配富的到伴学,方

思生合的浓陶音生尽法

维有,想郁冶朗描可创、一引象的情读述能设

情定导,诗操、(达情

感的学进情、简图到境

以隔生入,净笔示传,)的托用悦和画师语法音耳诗激绘x 20 = 400

满人熔共的之炼鸣热情学。总品朗悟解。情、生果之味读作,进教之真,语、品积入师心如我言背所累

课之,此以,诵抒语

堂情情,为体。发言,于到定,会通的。

要一深能诗意过思如

舍体处提歌境品想能

得,高的。评感这

“以诗悟教教得情样

情浓人性学学其;,感蕴、悟重方精进可

投炽教性点法要而以

入热师。是主,背期

领要通诵望

悟是过,逐

感品朗加步

”之、融情学

诗去生

情评读深提 ,、领理高x 20 = 400

下载古诗词教学点滴(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教学点滴(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教学范文合集

    从王嵩舟《长相思》课堂看古诗词教学 教师教育学院 07021415 胡燕尔 在我的脑海中经历过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往往都有着书声琅琅的氛围,有种“读词百变,其义自见”的味道。从小......

    古诗词教学浅谈

    古诗词教学浅谈 古诗词教学值得研究,本文就古诗词教学作一探讨。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博大......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要回归传统吟诵 ——以省优质课一等奖《使至塞上》为例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孔令军 邮编 271400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小,古诗词教学自然就成了......

    浅谈古诗词教学

    浅谈古诗词教学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入诗·入境·入情”的三重境界 古诗词教学“入诗·入境·入情”的三重境界,即“诵读感知——知人论世——文本解读——想象体验——文本还原”五个步骤。 第一......

    浅谈古诗词教学

    古色古香诗意课堂——浅谈古诗词教学新兴小学陈云摘要: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魅力,无不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学素养的点点滴滴。优秀的古诗词,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

    古诗词教学浅谈

    ◎栾 梅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眼。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诗眼”、“词眼”。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诗眼”、“词眼”的分析便尤为重......

    作文教学点滴

    培养习作兴趣 注重批改方式习作能力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小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习作的好坏即使衡量 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