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趣谈古诗词教学
“趣”谈古诗词教学
贵州省遵义县乌江小学
陈金太
摘要:古诗词没有现代文那样直白,所以很多学生是望而生畏,就算能背,也对诗词表达的意思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体会意境。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我,看过甚至听过语文名师的古诗词教学,自己也潜心研究,觉得古诗词的教学“趣”字当头,让课堂“妙趣横生”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趣味 激发 兴趣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而且古诗词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古诗词没有现代文那样直白,所以很多学生是望而生畏,就算能背,也对诗词表达的意思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体会意境。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我,看过甚至听过语文名师的古诗词教学,自己也潜心研究,觉得古诗词的教学“趣”字当头,让课堂“妙趣横生”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古诗词教学。
一、“趣”味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古诗词教学的导入要以“趣”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进行《早发白帝城》教学时,我在导入时便以谈话激趣:诗人李白写的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很美的画面。白帝城笼罩在彩色的云霞之中;长江之水白浪滚滚,一泻千里;两岸青山层层叠翠,江畔传来猿猴啼叫声声。这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长江三峡美景图真令人陶醉。想学这首诗吗?学生听后产生好奇,学习兴趣不言而喻了。
如教学《长相思》可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老师问:“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是不是有什么想问的?”学生有的问“谁在长相思?”,有的问“作者思什么?”有的问“作者为什么长相思?”„„这样学生在课题的质疑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以“问”激趣,学生定会碰发出思维的火花。
如学习《牧童》时,老师对农村学生这样导入:“同学们放过牛、羊吗?放牛、羊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代的孩子放牧后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古人的生活对比,用“比”激趣,学生的兴趣不是乐在其中吗?
二、“趣”读诗词
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从而升华了情感,但读要“趣”在其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从新做了更明确的界定。因次教学古诗文必须改变以往的教法。应以“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方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古人对读的最好诠释。那么,怎样读效果才是最佳?如一位老师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读”的方式多,有范读,齐读,赛读,小组读,默读,男女生分角色读,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书方法,让“读”平添乐趣,读味浓时知文意。
读古诗词要以“趣”字当头。如老师上《静夜思》,老师和学生一边读诗,一边做动作。老师把枯燥的读书变成演读,学生喜闻乐见,乐在读中。
配乐朗读,回味无穷。如教学《长相思》时,不妨配上“风”和“雪”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放一首轻音乐加上老师感情朗 2
诵,学生在陶醉中领略了读的另一番“风景”。
三、“趣”唱共吟
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教古诗词时,根据诗词中的内容、感情,配上符合感情基调和风格的音乐朗读古诗,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因为古诗是十分讲究音韵的文体,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情韵,用音乐来配合朗诵、图片显示等,可以加强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推动学生去咀嚼古诗词的“原汁原味”。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我便教学生唱起了《水调歌头》这首歌。学生兴趣大增,两遍下来便学会了,接着便自吟自唱起来。突然,我灵光一闪,说:既然能唱, 我们把其他诗词也改成歌来唱吧?学生一片欢呼,教室里一片沸腾。不久,学生们欢呼雀跃:“老师老师,用黄梅戏的调可以唱《过零丁洋》。”“《乞巧》我也能唱。”„„
四、“趣”背诗词
在“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到“趣”背就轻而易举了,但如果用“趣”渲染就能锦上添花。如教学《长相思》指导学生背时,让学生抓住“山”“水”“千账灯”“风”“雪”“梦”“故园”等词去背诵,在背时让学生想画面,边背边画出画面。这样以“画”促背,让学生背诵更容易,也为体会诗词的意境作了铺垫。
五、“趣”想意境
古诗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意境之美,在于以自身有限的形象,引发欣赏者无限的想象,以文字所描摹的有形形象,引发欣赏者想象中的无形形象,向读者提供想象的广阔空间,充分满足欣赏者艺术再创造的审美心理和欲望。意境,是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无 3
限的抽象想象的融合,是诗人之情及其所描绘的实境,与欣赏者之情及其所感悟的虚境的统一。其实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有章可循的。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去想象意境就能胸有成竹。如教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师生一起做动作一起背诗,其实师生已经陶醉其中,如作者一样身临其境,对诗的理解就水到渠成。
六、“趣”味深长
一个“趣”的开头,有一个“趣”的过程到“趣”的结尾,可谓“趣”味深长。教学古诗词用“趣”字贯穿始终,让古诗词教学增添乐趣。在学到情深意浓时,让学生写成短文,以“写”增“趣”,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同时,也锻炼了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如著名教师王崧舟上《长相思》时就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这样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读写结合,读写促悟。
古诗词的教学以“趣”为主,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定能让课堂其乐融融,定能使“拦路虎”向师生屈服。工作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乌江小学
联系方式:贵州省遵义县乌江小学
作者:陈金太
教龄:12年
邮编:563104
电话:*** 邮箱:363635745@qq.com
第二篇:古诗词环保趣谈
古诗词环保趣谈
现代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建立在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和环保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然而,中国古代最具文化代表的古诗词中,我们依然可清晰地看到环保的影子。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熔铸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诗篇,其中不乏环保教育的资源,不乏环保的意义。
一、描述良好的自然环境,感受生物多样性和和谐的生态
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无不体现了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从歌春的杜甫《春夜喜雨》,到颂夏的苏轼《望湖楼醉书》等,从咏秋的马致远《秋思》等,到叹冬的柳宗元《江雪》,我们充分享受大自然四季中春听鸟声,夏听蝉鸣,秋听虫啼,冬听雪落的情趣,欣赏烂漫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使我们对自然界的和谐生态产生感知,唤起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到“浅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娇嘀,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到“风萧萧易水寒”的悲壮等。大自然,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珍爱!
二、描述荒凉恶劣的自然环境,感受物种单
一、生态萧条的状况大自然是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恶劣的生态环境,同样会激
诗人强烈的情感,引发好诗好句。“枯藤、老树、古道、西风”虽然是天涯游子流离之情,也是生态萧条,一片肃然的体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表达作者对生存环境的百般忧虑。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写的是部队远征的冷酷环境,同时也真实的描述了玉门关外春风不渡,环境恶劣的情形。《赤壁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记录了擅以火攻之的葛诸亮的多少次纵火造成的生态破坏。《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则把黄河“黄”的水体,“浊”的色度,每年泛滥的灾害的忧思表现无遗。呜呼,能不保护环境!
三、在古诗词中感受生态哲学和环保理念
在李白《望天门山》、杜甫《望岳》、贾岛《寻隐者不遇》、杨万里《小池》、刘禹锡《望洞庭》、白居易《忆江南》、李商隐《霜月、温庭筠》、贺知章《咏柳》、隋朝民歌《送别》中,日出、日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小鸟歌唱、溪水流淌,让我们充分欣赏自然,体验自然,生态理念,油然而生。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多么有水平的早期生态环保理念,可以说是儒家之修大成者的环保观,比之当今的许多提倡修大水坝、建水电站的把河流变成池塘的破坏生态、环保的大水利家、大经济家环保意识强得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则是鲜明的生态描述,如果碰到雪灾、天气极端异常
等,二月的春风是不可能把细叶剪出来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能否和谐?发人深思!
林广清,汕头市澄海区环境信息中心,汕头市澄海区泰然路环保大楼,邮编515800,联系电话85886152。
第三篇:校园相声:古诗词趣谈
校园相声:古诗词趣谈
甲:好久不见最近忙什么呢?
乙:我最近正在研究古诗词。
甲:为什么突然间对古诗词有了兴趣呢?
乙:哎,别提啦!前几天几位老友聚会,一位朋友根据我的谈话说了两句古诗。
甲:什么古诗?
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
:就这么两句诗就激起了你对古诗词的兴趣。
乙:是啊,我不理解这两句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甲:这你都不懂还研究什么古诗词。
乙:那你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离题万里。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你说的话让人听不明白。
乙:高才呀,你这样一解释确实让我茅塞顿开。
甲:这都不懂,你研究的是古诗词哪一方面?
乙:太多啦!
甲:能说说吗?
乙:张口就来,问什么答什么。
甲:带数字的每个字来一句。
乙:没问题。
甲:带“一”的。
乙:“碧玉妆成一树高。”
甲:带“二”的。
乙:“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带“三”的。
乙:“白发三千丈。”
甲:带“四”的。
乙:“四面荷花三面柳。”
甲:带“五”的。
乙:“五月人倍忙。”
甲:带“六”的。
乙:“毕竟西湖六月中。”
甲:带“七”的。
乙:“七月七日长生殿。”
甲:带“八”的。
乙:“平林云鸟八窗秋。”
甲:带“九”的。
乙:“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带“十”的。
乙:“十年生死两茫茫。”
甲:带“百”的。
乙:“采得百花成蜜后。”
甲:带“千”的。
乙:“千山鸟飞绝。”
甲:带“万”的。
乙:“”万里长征人未还。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用数字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太容易啦。
甲:真的?那你来说说看。
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太多啦。”
甲:不错,不错。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来两句行吗?
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甲:这是宋朝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
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甲:这是宋朝辛弃疾写夏天的《西江月》。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甲: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秋词》
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甲:这是唐朝柳宗元写冬的《江雪》。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花中四君子每个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小菜一碟。
甲:写梅的。
乙:宋朝王安石写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甲:写兰的。
乙:宋朝朱熹写的《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甲:写竹的。
乙:唐朝白居易写的《题李次云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甲:写菊的。
乙:宋朝陆游写的的《新菊》:“老去流年不耐催,微霜又见菊花开。莫言冷落西风晚,也有飞飞小蝶来。”
甲:哇塞,你太有才啦!
乙:那里,那里,你问的这也太小儿科啦。
甲:那你研究最多的是什么?
乙:改诗呀!
甲:怎么改呀?
乙:杜牧的《清明》你听说过吗?
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乙:对,我能把它改写成“六言诗”、“五言诗”、“四言诗”、“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五言诗
乙:在请听四言诗:“清明节雨,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甲:高!
乙:“清明雨,酒何处?杏花村。”
第四篇:《汉字趣谈》教学设计
《汉字专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到“心、善、孝、本、平”五个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2、辨析五个常见的错别字:甘败(拜)下风、自抱(暴)自弃、穿(川)流不息、天翻地复(覆)、迫不急(及)待。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汉字是世界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字的含义,正确运用这些汉字。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汉字是世界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让学生从这些汉字中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
三、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写好汉字,不写错别字、避免写错用错。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方。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王国里有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哎呀,这里有这么多种字体的汉字呀!看来我们还真得好好来研究研究。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汉字》一课。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学习生字。
好客的汉字王国的主人要招待我们,各小组拿出不同水果形状的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生字卡片进行学习。
小组活动:每个同学可以选择自己记住的生字,把记这个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力争每人都选择自己记住的生字,把记这个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力争每人都有选择,有发言。学生可以降低难度,只说出一至两个字的识记,学快生可以提高要求。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出识字的方法和步骤:认、想、写、用。
4、同桌合作,练习读音,组词: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过小河比赛”:评选最佳同桌。
[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学习生字,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结合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再读学文
课件出示:小导游带领大家继续往前走,听到一阵吵闹声,原来是生字王国的一些人在吵架,他们每人身上都有一种字体的字,有象形字、小篆、隶书、楷体。他们都说自己的年龄最大、历史最长。怎么办呢?让我们同学来给他们评一评吧!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1、学生默读课文。
问: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字体?
2、分小组来研究每种字体的年龄和历史。
要求: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研究的种类,通过读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一段讲的是这种字体,哪个词或哪个句子能说明他的年龄和历史。
3、全班进行汇报。给这些字体按年龄排出顺序。象形字—小篆—隶书—楷体。
4、欣赏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给他们排好顺序,这下他们不再吵了,为了感谢大家,他们要带领我们去他们的家里参观。
[设计简单而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欣赏书法作品来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5、归纳“心、善、孝、本、平”的含义
心[xīn]:(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心,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在佛教中,心(巴利文:Citta)意指人的心灵、心智、辨别能力。在早期佛教中,因为意义相近,它经常与识、意混用,被当成同义词。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又有一些区别。语出于《古文》:“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诗·小雅·杕杜》:“日
月阳止,女心伤止。”
善:会意字,读作shàn,从言从羊。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有“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项,做动词用有“擅长、修治、羡慕、认为好、赞许、友好”等义项,做名词用有“好人”义,还做姓氏。还有“好好地、多;常;易”等义项。“善”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中国传统伦理有丰富的劝善内容,如《太上感应篇》等。“善姓”为罕有姓氏。
孝[xiào]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本[běn] 据甲骨文字形本为树的根与末相对,末文树梢。本字,由一木一横组成。一木泛指树木;一横指土地,这一横被木字之干(竖)向下穿越。中国书法本本,其音通奔,所以,本字之意为:树木通过主干向地下奔放的规律。因此,可与根组成根本。
平[píng] 文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气怎么会受阻?因为人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气就不顺,气不顺就是气受阻。既然气受阻,那么就要设法分解心里的疙瘩,这样才能让气通过,而“八”是分的意思,就是分解的意思,因此合起来的意思是“设法分解掉心里的疙瘩以此来让气越过”。本义: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要想开点以此来化解心里的疙瘩。
四、拓展活动
1、课件出示:大家继续旅游。来到一所医院,这里的病人身上的字都是些不规范的字。如:甘败(拜)下风、自抱(暴)自弃、穿(川)流不息、天翻地复(覆)、迫不急(及)待。
2、仔细观察,说说这些病人病在哪里?
3、师小结:这些病号全都是因为有些人使用了不规范的字造成的。其实,从1956年开始我们国家就在国内推行简化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学习和书写的字。所以我们一定要书写和使用规范、准确的汉字,以免造成汉字王国的病人太
多。
[结合生活中出现比较多的错字、别字现象进行拓展,以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的习惯。]
五、课后练习:
同学们,我们的旅游到此就要结束了。这次旅游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汉字王国的国王对大家表示感谢。
最后国王还想麻烦大家一件事情:请同学们作一下生字王国的小医生,用心找一找生活周围还有哪些不规范的字,找出来后诊断治疗一下。
第五篇:趣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兴趣
连平县绣缎镇中心小学 廖志蕉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拓宽识字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结合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谈谈识字教学的兴趣与方法。
一、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小学生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识字的起步阶段就要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小学生喜欢表现的一种行为方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学习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识字,做学习的主人。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送信等都是有趣的识字教学方法。(1)猜字谜,如教“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碧”字——“王爷爷,白爷爷一起坐在石头上”;这样,学生一边猜,一边学,容易把生字记牢。(2)送信,这种游戏简单快乐,先在“邮箱”里写好生字 拼音,把它贴在黑板上,并制作好相对应的生字卡,谁能把“信”送到“邮箱”,谁就是优秀的“邮递员”。当我宣布完游戏规则时,学生拿着“信”快步走向“邮箱”,老师给优秀的“邮递员”给予奖励。(3)风车转转,这是我经常在复习时做的一种游戏,将学过的生字写在风车叶上,风车在转动,停止时风车的指针指哪一个位置就读那个字。同学们争先恐后认读生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得认真,很快掌握了生字。将这些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增强学生识字趣味性。
三、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给字配“画”,帮助他们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形象化,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学生对动画的兴趣更浓,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或“电脑动画”识字效果更好。如:教学“跳、扔、举、拍、把、扫、伸、跑、拿”等表示动作的字时,老师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让学生想象,让字形在脑海里呈现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了起来,学生很容易获取这些字的表象,记住字形。给字配“画”,恰当地把图画与文字的巧妙联系起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识字生动快活,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无意活动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短暂,精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在识字教学中,经常变换不同的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如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讲自己喜欢故事,在讲故事时要求学生把听到会写的字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多又对,这样把识字教学寓于无意活动之中,小学生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聆听,把听到的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而又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联系词句作适度比较,加深识记。“字”与“自”,选择填空,A 我(自)己上学。B 妈妈教我识(字)。同时看书识字也是一种好方法,教师不忘提醒学生看书时注意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识字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仅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在兴趣中的再学习,使所学知识得以温故而知新。
五、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识字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识字。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鼓励学生围绕活动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在活动中识字,并交流识字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我识字的办法多”、“娃娃超市”、“我在街上识汉字”、“我在家里贴字卡”等识字活动。对于多个生字的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读,做小老师领读,挑战读,挑选自己认为最难读或自己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中识字学词。这样,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使识字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以吸收 各种新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善于识字,乐于识字。
可见,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根据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地参与识字,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热土。
浅 谈 低 年 级 识 字 教 学 的 兴 趣
连平县绣缎镇中心小学 2010.12
廖志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