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词语趣谈
词语趣谈 英语词汇起源及妙记
1、Chemistry 化学
古代的炼金术士们总想找到一种方法,将低贱的金属变为金子。现在通过原子裂变的原理表明,他们的这种想法并非一般人们想象的那么愚蠢。古埃及人入侵欧洲后,将他们所研究的炼金术,连同其命名al-kimia一起传入欧洲。后来,这个词变成alchemy,“炼金的人”叫做alchemist,最后成了chemistry。“化学”的概念就是从“炼金术”演变来的。
2、Geology 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Geology是从希腊语来的,ge即“earth”;-ology,“science”,即研究地球本身的科学。
3、Law 法律
“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Law在古英语中写作lagu,意即“something laid down(规定下来的事情)”。
4、Electricity 电
古希腊人常用琥珀制作爱情护符,确信戴着这种护符的人可以引来爱人。他们发现,磨擦琥珀可以吸引羽毛、线头等小东西,磨擦时会放出火花。他们就把这种磨擦起电的现象叫做elektron。来自希腊语elektor,意即“发光的太阳”,进入拉丁语后写作electrum。英语演变为electricity。
5、Atom 原子
古希腊人认为,特质是不可能无限止地分割下去的,越分越小,最后小到不可再分。他们把“原子”叫做atomos:a即“not”;tomos,“cut”意即“不能再分割”以后这个词在英语中演变为atom。尽管后来发现“原子”并非“不可再分割”,然而约定俗成,“原子”的名字仍然以atom流传下来。
6、Uranium 铀
“铀”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U,主要用来产生原子能。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曾用铀作实验,发现了放射现象。
Uranium这个词是从希腊神话中一位神的名字来的。1781年,英籍德国天文学家赫瑟尔(Sir William Herschel)发现了颗尚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于是他就借用了希腊神话中“天王”Ouranos的名字,命名这颗行星为Uranus。即“天王星”。8年后,德国化学家Kloproth发现了第92种元素。为了纪念赫瑟尔和他的行星,他命名这种元素为uranium,我们简译成“铀”。
7、X-ray X射线
X射线,又叫X光,或音译为“爱克司光”,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Konrad von Roentgen)发现的,因而也叫“伦琴射线”。
1895年的一天,伦琴正用一个真空管作气体导电实验,突然发现这种射线穿透了普通光不能透过的物体,这一发现使他十分吃惊。数年后一位好奇的朋友问这位教授:“你发现这种射线时,是怎么想的呢?”“我什么也没想”,他回答说,“我在做实验”。这位物理学家命名字这种射线为X-strahlen,译成英文为X-ray,这里“X”的意思是说这种射线的性质尚未探明,还是一个未知数。
8、School 学校
School这个词是从希腊语schole一词来的,意思是“闲暇”。在古希腊人看来,即些从事战争和搞政治的人是辛苦的,而只有“闲暇”的人才有时间读书学习。后来,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给青年讲课的地方就被称作schole,这个词以后转成拉丁语词school,后又被英语借用。
和school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词:scholar(学者)。同样道理,这个词是指那些有“闲暇”时间读书、研究,构思以及进行学术讨论的人。
9、Education 教育
教育,就是启发、引导、培养新一代。学校的教师是最主要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学生内在的天资,能力引导出来。启发出来,而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教育”。英语educate一词的原始含义恰也是如此。这个词是从拉丁语来的e-即“out”;duco-“lead”,合起来就是lead out(引导出来,启发)
10、Astronomy 天文学
astronomy从希腊语来的,字面含义是“研究星球分布的科学”,astron即“star”;nemo, “arrange”,天文学,即是研究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规律,天体宇宙的结构、性质和发展的科学。
11、Geography 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平原、山川、河湖、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因素的一门科学。Geography是从希腊语来的,ge, “earth”;grapho, “write” or “describe”。因此geography(地理学)就是“描写地球”的科学。
12、Geometry 几何(学)
geometry原指“大地测量”来自希腊语,ge即“earth”;metro, “measure”(测量)。现在的“大地测量学”
叫geodesy.13、Algebra 代数
Algebra一词是古代阿拉伯人从他们的医学术语al jebr(“断肢再接”或“正骨”)中得到的启示,从而为数学部分支——代数,创造了一个生动的短语ilm al-jebr wa’l-muqabalah,意思是“利用方程式进行简化运算”,意大利人将这个短语来了个掐头去尾,把中间的词变化为algebra,不过,这个词直到17世纪还保留着“正骨”、“接肢”的原始词义呢。
14、Anthropology 人类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分布、起源、进化、早期的文化、信仰、习俗和人种的分类等的科学。
Anthropology在古希腊语中写作anthroplogos,anthros即“人类”,logos即“学习”,“研究”合起来也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Anthropology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不过当时没有“人类学”的含义,而是指如何“对待人类”。
15、Rostrum 讲台
这个词现代英语里作“讲坛”,“演讲台”,“检阅台”等解,“(天安门)城楼“也用它,即the Tien An Men Rostrum。你也许想象不到,rostrum的原义竟是“鸟喙”!但了解一下这个词演变的历史,你就会觉得从“鸟喙”到“讲台”并非不合乎逻辑。
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的rodo,意思是“一点一点地吃”,渐渐演变成rostrum,意思也变成“鸟喙”,因为鸟是用它的喙一点一点地啄食东西的。后来rostrum又用来指古罗马战舰的喙形舰首。同时,古罗马的演讲台又是用战争中缴获来的舰史的“喙形舰首”和金属撞角作装饰,于是“喙形舰首”即rostrum,又成了“演讲台”、“讲台”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16、Library 图书
library来源于拉丁语librarius,意思是“拥有书籍”。它派生于liber一词,意即“书”或用来刻划字母的“树皮”。
不过,当今世界上多数图书馆已打破了“拥有书籍”的界限,除了书籍以外,还包括拥有报刊,杂志,手稿,文件,甚至录音磁带,幻灯片以及电影胶卷等。
17、Laboratory 实验室
这个词可缩写为lab,它来自于中世纪拉丁语词laboratorium,起源于labor一词,意即“劳动”。Laboratory的真正含义则是“劳动之场所”,在那里,许多科学现象和原理被发现,研究出来。
18、College 学院
这个词一般指综合大学中的学院,如哈佛大学内的文学院、理学院等;也可指独立的学院,如师范学院(a teachers college)、农学院(a college of agriculture)、医学院(a medical college)等。它来源的拉丁语的collegium一词,col 即“with”, lego, “choose”, 意即大学生是被“选拔在一起”到这里业学习的。
19、Academy 专科院校;军事学院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名叫海伦的斯巴达姑娘,被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忒修斯(Theseus)劫去,海伦的两位孪生哥哥卡斯托耳(Castor)和波吕丢刻斯(Polydeuces)——Castor和Pollux现在是双子星座的两颗明星——四处寻找他们的妹妹,然而没有找到,最后他们遇到了一位农夫,名叫阿卡得摩斯(Akademos),他提供了劫持人和被劫人的下落。作为对农夫有这样高的警惕性的答谢,诸神永远守护着阿卡得摩斯的园林。这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篇有名的故事。
后来,大哲学家柏拉图就在这座园林里授课,于是这座园林就根据阿卡得摩斯的名字被叫做academeia。柏拉图死后许多年,他的学生和信徒们仍在这时举行学术讨论。当然他却为后提供了academy这个意味着学习场所的词。
20、Museum 博物馆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Museion;意思是“谬斯神庙”。谬斯(the Muses)是主管音乐、诗歌、舞蹈、天文等九位女神的总称。他们喜居于希腊南帕那萨斯山脚下以及赫利孔山上的名泉之中。因此,至今仍有fountain of knowledge(知识的源泉),springs of inspiration(灵感的源泉)的说法。出于对谬斯女神们的敬仰,古希腊人把艺术作品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物品放置在谬斯神庙,即mouseion里面。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王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城建造的西方第一座收藏文物的博物馆,据说就是以谬斯命名的,这是一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博物馆,一直存在了将近七百年,后来焚于战火。
至今在欧洲国家文字中,不论英、法、德等,都把“博物馆”称作museum。
21、Paper 纸
人们知道,纸张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在公元勰??
第二篇:对联趣谈
北宋苏东坡少时曾自恃才高,于门口写一对子: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天,一白发老翁拿一本小书登门“求教”,苏轼竟不识书上的任何字。于是羞惭,老翁去后,即改写了门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虽只加入四字,其意却大变。苏轼终有惊人成就。据说,一天苏轼访一友人和尚。进门后他闻到鱼腥味,知鱼在罄中,便念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和尚随口对出: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就说:既然罄(庆)中有余(鱼),那就拿出来吧,两人大笑。苏小妹、苏轼、佛印和尚泛舟江上。妹见和尚将竹蒿打在自己的倒影上,遂出一联。和尚想到苏小妹前日井边打水情景即对出下联。(小妹)和尚撑船,蒿打江心罗汉,(和尚)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苏轼为试小妹才华曾出一对,句里有词牌三个,而小妹见一丫环端酒缓缓而来竟灵机一 动,说出下联。(坡)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贵阳北关桥头有一副对联耐人寻味。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逢。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藏克家题联。千载传佳话,一身系安危。邯鄣吕仙祠黄梁梦亭有一对联别有趣味。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淄博蒲松龄故居,郭沫若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苏州沧浪亭、梁苣林集句题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庐山简寂观、李笠翁题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说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自先师。汤阴岳飞故里,岳府、吴雪樵题联。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第三篇:趣谈歇后语
趣谈歇后语
含义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分类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常用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费心。(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霉。(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义廉——无耻
水泥匠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见于粤语的歇后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令人讨厌(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举埋年结——算数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
竹篮子打水—— 一场空。
苍蝇飞进花园里——装疯(装蜂)
帅哥跳舞——更帅 阿斗的江山——白送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字不见一撇——没眉目;差得远;差远了 拔节的高梁——节节高;节节上升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洗不净 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 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 白天照电简——多此一举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白纸写黑字——黑白分明;明摆着;清清楚楚,一清二楚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彼此彼此;一码事;彼此一样;包公审案子——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苍蝇叮鸡蛋——无孔不入 苍蝇叮大粪——臭味相投
操场上捉迷藏——无地容身;无处藏身 长江黄河里的水——无穷无尽
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海捞针--------没处寻 芝麻开花--------节节高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新官上任--------三把火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唐僧取经 —— 一直在路上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蚕豆开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打破砂锅--------问到底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牛角抹油——又奸(尖)又猾(滑)老虎嘴里拔牙——胆子大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蛇吃黄鳝——比长短
马尾巴搓绳——不合股/合不了股 羊伴虎睡——靠不住 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狗掀门帘子——全凭一张嘴 猪鼻上插葱——装象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虎落平阳--------被犬欺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大海捞针--------没处寻 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开天窗--------说亮话 船到桥头--------自会直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点灯--------白费蜡
兔子尾巴--------长不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猫哭耗子--------假慈悲 饺子破皮--------露了馅 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对牛弹琴--------白费劲 八仙聚会--------神聊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板上订钉--------跑不了 背鼓上门--------讨打 草把做灯--------粗心(芯)竹笋出土--------节节高
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瞎子戴眼镜--------装饰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两下子 聋子耳朵------摆设
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借了一角换了十分-------分文不差 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老虎拉车--------谁敢(赶)神堂里的鸡蛋--------宝贝蛋
第四篇:寒假趣谈
寒假趣谈
眼看着一个寒假即将结束,心里真不是滋味。怎么说呢?在假期的时候对未来的些天一筹莫展。早上看看书,接着就是看电视直到深夜;每天都是这样的反反复复。无聊至极,心里有说不出的郁闷。闷的时候,看看万里无云蔚蓝的天际,我就会想,现在同级的“书生”们在干嘛呢?想必正在聚精会神的学习呢?想到这心里一下紧张起来,我想应该是被动的想学习吧。
我还在一天天这样的消磨时光,每每到傍午,我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悯惜。但是这样的举动维持得不长。表姐就要中考了,但是她一点都不感到紧张;每天都若无其事的玩,连我都为她捏一把汗。表妹这学期成绩不是很好。刚好我、表妹、表弟正在讨论有关学习上的事情,我和表弟成绩还可以,我们把学习上的方法提个建议给表妹。但不知怎的,表妹来是说自己不行,为什么那么没自信呢?不一会儿表妹的爸爸来了;他是我的姑丈,他知道我们在讨论学习上的事,不一会儿讨论的主发言权给他拿了。虽然姑丈他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但是他还是有学问的。他对表妹说他希望表妹是他们家第一个考上高中的。他之所以不说表姐,他的解释是对表姐已经失望了,给了她很多的鞭策,依然不听,没办法了。姑丈还跟我们说其实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努力的程度不同而已。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羡慕表美有个这样的父亲,同时又倍受鼓舞。三十那天晚上凌晨,周围放了好多烟花,漂亮极了。不出几分钟就停了,哎,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罢了。不过那天我也是挺衰的。旁边一户人家在鸣炮时,炮燃到大爆炸时,一个拇指般大的空炮壳朝我脸上袭来。那炮真的很有力量,很疼。我跑去厕所擦脸,出来后关了灯,一下子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一不小心才翻了脚下的一盆水,水翻了,打湿了我的鞋连同里面的袜子都湿了。我的心情糟透了,从阳光明媚转变成乌云密布。
一个假期就要结束了,真的发觉这个假期我过得极其的庸俗。过去过去罢,但愿我没有得了长假综合症。不想那么多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美好的明天在未来。不去想这些无聊的事罢。
第五篇:对联趣谈
对联趣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鲁迅先生和纪晓岚大师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2.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四,欣赏对联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 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我国第一幅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玩具厂对联:
多亏工匠巧 玩具藏智慧
博得小儿欢 娱乐长精神
北京潭柘寺的一联流传甚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杭州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五.赠言结课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