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长度单位教案

时间:2019-05-12 22:3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趣谈长度单位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趣谈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篇:趣谈长度单位教案

趣谈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从古至今以及国内国外的长度单位,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毫米、分米,并初步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能够应用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欣赏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长度单位,你知道些什么啊? 生:米和厘米

师:是的,米和厘米是我们生活中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谁能来说说一米大概多长,一厘米呢?

师:看来大家对厘米和米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师: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到了古代,你想知道这块木头的长度,你会怎么办? 生:用手指量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管古代人多落后,但每个人都有手指,都可以用手指来测量,所以聪明的古代人常以人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

二、新授

一、介绍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

1、出示《孔子家语》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向学生解释怎样是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师:可是又有一个问题,古时候通讯很不发达,基本上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没有什么联系,所以一个地方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度量,各个地区的度量方法不一样。介绍秦朝车轮的小故事

2、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原,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政策。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

3、随着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的度量方法又不一样。如唐朝的“步”。

4、介绍古代其他的长度单位。

二、介绍国外古代的长度单位

古埃及人以人的前臂來量度长度,这个长度单位称为腕尺。古希腊人以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指尖的长度距离为1呎。古罗马 凯撒大帝时代,把士兵行军时的 1000 步定为 1 哩。

英国人把麦穗中较大的 36 粒麦粒,头尾相接地排列起來,订定为1 呎的长度。······

三、统一长度单位

多少年来世界各国通行种类繁多的长度单位,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杂乱无章,极不统一,对商品的流通造成许多麻烦。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长度单位逐渐趋于统一。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中文译成“米突”或“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介绍其他长度单位

其实长度单位的家族中除了米和厘米还有很多很多兄弟,常用的还有分米和毫米,分米大概有我们的一个手板长,而毫米就短了,还不到你的指甲厚。

故事:长度单位兄弟比高低

游戏:大家来找茬、比眼力、火眼金睛

通过通过一个小故事、大家来找茬和判断对错的小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已有的和新认识长度单位的理解,学生学的有兴趣,并且知道长度单位不能乱用。

四、联系生活,拓宽思维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长度单位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了呢?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还能说出更多生活中要用到长度单位的地方,老师也找了一些,一起来看看。

通过介绍鸵鸟、长颈鹿、蓝鲸、澳洲杏仁桉向学生介绍大自然中事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人类通过智慧建造的巴黎埃菲尔铁塔、迪拜塔,一方面普及学生对于几个世界之最的知识,一方面通过学生观察建筑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感。

五、知识拓展 刚才我们认识的都是比米小的长度单位,那有没有比米还长的长度单位呢?对的,那就是千米,那还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

拓展 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光年

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古代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光年,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收集更多关于长度单位的资料哦!

教学反思:

关于长度单位,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我希望通过这节趣谈长度单位,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够让孩子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还只认识了厘米和米,而长度单位是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的,是一个很广泛的存在,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从古代的长度单位开始介绍,并提问“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想到测量这块木头的长度,你会怎么办?”学生说可以用手指测量,这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孩子能够对已有的只是进行活学活用。我用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古代的长度单位有:轨、扶、舍、引、寻、咫等等······国外的长度单位有:腕尺、呎、哩······并介绍了在各个不同时期各国测量长度的方法不一样,从而要统一长度单位。介绍国际制长度单位米的由来,还介绍了长度单位家族的兄弟,我通过一个小故事、大家来找茬和判断对错的小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已有的和新认识长度单位的理解,学生学的有兴趣,并且知道长度单位不能乱用。最后是生活中有关长度单位的一些数据和光年的认识,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神奇,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人类的智慧,相信孩子们会对长度单位有更深的认识。

这堂课上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首先正如熊老师所说,趣谈就应该有趣,要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在趣味这一块做得还不够。然后在语言的组织上不够严谨,有一句话说完就会意识到这句话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其实也是对教案还不是那么熟悉。对知识的了解还不够丰富,当你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给学生更多知识,那么自己也应该要有更深的知识底蕴,在这一点上我还要多加学习,多多沉淀。评课:

聆听了吴言蹊老师知识大讲堂活动中的《趣谈长度单位》一课,虽然短短40分钟,但教者独辟蹊径的教学思路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毕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1、古今中外巧妙联系,吴老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巧妙的将长度单位从古至今,由中国到外国巧妙的联系穿插。孩子们认真的聆听吴老师的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关于数学的更多历史和知识,也培养了孩子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2、巧妙提出问题引领全课,吴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能够适度的加深,给孩子们遐想的空间。由问题的深入引领全课,孩子们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最后用“光年”一个平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的长度单位,并且是一个最大的长度单位,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相当有深度并富含想象空间。

3、不足之处,话说趣谈,谈字有过,而趣字稍显薄弱。若能设计的更有趣味性,课堂将更有余味。

第二篇:2017统一长度单位教案.doc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P1—P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具准备。

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个。

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

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

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1)选一级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2)全班同学汇报。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3)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针那么长?(5个)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

4、看书本插图。

提问:桌子有几支铅笔那么长?(4支)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把)桌子和铅笔盒比,哪个长?

提问: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呢?

提问:用我们手中的各种不同的东西去量物体的长度,能真正比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为什么?

提问:你们能想出一个好办法量出物体的长度吗? 学生看书。提问:量数学书的宽和量铅笔盒的长用的物品一样吗?量的物品一样,我们就说量的标准相同。

提问:你能看出谁长?谁短吗?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操作中,知道了测量时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真正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练习

1、教科书P2“做一做”1。

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

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

2、教科书P2“做一做”2。

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

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 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3、教科书P2“做一做”3 估一估。

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

“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的几个正方体那么长?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建立1厘米的观念和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

昨天我们通过动手量物休的长度,知道了要测量得准,测量得公平,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人国劳动人民发现了测量长度的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尺子)

提问:尺子是做什么用的?(测量物休的长度。)教师讲述:对,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新课。

1、认识米尺。

提问:你有尺子吗?(有)

请拿出来,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教师讲述:刚才你们说尺子上有长短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数字都标在刻度的下面。

提问:尺子最左端的刻度下面的数字是几?

师讲:写有0的这个刻度叫做0刻度,0刻度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提问:尺子上除了有0刻度还有什么?

2、建立1厘米的概念。

看书学习。

提问:正方体左边指的是什么刻度?(0)正方体右边指的是什么刻度?(1)

师讲: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就是1厘米。提问:正方体的一边长是多少?

拿出你的尺子和两支铅笔,你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吗? 提问:用你的尺子去量一量书上的图钉的长大约多少?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请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3、用铅笔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提问:边看尺子图边回答。从2刻度到5刻度,它的长是几厘米?数数看是不是3厘米。

从刻度3到刻度7它的长是几厘米?也数数看。

提问:如果不用数的方法,谁能说说价钱是怎样知道的?

教师小结 :要知道是几厘米,就要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4、量物体长度的方法。(1)出示P3例2 量纸条的长度,书上告诉我们是怎样量的?你能看出纸条的长度吗?你是怎样看的?

(2)完成P6练习一的N1,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看的?(3)小结:

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几刻度,就是几厘米。(4)量一量。

利用刚才所学的方法量量自己手掌有多宽,一柞有多长。(一柞就是大拇指尖到伸开的中指尖的长度)

5、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要用厘米量,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是“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三、练习设计

1、小组合作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长的毛线。

2、量一量,P6 N3

3、个人动手(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量出5条长10厘米的纸条。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P4 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测量长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提问:

(1)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2)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

2、分小组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3、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量黑板的长度,其他同学帮忙计算,让学生从中发现这样量非常麻烦。

教师小结引出另一长度单位:米“。

二、新课探讨。

1、认识“米”

(1)出示米尺并引导学生看书P4 观察米尺的刻度有哪些?

师讲:从0刻度到10刻度有10厘米长。提问:从10刻度到20刻度有多长? 从30刻度到40刻度有多长? „„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几厘米长为单位的?(10厘米)(2)让学生直观认识1米(横向、纵向)。(3)小组合作,先找出1米,再量出1米。

2、认识厘米和1米的关系。

(1)用手比一比: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2)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用自己已剪好的确10厘米长的纸条,与黑板上画好了的1米长的线比一比,你发现

了什么?你能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教师引导学生数纸条: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

(3)同桌的两个同学把各自剪好的10厘米长的纸条拼接起来,数数1米=()厘米。

3、用卷尺量比较物体的长度。

(1)观察自己手上的卷尺有多长。

讨论:假如我们要量教室的长度,而你的卷尺最长才有3米,应该怎样量?

(2)分小组测量教室各部分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分小组合作互相量每人的身高是()米()厘米。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矮?

分小组合作互相量第人的一庹有多长。

一庹就是把两臂伸直,量从一只手和中指尖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距离。

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P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难点:

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哪个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1)黄瓜长28()。

(2)一幢楼房高45()。(3)学校跑道长200()。(4)爸爸身高170()。(5)小明的裤子长80().二、新课探讨。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条线段。(不同角度的)

师讲:黑板上画的这些都是线段,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线段,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看书P5“量一量、做一做”中几条线段的长度。

(1)说说量的方法。(2)用尺量一量并汇报。(3)画线段。

师讲:我们已经学会量线段的长度,你会画线段吗?画线段需要用什么

工具?怎样画?请看书本例4 ,互相说说应该怎样画。讨论:如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小结: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有两种画法。第一种是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3厘米的刻度,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第二种方法是对准尺子的“0”刻度点一个点,再找到3厘米处点一个点,然后把两点连起来,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

提问:如果你尺子上没有0刻度,你要怎样才能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请你举例说明。

小结: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会灵活应用。

三、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请在线段下面的()里画上“ ”。

2、先估计,再用尺量。

3、做P7 N6、N8、N9、N10

4、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

5、计算。

18厘米-5厘米=()厘米 60米+7米=()米 73米-40米=()米

24厘米+50厘米=()厘米 6米+28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6、数一数下图中有几条线段。

第三篇: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以及相互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观看动画:房子有多长,怎么办?人的身高是多少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可能这种对学生提问,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可以提示:你能否用XX物品比划一下,书本有多宽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反思:

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 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设计意图] 由教师示范折长方形纸到学生自己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也总结出了线段的特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A卷:

1、判断线段。

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

()条

()条

()条

3、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 •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

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B卷:

1、填一填。

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

2、画一画。

(1)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2)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3)

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 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五、作业布置。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7、8、9题。反思:

第五课时

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3、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

(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板书课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回顾知识,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典型示例

1、填空:

1枝铅笔长25()一本书长22()操场的旗杆高10()1根粉笔长约10()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

3、填一填。

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

4、画一画。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方法应用 1.填空

4米=()厘米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50厘米+35厘米=()厘米(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2.比一比。(在○里填上“〉”“〈”或“=”)18米○28米 100厘米○1米 35厘米○25厘米 5米○40厘米 6米○60厘米 40厘米○4米 3.选择题

(1)课桌的高大约()①30厘米 ②60厘米 ③3米(2)测量黑板的长,一般用()作单位 ①米 ②厘米

4.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条()条()条 5.这是一枝粉笔。

请你把估计的长度写在草稿纸上,请同桌合作量一量粉笔有多长。你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吗?(从0刻度开始)请同学上来演示。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整理和复习

反思:

第四篇:长度单位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及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用厘米测量物体。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 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生2(提出问题):他俩的拃不一样长。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 生:都对。师:选谁量的结果?

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 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引导学生找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1.猜1厘米长。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师:在直尺上找1厘米,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到1厘米吗? 师:从0到1。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生:(活动)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 生:(回想)

师: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 生:(比划)

师: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生:短、小、又短又小。

师:你用的词真好。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5.生活举例。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举图钉)图钉的长度。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得更多。

五、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纸条的长。

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测量? 让学生自主测量,教师巡视。2.汇报。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师:对,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3.测量自己的数学教材。教师指导学生测量。

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

4、例5。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2.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测量物体的长度。

3.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1米,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比一比看谁量得最快)。2.谁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通过测量黑板你们有哪些感想,谁想说?(体会小尺子量比较费劲)提出问题“有比较长点的尺子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米尺,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1.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拿出1米尺。

2.小组交流、比划1米的长度。(伸开双臂,量一量身高)3.汇报,体会大约1米的有多长。4.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

5.仔细观察一下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可以用“m”来表示。讨论:1米=100厘米。

三、用米测量

1.指名学生: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门的高度。2.交流测量方法。3.小组合作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度,再用卷尺实际量一量。4.说一说米尺的好处。

四、做一做

引导学生量的时候应注意:把绳子拉直才是正确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

6、例7。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出示一截细绳,让学生测量。

1.说一说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拉直)。2.汇报测量结果。3.比划绳子的长度。

4.沿着米尺把绳子的长度在黑板上画下来,让生观察这一条线就是绳子的长度。这条线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自主探索 课件演示绳子拉直的过程(从直观物体抽象出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线段。1.观察线段的特征。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是“直的”。2.刚才我们量了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那么这条绳子拉直后我们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线段的另一个特征:可以量出长度。

3.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线段(黑板、书桌、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三、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几条线,区分线段。

2.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线段让学生量一量长度。3.汇报结果,交流量的方法。

四、画线段

引导学生画线段必须用到直尺才能确定线段的直。1.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比一比谁画得最快。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如果直尺上的0刻度不清楚了,谁能想个办法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课件演示)4.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说说应该画几厘米?)5.教师小结。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8。、教学目标

1.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能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

(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同学们看操场上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1)小组交流讨论。(2)指名回答,说想法。(3)教师引导。

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4)小结: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深化

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1)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5()黑板长2()小红身高124()课桌面长150()

四、课堂评价

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1题。

第五篇:复习长度单位教案

复习长度单位

二下第三单元

林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2.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获得数学知识。教学重点:

系统地复习本单元知识,正确解题。教学难点: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梳理长度单位

1.直接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他们分别可以用什么英文字母来表示?(幻灯片出示)

2、谁能按一定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再次系统整理,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3、我们一起来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拿出直尺,在用手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1厘米和1毫米。我们用这些长度来说说身边的事物的长度。先用毫米做单位来说说。

(磁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复习回忆,比划或举例说明各长度单位的具体长度,深入建立单位表象。)

二、长度单位练习

1、同学们看看,老师把谁请到我们班来做客了?懒羊羊写了一篇日记,谁来读一读: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 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读了懒羊羊的日记,你们有意见吗? 同桌的互相讨论讨论,帮懒羊羊把日记修改一下。

同学们真厉害,小老师当得不错。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生活中的物品:

2、选一选

(1).下面哪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在方框里画“√”。

一根火柴

一枝粉笔

一枝毛笔

(2).下面哪个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画“√”。一本《新华字典》

一本语文书

一张电话卡(3).下面哪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在方框里画“√”。一个田字格的边长

数学书的长 一块橡皮的长

(4).下面哪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米,在方框里画“√”。

一根旗杆

课桌的长

黑板的长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用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来填一填呢?

3、用长度单位填一填

一本语文书约厚10

()板凳的高度约为5

()一支粉笔约长1

()电话卡厚约1

()一块玻璃的厚度约4

()一棵大树高12()一只企鹅高120()一块橡皮长4()

一天某地降小雨,降雨量大约是4()刚出生的婴儿高5()一扇门高2()一幢大楼高50()一只小蚂蚁身长3()

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米=()厘米

1分米=()毫米

1米=()毫米

哪个小朋友们说一说,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谁来说一说把大的长度单位转化成小的长度单位怎么办?小的换成大的呢?(按照它们之间的进率在后面添零或去掉零。)

四、分层练习

1、出示题目:

在○里填上>、<或=。

6毫米○6厘米

30厘米○3分米 1米○8分米

9毫米○1分米 15毫米○2厘米

80厘米○8毫米 100毫米○10厘米

10厘米○10分米 谁来说说我们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 这样的题目一般分哪几种情况?

小结:数字相同比单位、单位相同比数字、数字和单位都不相同把它们换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2、按要求排一排:(1).从长到短排

40厘米

3米

35分米

60毫米(2).从短到长排

7米

66厘米

90分米

100毫米 做这样的题目我们又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看清题意,弄清楚到底是从大到小排还是从小到大排;转换成单位相同的再比较。

3、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

1()=9()

4、量一量:

量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

橡皮:从0刻度开始,到刻度3是30毫米,在往后数,有5小格,是5毫米,一共是35毫米。也可以直接看,在3和4的正中间,是35毫米。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找一找,55毫米在哪儿?25毫米呢?75毫米呢?95毫米呢?用手指一指说一说。

回形针:比30毫米少两格或20毫米后面加8格。

5、估一估:

拿出你用的铅笔,估计它的长度,在量一量,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同桌的小朋友再互相量一量,看看是否正确。

6、画一画:

(1)、画一条比2厘米长28毫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1分米短3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长6毫米的线段。先写出计算过程,再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7、辨一辨:

一支圆珠笔长13分米

()一支蜡笔长约50毫米

()饮水机高约1分米

()小兰身高140毫米

()40厘米和4米一样长

()说说为什么错,应该怎么说才正确。

8、解决问题:

1、有一根8分米长的铁丝,工人师傅用它做了8个铁圈,每个铁圈用4厘米铁丝,还剩下多少厘米铁丝?

2、一支铅笔长95毫米,另一支铅笔长7厘米,第一支铅笔比第二支铅笔长多少毫米?

3.一捆电线第一天用力159米,第二天用了382米,还剩441米。(1)这捆电线短了多少米?(2)这捆电线原来有多长?

4.妹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哥哥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一张课桌的长边,妹妹大约量了9拃长。

(1)这张课桌的长约多少厘米?

(2)哥哥量这张课桌的长边,大约是几拃长?

五、全课总结。

下载趣谈长度单位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趣谈长度单位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1页至第3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

    《长度单位》说课稿

    《长度单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克乡中心校学的龚秀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教材分析 1.......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认识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新人教版长度单位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

    长度比较教案

    篇一:《长度比较》教案长度比较 上南二村小学 李华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50-51页。教学目标: 1、启动生活经验,学会用规范的语句描述长度......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