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联趣谈
对联趣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鲁迅先生和纪晓岚大师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2.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四,欣赏对联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 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我国第一幅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玩具厂对联:
多亏工匠巧 玩具藏智慧
博得小儿欢 娱乐长精神
北京潭柘寺的一联流传甚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杭州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五.赠言结课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对联趣谈
北宋苏东坡少时曾自恃才高,于门口写一对子: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天,一白发老翁拿一本小书登门“求教”,苏轼竟不识书上的任何字。于是羞惭,老翁去后,即改写了门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虽只加入四字,其意却大变。苏轼终有惊人成就。据说,一天苏轼访一友人和尚。进门后他闻到鱼腥味,知鱼在罄中,便念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和尚随口对出: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就说:既然罄(庆)中有余(鱼),那就拿出来吧,两人大笑。苏小妹、苏轼、佛印和尚泛舟江上。妹见和尚将竹蒿打在自己的倒影上,遂出一联。和尚想到苏小妹前日井边打水情景即对出下联。(小妹)和尚撑船,蒿打江心罗汉,(和尚)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苏轼为试小妹才华曾出一对,句里有词牌三个,而小妹见一丫环端酒缓缓而来竟灵机一 动,说出下联。(坡)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贵阳北关桥头有一副对联耐人寻味。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逢。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藏克家题联。千载传佳话,一身系安危。邯鄣吕仙祠黄梁梦亭有一对联别有趣味。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淄博蒲松龄故居,郭沫若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苏州沧浪亭、梁苣林集句题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庐山简寂观、李笠翁题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说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自先师。汤阴岳飞故里,岳府、吴雪樵题联。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第三篇:中秋对联趣谈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孤篇盖全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中秋吟月诗
(一)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中秋吟月诗
(二)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吟月诗
(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吟月诗
(四)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中秋吟月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月佳联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网友中秋吟月诗词选
芙蓉已遍萧湘浦,黄菊正倚东篱香。今夜秋清梦不成,故园何处不秋风
仲秋赏月名泉畔
元夜吟风古寺前
寄妾愁心江上月
随君夜梦镜中秋
士子醉吟江上月
佳人羞对镜中花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
窗含明月十分圆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虎踞迎风爽
溪流印月清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星 东林寺对联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补充: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入无恨月长圆
月照纱窗 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雪飘梅岭 处处香山白乐(了)天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第四篇:对联趣谈
北宋苏东坡少时曾自恃才高,于门口写一对子: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趣谈。一天,一白发老翁拿一本小书登门“求教”,苏轼竟不识书上的任何字。于是羞惭,老翁去后,即改写了门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虽只加入四字,其意却大变。苏轼终有惊人成就。
据说,一天苏轼访一友人和尚。进门后他闻到鱼腥味,知鱼在罄中,便念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和尚随口对出: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就说:既然罄(庆)中有余(鱼),那就拿出来吧,两人大笑。
苏小妹、苏轼、佛印和尚泛舟江上。妹见和尚将竹蒿打在自己的倒影上,遂出一联。和尚想到苏小妹前日井边打水情景即对出下联。(小妹)和尚撑船,蒿打江心罗汉,(和尚)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轼为试小妹才华曾出一对,句里有词牌三个,而小妹见一丫环端酒缓缓而来竟灵机一
动,说出下联。
(坡)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范文《对联趣谈》。贵阳北关桥头有一副对联耐人寻味。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逢。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藏克家题联。千载传佳话,一身系安危。邯鄣吕仙祠黄梁梦亭有一对联别有趣味。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淄博蒲松龄故居,郭沫若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苏州沧浪亭、梁苣林集句题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庐山简寂观、李笠翁题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说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自先师。汤阴岳飞故里,岳府、吴雪樵题联。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第五篇:语文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对联趣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课前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鲁迅先生和纪晓岚大师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B.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C.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D.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2.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四、欣赏对联
1. 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我国第一幅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玩具厂对联:
多亏工匠巧 玩具藏智慧 博得小儿欢 娱乐长精神 北京潭柘寺的一联流传甚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杭州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五、赠言结课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