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

时间:2019-05-12 22:1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

新修订的2011版课标再次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读和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出了读与写之间的辩证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读中悟写,以写促读。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只要多读书,就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是,只读不写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读引导学生进行文字表达,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例一:教学《尊严》时,教师先让学生围绕尊严一词学习课文,通过品读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主人翁的尊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尊严一词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时,教师让学生写下自己对尊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将学生在文本当中获得的理解认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既升华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课例二:去年我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德国奇丽的景色,我设置了情境教学,电脑显示:假如你是一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看到这奇丽的景色,你会。假如你是心情烦闷的青年人,看到着如花的街头,你会。假如你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看到这美丽的街道,你会。

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续写句子,在书写中,内心对德国景色的奇丽,对德国民俗的奇特有了更深的体会,并将自己的情怀倾诉于纸上。

2.阅读典范课文,模仿名人写法。

读书有利于写作,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读书呢?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典范课文和名人名篇,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其次,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写作上的辅导,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例如,教学完《石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课文仿写一篇文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总结读写经验,挖掘内在潜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读写经验,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使学生尽快进入读写结合的“快车道”。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适应迅速生长的“读写萌芽”。

一、在阅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理清文章的“头绪”,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步骤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就是在完成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无论是篇还是段的训练,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语言文字训练。因为语言文字才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借助于阅读的积累,平时的观察方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以备不时之需,逐渐发展成能力。

二、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读写一体化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化整为零”,阅读教学“化零为整”,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除此外,结合作文,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也是一种以写促读的方法,同样能收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一种能力。读写是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这样能完成小语新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促进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弄清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好局面。在体会中悟写,在情感中抒写,在模仿中练写,在拓展中导写。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里的“写”,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明确训练目的。

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但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可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运用文本?我认为,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读写结合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1)以读促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诗人杜甫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说,他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给写以更多的启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点进行设计读写结合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各部分变成了美丽的宇宙,想象丰富奇特,同时又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读来颇有气势。因此我将这段中的排比句确定为本段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设计: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谈体会。接着采用师生配乐合作读的方式,男生读“他的”,女生读“变成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说出运用了排比句式、并且每个句子句式相似的特点,从而明白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之后我出示了“你的_____,变成了____,为我们_______。你的_____,变成了____,为我们_______。”,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许多学生写得不错,如“你的爱,变成了美丽的宇宙,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家园。你的身体,变成了美丽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你的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为我们指引方向。你的奉献,变成了无私的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样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盘古的奉献精神,而且还能够运用排比句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而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2)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如在描写除夕一段时,开头第一句便点明了“除夕真热闹”,接下来便如家常般地写出了春节的热闹,从声音、色彩、味道等方面来写,可以说是调动了作者全身的感官来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感受到家家户户都是这么热闹,感受到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领悟到其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这段时,为了更好地深入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你也调动起自己的各种感官,写一写你是如何过除夕的。学生动笔写作,真实地写下自己的“除夕之旅”。仔细看同学们的习作,不难发现,学生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来写除夕的热闹,同时又加上了自己家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可以说是一幅“特写”的除夕图,局限在自己这一家上。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课文这一段,想想自己这样写好,还是老舍先生这样写好?在对比中,学生不难发现:原来,写作不一定非得用华丽的词句,朴实简洁的语言也可以体会到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而且还更耐人寻味!老舍先生就是用他那独具特色的“京味”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需要指出的是,要想找准读写结合点,必须要深入解读文本,明确训练目的,从教材文本具有的特点出发来设计读写结合点。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已知的、未知的内容,不要纠缠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更好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更好地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色,点拨学生所不懂的,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立足“三点”,促进读写互动。

(1)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在想象的天地中驰骋。

“言虽尽而意无穷”,文中总有空白,及时捕捉这些空白点,可以丰富文本内涵,把人物形象读高大、厚实。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课,在描写女娲冶炼五彩石时,作者用了“五天五夜”一词高度概括了其炼石的过程。可是这“五天五夜”女娲究竟是如何度过的?课本中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借助想象的翅膀将这个空白点真实地“再现”出来:当她累了的时候,当她被神火烤着的时候,当她饿了、困了的时候,她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炼好五彩石的呢?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抓住这个“五天五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身处地地思考,以写促读,不仅能够体会女娲为民造福的精神,而且在练笔中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感受女娲的高大形象。

(2)抓住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在仿写中领悟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言之,便是“文道统一”。“文”,是指文章的语言文字以及一切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道”,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文”,也要重“道”。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一句话:“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这个句式的特点,可以设计练笔“

。”,引导学生仿写,在仿写中体会秋雨所带来的色彩。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红红的苹果像小孩的笑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秋天的丰收。”“雪白的棉花像天上的白云,飘啊飘啊,飘来了秋天的凉爽。”“紫色的葡萄像珍贵的玛瑙,串啊串啊,串出了秋天的项链。”„„你看,学生的练笔多么形象,多么生动!这样抓住文本的语言训练点,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仿写中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3)抓住文本的拓展延伸点,开阔学生思维,用我手写我心。

拓展延伸点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脚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事物,总之,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从搭石这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学完课文后,就可以设计这样一则练笔:你从哪些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用自己的笔写下平凡事物中的美吧!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在写作的过程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要想收到实效,要想达到高效,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既要重视预设,更要注重生成。教师要注意抓住时机来引导,多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读写融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在互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作为一个语 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课堂中的读写能力训练也要循序渐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阅读基础的差异,在写作能力上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时必须按照一定的序列,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要求:

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尚处于学生的起始阶段,我们只需让他们进行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通过大量造句、看图说话、写话,进行词语、句段的训练,为之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我们更应该引起主要,引导孩子从读到仿,即在阅读中仿照作者的范文仿写段落、篇章,继而放胆让学生试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要提出更要的要求,要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读写知识,进行严格的作文基本功训练,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同时又要让学生练习命题作文的写作。

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第四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实践

禄丰县勤丰镇马官营小学 杨永平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该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一、过好字、词、句关,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生阅读课文,是通过字、词、句来理解内容,同时又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从阅读讲,抓字、词、句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是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作文讲,阅读课中抓字、词、句教学,又是在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为字、词、句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一定的字、词、句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的重现这种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字、词、句时要联系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字、词、句毛病,及时地加以点明。在教学中,对字的音、形、义;词的引申义、比喻义、近义词、多义词;句子的深刻涵义、关键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以及句子的主从关系都要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同时,抓运用,多进行模仿练习。另外,还要通过摘录优词、佳句、成语、谚语和古诗词来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

二、策略多样,激发兴趣

在备课时充分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读写训练时巧妙合理而有侧重地将这一内容安排进去,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写作特点的注意和兴趣。

策略

1、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学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策略

2、课中批注

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解、策略3:锤炼小标题

写提纲也是一个阅读训练要点,拟小标题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字上煞费苦心,讨论时都据理力争,这种场面我们戏称为“竞标”。

策略4: 仿写

仿写就如书法中的临摹,是学生写作的良好开端。所谓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仿写有两个层次:

1、从仿起步——模仿阶段

学习例如学习了《美丽的南沙群岛》后,可以“小花坛真美”为总述句,用“总起→举例→小结”的形式写一段话。如《庐山的云雾》第二、第三段都是总分结构,学完后,我让学生仿写其中的一段,如“蓝天上的白云真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眼前的白云,刚刚还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条凶猛无比的巨龙在天空中翻腾。明明是一匹在奔驰的北方烈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一只凶恶的老鹰在空中盘旋„„”

2、从仿到创——创新阶段

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

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是指内容的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也指形式上的创新。本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推理故事、新闻写作、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如学习《黄河象》细致入微的推想过程,学生们重新猜想了黄河象落水的故事。

策略5:续写

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一个苹果》中有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可让学生置身其中,写出不同的战士内心的激动。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半截蜡烛》,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

策略6:改写

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同时,又具有含蓄、跳跃的特点。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改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读写结合应该结合得确切自然,不能牵强。如果能坚持进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策略7:扩写

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策略8:缩写

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

策略9:心得笔记、读后感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

精读课文就是对写作例文“细嚼慢咽”,从中体会写作手法,然后通过生动的仿写,达到独立创作的功效。如教学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神情的词句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描写时间的句子,去体会父亲挖废墟的艰辛和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及浓浓的父爱;通过对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的感悟,去体会父亲的坚强和伟大的爱。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体现这一写作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根据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人,练一次笔,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再如《落花生》一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许地山从落花生与苹果、石榴的特点进行对比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

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曾云“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上述几个例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既培养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语言,注重读写结合。又让学生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并锻炼了习作能力。

四、博览群书、积累素材、观察生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多么形象的比喻!要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荡舟”,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介绍一些科普文章、文学作品、从体裁上可以让他们去读诗歌、散文、童话、小说;也可以走出去,了解祖国的东西南北、都市乡村、平原高山;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祖国各地》去获取知识。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对有趣的事物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让他们观察小玩具、小摆设、小动物,让他们写小台灯、小猫、小狗、的外形,再加上想象和联想,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语言、情感;深入地观察人与人互相问好时的谈吐,向人致谢时的行动、语言、走路时的姿态,吵架时的表情,生气时的样子,大笑、小笑、微笑时各是什么神态。这样通过日积月累,手头的各种素材增多了,写起来就会感到“有米下锅”,写作能力的提高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在“读”与“写”之间铺路搭桥

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阅读,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素材,并不等于就会写作了。还必须通过改写、扩写、缩写、续写、仿写这些方式反复的模仿,让学生掌握“照葫芦画瓢”的本领,然后发挥创造力,从“形似”到“神似”,便会成功的。

总之,我们要注意引导从阅读教学中、生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通过运用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里的“写”,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学段的读写结合的方法

一、读写整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较好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尺。低年级学生虽然谈不上写大文章,但可写话,因而阅读是必要的,也实为基础。如何在教学上得以落实,以下谈几点体会。

1、从数量着手激发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大家公认的。低年级学生特别好“功”,追求表现与表扬,我则抓住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表扬激励、奖赏、竞赛以及无意转有意、成就体验等方法与心理导向,让学生始终处于浓厚的乐趣中,学的成效显著。低年级学生要学写话,就必须先学说话,要会说话,就必须具备材料,除了生活中的经验外,许多材料靠阅读获得。因而,从阅读的数量上着手,激发学生读的兴致,使说话先有材料而再求质量。一年级学生刚学会拼音,我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拼音读物带回班上,设立一个图书角,并且每人订一份《小学生拼音报》,这样一来,学生读物增多,读书兴致增浓,学生每当下课后又都争先恐后地认真而又开心地读起来,掀起你读我读比谁读得多的热潮。这是获得说写材料的基本保证,又是形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的有利途径。

2、从说话着手训练说话能力

说话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主体工程,也是为中、高年级写作打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大量阅读后,要求学生说说感受,说说故事等,引导学生说话,进行说的训练配合教学学会把自己做的事说出来。学生牢固掌握了这一知识,大多数学生兴致勃勃地跟我说:“老师,我XX时候在XX„„”我还启发同学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说说,看谁最愿说,听谁最会说,比谁说得又多又好。我用小奖状鼓励学生,学生说得兴趣大增,掀起你说我说大家说的热潮,为过渡到写话和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说到写自然过渡,写话训练持之以恒

学生有了阅读数量,说话有了兴趣,就应有更高的目标与要求,那就是写话,这便是将说的转为写了。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时我提议:请孩子们每天在记事本上写一句话。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下来,要求所写的一句话明白,通顺即可。于是每人每天进行写一句话的训练,并及时检查、表扬并指正。由于操作简单,迅速完成了从老师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化。学生每每获得老师的小奖状后,写得更欢了。

双人拔河比赛

“爸爸和妈妈要比赛拔河啦”爸爸和妈妈拿着绳子到了室外,我跟在后面,做小裁判。我先用粉笔在地上划一条线,再帮他们把绳子系在腰上。比赛一开始,妈妈就在用力的把爸爸拉过去。只见爸爸瞪大了眼涨红了脸脖子似乎比平时粗了一圈。妈妈也不甘示弱,身体有些在动,眼看妈妈就要支撑不住了。。。忽然妈妈大叫一声猛地发力把爸爸拔了过来。“妈妈赢了”“妈妈赢了”我高兴极了。这时爸爸向妈妈眨了一眼。妈妈笑眯眯的对我说:“你爸呀!是故意让着我的。”这时裁判宣布拔河比赛到此结束。

雨,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一天,雨趁着太阳睡觉时,只听“哗哗哗”的声音,太阳的全身都湿了,没等太阳醒来,他就溜走了。

“捣蛋鬼”雨呢,他呀又跑到了阳台上,把刚晒好的衣服、被子、裤子又弄湿了。

雨又把云朵妹妹吓哭了,还招来了风姐姐,雨心想:我都把云朵妹妹吓哭了,还招来了风姐姐,我的本领真大呀!雨想着想着就走到了一个城市,他一看,城市里的花儿怎么都谢了?于是,他请来了春姐姐,问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想不到春姐姐的回答让雨出乎意料,原来城市里已经好几天没有下春雨了。

雨虽然很调皮,但是他也很有爱心,他不愿看到这些花儿凋谢,于是他就恳恳求春姐姐把他化为春雨滋润大地。

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可以从一年级起步,善教乐学,学生形成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必为将来写作文打下良好基础。二、三年级读写训练的方法

进行了两年多读写结合的训练,孩子们在思维想象空间和能力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三年级作文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渡”,我认为片断练习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写作上路的阶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如果在课上能让学生动笔写的内容尽量在课上说、写,如果课上没有时间,则要引导学生说充分,意在开阔学生思路。根据三年级教材中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我采用了下列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

1.按总起分述写

“总起→举例→小结”或“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总起分述段写法的规律是总起句位于句首,这是全段的中心句;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我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出了写的门道后,就要求学生结合写来加深认识。

2.训练描写动植物

学生写状物的难点在于理不出顺序,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出状物的顺序。描写动植物的外形不外抓住特点按顺序写,描写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要么从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

3、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用“长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种你喜欢的花的片段,写出花的颜色和姿态,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我想:只要老师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道。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高年级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高年级的作文已步入了篇章训练,如何提高作文能力呢?其做法是通过读写整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年级的读写整合,就是要给学生的思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达到不断提高写作技能的目的。要提高读写能力,就得进行多种小作文的训练。通过阅读教学,学习多种表达方法,获得运用语言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读写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1、.观察练笔: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观察则是习作的基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只有用心去体验,进行认真观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点,写出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和练笔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习作训练落在实处。如一个夏天的下午快放学时,忽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借此机会我让学生欣赏并把看到的写下来。

2、围绕教材、设置短文训练。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读写整合,设置各种短文训练方法,是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我的训练方法:

1.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和改写。

学生 到了四、五年级,除了继续进行片断仿写外,应进一步把培养想象和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紧密整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想象要有根据,要合情合理,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补充,再进行续写或改写。如学了童话《小木偶的故事》,我让学生续编故事,拓展升华,假如小木偶有了所有的情感后,来到外面的世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接着编下去。

2.对富有故事情节的古诗进行改写,扩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在领悟诗文主旨和掌握诗文素材的基础上,完成对诗文的改写,用一种创新的样式对诗文进行诠释。如教学古诗《所见》,诗中描写作者在农村偶然见到牧童放牧中的一件小事。全诗通过牧童骑牛唱歌、捕蝉前后动作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活泼、机灵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第二首古诗《小儿垂钓》描写了一个农村孩子在河边专心致志地钓鱼的情景,从他巧妙地应对路人问路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它是个活泼、机智的孩子。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从两个农村小孩活泼、机智的行动中,体会到大自然中充满了生活情趣。要求学生结合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改写成一个故事。通过编写故事的练笔设计,检验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写整合,提高写作能力,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把阅读理解的思路同写作构思的思路统一起来,抓住读写整合的连接点,读写整合,读写相长,使读与写的训练互相渗透,相互整合,这样,读写对应,就能使学识读写能力互相迁移,相互促进。

※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

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但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可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运用文本?我认为,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读写结合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

(1)以读促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诗人杜甫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说,他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给写以更多的启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点进行设计读写结合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各部分变成了美丽的宇宙,想象丰富奇特,同时又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读来颇有气势。因此我将这段中的排比句确定为本段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设计: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谈体会。接着采用师生配乐合作读的方式,男生读“他的”,女生读“变成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说出运用了排比句式、并且每个句子句式相似的特点,从而明白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之后我出示了“你的_____,变成了____,为我们_______。你的_____,变成了____,为我们_______。”,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许多学生写得不错,如“你的爱,变成了美丽的宇宙,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家园。你的身体,变成了美丽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你的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为我们指引方向。你的奉献,变成了无私的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样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盘古的奉献精神,而且还能够运用排比句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而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2)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如在描写除夕一段时,开头第一句便点明了“除夕真热闹”,接下来便如家常般地写出了春节的热闹,从声音、色彩、味道等方面来写,可以说是调动了作者全身的感官来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感受到家家户户都是这么热闹,感受到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领悟到其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这段时,为了更好地深入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你也调动起自己的各种感官,写一写你是如何过除夕的。学生动笔写作,真实地写下自己的“除夕之旅”。仔细看同学们的习作,不难发现,学生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来写除夕的热闹,同时又加上了自己家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可以说是一幅“特写”的除夕图,局限在自己这一家上。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课文这一段,想想自己这样写好,还是老舍先生这样写好?在对比中,学生不难发现:原来,写作不一定非得用华丽的词句,朴实简洁的语言也可以体会到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而且还更耐人寻味!老舍先生就是用他那独具特色的“京味”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需要指出的是,要想找准读写结合点,必须要深入解读文本,明确训练目的,从教材文本具有的特点出发来设计读写结合点。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已知的、未知的内容,不要纠缠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更好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更好地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色,点拨学生所不懂的,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

※立足“三点”,促进读写互动。

(1)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在想象的天地中驰骋。

“言虽尽而意无穷”,文中总有空白,及时捕捉这些空白点,可以丰富文本内涵,把人物形象读高大、厚实。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课,在描写女娲冶炼五彩石时,作者用了“五天五夜”一词高度概括了其炼石的过程。可是这“五天五夜”女娲究竟是如何度过的?课本中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借助想象的翅膀将这个空白点真实地“再现”出来:当她累了的时候,当她被神火烤着的时候,当她饿了、困了的时候,她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炼好五彩石的呢?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抓住这个“五天五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身处地地思考,以写促读,不仅能够体会女娲为民造福的精神,而且在练笔中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感受女娲的高大形象。(2)抓住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在仿写中领悟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言之,便是“文道统一”。“文”,是指文章的语言文字以及一切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道”,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文”,也要重“道”。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一句话:“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这个句式的特点,可以设计练笔“

。”,引导学生仿写,在仿写中体会秋雨所带来的色彩。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红红的苹果像小孩的笑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秋天的丰收。”“雪白的棉花像天上的白云,飘啊飘啊,飘来了秋天的凉爽。”“紫色的葡萄像珍贵的玛瑙,串啊串啊,串出了秋天的项链。”„„你看,学生的练笔多么形象,多么生动!这样抓住文本的语言训练点,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仿写中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3)抓住文本的拓展延伸点,开阔学生思维,用我手写我心。

拓展延伸点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脚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事物,总之,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从搭石这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学完课文后,就可以设计这样一则练笔:你从哪些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用自己的笔写下平凡事物中的美吧!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在写作的过程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加强课外阅读,并内化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为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感受生活。但多读还不行,还应多写,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开始我要求学生每天一定要坚持阅读,并从课外读物中摘录好词佳句。摘录好词、好句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是从读学写,以写促学写的需要。满以为这样做会使学生的写文“底子”增厚,但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只是穷于翻书看报,囫囵吞枣的摘抄一大堆词句,只见其在笔记本上“开花”,就是不见其在写中“结果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消化摘抄的词句。后来,我采用“一日一练”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让学生在摘录的内容后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摘录的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写话的内容很广泛:可以点评,可以谈理解,谈感悟,也可以进行应用方面的写作,如遣词造句,仿写段落,写写读后感等。这样的摘录笔记,既是读的记录,也是写的成果,更是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需要,同时也达到了读写有机结合的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写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汲取写作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能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写话了,写话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到读写整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整合起来,才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科学有效的读写整合,不仅要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

总之,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才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出路,只有多读心中才会有本,只有勤写笔下才能生花。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低年级学生的已知和实际语文能力出发。而读写结合不失......

    初探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初探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课题心得体会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六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模式

    “读写结合,重点突破”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读写结合,重点突破”主题课堂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学生面对着老师布置的作......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始终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最大难题,通过加强小学生课外读写,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开辟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教育理论家则认为:“读”属于理解系统,“写”则属于表达系统,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存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