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学案编制情况检查制度
导学案编制情况检查制度
(试行版)
为了推进分层会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对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情况,定如下制度:
(一)导学案的编制与审核要求
本条占50分,由年级负责,一个月检查一次,并给每位老师打成分数,一二三等奖各占三分之一,并评出优秀备课组三。
1、导学案结构要完整
(1)题头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审批领导、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
(2)内容要有: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导学案使用方法(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本节导学案,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班级使用方法均有所不同)
(3)导学案的主体要包括:预习案、探究案、巩固训练案 备注:(1)在导学案的三个部分中,设计的题型要层次分明,适合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水平,标识要清楚。(比如用*的多少表示难度的大小,或者直接标明哪一个层次必须做,形式不限)
(2)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可以按冲刺班和文化班的不同班型,制定不同的导学案。
2、导学案的编制流程要完备,主要包括:(1)个人主备,形成初稿
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集体备课地点。
(2)集体研讨,修改初稿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
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导学案初稿,以说课的形式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重难点的确定、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3)完善整理,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理与完善,精益求精形成定案。并将其打印一份交上级审查
(4)层层审查,责任到人
一级会审负责人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对合格的签字,不合格退回继续修改;二级会审负责人为年级主任和教务主任,对合格的签字,送教务处汇总并印刷,对不合格的追究相关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责任,并退回整改;三级会审责任人为年级主管校长和校长,校长通过听课或随机抽查,对合格导学案签字肯定,对不合格导学案浊酒相关审核责任人的责任,并责令整改。
(5)跟踪听课,督促落实
虽然导学案是统一的,但教师的个体有差异,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每周互相听课至少1节。
(6)教后反思,补充总结
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及时进行反思,写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导学案进行二次优化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7)备课组长负责整理保存“导学案”电子稿,并在学期末发送电子稿到教科室保存,作为以后学科组集体备课的第一手资料。
(二)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本条占50分,主要由年级负责,检查老师对导学案的使用程度,批改次数,并打成分数,分成一二三等奖。
第二篇: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
一、指导思想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阅读、如何读图、如何计算、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分析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很好的组织课堂的教学,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需要创新。不断的变革,要使导学案成为教学的好助手。
二、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和编制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应该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反馈等基本环节,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再具体确定还可设计哪些环节。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1.以学定编的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一定是围绕学生应该学什么,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才能学好。学的效果怎么样来编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如何讲授为出发点来设计编写。
2.问题化原则。
问题的设计是导学案的关键,一要避免无效问题,所谓无效问题,就是与学习目标无关的问题,二是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好是不要照搬课本上的活动问题设计。导学案编制也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二次加工。三是体现思维的一般规律,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的着,对于我校的大部分学生而言,应该是“低起点,小台阶”,不同层次的问题能有利于自学,互学。
3.兴趣化的原则。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我们学校更为重要。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学案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问题的设计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多媒体素材等。开放性的问题可组织辩论等。
4.层次性原则。
导学案不能成为少数同学表演的工具,也不是老师的讲义,而是要能让我们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发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我们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检测练习都要注意它的层次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做到易,难的合理搭配。对于大部分班级应以易为主。
三、导学案的编制标准
1.体现四个特点:⑴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⑵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⑶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⑷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2.具备四个基本部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具体环节根据需要再去设计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等。
①学习目标部分:
(1)学习目标要明确。要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学习目标要让学生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的表述尽量明晰。尽量不要用理解,了解这样的模糊词语。而是要具体表述为“通
过„„能记住„„”等。
(2)数量一般1-4个,不宜太多;
(3)内容可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4)可在目标中标注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②自主学习部分:
(1)体现知识网络的主线,构建知识体系。(2)数量不宜太多。(3)难度较小。③合作探究部分:
(1)设计要体现完整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不同难度层次,真正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校大部分班级的导学案问题设计难度不应很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问题力求新颖,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我们学校更为重要。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学案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问题的设计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多媒体素材等。开放性的问题可组织辩论等。
(3)鼓励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原创设计问题活动。④巩固练习部分:
(1)练习题要与学习目标一致。
(2)题型要多样。根据课的类型设计不同的题量,除复习课外,一般的新课应不超过10分钟。
(3)大部分班级以基础题为主,可参照学考的难度,同时要注意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把导学案编成讲义,习题集,教案,合作探究部分只是问题的堆积,教材活动完全的抄袭,与学习目标无关是不合格的。
4.优秀导学案应具备的标准
(1)导学设计科学,有效。能把要教的转化为学生要学的。能有效体现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解决、总结、提升、应用的效果。
(2)问题设计能与生活联系密切,新颖,具有情趣,富有情境,并能引入多媒体素材。能进行发散性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
(3)体现一定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是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普遍可用的学习方法。如辩论等
(4)体现层次性。学习内容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不同层次的问题;
四、导学案编制的流程
1.确定主备人,完成初稿。
由备课组安排一位老师先备每一课时的初稿,基本要提前一周编制。2.集体备课讨论。
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说出自己的编制思路,再由教师集体讨论,修改,完善。3.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完成导学案的设计
各位教师根据本班学情,学生情况,和自己的特长,再进行少部分加工,取舍,完成导学案的设计。
五、导学案的使用步骤
1.科学指导学生预习导学案。
预习导学案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导学案要提前发给学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自学部分与教材哪部分有联系,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指导学生从哪个角度去突破问题讨论等等。预习指导可放在课堂快结束时利用一定的时间,也可放在自习时间。
2.检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
对学生的预学情况进行检查。看他们会做多少,做对了多少,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3.以学定教。
对于自主学习部分,学生能自己弄懂得,就不必再多花时间。对于学生错误较多的问题,可重点组织学习讨论。
4.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把导学案不同层次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指导学生对学,群学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加分。
5.展示,点评。
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展示方式可多样。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就感。学生,教师进行点评。点评时老师应该讲多少,怎么讲,以什么形式讲,要不要利用多媒体,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能力情况,合理的把握。要避免流于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加分。
6.小结。
对问题探究部分进行小结。体现结果,总结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出优秀小组。
7.巩固练习。
让学生尽量自主的完成导学案的练习,检测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要检查练习的结果,掌握学习的情况。
8.反馈。
让学生对本堂的导学案的学习使用情况及评价反馈到教师。其中4.5环节需教师灵活处理,活用导学案,用活导学案。
第三篇:导学案编制流程
导学案编写流程
一、导学案编写程序
(1)分配导学案编写章节给各位任课教师。
(2)导学案的编写前一定要熟读本节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本节的要求,参阅相关教辅,研究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及学生能力达成的策略和方法。
导学案先由个人编制、修改(一律电子稿);使用前一周,由主备人说课,同头教师集体讨论、修改;后由备课组长定稿。
(3)每个导学案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主任签字、日期、编号,有使用指导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每个导学案经过审核、校对之后印刷、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二、导学案编写内容:
导学案分为学习案(预习案和探究案)和训练案(检测案和巩固案)两部分 数学科导学案有两个模板,一是新授课导学案,二是复习课导学案
新授课导学案
1.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2.导学案的使用说明
3.预习案
包括知识链接和新知导学。
(1)知识链接是推导本节知识所用到的已学的知识,为学生新知的获得适时铺垫。
(2)新知导学是将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的设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逐渐接近知识点的过程。
4.探究案
探究案要完成一下三件事:
(1)解决预习案中留下的问题和疑惑,就学生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2)针对本节重点、难点,就教师的问题进行交流;
(3)要及时总结,巩固探究成果。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不要忽视教师的作用,(包括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的铺垫和帮助,以及在展示过程中及时的纠正和评价)
5.检测案
(1)要针对课上所讲内容设置检测题目,使学生学而有用;设题不宜难,尽量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答得出,答得对,让他们学而能用。学而有用、学而能用,使学生有成就感,这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2)因为只有15分钟,设题应当精简,保证在有效时间内充分解决。
6.巩固案
(1)建议分为课内练习和课外拓展两个部分。前者最好是补充课堂内容,后者最好是紧扣重点、难点。比重上,课外最好大一些。
(2)尽量为所设题目分级,使“能者”多劳,大家都能“吃饱”。
(3)根据学生实际,习题要改编,最好是原创。
三、数学导学案在编写上应把握以下五几点。
⑴争取做到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因为学生的学习层次参差不齐,要立足于中下等基础的学生水平,要有比较明确的引导,要尽量多设台阶,阶差尽量缩小,要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要体现知识提升的过程,要在学生的最近知识能力发展区设计问题。备好学生是书写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 1 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⑵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争取体现分层探究,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探究或学习的主题一旦确定,就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学习内容在学案引领下,让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⑶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⑷是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⑸是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四、编写数学导学案应做到五个注重。
怎样使数学导学案更具有数学特色,更具有数学性,更适合我们的高效课堂,我认为在编写数学导学案时,除注意一般导学案的普遍要求外,还要做到五个注重。
⑴注重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规律、数学技巧。这是数学学科本身特有的核心内容。
⑵注重与期末考试中招考试接轨。现在的学生还不能摆脱考试,而考试题型又往往是带有综合性,很多题型课本没有,而这些题目往往在学了课本基础知识后,只需稍微点拨即可,就象捅破一层窗户纸那么简单。如果我们平时不让学生见,学生考试时必然盲然失措,成绩低下,导致信心丧失。所以与中考接轨、让学生提前适应考试题型,形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实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实现高效课堂的大容量。数学高效课堂的大容量不是靠题多、内容多而实现的。而是在一个题目背景下,挖掘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实现知识的全方位交汇,激发创新思维,或者通过多题归
一、形成规律、技能来实现的。
⑷注重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发展空间。体现分层教学的目标,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发展,体现知识的超市。
第四篇:导学案作用及编制
编写导学案的意义及原则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举例说明)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举例说明)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出示导学案,说明)
1.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2.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三、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台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 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四、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学生拿到导学案,即开始了学习,实现了学习的前置;编制学案时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课一案实现了问题的前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所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是课前预习和课中前段用的。课后作业是下一课的导学案。
2、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A、B、C、D四个层次,真正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导学案编写基本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 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学案编写基本环节:
1.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提升了哪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涵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 知识链接。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 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重点要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 问题逻辑。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解决下一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学习反思。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 作业布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级(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C级(中等):结合本节课内容,选编有一定终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终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8. 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1、2、3、7项是“显形”的,4、5、6项是“隐形”的“归纳小结”要留下合适的空白。
第五篇:导学案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
“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
在打造活力高效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导学案” 是其中重要的关键。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为此特制定关于“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 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帮手。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 精致化,导学简单化。”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围绕三维目标,目标表诉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
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是导学案编写的重要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导学案中的知识链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一个知识点链接到另一个知识点,加强学生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
4、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问题设计: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作业布置:题目设置要分层次,既关注大多数的同时,又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 1.6 厘米左右(尽量做到双面油印)。
2、知识问题化:根据我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要小。
3、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应分为四个等级 A 级: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B 级: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 衔接。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C 级:应用级,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 级: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体验乃至新的发展变化挂钩。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4、难度要求:每份导学案的难度应保持独学至少能完成 40—60%,互学至少能完成 60—80%的内容。学生完成预习时间应在 30—60 分钟。
四、导学案的使用
1、提前一周编写印制。
2、上课前教师应根据学情进行复备。
3、应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每节课结束时应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学生预习效果。
4、尽量采用电脑打印,力求规范。
5、课后要对导学案进行再次修改完善,写下自己的反思或体会。
五、导学案的管理
1、教务处将导学案作为重点教学常规内容定期检查。
2、学校组织的推门听课将导学案作为必查内容之一。
3、每学期学校进行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