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浅谈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可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些自己多年以来在作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读写结合、仿写激趣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对于缺少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孩子们模仿是一条学写作的好路子。平时利用阅读课,对精彩篇目进行详细地分析,然后进行以读促写。反复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掌握了模仿的方法。由于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即使刚借鉴时有的学生会出现比较机械的问题,但也应加以肯定。在大量的阅读中,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作家的创作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小学生的写作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大量的阅读和模仿使写作将不再是件难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师生应把语文课文看成范文,先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物,然后再让学生模仿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来。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后,第二自然段里面有一组句群,“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有的学生写到:“城市里的楼房真高啊,高得直入云霄;城市里的楼房真多啊,多得眼花缭乱;城市里的楼房真……”有的学生写到:“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沁人心脾;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像少女;公园里的花真……”在这段话的仿写过程中同学们个个情趣盎然,越写越带劲。段落是篇章的雏形,学生能把仿段写好,也就为写好篇章的成功作了铺垫。做起文章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比较具体。
二、抓住契机,激情引趣
学生情感热烈,易感染和激励。一旦对所写的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欲望。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我在作文教学中,正是利用这一点,抓住契机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契机呢?我认为应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亲密感。我经常表扬那些爱跟老师、同学交流的学生。学生在这样的鼓励下,交流的热情高涨了,他们不仅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还
说给家长、同学听,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多了,关系就更融洽了。在此契机上,我向学生推荐一种新的交流方法:你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或本子上,交给老师、同学和家长看,或把它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这一新鲜事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课时,他们有的写,有的交头接耳地议论自己或别人的作品……我趁热打铁,向学生宣布:“恭喜同学们,因为你们已经会习作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欢呼雀跃,更激起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学生在快乐中走进了习作天地。
三、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小学生害怕写作很大原因是在他们动手写作前教师条条框框的要求太多,孩子不知道怎样写才合老师的心意。表达自我的写作变成了揣摩教师心理的“大套路”。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心事。”新课标中也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医治写作“假”、“大”、“空”的弊病,作文教学就应先放后收,在学生写作前少一些要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写自己的心声。写作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写作的过程既是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创新表达能力的过程。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情感态度、作文能力等均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有个平常心。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让学生的作文命题具有个性色彩。特别是在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更应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习作,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应该予以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如果我是…… 》、《我爱……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四、指导观察,获取乐趣
把学生从学校、家庭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学会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就是使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
小学生写作文条理不清、言之无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就能为今后习作做到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习作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景,还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及心理活动,写自己受到的启发与感受。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小学生写作时,一个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等着“舍己救人”等感人场面的到来,当然,这些内容如果有的话应该写。但是,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题材,例如一棵小树、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感想等。小学生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比较薄弱。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一半稀疏,一半茂盛?为什么这几天教室的地面特别脏?……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们渴求知识的极大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拓宽了视野,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离开了观察,写出的文章很难达到真实、准确。
五、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的成绩,会受到成功的鼓舞,是激励他们学习愿望的强大动力。对于学生的习作,在批阅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成功之处,即使不佳的习作,也不要妄加否定,可以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加以评点,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乐于表达的愿望。习作讲评既是一次写作的总结更是对下一次写作的指导。讲评能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更能在无形中渗透写作技巧和人文关怀。以学生的习作为本的讲评,直观、形象避免了空对空的枯燥分析、讲解,孩子们乐听,听得明白。针对学生个性化的个体写作的讲评有针对性,避免了千篇一律地指导,允许个体差异,鼓励个性表达,孩子们将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同时还应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老师、家长和同伴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可以重新获得等级。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习作后的成功感、喜悦感,使之始终对作文保持高昂的兴趣,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反映生活。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怎么写得这么棒?”“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感到欣喜”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能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会更加吸引人,大家一定会更
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 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不够形象生动,想象不够丰富,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有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写作技巧,我就写上巩固性的评语。以便他们进一步把写作技巧巩固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启动他们的内驱力,使写作成为学生乐于做的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总之,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就会激发起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第二篇: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语文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作文表达能力。作文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
一、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什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二、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初中生作文试题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
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
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纵观课改后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范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2、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试题形式多样性。
3、凸现人文性,注重创新意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初中作文教学趋势高中作文教学靠拢,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等横向探索,转向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纵深揭示,从而使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三、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需要做好以下四点。(1)、作文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有事可写,有话可说。(2)、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如何下笔。(3)、要降低作文难度,减轻心理压力。(4)、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四)、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 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五)、更新评改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多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
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班里的几十篇作文,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写作热情。
3、形式活。可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六)、重视评语,提高兴趣
作文评语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位叫曾卓的同学一篇《评语使我进步》,读后颇感受欣慰。对于一位同学的作文,我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该文以诗化的语言,浓缩了主人翁的人生精华,诠释人物的灵与性,也透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做了你长期忠实读者的我,今日感受到耳目一新。望多出精品,我等待着!”实践证明,通过评语,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评语促进作文教学。
(七)、佳作展示与赏析。
在课室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 “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四、关注生活,广泛阅读,厚积簿发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生活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
1、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
2、观察事物要有序。
3、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4、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感悟。
(二)、广泛阅读,积累材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读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簿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作为初中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更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作摘抄、作笔记,写周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1、积累景语,丰富语感。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春》中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细腻生动的描写。
2、积累哲语,开拓思维。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赵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3、积累音乐语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的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三)、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靓丽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的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了真话,抒了真情,写山就能情满于山,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如:《长大的感觉》一文,学生选取了自己初中生活中一段独特的经历,为自己歌,为自己泣,真切感人。
(2)、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
3、文章要富有文彩。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彩,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比如《追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过“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伟奇绝,“细看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凄清情思,苏轼,一位在华夏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里行走过了,最后所追求向往的不过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这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为文章平添了动人的魅力。
(2)、将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把它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使苍白的文字披上绚丽的色彩,使语言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幸福也罢,痛苦也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们,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将出自你的笔下。
4、凤头展彩,豹尾余响——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元代著名散文家乔梦符提出作文之法不外乎六个字“凤头、猪肚、豹尾”这就是说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如:《秋叶的月牙儿》一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秋夜,月牙儿刚爬上枝头,撒下淡淡的、朦胧的光,轻轻柔柔的,一缕飘进果园,舔着静谧的夜,吻着挂满果实的枝丫,吮吸着收获,阵阵愉悦的醉人的笑语,时时从果园深处飞出,回荡在月色里,浸透在茫茫的沃野。”开篇将自己对故乡的一片真挚情感抒发的飘送悠远,读来是一种惬意。如《冬绪》的结尾:“又一阵风吹过,那片不肯落的叶终于还是落了,这也是必然吧!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如何写,而是要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撩拨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写作中具有不间断的冲动性,达到心理上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 激情状态,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第三篇: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562409
兴义市顶效镇楼纳学校
熊亲义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语文教学之关键。
关键词
语文 兴趣
激发 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由成功中产生新的兴趣味和动力,使得学习不断得到丰富,不断地成功,这一巧妙的方法蕴含着许多兴趣的因素,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使用权其融于语文学习之中。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以此为学习的动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接近师生这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兴趣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也比较好。反之,如果要是讨厌这个老师,这个老师所教的课学生就学得差。因而,我们应该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一切,让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好奇心
语文教学是一种悟性教学,就当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及创新的语文情境,提出问题,构思想象,形成智力思考场所。提供相对就教学内容的启发意义材料,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 1 人意见,并拿出集体交流。例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在清朝政府极其腐败之时,在外国人轻蔑的语言下,工具及相关技术都较为落后的环境中,我国伟大的工程师却修筑了闻名的京张铁路,这条铁路的设计让人惊叹。然而,在当时各方面技术都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的确有一段惊人的过程。”这时,我祟詹天佑的挂像,让学生说出他是谁?随着提出,“你能说出詹天佑是怎样完成这项工作的吗?你能谈谈詹天佑的伟大之处吗?为什么他的杰作会让世人赞叹呢?”这样一来,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激起了学生猜想,并急于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地产生了这样好的环境,使之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了良好背景。
三、设置悬念,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教学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我认为就是巧妙地设置悬念,让学生自由、轻松地带着好奇心,在极力寻找答案的基础上去学习,去创造、去挖掘。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引子听完、学完内容后,再回头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开通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说法不一,但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导语是教师上号一节课的前提,每一位老师都明白,在精心设计一节课钱,首先都会在导语上下功夫,是自己上课前更精彩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们都倾注于某些柜式的原由,我们只要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他们的注意力都将会被教师全部吸收,这样一来,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四、教师要把“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语文的艺术性,充分利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这当中,声情并茂的叙述,扣人心弦的朗读也能感染学生,2 当然,在教学时,教师也应该从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师生之间交换一下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他们自主地去读、去想、去发现、去研究。利用不同的语音声调,来吸取学生的专注,利用生动的讲解来激起他们的认可及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言行引导下,才会用心地去完成一节语文课,也使得他们在轻松中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自身素质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教师要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旧的思想转变成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坚定和强化教育发展功能,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同时,要把自己培养成具有较高素养的人,使自己在教学中能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理解,优美的板书等去体现自己高雅的教学气质和素养,教学过程中,要参设一部分深入有效的评价,及时强化和交流课程与教学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的教学途径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不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但主要地是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改变学习的态度,学的主动,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让他们在愉快、轻松地情趣下接受学习,把他们一些理智的学习气氛引导到趣味学习上来,使其沿着乐学,好学,主动地学的方面发展,从而达到兴趣培养的效果。
第四篇:培养创业兴趣,激发创业欲望
第五届健康杯征文
文章题目:培养创业兴趣,激发创业欲望
作者名称:詹洁雯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理工学校
联系方式:广东省中山市东凤理工学校
邮政编码:528425
培养创业兴趣,激发创业欲望
摘要:创业者一旦产生创业的兴趣,就会对创业实践活动予以关注,进而热爱和追求,并由此走上创业实践之路。兴趣是创业者创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创业者才能,帮助创业成功。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创业欲望;组织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强化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模拟企业,创设创业场景;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创业兴趣。
关键词:创业兴趣 创业观念 校园创业文化 创业情景
全文:
据报导,美国曾对两千多位著名的科学家进行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由于谋生的目的而工作,他们大多是出于个人对某一领域问题的强烈兴趣而孜孜以求,不计名利报酬,忘我地工作,他们的成功是与他们的兴趣相联系着的。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对于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的较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人们能力的发挥。创业兴趣是指人们对创业具有特殊的爱好,直接影响着人们工作的成功与否,它具有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等特点。人一旦对创业产生兴趣,就会对创业实践活动予以关注,进而热爱和追求,并由此走上创业实践之路。
一、创业兴趣的功能
1.兴趣是创业者创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教授说:“兴趣比天才重要”。兴趣可以使人自觉的集中精力刻苦地钻研自己所喜欢的职业知识,启迪智慧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业兴趣更是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它能发挥创业者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将其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其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
2.兴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才能,帮助创业成功
有人进行过研究:如果你从事感兴趣的职业,则能发挥你的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如果对所从事工作没有兴趣,只能发挥你全部才能的20—30%,工作的效率低并很容易疲劳。创业兴趣则能调动创业者的全部精力,使其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投入工作,促进能力的发挥,遇到挫折也能积极面对,创业过程对他来说是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工作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二、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创业兴趣
1.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创业欲望。观念制约行动,理论认识指导实践。由于中职生一般认为自己技术水平有限,知识面不够宽,在创业的问题上普遍表现比较自卑,认为自主创业对自己来说只是天方夜谭。要消除学生这些自卑心理,最好的办法是转变学生的观念,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创业可以带来较高收入和发展机遇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可以创造辉煌人生价值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例如: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收集大量中职毕业生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学生,激发他们去思考,从“想都不敢想”到产生“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观念,进而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强化创业意识和欲望。
2.组织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职业兴趣。
组织适应个体自主创业的兴趣小组,如家电维修、电工、制冷维修、商业营销活动、物流配送、计算机网络设计及维护、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学校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到镇的敬老院做义工,为老人们维修电器、检查线路、购买商品等;利用学校开设的家用电器维修部为群众服务,为镇上有需要的单位设计程序等等,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职业激情和创业欲望。
3.强化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1)加强创业宣传。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作为中职学校应积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如宣传栏、校园刊物、班级板报、校友交流会、专题讲座、校园网、学生会组织等,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知识的宣传,使学生全面、系统、详细地了解创业;同时加强对著名创业者的宣传,尤其注意宣传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历程,弘扬创业精神,使创业者成为学生所敬慕的社会角色,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2)组织各类竞赛,培养创业能力。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与学生创业有关的各类比赛,推动学生树立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观念,提高学生进行创业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个人名片设计”、“商务活动策划书”、“我爱我的专业征文”、“身边的诚信征文”、“计算机网页设计”、“东凤镇市场调查报告”等比赛。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能力和资源,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在体验中产生成功的愉悦,对创业逐渐地产生兴趣。由于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艰苦的磨炼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懂得团队协作和责任感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
4.模拟企业,创设创业场景。
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校园,他们极少有机会接触到市场,所以在校园创设创业场景,在校园内开设“模拟小企业”,在老师的指导,由学生来充当小企业的小老板,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经营活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开拓眼界,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创业情感。譬如:学校营销、计算机、家电专业特 点,在校内开设“小小士多店”、“网上购书城”、“家电维修店”和“电子零件加工厂”等。又如,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期间,学校开展“商业一条街活动”。即将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有小食街、小商品街、游艺乐园、录像室等,让学生以投标形式租借学校的场所和设备,选择一个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在活动中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这些“企业家”学会进行市场调查、寻找经营地点、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撰写投标书、参与拍租、申办工商营业执照(税务证、卫生许可证等)、设计店面、给企业取名字、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广告策划、经营(包括招聘、岗上培训、进货、销售、记帐、盘存、服务等)、交税等一系列商业知识。开展这样的活动,老师必须是指导者,学生则成了老板、企业策划者、雇员、设计师、推销员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在活动中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展示自已的才干。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了培养,并形成坚定的创业信念。当然,不可能所有的经营都是成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自觉地锤炼自己的创业心理品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创业的乐趣,体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模拟的创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5.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业兴趣。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更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就越深厚。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创业没有认识,就不会对创业产生情感,当然也不会产生兴趣了。因此,中职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认识到个人品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创业品质和人格魅力;才能亲身观察和体会到创业者的乐趣和艰辛,对创业有更深的了解,进而产生创业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厂企参观考察;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市场参观考察,使学生在考察中进一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加强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对创业者的创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又例如:多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学校与企业联系,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场所;或与社会取得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开辟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利用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时间,通过勤工助学的形式了解社会,锻炼能力。
爱因斯坦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创业兴趣是学生在创业上积极工作并获得成就的原动力。对于从事某种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善于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并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帮助学生发掘确切可行的创业目标。参考文献:
1、刘素婷《论高职生的创业教育》
2、马莹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年8月
3、黄炜 《中职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4、尤建国
《培养中职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年第1期
5、王国强等 《创业知识读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 月
6、陈国明
宁波出版社 2003年9月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第五篇:培养习惯 激发兴趣工作计划
培养习惯 激发兴趣工作计划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时保持对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一、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儿童的特性是爱玩,好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兴趣。因为在游戏中学生充分积极主动,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音乐的训练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中,可采用动物园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教师出示一种动物。就让学生模仿叫声并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学生都希望能在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即满足了他的表演欲望又培养了他的兴趣,同时还调
动了他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二、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活跃思维,调动学习兴趣。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绚丽多彩的诗情画意,而音乐更需要幻想和想象才能身临其境。
(一)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达尔克洛滋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给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段动人的故事,引起情感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
如欣赏《夏》一颗,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教师徐徐朗诵星星眨着小眼睛,我在夏夜数星星,学生的思维于是被优美的语言和音乐声调动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形象,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
(二)通过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插上理想的翅膀。
在音乐教学中,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插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如:我上《动物说话》一课时,画了一副抄有歌谱和歌词的挂图,在写标题是,我没有写上正规的动物说话几个汉字,而是用各种颜色写了一个卡通的说话二字,然后画了三只可爱的小动物,这样原本很简单的挂图变的漂亮起来,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对学这首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如;《动物说话》这
一课,老师向学生介绍小鸡、小鸭子、青蛙的形态时,说上老半天,学生脑子里还是没有很清晰的图像,如果电脑出示动画片,表现小动物的形象,学生自己去看,了解小动物的可爱和活泼,会帮助学生在歌唱时表现出小动物的可爱形象。再如:在教学二年级《郊游》一课时,学生初步学会歌曲后,我就启发学生,春天多美呀,现在把你感受到的春天画出来好吗?结果,每一张图画都是那么美丽,让学生达到了创造美的境界,更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三)通过优美的舞姿,把学生带进想象的天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责任是: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灵性,培养对艺术创作的能力,以便使他们享有一种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我在音乐教学中用音乐舞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创编,不断拓展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是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三、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乐器渗透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营造气氛和激发兴趣的功能。它能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食物、现象和过程,和无法听见和听清的食物、各种音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如:歌曲《小动物唱歌》,我就进行电脑制作,制成小故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看画面、听音乐,做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意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这样学生头脑中不再是空白一片,而是有了完整的音乐形象,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美的直观事物激发兴趣。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美丽的挂图与设计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如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美的享受中再现美。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出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现场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的教学带来了音符。电教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和现场欣赏一样。享受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乐器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又如,在介绍戏剧时,可以播放同类戏剧的精彩片段或经典唱腔,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戏剧特点的理解,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再如: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己的歌声录下并欣赏,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发和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其次,我在音乐教学中,坚持开展竖笛吹奏课。当学生学会歌曲后,让学生童竖笛吹奏,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学生在每次吹奏时都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欣慰,同时也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在学生初步学会歌曲后,我还在唱歌教学中使用打击乐器结合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教师通过音乐的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充满音乐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热爱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南口前中心校
2011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