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时间:2019-05-12 22:2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第一篇: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

高考语文作文在某种意义上是时代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语文教育的不断追求与发展走向,更可窥见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关注语文,尤其关注高考作文,正是在关注我们的基础教育,关注人才培养及国家的发展战略。

让我们通过三位常年工作在中学语文教育一线的优秀语文教师的讲述,回顾几十年高考作文的发展变迁,并展望未来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从中把握时代的印记及发展脉络。

——编 者

对话嘉宾:

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教研室 周曼云

人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北京骨干教师 廖昌燕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周鸿祥

高考作文应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从今年高考作文试题的材料和话题来看,无论是全国卷、广东卷、辽宁卷,还是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都紧扣时代脉搏,直面现实生活、社会热点。

在人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廖昌燕看来,北京作文题的材料切入点虽然是传统观念中的“老规矩”,但引出的却是紧扣社会现实的话题:“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如今又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其实是传统观念在当今现代生活中是否还适用的问题,是一个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继承与批判“老规矩”的问题,也是一个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它对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切近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作文题是学生运动会项目“山羊过独木桥”,同样是从现实生活的故事中揭示生活规律——与对手合作、互利双赢,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此外,还有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易使其丧失觅食能力”,全国大纲卷“农民工与医药费”,湖南作文题的“最美乡村干部”等等,这些题目都将作文的内容指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廖昌燕说,从2014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目看,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不仅考查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更重要的是考查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认识,考查他们对社会问题是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是否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和见解。

如果说过去几年中还有一些作文题目可以让学生套作、宿构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题,就很难用几个背过的诸如司马迁、陶渊明等古人事例来完成。高考作文中“古人来开会”的文风已经得到扭转,这无疑是回归了作文的本质——写作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是思维的外化;作文水平归根结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这当然应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

高考作文有着清晰的时代印记

在周曼云老师的心中,有一个坐标图,上面清晰地标记着过往40年的高考作文题,而这样一个坐标图,又何尝不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末,是我国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时期,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题目以命题和命意(材料)作文为主,文体上应用文、实用文占了相当的比重。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作文材料往往哲理性、寓意性较强,考生审题时要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个哲学原理,行文过程要把这个原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阐释清楚、分析明白。例如,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1978),改写“第二次考试”为“陈依玲的故事”(1979),看图作文“读漫画《这下面没水,再换个地方挖》”(1983),短文“就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1987),“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1989)等。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90年代的高考作文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征:以一大一小两个作文为主,加大了描写手法或记叙文写作的考查力度,加强了想象能力和文学意味的考查,文体特征要求依然鲜明。如1988年的命题作文《习惯》,开始不限体裁(诗歌除外),突破了以往以议论为主的格局,学生可以写小说、剧本,散文等。小作文大多侧重考查描写能力,如1991年的想象作文“圆”,1997年的行动描写“小新背瘫痪的同学上学”,与之相匹配的大作文,往往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性文字。1994年和1996年小作文考查了介绍说明性文字,大小作文兼顾了不同文体和表达方式的考查,呈现记叙、议论、说明、应用文多种文体和多种表达方式全面兼顾的样貌。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材料较上个时期更显生活化现实化,考生审题时要从材料中提炼出一种思想观念或生活常理,分析时重在一事一议,就事论理,这些作文题在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上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加深了对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思考和体悟。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1999年开始我国进入新课程阶段,全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高考作文也在2000年“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中进入了话题作文的新时代。

相较于命题作文或命意作文,话题作文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尤其它的写作旨趣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与写作理念。应该说,话题作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了写作教学的进步,也出现了大批高质量的高考作文。可圈可点的有2001年蒋昕的《赤兔之死》,2003年耿亮的《转折》。

随后,话题作文的弊端日益显现,开放性这个最大的优势成了最明显的劣势。由于审题门槛低,限制条件少,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不利于高考选拔。同时出现了或泛哲理化地拔高立意,或心灵鸡汤式地流于思维肤浅,或假大空地喊口号,或无病呻吟故作文化腔等弊端。

于是,2006年全国卷作文首次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命题,采用一段材料一段要求的形式,给考生提供的写作角度更多样,思考的空间更大,没有明显的立意导向。同时,又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较好地处理了“开放与限制”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一直在如何很好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上进行探索。

抓住高考作文命题“关键词”

在周鸿祥老师心目中,未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可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关注现实。作为当代高中生和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应死啃书本,作文中只会拿几个古人说事,套话连篇。

多元空间。高考作文要防止宿构,作文题就要出人预料,而且必须有所限定。如何在规定的话题或情境的制约下,给不同的考生以较大的发挥空间,确实是个难题。考生有着太多的不同:地域、家庭、阅历、性格、兴趣,等等。避免同一题目给数万乃至数十万考生带来的尴尬,除了在题目的设计上能有更大的可选择空间外,采取多题选择的方式或许是可取的。今年北京卷的微写作是三个题目选做一个,开创了一个不错的先例,令人欣喜。

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谓创新,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尤其是批判性思维。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素质和能力,只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就谈不上创新思维,当然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今年的上海作文题尽管简短,但内涵丰富。“沙漠”这个意象显然具有隐喻性,可以同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相联系;而选择的自由与“必须”的不自由,富有哲理味道,具有思维的张力,可以考查出学生思维的是否严谨、开放、辩证,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可见,作文题目并不在于所给材料字数的多少,以及设置的情境是否具体生动,最重要的是具有思维空间和思维力度。

高考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高考作文理应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思维、积累、见解、语言运用能力等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命题应该成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风采的平台。

第二篇:2017高考风向标作文

2016高考风向标|任务驱动型命题新动向理据举证类作文阐述

授课时间:2016.05.25下午第二节 高三1班

授课人:张碧红

教学目标:2016年高考冲刺阶段,《语文月刊》例牌性地推出了两套语文试卷,其中A卷的作文命题,称得上是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的一次突破性的创新。面对学生备考中出现的问题,本节课拟作一个针对性讲评。

教学重点:考场上“理据举证”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法与注意事项。教学方法:以例为线,以学生探讨为主,归纳梳理应考方略。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分)

南非有一位叫伯纳德的医生,在他担任实习医生的时候,为一个7岁孩子做心脏手术,却误伤了孩子的心脏外壁,孩子死了,伯纳德吓得够呛,充满懊悔。他的指导医生李拉海问他,你有没有从这次事件中学到东西?

伯纳德说:学到了!这种情况应该先用手指压迫止血,再做后续处理。李拉海说:OK,这就足够了,明天的手术,仍由你来做。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伯纳德不断学习,拿了两个博士学位,坚守医生岗位,做了很多手术,做了很多研究,写了很多医学著作,组建了一支很强的的手术团队,还用狗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伯纳德医生终于成功做了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请你就“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完成写作任务,表达你的观点、理据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来源:《语文月刊》2016年二套高考冲刺题A卷。)

二、解析:伯纳德“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这是个立意点。它成功地要素有哪些呢?结合材料看,可以说方方面面,这就要归纳梳理,然后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几点来写了!

首先,从外因的角度看,没有指导医生的原谅宽容、鼓励支持和再次给予机会,那么,伯纳德何来成功?

再者,从内因的角度看,因素太多了:①伯纳德从中吸取教训,知错能改,;②他不断学习;③深入研究;④坚守岗位;⑤组建了一支很强的的手术团队;⑥大胆创新——还用狗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等。

这么多因素,800字的文章,怎么装得下?所以,要选材了。选什么?全由考生自己拿主意——要从大处着手,抓主要矛盾。比如,外因、内因等。你认为哪个重要,或者哪几个重要。“大”的单独论证,“小”的可以先合并同类项,再进行论证,谈出“理”与“据”之间的逻辑联系就行了。切不可抓小放大,也不可遗漏要素,以偏概全。比如,“创新是成功的因素”、“坚持是成功的因素”等就有失偏颇。

三、探讨出现的失败案例: 【值得商榷的作文示例】

化失败为前行的动力

“不会从失败中找出经验教训的人成功路途是遥远的。”拿破仑如是说。在我看来,全球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就在于反省、总结以及勤奋三点。

成功需要反省。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楚地照出来,是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没有哪位医生是生来就能持者手术刀叱咤风云。伯纳德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实习医生,毫无实战经验,犯错误在所难免,只不过他不幸地在为一名7岁男孩做心脏手术是犯了。尽管伯纳德该被追责,他自己也应有所歉疚,事实上他也的确懊悔不已,但所有事后的补救都为时已晚,并不能改变什么,首先要做的便是反省。剖析失败,找出根源,只有了解问题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以尽量避免在同个地方重复跌倒。

成功需要总结。纵观古今中外许多风云人物,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享受光鲜亮丽的荣耀之前也经历过许多辛酸过往。林肯失业,竞选议员失败,近婚时日未婚妻去世,而马云的前37年人生充斥着失败二字。之所以他们没有泯然众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放弃不抱怨,总结失败后大放异彩。伯纳德不亦是如此吗?在导师的指引下,他没有在痛苦的回忆中过久挣扎,而是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学会了应急时的妥当措施。《简爱》中:人生来就是含辛茹苦的。有的人陷在失败的泥沼里无法自拔,有的人却凭着意志爬坡过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利用失败为成功铺路奠基。

成功需要勤奋。鲁迅曾言:“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了工作上。”伯纳德就是这类“工作狂”之一。他不断学习,坚守岗位,刻苦钻研,成就无数,终于成功做成了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这是他勤奋努力后应得的胜利的果实。而那些闲时只知喝咖啡的人也就无缘这份甘甜了。人生而平等,有些人就着血与泪,攻坚克难,付出九倍甚至数十倍于常人的努力,从一而终的践行着“勤奋”二字箴言,将自己变得与众人“不平等”,成为凤毛麟角中的一角。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因素有很多,在我看来唯反省、总结、勤奋三点尤为重要。学会反省自我,总结失败,勤奋刻苦,化失败为前行的动力,谁能说下一个摘得桂冠的不会是自己呢?

〖点评〗 这是一篇“很美,但生不逢时,留有遗憾”的现场篇作文。说它美:全文布局非常漂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匀称规范,说理层次很清楚;另外说理语言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逻辑性。说它“生不逢时,留有遗憾”,因为这次考的题目是一篇限制极为严格的“理据举证类”任务驱动动型作文;它要求考生举证医生伯纳德“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的理据,而这些要素,必须全部来自命题提供的全部要素。而刘同学所写的只有“三个要素”:反省、总结、勤奋,而且放弃了主要的要素,所以就有“偏”之嫌,很难拿到理想的分数。同时,标题也拟“偏”了。——留下了遗憾,实为可惜!

【写作指导】

论点:“成功的要素”

论证方法:理据举证——用材料中的根据去论证“成功的要素”这一观点。★提示:严格来说,正是这些因素,才构成了伯纳德 “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缺一不可,只是主次问题,考生作文要处理好详略关系。

四、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供大家切磋!〖考生作文〗

1.心脏移植手术后的深思

伯纳德实习时做手术曾致人死亡,但他总结反思,指导医生仍信任他,放手让他再次操作手术,此后他不断进修,终获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伯纳德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这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背后,是个人的进修努力以及社会对医疗失误的宽容所构建起来的。

首先,是个人对失败的反思及敢于走出阴影的勇气支撑的。暂且不论伯纳德在担任实习医生时的水平如何,但致人死亡的手术无疑给他造成了巨大冲击。他懊悔、自责,但他并没有因此将自己困在这懊悔与失败的境地中,他直面手术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了指导医生的信任并继续进行做手术。柴静曾说:“人最大的问题是不敢直面自己的错误。”而伯纳德,他成胜了自我,而且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进修,做研究,组建团队进行研究。正是因为他走出失败阴影的勇气,正是因为他对自我的更高要求,正是因为他心中那份因自己失误而赌上了他的一生的自责以鞭策自己做得更好的责任感,是他能获取如此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其次,是社会对医疗非人为失误而造成失败的宽容。伯纳德个人的主观努力固然很重要,但当年他的指导医生对他的宽容与鼓励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于情理来说,当一位医生因医疗失误而引起病人死亡理应会受到上级的批评或社会舆论的指责,但作为他的指导医生李拉海却恰恰相反,更注重的是从事件中所获取的启发教训,而非因一次事故的发生而厉声批评,反而让他继续进行第二次的手术。如此的宽容与信任,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看见》中曾说:“对媒体的容忍开放有多大,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有多大。”善哉斯言,这句话同样也指出了医学界发展的一条明路,对医疗中非人为故意导致的失误的宽容程度有多高,医学界的发展速度就有多快。

可见,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发生在伯纳德身上不是偶然的,而是个人主观努力与社会的宽容所结合的必然。

对待非恶意造成的医疗事故,医生个人应反思,社会环境应给予宽容,则中国医学界才有可能获得下一例世界性手术的成功,才能取得真正的飞跃进步。(得分50分)

〖导师简评〗材料包含的要素很多,本文能抓住两个最核心的要素来综合论述,较好地体现了对材料的整体理解。(指导老师:佛山马琳)

【讨论可修改之处】

2.论成功的要素

一叫伯纳德的先生担任实习医生时误伤一名病人心脏外壁,导致孩子死亡,事后他的指导医生问他是否从中学到东西。他回答说有。往后,伯纳德不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最终他成功做了全世界第一例心胖移植手术。成功的因素也许有很多。但我认为其成功的要素在于勇敢、坚持而又有担当。

何为勇敢?作为医生首次操刀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克服心理的恐惧与陌生。伯纳德医生误伤病人致其死亡,他十分懊悔。也许对于心理脆弱的人会陷入无限的自责之中,最终郁郁寡欢无大作为。相反地,伯纳德并没有,他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并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事实。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需要的是勇气。勇敢的人可能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勇敢的人。

有了勇敢的精神,还要有坚持的毅力。伯纳德医生第一次失败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坚守自己的岗位,做了很多的手术并做了很多研究写了很多医学著作。这期间花费的时间决非两三个月即可完成。这投入的时间精力是无法估量的,是伯纳德医生一日又一日的坚持所铸成。这犹如一段旅途,要想完成只有靠自己的修行。“台湾民歌之父”胡德夫用了65年时间为自己民族的歌呐喊。他坚守着对原住民生活的眷恋,找到了自己的意义也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如同闪烁的星空,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虽然微小,但只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也能找到自己的成功之道。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单只有金钱和权力,毕竟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坚持不懈的过程也能赋予我们满足与快乐。著名港星古天乐十余年已为内地山区捐建85所希望小学,这些年的坚持做慈善绝不是为了炒作,我想这不计回报的坚持也正是伯纳德成功的重要要素。

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更是需要有担当的精神。《目送》中写道:“我不求未来一切顺利,只求我所经历的颠簸不会白费,我流下的汗水不会白费,也许不会让我成功,但至少让我无悔。”我想伯纳德医生也是如此,有着强大的担当,能承受这期间的孤独与挫败感。或许付出与回报不会成正比,但有了担当的精神,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每个人对于成功的看法都有差异,但在我看来正是勇敢,坚持与有担当这三个要素成就了伯纳德医生的辉煌人生。(得分47分)

【导师简评】写好任务驱动作文的关键是对任务的明确,很明显“请你就‘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数’谈谈自己的看法”,表达观点、理据和思考是本次写作的任务所在。本文能够紧紧围绕这个任务展开论述,开头结合材料就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其成功的要素在于勇敢、坚持而又有担当”,接下来分层论证,条理也比较清晰,段段紧扣任务,结尾回到任务,再次明确任务观点,中心突出。在论证中作者能层层深入,在剖析比较中观点更加清晰,说理更加深入。不足之处是论证方式不够丰富,有些名言的引用和所论证的分论点结合还不够严谨,如“担当”部分,语言的逻辑性还需进一歩提高。不过瑕不掩瑜,在很多同学还沉浸在以往话题作文的思路上徘徊不前时,本文能紧扣任务,驱动前行实属不易!

【讨论可修改之处】

3.成功,岂能一步达成?

伯纳德医生成为世界第一个进行心脏移植的医生,成功的因素固然有很多,比如他的细心、医生精湛等等。但在笔者看来,伯纳德取得成功的最大要素,正是他能从先前的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做好每一小步,把最后的成功“积累”出来。成功,并不是一步达成的。

拿破仑曾说:“不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人通往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伯纳德正是那“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人”。第一次尝试为何常常失败?因为没有任何的相关经验。如果已从第一次尝试中获得经验,第二次尝试又为何还会失败?因为经验还不够多。可见,表面上成功是一种对立于失败的结果。实际上成功更是一种建立在多次失败之上的,经验多次积累并达到一定高度后的必然结果。在任何一个存活的人面前,不存在真正的失败。任何人都有时间在失败中获得经验,让暂时的失败变成最后真正的成功。而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不正是伯纳德从孩子的死去上汲取经验,从狗的心脏移植中积累经验而获得的结果?这样看来,伯纳德的成功是必然的。

同时,移植手术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不放弃”的前提上的。这里的“不放弃”,正是“不放过任何的致死因素,不抛弃任何一种治愈可能”。夸张点说,这就好比做饭时的火候,无论是蒸米饭时火小了,还是炒菜时的火大了,都会做不出一份成功的美味。只有把一个个细节做好,才能使之前积累的经验得到充分发挥。试想,若伯纳德在移植病人心脏时因疏漏而导致失败,那么他此前在狗身上的无数次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因此,伯纳德的成功,建立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注重细节的前提下取得。

当然,手术的成功的许多其它因素也是不可或缺,比如伯纳德虚心求学而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充满自信而从孩子的失败手术的懊悔后重新来过,处事冷静而准确在失败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但归根结底,一切都还是要建立在有条不紊的过程和厚积薄发的理念之上的。可以说,不达到步步为营,无论技能多高超,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成功。

成功并不是一步达成的,难道注重每一步的细节,汲取每一步的经验,才能达到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我们从伯纳德的成功中汲取的经验,也能帮助我们达到人生的成功。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0分)

〖导师简评〗本文亮点颇多。首先,作为一篇“理据”类材料作文,本文很好地扣住“全球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的任务进行构思行文,思路正确。其次,说理深刻。本文能挖掘“积累”的多个方面分析说理。第一个主体段紧扣“多次失败的积累促成伯纳德手术成功”进行归因分析,概括能力强;第二个主体段从“不放弃”角度,强调注重细节。第三个主体段递进说理,将“全球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进行概括性列举,从宏观角度论证,为升华的 5 段落。结尾回扣任务,再次明确伯纳德成功的要素是“积累”“不放弃”,并提高到普遍性的道理上。全文结构严谨完整,布局合理,首尾呼应。另外,本文的标题紧扣中心任务,反问句式,干脆利落,强调到位;语言流畅,引用颇多,学以致用,这些都是行文中好的导向和习惯。当然,不足之处,在于第二个主体段论证时分析还欠具体,没有很好体现伯纳德与“不放弃”的关联,如再具体结合伯纳德进行举证会更好。

【讨论可修改之处】

五、总结梳理:

〖启示录〗

这次写作考试中,考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作文内容不在题目规定的范围之内的问题,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惯:写法根深蒂固了,二是审题不清,思维混乱。

解决办法:备考中,我们要举一反三,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各类“变式”题型尽可能展示给学生,大家共同来探讨命题规律;同时,加强审题训练,“扣”死题目中的各项“驱动指令任务”,强化写作的针对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多搞几次写作训练。

如果这样,相信考生会掌握“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奥秘,其作文质量将会得到提高!

第三篇:名师语文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的培训即将结束,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这个夏天,室外骄阳似火;室内春风拂疏。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荡涤了所有的炎热,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我们为他们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所惊叹,为那抑扬顿挫的语调 所折服,为那优雅大方的体态语所吸引,更被他那入情入境的讲解技 巧所震撼。

潜移默化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完善的教师职业形象,如何打造标准规范的教师语言。也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走进微课,我们像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课件内容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让课堂焕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既把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课件,更让我们倍感耳目一新: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在这次的培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 养。

”在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教训,学生绝对服从,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无论是 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

这七天的学习,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名师课堂的观摩,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优秀教师的报告,令我受到心灵的震撼,同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疏通了许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认真工作,刻苦钻研,用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向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语文名师教学专题研究

语文名师教学专题研究

一、名师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名师,就是知名度高的教师,即一个教师因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在其所在的地区和系统中,很自然地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等)。可见,名师是一种积极性的社会评价,是人们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褒奖。说得具体点,名师的知名度实质上是德、识、才、学的总体的或某些方面的独特优势的集中反映,或者是突出的教育成就的结晶,或者是杰出的教研成绩的体现,或者是优异的教学风格的显示,或者是超群的人格的凝聚。

名师的特点: 一是行为的垂范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一般的教师尚且应该如此,作为名师更应该成为广泛传诵的模范,成为学生的楷模、同行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他们的举止风范、人格力量,将影响学生一辈子。对于同行来说,他们的行为所体现的先进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具有榜样的力量。

二是程度的层次性。“名师”的知名度是不一样的,它是由名师自身的成就与影响所决定的。成就越高,影响面越大,知名度就越高。

三是形成的自然性。由于“名师”既不是职务,也不是职称,仅是一定知名度的反映,所以一般是在学校内、社会上的一定范围内,人们所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积极的看法和正面的舆论,而没有经过某些机关的评审与命名。近些年,各级也都开展评选,任命“名师”的活动,但评选的依据主要还是依据其影响力以及教学科研的成果、业绩。

二、为什么要研究名师

1.深化改革的需要

刘国正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长远的发展,靠什么?借鉴外来的东西是必要的,但由于语文教育的特质,主要应该靠自己:一是靠本国的语文教育大家的理论指导,再是靠从实践中产生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两者如鸟云两翼,两翼一齐扇动起来,语文教育改革迟滞的步伐,高翔于汗温的云表,是大有希望的。”

2.探寻教学规律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更新与创造,每一个时期,每一个行程无不展示着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那些语文名师在颠覆和重构中的教学智慧。尽管应试文化的喧嚣干扰着教学心灵的净化,语文课程改革受到严重的胁迫而出现困惑、不知所措的教学状态,但不少语文名师在语文课程改革的第一线仍然痴心探求着“教学的真义”,守护着一颗纯美的“教学大心”,在探索实践中执著于生命的投注,力图在语文世界里将智慧的美丽写透。如新时期以来三代语文名师都具有开放的意识、开放的情怀、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境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一辈语文名师,注重教学主体的新鲜思想和教学新秩序,强调以新的思维方式与认识角度去透视语文教学现象和语文课程改革活动。韩军、程红兵、赵谦翔、李镇西等中年名师,以教学实践探索的方式追问着语文教学活动和语文课程改革过程的人文价值,赋予语文教学与课程改革活动以新的存在意义。以王君、杨宏丽、史建筑、李卫东等为代表的青年名师,善于从生命体验的感觉和教学个性追求出发来进行语文教学探索,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谱写了更为美丽的语文教学智慧新篇章。

3.榜样的激励效应

名师既是传授学业的优秀的“经师”,又是言传身教的理想的“人师”。他们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学上是有高超的教育艺术,深受学生与同行的敬仰与信赖,他们的举止神态、行为习惯、兴趣作为、教学风格都会对学生与同仁产生影响。如古代的孔子、孟子、朱熹等,近代的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现代的陶行知,叶圣陶等,当代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他们在教育界做出的创造性成就惠及后代,他们的社会影响,榜样效应历久不衰。

三、语文名师研究 从改革开放时期至新课程改革时期,我们可以大致把语文名师为分三代。

(一)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也可称之为复苏发展期(1977-1987)主要代表人物有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宗礼、张富、欧阳代娜、宁鸿彬、洪镇涛等。

于漪简介与评析

1.以兴趣为激励学习语文的先导

A、珍贵的内驱力

B、不能千课一面

C、教出趣味

D、传之以情、以情激情

2.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

A、开启思维的门扉

B、创设情景

C、鼓励创造

D、重点突破 3.追求语文的综合整体效应

A、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 B、要整体上去把握课文,教学也需从整体上去考虑 C、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综合整体性 钱梦龙简介与评介 1.“三主”理论体系中的教学思辩

A、以教师为主导

B、以学生为主体

C、以训练为主线 2.基本课式的丰富内涵 3.智慧之光来自理论与实践 洪镇涛简介与评介

1.变讲堂为学生

2.构建语感教学体系

3.编制极具特色的语文教材 欧阳代娜简介与评介

1.初中语文能力过关实验 前后五轮,并编制教材 2.情感派代表人物 3.语文教学改革的特色 张富简介与评介

1.跳摘“桃子”,挖掘学生潜能 2.“跳摘”实验的目标 3.“跳摘”实验的措施

4.课堂结构“四分三度”模式 魏书生简介与评介

1.站在时代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和改革语文教学

2.重视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兴趣,内驱力)3.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能力、习惯 4.教改的特色(管理派)宁鸿彬简介与评介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着眼创造性人才培养 ①三原则

②世界观、方法论引入语文训练 2.独具特色的思维训练模式

①A多端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②多角度的课堂教学设计 ③课堂训练模式的多元化

A朗读

讲说和听论

讲故事和卡片 3.宁鸿彬教育思想评析(思维派)

(二)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1988-2000)

名师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程红兵、赵谦翔、李镇西、李海林、余映潮、高万祥等 程红兵简介与评介

1.人的建构:语文人格教育的命意 2.陶冶生命:创设生命的文化场 3.动态生成:语文教学本体论智慧 李镇西简介与评介

1.语文教学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求“自我理解” 3.给学生作文以思想个性和感情自由 赵谦翔简介与评介

1.建构“绿色语文”,享受诗意人生 2.“绿色阅读”教学实验的探究 3.“绿色作文”教学实验的尝试 余映潮简介与评介 教学艺术的重要特征 1.追求创意,崇尚美感 2.形式简约,内容丰厚 3.训练语言,启迪思维 4.引导活动,注重积累

韩军简介与评介

新语文教育论纲中所提出教育观念

1.举三反一,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 2.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 3.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化”之本 4.文字意识,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字”之本 5.化意为字,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 王崧舟简介与评介

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1.诗意语文的灵魂:价值引领 2.诗意语文的血脉:文化传承 3.诗意语文的旋律:精神诉求 4.诗意语文的光华:生命唤醒 5.诗意语文的情怀:感性复活 6.诗意语文的风采:个性高扬 7.诗意语文的神韵:智慧观照 8.诗意语文的境界:心灵对话

(三)本世纪初至今 王君简介与评介 1.青春之语文宣言

A、青春灵气来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设计 B、青春灵气来自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 C、青春灵气来自诚意机智的学情应变 2.写作:开掘一条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 3.教师深度引导的三个层次

A、左右衔接前后贯通,打穿知识通道 B、整体俯瞰推波助澜,丰富思维角度 C、扩展空间碰撞思维,营造探究磁场 熊芬芳简介与评介 “生命语文”教育

1.用语文唤醒生命意识 2.用语文丰富生命内涵 3.用语文提升生命质量 A、拓展生命的宽度 B、锻造生命的厚度 C、发掘生命的深度 史建筑简介与评介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思考

1.教材文本的文化因素 2.教学实施中的文化传递 3.师生交往中的文化气质 4.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积累 5.语文素养中的文化积淀

四、语文名师的共性与个性

(一)如何学习语文名师

1.名师对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态度 2.名师的想法、做法以及创新 3.名师的共性与个性以及特色 4.总结名师教学的经验、规律

(二)相同点

1.热爱学生,忠诚事业 2.甘于平凡,不甘平庸 3.追求执著,坚持不懈 4.注重反思,助于思索 5.善于学习,与时俱进 6.培养能力,养成习惯 7.调动兴趣,激活思维

(三)不同点

从知识结构来看:

第一代更为扎实(基础知识)第二代更为广泛,第三代更为新潮 从对待语文的态度来看

第一代主要是从语文内部,第二代突破更开放,第三代外围更率性 对待文本的态度来看

第一代文本中心,第二代作者中心,第三代读者中心

第五篇:名师点评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

名师点评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 <下水作文、微作文赏析>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不是自由的。

【名师点评】

华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杂志主编王意如教授:

秉持一贯的思辨性

思考空间很大

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是万众瞩目,在应试教育的围追堵截下,命题组面临着很大压力。尽管如此,每年的高考作文依旧充满惊喜,实属不易。

今年高考作文题难度整体比去年大,但是考生可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学生可由作文题联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具体事例。

从命题上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秉持了上海高考命题一贯的思辨性,从2012年“心灵中的微光”、2013年的“更重要的事”到今年的“自由与不自由”,都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很有帮助。

其次,这次高考作文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抓手,不是抽象地说“自由与不自由”,而是通过“穿越沙漠”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更容易地领会“自由”的意思。

再次,这则题目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比较好的发挥,“自由和不自由”的问题,可以从非常小的事情入手,也可以考虑到高层次的东西,思考的空间很大。

但是,此次高考作文题依旧存在一个问题,通过题干的提示可知,必须穿越沙漠,所以最终是“不自由”的,而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所以过程是“自由”的。题干揭示的是在“不自由”条件下的“自由”选择,但对人类来说,我们恰恰渴望追求的是终极的“自由”。华东师大中文系归青教授:

很辩证

很有思维张力

今年材料作文题在历年中属于“上品”,很辩证,很有思维张力。人总是争取自由的,但又无法任意,一定是在受约束、有条件的环境下。材料提供了具体图景,但同时不乏想象空间,因为沙漠可以是一种隐喻,考生可以将其转化为生活实际与感受,比如解决什么问题、克服什么困难,才能突破自我、获得自由。这对于任何作文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讲,从不同层次展开行文。

上海中学语文教师俞超:

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好题

作文命题类型没有改变,延续了自08年以来材料作文的形式。

我首先认为这是一个难题,从材料类型看,它是11年和12年题目的合体。

11年是“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一种“对立概念”类的考题,要求学生两方面综合考虑。12年的关键词是“微光”,这是一种寓意类考题,考生应当揣摩这个词语的内涵,联系生活,赋予这个词语以独特的寓意。

今年这个题目中“自由”与“不自由”,又构成对立概念,需要考生辩证立意。而且,这里的“自由”也受到了材料的限定。一个现实问题——穿越沙漠——是无法选择的,所以人生面临不自由状态,而征服这个现实问题的方式则有选择空间,因而,人又是自由的。而题目里“沙漠”一词,自然类似于“微光”,需要学生自定义其寓意。

所以,这个材料中有三个词语必须在文中重点阐发:“沙漠”、“选择”、“自由”。只涉及

其中一个方面,都会显得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有距离。因而,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好题。只要考生临场做到冷静仔细地审读材料,整体把握这个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则也是可以顺利立意的。比如可以这样思考:不必在意沙漠般的困境,直面命运指定的坎坷道路,也许这的确并不自由,然而我们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征服“沙漠”的方式。如何面对,选择怎样的路径,这一切都掌握在人的手中。

如此一解剖,这个看似困难的题目已经变得毫不陌生,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畅谈“自由地走出沙漠”的故事和观念。让每位同学都能够有所发挥,这是上海近几年作文出题的出发点。今年这个题目合乎这个要求,这是好处之一。

其次,这个题目能够考查出学生个体之间的语文素养的差异。除了审题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针对这个题目的创作将会使得那些平时重视思考生活,注重材料积累,关注文章思想深度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很多时候,身处枷锁是一个人被命定的困局,我们需要用我们各自独特的方式去打破它。

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诗仙选择骑白鹿,访名山。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选择在坚持中豁达自适。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一种面对黑暗进行绝望抗争的方式,一种我最为敬仰的方式。

难道这不正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好题吗?

光明中学语文组李新:

自由与不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沿袭了前两年的材料作文的模式,给考生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从审题的难度上讲,与前年上海高考作文《微光》相比,难度有所下降,与去年的高考作文差不多。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核心是“沙漠”,相对而言的是“自由”和“不自由”。这个“沙漠”可以指代的内容很多,比如面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生活困难、一个希望实现的梦想、理想等。“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从中体现的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思想。而“必须穿越的这片沙漠又是不自由的”,指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活过程等。

自由是人生的一个悖论。自由与不自由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话题,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考生要写好这篇作文,关键是要在审题的基础上,阐述清楚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相信能拿到比较满意的成绩。

【下水作文赏析】

(下水作文,原指出题老师去写给学生布置的作文,如果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现在主要指实践性很强的写作练习。)

第一篇:

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弋

作者:光明中学语文组 李新

人生总归是这样。这就好比要穿越一片沙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世界上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比如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生来一个是王子,一个是贫儿,你有选择的自由吗?但一个贫儿可以变成王子,那就是你的自由,没有人阻止你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自由,但可以选择改变命运的自由。有许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就是对这种“自由”的注释。

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不得不”,比如说我们不想这样,但生活让我们必须这样,因而我们不得不这样。像《项链》的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最后不得不同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自由吗?她不自由,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在当时法国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她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她为什么痛苦呢?她的痛苦就在于她的不自由啊!一番丢项链的经历恰又使她自由起来,比如说夫妇两个齐心协力,花十年的功夫把所有的债务还清,她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由爱慕虚荣的女人,还原成真实的自己。于是当她再遇见当年的女友的时候,倒说“不过这一切都结束了”,她自由了!

这是什么?这就叫生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悖论当中,有的人痛苦万分,有的人生性洒脱,这是心灵的境界不同。

冯友兰把人生归为四种境界:

一、自然境界;

二、功利境界;

三、道德境界;

四、天地境界。一个人整天陷入功利境界当中,其心灵是不自由的;若进入天地境界,那真是人生的大自由。像星云大师所言“我是佛”,我都是佛了,还有什么不自由的?

在所有的古人中,我最崇拜的是苏东坡,他是一尾鱼,是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刃有余的鱼。他有选择不被贬谪的自由吗?没有。儋州尽管不是沙漠,但也是荒蛮的瘴疠之地呀,苏东坡能活着回来都是奇迹。但他很自由,“短篱寻尺间,寄我无穷境。”

在所有的现代人中,我最佩服的是周有光,经历过无数次运动,如今活到了让上帝忘记的年龄,没有心灵的自由,谁可臻此境?

亲们,您要做这样自由游弋的鱼吗?

下载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话语文教学名师——高考语文作文,时代风向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师点评2012高考山西语文试卷

    名师点评2012高考山西语文试卷 山西省教科院战略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程淑贞 今年是山西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年高考,考生使用的是多数省份......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精选)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阐释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体会 马敏毅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为推动新课程的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纷纷加强研究、实践、总结、提高,已出现了瓜果遍地香的可喜局面。然而,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语文教学:多重对话不可或缺

    小学语文理论研究 语文教学:多重对话不可或缺 【中文摘要】:理想课堂不能仅仅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人与他者、人与自己的对话。师生应该净......

    与名师对话2014高考语文专题检测5-正确使用熟语(成语)概况

    专题检测(五)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部分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偷门”、“错字门”、“会所门”……北京故宫博物......

    与名师对话2014高考语文专题检测9-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精)

    专题检测(九)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每小题5分) 1.在下面的一段话里删去四个多余的词语,只删不改,不得损害原意,将删掉的词语写在......

    名师专家:2015山东高考语文作文与点评

    2015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范文与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