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约名师
追随名师,改进课堂
“和美课堂”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张北县马场坊小学 席满江
5月21、22日,我有幸赴省城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七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让我们近距离地真实感受到名师的教学智慧。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我们聆听了多种课型教学,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的作文教学《我身边的小能人》,有全国著名优秀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的《树上的那只鸟》,还有两位名师吉春亚和姚月华分别执教《秋天的雨》和《遥远的恐龙世界》,也有张龙老师执教的唐词《渔歌子》,更有从未接触过的上海市全国新生代名师戴建荣的古诗“吟唱”《静夜思》,最后听了无锡市特级教师魏星的《牛郎织女》。活动为期两天中,共观摩了7节名师课堂,聆听了他们讲座。这些课虽然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名师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无一不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如饮甘霖,如沐春风。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名师们充满智慧、激情高昂、诙谐幽默而又朴实无华的无痕课堂教学及高效点评让我收获庞多。
下面就虞大明老师的《树上的那只鸟》一课,和大家分享:
虞大明老师的课堂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魅力之源,来自他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听他的课,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课堂上.虞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犹如一个个路标,在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回想虞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特有的睿智、幽默、清晰、简洁,感觉他有时像魔术师,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时又像指挥家,用精湛的艺术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激情,整节课就在他谈笑风声间悄悄溜走,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1、猜读与比较验证相结合,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上课伊始,虞老师没有直接揭示课题,而是出示课文开头:夜晚,父亲和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让学生猜想会聊些什么内容?并且老师当儿子,学生扮父亲进行情境对话。当兴致勃勃地互动之后,点明本课学习的故事跟这对父子的谈话有关。有了前面的猜测铺垫,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课文内容了,这时虞老师才点击课件,出示阅读文本。这时每一位孩子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学习的欲望。接下来的自由朗读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2、圈划批注,关注重点词句及标点,读中感悟的授业策略,使孩子体会父爱如山
其实“父爱”不要说是孩子们说不清道不明,连二、三十岁的人也恍恍惚惚。可是虞老师却让孩子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博大、隽秀。
虞老师先出示课文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试演儿子,等学生在几次试演儿子之后,他让学生注意标点的使用:
“一只乌鸦。”
“一只乌鸦,”(声音比上次大)。“是只乌鸦!”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
老师扮父亲,学生扮儿子,在趣味盎然的模拟对话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标点特别是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儿子的“不耐烦”。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儿子,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屏幕上出现后半部分后,对25年前的一页日记,再次进行情境模拟对话、补写对话(儿子问了25次,父亲高兴的一次次回答)后。前后比较,孩子们的情感被虞老师推到了顶峰,实实在在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3、以“父爱”为主题,立体构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理中想象写话,学以至用,读写有机结合
当孩子们激情奔放,热泪盈眶之时,虞老师抓住契机,让学生通过想象将父亲日记本上的其他日记呈现出来,进行写话练习:今天,我
这时,孩子们一定会想起自己的父亲,回想起父亲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父亲的形象在自己的心中累累在目,父爱得到进一步升华,如何去表达就不再困难了。
4、童趣,让学生的学习乐此不疲
虞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他不需要许多的语言,学生情不自禁地就进入感受体会文本中。他利用让学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感悟,更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丢掉了课堂的束缚,夸张地表演,课堂也赢得了阵阵掌声与笑声。更有趣的是,学生与虞老师同堂表演,一会儿父亲,一会儿儿子,十足过了把当父亲的瘾。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喜欢?
一堂课就这样在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笑声与掌声中结束了,但虞老师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文本补白: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
最后的提问:儿子一下子懂了很多,到底懂了什么?父亲仅仅是希望儿子能回报父爱吗?
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这样充满轻松、有趣的氛围,还愁我们的孩子会不喜欢上语文课吗?感谢虞老师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思考。
听完专家们的课,一直在思考自己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向他们学习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我学得来,哪些地方是我们现在无法企及而需要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去攻克的,自己应该怎样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好多问题在困扰着自己,但是,我觉得“教学”永远在路上,听课也好,学习也罢,给我们的是一个方向指引,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是更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多琢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所以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光说不练假把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自己在学习的基础上,好好研究,多多努力,快点成长。
2016年5月30日
第二篇:相约名师学习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漫川关镇中心学校
阮芳
2014年3月8日—9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聆听了新生代名师钱锋的儿童微电影《红气球》、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蒋军晶的民间故事《文成公主进藏》、著名特级教师王红的《喜爱音乐的白鲸》、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名的《桂花雨》、全国作文教学研究副会长张化万的现场作文《点面结合,学写场面》全国青年名师罗才军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慈矿的民国课文《和聋子讲话》,还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等人精彩的报告。教学专家的引领,让我们走进经典,亲近名师,他们的课堂如一首灵动质朴的小诗,幽香如兰,沁人心脾,他们的人格魅力更如一杯淡淡的绿茶,清新如歌,醉人心田。举手投足之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细致入微,谈笑风声之间,注重感悟交流,引人入胜。他们真实地演绎语文教学的生动与精彩,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我们心中充满愉悦,这就是教育教学带给我们的幸福。通过两天的学习,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的一点感受总结如下,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重视学生读的训练。
这些教师在上课时,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没有因为是与学生第一次授课而草草了事,而是耐心地等待,一遍一遍地让学生读好。丁慈矿老师在教学《和聋子讲话》这篇民国课文时,(三年级)让学生一共读了八遍课文,在读中悟理、悟情。他们除了给学 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还特别注重学生朗读个性的培养。学生各自的感受不同读的也可以不同。虞老师示范课《桂花雨》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的语言既幽默风趣,又富有诗情画意,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他教学非常注重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验文本的内涵。力图使学生和文本融于一体、真诚对话、深刻感悟。同时,细节之处、关键之处注意强调,适时引导并作以小结,再加上虞老师深情的范读,真是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却感人至深,学生听了也很受启发,真正做到用心去读书。我不由地感慨到“语言是从人们心底流出来的,只要你用心体会,又会流入人们的心里„„”语文能力也是在读、写过程中练出来的。语文老师要有语言训练意识,读、写的训练在这些语文课中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如罗才军老师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后,然后让学生学做“小杜甫“,进行小练笔训练“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好多学生都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语句。如:八年漂泊终回家,实乃幸也!我终于可以落叶归根了等。总之,语文既是一门朗读的艺术,也是一门说话艺术。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从文本入手,和文本对话,适当拓展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与生的交流、沟通,更是“人”与“人”心灵的碰撞。孩子们有独特的个人体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与教师一样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只有能充分认清这些,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一个“人”,当作朋友,当做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动人。这些名师在课堂中自始至终都把学生当作主体,学生思,学生说。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一堂课在他们手中教的轻轻松松,学生学得却实扎扎实实。例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民间故事《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课标要求学生会复述 课文。这个故事一共讲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四个情节。他依据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抓住其中一个故事情节让生读,体会,并快速记住这个故事情节的原因。总结了方法,把课堂就教给了学生。学生先自言自语讲,再同桌讲,最后全班选代表复述。回忆自己的教学,却总是在担心学生不理解、不清楚中度过,然后努力地把自己理解的思想灌输给他们。我不由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呀,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老师该是学生眼中的方向标,是学生手中的拐杖,是学生脚下的垫脚石。大师们的课,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形中又引领了学生多去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他们在课堂拓展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让学生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重视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语文课有时只是在教课文内容。而著名教授李政涛说:“理想的语文课应是教课文中教语文,教给学生语文的本事“。这些名师的课堂除了让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还让他们学会了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朗读之美,想象之美,懂得了写作之技巧。罗才军老师在教学六年级古诗时,总是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语回答问题,他认为简单的“好,不错,真伟大”表达不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语文课在他们的讲授中成了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学生自然喜欢,收获自然多多。
四,善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表达欲望
这些名师的课堂总会给学生很多想象和表达的空间,让这些孩子们情不自禁的愿意去想去说。钱峰老师虽然讲授的是一部儿童微电影,但中间多次让学生提前预想故事情节,让学生给无声的图像配上有声的语言。张 化万老师的现场作文教学《点面结合,学写场面》,一次次的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由于张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引导有方,几个学生在十分钟内就写出了三百字的习作。再想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想像力的开发,表达力的培养。这些,都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
五、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说过,语文教学时,目标要简明,内容要简约,环节要简化,方法要简单,用语要简要,活跃热闹的语文课堂未必就是好课。一堂课只要让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期待一堂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干净一点,语文课目标就能简单一点,从而让学生更轻松一点,更有效一点。这些名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过多使用课件,内容上的很质朴。
这次听课学习开阔了我的眼界,同时也对自己提出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语言更优美?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能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所提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我们只有不断地阅读,广泛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地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更应该养成常年记录教学案例并深入反思的习惯。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一份沉潜,多一份思考,在探索中思考,这才是我们的成长之路!
第三篇:相约名师学习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泉港区界山小学 陈月琼
有幸能去厦门参加第十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为期两天半的观摩课一共听了9位名师的演示课。这次观摩活动,专家们主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专家们用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诠释了数学核心素养,虽然他们切入点虽然不一样,但都有共同点:
1、课题引入都是通过游戏或质疑开始,而且这些游戏和质疑都源于实际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如许卫兵专家通过数学魔术——猜牌引发学生探索兴趣,通过故事《狄青百钱定居心》引发生对钱币的两面可能性的思考,成功地引入可能性,再通过分析抽奖中奖项设置,让生充分理解可能性的大小,最后引导生运用可能性解释数学魔术的奥秘。
2、他们都能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探索,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形成大部分都是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师呈现的过程,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巧妙点击。这就是我们说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3、他们都非常重视第一课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学习都有一个探索过程,正如吴老师说的:第一课会在学生心目中起第一印象作用,所以这一课要讲透。
4、他们的课堂探索都是由遇到问题——联系旧知识——转化成新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强球震专家引入课题时让生体验到旧知识表达方式的不方便性,从而引入分数的表达,让生感觉学习分数的必要,提高积极性;在引导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时,他让生从小猴分饼例题中总结出分数每部分名称,这样从分析过程中认识概念性东西,使生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引申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时,他是 让生通过折同样大小纸来表示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然后再直观比较,接着让生观察思考总结发现规律。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总结如下:
1、以往教学按节备课,不能把握教材的总体性。
2、经常为了赶时间,每一章第一课概念性知识经常只是一带而过,没有给生足够探索过程。
3、以往新知识内容总是我呈现得多,而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的较少。
4、课堂引入模式往往采用教材情境图课件引入,模式单一而又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5、素材准备不够,巩固练习往往取自于教材,而非根据生情况设计。6备学生环节做得不够,往往较难预料突发情况。
这次厦门之行,虽然很辛苦,但让我大开眼界,在今后教育生涯中我要放宽眼界,放眼未来,不要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教育领域,只有多学习、多研究、多探索,时不时让自己充电、升级,让自己在学习中求进步,在经验中求创新,才能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第四篇: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大北小学
李丽
2013年1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在南昌听了两天课,学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获很多,感受如下:
1、此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2、例题设计精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承但起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老师写教案,设计课更多的是照搬人家设计精彩的环节,精彩的习题。而没有更多的去考虑:为什么教材编写者要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这个内容;学生之前的认知程度;教材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明白孩子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的软肋。
2、怎样找到学生学习认知和数学知识增长之间的连接点。
首先,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次,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次外出学习,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各方面不断地深入钻研,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第五篇:相约名师心得体会
口语交际及习作,终生有用的语文能力
赣县城关小学 戚秋莲
2014年3月15—16日,我有幸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参加“第十一相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虽然那几天气温骤降,但是我仍然热情高涨,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厦门六中大礼堂的观摩现场。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我的收获却是满满的。
本次课堂观摩研讨的重点是“口语交际及习作”,一共邀请到赵志祥、王文丽、高林生等七位老师带来的课与讲座,这些专家名师的课简约而不简单,扎实而又前卫。如果让我用什么话语来形容此次的课堂,我想这三个词来形容再适合不过了,分别是“基础”“交际”“成长”。
一、基础
在这两天的培训中,听的最多的一个词语,应当是“基础”二字。的确,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而且是基础中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在第一天的讲座中就为我们重申了这一观点。他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告诉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性,我们要培养对语文充满热情,热爱母语的学生,我们要为孩子打下结实的语文功底。我们需要用现代、开放、开阔的“大语文观”,强调和突出它的基础性,而不是将语文课狭隘为解剖课。这引起全场老师的共鸣,热烈的掌声表示赞同。打基础,不易做,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夯实每一个孩子人生的基础!
两天的精神食粮给我在挑起这“基础的重担”增添了一股力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二、交际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表达,轻能力评价,关注一时的分数,忽略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王文丽老师提出:“对于口语交际来说,教材有时候只是提供一个话题,需要教师有强烈的一时,良好的示范,合适的策略引发开来,朝向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赵志祥老师说:“失去尊重和自信,口语交际就变得狂妄。没有语言积累,口语交际无从谈起。”因此口语交际应把握住“言之有物、言之有礼、言之有序、言之有洁”这十六个字。
在当今社会,口才是人才的重要标志。会说话的人常春风得意,让听的人也如沐春风。因此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小学语文的脊梁柱,也是衡量一个人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成长
人,一直处于一个“成长”的状态。高林生老师说:“实现成长教育,落脚点在课堂”。因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而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的主体——学生,这些需要在课堂上获得成长的主体。然而每个学生的成长水平不同,成长的状态、成长的心情、成长的困惑等都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不应该“单边预设、单项讲析、单定提问、单一步骤”,而应该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来教学,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成长的活力”!
我想,每一次的培训,每一次的思索,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种成长。正如王文丽老师所说“成长”和“生长”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蕴意大异,只有我们教师的成长,才能带动课堂的成长,而我们的学生,也只有在“成”的指导下“长”;在“长”的基础上“成”这样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
总之,这次活动,我们走进了名师课堂,执教教师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所有听课教师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使大家如沐春风,如饮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