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大丰新丰初级中学
冯金辉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则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是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研究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会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去主动地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苦学”、“厌学”为“愿意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地学习,变解数学题的枯燥感为“苦中有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其乐无穷的思维过程,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实现成功,从成功中树立信心,又回过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使学生进入“角色”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是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中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年龄阶段,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然而,如今的数学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只有少部分学生数学讯息能力教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半数左右的学生把数学当成考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强迫自己去学、去背、去记,这部分学生把数学学的枯燥乏味,学的身心疲惫,把数学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2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实在太差,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另外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直接放弃他,而不是底子差,对这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难题,也是我们目前旺清门中学八年级学生的一个现状,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破在眉睫。(1)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效发展的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提高与改革。因此,高效的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2)高效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节省时间,多办事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必须。(3)高效是珍惜课堂时间,珍惜学生的生命必然体现。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时间,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高效的上课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师与学生分别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课堂能量才能高效的被释放。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于高效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针对本学校的教育现状,引进«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数学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欢了数学,知道数学的价值,才能上出高效率的数学课,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由班级中尖子生讲解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方式,以课堂互动为重点,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主动、活泼、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加强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人们所追求的最务时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积极向上的课堂。
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效率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世纪的知识爆炸鞭策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体系为我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导向,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课题小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保障;另外我们旺清门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薄弱阶段,也是我们数学小组研究的动力源泉。我们有信心将《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研究到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而“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P67)“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的)发挥效能。”(《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第5期P50)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因此,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
2、有效教学的理论。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本研究指出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大化。因此,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尝试创新教育,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学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发展目标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学习的兴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而提高旺清门中学的数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范畴的界定,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45 分钟的每一秒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 “四让”: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多讲一些,让学生多做一些,让课堂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得更多一些。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
②结对子后,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差生转变问题。③数学笔记对成绩的帮助(2)案例法(3)文献法(4)行动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期中、期未区统考中各年级的数学平均分均排在前面,走出了从前数学总是末位的阴影。
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明显了。加速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4、提炼并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心得和论文等。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论文:《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一次函数》 导学案设计:《勾股定理复习》
七、课题研究过程
1、从兴趣和能力入手
①、每堂课一个轻松数学话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需求感;
②、让快乐走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弱者,让学生自主讲课
③、动态多媒体教具,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的奇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
④、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有探求感,2、活而不乱的合作讨论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让欢笑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③、记好课堂笔记,整理错题本。
④、多媒体随时走进课堂。
3、①、好帮差,尖子生与暂差生双丰收
②、容许学生犯错误
4、有层次的作业练习(设计开放性数学题型)①、设计“基础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自信能力 ②、设计“一题多解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③、设计“举一反三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④、设计“易错类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⑤、设计“猜想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5、师生的共同反思
教师反思,使本人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也提高了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更能使自己逐步成长,逐步完善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型”。
学生反思,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同时看到自己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想法而信心倍增,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反思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认真反思产生错误的根源,细致地做好除“根”工作,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它的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八、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既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时候,工作遇到困难,便畏缩不前;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尖子生带动差生有时开展不利。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第二篇: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
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中学
李士杰 2011年12月
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则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是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研究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会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去主动地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苦学”、“厌学”为“愿意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地学习,变解数学题的枯燥感为“苦中有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其乐无穷的思维过程,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实现成功,从成功中树立信心,又回过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使学生进入“角色”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是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中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年龄阶段,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然而,如今的数学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只有少部分学生数学讯息能力教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半数左右的学生把数学当成考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强迫自己去学、去背、去记,这部分学生把数学学的枯燥乏味,学的身心疲惫,把数学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2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实在太差,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另外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直接放弃他,而不是底子差,对这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难题,也是我们目前旺清门中学八年级学生的一个现状,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破在眉睫。(1)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效发展的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提高与改革。因此,高效的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2)高效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节省时间,多办事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必须。(3)高效是珍惜课堂时间,珍惜学生的生命必然体现。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时间,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高效的上课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师与学生分别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课堂能量才能高效的被释放。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于高效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针对本学校的教育现状,引进«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数学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欢了数学,知道数学的价值,才能上出高效率的数学课,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由班级中尖子生讲解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方式,以课堂互动为重点,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主动、活泼、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1
加强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人们所追求的最务时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积极向上的课堂。
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效率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世纪的知识爆炸鞭策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体系为我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导向,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课题小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保障;另外我们旺清门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薄弱阶段,也是我们数学小组研究的动力源泉。我们有信心将《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研究到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而“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P67)“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的)发挥效能。”(《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第5期P50)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因此,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
2、有效教学的理论。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本研究指出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大化。因此,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尝试创新教育,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学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发展目标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学习的兴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而提高旺清门中学的数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范畴的界定,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45 分钟的每一秒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 “四让”: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多讲一些,让学生多做一些,让课堂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得更多一些。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
②结对子后,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差生转变问题。③数学笔记对成绩的帮助
(2)案例法(3)文献法(4)行动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期中、期未区统考中各年级的数学平均分均排在前面,走出了从前数学总是末位的阴影。
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明显了。加速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4、提炼并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心得和论文等。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论文:《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一次函数》 导学案设计:《勾股定理复习》
七、课题研究过程
1、从兴趣和能力入手
①、每堂课一个轻松数学话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需求感;
②、让快乐走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弱者,让学生自主讲课
③、动态多媒体教具,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的奇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
④、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有探求感,2、活而不乱的合作讨论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让欢笑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③、记好课堂笔记,整理错题本。④、多媒体随时走进课堂。
3、①、好帮差,尖子生与暂差生双丰收 ②、容许学生犯错误
4、有层次的作业练习(设计开放性数学题型)
①、设计“基础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自信能力 ②、设计“一题多解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③、设计“举一反三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④、设计“易错类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⑤、设计“猜想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5、师生的共同反思
教师反思,使本人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也提高了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更能使自己逐步成长,逐步完善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型”。
学生反思,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同时看到自己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想法而信心倍增,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反思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认真反思产生错误的根源,细致地做好除“根”工作,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它的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第一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准备阶段。2010年9月确立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下达立项通知书后的10月份及时做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初步研究阶段。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交流)
第三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4月)研究阶段。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建立了课题研究专项记录本、档案盒等,使课题研究趋于规范化。该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后,学校课题组定于每周五下午为课题组研究活动时间。
第四阶段(2010年4月—2011年6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八、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既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时候,工作遇到困难,便畏缩不前;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尖子生带动差生有时开展不利。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第三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结题报告
大兴学校 杨俊 2011年12月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随之起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则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是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研究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会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去主动地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苦学”、“厌学”为“愿意学”,变学生的外力强迫下的“刻苦”,为依赖学生自身内在的动机,创造性地学习,从中获得学习成绩的快乐感,使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地学习,变解数学题的枯燥感为“苦中有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其乐无穷的思维过程,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实现成功,从成功中树立信心,又回过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使学生进入“角色”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我们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是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中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年龄阶段,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然而,如今的数学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只有少部分学生数学讯息能力教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半数左右的学生把数学当成考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强迫自己去学、去背、去记,这部分学生把数学学的枯燥乏味,学的身心疲惫,把数学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2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实在太差,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另外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直接放弃他,而不是底子差,对这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难题,也是我们目前大兴中学七年组学生的一个现状,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破在眉睫。
(1)高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效发展的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提高与改革。因此,高效的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2)高效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节省时间,多办事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必须。(3)高效是珍惜课堂时间,珍惜学生的生命必然体现。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时间,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高效的上课艺术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师与学生分别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课堂能量才能高效的被释放。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于高效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针对本学校的教育现状,引进«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数学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欢了数学,知道数学的价值,才能上出高效率的数学课,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1 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由班级中尖子生讲解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方式,以课堂互动为重点,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主动、活泼、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加强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人们所追求的最务时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积极向上的课堂。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效率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世纪的知识爆炸鞭策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体系为我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导向,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课题小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保障;另外我大兴学校的数学教学一直处于薄弱阶段,也是我们数学小组研究的动力源泉。我们有信心将《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研究到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而“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P67)“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的)发挥效能。”(《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第5期P50)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因此,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
2、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论。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本研究指出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大化。因此,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尝试创新教育,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学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发展目标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学习的兴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而提高大兴中学的数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范畴的界定,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45 分钟的每一秒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 “四让”: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多讲一些,让学生多做一些,让课堂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得更多一些。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
②结对子后,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差生转变问题。③数学笔记对成绩的帮助(2)案例法(3)文献法(4)行动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期中、期未区统考中各年级的数学平均分均排在前面,走出了从前数学总是末位的阴影。
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明显了。加速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4、提炼并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心得和论文等。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论文:《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确定位置》 教学教案:《平方根》《立方根》
七、课题研究过程
1、从兴趣和能力入手
①、每堂课一个轻松数学话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需求感;
②、让快乐走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弱者,让学生自主讲课
③、动态多媒体教具,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的奇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
④、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有探求感,2、活而不乱的合作讨论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让欢笑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③、记好课堂笔记,整理错题本。④、多媒体随时走进课堂。
3、①、好帮差,尖子生与暂差生双丰收
②、容许学生犯错误
4、有层次的作业练习(设计开放性数学题型)①、设计“基础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自信能力 ②、设计“一题多解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③、设计“举一反三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④、设计“易错类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⑤、设计“猜想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5、师生的共同反思
教师反思,使本人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也提高了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更能使自己逐步成长,逐步完善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型”。
学生反思,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同时看到自己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想法而信心倍增,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反思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认真反思产生错误的根源,细致地做好除“根”工作,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它的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准备阶段。2010年9月确立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下达立项通知书后的10月份及时做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初步研究阶段。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交流)
第三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0月)研究阶段。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建立了课题研究专项记录本、档案盒等,使课题研究趋于规范化。该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后,学校课题组定于每周五下午为课题组研究活动时间。逐渐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思路(1)兴趣导入(2)学生自学讲解(3)小组讨论(4)分层互练(5)师生共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成绩。第四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八、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结题不息题。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结题了,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 4 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时候,工作遇到困难,便畏缩不前;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尖子生带动差生有时开展不利。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第四篇:《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谷城县冷集镇第二中学课题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襄樊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十二•五”重点课题,其编号为XFJK11-257。全校教师在本课题组的领导下,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目的的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向领导、专家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改的呼唤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切实转变,近年来,有效课堂教学及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出现,如“杜郎口”模式,“357高效课堂模式”等等。模式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对课堂教学具体步骤、时间划分等方面缺少具体规定,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到目前为止,尚有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有时导致师生冲突,对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倾向。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厌学以及学困生,近几次考试成绩显示,有的班级,总分不及格的学生将近一半之多。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浪口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我们也正在学习“杜浪口”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这都要求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要求我们以务实的态度寻求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整套策略。
2.教师成长的需求
新的课堂教学观要求课堂成为师生伸展生命活力、张扬个性的舞台。面对这一新的要求,我校教师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修养,需要提高课堂教学中践行课改理念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应该超越年龄的界限,应该内化为教师终身的追求,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种种策略的探寻、提炼与积累,理当伴随教师成长的全过程。
3.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460人。有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本科以上高层学历58人,占专任教师的64.2%。专任教师中已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38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6人,学科带头人1人;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9人。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40838平方米,生均34.5平方米。砖混结构校舍面积18400平方米,生均15.5平方米。校舍面积中教学用房2880平方米,生活用房14520平方米,行政用房260平方米,其它用房740平方米。媒体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实验室、广播室、体音美劳器材室、教职工活动室、电视节目制作转播室及校园网等各类设施基本配套。有符合标准的运动场,有必须的活动器材。校园气氛和谐,环境怡人。
近年以来,我校毕业年级毕业率均在97%以上,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初中前列。先后被县委、县政府、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督导室、市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授予“四好支部 ”、“文明单位”、“安全文明示范校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基本无辍学初中”、“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全校已有200余名师生受到国家、省、市、县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表彰。
谷城县冷集镇二中历届校领导都很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做能思考的老师,育会创新的学生”的方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争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我校持续、健康和高水平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1、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背景环境定位于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现实。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预,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需始终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作用与价值。本课题通过开题论证后,课题组采纳了市县有关专家的建议,同时深入分析我校的教育教学现实,我们决定把探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增加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本课题中,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和师生的实际具体情况,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等所作的的总体考虑和规划。
2.支撑性理论
(1)目前国内外有关的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及叶澜教授撰写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促成教学的切实转变,同时也为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提供了方向。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学生的大脑也不是一个等待教师去填充的容器,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获得是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拚弃以往那种机械灌输的课堂操作方式,转向寻求一种充满活力的,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
(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各自鲜明个性特征并且具有各种不同的兴趣指向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得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来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充满着个性化的发展。
(5)现代教学论。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理论也在随着时代的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选择和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并不能够一味地求新求异,更不能为了形式的热烈而违背教学的一般规律。
三、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二中七—九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的目标
1、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学能真正地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有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4、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5、解决好“两率”。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有效学习率。
6、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研究的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有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方法: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策略、取得的新经验;调查教学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性教学研究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4、行动研究方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优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用了二年时间(2011年8月——2013年8月)分二个阶段来完成的。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利用两个月的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1月)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本阶段主要由蔡春泽同志和各子课题组长负责。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上课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本阶段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完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利用一个学期时间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本阶段在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基础上最后由蔡春泽、宋彦明同志负责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成立课题组:
在谷城县冷集镇二中蔡春泽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总课题组和五子课题组。
1、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11年5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2、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由谷城县教研室、教科所专家督导,冷集二中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确定课题方案:
1、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总课题“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中探索实验研究。负责人:蔡春泽、宋彦明 子课题
(一)“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在全校语文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长林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将在全校数学考研组范围内展开,课题负责人:王兴富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理科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曹光乐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四)“综合文科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文科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周月华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实践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其清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2、规范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障制度: ⑴定期汇报总结制度。每学期一至二次。
⑵建立课题档案,认真积累课题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素材。
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新课程理论,研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一至二次。
⑷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各类考核、评优工作中突出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3、明确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⑴课题组经过学习和研究,确立了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突出操作性、可行性、可能性。
⑵本课题的研究,强调师生关系和谐这一研究目标,强调以优化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三)确立科研指导思想:
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反思积累、科研兴教
(四)建立科研工作常规制度:
1、培训学习制度:课题成员要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学习培训,自觉主动通过观摩、上网收集、自学书籍等途径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理论水平;
2、作好分析统计工作;
3、开学和期末分别召开一次课题工作布置会、总结会;
4、每阶段进行研究教育活动讨论、进行记录、分析、总结
(五)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大事记 1、2011年5月 刘长林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全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活动开始。2、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全体语文组人员课例展示:在导学案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 3、2012年1月数学组组织人员撰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优秀论文 4、2012年6月 全体综合文科组人员讨论如何在教学中推广并撰写优秀论文。全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活动结束。5、2012年10月 全体综合理科组人员撰写“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阶段性小结 6、2013年6月全体参加课题的人员撰写 各组的研究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的学术观点
1、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是和谐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根本落脚点。
2、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师的素质。
3、课堂教学是农村初中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4、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农村初中有效教学根本
5、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是构建和谐有效课堂教学的长期任务。
十、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师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改观,学生整体的素质得以发展。最近一年来,全校有8位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课程班学习顺利结业,课题组成员中有8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有5篇文章在教育教学类专业杂志上发表,申报并被襄樊市级立项的教师个人专项课题1个。有两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2012年被评为谷城县“骨干教师”。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达到了100多人次。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一批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实施策略。在2012、2013年中考中,我校连续取得了的好成绩,被县教育局授予“谷城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谷城县教学常规四星级学校”的称号,展示了我校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3、促成了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改进。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在一线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里,“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重复式的体力劳动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甚至是负效的。从长远来看,这种简单重复的匠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和研讨,广大教师也逐步更新了对评价的认识;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也转变为依据“德、能、绩、勤”全面考察的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益,自觉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十一、课题研究的发现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我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整体上看,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也将会成为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为了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要继续组织和深化读书学习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促进教师自我研修,不断提高,同时要以学校目前的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使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孜孜以求的自觉追求。
2、我们认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各子课题组研究积累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整合,相互借鉴,形成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整套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校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较大,两极分化现象始终存在,课题组要重点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求促进不同基础、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确有得理论轻实践的成分,有点和平时的课堂教学现实脱节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向各位专家请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基层教师的能力有限,希望专家们能到我们学校来给我们做一些指导工作。
总之,结题工作结束后,拟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作推广性和发展性研究。“让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开展研究工作,促进教师尽快地把我们研究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让课堂有效,让课堂轻松,让学生乐学,让教师乐教,一寂能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谷城县冷集二中课题组
执笔人:宋彦明
2013.10
第五篇:高中有机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山阳县色河中学
陆德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机化学内容(人教版)主要分布在化学2(必修)的第三章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以及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6《实验化学》的部分章节,新课标也作出了相应要求。本课题是围绕“教会学生学习”这一主题下,结合高二教学实际开展的,旨在探索实践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机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学生学情摸底
我们面临是高二学生,在初中阶段了解了乙醇、乙酸等有机物,必修2中已有基本的有机知识储备。我们知道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有机化学也不例外,可简单分为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两个大的方面。本章是学生经过初中和必修2的学习之后,在初步了解了某些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选修模块。
(二)教材分析、课标研读
我认为中学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部分,但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对了解更多的有机知识、研究更广阔的有机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但由于有机化学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使之成为中学化学的难点,会考、高考的热点,其学习的方法又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如果不帮助学生总结有机化学的特点及学习的一般方法学生将很难入门。
(三)教育理论学习和教法设想
本学期我认真的再次研读了《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读了许多有关教学方法的期刊,如《化学教育》等,感觉在对教材把握和教学理念上有更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怎样学习才会更轻松,效果更好!
(四)实践探索
这学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有机教学只开设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我就这一内容小结一下我的教学设想与尝试。
教材地位:本章有着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本章涉及的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等知识都可以归属到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上,是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分类思想、同分异构现象、命名方法等,在后续各章还会结合官能团体系的学习不断出现,巩固和深化;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学生打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使学生了解科技进步对有机化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三、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情,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利用好教材的“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两个练习,然学生在“做中学”。教学中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练习、讨论、交流的时间我也参考山东和江苏两个版本的教材,设计阶梯式递进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结合资料卡片,把碳原子成键特点的教学落点放在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上,以具体有机物为例,区分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教材中作为科学视野的内容,新增了“碳原子的sp3杂化与甲烷的结构”的内容,由于比较抽象,建议根据各校选修模块学习的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时的松紧灵活处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学生初学有机化学就碰上的难点,往往因为思考不够全面、有序而写少了或写多(重复)了,因此引导学生关注思维的有序性,帮助学生归纳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3.阅读法。如:对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物理分析方法的教学,只需要学生了解,不要深究其原理。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会学生如何读图、提取所需信息,明确每种图谱能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事先由学生收集有关这些物理分析方法的电子资料(图片或视频录像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介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在后续“烃的含氧衍生物”一章中多次出现,也是学生解题时判断同分异构体、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时可以多举两个例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4.学案自学法。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
四、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指示。”方法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在教与学具体协同过程中进行,只有重视方法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落实素质教育。
这学期虽然做了一点尝试与思考,但是深度不够,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加之内容有限及知识体系的限制,所有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教学的同时去思考教学得失与提炼好的教法与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