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理科学生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理科学生创新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结题报告
团泊中学“初中理科学生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2001年6月我们理科教研组审报的创新教学研究课题“初中理科学生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经上级有关部门准成为校级立项课题.于次月举行了隆重的开题大会.转眼三年的时间过去了, 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围绕着立项课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教研成果.园满的完成了预定的各项教学研究任务.回顾我们所走过的教学研究之路,有许多要总结的东西,做为结题报告,我们阐述如下:
一、提出课题的背景依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青少年时期。其依据是:
1、教育的客观现实与教育的发展方向的错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因此,创新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我国目前的教育没有充分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的弊端严重的抑制了青少年和儿童好奇求知、探索创新的意识。同时,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还缺乏必要的沟通,教育体制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与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还相差较远。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的严重关注和忧虑,迫切希望尽快改变现状,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在教育工作突出的地位。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身也必须创新。
2、学生主体发展与传统教育方法的矛盾。
创新是人的本性,是人的主体性得以发挥的标志。人之所以是主体,是因为人具有自觉能动性,人拥有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因循守旧、惟命是从、瞻前顾后、唯唯诺诺、不思进取等品质是人的主体性被压抑、人长期被人为设臵为客体的结果,而非本质。如果说主体性是人的普遍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那么个性则是人的具体性,是主体性在每一个体身上的独特表现。创新意识和 能力(创造性)是个性健全发展的表现。因此教育在关注所有人的主体性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一个人的个性。
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理解、识记、再现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工具。实施创新教育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成就动机,以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创新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动机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创新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在这里学生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可以大胆地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去体验、猜测,可以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求任何一个可能的答案。
3、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
从人的智力发展完善过程来看,青少年时期是智力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的调查研究表明,以17岁的人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则各个年龄段的比例为:4岁前为50%,4——8岁为30%,8——17岁为20%。因此,能否抓住青少年时期进行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
从心理机能与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完善过程来看,青少年时期是心理机能迅猛生长期,更是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期,最富想象,最富冒险。如果不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那将是莫大的失误。
本着“教学为中心”原则,如何去优化教学过程,以达到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的,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也是难点。为此,我们提出了“初中理科学生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研究初中理科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探索教师指导初中生创新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3、探索培养初中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三、实验对象与周期:
实验对象:初中数学物理化学教学的部分班级的学生.数学:6.1 7.1 8.1 9.1 物理:8.1 9.1 化学:8.1 9.1 实验周期:三年2001年3月——2004年10月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1年3月——2002年2月,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进行如何在理科概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与教学的研究和教学实验.第二阶段:2002年3月——2003年2月,实施研究阶段。重点是如何在理科规律实施创新教育.第三阶段:2003年3月——2004年8月,进行理科演示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研究.结题,报研究成果。
四、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研究内容:
从学校理科课堂教学、和校内外活动课等方面着手,着重研究初中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途径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为推动数理化三个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创造型教育作一些探索。大体分四块内容:
①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②采用有效的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因;
③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意志、品质和毅力; ④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
五、研究的主要策略及作法。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因此,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是首要任务。实验中,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导向,使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开展创新教育实验需要正确的教育理论导向。我们采取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办讲座,校内培训和走出去学习等方法,进行教育科学理论培训,教师谯,讨论,提高认识,逐步摒弃旧观念,树立起新观念。
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将所学理论用于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我们在实践中,制定了“分级研讨,分科推进,点面结合”的实施方案。首先,在各年级理科教学确定实验班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其班级跟着开展,形成“点面结合”局面,每期按学科、年级(或年段)分成三级开展研讨。(即年级、校级、镇级)。上研究课、说课、评课,开展赛课活动等。同时,每期按不同学科有重点地推出几节课参加校级研究,请教研员及全镇同行观摩、评议。由于我们坚持了过程研究,使实验的开展扎扎实实,收到明显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2、坚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除在主渠道开展研讨外,我们认为,活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充分利用朝会,班、队会,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展实验。使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途径多样化,多渠道地全方位进行,收到良好效果。
3、“两个结合”促进了四个转变。
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旧的教学方法培养不出21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彻底进行改革;二是师生观的转变。师生不再是对立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鼓励学生超越自己,超越教师,对学生在各方面能超越教师而感到欣慰;三是教学方法的转变。初步达到“四变“:变教师的 教为学生主动地学,变知识的传授为学法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变教师的问为学生的质疑问难,变宣讲式为讨论式。教师和学生都尝到了创新地教与创新地学的甜头;四是检测方法手段的转变。不再依靠一张试卷羊定学生成绩好坏,在各学科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方式,多渠道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获得的程度。
(二)、构建了创新学习方法与途径的模式。
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作为实验因素,包括了四个体系,即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环境体系。通过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摸索出培养初中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初步模式。即一个目标,两条途径,三种方法。(1)、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途径:
1、学科课程为主
2、活动课程为辅(3)、方法:
1、创新地教
2、创新地学
3、创新地考核、评价.首先,目标体系包含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两个方面。即通过从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使学生能主动地学,创新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最终目的。
其次,该模式体现了学科主渠道与活动课渗透的有机结合。在学科课程这一主渠道中去挖掘寻找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结合点,让学生在主渠道中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再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条途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殊途同归,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再次,该模式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方法中体现了教师创新地教,学生创新地学,以及创新性地考评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没有教师创新地教,就不可能有学生创新地去学习;而没有以创新性地考核和评价学生为正确导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会偏离目标,而失去价值,也无法达到最终目的。
(三)、两条途径实施。
1、学科教学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强调“五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教学过程的自主性,教学方法的衫性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坚持“两全”“三为主”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课堂上激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2、课外活动渠道:
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我们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线,优化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动脉,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些活动包括:独立自主的班队活动,动脑动手的科技制作活动,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培优补差活动,各级各类的参赛活动等。参与科技创作的志趣和能力。
3、三套方法重落实。
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双基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根据不同学科和内容找准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以达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目的。(1)、创新地教。
教师“创新地教”是学生“创新地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要关于把新的教学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启迪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从备课入手,对旧的备课形式和方法进行一次改革探索。教师在吃透教材,找准结合点后,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重难点等将教案分成“三块”(教师、学生、旁批),分别写出师生的活动过程,尤其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在体现创新思维训练的地方加上批注。一句话,将教案备成学案。在教学中,教师依照“导趣、导疑、导思、导创”的模式,注重课前激趣,引导大胆质疑,鼓励积极思考,启发挖掘创新。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养鱼》科文课教学中,王春雪老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配上如诗的画面,很多快将学生带入美丽而又充满诱惑力的团泊洼。在教师启发下,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学到了新知,又了解并爱上了自己的家乡,更为家乡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前景;既受到了美的熏陶,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该课因此获县级创新课三等奖。
刘兰梅老师在教《圆》一课中,设计了用动物骑车比赛场面引入,使学生在充满童趣中初步感知圆的概念。在《圆的性质》教学中,她采用了故事情景激趣,导疑,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动手比较,用摆一摆等方式逐步使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得到解决。学生尝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该课参加了“团泊中学创新学习”竞赛课获优秀奖。(2)、创新地学。
学生创新地学习是教师创新地教的结果。它表现为学生不再象口袋一样去装教师自信为绝对正确的“真理”,而是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力求标新立异,在教师的指导下乐于创新,学习创新,学会创新。在教师的“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启发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由生疑,到探索质疑,然后合作释疑,最后达到有所创新的高度。①、激趣生疑。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师采用的多种激趣手段中,学生产生了兴趣和探究真理的欲望。问题也就此产生。A、情景激趣生疑。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配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引人入胜的画面,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出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质疑和讨论。B、动中激趣生疑。
在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动中说一说,议一议,动脑想一想。学生于是对所学新知产生好奇心,因而提出质疑,并通过观察分析去得出结论。C、多媒体教学中生疑。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将计算机软件引入课堂。集声、光、色为一体,将抽象深奥的知识具体化、浅显化,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激起探究质疑之趣。
②、探究质疑。
当学生产生了疑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质疑。一开始,学生总是提出一些与重难点无关的问题,在教师的不断指导下,学生逐步学会对课本知识中重难点质疑,长此下去,质疑问难的能力逐步形成。③、合作释疑。
教学中,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当学生学会通过合作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每个学科都将合作学习讨论放到课堂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下位,自由组合,开展讨论,还可以与教师甚至听课者开展讨论,让学生在高度宽桦环境中合作探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④、实践创新。
当学生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将找准结合点,引导学生向课本外的知识拓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运用课外所学知识和生活中所见所闻,展开大胆想象,让思维达到活跃的顶峰,训练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例如毕桂荣老师在化学课教学中教给了学生分类的方法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学生从课本上盐的分类想到了人的分类、果实的分类、物品的分类……而且在每一个类别中,又想像出无数种分类方法。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启动达到顶点,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以提高。(3)、创新地考核、评价。
创新性考评是对创新性地教和创新性地学的检验。它与创新性地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对教与学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在实验中,我们坚持考试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摒弃了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形式单一的考试方法。如物理教学中 “物理综合素质评定表”,分为平时测查和期末测查两部分。测查内容包括:学习中的反思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双基知识的理解记忆及口头表达能力。平时测查由伤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打分,再与期末测查结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摒弃了“一卷定终身”的片面作法,强化了学习过程的管理。其它学科也在各自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改革探索。
六、教学研究的效果:
1、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参研能力增强。
通过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理论认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树立起了正确的教育观和参研意识,教改科研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基本达到“五会”:会学——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会上——能主动争取并上出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课、参赛课;会评——能积极评议各级研讨课、参赛课;会谈——能发表有一定水平的见解,交流体会;会写——能写出有一定价值和水平的文章。
2、初步构造了培养初中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模式和雏形的课堂教学模式。(1)、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基本模式为:一个目标,两条途径,三种方法。(2)、经过教师在实验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提炼,再回到实践中加以验证,在各学科初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仍在不断地完善,以求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3、青年教师队伍得到锻炼,崭露头角。
我校青年教师人数占全校教师人数的54%。为让她们尽快成长,在实验中,我们将青年教师作为重点,送她们去学习,给她们“压担子”,“逼她们上研究课,教她们写论文……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实验中迅速成熟,有了长足进步。她们的教学活动,参研参赛论文教案等多次获市、县、镇奖励,取得了可喜成果。
4、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发展。(1)、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学习效果较显著。
实验后期,我们对全校44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①、认为创新学习这种方式对发展思维很有作用的有290人,占65.6%,有作用的97人,占21.9%;两者共占87.5%。
②、通过创新学习实践活动,成绩明显提高的135人,占30.6%,有进步的256人,占57.8%。两者共占88.4%。
③、在开展创新学习中,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为345人,占76%。
④、在创新学习中,认为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371人,占83.8 ⑤、开展创新学习后,学生课后作业时间在半小时内完成的264人,占59.8%,40分钟左右完成的96人,占21.7%。三项人数共为403人,占总人数的91.1%。
⑥、在几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喜欢合作讨论式学习的299人,占67.6%。喜欢探究式学习的196人,占44.4%。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创新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是有效的。(2)、丰富的活动使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在参加各级动脑动手竞赛中,三年来学生获市级奖2个,县级奖15个。
5、教师参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成果意识明显增强。(1)、有1位老师编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实验教材,已用于本校教学之中。(2)、教师参加各级赛课活动,获县级奖1人。(3)、教师撰写论文,教案参赛,获市级奖4人次,区级奖12人次,校级奖30人次。
6、资料的收集和建档,锻炼了教师的工作能力。
实验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组档案、教师档案、学生个案等。教师随时收集资料,人人建档,共建学生个案档272人次。
七、有关创新教学研究活动的讨论:
1、创新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实验者在长期的艰苦的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去探索,去实践,使现有的模式更加科学,完善。
2、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抓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思想认识”与“实践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达不到目的。我校正是重视了抓师资队伍这一关键,才使实验顺利进行。但教师观念和作法的转变必须长期不懈地抓下去,才能达到彻底更新观念和摒弃陈旧作法的目的。
3、由于初中生好动天性,在其思维活跃的同时,往往会出现自控能力差,影响课堂纪录的现象。还需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着手,强化训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八、结论与思考
经过三年时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从中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施创新教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创设适宜学生创新素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同时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条原则和几种方法:
原则一:主体参与性原则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措施和条件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原则二:整体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把学生的成长发展看成是一个生命整体的成长发展,这个整体有内在的和谐性,它表现为能力的多样性、身心生长的有序性。而人的非整体性的发展最直接的不良后果就是导致创新能力的萎缩,更有可能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原则三:协同创新性原则
在教育活动中要把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学科创新与活动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校内创新与校外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
原则四:尊重个性原则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 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环境,是挖掘中小学生创新潜能的最重要的客观环境。
原则五:实践探究性原则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和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如广泛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小论文等活动,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不断扶植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原则六:激励进取性原则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选择新途径、新方法来处理问题,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善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方法一:体验学习法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模仿某种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段,并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就像电影演员体验生活一样去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
方法二:挫折演示法
挫折演示法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模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有意在解题中故意表现出思维受阻,并借此向学生演示在经过若干次挫折后克服思维上的障碍而获得成功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教师从不向学生演示解题的挫折和失败,以及如何经历有限次的挫折后得到正确结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就会停留在仅仅听懂,或掌握老师讲过的知识的水平上,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
方法三:发展问题法
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教师并不告诉学生怎样编写,而只让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他们编写出不同的发展题,然后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当学生解答出这些共同问题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在解答原问题和发展题时从其间关系中学到了什么,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方法四:内容不完全教学法
所谓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第二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 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应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其次,心理学家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如何设计、使用导学案。
(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如何借助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的难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思想观念主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先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采用的两种主要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三)经验总结法:为了促进实验与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分课题准备、课题实验、课题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确立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法,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动员、培训。在此阶段,学校相关领导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课题研究总动员。
3、学校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杜朗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基本掌握了他们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和课堂教学流程。随后,李冬青老师为实验教师解读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介绍了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和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并带领实验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学习,让实验教师了解了学案导学的作用、初步掌握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最后,通过观摩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初步掌握了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实验阶段:
1、实验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在此期间,实验教师积极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主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每星期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讨,每学期通过讲研讨课、观研讨课、说研讨课、评研讨课等形式进行集中研讨。
2、定期请相关领导深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课题组根据领导的建议,及时修改研究方案,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实验教师积极撰写研讨课的教学案例、说课稿、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既总结了实验经验,又锻练了教师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提交课题研究资料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每位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课题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归纳整理出导学案的编制方法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独立自学—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二)形成了导学案的制作模式
导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导学案上。第二板块是学习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独立自学;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点,为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 ②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并提出疑问;③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独立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④检测反馈,通过一些典型习题,检测学生的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三板块是总结评价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分成六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出示学习目标。第二环节是依案自学。第三环节是讨论展示。组织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第四环节:点评归纳,精讲疑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有时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有时将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中解决)。第五环节是检测练习。第六环节是总结评价。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 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其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六)物化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教师共编写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三十余篇,说课稿近三十篇,评课稿二十余篇,撰写论二十余篇,其中,案例《小数的性质》和《三角形的边》分别获湖北省优秀案例二等奖和三等奖;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乘法的分配律》获市级一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是高效课堂的法宝》、《转变学习方式的探索》《浅析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分别获市级一等奖、二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教学因你而精彩》和说课稿《解方程》发表在《襄阳教育》上。
我们整理了一本《教学案例及反思集》、一本《说课评课文集》、一本《论文集》、一本《培训总结资料集》。
八、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是根本,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但实际使用中,个别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学案内容的现象。
2、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3、个别学生课后修订导学案不够认真,不能使学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有些教师的导学案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修改就直接经学生用。导致课堂教学思路与导学案脱节现象。
我们的困惑:
1、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
2、如何让每个教师都能静下心来,精心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这两大困惑,也将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第三篇:中学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1、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构建立体化教育框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首先要解决好育人为本的问题,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革命。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有效地促--------------------------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2、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课活动,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活动起来,学生大声说话,大胆质疑,大气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不高。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学生的自主与自信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可以大幅度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动,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高方向发展。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即:人的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属性即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的全面发展。2)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论述。3)构建主义学习心理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构建主义学习心理理论认为,知识不完全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灌输者。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价值取向的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尝试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走向成功;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内容: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研究,树立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构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科学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方式的研究。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
1、自主学习,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个体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前提。经过理论学习和一个阶段的实践探索,逐步地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
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导学案,上课后,先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完成导学案。如有不会的内容,作出标记,待后由其他学生补充或由教师帮助完成。
其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 “权利”。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活动空间。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走动,允许学生自由提问、回答。这样,原来由教师完成的工作,学生自主在完成了,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2、引领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淹没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下,教学重能力培养,变学生被动接受者为主体参与者,让学生有发现真理的成功感,这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机制。
合作学习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双边合作学习,课堂是一种动态互动过程,这种互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领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后,初步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有关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分析,从而,创造了一种和谐、自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训练检测,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对记忆进行数量化的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及时自主巩固。及时巩固不仅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还可以使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所以,在每一节课的导学案中,我们都设计了课堂训练检测题目。课堂训练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测一堂课的理论教学是否产生了成效或者说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需要用练习让学生去实践一下或者通过练习验证一下学生是否具备了某种能力或者某种能力是否得到了巩固和加强。那么课堂练习应该安排在那一时段,是应该一个知识点过后及时巩固还是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完成后在课尾集中训练,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训练实施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选出最佳的方案。根据我的实践和学生的心理,我及时安排课堂训练,消除学生单一用脑时间过长产生的脑疲劳,活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4、总结升华,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领域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总结升华,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虽然所用时间不多,但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总结升华,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使重、难点得到强化和升华,能引导学生探讨钻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论证,制定实施方案,理论学习,申报课题。
1、学习现代教学新理论,探索课堂创新教学新模式。组织全组教师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提高全教研组教师对模式课教学的认识水平。
2、研究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构建“四步法”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立足校情,提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四步法”创新模式,制定了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1月,分解落实课题任务,确定课题实验负责人及实验教师,积极开展试教、研究、调查、总结、观摩、评优,形成阶段性成果。
1、成立课题组:教研组成立了课题组,方向军任组长,成员有罗双良、王建斌、王增产、龚 风、高 强、宁 非、李春霞等。分解落实课题任务。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2、确定实验班与对比班。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把成绩相近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以便于教学研究对比,每个年级确定一个实验班,一个对比班。通过认真讨论和论证,初三(1)、初二(1)为实验班,初三(2)、初二(2)为对比班。
3、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演示评比活动。教研组制定了创新教学模式课活动方案,从说模、观模、议模、出模等方面开展活动。
4、开展调查,总结反馈。定期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交谈、成绩对比分析,从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的兴趣、听课效率、学习成绩等方面了解学情,对模式课教学研究及时给予指导。
第三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形成课题研究主要成果,申请评估验收。
1、召开课题研究会议,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2、总结教学模式,内华教研成果。编印了《模式课教学案例辑》。
3、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编印模式课教学导学案五本。
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四步法”教学模式,它--------------------------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检测、总结升华”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活动,改革了课堂教学结构。以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生气。通过“四步法”模式课教学,彻底改革了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因为,模式课教学以主体教育为理论基础,以优化课堂教学重在“导学”为指导思想,以设疑创新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教互动,导学引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善于实践和终身学习的目的。
2、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浑浑沉沉,教学效率不高。模式课教学中,学生大胆、大声、大气,时而集体讨论,时而上台演讲,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提高。近一年来,我教研组教师积极参加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对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创新教学的模式有了深层次的体会和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科研水平。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4、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活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模式课教学活动以来,实验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高涨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幅度地提高。
实践证明,“模式课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第四篇:《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谷城县冷集镇第二中学课题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襄樊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十二•五”重点课题,其编号为XFJK11-257。全校教师在本课题组的领导下,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目的的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向领导、专家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改的呼唤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切实转变,近年来,有效课堂教学及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出现,如“杜郎口”模式,“357高效课堂模式”等等。模式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对课堂教学具体步骤、时间划分等方面缺少具体规定,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到目前为止,尚有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有时导致师生冲突,对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倾向。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厌学以及学困生,近几次考试成绩显示,有的班级,总分不及格的学生将近一半之多。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浪口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我们也正在学习“杜浪口”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这都要求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要求我们以务实的态度寻求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整套策略。
2.教师成长的需求
新的课堂教学观要求课堂成为师生伸展生命活力、张扬个性的舞台。面对这一新的要求,我校教师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修养,需要提高课堂教学中践行课改理念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应该超越年龄的界限,应该内化为教师终身的追求,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种种策略的探寻、提炼与积累,理当伴随教师成长的全过程。
3.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460人。有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本科以上高层学历58人,占专任教师的64.2%。专任教师中已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38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6人,学科带头人1人;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9人。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40838平方米,生均34.5平方米。砖混结构校舍面积18400平方米,生均15.5平方米。校舍面积中教学用房2880平方米,生活用房14520平方米,行政用房260平方米,其它用房740平方米。媒体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实验室、广播室、体音美劳器材室、教职工活动室、电视节目制作转播室及校园网等各类设施基本配套。有符合标准的运动场,有必须的活动器材。校园气氛和谐,环境怡人。
近年以来,我校毕业年级毕业率均在97%以上,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初中前列。先后被县委、县政府、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督导室、市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授予“四好支部 ”、“文明单位”、“安全文明示范校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基本无辍学初中”、“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全校已有200余名师生受到国家、省、市、县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表彰。
谷城县冷集镇二中历届校领导都很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做能思考的老师,育会创新的学生”的方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争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我校持续、健康和高水平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1、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背景环境定位于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现实。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预,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需始终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作用与价值。本课题通过开题论证后,课题组采纳了市县有关专家的建议,同时深入分析我校的教育教学现实,我们决定把探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增加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本课题中,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和师生的实际具体情况,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等所作的的总体考虑和规划。
2.支撑性理论
(1)目前国内外有关的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及叶澜教授撰写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促成教学的切实转变,同时也为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提供了方向。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学生的大脑也不是一个等待教师去填充的容器,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获得是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拚弃以往那种机械灌输的课堂操作方式,转向寻求一种充满活力的,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
(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各自鲜明个性特征并且具有各种不同的兴趣指向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得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来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充满着个性化的发展。
(5)现代教学论。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理论也在随着时代的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选择和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并不能够一味地求新求异,更不能为了形式的热烈而违背教学的一般规律。
三、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二中七—九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的目标
1、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学能真正地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有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4、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5、解决好“两率”。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有效学习率。
6、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研究的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有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方法: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策略、取得的新经验;调查教学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性教学研究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4、行动研究方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优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用了二年时间(2011年8月——2013年8月)分二个阶段来完成的。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利用两个月的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1月)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本阶段主要由蔡春泽同志和各子课题组长负责。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上课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本阶段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完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利用一个学期时间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本阶段在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基础上最后由蔡春泽、宋彦明同志负责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成立课题组:
在谷城县冷集镇二中蔡春泽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总课题组和五子课题组。
1、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11年5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2、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由谷城县教研室、教科所专家督导,冷集二中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确定课题方案:
1、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总课题“农村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中探索实验研究。负责人:蔡春泽、宋彦明 子课题
(一)“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在全校语文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长林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将在全校数学考研组范围内展开,课题负责人:王兴富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理科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曹光乐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四)“综合文科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文科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周月华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子课题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将在全校综合实践组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其清 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收集管理;
2、规范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障制度: ⑴定期汇报总结制度。每学期一至二次。
⑵建立课题档案,认真积累课题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素材。
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新课程理论,研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一至二次。
⑷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各类考核、评优工作中突出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3、明确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⑴课题组经过学习和研究,确立了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突出操作性、可行性、可能性。
⑵本课题的研究,强调师生关系和谐这一研究目标,强调以优化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三)确立科研指导思想:
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反思积累、科研兴教
(四)建立科研工作常规制度:
1、培训学习制度:课题成员要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学习培训,自觉主动通过观摩、上网收集、自学书籍等途径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理论水平;
2、作好分析统计工作;
3、开学和期末分别召开一次课题工作布置会、总结会;
4、每阶段进行研究教育活动讨论、进行记录、分析、总结
(五)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大事记 1、2011年5月 刘长林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全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活动开始。2、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全体语文组人员课例展示:在导学案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 3、2012年1月数学组组织人员撰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优秀论文 4、2012年6月 全体综合文科组人员讨论如何在教学中推广并撰写优秀论文。全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活动结束。5、2012年10月 全体综合理科组人员撰写“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阶段性小结 6、2013年6月全体参加课题的人员撰写 各组的研究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的学术观点
1、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是和谐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根本落脚点。
2、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师的素质。
3、课堂教学是农村初中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4、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农村初中有效教学根本
5、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是构建和谐有效课堂教学的长期任务。
十、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师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改观,学生整体的素质得以发展。最近一年来,全校有8位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课程班学习顺利结业,课题组成员中有8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有5篇文章在教育教学类专业杂志上发表,申报并被襄樊市级立项的教师个人专项课题1个。有两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2012年被评为谷城县“骨干教师”。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达到了100多人次。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一批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实施策略。在2012、2013年中考中,我校连续取得了的好成绩,被县教育局授予“谷城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谷城县教学常规四星级学校”的称号,展示了我校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3、促成了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改进。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在一线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里,“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在这种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重复式的体力劳动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甚至是负效的。从长远来看,这种简单重复的匠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和研讨,广大教师也逐步更新了对评价的认识;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也转变为依据“德、能、绩、勤”全面考察的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益,自觉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十一、课题研究的发现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我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整体上看,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也将会成为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为了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要继续组织和深化读书学习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促进教师自我研修,不断提高,同时要以学校目前的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使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孜孜以求的自觉追求。
2、我们认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各子课题组研究积累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整合,相互借鉴,形成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整套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校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较大,两极分化现象始终存在,课题组要重点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求促进不同基础、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确有得理论轻实践的成分,有点和平时的课堂教学现实脱节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向各位专家请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基层教师的能力有限,希望专家们能到我们学校来给我们做一些指导工作。
总之,结题工作结束后,拟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作推广性和发展性研究。“让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开展研究工作,促进教师尽快地把我们研究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让课堂有效,让课堂轻松,让学生乐学,让教师乐教,一寂能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谷城县冷集二中课题组
执笔人:宋彦明
2013.10
第五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和实践》课题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仁荣中学参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已有一年,我们组承担的子课题《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和实践》有了一些总结。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悄然改变,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依次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得以改进,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得以实践、验证和初步推广。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提出背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目前地理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课题: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现实中,赶进度,争分数成了教学的唯一目标。学生被动学习,实践能力差,生活中经验不足,甚至厌倦学科学习的情况确有发生。这与尊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格格不入,因而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其有效性不容置疑。
作为地理老师,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克服上述问题,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培养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地理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科。
主要研究意义:
(一)把“着眼于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当作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的着力点和抓手。改变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教学、思考几率低,创新实践能力低,师生互动、交流和交往不力,从而效率低的现状。
(二)改进课堂教学流程的过于随意,提前预设各环节功能,并积极应对课堂生成,灵活适时运用示标、自学、设疑、释疑、整合、达标。
(三)让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而不要让自己的教学流于惯性,发展成经验型的“教书工匠”。
二、课题研究依据、目标和内容: 依据:
学习基本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赫尔巴特、凯洛夫、和布鲁纳的教学理论
重点研究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支架式教学和情境性教学和有效教学理论
学习相关材料:《高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基本模式问题研究》和汕尾市教研中心对“有效教学”发放的指导资料。
目标:
能针对性的分析无效教学的表现和原因
面向全体学生,做有效教学准备,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多种形式反馈并反思,一课三摩,做到有效上课
内容:
从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是否解读到位,教学方法是否使用恰当,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合理,师生交往和合作沟通是否顺畅和谐,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是否合理,师生教学反思是否着力等诸多方面,分析教学无效性的种种表现与成因,并进一步针对以上做好教学准备,通过有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把对共案的归纳和对个案的演绎诠释到位,让“有效备课”成为“有效上课”的切实保障,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模式”的探索实践,形成个人面向自己、他人、集体的观摩、反思和改进,从而打造富有个人教学特色和符合教学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对象和人员分工 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理论,明确背景和已有成果。
行动研究法:不割裂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在教学中实践(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三个环节),积累个案。
调查研究法:深入第一线,通过问卷、访问、座谈等方式,了解师生对有效课堂的要求。
阶段小结法:整理阶段成果,指导下阶段工作。
经验总结法:主要用于反思后的整理,整合后撰写论文,并打磨课堂教学。
对象: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对的各种课堂教学的备课和上课的具体问题为研究着力点,以全课题组成员为研究主体,把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当作研究目的所在。
人员工作分工:
来继权负责课题的指导研究 唐赟担任课题主持和主体总结
吕红芳、白华、何安桥责课题阶段书面总结 周芳芳、杨兴、王吉华负责课题的调查实验 罗长财、刘静负责课题资料收集及实践反思总结
四、课题研究过程
回顾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分三个时段:
1、课题起步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建立课题组,针对课题,探讨现有背景、已有理论依据、要解决的问题和主体内容,形成初步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2、课题具体实施阶段: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时间的效果为目的,搞好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撰写学校阶段报告和交流材料,形成一定的阶段性认识。
①“有效备课”阶段(2009年2月~2009年12月):按照第一阶段的反馈成果做出反应,认真探讨和反思有效备课的理论、方法、流程、模式。特别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关系上寻找有效的备课模式。
②“有效上课”阶段(2009年12月~至今):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把课题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课堂上来,各课题组成员围绕课堂教学的基本点,研究课堂教学过程,全程记录,科学比较,优化评价,打造符合个人特点和教学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结题(2010、10):对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汇总,拟定课题结题报告研究工作总结。
五、课题研究成果:
教师们对“地理课堂模式有效性”的研究: 表现认识清晰,内涵理解深刻,行动证明有力。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师们切实领会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并用之引领教学。
教育是平等对话,是师生的和谐交往。
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观念和态度,才能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切身为学生量身设计,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个性,但无一例外的都在对“平等对话”做着探索。
何安桥老师在近年“有效教学”探索中收获斐然,参加县级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赛。如果说他的教学理念值得推崇的地方,参与探讨评课的教师们多有这样的感触:她一直用比较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独断专行”用自己代替学生,常换位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问题,设计教学,用平和的心,乐观的心,爱护的心推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比如说,在对某一个问题做了小组讨论后,他请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大家都不好意思站起来,他并不“急行于色”,而是和蔼的说:“没关系的,站起来说就可以了。”做到平等对话,有效鼓励。请同学对某一内容发表看法,大家不肯动身(公开课常遇到),他也是平和的说:“看来大家没有问题了,那我给大家提个问题。”这种平等教学范围的营造,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渐渐畅所欲言,打开课堂教学的广度和开发度。
刘静老师在《交通运输布局》这堂课中,也在营造并呈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谈到港口布局条件需考虑陆域条件时,她幽默的用了一句:“总不能直接跳到水里吧?”在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她出其不意的来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同学的声音。”
通过听这样一堂堂悄然进行着新课改理念转变的课,成员们发现,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才能作到有效倾听,有效沟通交流直至有效互动,成为学习共同体来共同打造有效课堂。
(二)对什么是“无效”,心中有数,评价有度。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无效,才能做到去找寻有效的方向。
对于“教学方式”的无效,吕红芳老师通过一次“无效提问”给自己的警醒,写了《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反思》。对比找到有效提问的方式:要生活化、趣味化,提问难度要优化,提问要有梯度性,要有开放性。
对于“学习方式”的无效,周芳芳老师对时下时兴的“探究式教学”中的无效表现分析透彻。如她对“教师方面”的原因谈了以下方面,应该说非常切合实际:1.探究问题的设计没有挑战性。2.探究活动的任务交代不够清楚。3.探究活动时间的掌控不够科学 4.教师评价不够全面
5.教师思维固定化,扼杀学生思想火花。
对于“教学媒介”的无效,王吉华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无效分了几种情景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情景
二、课堂上,老师对着满满是字的大屏幕滔滔不绝,下面一部分学生先是瞪大眼睛认真听,后来头开始慢慢低下,然后抬起,如是几次,便低下再也抬不起来,另一部分算是有心的学生,老师讲着,他看着屏幕,笔不停的在纸上记着,但问题时:要是写,听肯定没有效率,但要是听,笔记也跟不上。所以干脆,一心两用,边写边听,写还一个字不落的写(不知重点),还没写一半,老师说完了,鼠标一按,下一页,然后接着抄,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没有听到,自己记得残缺不全,学生岂能有收获??更有甚者,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也没有,有效教学形势下,计算机代替了老师成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主体。”这样的观察呈现出来,把“无效”二字刻画得简直入木三分,让上课者汗颜,听课者惊心。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无效,唐赟老师分析得很实在:课堂结束前的小结环节,容易被多数教师忽视。有的认为不重要,有的因为课堂容量大而时间去小结。失去这个环节以后,首先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不够完善,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一个模糊的课堂知识结构印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弄不明白,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三)会甄选适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我有我精彩
曾几何时,讲授法一统天下是稳固的教学模式。如今,教师更懂得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性质、学生学情和认知结构、教师自身特点、教学物质条件来选择和运用适宜自己的教学模式。
吕红芳老师课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逻辑性和清楚明了。举一例:在讨论热力环流成因时,她为学生设计了四个问题: “近地面气压何处高,何处低?为什么? 4处气压高低排序,并说明原因。垂直方向上,为何出现低压流向高压? 等压面高低之间的联系?”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一部分的设计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细节、有逻辑、有层次递进。同时是问题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小组合作策略的综合实施。
吕红芳老师在几次公开课中,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她的这种设计不失为一种课堂风暴,各种必答和抢答题目形式很大程度上卷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唐赟老师经验丰富,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她特别对高三地理的讲评课和复习课的有效教学做了深入探究和实验,并写出了相应的教学反思,对全组教师有很强的指导性。
虽然老师们的教学模式还有着这样那样的有待商榷之处,比如说细节打磨、小组分组没注意异质分组人数偏多,小组竞赛目的性稍偏强,形式大于内容等,但大家探索的模式,无不显现独有的精彩课堂效果,通过这样的一次次的讲课历练,他们在学校优质课和公开课都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四)教学研究和反思成常态,克服着“有效教学”的瓶颈和问号
这是让有效教学“青春永驻”的源泉。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有的青年教师在刚毕业时交出的公开课成绩反应平平,两三年后,却让人刮目相看。这就是反思下的成长。
课题组成员们课题研究的阶段,多种情境下进行着多种形式的反思: 集体备课是重要的教学研究的平台。白华老师对全组的有效备课流程做了如下总结:主备人精心准备大备课,初显个性→全组教师大备课交流,修改补充→全组形成共案→个人面向自教班级,再现个案→深化研究,课堂展示→课后小备课,修补个案→教后反思,形成特色。(改进后的成果进入下一教学循环,按以上往复)。杨兴老师作为一个刚毕业的跟课题同成长的年轻教师对集体备课做了如下的描述: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事之间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授课思路和方法,要好好学习。
通过听评课作教学反思。在听评的同时,加上一个同时换位思考——我会如何处理这个内容,对我来说孰好孰差?这种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与集体备课又贯穿在一起,使得个人的个性张扬和集体的智慧既能融为一体,又相得益彰。
通过撰写课例研究、论文、日记作教学反思。反思步入课堂前的、课堂上,离开教室后的行为,达到课例研究的“做什么、怎么做”的目的。有三位老师所作的教学设计得到地理组老师的好评。课题组所有教师都有撰写关于有效教学的论文。
六、研究反思和方向:
教无止境。虽然课题就要结题了。我觉得,即使到那一天结题了,对有效教学的探索也只是另一个开始。因为教无定法,教学对象在变,教学条件在变,教学智慧也在增进。对教学效果的追求就像一个汩汩而流的永不停歇的泉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效教学是永恒的课题。
轻装上阵,继续踏入下一阶段的旅程。
参考资料和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3、常华锋《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4、市教研中心:《高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基本模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