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1-4章

时间:2019-05-12 22: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1-4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1-4章》。

第一篇: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1-4章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3、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4、朱熹(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六步)读书法”。()

6、“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教学活动的五个阶段)。()

7、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8、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9、“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0、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1、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陶行知)。()

1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1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写的。()

14、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克拉夫基)提出的。()

15、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个性)发展。()

16、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1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18、美国教育家加涅(杜威)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

19、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8、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D)。

(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9、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C)。(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10、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学者是(B)。

(A)邱学华(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11、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D)(A)邱学华(B)顾泠沅(C)李吉林(D)卢仲衡

12、又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A)

(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八字教学

13、提出了对教学改革影响巨大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C)(A)赞可夫(B)凯洛夫(C)维果茨基(D)巴班斯基

14、教育的传统“三中心”,即教学进程中以教师、教科书、课堂为中心,它的提出者是(B)。(A)赫尔巴特(B)凯洛夫(C)赞科夫(D)巴班斯基

15、提出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A、杜威 B、赞可夫 C、凯洛夫 D、奥苏伯尔

16、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是(A)。(A)发现(B)探索(C)创新(D)背诵

17、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主张,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的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称(C)。(A)先导内容(B)桥梁者(C)先行组织者(D)前言

18、西方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A)柏拉图(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

19、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A)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

(A)有意义学习(B)接受式学习(C)发现式学习(D)机械学习

7、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以学生为中心(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

8、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AC)。

(A)教学方法最优化(B)教学资源最优化(C)教学形式最优化(D)教学内容最优

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ABC)。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

10、斯腾伯格提出了(AB)。

(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2、“传道、授业、解惑”(身正垂范)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联合国1966年明确)()

4、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基本课程+案例学习+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3个方面,条件性知识)。()

6、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7、职初教师指的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一般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原理知识)为主。()

8、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9、微格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漏了反馈评价)、修改教案。()

10、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A)。

(A)问题筛选——理论优选——运用和反思(B)理论探究——问题分析——行动和反思(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分析问题——反思和行动——理论归纳

11、“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了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它是由(D)提出来的。

(A)斯腾浩斯(B)斯金纳(C)波斯纳(D)勒温

12、(D)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教育教学指令的提高。(A)反思教学(B)案例教学(C)课堂观察(D)行动研究

三、多选题

1、教师必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至少可归纳包括(ABCD)。

(A)职业道德(B)学科知识(C)教学能力(D)科研意识

2、下列属于世界各国对教师素养研究的内容有(ABCD)。

(A)职业道德(B)文化素养(C)终身学习能力(D)参与精神

3、微格教学能够(ABCD)。

(A)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B)有效培养教师教学技能

(C)简化正规教学程序(D)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4、“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重视教师的讲授,强调外在动机,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等,它的代表人物有(BC)。(A)杜威(B)赫尔巴特(C)凯洛夫(D)布鲁纳

5、斯巴克斯—兰格提出的反思的内容包括(BCD)。

(A)教案(B)认知成分(C)教师的陈述(D)批判的成分

6、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ABC)。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学科知识

7、教学案例的作用有(ABD)。

(A)拟真性(B)启发性(C)实践性(D)针对性

8、关于“接受式”教学理论,正确的说法是(ABC)。P74

(A)好学生(B)有争议的学生(C)另类学生(D)普通学生

4、关心属于(D)。

(A)尊重需要(B)认知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

5、人具有巨大的潜能,研究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多少的大脑功能(B)。(A)30%(B)10%(C)20%(D)40%

6、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C)。(A)左脑革命(B)右脑革命(C)全脑革命(D)计算机革命

7、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A),后者为教师倾听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A)后喻文化(B)思想文化(C)历史文化(D)文化差异

8、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把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倘若对教师在很多方面要向学生学习这一现象进行归类,应属于(C)。(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D)反喻文化

三、多选题

1、情感对认知发展起(BCD)。P87(A)组织作用(B)诱导作用(C)驱动作用(D)调节作用

2、信息素养包括(ABD)。P90(A)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态度(D)信息技能

3、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ABC)。

(A)道德常识(B)道德态度(C)道德行为表现(D)道德品德

4、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ABD)。P88(A)能力(B)气质(C)特长(D)性格

5、马斯洛认为心理需要包括(ACD)。

(A)认知需要(B)理解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8、在认知方式上,“辐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19、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它有严密的逻辑,能用言语加以描述,而直觉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是非逻辑性的,跳跃式的,没有具体的步骤。()20、有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注意人的面部,注意社会环境,具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自己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而有场依存性的人,则倾向于更主动,更自尊等。(反了)(×)

21、分析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22、一般说来,儿童的心理成熟,先于生理成熟。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生理上的发展具有迅速增长的特征。(第一句反了)()

23、智力的发展和生理上的发展一样,一般在18岁左右结束。()

24、儿童兴趣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对简单事件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件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更为象征性的活动;由自我中心的兴趣,发展到社会性的兴趣。(√)P131

25、接受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26、有意义接受学习时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等作为“工具”去理解新问题、实施新任务的过程,学生亲自参与,自行完成从“工具”到任务的策略性整合,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27、项目学习是一种有意义活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系统性不如书本学习强,是它的缺陷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项目学习和书本学习的恰当结合。()

28、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相当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29、一般认为,言语信息以表象(命题)的形式来表征。()

30、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差别不大)。()

31、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

32、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它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注重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和学习的研究,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

二、单选题

1、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C)。(A)个体的知识(B)群体的知识(C)社会的知识(D)间接知识

2、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过程中,除了S和R之外,还有一个中间变量0,即形成S-O-R的关系,其中O是指(C)。(A)教师(B)观察(C)学习者(D)组织

1类型。

(A)冲动型(B)场独立型(C)场依存型(D)分析型 13、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C)在其论著中提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

(A)亚当斯(B)尼采(C)波兰尼(D)费希特

14、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人脑中以(A)表征形式来表示。

(A)产生式(B)命题(C)表象(D)线性序列

15、学徒制度的优点有(D)。

(A)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这种培训只限于小范围地教,小范围地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C)由于受到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D)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默会知识,它们很难转化为明确知识

三、多选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BCD)。(A)教育者(B)学习者(C)刺激情境(D)反应

2、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BCD)。(A)群体(B)个体(C)合作(D)竞争

3、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ABCD)。

(A)有一个共同目标(B)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C)有一定条件(D)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4、“学习”的要点主要有(ABC)。

(A)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B)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

(C)主体的变化是由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D)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5、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BC)。

第二篇:《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3章)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3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善喻”的教学思想是《学记》提出的。()

4、《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5、《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6、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7、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

9、“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读书法”。()

10、朱熹读书法是指“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1、朱熹把《论语》、《中庸》中的有关教育思想纳入到教育活动中,对于教育活动提出了“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12、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13、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是行以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4、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15、“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6、针对注入式教学造成了小学语文的“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景教学。()

17、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8、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19、柏拉图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称他的谈话问答方法是“产婆术”,他的这一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20、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2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2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2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

2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认为“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

25、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开端必须来自感宫”,提出“感知—记忆—理解”为基础的教学。()

26、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2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28、“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

29、在克拉夫基对范例教学内容三个质的规定性中,基础性是强调选择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0、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31、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2、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33、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引入到教学中,提出了“一般发展”教学,即使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这三方面的个性发展。()

34、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35、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13、根据我国古代关于“知与行”、“学与思”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学思相资,因材施教”教学理论的教学家是()。

(A)朱熹(B)颜子推(C)韩愈(D)王夫子

14、“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体现了韩愈()的教育方法。

(A)知行并进(B)学习与独创相结合(C)博学求精(D)勤劳学深思

15、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

(A)朱熹(B)韩愈(C)孔子(D)颜之推

16、“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提出的。

(A)杜威(B)陶行知(C)布卢姆(D)卢仲衡

17、()提出了“五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A)陶行知(B)杜威(C)布鲁纳(D)朱熹

18、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19、在中国,陶行知最先把()改成了“教学法”,以倡导重视学生的学习。P8(A)教授法(B)读书法(C)讲授法(D)灌输法

20、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A)段力佩(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21、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学者是()。

(A)邱学华(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22、“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A)李吉林(B)段力佩(C)顾泠沅(D)邱学华

23、()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A)邱学华(B)顾泠沅(C)李吉林(D)卢仲衡

24、自学辅导教学是一种()。

(A)个别教学(B)班集体和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C)班集体教学(D)学生自定制度的教学

25、教学中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或操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这就是()。(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B)尝试教学法(C)自学辅导教学法(D)实践操作法

26、上海青浦数学教师顾泠沅同志提出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突破口,提出()教学。(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27、()又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

(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八字教学

28、被称为“中国式掌握教学法”是由()提出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A)顾泠沅(B)邱学华(C)李吉林(D)卢仲衡

29、主张通过一系列有技巧的对话(提问、争辩)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谈话问答方式的是()。(A)杜威(B)凯洛夫(C)苏格拉底(D)赫尔巴特

3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大教育论》

31、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A)杜威(B)夸美纽斯(C)布卢姆(D)布鲁纳

32、夸美纽斯采用的直观教学的程序是()。

(A)感知—记忆—理解—判断(B)表演式再现表象—肖像式再现表象—象征式再现表象(C)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D)组织教学—复习教学—传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3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

(A)知识(B)兴趣(C)德行(D)能力

34、以下教育家中,()认为教育要“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

(A)杜威(B)赫尔巴特(C)凯洛夫(D)赞科夫

56、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套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的任务,并取得最大效果。

(A)教学(B)教养和教育学生(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知识传授

57、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的思想,与分析性思维相比,他更加突出了()。(A)发散性思维(B)直觉性思维(C)演绎(D)归纳

58、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A)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B)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C)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D)知识、分析、理解、应用、综合、评价

59、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好让学生获得些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言语学习、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A)知识(B)情感(C)运动技能(D)直觉思维

60、罗杰斯提出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显著特征是有洞察力、有创造性、()和有选择性。(A)有记忆力(B)有求同性(C)有建设性(D)有想象力 61、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

(A)实践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分析性智力(D)人际交往智力 62、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A)斯腾伯格(B)加德纳(C)罗杰斯(D)加涅

63、多元智力理论是()提出来的,反映了对传统智力的批判。(A)比纳(B)斯腾伯格(C)加德纳(D)高尔曼 64、在下列各类智力中,属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范畴的是()。

(A)分析性智力(B)实践性智力(C)自我反省智力(D)创造性智力 65、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提核心的教育观念,主要评价学生的()。

(A)理解能力(B)对知识的掌握情况(C)应用能力(D)创造能力 66、认识和对环境中各种物种、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是()。(A)逻辑数理智力(B)自然观察者智力(C)人际—交往智力(D)个人内省智力

三、多选题

1、以下那些说法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思想?()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长善救失(D)启发诱导

3、《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它们是()。(A)善喻(B)及时施教(C)循序渐进(D)长善救失

4、朱熹提出的相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是()。

(A)知行并进(B)学思结合(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5、韩愈的教育思想包括()。

(A)勤学深思(B)及时施教(C)博学求精(D)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6、集中体现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文章是()。(A)《师说》(B)《学记》(C)《进学解》(D)《论语》

7、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之(E)颜之推

8、以下属于韩愈教育思想的是()。(A)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深思)(C)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博学求精)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学习与独创向结合)

28、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教学”措施有()。

(A)先行组织者(B)不断分化(C)综合贯通(D)发现式学习

2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

30、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理论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A)合理安排教学序列(B)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度(C)注意适时强化(D)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

31、掌握教学是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实现的,教学评价包括()。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另类评价

32、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

(A)顾问作用(B)调节作用(C)咨询服务作用(D)主导作用

33、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应的态度是()

(A)真诚(B)民主(C)理解(D)关怀(E)尊重

34、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学生为中心(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

35、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显著特征。(A)有洞察力(B)有创造性(C)有建设性(D)有抱负心(E)有选择性

36、斯腾伯格提出了()。

(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

37、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

(A)分析性智力(B)运动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内省性智力(E)实践性智力

38、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学校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教师确立()。(A)积极的学生观(B)灵活多样的评价观(C)“对症下药”的教学观(D)以人为中心的学习观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美国“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上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一种专业。()3、1986年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组明确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功利学校教育质量必要途径。()

4、教师职业道德将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5、“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6、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

7、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8、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体现是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9、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能力。()

1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11、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12、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13、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P53

14、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15、作为教师,拥有的本体性知识越多则其教学水平越高。()

16、学生有没有创造性,关键在中小学,中小学的关键在教师。()

17、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要从师范生—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其中科研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13、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

(A)具有明确知识(B)具有策略性知识(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14、教师的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A)一般的教学能力(B)特殊的教学能力(C)对知识的处理能力(D)课堂组织能力

15、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

16、案例的作用是()。

(A)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源泉(B)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C)案例是教师成长的阶梯(D)以上都是

17、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个过程。(A)6(B)5(C)4(D)7

18、()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A)板书(B)微格教学(C)行动研究(D)多媒体教学

19、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实现的。

(A)终身学习能力(B)教育科研能力(C)参与精神(D)文化素养

20、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

(A)交往状况(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C)上课的坐姿(D)课堂气氛

21、()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思想。

(A)维拉(B)布鲁巴赫(C)波斯纳(D)勒温

22、下列反思的类型中属于超前性反思的是()。

(A)对实践的反思(B)为实践反思(C)实践中反思(D)以上都是

23、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浩斯提出了()的思想,使教师成为能不断进行反思的实践者。(A)教师即传授者(B)教师即研究者(C)教师即灌输者(D)教师即管理者

24、“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了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它是由()提出来的。

(A)斯腾浩斯(B)斯金纳(C)波斯纳(D)勒温

25、()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教育教学指令的提高。(A)反思教学(B)案例教学(C)课堂观察(D)行动研究

26、行动研究始于美国,它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在行动(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

(A)问题筛选——理论优选——运用和反思(B)理论探究——问题分析——行动和反思(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分析问题——反思和行动——理论归纳

27、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运用和反思”。(A)集体讨论(B)听报告(C)民主讨论(D)理论筛选。

三、多选题

1、教师必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至少可归纳包括()。

(A)职业道德(B)学科知识(C)教学能力(D)科研意识

2、下列属于世界各国对教师素养研究的内容有()。

(A)职业道德(B)文化素养(C)终身学习能力(D)参与精神

3、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下面属于条件性知识的是()

(A)教与学的知识(B)学科知识(C)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D)班级管理知识

5、专家教师除了具有明确知识、案例知识外,还应具有()。

(A)策略知识(B)学科知识(C)默会知识(D)陈述性知识

5、感觉是认识的感性阶段,知觉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6、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知觉要比感觉简单、完整。()

7、一般个性心理特征只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

8、认知和情感是紧密结合的,认知发展是情感的动力,它制约着人的情感,而由情感所构成的心理状态会对当前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可以促进或阻止学习、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

9、对学生而言,年龄越小,形象思维越占主导地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也逐步发展起来。()

10、研究发现,虽然想象是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能鼓励学生过多想象,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11、情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12、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主要是指对一些事实、法则,有关自然世界的理论认识。()

13、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开发人脑的关键期是儿童期。()

14、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和自身发展需求的人。()

15、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16、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两大类。()

17、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也称缺失性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18、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按层次排列的,低级需要未得到基本满足难以产生高一级需要。()

19、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希望得到他人赞许,属于尊重的需要。()20、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求的人主要体现在能动性和自主性。()

21、罗杰斯和加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22、罗杰斯的移情性理解是要求教师设身处地去思考学生所思、所虑,从而真正确认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23、罗杰斯认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个性发展。()P99

24、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25、另类学生有时会被称为“退学生”,或被称为“偏才”、“怪才”。()

26、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理解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27、“文化反哺”为学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教师向学生学习,和学生共享知识成为可能。()

28、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P109

29、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从文化传逞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成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30、美国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多尔把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称为“文化反哺”。()

31、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

32、“向学生学习”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得他们获得了新知识的话语权。()

二、单选题

1、学生发展就是通过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使之发展成为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和质量,其根本目的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B)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C)健全学生个性(D)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学生正确的道德态度应是,首先要学会()。

(A)对学校的责任感(B)对社会的责任感(C)对家庭的责任感(D)对自己的责任感

3、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一般包括()。(A)道德常识、道德态度、道德行为(B)道德常识和道德行为(C)道德意识和道德遵守(D)道德认识

4、()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记忆(B)想象(C)实践(D)感知

13、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等方面的发展。

(A)感觉(B)记忆(C)思维(D)情感

4、信息素养包括()。

(A)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态度(D)信息技能

5、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

(A)道德常识(B)道德态度(C)道德行为表现(D)道德品德

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A)能力(B)气质(C)特长(D)性格

7、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使学生具备()。

(A)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B)科学的求知欲与强烈的好奇心(C)坚强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D)虚心和合作精神

8、“科学素养”基本上包括()。(A)对科学知识的理解(B)对科学方法的理解(C)对科学事业的理解(D)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9、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主要指()P92(A)关怀(B)探索(C)实证(D)理性(E)怀疑

10、文化科学素质是由多种不同知识有机结合、互为联系、互为整体、纵横交错、网络化而形成的,它的发展包括()。(A)知识的发展(B)信息素养的发展(C)文化的发展(D)科学素养的发展

11、马斯洛认为心理需要包括()。

(A)认知需要(B)理解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第三篇:《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3、《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4、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5、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读书法”。()

7、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8、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9、“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0、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1、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1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1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

14、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

15、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16、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1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18、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

19、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

20、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

21、主张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学的教育学家是赫尔巴特。()

22、前苏联教育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2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进行的方式看,可以把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4、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

25、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而非掌握多少知识。()

26、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那么,“接受式学习”就会是有意义的。()

2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2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29、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发现式教学”,他认为要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和直觉思维。()

30、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些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

二、单选题

1、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A)王夫之(B)孔子(C)朱熹(D)颜之推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师说》(B)《颜氏家训》(C)《学记》(D)《进学解》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

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

(A)《学记》(B)《进学解》(C)《颜氏家训》(D)《论语》

5、提出“敏而好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B)韩愈(C)颜之推(D)王夫之

29、()提出了对教学改革影响巨大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A)赞可夫(B)凯洛夫(C)维果茨基(D)巴班斯基

30、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例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31、教育的传统“三中心”,即教学进程中以教师、教科书、课堂为中心,它的提出者是()。(A)赫尔巴特(B)凯洛夫(C)赞科夫(D)巴班斯基

32、“有意义接受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

(A)奥苏伯尔(B)加涅(C)罗杰斯(D)加德纳

33、五十年代倡导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克拉夫基(B)凯洛夫(C)赞科夫(D)奥苏伯尔

34、()提出了“最优化教学”的思想,它的实质在于运用综合性观点,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做到以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

(A)凯洛夫(B)赞科夫(C)巴班斯基(D)维果茨基

35、倾向于整个事物问题进行内隐的感知领悟的思维形式是()。

(A)直觉思维(B)逻辑思维(C)形象思维(D)辐射思维

36、教师按教学要求把教材分成各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完成之后进行“诊断测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学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为止,这种教学称为()。

(A)发现式教学(B)掌握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有意义接受教学

37、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38、提出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杜威(B)赞可夫(C)凯洛夫(D)奥苏伯尔

39、最在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布卢姆(C)布鲁纳(D)巴班斯基 40、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是()。(A)发现(B)探索(C)创新(D)背诵

4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主张,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的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称()。

(A)先导内容(B)桥梁者(C)先行组织者(D)前言

42、西方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

43、“掌握教学”是美国教育家()提出的。

(A)布鲁纳(B)加涅(C)布卢姆(D)奥苏伯尔

44、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A)最近发展区(B)人的全面发展(C)三中心说(D)最优化教学

45、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A)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B)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C)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D)知识、分析、理解、应用、综合、评价

46、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的思想,与分析性思维相比,他更加突出了()。(A)发散性思维(B)直觉性思维(C)演绎(D)归纳

4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来自于()。

(A)实验研究(B)心理治疗经验(C)教学实践(D)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48、罗杰斯提出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显著特征是有洞察力、有创造性、()和有选择性。(A)有记忆力(B)有求同性(C)有建设性(D)有想象力

49、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

(A)实践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分析性智力(D)人际交往智力 50、多元智力理论是()提出来的,反映了对传统智力的批判。

(A)积极的学生观(B)灵活多样的评价观(C)“对症下药”的教学观(D)以人为中心的学习观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2、“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

4、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5、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体现是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6、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能力。()

7、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8、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9、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10、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要从师范生—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其中科研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11、职初教师指的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一般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为主。()

12、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13、专家型教师除具有明确知识、案例知识外,还具有丰富的策略知识,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特殊案例的策略,其核心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14、微格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修改教案。()

15、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6、非参与型观摩使得被观察者能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体现出观察者所期待的行为。()

17、参与型观察容易使观察者看到被观察者教学行为的真实性。()

18、课堂教学理论一直遵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是以杜威、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条是以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活动式教学”理论体系。()

19、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从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20、对反思教学,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简要的公式:“实践+发思=经验”。()

21、问题筛选是对教育教学中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选择过程。()

22、活动式教学十分强调外在动机。()

二、单选题

1、开创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先河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在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A)1966(B)1983(C)1986(D)1989

2、最早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A)1966年(B)1983年(C)1986年(D)1999年

3、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B)实施素质教育(C)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D)以上都是

4、()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

(A)条件性知识(B)理论性知识(C)本体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

5、教师作为职业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它是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6、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

(A)条件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综合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

7、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

(A)实践性知识(B)工具性知识(C)整合性知识(D)技术性知识

8、专家型教师,他们以哪种知识为主()。

(A)明确知识(B)案例知识(C)策略知识(D)默会知识

(D)可以促进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11、关于“接受式”教学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A)在学习方式上,重视学习的结果和思维的结果(B)强调外在动机(C)重视教师的教授(D)学生都是被动地在学习

12、在“活动式的教学”理论体系中,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教师是顾问,咨询者(B)重视掌握知识的量,强调积累知识(C)强调通过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D)重视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

13、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是()。

(A)从经验中学习(B)行动和研究相结合(C)实践者是研究者(D)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第三章 学生发展

一、判断题

1、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学生发展主要是指身体素质的发展,道德素质的发展以及文化科学素质的发展。()

2、加强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

3、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的发展。()

4、感觉是认识的感性阶段,知觉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5、一般个性心理特征只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

6、认知和情感是紧密结合的,认知发展是情感的动力,它制约着人的情感,而由情感所构成的心理状态会对当前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可以促进或阻止学习、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

7、研究发现,虽然想象是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能鼓励学生过多想象,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8、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和自身发展需求的人。()

9、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两大类。()

10、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也称缺失性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11、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求的人主要体现在能动性和自主性。()

12、罗杰斯和加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13、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14、另类学生有时会被称为“退学生”,或被称为“偏才”、“怪才”。()

15、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理解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16、“文化反哺”为学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教师向学生学习,和学生共享知识成为可能。()

17、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从文化传逞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成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18、美国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多尔把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称为“文化反哺”。()

19、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20、“向学生学习”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得他们获得了新知识的话语权。()

二、单选题

1、学生发展就是通过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使之发展成为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和质量,其根本目的是()。(A)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B)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C)健全学生个性(D)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学生正确的道德态度应是,首先要学会()。

(A)对学校的责任感(B)对社会的责任感(C)对家庭的责任感(D)对自己的责任感

3、()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记忆(B)想象(C)实践(D)感知

4、科学素养包括()。

(A)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B)对科学事业的理解(C)对科学精神的理解(D)以上都是

5、在个性特征上表现为:自信心强,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反抗意识和自我意识,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需要,对不愉快有更大的耐心,情绪表现广泛,这样的学生被称为()。

(A)好学生(B)有争议的学生(C)另类学生(D)普通学生

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9、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人为的和实质联系。()

10、接受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11、有意义接受学习时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等作为“工具”去理解新问题、实施新任务的过程,学生亲自参与,自行完成从“工具”到任务的策略性整合,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12、项目学习是一种有意义活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系统性不如书本学习强,是它的缺陷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项目学习和书本学习的恰当结合。()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起组织。()

14、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15、反映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理性知识。()

16、认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类,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的知识。()

17、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相当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18、一般认为,言语信息以表象的形式来表征。()

19、程序性知识与陈述知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表征的方式不同。()20、陈述性知识都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21、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象。()

22、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陈述性知识在人脑中以“产生式”这种动态的表征形式来表示。()

23、图式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人对同一类事物中各成员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认识。()

24、能言传的是明确知识,不能言传的是默会知识,在教育实践中,明确知识要远多于默会知识。()

25、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基座,没有默会知识的存在,也就没有明确知识。()

26、教育完全是一种认知的或智力的经验,而情感在课堂里并不重要。()

27、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

28、情感上易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即时满足,善于控制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推迟满足。()

29、选择即时满足的孩子比选择推迟满足的孩子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

30、一般说来,儿童的心理成熟,先于生理成熟。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生理上的发展具有迅速增长的特征。()

31、智力的发展和生理上的发展一样,一般在18岁左右结束。()

32、儿童兴趣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对简单事件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件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更为象征性的活动;由自我中心的兴趣,发展到社会性的兴趣。()

33、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风格。()

34、在教学中直觉型学习者很可能比感觉型学习者更怨恨那些对材料表述不十分清楚的测验,直觉型学习者对细节把握较有耐心,擅长记住事实性的内容,喜欢从事一些动手操作的实验性工作。()

35、感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直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36、“让我来尝试一下,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是深思熟虑中学习者的常用语,“让我首先好好考虑一下”是积极主动型学习者的常用语。()

37、冲动性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低于反省性的儿童。()

38、在认知方式上,“辐合思维”又称“发散思维”。()

39、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它有严密的逻辑,能用言语加以描述,而直觉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是非逻辑性的,跳跃式的,没有具体的步骤。()

40、有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注意人的面部,注意社会环境,具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自己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而有场依存性的人,则倾向于更主动,更自尊等。()

41、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

42、分析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43、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

44、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它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注重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和学习的研究,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

45、奥苏伯尔认为,对个体来说,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二、单选题

1、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过程中,除了S和R之外,还有一个中间变量0,即形成S-O-R的关系,其中O是指()。(A)教师(B)观察(C)学习者(D)组织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A)教育者(B)学习者(C)刺激情境(D)反应

2、“学习”的要点主要有()。

(A)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B)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

(C)主体的变化是由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D)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3、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A)强调实践、操作以及探索行为(B)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C)注重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D)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室以外进行

4、()是项目学习的主要特征。

(A)中心性:项目是课程的中心,而不是课程的外围

(B)驱动问题:项目的焦点是基于一门或多门学科中心概念的本质问题(C)建构性的调查:项目活动必须使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D)自主性:项目必须显著地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5、知识的掌握过程按顺序一般分为()阶段。

(A)知识的理解(亦称知识的领会)(B)知识的巩固与记忆(C)知识的运用(D)知识的综合

6、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在人脑中以产生式(if-then)的动态表征形式来表示的知识。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A)撰写工作计划的方法(B)掌握中国各行政区的名称及省会城市的名称(C)连接一个串联电路(D)了解地震的成因

7、根据符号表达的意义的复杂程度,奥苏伯尔把知识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A)命题学习(B)知识的运用(C)解决问题与创造(D)符号学习

8、知识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活动,它()。

(A)制约和影响教育目的(B)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C)影响教学评价的模式(D)影响师生交往

9、()是常见的学习风格。

(A)积极主动型与深思熟虑型(B)感觉型与直觉型(C)视觉型与语言表达型(D)循序渐进型与总体统揽型

10、传统智力测验被认为主要测量(),因为它们提出的问题都有明确限定的正确答案。(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集中思维(D)求异思维

11、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A)群体(B)个体(C)合作(D)竞争

12、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

(A)有一个共同目标(B)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C)有一定条件(D)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13、认知学徒制是()。

(A)为克服学徒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学徒制的现代发展(B)是与学徒制没有关系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C)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D)认知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

第四篇:上海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

A 科学 B 艺术 C 专业 D 职业

2.最早明确提出教学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年。

A 1966 B 1983 C 1986 D 1999 3.澳大利亚专业委员会1对专业的界定是()。

A 为公众服务 B 寻求社会利益 C 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 将社会福利、健康和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4.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在统计上()。

A 没有显著相关性 B 有显著相关性 C 有高相关性 D 有低相关性

5.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

A 实践性知识 B 工具性知识 C 整合性知识 D 技术性知识 6.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学科性知识 B 教育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7.在专家型教师阶段,()占主导。

A 实践性知识 B 经验性知识 C 案例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8.学科性知识占主导的阶段是()。

A 职初教师 B 师范生 C 专家型教师 D 有经验教师 9.微格教学是一种()。

A 教学理论 B 教学方法 C 教学环节 D 教育理论 10.微格教学环包括()个阶段。

A 4 B 5 C 6 D 7 11.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个过程。

A 6 B 5 C 4 D 7 12.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指出,微格教学可以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

A 合格教师 B 高水平的教师 C 好的教师 D 好一点的教师 13.在微格教学环的角色扮演阶段,()是受训人员不需要扮演的。

A 学生角色 B 教师角色 C 行政人员角色 D 评价者角色 14.反思是一种()。

A 实践 B 经验 C 思考方式 D 教学活动 15()不是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

A 教学反思 B 从经验中学习C 实践者即研究者 D 教师即研究者 16.随堂听课是在行动研究的()模式中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A 理论筛选 B 问题筛选

C 案例教学 D 实践后反思教师即研究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职业特点是()。

A 行业 B 专业 C 事业 D 职业 2.科尔提出的专业特征是()。

A 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B 终身投入的事业

C 为公众服务 D 将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3.教师追求的社会利益是()。

A 实现学生在知识、个性、情感、道德、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B 满足学生的需要 C 公众福利和健康 D 挑战学生的能力 4.教师的素养内涵包括()。

A 学科知识 B 文化素养 C 职业理想 D 进取精神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学科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6.条件性知识包括()。

A 人际交往知识 B 学与教的知识 C 学生发展的知识 D 教育评价知识 7.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是补充()。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8.实践性知识是指()。

A 课堂背景知识 B 与课堂背景知识有关的知识 C 教学实践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9.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阶段。

A 师范生 B 职初教师 C 有经验教师 D 专家型教师 10.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基本特征。

A 知识中心 B 教师中心 C 书本中心 D 课堂中心 11.案例具有()作用。

A 教学理论的源泉 B 教育机智的基础 C 教师成长的阶梯 D 解决问题的源泉 12.微格教学能够()。

A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B 有效培养教师教学技能 C 简化正规教学程序

D 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13.微格教学环中的事前学习和研究主要是学习()。

A 教学技能的功能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 D 微格训练方法 14.在参与型课堂观察中,观察者是()。

A 研究者 B 旁观者 C 参与者 D 评价者 15.参与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环境 16.非参与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环境 17.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有()。

A 记笔记 B 录音 C 录像 D 抄本 18.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类型有()‘

A 对实践反思 B 实践中反思 C 实践后反思 D 为实践反思 19.斯巴克斯——兰格提出的反思的内容包括()。

A教案 B 认知成分 C 教师的陈述 D 批判的成分 20.以下()属于布鲁巴赫提出的反思的一般方法。

A 课堂观察 B 课前备课 C 开展行动研究 D 职业发展 21.案例的作用是()。

A 问题的源泉 B 高度的拟真性 C 典型性 D 启发性 22.案例的关键特征是()。

A 高度的拟真性 B 代表性 C 典型性 D 针对性 23.行动研究是一种()。

A 研究方法 B 教学方法

C 改善教学的方法 D 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24.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包括()。

A 问题筛选 B 理论筛选 C 教学运用 D 总结反思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戴维斯认为道德理想是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2.艾利斯顿以为,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并不是专业所特有的特征。

3.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4.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5.“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6.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体现是教师的教学能力。

7.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8.“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被认为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

9.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10.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充分条件。11.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有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主要是案例性知识。

13.主要由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所组成的条件性知识是保障教师成功的前提条件。14.微格教学中的教案与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是由区别的。15.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6.反思就是通过课堂观察、对别人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吸取经验进而改进自己教学成效的一种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途径。

17.问题筛选是对教育教学中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选择过程。18.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模式之一。

19.写反思日记是行动研究的必要环节和过程。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6 11 16 C C B B 2 7 12 C D D 3 8 13 D A C 4 9 14 A B A 5 10 15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 6 11 16 21 ABD BCD ACD ABCD BD 2 7 12 17 22 ABC BC ABCD ABCD BC 3 8 13 18 23 ABD ABC ACD ABD AC 4 9 14 19 24 AB BCD ACD BCD ABCD 5 10 15 20 AB BCD ABCD ACD

三、判断题 6 11 16 Y N Y N 2 7 12 17 Y N Y Y 3 8 13 18 N N Y Y 4 9 14 19 N Y Y N 5 10 15 N N Y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 记忆 B 想象 C 实践 D 感知 2.知觉比感觉()。

A 真实 B 准确 C 完整 D 直接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级阶段是()。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美的需要

C 心理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不是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体现。

A 自主性 B 主观性 C 能动性 D 创造性 5.关心属于()。

A 尊重需要 B 认知需要 C 安全需要D 归属与爱的需要 6.学生的成就属于()。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美的需要 7.《学会关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提出的宣言。

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

8.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

A 左脑革命 B 右脑革命 C 全脑革命 D 计算机革命 9.多元智力理论是()提出的。

A 奥托 B 维纳 C 叶弗利莫夫 D 加德纳 10.情感的诱导作用可以激发()。

A 好奇心 B 积极性 C 驱动力 D 想象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发展是指()。

A 身体的发展 B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的发展 D 思维的发展 2.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一般包括()。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态度 3.记忆包括()三个方面。

A 识记 B 巩固 C 保持 D 再现 4.思维的类型有()。

A 感性思维 B 抽象思维 C 形象思维 D 理性思维 5.情感对认知发展起()。

A 组织作用 B 诱导作用 C 驱动作用 D 调节作用 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爱好 7.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开发脑潜能的关键时期是()。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童年期

8.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显著特征。

A 有洞察力 B 有创造性 C 有建设性 D 有抱负 9.学生一般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A 优秀学生 B 学业困难学生C 有争议学生 D 另类学生 10.以下()属于尊重的需要。

A 荣誉 B 信心 C 独立自主 D 接纳 11.信息素养包括(还有一个信息情感)。

A 文化素养 B 信息意识 C 信息态度 D 信息技能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学生发展必须要遵循教育方针。2.在学生发展中,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总是矛盾的,满足和个性需要就有可能违背社会需要,反之亦然。

3.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4.身体素质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5.道德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关键。

6.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的发展。7.思维和思考是一回事。

8.研究发现,虽然想象是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能鼓励学生过多想象,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9.在众多的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英国物理学家伯纳尔说:“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前者需要思维,后者只凭本领。” 11.情感的驱动作用指激发个人的热情、好奇心,推动或抑制目的的达成。

12.因为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还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因此说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13.马斯洛认为,需要是按低级到高级排列的,例如,如果认知需要没有得到,就不会产生美的需要。14.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15.教学过程的反哺现象是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权。

16.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17.信息素养就是对信息的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的能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6 D A 2 7 C C 3 8 D C 4 9 B D 5 10 D D

二、多项选择题 6 11 ABC ABCD ABD 2 7 ABCD BCD 3 8 ACD ABC 4 9 BC ACD 5 10 BCD ABC

三、判断题 6 11 16 Y Y Y Y 2 7 12 17 N Y Y Y 3 8 13 Y N N 4 9 14 Y N N 5 10 15 N N Y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

A 知识的习得 B 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 经验的积累 D 信息的加工

2、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什么定义学习A 知识的习得 B 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 经验的积累 D 信息的加工

3、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 A 鲍尔 B 希尔加德 C 华生 D 加涅

4、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是根据什么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A 按内容分类 B 按学习过程特征分类 C 按理解程度分类 D 按学生互动的情况

5、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创立者是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A 鲍尔 B 希尔加德 C 加涅 D 奥苏伯尔

6、项目学习是哪一种学习中的一种

A 有意义接受学习B 有意义活动学习C 机械的接受学习D 机械的活动学习

7、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 A 个体的知识 B 群体的知识 C 社会的知识 D 间接知识

8、“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人对同一类事物中各成员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认识。”这是对什么概念的定义

A 表征 B 贮存

C 图像

D 图式

9、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的途径是 A 言传

B 内化 C 外显 D 意会

10、实验表明,儿童阅读—记忆的能力一般在智龄多大时开始出现 A 3岁2个月 B 4岁 C 5岁 D 7岁

11、倾向于通过从事一些与积极主动有关的活动,如讨论、解释等来更好保持和理解信息的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A 积极主动型 B 深思熟虑型 C 感觉型 D 循序渐进型

12、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A 直觉型 B 深思熟虑型 C 感觉型 D 循序渐进型

13、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属于

A 视觉型学习者 B 感觉型学习者 C 语言表达型学习者 D 直觉型学习者

14、倾向于通过遵循逻辑推理的步骤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逻辑程序理解课程材料的是 A 语言表达型 B 深思熟虑型 C 感觉型 D 循序渐进型

15、个体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风格是

A 学习风格 B 认知风格 C 智慧特征 D 认知模型

16、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作为两种稳定的个体知觉或认知方式,是在二次大战时谁发现的 A 卡根 B 威特金 C 鲍尔 D 塔巴

17、在处境不明、难以作出抉择时,倾向于仔细考虑观察到的现象和面临的问题、与经验相联系、使思维更广阔和系统、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风格是

A 反省性认知 B场独立性认知 C 分析性思维 D 直觉性思维

18、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 卡根 B 威特金 C 鲍尔 D 吉尔福特

19、分析性思维是一种

A 以归纳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B 是一种强调整体的思维形式

C 是一种强调精确的思维形式 D 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20、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为

A 合作学习B 竞争学习C 小组学习D 个别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 A 教育者 B 学习者 C 刺激情境 D 反应

2、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把学习看成是以下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 A 加工系统 B 调节系统 C 执行控制系统 D 预期系统

3、通常认为学习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 学习者主体产生某种变化

B 学习者主体发生的变化能够持久保持

C 学习者主体变化是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D 学习者主体的变化是自己所愿意接受的

4、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 有意义接受学习B 有意义机械学习C 有意义活动学习D 有意义灌输学习

5、通常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是:

A 有意义的与机械的 B 发现的与接受的 C 个别的与小组的 D 试误的与顿悟的

6、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A 强调实践、操作以及探索行为 B 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 C 注重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 D 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师以外进行

7、知识的掌握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A 知识的理解 B 知识的巩固与记忆 C 知识的运用 D 知识的评价

8、按照来源划分,知识可以分为: A 理性知识 B 感性知识 C 直接知识 D 间接知识

9、BCD

10、A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ABD 20、AC

9、知识的性质与教育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知识的性质与学校的性质 B 知识的性质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C 知识的性质影响课堂内容的选择 D 知识的性质影响教学过程

10、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A 命题 B 网络 C 表象 D 线性序列

11、表象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 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信息

B 能够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

C 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加模糊、更概括,或者说欠完整、欠精确 D 人对复杂图像形成的心理表象是一种有层次的结构

12、知识的冰山模型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A 就量上来说,明确知识只相当于露出水面的冰山部分,大量的默会知识是不为人知的。B 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构成了知识的连续体。C 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是可以相互转换的。D 默会知识不能转化为明确知识。

13、体现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风格测验表主要从哪些方面测定学习优势 A 积极主动/深思熟虑 B 感觉型/直觉型

C 视觉型/语言表达型 D 循序渐进型/总体统揽型

14、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

A 群体 B 个体 C 合作 D 竞争

15、小组学习具有哪些优点 A 能激发学生发挥出最高水平B 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C 增进学生感情、改善学生人际关系 D 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16、增强小组学习实效性应注意的问题有

A 问题具有挑战性,以高质量的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基础

B 合理分配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小组研讨具有民主性、超越性 C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培养个体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 D 扩大小组学习范围,不局限于校园

17、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

A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B 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 C 有一定的条件 D 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18、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ACD

19、A 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 B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C 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D 保证小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19、学徒制的主要缺陷是

A 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 只限于小范围教学,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 C 只适合于手工操作,不适合现代工业生产 D 受师傅文化水平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 20、认知学徒制是

A 为克服学徒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学徒制的现代发展 B 是与学徒制没有关系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C 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 D 认知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

三、是非判断题

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不是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也不代表学习的主要特征

2、有意义接受学习时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等作为“工具”去理解新问题、实施新任务的过程,学生亲自参与,自行完成从“工具”到任务的策略性整合,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3、对教师来说,项目学习被视为积极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和合作性,增强教师的自立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4、项目学习是有意义活动学习的一种。

5、知识的习得也称为知识的掌握,指个体学习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与结果。

6、知识可以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7、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8、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9、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相当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10、程序性知识可以分为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11、可控制的程序性知识运行速度极快、具有惊人的准确性。

12、明确知识是指存于个人经验、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的知识。

13、默会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通过意会完成,以听讲为主。

14、智力的准备对于儿童的各种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准备充分学习就会获得进步,准备不充分学习就会困难重重,一筹莫展。

15、情感未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执拗,即执着于某一观点,不愿意考虑别人的观点。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反比例。

16、学习风格可以定义为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

17、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

18、发散性思维产生的是单一答案。

19、课堂教学中的竞争行为,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展开的一种较量。

20、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答案

一、单项

1、C

2、B

3、D

4、C

5、D

6、B

7、C

8、D

9、B

10、C

11、A

12、C

13、A

14、D

15、B

16、B

17、A

18、D

19、D 20、D

二、多项

1、BCD

2、ACD

3、ABC

4、AC

5、AB

6、ABC

7、ABC

8、CD

9、BCD

10、A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ACD

19、ABD 20、AC

三、判断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11、错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错

17、错

18、错

19、对 20、对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目标,以传授和掌握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育活动。”这是对那个概念的定义

A 教育 B 教学 C 教育学 D 教学论

2、你认为教学是

A 教学是科学 B 教学是艺术

C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D 教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

3、课程、教材、教科书的相互关系是

A 教材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课程,课程包括教科书 B 教材的概念最大,课程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课程 C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材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教材 D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

4、我国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对班级规模的要求是

A 30-34人 B 40-44人 C 50-54人 D 60-64人

5、我国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要求前排课桌距离黑板至少

A 1米 B 1.5米 C 2米 D 3米

6、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称为

A 最近发展区 B 教学目标区 C 教学可能区 D近期发展区

7、教学相长的意思是

A 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 B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提高的过程

C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提高的过程 D 《学记》中提出,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

8、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由层级性的模型构成的,其第二层次的主成分是

A 以记忆因素为主要标志 B 以判断因素为主要标志 C 以理解因素为主要标志 D 以评价因素为主要标志

1、B

2、C

3、D

4、C

5、C

6、A

7、D

8、C

9、D

10、A

11、C

9、教学目标可以演化为

A学习行为(三种行为)×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系

B 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行为(三种行为)C 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系

D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行为(三种行为)×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系

10、目的在于识别或记住事实材料,是指再认和再现,不求理解,机械模仿,教学中以教师得出结论为主,反复训练学生记忆功能的教学被认为是那个水平的教学

A 记忆水平教学 B 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C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D 开放性转换教学

11、有目的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这样的教学是 A 记忆水平教学 B 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C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D 开放性转换教学

12、发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作用,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是

A 教学方法 B 教学目标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模式

13、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属于

A 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B 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D 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14、社会探究模式属于

12、D

13、A

14、B

15、D

16、A

17、B

18、D

19、C 20、D 8

A 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B 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D 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15、凯程序属于哪一种教学模式

A 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B 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D 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16、经典教学模式中概念形成模式是谁创立的

A 塔巴 B 罗 C 布鲁纳 D 萨奇曼

17、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谁的实验以及主张提出来的

A 塔巴 B F.谢夫特和G.谢夫特 C 马夏拉斯和考克斯 D 萨奇曼

18、包括了定向、假设、定义、探索、证明、概括等程序和策略的教学模式是

A 探究训练模式 B 程序教学模式 C 角色扮演模式 D 社会探究模式

19、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谁根据自己心理治疗经验而建立的一种灵活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A 斯金纳 B 凯 C 罗杰斯 D 克劳福德 20、衍枝式程序是谁提出的一种可变程序模式

A 斯金纳 B 凯 C 罗杰斯 D 克劳福德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二者的对象不同 B 范畴不同、方法不同 C 侧重点不同、来源不同 D 内容不同、形式不同

2、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密切联系与相互补充表现在 A 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和谐统一构成教学的整体

B 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教学艺术必须符合教学科学揭示的规律 C 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是在教学发展中统一起来的 D 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实验的生命力

3、构成教学的主要要素包括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媒体 D 教学环境

4、构成教学的动态要素包括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环境 D 心理环境

5、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是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媒体 D 教学环境

6、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 A 计划 B 组织 C 辅导 D 评价

7、教学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

A 文化环境 B 设施环境 C 自然环境 D 时空环境

8、最重要的两个教学空间变量是

A 教室的大小 B 班级规模 C 座位编排方式 D 教师的容积

9、常见的几种典型座位编排形式是

A 秧田式 B 马蹄式 C 讨论式 D 模型排列式

10、良好师生关系的两个特征是 A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B 学生对教师的敬畏

C 学生对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的接受 D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11、从教师角度上讲,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交流的几个方面 A 教师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特征

B 教师关心学生进步,根据学生需要和理解开展教师,多种形式评价和指导 C 教师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

D 师生之间平等,通过相互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关系

12、在师生双方的教学关系中

A 教师是主导性主体 B 学生是发展性主体 C 教师是教学的唯一主体 D 学生是教学客体

13、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性主体表现在

A 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教导行事 B 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知识的优势 C 对施予学生教学影响的控制作用 D 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14、在教学中学生是发展性主体的含义包括

A 学生是教学的要素 B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C 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D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5、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的相互联系是

A 任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实现都是在一定教学水平上的操作 B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相互依赖的,两者必须匹配 C 教学水平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D 教学内容包括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

16、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包括

A 说明性理解 B 封闭性理解 C 探究性理解 D 开放性转换

17、一个完整教学模式包括的要素是

A 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条件 B 教学程序、师生角色 C 教学安排、教学方法 D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18、教学模式的功能包括

A 构造功能 B 解释功能 C 启发功能 D 推断功能

19、先行组织者模式的程序与策略包括

A 形成概念 B 讲解先行组织概念 C 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 D 强化认知组织 20、直线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

A 解释 B 问题 C 解答 D 确认

三、是非判断题

1、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教学的“两翼”,只有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成功地迈向理想的彼岸。

2、心理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3、学生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其智力水平,学生的智商与所取的成绩是完全一致的。

4、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

5、作为的马蹄式排列有利于全体学生面向教师,教师最易控制班级。

6、课堂气氛指学生在课堂上所知觉到的班级团体中影响其学习的心理氛围。

7、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

8、合作教学是一种与权力主义、强迫命令的教学相对立的全新教学观。

9、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10、记忆水平的教学目标包括记忆和模仿。

11、记忆水平的教学、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是同一层次的三个教学目标。

12、在概念获得模式中,教师并不直接将概念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提出一对或一组正反例证,让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分析正反例证的属性,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并最终对概念进行命名。

13、探究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

14、探究训练模式是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15、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主要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

16、行为控制教学模式依据的主要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17、衍枝式程序同样把学习材料分成小的逻辑单元,但每一步比直线式程序的步子要大。

18、凯程序与衍枝式程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

19、教师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时,通常不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规划、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20、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教学功能,满足来自学生、社会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需要。

答案

一、1、B

2、C

3、D

4、C

5、C

6、A

7、D

8、C

9、D

10、A

11、C

12、D

13、A

14、B

15、D

16、A

17、B

18、D

19、C 20、D

二、1、ABC

2、BD

3、ABCD

4、ABD

5、AB

6、ABCD

7、BCD

8、BC

9、ABD

10、CD

11、BCD12、10

AB

13、CD

14、BCD

15、AB

16、AB

17、ABD

18、ABCD

19、BCD 20、ABCD

三、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10、对

11、错

12、对

13、错

14、错

15、对

16、错

17、对

18、对

19、错 20、对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一、六、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

A 勤学、博学、眼学、实学 B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C 勤学深思、博学求精 D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2.基于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课堂交往研究模型是

A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 B 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C 罗的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D 人种志交往模型分析 3.杜威所主张的课程是

A 七艺课程 B 尚武课程 C 经验课程 D 百科全书式课程 4.“课程与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是哪种关系模式的特点: A 二元论模式 B 联锁模式 C 同中心模式 D 循环模式

5.斯宾塞论证和建立起的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课程体系所依据的课程本质是 A 课程是经验 B 课程是知识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情感体验 6.“活动—经验”设计属于哪种课程设计模式:

A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B 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C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D 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7.从课程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以下那种课程的历史最为久远?

A 分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核心课程 D 综合课程 8.教师的行为举止、期望、态度、教学风格可以被称之为

A 显性课程 B 核心课程 C 隐性课程 D 校本课程 9.评价者只关注课程计划设计本身的优劣,这种评价叫作

A 结果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内部评价 10.我国古代著名教育著作《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A 颜师古 B 颜回 C 颜真卿 D 颜之推 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 《礼记·学记》 B 韩愈的《师说》 C 韩愈的《进学解》 D 孔子的《论语》 12.《大教学论》是哪位教育家的作品

A 夸美纽斯 B 苏格拉底 C 赫尔巴特 D 卢梭 13.西方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A 柏拉图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14.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科书中心”三中心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陶行知 C 凯洛夫 D 巴班斯基 15.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

A 实践性智力 B 创造性智力 C 分析性智力 D 人际交往智力 16.要想获得一个班级内学生间的社会关系,从下面选择一个最佳方法

A 实地笔记 B 录音 C 录像 D 社会人际关系图解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那些说法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思想?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以下属于韩愈教育思想的是:

A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B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深思)C 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博学求精)

D 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学习与独创向结合)3.以下属于王夫之教育教学思想的是

A 知行并进 B 学思相资 C 因材施教 D 积渐不息 4.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 因材施教 B 手脑并用

C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开展创造性活动 D 强调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5.顾泠沅的“尝试教学—效果回授”教学法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措施有哪些? A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B 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

C 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 D 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6.以下属于对夸美纽斯教育教学思想描述的是 A 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B 提出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的教学 C 采用直观教学

D 教学上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

7.以下描述符合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是

A 赫尔巴特确立了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B 赫尔巴特提出了以“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程序为基础的教学法

C 赫尔巴特的弟子又提出了“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段教学法” D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8.凯洛夫“知识教育”教育思想强调的教学的“三中心”是

A 以教师为中心 B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C 以教科书为中心 D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9.克拉夫基、瓦舍根因的“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提出的三个质的规定性是 A 基本性—学科基本的知识结构

B 基础性—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 C 范例性—利于学习的迁移 D 超越性

10.以下关于赞可夫教学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教学中引进了“最近发展区”概念 B 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C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D 强调“从做中学”

11.以下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思想的说法有 A 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使接受学习有意义

B 强调“先行组织者”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作用

C 强调有意义言语学习中的不断分化和总和贯通的方法 D 接受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机械学习12.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

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动作技能领域 D 感觉领域 13.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学生为中心 B 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 C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D 提倡意义学习14.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是指

A 分析性智力 B 创造性智力 C 实践性智力 D 言语性智力 1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有:

A 积极的学生观 B “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 C 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D 言语逻辑一元的测量观 16.交往在教学中作用表现在

A 达成认知与情感沟通 B 达成信息的交流

C 达成(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符号的交流 D 只会对学习产生阻滞作用

17.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将教师的言语行为分为

A 过程问题 B 结果问题 C 教师说话 D 学生说话 18.研究课堂教学常用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

A 实地笔记 B 录音、录像 C 访谈、调查问卷 D 社会人际关系图解 19.以下关于人种志研究,正确的说法是 A 强调研究者亲自经历教育现象

B 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研究 C 所得的结论一般具有普遍性 D 不太强调一系列具体程序

20.对课堂交往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有

A 认知障碍 B 注意的分配 C 兴趣与动机 D 交往技能障碍 21.影响课堂交往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

A 物理环境 B 班级规模 C 座位模式 D 时间因素 22.形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在情感领域里的策略主要有

A 建立合适、积极的教师期望 B 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

C 加强非言语交流 D 鼓励学生自治、自立、自尊、自信 23.形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在教学领域里的策略主要有

A 进行有效的提问 B 提供即时的反馈 C 强化课堂语言的使用 24.以下关于课堂中的反馈说法,哪些是对学生有益的 A 学生必须对班级讨论的氛围感到适宜 B 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 C 教师的表扬或批判要有针对性 D 教师应讲究表扬艺术

25.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概念的新趋势主要包括 A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B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C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D 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26.奥利瓦总结出的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模式有

A 二元论模式 B 联锁模式 C 循环模式 D 同中心模式 27.关于课程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

B 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传递文化和选择文化

C 课程通过直接参与社会的政治活动而影响社会

D 课程通过直接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而促进经济发展 28.以下属于“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的是

A 科目设计 B 学科设计 C 大范围设计 D 生活领域设计 29.以下属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的是

A 生活领域设计 B 核心设计 C 科目设计 D 学科设计 30.关于“活动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 B 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 C 又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D 杜威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31.关于“外围课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指核心课程以外的课程 B 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

C 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有相应的变化 D 与核心课程是相辅相成的

32.从教材开发的主体看,可以把课程分为

A 国家课程 B 隐性课程 C 地方课程 D 校本课程 33.以下关于研究型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建立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之上

B 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研究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 C 实现知识迁移

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4.关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以下说法争取的是 A 课程目标的开放性

B 课程内容的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 C 课程组织的合作性与独立性的结合 D 评价方式上的过程性 35.课程改编的基本假设是:

A 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在课程中发挥作用 B 允许教师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的人 C 课程内容的不可变更性 D 学生接受程度的划一性 36.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

A 课程变革的特征 B 学区的特征 C 学校的特征 D 外部环境的特征 37.影响课程实施的课程变革特征有:

A 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 B 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 C 课程变革的复杂性 D 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和实用性 38.影响课程实施的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

A 校长的角色 B 教师之间的关系 C 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39.课程评价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指

A 对教育过程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 B 对学生成绩的判断

C 对社区支持程度的判断 D 对教师“效能感”的判断 40.课程的“外观评价模式”强调应该从那些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材料: A 前提条件 B 相互作用 C 结果 41.以下说法属于《学记》教育思想的是

A 教师应善喻、及时施教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藏息相辅 4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体现在:

A 因材施教 B 手脑并用 C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D 开展创造性活动 43.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有

A 生活展现 B 实物演示、图画再现 C 音乐渲染 D 语言描述 44.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方法有: A 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 B 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C 以广远的意境,激起学生拓展课文的想像力

D 以蕴含的意念,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45.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指导时,应充分发挥哪些作用: A 旧知识的基础作用 B 准备题的引导作用 C 课本的示范作用 D 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46.“青浦实验”(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所确立的历来片基础有哪些: A 情意原理 B 序进原理 C 活动原理 D 反馈原理 47.以下哪些教育家强调启发诱导方法

A 孔子 B 苏格拉底 C 朱熹 D 陶行知 48.关于杜威的教育教学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做中学 B 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 C 提倡在活动中学习D 采用启发式教学

49.赞可夫认为,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A 以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 B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C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D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50.要促进赞可夫所说的“一般发展”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A 重视学习的内部诱因,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B 重视学习的“情绪生活” C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D 精心设计练习

51.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包含以下哪些因素

A 根据教学规律所引出的原则、方法、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B 既考虑教学的外部条件,又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C 随时控制和调整师生教学活动的进程

D 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最大可能(教养、教育、发展)的效果 52.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 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B 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并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应 C 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 D 考虑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师自身的可能性

53.在布鲁姆的掌握教学中,反馈和纠正是通过评价来实现的,这些评价主要有: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指导性评价 54.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种人的显著特征是: A 有洞察力 B 有创造性 C 有建设性 D 有选择性 55.罗杰斯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态度品质是 A 对课堂严格的控制能力 B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C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

D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56.实地笔记的主要用途有

A 记录某一时间的特定主题和教学行为 B 反思课堂的整体印象及其气氛

C 提供关于某一个案进展中表现的描述 D 记录一个教师的进步轨迹

57.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A 访谈者应富有同情心,专注、欣赏被访谈者 B 对某一主题应抱有中立的、尊敬的态度 C 访谈者要保持轻松、平和的态度 D 访谈前要拟订问题提纲

三、是非判断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喻”的教学思想是《学记》提出的。()2.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3.朱熹读书法是指“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4.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蕴”。()5.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6.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7.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8.杜威的教育方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9.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15

10.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强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11.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12.在布鲁姆的掌握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来进行反馈和纠正。()13.课堂交往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人际互动。()14.课堂当中师生、生生之间多维度的交往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15.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模型是基于教师、学生对话分析的模型。()16.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是一个基于教师批评学生的频率分析的模型。()17.罗的“提问策略分析模型”是一个基于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分析模型。()18.人种志研究不太强调一系列的具体程序,它是各种研究方法整合的过程。()19.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20.学生成绩的差异与跟教师交往行为系统的差异相关。()21.向学生提问分析、理解等需要高级思维的问题时,不能使用延长提问等待时间的方法(X)22.一般说来,教师的即时反馈与学生的学业成就高度相关。()23.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是教师有即时反馈就是有效的。()24.教师单独给成绩差的学生以高出他实际表现的表扬总是有益于学生的发展(X)25.在教学中,只要是表扬就是有效的。()26.中国周代的“六艺”课程是指礼、乐、射、御、书、数。()27.西方中世纪的“七艺”课程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28.“课程即教学科目”的课程观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创造性、个性的培养。()29.“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的课程观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体验上。()30.“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课程观极大地体现了对隐性课程的关注。()31.“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的课程观的实质在于使学生能够适应现存的社会结构,从而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32.“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课程观认为学校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摆脱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世界观,使学生具有批判意识。()33.20世纪的教育基本上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3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即活动”的课程本质的体现。()35.“课程是知识”的课程本质观过分强调了客观学科教材,而“课程是经验”的课程本质观则过分强调了主观学习经验。()36.课程的功能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培养人。()37.课程的文化功能既体现为文化的传递,又体现为文化选择()38.“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了目的、目标、学习活动对课程组织的作用。()39.“大范围设计”的课程设计能够提供足够的机会来实现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过程目标。()40.“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41.“活动—经验”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在目标确立、活动实施等方面的合作计划。()4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课程的组织形式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

43.“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都根植于以人为中心的哲学理念。()

44.一般来说,活动课程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45.核心课程强调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46.我们可以把学生从学生团体交往、校园文化中所获得的经验称之为“显性课程”。()47.学生在隐性课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

48.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49.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50.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51.科学主义的课程评价取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并常常把测验分数作为主要数据。()52。科学主义主张评价者的中立态度,而人文主义主张评价者与实际情境的融合。()53.科学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量的分析,而人文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性的分析。()54.在课程评价中,持“结果评价”的人强调对课程计划本身优劣的考察。()

55.一般说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关注课程计划的改进,而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评定课程计划的整体效果。()

56.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的实质,就是要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57.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58.课程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了“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59.CIPP课程评价模式的四个步骤是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60.普罗弗斯提出的差距课程评价模式包括设计、装置、过程、产出、成本效益分析等五个阶段。()61.朱熹把教育活动分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阶段。()6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指的是“在劳力上劳心”。()

63.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注重在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4.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65.凡是有意义学习都是发现式学习。()66.凡是接受式学习都是机械学习。()67.布鲁姆认为,教师必须“为掌握而教”。()

68.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分等,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69.诊断性评价是指在过程中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70.终结性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是否具有达成目标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技能。()71.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的前提。()72.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九种多元智力()

73.一般说来,学生在短暂的“等待时间”中对问题能够做出极有深度的回答。()

74.一般说来,教师将低认知水平和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75.所有的教师期望都会产生期望效应。()

76.积极的教师期望就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同样的高期望。()

77.一般说来,在同等智力的学生中,内控型学生的成绩会优于外控型学生。()78.教师过多的评判与指令容易形成学生的内控观。()79.延长提问等待时间的做法最适宜于提记忆性问题。()

答案

一、1.B 2.C 3.C 4.C 5.B 6.A 7.A 8.C 9.D 10.D 11.B 12.A 13.C 14.C 15.C 16.D

二、1.AB 2.ABCD 3.ABCD 4.ABC 5.ABCD 6.ABCD 7.ABCD 8.ABC 9.ABC 10.AB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 15.ABC 16.ABC 17.AB 18.ABCD 19.ABD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BC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 28.ABC 29.AB 30.ABCD 31.ABCD 32.ACD 33.ABCD 34.ABCD 35.AB 36.ABCD 37.ABCD 38.ABC 39.AB 40.ABC 41.ABCD 42.ABCD 43.ABCD 44.ABCD.45.ABCD 46.ABCD 47.ABC 48.ABCD 49.ABCD 50.ABCD 51.ABCD 52.ABCD 53.ABC 54.ABCD 55.BCD 56.ABCD 57.ABCD

三、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11、对

12、对

13、对

14、对

15、对

16、对

17、对

18、对

19、对 20、对

21、错

22、对

23、错

24、错

25、错

26、对

27、对

28、对

29、错 30、错

31、对

32、对

33、对

34、错

35、对

36、对

37、对

38、错

39、错 40、对

41、对

42、对

43、对

44、对

45、对

46、错

47、错

48、对

49、错 50、错

51、对

52、对

53、对

54、错

55、对

56、对

57、对

58、对

59、对 60、对 61、对 62、对 63、对 64、对 65、错 66、错 67、对 68、错 69、错 70、错 71、对 72、对 73、错 74、对75、错 76、错 77、对 78、错 79、错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评价诞生的标志是: A《史密斯――泰勒报告》; B《民主主义与教育》;C《大教育论》;D《学记》 2.最早提出教育评价概念的的人是:.17

A泰勒;B艾钦;C杜威;D古巴

3.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影响评价对象的思想、品质、思维的功效和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E鉴定功能

4.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的功效与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E鉴定功能

5.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使评价对象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E鉴定功能

6.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上进的功效或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E鉴定功能 7.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价值观是:

A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B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C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D知识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8.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共同趋势是:

A注重教育的外在价值;B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C注重教育的经济价值;D注重知识的价值

9.教育评价的指标和我们真正要评价的属性之间并非必然一致的,这在评价中必然要涉及到评价特性中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0.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具有客观性强、真实性强、要求严格特点的评价是: A他人评价;B自我评价;C静态评价;D动态评价

11.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2.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3.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内的全面状况所进行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4.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所作的鉴定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5.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改进手段的评价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6.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其主要目的是反馈调控、改进完善的评价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7.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其主要目的是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参考依据的评价是指: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8.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的评价,被称为: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19.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评价中,一般大型的标准化考试、升学考试、心理测试以及各种竞赛性考试,应归属于: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20.侧重于反映和测量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情景中的表现情况的评价,被称为: A第四代教育评价;B另类评价;C古典教育评价;D形成性评价

21.在教育评价中,通过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被称为: A卷宗评价;B实作评价;C另类评价;D第四代评价

22.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以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的评定方法,通常被称为: A卷宗评价(档案袋评价);B实作评价;C另类评价;D第四代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评价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一般包括:

A价值目标子系统;B组织管理子系统;C技术方法子系统;D社会心理子系统;E评价操作子系统

2.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 3.早期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故其教育评价表现为:

A偏重于鉴定、选拔功能;B偏重于相对评价;C偏重于总结性评价;D偏重于改进、激励、导向功能;E偏重于绝对评价;F偏重于形成性评价

4.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故现代教育评价表现为:

A偏重于鉴定、选拔功能;B偏重于相对评价;C偏重于总结性评价;D偏重于改进、激励、导向功能;E偏重于绝对评价;F偏重于形成性评价 5.传统评价的实质是:

A以学业性评价为主;B过分注重测验和量化C过分重视形成性评价 6.就传统的教育评价而言,以下哪些方面体现了传统教育评价的特点:

A追求控制B追求认知兴趣;C追求一元化标准;D追求科学范式下的量化;E重结果轻过程 7.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目前主要有三种价值取向,它们是:

A社会本位主义教育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主义教育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取向;D知识本位主义教育价值取向

8.纵观历史,主要有三种教育价值观,它们是:

A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B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C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D知识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9.纵观历史,主要有三种教育价值观,它们是:

A外在价值观;B内在价值观;C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辩证统一观;D知识本位的价值观 10.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A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B片面强调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的主体价值;C过分强化终结性评价;D过分强调诊断性评价;E过分强调形成性评价;F主要用于鉴定、选拔学生 11.按是否采用数学方法,教育评价可分为:

A定性评价;B定量评价;C静态评价;D动态评价

12.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到达完满程度的一种评价,通常可称为: A目标参照评价;B绝对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到达度评价;E相对评价 13.另类评价是一种新型的评价,下列哪些方面体现了另类评价的特色:

A反映了真实生活及跨学科解决问题;B呈现给学生的任务是复杂的、模糊的、开放式的且整合了知识和技能;C承认和尊重学生的能力、学习风格、背景的差异;D反映了学生的优点而非弱点;E鼓励自我评价;F反对不必要的和令人泄气的比较;G按照明确陈述的操作标准而非常模评分;H倡导“为测验而教”; 14.根据档案袋的不同功能,档案袋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理想型;B展示型;C文件型;D评价型;E课堂型 15.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

A系列作品;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C学生的反思;D目录

三、是非题

1.教育评价是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所以在一切教育活动中都有评价。

3.教育评价在西方首先起源于在英国20世纪初叶兴起的教育测验运动。

4.教育史上有名的“八年研究”中的评价委员会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领导下开展的。

5.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6.在教育评价中,同一教育行为对不同教育对象,其效用是不可比的。

7.在效用评价中,它注重一定教育行为方式下教育对象或群体发生的变化程度,效用本身与受教育对象的感受,与社会价值没有必然联系。

8.定性评价必须有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也必须在取得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作了科学判断。

9.定量评价因为排除了评价工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运用了数学方法就是实现了评价的客观化。10.档案袋评价就是把学生的一些作业收集起来放在一起进行的评价。

答案

一、单项

1.A 2.A 3.B 4.A 5.C 6.D 7.A 8.B 9.B 10.A 11.A 12.B 13.C 14.A 15.A 16.B 17.C 18.A 19.A 20.B 21.B 19

22.A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BC 4.DEF 5.AB 6.ABCDE 7.ABC 8.ABC 9.ABC 10.ABCF 11.AB 12.ABCD 13.ABCDEFGH 14.ABCDE 15.ABC

三、是非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错 10.错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计算机中,那些呈现在人眼前和送至耳边的文字,被称: A文本;B字节;C比特;D网点

2.超文本是多媒体系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它组织信息的单位是: A文本;B字节;C结点;D网点

3.计算机操作系统属于计算机构成要素中的: A硬件;B软件;C信息输入设备;D信息处理设备

4.现代人的信息素养的高低,首先要决定于其所具有的:

A信息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和情感;C信息技能;D信息开发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比特,作为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具有如下的性质:

A没颜色、尺寸、重量;B能以光速传播;C是一种存在状态;D是数字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E可无限复制;F超越时空障碍,不存在任何边界和疆域; 2.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基础是:P295 A多媒体计算机;B网络技术;C印刷技术;D.CDMA 3.多媒体本身是计算机技术与视频、音频和通信等技术的集成产物,多媒体通常包括: A文本;B图形;C图像;D声音

4.超文本中使用链将结点连接起来,一般来说,结点间连接方法有: A索引链;B结构链;C链源;D网络

5.因特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的主要方面有:

A信息游览与查询;B进行远程教学;C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D开展教育评价 6.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未来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具有特点主要有:

A虚拟性;B互动性;C多元性;D快捷性;E开放性;F全球性;E自主性;F创造性 7.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是指:

A多媒体计算机;B教室网络;C校园网;D因特网

8.信息素养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通常包括:

A对信息的需求能力;B对信息的检索能力;C对信息的评价能力;D对信息的有效使用能力 9.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它的内涵通常包括: A信息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技能;D信息开发能力 10.信息系统通常由下列的要素构成: A硬件;B软件;C人;D计算机

11.硬件是对信息系统的所有物理的实际设施的通称,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A信息存储设备;B信息输入设备;C信息输出设备;D信息处理设备;E信息传输设备 1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指:

A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B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C计算机素养;D数字化生存 13.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称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通常包括: A网络环境资源;B网络信息资源;C网络人力资源;D网络物力资源

三、是非题

1.比特是信息的最小单位。2.比特没有颜色、尺寸和重量。3.比特能以光速传播,可无限复制。

4.比特能超越时空障碍,不存在任何边界和疆域。5.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8个比特。

6.简单而言,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多媒体技术加计算机网络。

7.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进度莱达到同一学习目标。8.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之一就是教学形态将从班级制走向个别制。

9.由于个人的学习需要与接受教育的时间地点以及发展的目标差别很大,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个别化教学对学习内容的要求。

10.在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中,人是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1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育。

12.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媒体,但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13.因特网教育资源呈现出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信息组织的无序性。14.信息处理设备除了CPU外,还有声霸卡和视霸卡等压缩图形和声音信息的设备。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F 2.AB 3.ABCD 4.AB 5.ABC 6.ABCDEF 7.ABCD 8ABCD 9.ABC 10.ABC 11.ABCDE 12.AB 13.ABC

三、是非题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11.错 12.对 13.对 14.对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一、判断题(每题1分)

1、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2、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3、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5、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6、在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而教学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7、教学论的三大教学流派包括范例教学、学科基本结构思想和一般发展性教学。()

8、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这一思想是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的。()

9、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10、接受式学习是否有意义,决定于学习的外在形式。()

1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12、作为教师,拥有的本体性知识越多则其教学水平越高。()

13、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14、以问题筛选、理论筛选、运用与反思作为基本模式的是反思教学的思想。()

15、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S—O—R”。()

16、学习指的是凭经验产生的,按教育目标要求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17、下课时,同学A咳嗽了一声之后,同学B也紧跟着咳了一声,这时我们可以说,B的这种反应是因为学习A所产生的结果。()

18、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19、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20、有的接受学习属于有意义学习。()

21、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22、冲动性认知方式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往往低于反省性认知方式的儿童。()

23、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4、教学模式是具体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25、教学模式是各项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26、非语言行为的交流在师生课堂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7、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

28、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

29、学生往往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30、教师对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正确地说就是对学生要有高期望。()

31、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原理是基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与问题解决为主线。()

3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都属于特定的评价方法之一。()

3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上。()

34、教育评价是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35、目标参照标准评价,又称相对评价,它是指评价某个对象在其所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

36、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的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的能力。()

二、单选题(每题1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颜之推

1、提出“勤、博、眼、实”思想的是下列哪位教育家?()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颜之推

3、提出“使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的是()

A、赫尔巴特 B、莱因 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 4.提出“发现式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家()

A、布鲁姆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杜威

5.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意义学习”思想的是()A、加涅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罗杰斯

6、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

A、斯腾伯格 B、加德纳 C、罗杰斯 D、比内 7.教师作为职业的最基本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8、作为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9.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0、由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是()A、言传 B、内化 C、外呈 D、意会

11、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

A、具有明确知识 B、具有策略性知识 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12、以案例性知识占主导的教师类型是()

A、职初教师 B、经验教师 C、专家教师 D、发展性教师

13、对于专家教师而言,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类型是()

A、学科性知识 B、案例性知识 C、经验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14、“S—O—R”中的“O”变量指的是()

A、刺激 B、反应 C、能力与倾向 D、环境

15、项目学习属于()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

16、采用联想的方法来记住电话号码,这是属于()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

17、在认知时会更多地注意社会环境,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属于()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冲动性 D、发散性

18、相对而言,更擅长于抽象与数学推理的学习者是属于()A、主动型 B、深思熟虑型 C、感觉性 D、直觉性

19、以教师讲解学生领会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水平是属于()

A、记忆水平B、解释性理解水平C、探究性理解水平D、应用水平

20、在教学模式的功能中,指明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的这一功能被称为A、解释功能 B、构造功能 C、启发功能 D、推断功能

21、基于教师学生对话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是()

A、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 B、布—古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C、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D、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

22、如果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运气不好,这种控制观称为()A、内控 B、外控 C、物控 D、自控

23、与课程相比,教学是解决下列哪方面的问题?()A、教什么 B、为谁教 C、如何教 D、为什么教

24、将课程定义为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这一观点认为课程即为()

A、教学科目 B、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C、预期的学习结果 D、学习经验

25、课程的本体功能表现为()

A、塑造人 B、培养人 C、传递文化 D、选择文化

26、“活动——经验”型的课堂设计其所依据的设计原理是()

A、以学科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D、以活动为中心

27、无计划、无意识,并获得非学术性知识的课程类型是()

A、综合课程 B、外围课程 C、隐性课程 D、校本课程

28、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基于以下哪种思想的课程?()

A、学科逻辑体系 B、学生兴趣 C、问题解决 D、地方发展需要

29、在评价时注重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吻合的程度的评价模式主要是()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0、主张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1、注重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及其找到造成差距的原因,这种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2、注重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收集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处理手段进行评价的评价方式是()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静态评价 D、动态评价

33、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评价称为()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参照性评价

34、对信息源与信息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

A、信息文化素养 B、信息意识 C、信息技能 D、信息处理

三、多选题(每题1分)

1、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A、循序渐进 B、学思结合 C、长善救失 D、启发诱导 E、因材施教

2、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之 E、颜之推

3、提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之 E、陶行知 4.提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这五段教学程序的是()

A、赫尔巴特 B、莱因 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 E、巴班斯基

5、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中心”,这里的“三中心”分别指()A、教师 B、学生 C、课堂 D、活动 E、教科书

6、范例教学法中规定了教学内容的三个特质包括()

A、基本性 B、基础性 C、指导性 D、范例性 E、动机性

7、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

A、分析性智力 B、运动性智力 C、创造性智力 D、内省性智力 E、实践性智力

8、教师职业的特点包括()

为公众服务 B、终身投入 C、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有足够长的受训时间 E、注重服务质量

9、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发展性知识 E、经验性知识

10、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策略主要有()

A、微格教学 B、课堂观察 C、反思教学 D、形成教学案例 E、开展行动研究

11、学习的特点包括()

A、它是知识的习得 B、是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是经验的累积 D、是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结果

12、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明确知识 E、默会知识

13、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明确知识 E、默会知识

14、默会知识的特点主要是()

A、可言传的 B、格式化的 C、存在于个人经验中的 D、本质上是理解与顿悟 E、可反思的

15、教学因素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教学方式 E、教学环境

16、从性质与归属上看,班级规模与座位编排方式是属于()

A、设施环境 B、时空环境 C、组织环境 D、物理环境 E、教学环境

17、教学水平的三个层次分别为()

A、记忆水平B、解释性理解水平C、探究性理解水平D、应用水平E、评价与判断水平

18、经典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 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 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 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

19、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A、概念获得模式 B、探究训练模式 C、认知发展模式 D、社会探究模式 E、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20、有关课堂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交往是多维度的 B、它是认知沟通的过程 C、它是情感沟通的过程 D、它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E、它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21、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

A、师生之间是权威与服从关系 B、生生之间缺乏互动 C、少语言交流 D、人际交往形式单一 E、多非语言交流

22、为诊断课堂教学情况,可选用的课堂研究方法有()

A、实地笔记 B、录音 C、学生日志 D、录像 E、案例研究

23、影响课堂交往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噪音 B、班级规模 C、采光 D、座位模式 E、疲劳

24、在教学领域里,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主要有()

A、合适的期望 B、进行有效的提问 C、提供适时的反馈 D、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 E、加强课堂语言修养

25、课程设计的原理主要有()

A、以科目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D、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E、以社会发展为中心

26、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显性课程 D、国家课程

27、影响课堂实施的因素主要有()

A、课程本身的复杂性 B、社区支持的力度 C、学校的风气 D、行政的领导与政策 E、技术的支持

28、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E、差距评价模式

2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A、教育功能 B、管理功能 C、激励功能 D、甄别功能 E、选拔功能 30、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信息文化素养 B、信息意识 C、信息技能 D、信息情感 E、信息处理

答案

一、判断题

错 错 对 对 对;对、对、对、错、错;对、错、对、错、错;错、错、错、错、对; 对、错、对、错、对;对、错、对、对、错;错、对、错、对、错;对

二、单选题

A;D;A;B;D; A;A;A;C;D; D;B;D;C;B; A;B;D;B;B; A;B;C;B;B; B;C;C;A;B; D;B;A;B;

三、多选题

BD;ABCD;DE;AB;ACE ABD;ACE;ABCDE;ABC;ABCDE; ABCD;ACD;BE;CD;AB; BDE;ABC;ABCD;ABC;ABCDE;

ABD;ABCDE;ABCD;BCE;ABC ACD;ABD;ABDE;ABCDE;ABCD;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

1、“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是中国古代哪一位教育家倡导的? A、孔子;B、颜之推;C、韩愈;C、王夫之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 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

3、“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这八字教学法是哪所学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总结的? A、上海市育才中学;B、上海市大同中学;C、上海中学;D、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4、“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 A、李吉林;B、段力佩;C、顾泠沅;D、邱学华

5、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

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6、“提出了系统改造旧教育的主张,形成了具有其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理论”的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陶行知;B、顾泠沅;C、段力佩;D李吉林

7、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8、将教学看成是“把一起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A、杜威;B、夸美纽斯;C、布鲁姆;D、布鲁纳

9、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为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运动技能领域;C、情感领域-学习领域-教学领域;D、运动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

10、布鲁姆的掌握教学认为,反馈和纠正是通过评价来实现的,掌握教学的评价由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组成

A、形成性评价;B、实作评价;C、卷宗评价;D、常模参照测验评价

1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意义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合作学习理论

12、美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的中心意义是积极的学生观、()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A“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B、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C、创造性的能力;D、无法用智力测验测出。

13、教师的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A、一般的教学能力;B、特殊的教学能力;C、对知识的处理能力;D、课堂组织能力。

14、一般来说一节课当中,回忆性的问题不要超过()为宜。A、20%;B、30%;C、40%;D、50%

15、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实现的。A、终身学习能力;B、教育科研能力;C、参与精神;D、文化素养

16、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是

A、学科性知识占主导;B、案例性知识占主导;C、策略性知识占主导;D、创造性知识占主导。

17、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

A、交往状况;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C、上课的坐姿;D、课堂的气氛

18、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 25

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A、自我觉察;B、教学能力;C、思维能力;D、组织能力。

19、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运用和反思” A、集体讨论;B、听报告;C、民主讨论;D、理论筛选。

20、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指的是认识过程的发展,即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A、思维;B、判断;C、运用;D、理解。

21、人脑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体相等,相当于140亿个高功能的电脑,控制论创始者维纳认为:“即使做出过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自己大脑的潜能还不到百分之一。”这一事实说明

A、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B、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要的人;C、学生具有情感发展需要;D、学生具有个性发展需求。

22、按本教材的分类“偏才、怪才、退学生”是属于

A、另类学生;B、学生困难学生;C、好学生;D、优等生。

23、奥苏伯尔把知识学习分为五类,分别是表征学习、()、命题学习、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与创造。A、概念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个别学习。

24、知识的性质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区别“知识”与“非知识”或“准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性质也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知识价值大小的标准,知识的性质的两个标准影响 A、教育的目的;B、课程内容的选择;C、教学过程;D、教学对象。

25、从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必须通过 A、言传(讲授的方式为主);B、内化(融会贯通的方式为主);C、外显(逐步清晰化的方法为主);D、意会(做中学的方式为主)。

26、儿童语言的学习和()的发展,是智力准备状况的主要标志。A、思维能力;B、联想能力;C、记忆能力;D、推理能力。

27、从古代一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教学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艺术,17世纪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中把教学称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A、《大教育论》;B、《教育学》;C、《教育学讲授纲要》;D、《普通教育学》。

28、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A、教学手段;B、教学内容;C、学生;D、课程。

29、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他(她)的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辅导和()A、评价;B、备课;C、评价评价;D、科研。30、同等智力水平下,造成学习成绩显著差异的是

A、知识结构;B、智力水平;C、遗传;D、情意品质。

31、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设施环境是学校()最核心的组成部分。A、时空环境;B、物理环境;C、自然环境;D、教学环境。

32、学生对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的接受,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紧密联系是()的两个重要特征。

A、良好的班风;B、和谐的课堂气氛;C、健全的班风;D、学校文化心理环境。

3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具有创造性说明学生是

A、学习的主体;B、自我教育的主体;C、学生是发展的主体;D、学生既有受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

34、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是

A、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塑造的;B、尊重学生的人格;C、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D、师生学习共同体。

35、合作教学的空间是

A、教材的难度略高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B、克服困难;C、强烈的认知欲望;D、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6、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能够自尊自爱和自信自强;教师从“教人”到“终身学习”。这是()的教学原理。

A、教学相长;B、合作教学;C、师生互动;D、循序渐进。

37、记忆水平的教学、解释性理解性水平的教学和探究性理解性水平的教学这三个等级是指 A、教学水平;B、教学方式;C、教学行为;D、教学内容。

38、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

A、教学程序;B、教学策略;C、教学评价;D、教学目标。

39、教学模式的重要的、能动的要素是

A、师生关系;B、教学理论基础;C、教学目标;D、教学程序。

40、教学模式以实践中的案例提供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方式方面的参考,所以,教学模式科研帮助教师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模式的()功能。A、构造;B、解释;C、启发;D、推断。

41、美国乔以斯和韦尔通过对80多种教育理论学派的研究及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系统地概括了几类几种教学模式。

A、三类、23种;B、四类、23种;C、四类、32种;D、三类、32种。

42、探究训练模式是属于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43、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最为典型是

A、创造历程模式;B、意识训练模式;C、课堂会议模式;D、非指导学教学模式。

44、程序教学模式是()中最为典型的模式。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45、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策略是()。其中“1”是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2”是指讲解先行组织概念;“3”是强化认知组织。

A、1-2-3;B、1-3-2;C、2-1-3;D、3-1-2。

46、着眼于人格()、行为()的两类教学模式。

A、发展、关系;B、关系、控制;C、发展、控制;D、发展、处理。

47、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和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A、师生关系;B、生生关系;C、师师关系;D、教师和家长关系。

48、清晰、成功的教学,还必须以特定的概念或术语来实现师生对具体内容的共同理解,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认知交往地理解。这种交往是()的过程。

A、认知、情感沟通;B、信息交流;C、符号交流;D、多维度。

49、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变革

A、主客体关系;B、交往关系;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内容的选择。50、学生成就与教师的关系是由()进行研究。

A、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B、弗兰德互动分析模式;C、罗的体外策略分析模式;D、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式。

51、问题的答案是事实性的,回答的正确率很高,这似乎可以让教师体验到“让学生大面积成功的同时把错误率降到最低”的感受,但却没能帮助不同学生检验和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是()A、过程问题 B、结果问题 C、程序问题 D、回应式问题

52、人种志交往模式在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报告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的观察、反思和反应的有些方法,它是在观察记录基础上的课后进行及时整理。这种报告方式称为()A、录音 B、实地笔记 C、访谈 D、调查问卷

53、教师研究课堂社会关系结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A、调查问卷 B、录音 C、录像 D、社会关系图

54、布罗斐和古德曾经将由教师的的期望导致的学生成就失败的恶行循环称为()A、消极循环 B、失败循环 C、退步循环 D、期望循环

55、获取学生各方面的信息、经常与学生沟通和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是有效课堂交往情感领域策略中的()A、合适的期望 B、少说不(少否定)C、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 D、鼓励学生自治、树立自尊心

56、课程的本体功能是()

A、传递文化 B、选择文化 C、培养人 D、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57、“课程的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决定,重在问题解决”为特征的课程设计是()

A、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 B、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 C、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 D、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58、20世纪末,课程和教学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对于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

A、课程与教学 B、教学与课程 C、课程教学 D、教学课程

59、()是由斯塔克提出的,他认为,评价应该从三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材料,即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

A、外观评价模式 B、差距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目标评价模式 60、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是:“确定并分析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方案,做好评价的准备工作”----“选择评价开始时间”----“分析评价信息,()”----“根据评价结论,提出改善评价对象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A、提供依据 B、进行统计 C、整理信息 D、形成评价结论

61、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相互作用的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

A、主导性、创造性 B、发展性、主导性 C、主导性、发展性 D、创造性、发展性

62、另类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主要目的,可解释性、监控、安置的基础上增添了另外一个目的是()A进行整体判断 B、提供榜样 C、培养良好的教与学 D、为检测而教

二、是非判断题

1、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2、成功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的方法测出其中有意义的内容()

3、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传授和掌握知识()

4、微格教学中的教案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是相似的,都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详尽描述。()

5、反思性教学时间可以分为三类,一时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时间前反思。()

6、“S---R”强调学习的本质是行为的变化,即学习活动发生后,学习者要由克观察、可测量的外在变化,这是认知论学习观的观点。()

7、“S---O---R”的学习活动公式中,O称为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人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

8、学习的类型按学习的载体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

9、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是等同的两组概念。()

10、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是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是陈述性知识。()

11、由于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一个人的默会知识是不可以传递给另外一个人的。()

12、现代学者用“知识的冰山模型”说明,只有借助于默会知识的力量,人类所有的明确知识才有可能,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可能。默会知识是明确指示的“向导”和“主人”。()

13、情感上易于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推迟满足;而善于控制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即时满足。()

14、执拗是情感未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反比的。()

15、直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感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16、循序渐进型学习者倾向于用有层次的步骤和严格的逻辑来理解课程材料;总体统揽型学习者倾向于以跳跃式,几乎不关注概念间的联系。()

17、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而直觉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时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18、要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学好的学科,冲动性风格的学生更利于学习;但对于不太需要注意细节或应急的任务,深思性(反省)风格的学生往往更利于完成。()

19、学生的竞争可以分为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

20、学徒制最初是适合手工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学徒制教学是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形式。()

21、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不仅反映了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22、秧田式的坐位编排方式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23、马蹄式的坐位编排方式,全体学生面向教师,教师最易于控制全班。()

24、教与学的行为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应用和教学评价。()

25、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26、教学模式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表达一种教学思想和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为某一教学思想或理论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型结构,并指明了该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这是教学模式的解释功能。()

27、角色扮演模式是属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28、概念获得模式是属于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29、教学的本质即为交往,师生关系就是通过师生交往实现的。()

30、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学生,才能将所理解的“文本”注入学生头脑,这是教学最终目标。()

31、课堂交往仅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认识、情感沟通的发展。()

32、在提问策略分析模型中,教师第一个问题回答后等待提出第二个问题的时间称为“等待时间1”,提出一个问题后,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称为“等待时间2”。()

33、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必须一味采取同情的态度,这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提高学生的“预期”水平。()

34、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反馈机制。()

35、研究发现,当教师提供信息丰富的反馈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增加60%,这就意味着学生形成了更高一级水平的动机和认知,反馈促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36、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是一种二元论模式。()

37、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更多地具有个人主义的观点,而不强调集体。()

38、活动课程在所有的课程类型中,历史是最为长久的,从学校教育产生即已存在。()

39、核心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它不同于照顾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的外围课程。()40、与核心课程互补的是外围课程。()

41、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析,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42、研究表明,隐性课程含有消极效果,必须注意改变和削弱其消极影响,依据一定的价值和规范,建构起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关系结构。()

43、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不适宜运用过程性的评价,而应该运用目标评价。()

44、课程改编的关键原因仅仅是生态与社会文化的不同。()

45、学校与社区合作,是国际上社会参与课程计划的趋势,主要分为两大类:发展中第三世界社会参与的趋向和工业化国家社会参与的趋向。所以,这两大类的根本目的也是不一致的。()

46、课程评价主要是指教育过程(校内)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

47、在课程的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之间,许多教育者都倾向于采用结果评价。()

48、CIPP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这四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

49、目的游离评价是针对差距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50、差距评价注意到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并关注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便及时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其它评价模式所不及的。()

51、教育评价的历史已经经历了三个时期。()

52、“鉴别质量、区分优劣、选拔安置”是指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

53、早期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故教育评价偏重鉴定、选拔功能,所以,在评价方法上偏重于实施绝对评价、形成性评价。()

54、传统评价从评价的标准看,追求的是科学范式下的量化。()

55、从评价关注的焦点看,传统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所以,课程、教学和评价之间被处理成线性关系,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及有效的反馈()

56、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它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57、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58、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5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整合,即通过技术促进多学科综合;二是横向整合,即将技术融合于一门课程。

60、学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提供教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是提示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多项选择题

1、朱熹是我国南宋的教育家,它的学生将他的读书归纳为六条,称为朱熹读书法。朱熹提出了哪些相当有效的学习方法: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温故知新;D、教学做合一。

2、教育家与所在的国籍正确的是

A、捷克、夸美纽斯;B、美国、赫尔巴特;C、德国、瓦根舍因;D、美国、奥苏伯尔;E、前苏联、凯洛夫。

3、被称为“新赫尔巴特主义”的教学论三大流派的代表是 A、前苏联的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B、前苏联的赞科夫(一般发展教学);C、德国的瓦根舍因(案例教学);D、美国的布鲁纳(发现式教学)。

4、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理论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A合理安排教学序列;B、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度;C、注意适时强化;D、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含三个方面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6、教师主要对教学活动中哪些内容进行反思

A、认知的成分; B、批判的成分;C、教师的评价;D、教师的陈述。

7、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的三个质的规定性是 A、基本性;B、基础性;C、范例性(典型性);D、启发性。

8、教学案例是对一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描述,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教学案例的作用是

A、高度的拟真性;B、灵活的启发性; C、鲜明的针对性 D、开展行动研究。

9、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观念是

A、从经验中学习;B、民主讨论;C实践者是研究者;D、集体研究。

10、在家庭和学校中,“文化反哺”现象变得愈加明显,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为哪三种基本形式 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D、反思文化。

11、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且有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特征是

A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B、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C、不能转化为明确知识;D、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

12、学生之间的交往存在()三种形式 A、合作;B、小组研讨;C、竞争;D、个体。

13、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的是

A、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B、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C、每个儿童都是竞争的优胜者;D、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14、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的,主要表现在

A、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和依据;B、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的基础和依据;C、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实践的生命力的体现和升华;D、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实践的生命力的体现和升华。

15、哪些因素有利于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A多些高级认知的问题;B、延长提问等待时间;C、回忆性的问题不少于70%;D、要求学生的回答要简短且答案唯一。

16、三个层级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的

A知识;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

17、教学的整体视野是将()整体考虑。

A、教学内容;B、教学方式;C、教学目标;D、教学水平。

18、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的教学目标有

A探究性理解;B、开放性转换 C、封闭性转换;D、说明性理解。

19、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变式是

A、直线式程序;B、曲线式程序;C、衍枝式程序;D、凯程序。20、在课堂交往中,存在两种信息交流和互动,它们是

A,技能信息;B、知识信息;C、心理信息;D、实践信息。

21、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有四种水平的问题,它们是辨认、()、推断(推论)、()。A、解释;B、记忆;C、理解;D、概括。

22、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主要是

A、生理因素;B、班级规模;C、心理因素;D、环境因素。

23、影响课堂交往的环境因素中教室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 A、噪音;B、采光;C、班级规模;D、温度。

24、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主要是指

A、访谈的策略;B、调查的策略;C、情感领域的策略;D、教学领域的策略。

25、一般来讲,儿童的发展初期通常是外控型的,经常因为某个不如意而报怨别人。随着他们的成熟长大,大多数孩子认识到生活当中的许多经历实际上要靠他们自己来把握。教师促进这种转变的主要方法是 A、教师与学生分享学习的责任;B、让学生表现出责任感;C、教师要少做一些批判;D、教师要多做些批判。

26、对于课程的本质,历史上曾经有过各种观点,比较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是哪三种 A、课程是社会改造;B、课程是知识;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

27、课程的基本功能是

A、传递文化;B、选择文化;C、培养人;D、社会文化的在生产。

28、在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中,三个具体设计的例证是

A、科目设计;B、学科设计;C、时间顺序设计;D、大范围设计。

29、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它也常常被称之为

A、儿童中心课程;B、实践课程;C、体验课程;D、经验课程。30、从课程开发的主体来看,科研将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研究型课程;D、校本课程。

31、上海市中小第二轮课程改革,将整个学习课程的结构按功能分为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活动型课程;D、研究型(探究型)课程。

32、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故教育评价强调()等功能。A、改进;B、激励;C、导向;D、选拔。

33、传统评价的弊端是

A、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单一化、片面化;B、造成大量的成功者;C、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极端狭隘化;D、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34、理想型档案袋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

A、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B、系列作品;C、以及学生的反思;D、事件任务。

35、信息即使对教育的挑战主要是

A、学习方式革命;B、学习时空革命;C、学习内容个性化;D、资源共享。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D;A;A;D;A;C;B;B;A;A;A;C;B;C;C;A;A;D;A;A;A;A;B;B;D;A;C;C;D;B;C;A;A;A;A;A;D;A;D;B;A;D;D;C;C;A;C;B;B;B;B;D;B;A;C;B;C;A;D;C;B.二、判断题

Y;N;N;N;N;N;Y;N;N;N;N;Y;N;Y;N;Y;Y;N;N;N;Y;N;N;Y;Y;N;N;Y;Y;N;N;N;N;Y;Y N;N;N;N;Y;N;Y;N;N;N;N;Y;Y;N;Y;Y;N;N;N;Y;N;Y;Y;N;Y.三、多项选择题

ABC;ACDE;BCD;AC;ABC;ABD;ABC;ABC;AC;ABC;ABD;ACD;ABD;AC;AB;BCDE;ABD;AB;ACD;BC;AD;ACD;ABCD;CD;ABC;BCD;AB;ABD;AD;ABD;ABD;ABC;ACD;ABC;ABC.模 拟 试 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对,就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就打 “×”,空着不得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

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

2、《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3、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

4、韩愈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5、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行以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又称为“青浦实验”()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8、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

9、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

中学”。()

10、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

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11、前苏联教育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12、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发现式教学”,他认为要重视学

科基本结构和直觉思维。()

1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

质还不充足。()

14、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15、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

提高学历的培训。()

16、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

识。()

17、能言传的是明确知识,不能言传的是默会知识,在教育实践中,明确知识要远多于默会知识。()

18、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基本课程+案例教学”的模式,这是造

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

19、对反思教学,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简要的公式:“实践 + 发思

= 经验”。()

20、课堂教学理论一直遵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是以杜威、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条是以赫尔

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活动式教学”理论体系。()

21、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学生发展包含:身体素质、道德素养、认

知能力、情感和信息素养的发展。()

22、一般地说,中小学生自己的个性还没有形成。()

23、学生有没有创造性,关键在中小学,中小学的关键在教师。()

24、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求的人主要体现在能动性和自主性。()

25、另类学生有时会被称为“退学生”,或被称为“偏才”、“怪才”。()

26、奥苏伯尔把知识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知识 的运用等几类。()

27、项目学习是有意义活动学习的一种。()

28、反映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理性知识。()

29、认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类,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

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的知识。()

30、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

31、儿童兴趣的发展是突进的。()

32、在认知方式上,“辐合思维”又称“发散思维”。()

33、分析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34、课堂教学中的竞争可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

35、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

36、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37、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

环境等几个基本要素。()

38、课堂交往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

过程。()

39、分科课程,通常又被称为科目课程,有不少人把它称为学科课程。()40、超文本是多媒体系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呈现线性的网状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

A.主导作用 B.中心作用

C.决定作用 D.重要作用()

2、提出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赞可夫

C.凯洛夫 D.奥苏伯尔()

3、发现式教学的倡导者是

A.赞可夫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鲁姆()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学习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5、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A.优秀学生 B.后进学生

C.每个学生 D.特长学生()

6、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主动性 B.独立性

C.自觉性 D.创造性()

7、教育过程的本质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的

A.发展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学习过程()

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形式()

9、专家型教师,他们以哪种知识为主

A.明确知识 B.案例知识

C.策略知识 D.默会知识()

10、教学形态从班级制走向个别制,教学形式更能体现

A.自主学习B.因材施教

C.应试教育 D.兴趣教学()

11、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

A.条件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综合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12、《学记》提出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是

A.学思结合 B.“善喻”

C.勤学深思 D.博学求精()

13、提出“敏而好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韩愈

C.颜之推 D.王夫之()

14、韩愈提出“尊师重教”是在哪本著作中

A.《学记》 B.《进学解》

C.《师说》 D.《大教学论》()

15、学生正确的道德态度应是,首先要学会

A.对学校的责任感 B.对社会的责任感

C.对家庭的责任感 D.对自己的责任感()

16、人具有巨大的潜能,研究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多少的大脑

功能

A.30% B.10% C.20% D.40%()

17、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过程,称之为

A.并喻文化 B.前喻文化

C.文化反哺 D.传承文化

18、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这样的学习者,其类型是

A.积极主动型 B.深思熟虑型

C.感觉型 D.直觉型

19、《大教学论》是谁的著作

A.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赫尔巴特 D.巴班斯基 20、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

A.理论体系 B.策略体系

C.中介体系 D.实践体系、班级规模要适宜,据我国有关规定,在容量上每班学生为 人 B.45-50人

人 D.55-60人、我国周代以什么为课程

《六艺》 B.《春秋》

《中庸》 D.《论语》、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学习的课程是

核心课程 B.外围课程

校本课程 D.显性课程、教育评价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A.泰勒 B.布鲁姆

C.豪斯 D.克龙巴赫、标准参照评价是一种什么评价

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整体评价 C.形成性评价、另类评价又称

A.个体内差异评价 B.常模参照标准评价

B.真实性评价 D.单项评价、校园网是一种

A.广域网 B.局域网

C.宽带网 D.窄带网、我国的公用数字数据网,正式于哪日开通

A.1995年10月 B.1994年10月

C.1996年9月 D.1995年9月、在计算机中,CPU是指

A.硬盘 B.主板

C.中央处理器 D.服务器、教育部已决定,从2001年起,用几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

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A.5到10年 B.3到5年

()

()

()

())))())()

()

()

()

A.30-35 B.50-54(22 A.C.(23 A.C.(24 25 A.C.(26 27 28 29 30

C.5到8年 D.4到8年()

31、Photoshop是一种什么软件

A.动画制作软件 B.图片制作软件

C.常用工具软件 D.网页制作软件()

3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A.孔子 B.韩愈

C.颜之推 D.王夫之()

33、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

A.朱熹 B.韩愈

C.孔子 D.颜之推()

34、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

A.段力佩 B.李吉林

C.卢仲衡 D.顾泠沅()

35、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育”的学者是

A.邱学华 B.李吉林

C.卢仲衡 D.顾泠沅()

36、提出“知行并进”教育理论的古代学者是

A.王夫之 B.孔子

C.韩愈 D.朱熹()

37、“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斯腾伯格 B.罗杰斯

C.加德纳 D.加涅()

38、“人的需要说”是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A.罗杰斯 B.马斯洛

C.加纳德 D.夸美纽斯()

39、在个性特征上表现为:自信心强,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反抗意识

和自我意识,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需要,对不愉快有更大的耐心,情绪表现广泛,这样的学生被称为

A.好学生 B.有争议的学生

C.另类学生 D.普通学生()

40、“学者怎么搞科学研究”属于

A.明确知识 B.默会知识

C.直接知识 D.间接知识()

三、多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全部符合题目要求,可能全部不符合,也可能有几项符合,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隐性课程也称

A.潜在课程 B.隐蔽课程

C.无形课程 D.自发课程()

2、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

A.教育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研究功能()

3、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是重视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数量化评价()

4、另类评价包括

A.实作评价 B.卷宗评价

C.个体评价 D.自我评价()

5、多媒体的含义包括

A.计算机交互综合技术 B.数字通信技术

C.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 D.局域网()

6、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A.资源共享 B.更快地传送信息

C.建立信息高速公路 D.联结因特网()

7、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A.虚拟性 B.情感性

C.开放性 D.创造性

8、信息系统中的人包括

A.信息系统开发者 B.信息系统管理者

C信息系统使用者 D.信息系统得益者

9、韩愈的教育思想包括

A.勤学深思 B.及时施教

C.博学求精 D.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10、斯腾伯格提出了

A.三元智力理论 B.成功智力理论

C.多元智力理论 D.数理智力理论

11、教师必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至少可归纳包括

A.职业道德 B.学科知识

C.教学能力 D.科研意识

12、教师的数学、英语知识等属于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3、由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是知识的什么过程

A.言传 B.内化 C.意会 D.外呈

14、教学案例的作用有

A.拟真性 B.启发性

C.实践性 C.针对性

15、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

A.道德常识 B.道德态度

C.道德行为表现 D.道德品德

1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A.能力 B.气质

C.特长 D.性格

17、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是

A.教材包含了课程和教科书 B.教科书包含了课程和教材C.教材、教科书是课程的环境 D.三者是平行的关系

18、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发展性主体,包括

A.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B.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C.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主体 D.学生是班级的主体

19、教学模式的功能有

A.构造功能 B.启发功能

C.推断功能 D.综合功能 20、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

A.交往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B.交往是单维度的

C.交往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D.交往是策略形成的过程 答案

一 判断题 Y 2 Y 3 N 4 36))())))

())))))))

N 5 Y

((((((((((((11 16 21 26 31 36 Y N N N N N Y 7 12 17 22 27 32 37 N N N N Y N N 8 13 18 23 28 33 38 N N N Y N N Y 9 14 19 24 29 34 39 N Y N N N N Y 10 15 20 25 30 35 40 Y N N Y N Y N 二 单项选择题 6 11 16 21 26 31 36 A D A B B B B A 2 7 12 17 22 27 32 37 A A B C A B C C 3 8 13 18 23 28 33 38 B A A D A B A B 4 9 14 19 24 29 34 39 B C C A A C A B 5 10 15 20 25 30 35 40 C B D B B A B B 三 多项选择题 6 11 16 ABCD ABCD ABCD ABD 2 7 12 17 ABC ACD A 无 3 8 13 18 无 ABC D AC 4 9 14 19 AB ACD ABD ABC 5 10 15 20 ABC ABC ABC AC

本复习题集主要功能是帮助学习者掌握并有效巩固书中的内容和知识要点。

敬请不要误解其与考试有令人信服的十分密切的关系。由误解造成的结果,编者遗憾地告诉您将无法承担任何责任。

您的理解决定您的判断,建立在准确理解基础上的判断是取得成功前提。

第五篇:《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3、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4、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读书法”。()

6、“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

7、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8、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9、“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0、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1、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1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1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

14、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克拉夫基

15、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16、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1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18、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

19、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20、前苏联教育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有意义接受学习

2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进行的方式看,可以把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式和发现式

22、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

23、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而非掌握多少知识。(T)?

24、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那么,“接受式学习”就会是有意义的。(√)

2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二、单选题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D)(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 ?

2、提出“敏而好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韩愈(C)颜之推(D)王夫之

3、《颜氏家训》是由(C)写的教育专著。

(A)孔子(B)朱熹(C)颜之推(D)孟子

4、《学记》提出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是(B)。(A)学思结合(B)“善喻”(C)勤学深思(D)博学求精

5、韩愈提出“尊师重教”是在哪本著作中(C)。(A)《学记》(B)《进学解》(C)《师说》(D)《大教学论》

6、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A)。

(A)朱熹(B)韩愈(C)孔子(D)颜之推

7、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A)。(A)段力佩(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8、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D)。

(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

8、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AC)。统称教学过程最优化(A)教学方法最优化(B)教学资源最优化(C)教学形式最优化(D)教学内容最优

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ABC)。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

10、斯腾伯格提出了(A)。?(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2、“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

4、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实践反思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6、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7、职初教师指的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一般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为主。()

8、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9、微格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改教案。()

10、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1、课堂教学理论一直遵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是以杜威、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条是以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活动式教学”理论体系。(√)

12、对反思教学,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简要的公式:“实践+发思=经验”。()经验+反思=成长

13、问题筛选是对教育教学中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选择过程。()?

14、活动式教学十分强调外在动机。()

二、单选题

1、最早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C)。(A)1966年(B)1983年(C)1986年(D)1999年

2、(C)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

(A)条件性知识(B)理论性知识(C)本体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

3、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A)。

(A)条件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综合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

4、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A)。

(A)实践性知识(B)工具性知识(C)整合性知识(D)技术性知识

5、专家型教师,他们以哪种知识为主(C)。

(A)明确知识(B)案例知识(C)策略知识(D)默会知识

6、(A)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A)实践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理论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7、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B)个过程。(A)6(B)5(C)4(D)7

8、(C)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思想。(A)维拉(B)布鲁巴赫(C)波斯纳(D)勒温

9、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浩斯提出了(B)的思想,使教师成为能不断进行反思的实践者。(A)教师即传授者(B)教师即研究者(C)教师即灌输者(D)教师即管理者

10、行动研究始于美国,它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在行动(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A)。

理论基础。

(A)后喻文化(B)思想文化(C)历史文化(D)文化差异

6、人具有巨大的潜能,研究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多少的大脑功能(B)。(A)30%(B)10%(C)20%(D)40%

7、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C)。(A)左脑革命(B)右脑革命(C)全脑革命(D)计算机革命

8、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把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倘若对教师在很多方面要向学生学习这一现象进行归类,应属于(C)。

(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D)反喻文化

三、多选题

1、情感对认知发展起(BC)。

(A)组织作用(B)诱导作用(C)驱动作用(D)调节作用

2、信息素养包括(ABD)。

(A)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态度(D)信息技能

3、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ABC)。

(A)道德常识(B)道德态度(C)道德行为表现(D)道德品德

4、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ABD)。

(A)能力(B)气质(C)特长(D)性格

5、马斯洛认为心理需要包括(ACD)。

(A)认知需要(B)理解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第四章 学习

一、判断题

?

1、学习者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的变化,才能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2、对于认知心理学家来说,行为变化只是用来推测学习是否发生的外部指标。这种行为指标有时能反映学习,有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学习。(√)

3、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行为变化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内部的能力和倾向发生了变化。所以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能力或倾向的变化来定义学习。(√)

4、从方法论上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学习时坚持研究施加的剌激(S)和机体的反应(R)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S-R。(√)

5、认知心理学家坚持通过观察外部的S与R的变化来推测内部的变化(以O代表),其公式是S-O-R。O也称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所以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个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

6、“学习”的要点主要有:(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3)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7、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8、反映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理性知识。()

9、认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类,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的知识。()

10、一般认为,言语信息以表象的形式来表征。()

?

11、教育完全是一种认知的或智力的经验,而情感在课堂里并不重要。()

12、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

13、能言传的是明确知识,不能言传的是默会知识,在教育实践中,明确知识要远多于默会知识。()

14、在教学中直觉型学习者很可能比感觉型学习者更怨恨那些对材料表述不十分清楚的测验,直觉型学习者对细节把握较有耐心,擅长记住事实性的内容,喜欢从事一些动手操作的实验性工作。()

15、“让我来尝试一下,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是深思熟虑中学习者的常用语,“让我首先好好考虑一下”是积极主动型学习者的常用语。()

(A)直觉型(B)感觉型(C)语言表达型(D)总体统揽型

11、具有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C)类型。

(A)冲动型(B)场独立型(C)场依存型(D)分析型 12、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C)在其论著中提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

(A)亚当斯(B)尼采(C)波兰尼(D)费希特

13、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人脑中以(A)表征形式来表示。

(A)产生式(B)命题(C)表象(D)线性序列

14、学徒制度的优点有(D)。

(A)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这种培训只限于小范围地教,小范围地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C)由于受到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D)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默会知识,它们很难转化为明确知识

三、多选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BCD)。(A)教育者(B)学习者(C)刺激情境(D)反应

2、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BCD)。

(A)群体(B)个体(C)合作(D)竞争

3、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ABCD)。

(A)有一个共同目标(B)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C)有一定条件(D)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4、“学习”的要点主要有(ABC)。

(A)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B)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

(C)主体的变化是由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D)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5、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BC)。

(A)强调实践、操作以及探索行为(B)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C)注重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D)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师以外进行

6、(ABCD)是项目学习的主要特征。

(A)中心性:项目是课程的中心,而不是课程的外围

(B)驱动问题:项目的焦点是基于一门或多门学科中心概念的本质问题(C)建构性的调查:项目活动必须使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D)自主性:项目必须显著地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7、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在人脑中以产生式(if-then)的动态表征形式来表示的知识。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AC)。

(A)撰写工作计划的方法(B)掌握中国各行政区的名称及省会城市的名称(C)连接一个串联电路(D)了解地震的成因

8、(ABCD)是常见的学习风格。

(A)积极主动型与深思熟虑型(B)感觉型与直觉型

(C)视觉型与语言表达型(D)循序渐进型与总体统揽型

9、知识的掌握过程按顺序一般分为(ABC)阶段。

(A)知识的理解(亦称知识的领会)(B)知识的巩固与记忆(C)知识的运用(D)知识的综合

10、传统智力测验被认为主要测量(B),因为它们提出的问题都有明确限定的正确答案。(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集中思维(D)求异思维

11、认知学徒制是(C)。

(A)为克服学徒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学徒制的现代发展

下载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1-4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方法概论复习题1-4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配答案)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1-4章)配有答案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育方法概论 全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2、我国古......

    2012概论复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及其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

    土木工程概论考试复习题1-15章复习重点

    土木工程概论前七章复习重点 第1章 绪论一 1、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

    1-4章复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1分)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

    教育综合按章整理复习题-新课改(最终版)

    第三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0道)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共22题) 1.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设置的要求C. 课程的制定者D. 课程内容的......

    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填空 1.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