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今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现代信息技术已在全国各中小学、各学科的育人环境中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与人作用。现实背景下,中学理科教学如何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冷宫”,和其他学科一样地开展起来,改变那种“讲述质变”、“口述实验”的传统低级模式,已成为必然的现代教育趋势。实践教学中,我曾多次思考过“如何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等一系列问题。今日提笔也想和广大立刻教师一起,继续探索一下有关“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作用”的问题,以为现代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献计。
1、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
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最不易弄明白的地方,由于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也很难见到成效的。而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如果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间变化进行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比如在我们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往往会出现“有实验室找不到的物质”、“有物质而课堂上无法演示”等许多化学教学的具体问题。加之,中学化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陌生的化工生产知识,这是我们日常化学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如果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利用现代化的远程教育,那问题就得到了基本的解决,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如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看到液态的氮、氧,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创造的烟雾缭绕效果;可以亲眼看到合成氨,生铁冶炼的设备;可以参观污水处理厂等等,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事物的化学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们曾有这样的教学感受,有时化学课上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学生经常为没有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遗憾。如果重复进行实验,必然会造成时间和物料上的浪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调节图像的大小,远近,快慢,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观察,效果非常好。
2、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集成功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化学知识信息,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文化背景认识材料,增强化学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引发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的关注,提高学子的注意力。如象有机化合物绪言、煤和石油、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的教学,采用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辅助教学就比教师的单纯语言描述效果要好得多。
3、扩大教学容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用老师口述,黑板书写,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效率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比如复习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复习课就是对所学多个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内容较多,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大,逻辑性较强。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不仅单调,老师板书也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会不感兴趣。如果把多媒体用于这种课上,完全可以克服这种缺点,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4、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从培养知识接受型,积累型人才向培养探索型,创造型人才转变。要求学习者具有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判断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将其作为提供学习资源,创造学习环境,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认知工具。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人们正在尝试将网络引入课堂。
为了使网络资源与化学教学能够紧密地结合,我们的学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即可表述为“创设情景一提出课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课题小结——网上测试——课题延伸”7个环节。利用这种模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力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可供操作的课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大概具有以下作用:
(1)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学行为事半功倍,教师省事,学生省力。
(2)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立足于小小的空间,可以见到广阔的世界。
(3)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受各种因素限制无法进行的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可减少污染,减少对实验者的人身危害;实验室制取氯气、一氧化碳等气体,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过程、现象清晰明了。
5、化学课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结合,通过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资源,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从实际出发,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上,不能流于形式,摆花架子,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用在该用的时候,用在必须要用的时候。
1、现代教育技术虽有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的特点,但不能不切实际的增大教学容量,或者把课堂变成以计算机为中心,减少了学生的必要的思维活动,强化了机械训练。
2、教师要在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经验背景和参与能力之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来使用计算机,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课堂。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媒体虽然形象、直观,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化学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因素,它是推动一个人主动学习的内在的动力,引导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化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这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固定的,而要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学科,这对于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他们而言,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很多人对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化学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相信学生很快就会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直观形象、声形具备、表现形式多样,从而能极大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在大多数农村初中这个实验是不能完成的,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动画模拟,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样的效果很不错。这时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就会充分展示出来,通过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错误操作,既能避免实际操作带来的危害,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弥补实际操作带来的一些缺憾与不足。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留下伏笔。信息技术可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的特点是速度快、容量大。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特点设计制作课件,有利于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保护水资源”时,课前精心设计一份课件,在这份课件上不仅有详细知识点,而且做了很多动画,同时又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最后还配了一个例子进行分析,事后证明这一节课的效果比教师单纯的讲述要好很多。
在制作复习课件时,要注意复习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应是深层次的扩展。可以把所有的化学仪器分成若干组,构成实验专题,用录像分别展示各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问题,然后精选不同层次的实验题组(最好是历年中考题)做成多媒体课件。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出各种仪器,让学生按题目要求选择需要仪器,然后按步骤用鼠标拖拉进行组装拆卸,如果违反操作规程,计算机会及时提示。实验搭配好后,可选“开始实验”按钮,计算机会简单模拟出气体流向、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等。
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解决一个专题的复习,这在传统教学中至少需要半节课。在整个复习课中学生始终带着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由动手动脑到产生兴趣,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又如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蒸发时,该实验要求在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这个较多量是不太好把握的,如果提前停止加热,固体不会被全部蒸发出来。演示起初学生是有兴趣的,在搅拌的过程中,性情较为急躁的学生逐渐失去耐心,导致注意力分散;到停止加热时,到底滤液被蒸发到什么状态,有些学生已不再仔细观察,而且后排的学生也看不清此处的操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实验规范操作的学习,也不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若把蒸发的演示实验做成课件,播放给学生,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调动学生主动性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信息技术可以辅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的启迪。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模式。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展示传统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空间结构、金属的电化腐蚀等。所有这些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通过动画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如把水注入浓硫酸后硫酸飞溅;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引起爆炸;组合装置中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溶液中撤导气管引起倒吸;等等。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对那些有较大危险性的实验、污染较严重的实验和对身体有害的实验,也可用动画模拟,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因为这样给出的感性材料生动形象,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趣味盎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空间的扩展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只有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的特点,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整合,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西永安初级中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作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作用
【摘要】
本文就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凸显出来的优势与其作用的问题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师教学的帮助,教师在备课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知识的储备,扩大课堂容量,也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范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很好的辅助教学。二是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优势,主要包括语感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学会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这三方面中存在的优势。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师、学生、作用。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应用范围日趋增多。以网络、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包括:生产、运输、医疗等多个方面。而对于教育这个国家重点项目,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能例外。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也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只有将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于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的帮助教育事业取得更为突出的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很好的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与作用。若信息技术能与语文教学合理的整合起来,不仅能辅助教师教学,更快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成功实现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
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是多元化的,可以包括声音、图像、视频、课件等多种多媒体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能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教师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技术保障和辅助工具,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储备与效仿借鉴的空间。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就小学语文而言,一篇篇简短的课文就可以涵盖多方面的知识,大到科学历史,小到一条自然规律或者做人的道理。例如:小学语文中的《草船借箭》和《曹冲称象》讲述的就是著名的历史故事,《蝙蝠和雷达》讲的是科学方面的知识,《动物过冬》和《雪地里的小画家》讲的又是有关动物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打好语文知识的基础,还要掌握其他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就必须做好备课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查阅更多的课前准备资料,拓宽知识面,为学生准备一堂丰富多彩的课,让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DVD影像资料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取其中精华,不仅可以通过与优秀教师的比较来提升自己,也可以选取优良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信息技术能够辅助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创设情境,增添课堂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导课环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一小段视频或者图片创设当堂课所需要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控力还较差,更需要教师通过他们喜爱的图片、音乐、游戏等创设出有趣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去学习,收获的效果会更好。如果以声音、图形来创设课堂情境,就能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可见语感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要想提高语感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将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联想,身临其境的感知文章的情感,找到共鸣,再理解文章各方面的主题时也就更容易了。例如:初中生必学的一篇课文《背影》,这篇课文重点要让学生感知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然而对初中生而言,很难有坐上火车出远门的机会,可能无法感觉到作者当时的心情,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所以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一段《背影》改编的视频,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更深刻的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学生还可以通过与课文配套的课文朗读资料,通过反复的听与跟读,也能培养他们的语感,并纠正错误的发音,锻炼自己的普通话发音与朗读时需要的语气与语调。
其次,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提升作文写作的能力。作文一直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遇到的困难最多也最害怕的一项,但是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学生在作文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作文教学比较枯燥,难以认真听讲;理解作文题目时感觉吃力,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这时,信息技术就能很好的发挥其特殊功效。如果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只是枯燥的讲解,而是配有生动的课件,加上有趣的图片或者音乐,学生就更加自愿去听讲,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吸收到的有用成分就更多。在学生理解作文题目时,如果感觉有困难,可以通过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资料中直观形象的图片,帮助理解作文题目。尤其是小学生的作文,有很多是记叙文和想象故事,如果配上了相应的直观图片,学生看起来就更直观,更容易找到在自己生活中与图片相关的共鸣,也就理解了作文题目找到了写作灵感。另外,学生还可以观看更多的图片和动画并展开联想进行描绘,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写好作文,而且还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语言运用及交际能力。
再次,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每个学生之间都有个体差异,有些学生不可能将课堂中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这些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机、教师课件等再次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掩耳盗铃》和《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应的动画进行观看,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课文。在学习到《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如果有兴趣就可以到网络上搜集小兴安岭的相关资料,看一些真实的照片,加深他们的印象,也能拓展他们知识面。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合理整合。不管在小学还是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在教与学两方面同时起作用,达到语文教学所要达成的相关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更多的优势,让其发挥出最有效作用,进而达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瑞萍,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C],2010,(03)
2、俞杨春,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G],2004,(01)
3、陈传兴,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G],2002,(08)
4、杨春华,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G],2010,(20)
5、冯燕红,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G],2009,(22)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教学领域, 它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氛围营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渗透德育教育。化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发挥其辅助作用的同时,教师要避免走极端,做到不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不喧宾夺主,注重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信息 技术 教学 应用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教学领域,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这样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了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使化学知识对学生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再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对于此问题的发现与猜测,既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入了课题,又能让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变得跃跃欲试,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这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变化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模拟和放大一些化学现象和过程,实现这些内容的直观化与形象化,使物质间微观变化成为生动形象的直观表现。比如在《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的教学中出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分子扩散的动画,使学生可直观感受到微粒的运动。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掌握。再如电解水的实验宏观上观察到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淡蓝色火焰)是氢气,那么微观上是如何实现了这种转变?通过模拟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又各自相互结合的过程的动画,使抽象变得直观。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培养了学生不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现象,敢于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意识。
3、信息技术能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水资源的保护》时,播放一些缺水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录像,出示因干旱出现的植物干枯等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顿生学习的激情。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化学知识通过生活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达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利用化学反应能够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学习化学,就是为了使化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但在以往的教材中,物质的用途--物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属于常识性介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是稍微详细的加以介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软件可提供大量有关环保、国情、安全等方面的生动素材,如“空气质量日报”、“ 氧气的用途”“空气污染及其危害”、“水的污染及其危害” “赤潮” “污水的处理”“煤气中毒” 等,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对化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信息技术使用不恰当、不合理,甚至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技术应合理利用,做到不能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实质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主体,主体是课程,信息技术只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手段。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避免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的倾向,做到不喧宾夺主。
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视使用多媒体,而忽视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也就是说忽视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少了,直观的刺激变多了,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是不可缺少的主体,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老师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作用,让学生一味地接受。更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应用信息技术。比如为了课件美观,使用大量艺术字和丰富的色彩,为了媒体运用的完整性,不考虑学科特点和规律,大量使用图片素材、动画等。这实质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弱化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使教学模式机械化,最终导致方向性错误。相反,如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精心设置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但往往在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容易忽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积极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化学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一些危险的、有毒的实验、难度较大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甚至是难讲、难理解的微观过程等,如果用信息技术模拟出来,确实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代替了实验教学的作用,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一些现象本来就很明显的实验,如镁带燃烧、白磷自燃等就应该用实验事实来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不能硬要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
(2)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板书
现在许多教师喜欢用课件的版面来代替黑板,对于化学的教与学来说,在很多教学环节中都离不开黑板,特别是方程式的书写、计算过程的正确演示、解题过程的逻辑推理等,板书的作用都强于简单的投影,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注重的是过程的掌握,而不是结论的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代替板书。
3.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注重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拍摄一些化工车间的图片和生活当中的现象引入课堂,或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生产中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化学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为让学生成为具有较强信息获取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古城初级中学
张瑞清 杨登宝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经过几个月的国培学习,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技术能使信息和知识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所以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接下来我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最不易弄明白的地方,由于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也很难见到成效的。而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
2、信息技术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化学知识信息,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文化背景认识材料,增强化学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引发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的教学,采用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辅助教学就比教师的单纯语言描述效果要好得多,水的净化过程也可以通过视频完整的展示。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但课堂教学中有些实验内容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当有些实验在实践中存在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化学实验中的有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视频展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总之,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代替实验教学。我们要认清的是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 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仍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部分实验的演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利于新教材的教学。只有将实验和信息技术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这一发展,就要求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多专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