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

时间:2019-05-12 22:5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

第一篇:“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451 更新时间:2013-6-5 【字体:小 大】

四 川省教育厅文件 川教„2013‟69号

各市(州)教育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奖励普教领域(包括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下同)取得教学成果的创造性劳动,鼓励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1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92号)的规定,省教育厅决定开展第五届省普教教学成果评奖工作。本届评奖将根据《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实施办法》(附件1,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开展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奖对象及范围

成果评奖对象:在普教领域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

成果参评范围: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教师和其他公民。

二、奖项设置

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本届教学成果奖共设300项左右。其中,一等奖约35项,二等奖约115项,三等奖约150项。

根据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实际,同时考虑到国家将单列职教类教学成果评奖,本届教学成果评奖将中职类成果获奖比例提高到16%,即中职类获奖成果约48项。

三、组织领导

按照《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规定,省普教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主管。四川省教育厅成立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设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评审办公室”),负责处理评奖日常工作(附件2)。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推荐委员会,负责受理本区域内单位、个人的评奖申请,组织成果申报单位严格按照《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3)填写相关材料,并认真做好成果资格审查、初评及按限定的名额向省评审办公室推荐等工作。

四、申报要求

普教教学成果申报的基础在基层学校和研究者。各市(州)及有关单位应严格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的申报程序和工作要求,组织区域内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申报本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

根据各地教育规模和事业发展现状,分配申报限额如下:成都市68项,雅安、攀枝花、阿坝、甘孜各17项,其余各市(州)各29项。参评成果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组织初评后,将申奖材料汇总上报省评审办公室。

省级有关单位不设申报限额,对收到的成果申报材料经资格审查并公示无异议后直接报省评审办公室。

省评审办公室接收本届申报参评的成果材料截止日期为2013年8月15日。

五、联系方式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地址:成都市双流航空港黄荆路11号 四川省教科所 邮编:610225 联系人:王真东、杨贤科

联系电话:028-85876123、028-85876182 E-mail:278492708@qq.com

附件:1.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实施办法

2.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及其办公 室成员名单

3.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附件下载)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文件附件

四川省教育厅 2013年6月3日

附件1

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1号)和《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92号),为做好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特制定《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一、成果界定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教学成果,是指在普教领域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已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

(一)教学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成果、教学管理改革成果、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其他研究成果(教学组织研究、课堂学生活动研究等)。

(二)教育研究成果 德育研究成果、教育管理成果、课程建设及资源开发成果、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与教育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成果(如合作学习、自主教育、学习策略等研究)。

(三)中宏观研究成果

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成果、教育监测与评价研究成果、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改革成果(如教育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战略等研究)。

上述成果中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

1、省内首创;

2、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先进性;

3、取得了显著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在全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成果形成时间一般应为省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之后。

创造性地推广应用教学成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也可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

各市(州)推荐的成果中反映农村教育、农村学校教学的成果不得低于30%。

已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再参加本届普教教学成果申奖。

二、申报程序

单位或个人申报本届普教教学成果奖,按隶属关系向县(市、区)或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资格审查并进行初评汇总后向省评审办公室推荐。单位、个人联合取得的教学成果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由项目主持单位或主持人按前款规定申报。

省级有关单位及该单位所属的个人,由该单位资格审查后直接向省评审办公室申报。

三、申报材料

(一)填写《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申请书》中,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实验发展、实施过程中作出主要贡献的单位、个人可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每项获奖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不得超过5人,主要承担单位不得超过3个。

(二)填写《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奖•简述书》(附1)《简述书》是盲评的重要依据,不得出现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县(区)及市(州)等信息,违者取消参评资格。

(三)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申奖成果公示证明(附2)申奖成果必须经推荐单位在各主研人员所在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由推荐单位签署推荐意见方可参评。

申奖的各项材料均一式五份,并按要求上报电子版一份。凡申报参评的成果及其材料,评审结束后由省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存档,无论获奖与否一概不予退还。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有关单位将申奖材料汇总,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省评审办公室。

四、评奖原则与程序

评奖原则:本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评奖程序:资格审查、初审、推荐公示,资格复审、专家评审、一等奖答辩,终审、评审结果公示,省教育厅党组审定。

(一)资格审查、初评和推荐公示

各地的申报材料,由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后,严格按照评奖标准和市州申报限额进行初评,经公示无异议后排序汇总上报。省级有关单位对所收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并公示无异议后汇总上报。(附3)

(二)资格复审、专家评审和答辩评审

在省评审委员会指导下,由省评审办公室严格按照本《实施办法》相关要求组织资格复审、专家评审和一等奖答辩。

资格复审。按照《实施办法》关于参评对象、成果范围、成果申报的相关要求进行资格复查。

专家评审。省评审办公室聘请学术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知名度且办事认真、公正的专家学者,按相近学科组成若干学科评审组。评审组按照评审标准和规定程序进行评审(具体标准和程序由省评审办公室专门制定)。学科评审组在《申请书》上签署评审意见,提出建议获奖等级。

一等奖答辩。按照2︰1比例进入一等奖候选的成果实行一等奖答辩制度。一等奖候选的成果进行分组答辩,答辩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评奖标准进行评审,并提出一等奖获奖建议名单,在《申请书》上签署评审意见。

(三)终审和公示

由省评审委员会负责终审,并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经省评审委员会审核批准的获奖项目,在授奖前公布于《教育导报》。单位或个人对某项成果的权属问题有异议的,可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省评审办公室提出,由省评审委员会裁定。

凡提出权属异议及举报弄虚作假者的单位或者个人,须以书面形式将其异议或举报内容函致省评审办公室。单位应写明自己的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通信地址并加盖公章。个人应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并有本人亲笔签名。省评审办公室对提出异议或举报的单位及个人给予保密。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或举报不予受理。

五、评奖标准

根据《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第三、四、七条规定,对申报成果从研究成果的先进性、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研究问题的实践性、研究效果的应用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等奖:在大面积或长时期的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成果得到充分验证肯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践效果显著,对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或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全省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等奖:在大面积或长时期的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成果得到验证肯定,实践效果明显,对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或指导意义,在全省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等奖:在一定范围内的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成果得到验证肯定,实践效果较明显,对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推广价值或指导意义,在全省产生了一定影响。

老少边穷地区的单位或个人取得的、针对本地教育教学特殊问题而形成的、适合本地教育实际的成果,在水平相当时可优先获奖。

六、批准和授奖

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报省教育厅党组审定,对获奖成果的主要研究单位或个人授予证书和奖金。

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获奖单位或个人所有,免征个人所得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

七、评奖纪律及保障措施

申报成果作者、评审专家及参评工作人员、评审委员会必须严守学术规范,加强学术自律,严格按照《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本《实施办法》的要求,实事求是地申报、参评、评审。

凡参评成果或获奖成果有弄虚作假或剽窃行为者,一经查实,取消成果参评资格,或撤销已获奖励,追回奖金和证书,并责成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实行申报项目公示制度。成果拥有者填写普教教学成果申请书后,须由所在单位出具推荐意见。单位在签署推荐意见前必须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有关单位将申奖材料汇总,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省评审办公室。

实行一等奖候选成果报告制度。本次评奖实行一等奖候选成果报告制度。专家组通过匿名评审,推出一等奖候选项目。由候选项目的第一主研或第二主研向省评审委员会组建的专家组陈述:该成果解决了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什么样的问题;研究成果的主要思路及措施是什么;所取得的教育改革效果是什么。通过专家质询、合议,投票表决确定最终获一等奖的成果。

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专家按评奖标准以匿名评审方式公正、客观地评选出获奖成果。

实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申奖者不能担任本届教学成果评审专家;评审专家不能承担本地区、本单位的成果评审。

八、其他

本办法由省评审办公室负责解释。

录入:王霞 终审: 发布:王浩

上一篇文章: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召开2013年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例会的通知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任何评论

发表评论

第二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评奖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评奖管理办法

一、目的和宗旨

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评奖是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而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救育和创新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工程和构建的教育管理平台。这项工程是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继续和深入。也是国家和省级教育成果奖的配套管理工程。教改工程立项工作是我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评审的前期工作,本管理办法的制定是使立项和奖励工作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黑龙江省教改工程得到顺利实施,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工程项目的实施进程,特制定本办法。

二、选项与立项、为了指导黑龙江省教学改革工程的选题,省教育厅拟定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工程项目参考目录》,供各高校及有关人员选题时参考,各申报者首先要根据目录和代目选择合适的项目。、各高校还可根据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本校优势和特色的教改工程项目。教改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奖要区别于科研立项与评奖,它有相对独立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通过对教学理论研究在教育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对指导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益具有实际作用。教改工程项目原则上可分为教学理论研究项目和教学实践性项目。理论研究项目是通过调查研究,讨教育改革有重大指导意义,对推动教学改革能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的顶目,教学实践性项目是教改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上下功夫。在教改中要有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要有教学效果和效益的比照。这是评价教改立顶的重要特征和立项依据。、教改工程项目立项采取集体或个人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审核批准的程序进行。4、被批准立项的项目分为重点支持项目(省教育厅有较大经费投入),一般支持项目(省教育厅有少量经费投入或学校,个人自筹经费)和学校自选项目(主要靠校内自筹经费)三种.这三种项目都纳入黑龙江省教改工程顶目管理,称为“省级立项顶目”。、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定本校的教改工程项目,这此项目由本组织实施和管理,称为“校级立项项目”。校级立项的项目也要把项目名称,主待人及课题组成员等情况报省教育厅高教处备案。各校在申报立项要成立以学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学校组成专家小组进行初审,按评审结果排序上报。、各校每年省级立项的名额原则上保持在学校当年专任教师的 1.5%。教改工程立项每年进行 l 次。申报时间为每年的 11 月 25 日。申报的名额按应立项数 120% 上报。经省教育厅聘请专家综合评审后,12 月公布第二年立项结果。每个项月完成的年限原则上不得超过 2 年。、省教育厅积极鼓励和支持各高校或个人在教育部的教改工程项目中立项,称为“国家级立项项目”。各学校也要把在国家或有关主管部门立项的教改工程项目报到省教育厅高教处备案。、今年将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立项制度,并将把这三级立项情况作为今后申报各段教学成果讲评选时申报资格的必备条件进行考核。

三、组织和实施、黑龙省教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在省教育厅及学校教务或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项日的实施。项目主待人是项目的代表人,是项目的申请人。、黑龙江省教改工程项目以项目主持人所在学校或单位进行申报和管理。所在学校或单位代表省教育厅对项目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省教育厅定期对学校的项目执行整体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项目主持人要定期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跨的项目要在写出报告或中期报告,报告要对项目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问采取的措施,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等写出书面材料并要提供项日的阶段成果。12、项目主持人的执行项目过程中如发生变故(调出,出国等其他原因),如果保留项目或更换主持人,需由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省教育厅研究同意后方可更改继续完成项目的研究.否则项目即将即时撤消。、同一项目的教改顶目不得同时兼报,凡是已经立项的项目,包括己在国家,部或直属部门等不同级别的立项,不得申报省级立项。必须在本项目完成并结题后,方可进行下个项目的中报。、项目所在单位对“报告”或“中期报告”及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并对检查情况分别作出“执行情况良”,“执行情况一办”,“执行情况较差”等结论,省教育厅将根据学校的检查结论进一步作出“加大投入力度”,“维续执行计划”,“撤消原来立项”,等决定。

四、经费与管理、省教育厅每年拨专款用以支持教改工程项目。凡列入省重点支特的项目,省教育厅将根据项目的性质和执行情况,给以数额不等的经费支持(非省属高校的经费由学校自行安排和管理),同时也要求学校根据项目的性质给出相应的配套盗金,原则上学校应按 1 : 1 的经费配套。这两项经费要求本单位财务部门或有关管理部门在项目主持人名下列专户,由项目主持人按项目经费预算在学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由学校自筹资金的省级立项项目,其项目经费也要与第十七条相同的办法管理和使用。、省教育厅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原则是:“先配套,后实施,不到位.不实施”。即,学校经费到位并经项目主待人签字认可,报省教育厅高教处确认后,省教育厅再下拨相关的省管理项目经费。否则,该项目将暂缓启动或撤消该项目。、项目主持人要严格按照项目经费预算内容使用经费,并按有关财务制度报销经费。凡购入设备和物资的,也要按学校设备及物资管理制度管理,项目经费在 1 万元(含 1 万元)以上的项目,项目结束时,项目主持人要提交经费预算,决算报告,并要由本单位财务及审计部门签署意见。、省教育厅要组织专家对项目经费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经费使用严格管理,支出合理的单位和主持人将给以表彰和奖励;对经费管理混乱 , 使用不当,甚至挪用经费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将停止拨款或撤消项目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单位 l 年申报项目的资格,取消个人 3 年申报项目的资格,同时还要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五、验收与鉴定、项目要按规定的时间结题,并要及时组织验收。省重点支持的项目由省教育厅派人住址验收,其它项目由所在单位代表省教育厅组织验收。验收时要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并提交验收结题报告(总结),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经费决算等提出书面材料及成果材料。、项目验收人员由领导及管理人员,有关专家,财务及审计人员组成。验收时不但要听取主持人的报告,查阅有关材科,对申报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必要时还要进行现场考察或测试。验收时只对项目完成情况做出结论,一般不对成果水平进行平议、、对于通过验收的项目,认为有必要对其项目取得成果的水平进行评价时,可对其进行鉴定。省重点支持的项目需要鉴定时,由省教育厅组织或派人主持鉴定。、项目鉴定不同于验收。鉴定主要是通过组织同行专家对项目成果达到的水平以及成果的应用价值,推广价值,示范作用等作出评价。、验收和鉴定都要坚持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申请验收和鉴定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真实地提供有关地材料,不得弄虚作假。验收和鉴定人员要严肃认真,对于验收和签定用语要科学,准确,特别是在鉴定时要慎用“独创”,“领先”,“一流”等用语,确需使用时,要有充分可靠地根据。、省教育厅对项目的结题与验收时间为每年的 11 月 10 日。

六、奖励与惩罚、在项目的验收与鉴定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对项目研究与建设工作建立奖励与处罚制度,奖励工作和评省级教学成果奖相结合,每两年进行一次,时间安排在每次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前进行,省教育厅每年在教改工程项目专项拨款中拿出 30 万元用于奖励优秀项目和学技。处罚工作在年初项目(中期)报告审核结束后进行。、教改工程设以下奖励(1)组织优秀奖:奖励那些在工程项目中认真组织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学校和单位

(2)项目优秀奖:奖励那些在工程项日目中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显著效果;或对宏观决策产生重要作用并达到较高水平;具有应用价值,推广价值并起到示范作用的项目。

对于受到上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在以后的教改工程立项中予以优先立项和优先取得经费支特,对获奖项目优先推荐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对于发生下列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以适当的处罚(1)不按时完成项目的;

(2)配套经费不到位或经费使用不当的;(3)没有完成项目预期目标的;

(4)跨的项目无中期报告和阶段性成果;结题时无成果材料的。(5)无故更换项目主持人及在项目执行中任意更改项目内容和研究方向的。

对于发生上述情况的单位或个人给以如下处罚;(1)撤消或中止立项:(2)撤消或停止拨款:(3)单位一年内不予立项:(4)主持人三年内不予立项;(5)项目不予 '''' 验收;

七、教学成果评奖、教学成果评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国家教学成果评奖每四年评选一次。申报国家及教学成果奖是在两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选拔。.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名额按学校当年教师数的 1.5% 或学生数的 0.15 %上报.评奖名额以当年下发的文件为准。各校要建立良好的申报和管理机制,要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组成学校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 经学校公示后上报省教育厅。

31、教学成果奖申报原则必须是在各级立项基础上完成了立项多所规定的目标,在教育部门采纳理论研究成果或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并被教学主管部门认可的情况下方可申报教学成果奖.对于准备申报国家一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顶目,还要按照国家评选教学成果奖的要求,由省内外专家进行鉴定。

32、凡是在教学成果评奖中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里等现象将取消参评资格。对己获奖的将追回奖金和奖项并向全省通报批评,四年内不得参加省级立项和评奖。

八、其他

黑龙江省教改工程项目从 2001 年开始将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今后将根据全省教改工程项目的深入进行,陆续公布新的工程项目目录,各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过程中需要,按教育厅当年公布新的目录或学校实际情况申请立项。本规定为省级教改立项和教学成果评奖管理办法,校级教改立项和教学成果评价可参照执行。本办法由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三篇: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实 施 细 则

(修改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第142号令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指导思想

第一条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通过社科优秀成果评奖,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章 评奖范围

第二条 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规定期限内(评奖年的前两年),公开发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正式出版(以第一次版、印时间为准)的学术专著(含个人的专题论文集)、编著、译著、古籍整理成果、工具书、科普读物;经省级及其以上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刊型内部资料上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未曾公开发表但被省、部级及其以上党政机关采用、推广并出具证明的调研报告、对策研究报告。

第三条 申报参评的研究成果,一般应当在规定年限之

内出版或发表。在规定年限之前2—3届未曾获奖又确有重大社会经济价值或理论创新价值,符合本细则规定的研究成果,也可申报参评,但须出具省、部级及其以上党政机关采用证明,并由省评奖办公室组织同行专家鉴定确认其资格。

第四条 省外、国外的作者,以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也可申报参评。

第五条 我省作者与省外或国外作者合作,由我省作者任主编或副主编并由我省作者完成二分之一以上篇幅的研究成果,征得合作者同意并出具书面材料可以申报参评。

第六条 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偏重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可以申报参评;公开出版的多人撰写的论文集,只能由其中某篇论文的作者以论文类成果申报参评;丛书不能作为一项整体成果申报参评,而只能以其中完整的单本著作独立申报;围绕同一个专题,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在评奖规定时间内发表的系列论文,可作为系列论文申报参评,如不是围绕同一个专题而发表的论文,不能以系列论文申报参评。多卷本的学术专著,须待各卷出齐后并以最后一卷的出版时间为准统一申报;列为国家、部委或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的成果,须出具结项证书,方可申报,不接受阶段性成果的申报。

第七条 凡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属申报参评范围:各类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年鉴;辑集的人物传略、回忆录及简单剪辑转抄的资料书;已申报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教学成果奖的研究成果;著作权有争议且尚未妥善解决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规定,属国家秘密的研究成果;已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或“五个一工程”研究成果。

第三章 奖项及限额

第八条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荣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四川省社科界优秀成果奖。

第九条 一、二、三等奖限额为300项。其中,一等奖20项以内,二等奖80项左右,三等奖200项左右。荣誉奖不设限额。四川省社科界优秀成果奖100项左右。

第四章 评奖标准

第十条 凡参评成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较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选题有意义,对某项学科原有理论或方法有新的补充和发展,提出了某些新的认识,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学科建设有一定贡献,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可评为三等奖。

选题有重要意义,对某项学科原有理论或方法有重要的补充和发展,提出了鲜明的新观点,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学科建设有较大的贡献,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可评为二等奖。

选题有重大意义,对某项学科原有理论或方法有所创新,提出了很重要的新观点,填补了某项学科的空白,学术水平高,对学科建设有重大贡献,在国内、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可评为一等奖。

2、应用研究成果

选题有现实意义,经过调查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党政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实践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了一定作用,可评为三等奖。

选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比较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有较大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可评为二等奖。

选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经过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或采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效果,社会评价高,在国内、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可评为一等奖。

3、科普读物

观点正确,科学性较强,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对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作用,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可评为三等奖。

观点正确,科学性强,新颖生动,社会评价好,对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可评为二等奖。

观点正确,科学性很强,特色鲜明,发行面广,社会评价高,对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可评为一等奖。

4、工具书(含资料书)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及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的需要,编写的资料内容比较丰富,经过发掘、整理、分析、鉴别,数据准确,编排科学,检索方便,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可评为三等奖。

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对学术交流、学术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得到学术界充分肯定,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可评为二等奖。

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对理论研究、学术交流起

了重要作用,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可评为一等奖。

5.译著(含少数民族文字翻译)选题正确,译文准确,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可评为三等奖。

选题好,意义大,译文质量高,得到学术界普遍肯定,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可评为二等奖。

选题新颖,意义重大,译文质量很高,得到学术界充分肯定,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可评为一等奖。6.古籍整理成果

底本恰当,版本搜集比较齐全,征引比较广博,考据比较审慎,诠释准确,立例恰当,方法科学,确有新意,得到学术界好评,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可评为三等奖。

底本恰当,版本全面,征引广博,考据缜密,诠释准确,立例恰当,方法科学,有较多新意,得到学术界普遍好评,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可评为二等奖。

底本恰当,版本齐全,校订精密,考据精详,立例精当,方法科学,具有突出的新意和创见,学术价值很高,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可评为一等奖。

第十一条 荣誉奖

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德高望重,在国内学术界造诣较深,年龄70岁以上的知名专家,过去评奖中曾获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申报参评的个人成果符合二等奖及其以上标准,且未曾获得过荣誉奖者,可授予荣誉奖;省外、国外的知名学者,对研究和解决我省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成果,亦可授予荣誉奖。

第五章 申 报

第十二条 申报办法

1、申报采用个人、集体、单位申报的方法。申报者填

写《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评审表》(以下简称《申报评审表》),按要求份数将其成果原件、复印件及有关材料一并交申报处。集体申报须出具集体申报说明。以单位名义申报须经单位领导人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公章。

2、省级单位及地处成都市的高校的作者,视成果内容向相关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申报;市、州单位或地处市、州的高校及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作者,向所在市、州社科联申报;已成立社科联组织的高校的作者,向本校(院)社科联申报;个别特殊情况者,可通过省评奖办公室将申报材料转交相关初评机构。

3、参评成果不得多渠道申报;一位作者只可独立申报一项成果,与他人合作的成果可增报一项;以集体或单位署名的成果,原则上不限申报项数。

4、多人合作的成果,应视贡献大小,经课题组讨论协商,明确5名主研人员,由第一作者牵头申报。若以个人或部分成员申报,须出具课题组协商证明,否则不予受理。

5、申报时必须在《申报评审表》上写明申报成果所属的学科门类。

6、凡申报参评的成果及其材料,评审结束后由省评奖办公室留档,不论获奖与否,都不退还本人。

7、各省级学会、市州社科联和高校社科联汇总申报材料后,认真填写《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以下简称《申报登记表》),在规定时限内将《申报登记表》并附作者填写的《申报评审表》一份,报省评奖办公室。

第六章 评奖程序

第十三条 评奖工作的程序是:资格审查,学会、市州社科联、高校社科联初评,学科组评审,专家组复审,省评

奖委员会终审和公告,省政府批准、授奖。

1、资格审查

在省社科评奖委员会领导下,省社科评奖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成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初审。

2、初评

初评由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州初评机构及各高校社科联组织进行。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初评机构由其常务理事会民主推举产生,评审员名单须报省评奖办公室备案;市、州初评机构由当地社科联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报所在市、州党委宣传部批准;高校社科联初评机构由各高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报校党委批准。

各初评机构负责受理成果申报,并根据评奖标准和省评奖办公室下达的推荐指标,对申报成果进行资格审查、民主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推荐成果得票数,须超过到会评审员的二分之一以上。初评机构在推荐成果的《申报评审表》上签署评审意见后,将成果原件、复印件及有关材料,按规定份数在规定时间内报省评奖办公室。省评奖办公室负责对报送的推荐成果进行资格复审。

3、评审

省评奖委员会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聘请一批学术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知名度,办事认真、公道的专家学者,按相近学科组成若干学科评审组。

各学科评审组根据省评委会下达的建议各等级优秀成果奖的控制数,按评奖标准严格分类评审。其方法为:首先,每项成果由专家分别审读(每项成果审读专家不得少于三人),按评奖标准对申报成果逐项打分、排序,提出入围建议,写出简要的审读意见。其次,召开学科组评审会议,由审读专家逐项汇报审读情况、取舍意见和建议获奖等级。经学科评审组民主评议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凡建议的

各等级优秀成果奖的得票数,均须超过应到会评审员的三分之二。学科评审组在《申报评审表》上签署评审意见,提出建议获奖等级。

评审结束后,总结评审情况,并由学科评审组秘书写出评审总结。

4、复审

省评奖委员会聘请省内知名专家组成若干复审组,对各学科评审组建议获荣誉奖和一、二等奖的成果进行综合复审,投票表决,提出建议等级意见。

5、终审

经学科评审组和专家复审组建议获荣誉奖、一、二、三等奖的成果,由省评奖委员会终审。省评奖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审阅建议获奖成果,听取复审组对荣誉奖、一、二等奖成果的复审意见和省评奖办公室有关评审情况汇报,在充分酝酿、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确定拟获奖成果及其等级。拟获三等奖的成果,若无异议视为通过;拟获荣誉奖和一、二等奖的成果,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投票表决时,到会评委须超过评委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获奖成果得票数须超过实到会评委人数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

省评奖委员会在成果出现较大争议时,有权对奖项等级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根据专家复审组提出的调整意见,由省评委会讨论、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确定(不同等级调整后,不得突破该等级的限额)。

6、公告

经省评委会审议通过的荣誉奖和一、二、三等奖的获奖项目,在《四川日报》及《四川社会科学在线》上向社会公告。从公告之日起,30天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获奖成果及其等级、成果权属有异议,均可以书面形式实名向省评奖办公室投诉。省评奖办公室对实名投诉

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报省评奖委员会裁决。

7、颁奖

荣誉奖和一、二、三等奖的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报请省政府核准后,由省评奖委员会召开颁奖大会颁奖。

第十四条 回避制度

为了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各初评机构、学科评审组、专家复审组及省评奖委员会均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凡有本人及直系亲属有成果申报参评者,不得聘为该成果初评机构评审员;凡有本人成果经初评为推荐成果者,不得聘为该成果学科评审组和专家复审组评审员;凡有省评奖委员会委员及直系亲属的成果参加终审,在评议本人成果时须退席回避,表决时不参加该项成果的投票。

第七章 奖励

第十五条 获荣誉奖和一、二、三等奖的成果,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奖金。其获奖通知书存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晋级、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享受有关待遇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纪律

第十六条 申报成果作者必须严守学术规范,加强学术自律,按《评奖办法》和《实施细则》要求,实事求是地申报参评。凡发现参评成果或获奖成果有弄虚作假或剽窃行为者,由省评奖委员会或取消参评资格,或撤销奖励,并追回奖金和证书,予以通报批评,4年内不准申报参评。

第十七条 参加评奖工作的人员,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掌握评奖标准,保证评审质量,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若有徇私舞弊、泄露评审情况者,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其参加该次评奖工作的资格。

第十八条 参加评奖工作的人员,不得私自截留参评成果及其相关材料。

第九章 组织领导

第十九条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由省政府批准设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领导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评奖的日常工作。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经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其解释权属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二日

第四篇: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

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

(2014年修订)

一、总 则

第一条 依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四川普教(含中等职业教育,下同)科研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省教科所组织评审,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以下简称“省级课题”)。

第三条 实施本办法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引领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为教育科学决策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组织及职责

第四条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教科所”)在四川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根据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总体要求以及课程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管理等实际需要,制定全省教育科研规划,发布课题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项管理工作。

各市(州)教科所(院)、县(市、区)教研室(研培中心、进修学校)和普教学校,以及各省级相关单位,与省教科所形成共管网络,协同做好省级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教科所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全省的教育科研规划; 2.组织省级课题立项评审、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3.督促、指导省级课题的过程研究; 4.组织省级课题的成果宣传与推广; 5.管理省级课题的资助经费。

第六条 市(州)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省级课题的立项申报; 2.指导省级课题的开题工作;

3.组织省级课题中期检查和效果检测;

4.协助进行省级课题的立项评审、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5.组织省级课题的成果宣传与推广。

第七条 县(市、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省级课题的立项申报;

2.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提供必要的研究工作保障条件; 3.参与指导省级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4.组织省级课题的成果宣传与推广。

第八条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省级课题的立项申报; 2.提供必要的研究工作保障条件; 3.组织开题报告,全程指导课题研究;

4.协助开展中期检查、效果检测、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5.组织省级课题的成果宣传与推广; 6.具体管理省级课题资助经费。

第九条 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承担的省级课题,由省、市(州)和县共同管理;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承担的省级课题,由省、市(州)共同管理;由省级相关单位承担的省级课题,由该单位与省教科所共同管理。

第十条 省教科所建立教育科研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省教科所聘请,聘期一般为三年。专家库成员的主要职责是:

1.为四川省教育科研规划工作提供学术咨询服务; 2.参与省级课题的立项评审、过程指导和成果鉴定等工作。

三、规划和分类

第十一条 省教科所负责每五年制定全省教育科研发展规划,每年发布省级课题组织申报的通知,发布重点课题研究专题,组织省级课题立项评审等工作。

第十二条 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分为课题和专项课题两大类。

课题是每年组织申报,开展立项评审,并由省教育厅予以经费资助的常规性科研课题。

专项课题是为研究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支持鼓励长远性、基础性、跨学科和具有专业优势的研究工作,不定期组织申报,开展立项评审的科研课题。

第十三条 课题设重点和一般两级。专项课题一般不予分级。

四、申 报

第十四条 申报省级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必须由1名具有正高级职称或者2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3.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4.同一课题负责人不能同时申报两个或以上省级课题; 5.有负责省级课题研究工作但未结题者不能申报。第十五条 课题负责人须如实、完整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附件1)一式五份,送所在单位审核。

第十六条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十四、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审查,承诺提供研究条件、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和信誉保证,签署意见、签字盖章,向所辖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申报。

原则上,同一单位不能同时申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省级课题。第十七条 各市(州)教科所(院)组织辖区内申报课题的资格审查,提出初审意见,加盖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公章,完整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申报•汇总表”(附件2),排序后报送省教科所。

第十八条 省级相关单位申请课题时,由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资格审查,并参照第十七条规定,排序后报送省教科所。

第十九条 省教科所不受理个人和除市(州)教科所(院)及省级相关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直接报送申报材料。

五、立项评审

第二十条 立项评审采用同行专家会议评审方式,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立项评审的程序为:

1.资格复审。按本办法第十四、十五、十六条规定进行复审,不符合要求者不得进入专家评审环节。2.专家评审。评审专家严格按照客观、公正、公平原则,先个人初评,再分组评议,最后由专家组进行终审。

3.公示。在省教科所网站上对专家终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接受实名异议。

4.批准立项。由省教育厅审核、发文,并向获准立项的课题承担单位和负责人下达立项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评审组专家和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1.回避制度。凡有课题申报者不得参与相关评审工作。2.保密制度。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对外泄露与评审有关的信息。

3.不得收受礼金或礼品。

六、过程管理

第二十三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在3个月之内组织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课题负责人应根据研究需要,聘请该课题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3-5人参与开题报告。

原则上,专家应具有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课题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不得少于2人;教育管理类、决策研究类课题,可聘请1-2名副处级(含副处级)以上教育行政专家或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园)长作为专家组成员。

开题报告结束后,课题组应及时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并将《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附件3)等相关材料报送市(州)教科所(院),市(州)教科所(院)签署意见、盖章后,分统一报送省教科所。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需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中期报告》(附件4),上报重要的研究活动和阶段成果。

市(州)教科所(院)负责组织中期检查,在《中期报告》上签署意见、盖章,分统一报送省教科所。

省教科所将视课题完成周期情况,适时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阶段成果进行中期抽查。

第二十五条 凡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的课题,须填写《重要事项变更申请•审批表》(附件5),经所在市(州)教科所(院)同意,报省教科所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变更课题主研人员;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承担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第二十六条 课题组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评奖活动,不得利用课题名义从事任何经营性活动。

课题组不得自行刻制印章。需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的,一般以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代章即可。

七、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七条 省级课题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后,其最终成果均应按要求接受鉴定,通过鉴定者方可结题。

第二十八条 课题组应在研究周期结束后的最迟6个月内提出结题申请(附件6),将主要成果材料(附件7、8)报送各市(州)教科所(院)。研究周期已结束的6个月后,尚不能申请结题的,需及时上报省教科所,经批准后方可延长研究周期。

第二十九条 市(州)教科所(院)成立检测组,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措施与活动、效果等进行检测,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检测报告》(附件9)并签章。

第三十条 市(州)教科所(院)对申请结题的课题主要成果材料进行初审,汇总建议进行成果鉴定的课题信息,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成果鉴定申请•汇总表”(附件10),连同课题的主要成果材料(电子版),一并报送省教科所。

第三十一条 省教科所对结题申请作出终审,确定是否准予结题鉴定、鉴定形式及时间、鉴定组成员构成等。

第三十二条 省教科所作为省级课题成果鉴定的组织单位,负责组织或委托市(州)教科所(院)、省级相关单位组织鉴定工作。

第三十三条 凡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的课题,不予成果鉴定: 1.无中期阶段报告;

2.研究工作中断6个月及以上;

3.主研人员变动,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研究周期未结束;

5.研究周期已结束,但已超过6个月未申请结题; 6.存在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现象。

第三十四条 鉴定形式分为会议鉴定和通讯鉴定。其中,在较大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研究成效显著,需要专家实地考察的课题,予以会议鉴定。

第三十五条 鉴定专家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课题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不得少于2人。教育管理类、决策研究类成果的鉴定,可聘请1-2名副处级(含副处级)以上教育行政专家或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园)长作为专家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包括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鉴定专家。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人,最多不得超过7人。课题组可提名2/5鉴定专家人选;省教科所提名其余3/5专家人选,并确定鉴定专家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可向省教科所提出可能影响评价公正性、建议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学术秘书由具有省级课题成果鉴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学术秘书人选由省教科所确定。

每个课题的成果鉴定工作,需设1-2名学术秘书。省教科所委托由市(州)教科所(院)组织实施的成果鉴定工作,由省和市(州)各设1名学术秘书。

第三十七条 进行成果鉴定时,课题组应提供结题申请书、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成果鉴定书(附件11)及其他佐证材料,一式六份。

第三十八条 鉴定专家在认真阅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的预期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

采用通讯鉴定方式时,专家每人需撰写一份书面的“专家个人鉴定意见”;会议鉴定时,专家每人现场交流鉴定意见。

专家组鉴定意见由专家组组长签字生效。

第三十九条 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准予结题、材料完备的课题,由市(州)教科所(院)负责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汇总表”(附件12)并加盖公章,分报省教科所。

省教科所负责审核成果鉴定相关材料,决定是否同意结题,颁发结题证书。

八、推 广

第四十条 学校、县(市、区)、市(州)和省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分逐级填报《四川省普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情况•汇总表》(附件13)。

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召开成果报告会、研讨会进行推广;协助优秀成果出版,摘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运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介予以宣传、推广。

第四十一条 已经结题的课题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最终成果时,须在成果的醒目位置标明课题类别——“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

第四十二条 各学校、县(市、区)和市(州)在本辖区推广基础上,可将优秀成果推荐到省教科所,在全省范围宣传推广。

九、经费管理

第四十三条 课题研究资助经费由四川省教育厅划拨,省教科所负责制定下拨方案并一次性拨付。

第四十四条 课题研究资助经费由课题负责人统一支配,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要监督、审核支出情况,严肃查处挪用或弄虚作假者。

第四十五条 课题研究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1.会议费:会议食宿和会场租赁等费用。

2.调研费:问卷设计、调研差旅和食宿、数据处理等费用。3.资料费:图书购置、信息查询、资料收集、复印打印、翻拍刻录、翻译等费用。

4.专家咨询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报告等专家咨询费。

5.劳务费:课题组成员和其他参研者的劳务性费用。6.成果鉴定费:成果鉴定专家、学术秘书等费用。7.出版费:成果出版、发表等费用。8.其他费用。

课题研究经费不能用于采购电脑等硬件设备。

第四十六条 财务报销程序为:课题负责人签字——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财务部门报销。

第四十七条 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后,结余的资助经费需通过原渠道收回,并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归省教科所。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管理办法》作废。

第五篇: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

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txt48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饿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清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温馨。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213号)

《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5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省 长:蒋巨峰

二○○七年六月二十日

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为加强测绘成果管理,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测绘成果共建共享与利用,满足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汇交、保管、提供、使用、共享、销毁测绘成果,审核和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测绘成果,是指通过测绘形成的数据、信息、图件及其相关技术资料。测绘成果分为基础测绘成果和非基础测绘成果。

下列测绘成果为基础测绘成果:

(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及全省统一的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空间定位网所进行的天文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和图件;

(二)城市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的相关数据和图件;

(三)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和影像资料;

(四)遥感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对地观测所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遥感资料;

(五)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等。

非基础测绘成果,是指除基础测绘成果以外具有专业内容的测绘成果。

第四条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测绘成果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省测绘资料档案馆负责省级测绘资料档案的保管工作。

市(州)、县(市、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成果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成果工作。

第五条汇交、保管、提供、使用、共享、公布、销毁测绘成果应当遵守有关保密法律、法规,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测绘成果的安全。

第二章 成果汇交

第六条测绘成果实行无偿汇交制度。基础测绘成果应当汇交副本;非基础测绘成果应当汇交目录。

省财政投资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市(州)、县(市、区)财政投资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向市(州)、县(市、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

使用其他资金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测绘项目出资人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资料。

外国组织和个人依法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活动所完成的测绘成果,应当按照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汇交测绘成果副本。

测绘成果汇交的具体办法由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测绘项目出资人或者承担国家投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自测绘项目验收完成之日起3个月内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

县(市、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底以前向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上一的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4月底以前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上一的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

第八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汇交的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后出具汇交凭证,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移交给测绘成果保管单位。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全省测绘成果资料目录,每两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第三章 成果提供与使用

第九条基础测绘成果和财政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除前款规定外,测绘成果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测绘成果。

第十条凡需使用属于国家秘密的基础测绘成果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出明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测绘成果的保密等级和要求、著作权保护、准予使用的范围应当在批准文件中告知。

第十一条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的提供使用,除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以外,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审批下列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的提供使用:

(一)国家四等以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以及C级以上空间定位网的数据、图件;

(二)1∶10000、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三)多张连续、覆盖范围超过20平方千米的大于1∶5000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四)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等资料以及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

(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六)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管理的基础测绘成果。

其他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的提供使用,由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凭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向使用单位提供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

第十三条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应当签订使用许可协议。使用单位主体资格发生变化的,应当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使用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使用申请表;

(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效身份证明材料;

(三)经办人员有效身份证件;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

(五)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材料;

(六)使用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的项目设计书、合同书或者有关部门的项目批准文件;

(七)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五条需要使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秘密的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到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转函手续。

需要使用本省军事测绘成果的,凭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到成都军区有关部门按照军事测绘成果管理规定办理使用手续。

第十六条 被许可使用单位所取得的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仅限于本单位使用。

第十七条 向境外组织或者个人提供未公开测绘成果的,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属于国家秘密的,审批前应当征求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测绘单位应当对其所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测绘成果质量文件应当由注册测绘师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篡改、伪造测绘成果。

财政投资完成的测绘成果应当经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提供使用。

第四章 成果共享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制度和测绘成果共享机制,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并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相衔接,避免重复测绘。

各地、各部门建立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四川省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全省统一的地理信息基础公共平台。

第二十条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程,统一数据格式。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和配合本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工作,保持地理信息资料的现势性。

第五章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与公布

第二十二条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实行统一审核与公布制度。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公布。

第二十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除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以外,由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与有关部门会商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向社会公布。

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经政府批准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第二十四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包括:

(一)经相邻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联合勘定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市(州)、县(市、区)界线长度、位置及行政区域面积;

(二)四川省版图重要特征点,地势、地貌分区位置等;

(三)拟冠以“四川”、“四川省”、“全川”、“全省”等字样的地理信息数据;

(四)四川省主要河流的源头、长度,湖泊面积、深度;

(五)四川省重要山峰的高程、位置;

(六)其他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地理信息数据。

第六章 成果保密与安全

第二十五条测绘成果使用和保管单位应当明确使用、保管责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潮、防有害生物、防磁化、防泄密等措施,确保测绘成果安全。

第二十六条 依据《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测绘成果属于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按照不同保密等级和范围进行管理。

携带、传递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应当遵守保密规定。

第二十七条因自然灾害造成国家秘密测绘成果损毁以及人为因素造成丢失、泄密事故的,应当及时报告事件发生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保密等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国家秘密测绘成果未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复制;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复制品,按原保密等级管理。

利用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开发生产的成果或者产品,未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和审核批准,其成果或者产品不得低于所利用的测绘成果的保密等级。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不按期汇交测绘成果目录和副本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测绘成果保管和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保管国家秘密测绘成果,造成秘密测绘成果丢失、损毁或者泄密的;

(二)擅自复制、转借、转让、销毁秘密测绘成果的;

(三)造成国家秘密测绘成果损毁、丢失、泄密不及时上报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测绘成果保管和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的,由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向境外组织、个人提供未公开测绘成果的;

(二)篡改或者伪造测绘成果的;

(三)未经测绘成果所有者许可,擅自开发、使用、转让或者向第三方提供测绘成果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发布四川省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1992年12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芦柞中学教科研成果评奖制度

    芦柞中学教科研成果评奖制度 第一条:为奖励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科研成果,推动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办法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充分调动广大图书情报研究者与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促......

    甘肃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合集5篇]

    甘肃省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 实施细则 依据《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办法》(以下简称《评奖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的要求 甘肃省第二届图书......

    平顺县第五届群众文化活动成果展3

    平顺县第五届群众文化活动成果展示颁奖晚会主持词(1、鼓舞《激情飞扬后上》)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百姓欢歌,青羊内外和谐幸福披锦绣,百姓欢歌,平顺儿女纵情......

    教学成果范文大全

    。作文入门“双管齐下”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同学对写作文有"无从下手"的感觉,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我是从课堂和课下两个方面来......

    教学成果(大全)

    音乐教学课堂随笔 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在音乐中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创新,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把孩子融入......

    第十五次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精选多篇]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实 施 细 则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

    关于开展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

    关于开展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 各市、州社科联,省级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及有关单位: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