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
甘肃省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
实施细则
依据《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办法》(以下简称《评奖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的要求
甘肃省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是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旨在调动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这次评奖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重,注重突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关系甘肃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全局的成果,注重突出以图书情报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为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的成果,注重突出甘肃图书情报特色学科、推动我省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研究成果。要进一步重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要坚持公开、公正、客观、择优的原则,实事求是,宁缺勿滥。全面展示和反映我省图书馆学情报学科研实力、科研成果和理论水准。
二、参评条件
凡在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的成果,均可申报参加评奖。
1、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公开发行的报刊上正式发表的符合《评奖办法》要求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均可向评奖办公室申报。
2、经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和省社科规划办公室立项,但未公开发表和正式出版、确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已正式结项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承担单位或课题组,须向评奖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厅评奖办公室审核同意后可直接进入终评阶段参评。
3、除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其分支机构和专业委员会、各省级图书馆学会主编的各种论文集所刊登的学术论文外,其他论文集所刊登的论文不属于评奖范围。
4、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实际,对于检索性工具书和专题数据库类成果,须由承担单位或个人,向评奖办公室提出申请,并经由评奖办公室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鉴定,审核同意后可直接进入终评阶段参评。
5、凡已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学术成果不再参评。非学术性成果(如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和计划、大事记、统计资料等),不属于评奖范围。
三、成果申报
1、申报受理
由设在省图书馆学会的评奖办公室受理申报的成果。
2、申报要求
申报评奖的成果,由第一作者填报《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其中二份须隐去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并报一份完整的原件和pdf格式电子版成果材料一份(隐去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及二份将作者姓名及单位隐去的复印材料。另附的评介、评价和转载引用采纳材料等佐证资料,报送材料与成果材料的要求相同。
委托申报成果者,申报人应持有第一作者委托证明向初评小组申报。
申报成果必须缴纳评审费。其标准为:丛书类每本100元;著作类每项成果200元;论文类(含调研报告)每项成果100元。
3、申报界限
每位作者最多可以第一作者名义申报两项个人成果,在各级评审过程中,按择优原则限一项成果入选。
编著类成果,须由在甘肃工作的主编(或编写组负责人)提出申报。此类成果的某一章节不得以个人成果名义申报。
系列论文是指正标题或副标题相同、从不同视角和层面研究同一问题、在本次评奖规定时限内完成并发表的一组论文(不少于3篇),可以总成果名义申报,也可以单篇论文申报。
丛书是指3册以上,围绕某一主题编写的系列图书,其出版日期以最后一册的出版时间为准。
论文集不能以总成果名义申报。其中同一作者的论文集,其所收论文符合系列论文要求的,可以总成果名义申报。否则,只能以单篇论文申报。
4、申报成果材料一律不予退还。
四、评奖进程
本次评奖按初评和终评的程序进行。
时间安排: 9月30日前为成果申报、资格审查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为初评阶段;11月1日至11月31日终评阶段。
五、评审机构
1、初评小组
初评小组负责受理申报成果的资格初审和初评工作。由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会提名,由5名图书资料系列副研究馆员以上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初评小组,其中研究馆员或教授不低于3名。初评小组负责受理成果的申报、资格审查和初评工作。
2、厅评奖委员会
厅评奖委员会负责评选出获奖成果及奖励等级。厅评奖委员会由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聘任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单位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组成,负责评选出获奖成果及奖励等级,原则上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二。
3、凡申报成果参加评奖的,不能担任各级评审机构的评委。
4、各级评审机构中,青年专家学者应占有一定比例。
六、评审方法
1、资格审查和推荐
作者所在单位负责申报成果资格审查的初审工作,并填报《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成果资格审查和推荐参评意见书》(以下简称《资格审查和推荐意见书》)一式二份。
对未经资格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成果,不予受理。
2、初评
初评采用评委认真阅读成果,充分讨论酝酿,按照标准独立打分,依据得分多少从高到低确定入选成果的方法进行评审。评委要认真审阅每项参评成果材料,按《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审评分表》(以下简称《评分表》)规定的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逐项予以评分。初评小组根据评委的《评分表》计算出每项成果的平均总分值,并填写《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初评评审意见书》(以下简称《初评意见书》)一式二份。
初评小组按得分多少排序,向厅评奖办公室推荐参加终评,数量不得超过申报总数的50%。
初评小组向厅评奖办公室提交的每项成果材料包括:成果材料(其中一份必须是完整的原件,pdf格式电子版成果材料一份及二份将作者姓名及单位隐去的复印材料),《申报表》和附件材料要求同前,《资格审查和推荐意见书》和《初评意见书》二份,评委和初评小组的《评分表》各一份。在评委个人填写的《评分表》中只填写合计分值的视为无效。
初评落选成果作者要求复审的,须经两名正高或一名正高、两名副高职称的非评委专家学者书面推荐,在复评之前向厅评奖办公室提出复审申请,并交纳委托评审费。
3、终评
厅评奖委员会终评工作的程序是:厅评奖办公室汇报成果申报、初评阶段的工作情况;评委审阅参评成果及有关材料;集体讨论评议;投票表决。
终评采取由低等级评选到高等级评选的办法,即先评出三等奖拟入选成果,再从三等奖拟入选成果中评出二等奖拟入选成果,最后从二等奖拟入选成果中评出一等奖拟入选成果。未入选上一等级的成果即为本等级入选成果。
厅评奖委员会投票表决时,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委参加。半数以上的到会评委投票通过,并按得票多少由高到低确定拟入选成果。拟入选成果总数不超过50项。
终评结束后,由厅评奖委员会填写《甘肃省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获奖成果表》,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签名后报送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七、公示
1、厅评奖办公室通过省图书馆学会网站对终评拟入选成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限为7天。
2、公示期间,厅评奖办公室受理个人真实署名或单位出具公函的投诉意见,凡反映投诉拟获奖成果具有剽窃、弄虚作假等问题应提供确凿的、有事实根据的证明材料。对匿名投诉不予受理。
3、厅评奖办公室在公示结束后向厅评奖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公示情况,经批准后即正式公布获奖成果名单,并予以颁奖。
八、成果奖励
获奖作者荣获省文化厅签章颁发的《获奖证书》。
九、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属于厅评奖办公室。
厅评奖办公室地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488号省图书馆学会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271274
第二篇: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办法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广大图书情报研究者与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促进我省图书情报事业繁荣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是省文化厅面向全省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研究设立的地厅级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分设一、二、三等奖。
第三条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重,注重突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关系甘肃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全局的成果,注重突出以图书情报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为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的成果,注重突出甘肃图书情报特色学科、推动我省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研究成果。
第四条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坚持公开、公正、客观、择优的原则,实事求是,宁缺勿滥。
第二章 评奖范围
第五条
甘肃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或组织,在评奖规定时限内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方面的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与校注、教材、论文、研究报告、专题数据库等均可参加评奖。
未公开发表和未正式出版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由作者单位出具书面申请,经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组织鉴定并推荐,亦可申报参加评奖。在国家或省社科规划办公室立项并已结项的研究成果,由作者单位出具书面申请,经厅评奖办公室审核同意,可申报参加评奖。
第六条
大事记、概览、人物传记、统计资料、年鉴、画册、评介材料、文件、领导讲话和工作总结、以及网络文章等非学术性成果,不属于评奖范围。
凡已获得省部级奖励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不再纳入评奖范围。
不符合系列论文要求的论文集不能以总成果名义申报,只能以单篇论文申报。
第七条
每次申报参加评奖的成果,第一作者的个人成果最多不得超过两项。
第三章 奖项设置和评选条件
第八条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次奖励名额控制在50项以内。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5项。
第九条 参评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著和编著。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在研究现实和历史重大问题上有创见,对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新贡献。
(二)译著。保持原著风格,译文准确流畅,对研究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深化学术研究有促进作用。
(三)工具书。体例科学,诠释规范,资料翔实,知识性强,使用方便,对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古籍整理与校注。整理忠于原作,考据严谨。校正纠讹补缺,注释富有新意,对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五)教材。内容新颖,体例严谨,能够吸纳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对教学、科研有重要应用价值。
(六)论文。选题新颖,观点正确,论据可靠,具有创新性,对解决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有新突破,对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有新见解,对本学科发展有新贡献。
(七)研究报告。选题贴近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要求,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决策提出有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八)专题数据库。选题具有特色性,可提供题名、责任者、主题词等多途径检索功能,兼容性好,有效数据量不低于3000条,收录文献类型全面,对于科学研究有支持和参考价值。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条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设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奖工作的领导、获奖成果的核准及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组长由省文化厅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省图书馆学会领导担任,成员由省文化厅有关部门和省图书馆学会负责同志组成。
评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图书馆学会,负责评奖的文件起草、组织实施、指导协调、资格审查及其他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厅评奖委员会。由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聘任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单位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组成,负责评选出获奖成果及奖励等级。
初评小组。由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会提名,由5名图书资料系列副研究馆员以上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初评小组,其中研究馆员或教授不低于3名。初评小组负责受理成果的申报、资格审查和初评工作。
第四章 评审程序和方式
第十二条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评选程序:作者个人申报和单位审查推荐;初评小组负责初评;评委会负责终评;厅评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第十三条
参加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术成果评奖的个人或组织,向初评小组申报成果。
委托申报成果者,申报人应持有第一作者书面委托书。第十四条 初评采用评委认真阅读成果,充分讨论酝酿,按照标准独立打分,依据得分多少从高到低确定入选成果的方法进行评审。
第十五条 终评工作要在评委认真审阅成果、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获奖成果。要重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在获奖成果中,45岁以下中青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原则上不少于获奖成果总数的25%。
第十六条
终评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天。在听取社会各界反映意见后,由评奖办公室对获奖项目进行最终复核后,上报厅评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第六章 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由省文化厅颁发证书,表彰以精神奖励为主,获奖证书名称为“甘肃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获奖证书”。
第七章 评审纪律
第十八条
评审人员和评奖工作人员在受理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应客观公正,秉公办事,严格把关。
第十九条 评奖实行回避制度。凡申报成果参加评奖的,不能担任各级评审机构的评委。
第二十条
对申报和获奖成果,如发现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的,经评奖办公室审查确认后,取消其参评资格;已经获奖的撤销奖励,追回获奖证书,并通报批评,连续三届不得申报参评。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评奖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参加图书馆学情报学业务知识学习班心得体会
参加图书馆学情报学业务知识学习班心得体会
流通部刘真艳
我于2005年6月28日至7月9日参加了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业务知识学习班”。培训班所学习的内容包括:图书馆学概论、文献分类学、文献编目、参考咨询工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信息开发六门课程。经考试各门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这次学习班采用教师课堂教学与学员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我初步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图书馆不仅是传播知识、产生思想、成就人才的知识殿堂,而且是文化的所在,属于社会人文现象之一,弘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体现的基本理念与根本使命。
本人所在的岗位是一线部门流通部,每天所面对的是读者。如何处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呢?在听了黄俊贵老师所讲的《图书馆学概论》的课程后,使我懂得了“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宗旨,就是在读者服务中要以人为本,同时也是对读者在图书馆工作中主体地位的认可。读者作为主体,其能动性体现在他们不断地对图书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转化为图书馆工作新的起始点和落脚点,从而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主题,没有了读者,就没有了图书馆生存的根基,就不能谈图书馆的发展。随着图书馆的竞争由馆藏与建筑转向管理与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馆的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在解决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问题,然后才是提高服务水平问题。要虚心学习,诚恳服务,一切为读者着想,而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才能顺利对读者进行信息导航。
我以前总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谁都可以胜任,但通过这次学习了《数字参考咨询》、《参考咨询工作》、《文献信息开发工作》这些课程后,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我国图书馆走上了数字化之路,图书馆数字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有甘为人梯的思想品质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应有图书馆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能解决读者在检索中提出的问题,并具有开展网上参考服务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深感自己存在有许多不足,特别是自己的图书馆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还不能满足图书馆工作的需要。我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爱岗敬业,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非常感谢馆里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2005年6月28日
第四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2-图书馆学情报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今日正式发行。兹公布
2012年版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目录
题名 编辑部所在地 学科 序号
中国图书馆学报 北京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2
情报学报 北京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3
图书情报工作 北京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4
图书馆论坛 广州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5
图书馆 长沙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6
图书馆建设 哈尔滨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8
图书情报知识 武汉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9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京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0
情报科学 长春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1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北京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2
情报杂志 西安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3
情报资料工作 北京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银川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天津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6
图书馆学研究 长春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7
图书与情报 兰州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8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京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 19
第五篇:鄂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方案
鄂州社科领办发[2010]1号
鄂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方案
根据鄂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鄂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鄂州政发[2008]4号)规定,鄂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将于2010年3月底启动。为了切实做好本届评奖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民主、客观、公正的原则,注重奖励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有创见的优秀成果,突出奖励对鄂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贡献的科研成果,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鄂州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建设宜居宜业组群式全域
鄂州。
二、组织领导
1、成立“鄂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评审工作。评委会由有关领导和相关专家学者组成,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得少于三分之二;同一单位的成员不得超过四分之一。评委会成员要作风正派,秉公办事,任期一届。
评委会分设经济、科社、综合三个学科评审组。各学科组分别负责相关学科的成果评审,向评委会推荐学科入围成果。
2、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社科联。评奖办公室负责评奖的日常工作,包括草议有关评奖文件;协商推荐评委会成员;印制、发放《鄂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受理、汇集、整理申报成果和资料;制作奖品和证书;管理和使用评奖经费;协调处理评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评奖范围、对象和申报条件
(一)凡我市社科工作者在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时间为准),取得以下所列成果的,均可申报参评鄂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或在公开报刊(即有“CN”号)发表的社会科学成果;
2、在市级(含市级)以上部门主办的、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登记刊号的内部刊物发表的社会科学成果;
3、内部调研报告、对策研究等,被领导或有关部门采纳,并附相关证明的成果;
(二)已经去世或调离我市的社科工作者在上述期间的科研成果,可申报参评。
(三)市外作者取得的专题研究鄂州发展的社会科学成果,符合上述各款要求的,可申报参评。
(四)已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再申报本次评奖。
(五)党政系列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成果不申报本次评奖。
(六)担任本次评审工作的专家及有关人员的独立成果不申报本次评奖。
四、评奖标准
申报参评的社会科学成果划分为两类。著作类:包括专著、译著、教材、科普读物、工具书、古籍整理等;论文类:包括论文、调研报告、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等。
1、著作类:专著对研究对象和问题能够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理论体系完整,内在逻辑严密,有学术创建和理论分析,或者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有比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译著内容应对我国学术理论
研究或实际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译文要忠于原著,文字表达准确、畅美。教材要在内容上有新意,结构上有突破,对科研、教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古籍整理要切合原意,注释准确,对历史考证有所发现或有较高价值。科普读物应适应时代要求,并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在传播和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方面有重要作用和效益。工具书要求体例科学,资料可靠,知识性强,能反应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并有实用和学术价值。
2、论文类:论文应对某些学术问题或实际问题的研究有所发现、创新,或提供新的分析、论证,或提出重要修正和补充。调研报告、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等,应对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提出比较深刻的见解或意见,材料翔实丰富,对推动和指导社会实践有重要作用。
五、奖项设置和奖励办法
1、奖项设置:鄂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奖励办法:各等级获奖成果均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给予表彰和奖励,由市人民政府颁发获奖证书和相应奖金。一、二、三等奖的奖金分别是3000元、2000元、1000元。
多名作者合作完成的集体成果获奖,奖金只发一份,每位获奖作者(以3人为限)发给联名证书一份。
根据需要可设立特别奖。
六、成果申报
1、凡申报鄂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单位或个人,须向所在学会或单位提出申请,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领取《鄂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申报表也可通过市社科联电子邮箱ezsskl06@163.COM获取),申报表由申报者按要求认真填写,一式三份。
2、在民政部门合法登记的市级各类学会会员的申报成果,由所在学会签署同意申报意见后,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申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的申报成果,由所在单位签署同意申报意见后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申报。申报后不再办理改报手续。
3、申报的各类成果必须按要求报送原件和复印件。成果为论文的,申报时应交1份成果全文、目录、封面的复印件和4份遮去作者信息文字的论文复印件,并携带原件以供核对;成果为著作的,应交著作5份,其中4份应遮去有关作者信息的文字。
4、申报的成果如被有关部门采纳的,须附上证明材料;被中央、省级报刊转载的,须附上复印件,作为评审时的参考依据。
5、参评成果复印件及各项附件,恕不退还。
七、评审程序与方法
鄂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按初评、复评、终审程序进行。
1、初评:由市评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相关专家独立对申报成果认真审读,采取定量打分和定性评审结合的方法,写出明确评审意见。市评委会办公室汇总专家意见,并按得分多少产生初评推荐名单。初评推荐的成果数量,应多于奖项的50%。
2、复评:由市评委会学科组负责。各学科组在审读初评推荐成果基础上,认真复核,充分酝酿,集体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提出获奖项目及获奖等级,报市评委会终审。
3、终审:由市评委会负责。市评委会投票决定各奖励等级的优秀成果,终审成果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评委的同意,并以得票多少顺序排名。
经终审通过的拟获奖成果建议名单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30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由市评委会依据《暂行办法》处理。公示期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授奖。
八、评审工作纪律
1、评委在评审过程中应坚持标准,按质取优,客观公正,不徇私情,严禁作弊;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
2、评委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如有违纪行为,一经发现,由市评委会根据情节予以批评或撤销参加评奖工作的资格,并向其所在单位通报。
3、申报作者必须按《暂行办法》和本实施方案要求,实事求是地申报参评成果。凡发现申报成果失实或剽窃他人作品等行为,市评奖办即取消其参评资格。情节严重者,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其下次参评资格。
4、对弄虚作假骗取奖励者,一经核实,撤销其所获奖项,收回证书和奖金,通报批评,取消下次参评资格。
本实施方案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解释。
鄂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3月29日
主题词:社会科学 评奖 实施方案 鄂州市社科评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3月10日印
共印2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