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招聘优秀说课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大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初一下学期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且能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安排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解方程组的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归纳的能力,初步建立现实生活中一些含有两个未知数问题的数学模型,提高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组来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二.学情分析
由于很多初一学生对实际问题存在排斥心理,一看到很长的文字题目就不想看了,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学生不能根据题意找准相等关系,而且不知道怎样使用设未知数的方法使未知变为已知条件来找等量关系。所以对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重难点,让学生不再害怕解决实际应用题特别是决策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实际问题,由于探究的问题较复杂,所以一方面设置部分呈梯度的问题(如较简单的准备题、提示解题方向的思考题)减少坡度,分散难点,另一方面用具体的方法(如列表法、图解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决策问题,还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交流、整理、反思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体验如何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收获。四.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
思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设计意图:复习与本节有关的旧知识,为解决实际应用题做准备)环节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例1:北京和上海都有某种仪器可供外地选购,其中北京有10台,上海有4台。已知现在厦门需要8台,泉州需要6台。从北京将仪器运往厦门需800元/台,运往泉州需400元/台,从上海将仪器运往厦门需500元/台,运往泉州需300元/台,有关部门计划用8000元运送这些仪器,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厦门、泉州都能得到需要的仪器,而且运费正好是8000元。
1.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量,引导学生列出如下表格并填写 地址 北京(台)上海(台)总数(台)厦门(台)x Y 8 泉州(台)10-x 4-y 6 总数(台)10 4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关系复杂的问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2.找出两个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并解答。
拓展探究:是否有运费比8000元更少的方案?如果有请列出运输方案。
例2: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大量帐篷,石狮某服装厂为了支援灾区,决定将他们原有的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转产,计划用3天的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支援灾区,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现在工厂全面启用满负荷转产,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务?
设置问题1:怎样判断工厂如期完成任务?
问题2:题目中有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等量关系有哪些? 问题3:如何计算出该工厂生产帐篷的总数?
(设计意图:设置部分呈梯度的、能提示解题方向的思考题来减少坡度,分散难点)环节三:总结归纳数学模型
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审:弄清题目中数量关系,设出两个未知数。
列:分析题意,找出两个相等关系,根据两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题意。答:写出答案,答好题。环节四: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练习1:A、B两个面粉厂产量分别为60吨和100吨,供应甲、乙、丙三个超市所需的面粉。甲店需45吨,乙店需75吨,丙店需40吨,从A面粉厂到三个超市每吨运费分别为10元、5元、6元;从B面粉厂到三个超市每吨运费分别为4元、8元、15元。试设计一种运费最省的运输方案。
练习2:某中学新建一栋4层的教学楼,每层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这4道门进行了测试:当同时开启1道正门和2道侧门时,2分钟可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1道正门和1道侧门时,4分钟可通过800名学生。
(1)求平均每分钟1道正门和1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
(2)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发生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楼的学生应在5分钟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楼每间教室最多45名学生,问建造的这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环节五:反思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和体会。环节六:布置作业
第二篇:《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一、内容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它既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延续,又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
1.2学生情况分析:就方程而言,初一学生已有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所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新的方程并尝试通过类比“发现”有关新概念,使学生逐步建立方程的知识体系。但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表达形式是陌生的,对他们来说正确写出解并理解其含义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能辨别那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正确的写出他们的解
能力目标:通过尝试命名新方程、尝试“发明”有关概念,培养学生知识移的能力,并从初一开始养成建立知识体系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发现中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 理解、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能用正确的形式表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课堂结构设计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题)、尝试命名和定义
练习反馈
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并发现方程组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在小结巩固中更好的理解概念
分层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回归实验,学生完善自己的设计
四、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PPT演示文稿的高效性、板书的实效性和可留性以及事物演示的直观性,将它们有机结合,各取其长。
五、教学过程设计
5.1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题)、尝试命名和定义。
实验情境:请学生将手中40厘米长的绳子绷成一个长方形。(课前结已打好,所占长度忽略不计)
相互交流:学生相互交流所绷成的长方形是否完全相同,有何异同之处。
(异:各自的长和宽不同;同:周长都是40厘米。)得出实验结论:周长为40厘米的长方形有无数个。(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与结论)
引出课题:如果宽设为x厘米,长设为y厘米,你能发现x和y的关系么?(x+y=20)。学生会感觉这个式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是个方程,陌生的是它是什么方程。引导学生将它与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作比较,(未知数的个数不同),进而请学生尝试给这样的方程命名,并给出命名的理由。(二元一次方程)。引出课题。并且由学生仿照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尝试定义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请学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强调是两个未知数的值。
就x+y=20这个方程而言,它的解是多少呢?学生发现有无数个,如x=1,y=19;x=2,y=18;通过设问x=1时,y还能取什么值?让学生理
解虽有无数个解,但x和y是相互制约的,所以前面要加,x=1 这
y=19
一对值就是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请学生规范的写出一些解。
这无数个解都适合这个长方形问题么?学生讨论后可得出,负数不行,小数可以,所以长方形问题仍然是无数个解,从而用方程解的知识解释了实验的结论。
最终用数学知识解释了实验的结论。
设计说明:实验与二元一次方程相对应,实验的结果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无数个解相对应。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用心感受x、y间的关系,激发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并且这个实验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学生自己发现、命名二元一次方程以及概念的知识基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迁移的要求不高,具有可行性。
练习1:下列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
① ②
③ ④
学生回答,并紧扣定义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牢抓二元、一次、方程三个关键词,设计问题,及时巩固定义。
请学生小结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2:写出二元一次方程 y-x=10 的一些解。
设计说明:在讲解解的问题中有三个关键点: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2、每一个解由x和y这一对相互制约的值组成;3、解的书写格式。并通过练习反馈掌握情况。
5.2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并发现方程组。
5.2.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周长为40厘米的长方形有无数个,若希望这道题的答案是一个而不是无数个,请学生想办法满足我的要求。(小组讨论)
从学生设计出的众多问题中选一个讲解,若加条件:长比宽长10厘米。
此时长y宽x需要同时满足x+y=20和y-x=10,如何在书写上体现“同时”呢?
x+y=20
前面加上,请学生给 y-x=10 命名。(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给出定义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说明:仍通过原来的实验,自然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练习3: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1)(2)(3)(4)
学生分析前三个,对第(4)个展开讨论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但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一
定都是这样,如第(4)个方程组中共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强调是方程组中的未知数共2个)
练习4: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2 x+y=5
y=-1 2y-3z=1
设计意图:因为书上给出的定义是描述性定义,为了避免学生理解上产生偏差,特设计这一组练习,以强调所谓二元即指整个方程组中共含有两个未知数。
5.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研究方程组 x+y=20 的解。
y-x=10
在分别研究了这两个方程解的基础上,请学生对它们所组成方程组的解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称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发现找公共解麻烦,下课前告诉学生有快速求解的方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5.3学会小结,引导学生在小结巩固中更好的理解概念。
至此长方形问题圆满解决,满足这个条件的长方形只有一个:长15厘米,宽5厘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了一些新的知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练习5:方程组 的解是()
(强调公共解)
练习6:写一个解为 的二元一次方程。
变: 写一个解为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练习7:就实验中的长方形问题,每位学生完整的写出设计的题目,并解答。
设计说明:练习5 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
练习6 锻炼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练习7 由于在刚刚设计中只采纳了一位学生的设计,现在给大家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通过这个问题巩固全课的知识,前后呼应。
5.4课后作业:
必做题:94页 练习、95页1、2。
选做题:95页 综合运用3、4;
探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
考虑本节课概念多的特点,所以在每个概念的给出后都设立了一个小练习,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设置的练习中除了检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通过开放题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2一、说教材
本节课讲的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问题审,设,列,解,答;经历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学会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以及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并正确作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解题策略,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
四、说教法
教法设计:回顾练习(5分钟),自主探究(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成果展示(10分钟),疑难点拨(10分钟),课堂运用(5分钟),小结发言(5分钟)。
教法设计意图
1.回顾练习
内容:
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
(2)既是方程的解,又是方程的解是()
A.B.C.D.设计意图: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自主探究
出示问题: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需用饲料675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需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用饲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7~8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认真看P.105页的内容.
思考: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的方法有2种:
(1)先假设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再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来检验.
(2)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再来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
5分钟后谁能帮助李大叔解决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交流
组内成员讨论各自的探究成果,对不足和错误进行补充与更正
最终提炼出最佳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成果展示
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设,列的步骤),然后由发言人讲解详细的做法.设计意图: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5.疑难点拨
(1)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列出方程组
(2)方法的多样——2种解法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打开思考路线,指导规范解题
6.课堂运用
实验中学组织爱心捐款支援灾区活动,九年级一班55名同学共捐款1180元,捐款情况见下表.表中捐款10元和20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确定表中的数据.
捐款(元)
人数
设计意图: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7.小结发言
谈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的小结,从审,设,列,解,答五步规范实际问题的解法.五、说作业安排
作业安排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层次性分类定量的进行(我一般将学生分成三类: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
设计意图:从不同层次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的四个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预备知识,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新的方程建模的基础课,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以及其他学科(如: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建模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引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的解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是反映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数学思考]
体会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多个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作用。
[解决问题]
通过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的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本节课中相关概念的掌握是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个数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方面通过学案与课件,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人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只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情景问答法、讨论法、活动竞赛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完成本节的教学,真正做到教师的主导地位。
2.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开拓自己的创造思维。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这也符合数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教学过程与课堂活动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NBA篮球联赛情景再现,利用世界男篮亚裔球星林书豪激励学生相信自已能够创造奇迹的励志教育,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顺利引入新课。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概念的教学,不纠缠于其语言本身,而是通过类比整合形成新的概念。由于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已经很了解,我主要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弱化概念的教学,强化对概念的正确理解,通过学案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以题组形式分层渐进式训练,让学生明晰概念,巩固概念,强化概念,提升能力。
3拓展延伸,深入概念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循序上升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更是一个生动活沷,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脑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当堂检测,强化概念
通过课堂随机选题的形式答题,通过合作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将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认知成果,从而营造宽松、民主、竞争、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学生数学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
5.反思小结,回归概念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五、教后反思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没有一个人能教好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已去学数学”。只有学生通过自已的思考建立对数学的理解力,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本节课,我致力于让学生自已去发现数学,研究数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不断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但教无止境,课堂仍然留有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这样的三个方面加强对课堂的研究:
一是加强对学法研究、学情研究,让教学方式与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重视学生课堂的学习感受,营造民主、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是提高教学机智、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4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丁庄镇中心初中的王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一课时代入消元法。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感想这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方程组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化规思想。通过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训练,培养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解题方法,我设计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代入消元法。
成功的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设疑思考、点拨启发、小组探究、逐步深入。
三、学法指导
我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四、教学设计
1、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2、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环节一:创设情境
活动一:出示引例:我校举办“奥运杯”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 分,我班篮球队为了取得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40分,那么我班篮球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尝试发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呢?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初步体验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角度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三:小组展示
学生活动:分小组针对老师给出的题目,展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教师关注: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四:再看转化、把握解题技巧
学生活动:观察转化过程中的技巧,并尝试总结。
设计意图:转化是解方程组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度的关键,在这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代入消元法。
环节三、小组闯关
活动五:闯关练习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小组竞争过关比例。
学生活动:做练习题
教师关注:学生解题的步骤的完整性,和解题的正确并及时的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掌握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过程,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体会消元的思想。
活动六:闯关练习二,给出一个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本题。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提出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得多角度思维能力。
环节四、拓展升华
活动七:出示例题2.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在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想法,然后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
设计意图:通过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的目的。
环节五: 反思小结
活动八:我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关注:(1)学生是否养成归纳、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2)评价学生是否全面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环节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P103 第2题 ⑵ ⑷, 第4题
2、选做题:
设计意图:分层次,选择作业题,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
最后我以著名数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结束这节课。
五、板书设计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2、代入消元法的一般步骤:
3、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消元思想、方程(组)思想.六、教学感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
坚持一个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坚守一个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贯穿一个思想——享受数学,快乐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有不当之处尽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5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课时加减消元法。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安排在学生已经学过整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之后,它是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以及物理、化学中的运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消元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代数的一些特点和优越性;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学习,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往往不注意方程组解法的形成过程更无法真正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而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才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自学中,通常能掌握表面知识,如具体的一个问题的解题过程,但学生在数学解题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参差不齐,这也导至在学习中,特别是在自学中有的动力不够,有的更是缺乏探索精神,而在总结归纳中又缺乏合作的学习态度。在自学中能说出是什么怎么样,但又还探索不出为什么有什么联系。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导学提纲自主互动学习,根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升华。
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积分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下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导学提纲,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重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 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十张
预习提示
通过预习你能说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基本步骤吗?
教学过程:试一试
探究一
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用饲料675千克,一月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用饲料940千克,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只大牛一天约需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约需饲料7-8千克。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分析:题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 1——
2——
若设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x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Y千克,根据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这就是说,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 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检测题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求每辆大车与小车每次各运多少吨货物?买10支笔和15个笔记本需35元,买20支笔和40个笔记本需60元,问每只笔和每个笔记本各多少钱?
探究2
据统计资料,甲,乙两种 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之 比为1:1.5,现要把一块长200 米,宽100米的长方形土地分成两小块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 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乙两种 作物的总产量之 比为3:4?﹙结果取整数﹚
分析:甲作物的总产量=甲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乙作物的总产量=乙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若设AE=x 米,BE= y米,则种植面积分别是——,——基本等 量关系——,——于是可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过长方形土地长端约——米把这块土地分成两块,较大的一块种——,较小的一块种——
检测题用白铁皮作罐头 盒,每张铁皮可做盒身25个或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 盒。现有36张铁皮怎样分配可使制成的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2现有10立方米木料 来制桌子,已知1立方米木料可制桌面15个或桌腿40个。一个桌面和4个桌腿配成一张桌子。怎样分配木料可使制 成的桌面与桌腿正好配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作业
108页 4,9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7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结论的学习意识。
3.通过本节课教学,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1.学生分析
认知起点,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本章知识,他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得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知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等量关系。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表现自我,求知欲较强,他们的逻辑思维以开始处于优势地位,2.教材分析
本章知识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即应用后的又一种重要的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用它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比用一元一次方程更简捷,但在解法上他们又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在这节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消元这种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能准确选择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难点:已知一组解,如何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使解相同
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熟练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过程,培养对数学的感情,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自己的方法意见。向终身学习型人才发展。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乐于合作交流的品质和素养,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5.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探究、讨论、发现”的方法。因为它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年龄来说讨论法虽然更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但这是一节复习课,我认为复习应该是知识的整合和提高的过程,因此也可以。
三、教学过程及反思
我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一、探索只用二元一次方程也能解决实际问题,但答案不唯一。二、探索要使一的问题答案是唯一的,那么在刚才的基础上应该再添加一个,关于这两个未知数的关系的条件,然后才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唯一答案。这个环节是难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过程探索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理解,即它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时与列一元一次方程形成对比,即需要两个条件才能得出唯一答案。再者通过对一个问题实施两种列法,一种解法,也体现了二元与一元之间的转化思想。第三个过程是解方程组训练消元法的应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熟炼消元这种数学方法,同时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对自己的设计思路比较满意,因为我一直以为学数学就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提高推理分析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比较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两个方向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
我的课领导们已经听了过程就不再赘述。下面我按照教学环节把我这节课分析一下;
一采用刘三姐对歌引入,切近生活,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提出问题后,学生受定向思维影响,认为答案是唯一的,这种情况下我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如我问一个男孩的困惑在那里,然后给与合理提示,使他们继续讨论得出答案。缺点:备学生不充分,以致引题较难,脱离育才学生实际,今后应注意开讲很重要但要注意所选问题的难易程度。
二突破难点仍然采用讨论法,期间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我请一名同学解释了他的解题过程,又加以适当引导和鼓励,使讨论达到高潮。优点是能鼓励学生用实验的办法寻求解题思路,引导他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在考虑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展开讨论,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且我认为,通过这节课的训练这些孩子肯定会喜欢上讨论交流这种形式的,通过这节课教学使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从羞于讨论到开始讨论的过程。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我很高兴。缺点是:引导方向不够明确,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数学是一门精确的学问,不允许教师含糊其辞,不允许让学生猜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如:我在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以后,问孩子们:你们能不能添上一个条件使分法是唯一的呢/实际上这个问法对这些孩子来说还是跳跃性太大,致使他们再次陷入迷惘,我想如果我这样处理是不是更好一些:老师在黑板上把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几组解列出来,然后让他们观察每一组解之间的关系,再添条件构造方程。给我的教训是向学生提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具有启发性,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就非得是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构思不可。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因此我要学会提出一个真正称得上是问题的问题。今后备课我应该认真考虑到各个环节,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三解方程组 因为时间不够用处理非常仓促我原本的意图是想通过对比让他们体会代入消元源自于实际问题。因为这章知识点是解在前用在后
而我复习的时候把它倒过来也是这个原因。我组织他们讨论解方程组时经常出现的哪些错误,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的过程里接受这些错误从进而改正他们。另外这节课还存在两个问题:小组活动单一化小组,活动结束后应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加成就感。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列,回答问题不积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表达能力根本跟不上,我在巡视时有许多孩子跟我说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我认为这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应该继续搞下去,孩子的表达能力继续锻炼。
大家都知道凯慕柏莉奥立佛近日当选为20xx-年美国教师这在美国是一项殊高的荣誉。他曾经说:“好老师不必是那些上出成功课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的老师。好老师是那些有能力去反思一堂课理解什么是对了什么是错了寻找策略让下次更好的教师,以上是我对我的授课过程的分析,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8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方程及方程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类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能力目标:会判断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会在实际问题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二、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构建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方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
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
x+y=22
2x+y=40
表示:
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x+y=22
2x+y=40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
y
上表中哪对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例1(1)方程(a+2)x+(b-1)y=3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b的取值范围。
(2)方程x∣a∣–1+(a-2)y=2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的值.例2若方程x2m–1+5y3n–2=7是二元一次方程.求m、n的值。
例3已知下列三对值:
x=-6x=10 x=10
y=-9y=-6y=-1
x-y=6
2x+31y=-11
(1)哪几对数值使方程x-y=6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2)哪几对数值是方程组的解?
例4求二元一次方程3x+2y=19的'正整数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五个环节。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102页练习
习题8.11、2题
设计意图: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升华知识。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指示、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教科书第102页3、4、5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五、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依次经过比较、归纳等活动,最终探索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是关于本节课的几点说明:
1、本节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为跳跃较大的知识点作充分的铺垫,密切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知识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思想为导向、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中介、训练为主干,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操作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2、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独立思考,形成主见并进行交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进行实验操作,使课堂教学灵活直观,新鲜有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过程的有序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可靠性。
3、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怀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观察评价、问题讨论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通过几组习题,将学生水平层次记录在案,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综合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9一、关于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是在前面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基础上的一节综合实际应用课。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利用方程组去解决,其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类似,而在列方程方面常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些。教材在让学生在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再次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目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求解
2、能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中的相等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2、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列方程组往往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3、通过解应用题的学习,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学习,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两个实际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并把他们列成两个方程。
难点突破采取的措施:
1、可多种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然后由师生共同寻找两个等量关系,多次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2、用填空和选择的多种题型来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例题中两个问题将它们分列开,将难点分散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明
从一题多解的和尚吃馒头的引入开始,引导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在合作中寻找解题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做好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生命成长。帮助学生在方程探案中寻找等量关系,然后找到等量关系后,让学生尝试根据等量关系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在填空和选择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最后是课本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和分析问题,课外,让学生自己编题,领悟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下教育过程的规律:
1、遵循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体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由易到难,化整为简,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二)学法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也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自己探究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寻找、发现,学会归纳总结,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设计
先用轻松的师生对白,让学生进入问题,讨论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通过体验新知识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尝试练习
通过导入中的体验,让学生初步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成功了,他们尝到了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成就感,有学生失败了,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尝试练习
1、方程探案记: 你知道盗贼如何分赃吗
一帮强盗抢来一批布匹,躲在了树林里分赃,由于傍晚天色太黑,看不清他们有多少人,只听见带头的一个强盗喊着说:“每人分布六匹,还剩5匹,每人分布7匹,又少8匹。“请你根据他的说话声来判断,究竟有多少强盗,多少布匹?
大家一起探讨
(三)范例设计
通过对课本例题的难点进行分解,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将难点分解。
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粗加工16吨。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
问:1、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才能按期完成任务?
2、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000元,精加工后为20xx元,那么照此安排,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多少元?
(四)反馈练习
通过多种题型:填空、选择及问答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来自编应用题,体现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五)归纳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归纳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0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教版教材的七至九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对方程进行知识性重点学的地方先后出现3次: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章正处在对前面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起着检查巩固的,又为以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 的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将来对有关线性方程的学习和研究都是一个中重要的入门基础。方程组是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用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来解决的,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将来他们从事现实问题的线性分析和研究有着启蒙和激发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求待定条件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会检验给定的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数学思考:在根据实际情况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能根据问题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情感体验:①在列方程组-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他人的看法并与
他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一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弄清二元一次
方程(组)及它们解的含义。
难点: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探
求。
四、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老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设置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案式教学
(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讨论,探索研究获得知识,得出结论)
五、学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以二人小组完成学案上的3个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鸡兔同笼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
让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设一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就会出现方程: 2x+4(35-x)=94(设鸡x只)...........①
4x+2(35-x)=94(设兔x只)............②
让学生设俩未知数来解,估计大部分同学列不出来,那么无论列出与否,引出正
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
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并完成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的问题,完成之后,小
组讨论,与组长核对答案,先组内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下去收集问题,并指导、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1.对鸡兔同笼问题列方程,设鸡x只,兔y只,X+y=35........③
2x+4y=94......④
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③、④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方程叫什么方程?(试着让
学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例说明需要注意的地方,和一些难以分辨的方
程,马上做自我检测第一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前面的问题同事满足③、④,把他们和在一起就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试着让
学生说出定义,做自我检测第三题,说明第四个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相关文章:
1.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说课稿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说课稿
4.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应用的说课稿
5.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说课稿
6.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说课稿
7.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8.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
9.二元一次方程组试题
第三篇:《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方程及方程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类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能力目标:会判断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会在实际问题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二、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构建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方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
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 x+y=10
2x+y=16 表示:
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y=10
2x+y=16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x xy y 上表中哪对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 五个环节。(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升华知识。练习2:已知下列三对数值: 哪一对是下列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指示、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教科书第89页
1、第90页第1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两个题,不仅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巩固。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五、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依次经过比较、归纳等活动,最终探索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是关于本节课的几点说明:
1、本节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为跳跃较大的知识点作充分的铺垫,密切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知识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思想为导向、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中介、训练为主干,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操作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2、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独立思考,形成主见并进行交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进行实验操作,使课堂教学灵活直观,新鲜有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过程的有序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可靠性。
3、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怀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观察评价、问题讨论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通过几组习题,将学生水平层次记录在案,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综合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篇:《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之后讲授的,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是学生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它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方便,同时为以后学习函数、线性方程组以及高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了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能初步体会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巧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转为较简便。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单一,教学学习活动中归纳能力较差这一特点,本节课主要采取“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实践——交流合作——说理——练习”的教学流程。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予以帮助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自主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从面获得新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例:篮球联赛中,化育节要到了,蓝球是初一(1)班的拳头项目,为了取得好名次,他们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已知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那么初一(1)班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设置问题:
(1)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
(2)若设胜X场,如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3)若设胜X场,负的为Y场,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又是什么?
(4)列出来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会解,那么又如何去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问题(2)和(3)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列出方程并解方程(1),而问题(3)让学生列出方程组即可,最后一问有意设置矛盾,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但一时又难以给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消元。
(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刺激学生对身边发生的问题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兴趣,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地揭示新课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环节: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1:因为胜负场数和是22场,所列的方程除了X+Y=22外还有其他哪种形式?
在学生回答出Y=22—X和X=22—Y,教师接着提问;由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x+y=22①
2x+y=40②
能不能得到方程2X+(22—X)=38?如何得到?提出问题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观察。例如:从设未知数表示数量关系的角度或从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上观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联系,学生回答后,马上暴露知识发生过程:(1)Y=22—X
(2)用22—X替换方程2X+Y=40中的Y,即把Y=22—X代入2X+Y=40
问题2:
(1)这时,方程组转变为什么方程?哪个未知数的值可以先求出来?从哪里求?问题解完了吗?
(2)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如何求?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并将结果与前面列一元一次方程求出的结果对照。
(通过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思考,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通过演示,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由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
程的过程,从而明确消元思想——由二元化为一元——由未知化为已知。)
第三环节:师生合作,发现规律
结论:这种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思想方法,我们称为消元法(并板书课题),在消元法中我们消去一个未知数,消元是我们解方程组的关键。进而提示:我们是如何消元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把一个方程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后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这种消元法我们称之为代入消元法。
(这样归纳后,学生对解方程组的思路就会较清晰,能够顺利地实现目标,同时也会对这种方法表现极大兴趣)
第四环节:典例分析,规范步骤
让学生自学课本97页例1,规范解题步骤,然后根据云图中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明确问题答案,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①方程组是如何变形的?还有其他变形方法吗?
②将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解出另一个未知数更简便呢?
③你能先求出的值吗?
③何检验你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通过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对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更加明确。通过另一种解法,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选择适当变形方式,使运算简便。其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代入消元法有时可消去x有时可消去y。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第五环节:熟练技能,升华提高
要求学生练习课本98页第一题(再加一问,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体会哪一种表示方法更为简便)。第2题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自我批改的形式。在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完成当堂达标测试题。
第六环节: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哪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些?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2。必做题课本103页
选做题课本99页3,4
(作业分必做和选做是为了在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的前提下,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板书设计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
Y=4
Y=22—x
变形
设胜了x场,负y场,x+y=22①代入
2x+y=40②
设胜了x场,则负
(22—x)场,则消元
2x+(22—x)=40③x=18(说明:由于此编辑窗口不能插入线条,所以图示中没有带箭头的线条,请谅解。)
五、时间分配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2、师生合作,探求新知(10分)
3、师生合作,发现规律(3分)4、典例分析,规范步骤(10分)
5、熟练技能,升华提高(10分)6、归纳小结,作业布置(2分)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按照“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寻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典型例题——归纳代入法”的思路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认知内化,形成能力。将设未知数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进行比较,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获的新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2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课时加减消元法。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安排在学生已经学过整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之后,它是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以及物理、化学中的运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消元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代数的一些特点和优越性;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学习,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往往不注意方程组解法的形成过程更无法真正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而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才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自学中,通常能掌握表面知识,如具体的一个问题的解题过程,但学生在数学解题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参差不齐,这也导至在学习中,特别是在自学中有的动力不够,有的更是缺乏探索精神,而在总结归纳中又缺乏合作的学习态度。在自学中能说出是什么怎么样,但又还探索不出为什么有什么联系 。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导学提纲自主互动学习,根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升华。
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积分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下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导学提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已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不但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的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初中阶段要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两种,教材都是按先求解后应用的顺序安排,这样安排既可以在前一小节中有针对性的学习解法,又可在后一小节的应用中巩固前面的知识,但教材相对应的练习安排很少,不过这样也给了我们一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体会学习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
(2)、了解代入法的概念,掌握代入法的基本步骤。
(3)、会用代入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观察、分析、划归获得数学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转化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划归思想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明确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总结,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鉴于本节所学知识的特点,抽象教学、学生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将难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组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合作交流来探讨怎样才能变“二元”为“一元”。然后利用单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及时强化“代入”的本质。
三、说学法
本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学习并对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学生较难掌握,在提出消元思想后,应对具体的消元解法的过程进行归纳,让学生得到对代入法的基本步骤的概括,通过“把一个方程(必要时先做适当变形)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步骤。把具体做法与消元结合,使学生明解其目的性。明确这样做的依据是等量代换。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通过探究和合作来实现课程目标;此外,教学中,范例的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对用的有效方法。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必要时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引入新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篮球比赛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
2、探究新知:在篮球比赛问题中,首先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接着提出问题:能否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探究讨论)。在学生得出正确的方程组之后提出问题:怎样解这个方程组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各组派代表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适时引导“消元”思想,对消元解法的过程予以归纳。
3、运用新知:在得出“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应用“代入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解题时应注意什么?在随堂练习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4、教学小结,知识回顾: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得失,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地方、解题的关键和步骤等。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一变、二代、三求、四代、五定”。
5、课外作业。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五、说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数学问题要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去,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本班的实际和知识水平,精心为学生创设贴进生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能极大地方便教学,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好地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能自主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4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结论的学习意识。
3.通过本节课教学,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1.学生分析
认知起点,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本章知识,他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得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知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等量关系。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表现自我,求知欲较强,他们的逻辑思维以开始处于优势地位,
2.教材分析
本章知识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即应用后的又一种重要的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用它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比用一元一次方程更简捷,但在解法上他们又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在这节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消元这种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能准确选择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难点:已知一组解,如何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使解相同
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熟练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过程,培养对数学的感情,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自己的方法意见。向终身学习型人才发展。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乐于合作交流的品质和素养,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5.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探究、讨论、发现”的方法。因为它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年龄来说讨论法虽然更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但这是一节复习课,我认为复习应该是知识的整合和提高的过程,因此也可以。
三、教学过程及反思
我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一、探索只用二元一次方程也能解决实际问题,但答案不唯一。二、探索要使一的问题答案是唯一的,那么在刚才的基础上应该再添加一个,关于这两个未知数的关系的条件,然后才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唯一答案。这个环节是难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过程探索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理解,即它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时与列一元一次方程形成对比,即需要两个条件才能得出唯一答案。再者通过对一个问题实施两种列法,一种解法,也体现了二元与一元之间的转化思想。第三个过程是解方程组训练消元法的应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熟炼消元这种数学方法,同时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对自己的设计思路比较满意,因为我一直以为学数学就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提高推理分析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比较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两个方向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
我的课领导们已经听了过程就不再赘述。下面我按照教学环节把我这节课分析一下;
一采用刘三姐对歌引入,切近生活,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提出问题后,学生受定向思维影响,认为答案是唯一的,这种情况下我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如我问一个男孩的困惑在那里,然后给与合理提示,使他们继续讨论得出答案。缺点:备学生不充分,以致引题较难,脱离育才学生实际,今后应注意开讲很重要但要注意所选问题的难易程度。
二突破难点仍然采用讨论法,期间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我请一名同学解释了他的解题过程,又加以适当引导和鼓励,使讨论达到高潮。优点是能鼓励学生用实验的办法寻求解题思路,引导他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在考虑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展开讨论,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且我认为,通过这节课的训练这些孩子肯定会喜欢上讨论交流这种形式的,通过这节课教学使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从羞于讨论到开始讨论的过程。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我很高兴。缺点是:引导方向不够明确,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数学是一门精确的学问,不允许教师含糊其辞,不允许让学生猜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如:我在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以后,问孩子们:你们能不能添上一个条件使分法是唯一的呢/实际上这个问法对这些孩子来说还是跳跃性太大,致使他们再次陷入迷惘,我想如果我这样处理是不是更好一些:老师在黑板上把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几组解列出来,然后让他们观察每一组解之间的关系,再添条件构造方程。给我的教训是向学生提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具有启发性,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就非得是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构思不可。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因此我要学会提出一个真正称得上是问题的问题。今后备课我应该认真考虑到各个环节,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三解方程组 因为时间不够用处理非常仓促我原本的意图是想通过对比让他们体会代入消元源自于实际问题。因为这章知识点是解在前用在后
而我复习的时候把它倒过来也是这个原因。我组织他们讨论解方程组时经常出现的哪些错误,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的过程里接受这些错误从进而改正他们。另外这节课还存在两个问题:小组活动单一化小组,活动结束后应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加成就感。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列,回答问题不积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表达能力根本跟不上,我在巡视时有许多孩子跟我说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我认为这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应该继续搞下去,孩子的表达能力继续锻炼。
大家都知道凯慕柏莉奥立佛近日当选为20xx-年美国教师这在美国是一项殊高的荣誉。他曾经说:“好老师不必是那些上出成功课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的老师。好老师是那些有能力去反思一堂课理解什么是对了什么是错了寻找策略让下次更好的教师,以上是我对我的授课过程的分析,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5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教版教材的七至九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对方程进行知识性重点学的地方先后出现3次: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章正处在对前面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起着检查巩固的,又为以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 的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将来对有关线性方程的学习和研究都是一个中重要的入门基础。方程组是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用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来解决的,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将来他们从事现实问题的线性分析和研究有着启蒙和激发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求待定条件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会检验给定的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数学思考:在根据实际情况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能根据问题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情感体验:①在列方程组-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他人的看法并与
他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一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弄清二元一次
方程(组)及它们解的含义。
难点: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探
求。
四、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老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设置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案式教学
(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讨论,探索研究获得知识,得出结论)
五、学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以二人小组完成学案上的3个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鸡兔同笼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
让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设一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就会出现方程: 2x+4(35-x)=94(设鸡x只)...........①
4x+2(35-x)=94(设兔x只)............②
让学生设俩未知数来解,估计大部分同学列不出来,那么无论列出与否,引出正
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
(三)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
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并完成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的问题,完成之后,小
组讨论,与组长核对答案,先组内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下去收集问题,并指导、
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1.对鸡兔同笼问题列方程,设鸡x只,兔y只,
X+y=35........③
2x+4y=94......④
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③、④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方程叫什么方程?(试着让
学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例说明需要注意的地方,和一些难以分辨的方
程,马上做自我检测第一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前面的问题同事满足③、④,把他们和在一起就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试着让
学生说出定义,做自我检测第三题,说明第四个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丁庄镇中心初中的王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一课时代入消元法。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感想这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方程组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化规思想。通过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训练,培养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解题方法,我设计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代入消元法。
成功的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设疑思考、点拨启发、小组探究、逐步深入。
三、学法指导
我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四、教学设计
1、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2、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环节一:创设情境
活动一:出示引例:我校举办“奥运杯”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胜1场得2分 ,负1场得1 分,我班篮球队为了取得好名次 ,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40分,那么我班篮球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尝试发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呢?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初步体验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角度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三:小组展示
学生活动:分小组针对老师给出的题目,展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教师关注: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四:再看转化、把握解题技巧
学生活动:观察转化过程中的技巧,并尝试总结。
设计意图:转化是解方程组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度的关键,在这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代入消元法。
环节三、小组闯关
活动五:闯关练习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小组竞争过关比例。
学生活动:做练习题
教师关注:学生解题的步骤的完整性,和解题的正确并及时的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掌握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过程,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体会消元的思想。
活动六:闯关练习二,给出一个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本题。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提出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得多角度思维能力。
环节四、拓展升华
活动七:出示例题2.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在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想法,然后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
设计意图:通过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的目的。
环节五: 反思小结
活动八:我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关注:(1)学生是否养成归纳、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2)评价学生是否全面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环节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P103 第2题 ⑵ ⑷, 第4题
2、选做题:
设计意图:分层次,选择作业题,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
最后我以著名数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结束这节课。
五、板书设计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2、代入消元法的一般步骤:
3、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消元思想、方程(组)思想.
六、教学感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
坚持一个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坚守一个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贯穿一个思想——享受数学,快乐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有不当之处尽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已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不但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的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初中阶段要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两种,教材都是按先求解后应用的顺序安排,这样安排既可以在前一小节中有针对性的学习解法,又可在后一小节的应用中巩固前面的知识,但教材相对应的练习安排很少,不过这样也给了我们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 课程学习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对方程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从而促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化归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感受“消元”思想。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师友互助交流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明确问题,学生积极参思考与讨论探究、师友合作交流,进行总结,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鉴于本节所学知识的特点,抽象教学、学生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将难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利用好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组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师友合作交流来探讨怎样才能变“二元”为“一元”。然后利用单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及时强化“代入”的本质。
三、说学法
本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学习并对老师的问题展开有师友讨论与交流。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一元”学生较难掌握,在提出消元思想后,应对具体的消元解法的过程进行归纳,让学生得到对代入法的基本步骤的概括,通过“把一个方程(必要时先做适当变形)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步骤。把具体做法与消元结合,使学生明解其目的性。明确这样做的依据是等量代换。整个过程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师友合作来实现课程目标,此外,教学中,各个环节主要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法,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必要时教师给予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流程
(一)简单复习
学师学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说完后两组师友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二)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下,对本课学习有一个大体了解。
学生认真学习课本P91例题1上面的内容,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电子白板出示)
1.什么叫消元思想 2.代入消元法
学习完成之后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三)合作探究
电子白板出示问题: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保安族中学校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1.师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上述问题中,除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外,我们还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活动: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胜的场数是x 则负的场数为22-x,列方程得 2x+(22-x)=40
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列方程组得
x+y=22
2x+y=40
2.自主探究,师友讨论
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
3.学生归纳,教师作补充:
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
(1)2x-y=5(2)4x+3y-1=0
学生活动:尝试自主完成,教师纠正。思考:能否用含y的式子来表示x呢?
4、教师来说方法:(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x-y=3
3x-8y=14
思路点拨:先观察这个方程组中哪一项系数较小,发现中x的系数为1,这样可以确定消x较简单,首先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而后再代入消元。
解:由变形得 X=y+3
把代入,得3(y+3)-8y=14
解这个方程,得 y=-1
把y=-1代入,得X=2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X=2
y=-1
如何检验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检验。
总结步骤:变 代 求 写
(四)小试牛刀(给你一个展示的舞台)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2、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认真做!(教师巡视学生)
完成后,教师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步骤:
变 代 求 写
(五)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你认为在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作业:中午:课本 第二题1、2小题
晚上:《作业与测试》。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8
一、内容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它既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延续,又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
1.2学生情况分析:就方程而言,初一学生已有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所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新的方程并尝试通过类比“发现”有关新概念,使学生逐步建立方程的知识体系。但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表达形式是陌生的,对他们来说正确写出解并理解其含义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能辨别那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正确的写出他们的解
能力目标:通过尝试命名新方程、尝试“发明”有关概念,培养学生知识移的能力,并从初一开始养成建立知识体系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发现中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 理解、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能用正确的形式表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课堂结构设计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题)、尝试命名和定义
练习反馈
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并发现方程组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在小结巩固中更好的理解概念
分层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回归实验,学生完善自己的设计
四、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PPT演示文稿的高效性、板书的实效性和可留性以及事物演示的直观性,将它们有机结合,各取其长。
五、教学过程设计
5.1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题)、尝试命名和定义。
实验情境:请学生将手中40厘米长的绳子绷成一个长方形。(课前结已打好,所占长度忽略不计)
相互交流:学生相互交流所绷成的长方形是否完全相同,有何异同之处。
(异:各自的长和宽不同;同:周长都是40厘米。)得出实验结论:周长为40厘米的长方形有无数个。(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与结论)
引出课题:如果宽设为x厘米,长设为y厘米,你能发现x和y的关系么?(x+y=20)。学生会感觉这个式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是个方程,陌生的是它是什么方程。引导学生将它与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作比较,(未知数的个数不同),进而请学生尝试给这样的方程命名,并给出命名的理由。(二元一次方程)。引出课题。并且由学生仿照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尝试定义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请学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强调是两个未知数的值。
就x+y=20这个方程而言,它的解是多少呢?学生发现有无数个,
如x=1,y=19;x=2,y=18;通过设问x=1时,y还能取什么值?让学生理
解虽有无数个解,但x和y是相互制约的,所以前面要加 , x=1 这
y=19
一对值就是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请学生规范的写出一些解。
这无数个解都适合这个长方形问题么?学生讨论后可得出,负数不行,小数可以,所以长方形问题仍然是无数个解,从而用方程解的知识解释了实验的结论。
最终用数学知识解释了实验的结论。
设计说明:实验与二元一次方程相对应,实验的结果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无数个解相对应。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用心感受x、y间的关系,激发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并且这个实验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学生自己发现、命名二元一次方程以及概念的知识基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迁移的要求不高,具有可行性。
练习1:下列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
① ②
③ ④
学生回答,并紧扣定义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牢抓二元、一次、方程三个关键词,设计问题,及时巩固定义。
请学生小结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2:写出二元一次方程 y-x=10 的一些解。
设计说明:在讲解解的问题中有三个关键点: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2、每一个解由x和y这一对相互制约的值组成;3、解的书写格式。并通过练习反馈掌握情况。
5.2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并发现方程组。
5.2.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周长为40厘米的长方形有无数个,若希望这道题的答案是一个而不是无数个,请学生想办法满足我的要求。(小组讨论)
从学生设计出的众多问题中选一个讲解,若加条件:长比宽长10厘米。
此时长y宽x需要同时满足x+y=20和y-x=10,如何在书写上体现“同时”呢?
x+y=20
前面加上 , 请学生给 y-x=10 命名。(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给出定义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说明:仍通过原来的实验,自然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练习3: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1) (2) (3) (4)
学生分析前三个,对第(4)个展开讨论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但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一
定都是这样,如第(4)个方程组中共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强调是方程组中的未知数共2个)
练习4: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2 x+y=5
y=-1 2y-3z=1
设计意图:因为书上给出的定义是描述性定义,为了避免学生理解上产生偏差,特设计这一组练习,以强调所谓二元即指整个方程组中共含有两个未知数。
5.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研究方程组 x+y=20 的解。
y-x=10
在分别研究了这两个方程解的基础上,请学生对它们所组成方程组的解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称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发现找公共解麻烦, 下课前告诉学生有快速求解的方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5.3学会小结,引导学生在小结巩固中更好的理解概念。
至此长方形问题圆满解决,满足这个条件的长方形只有一个:长15厘米,宽5厘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了一些新的知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练习5:方程组 的解是( )
(强调公共解)
练习6:写一个解为 的二元一次方程。
变: 写一个解为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练习7:就实验中的长方形问题,每位学生完整的写出设计的题目,并解答。
设计说明:练习5 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
练习6 锻炼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练习7 由于在刚刚设计中只采纳了一位学生的设计,现在给大家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通过这个问题巩固全课的知识,前后呼应。
5.4课后作业:
必做题:94页 练习、95页1、2。
选做题:95页 综合运用3、4;
探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
考虑本节课概念多的特点,所以在每个概念的给出后都设立了一个小练习,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设置的练习中除了检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通过开放题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9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方程及方程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类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能力目标:会判断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会在实际问题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构建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方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
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
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
x+y=10
2x+y=16
表示:
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y=10
2x+y=16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xyy
上表中哪对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五个环节。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升华知识。
练习2:已知下列三对数值:
哪一对是下列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指示、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教科书第89页1、第90页第1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两个题,不仅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巩固。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五、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依次经过比较、归纳等活动,最终探索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是关于本节课的几点说明:
1、本节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为跳跃较大的知识点作充分的铺垫,密切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知识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思想为导向、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中介、训练为主干,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操作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2、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独立思考,形成主见并进行交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进行实验操作,使课堂教学灵活直观,新鲜有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过程的有序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可靠性。
3、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怀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观察评价、问题讨论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通过几组习题,将学生水平层次记录在案,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综合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在此之前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方程的步骤,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了本节课为后面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做下铺垫。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与类比学习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理解较为容易,找出方程组的解,相对来说有难度,需要教师多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了解它们的解,能正确地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提升类比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以及方程与方程组的解。教学难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探究。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导入:展示篮球联赛图片,给出评分标准。并提出问题:这个队伍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用列方程解决问题,题中有几个未知数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利用篮球联赛的图片导入,并讲清楚评分规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展开学习。
活动一:学生尝试列方程解决问题,看看在列方程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分析题意,发现有未知数,可以使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当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时,他们会发现,胜负的场数都是未知的。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要求的是两个未知数,能不能根据题意直接设两个未知数,使列方程变得容易呢?学生在这样的提示下会有一定的想法,但对于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教师板书表格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题意,发现题干中包含的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得到两组关系式并设出未知数完成表格。
活动二:学生观察两个方程特点,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并试着下定义。
在这里学生通过类比学习,能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后,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就可以很好的展开了,对于本题列了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生共同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列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要解决篮球联赛的问题,就要求出方程组的解,接下来进行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完成表格,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为例。小组合作,找出几组整数解,并观察哪一组解也符合另一个方程。
在这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先将问题简单化,先研究一个方程的解,找到几组解后,再看哪一组解也符合第二个方程。也就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教师给出表格,小组在进行合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题意,两个未知数应取正整数。填完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
教师继续追问,哪一组的值也满足第二个方程。师生共同总结出什么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得到方程组的解,回归情景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展开本节课,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还能通过小组活动、类比学习等活动丰富课堂。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练习:对下面的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解。
加工某种产品需经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900件,第二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1200件。现有7位工人参加这两道工序,应怎样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第一、第二道工序所完成的件数相等?
设计这道题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补充纠正。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思考除了用列表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还有什么方法能找出解,能不能将它变成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通过列表观察得到了方程组的解,作业设计为让学生思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并提示能不能把它变成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下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1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节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与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多元(未知数的个数不止一个)方程组,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了解的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的基本思路。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册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方程(组),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生认识到一对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才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掌握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二、教法
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三、学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1、教与学互动设计:通过“篮球比赛积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很好的刻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做准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通过上述的两个方程对新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呼应新课标理念中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进行新课的学习。
3、课堂练习:用幻灯片展示的习题,学生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知识,更加充分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
4、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通过小结及做习题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生命在活动中丰富,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是活动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课堂在活动中精彩,强调通过师生之间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唤醒”沉睡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在活动中成长。由于我能力有限,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附:板书设计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xy=222xy=40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2
一、关于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是在前面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基础上的一节综合实际应用课。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利用方程组去解决,其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类似,而在列方程方面常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些。教材在让学生在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再次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 目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求解
2、能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中的相等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2、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列方程组往往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3、通过解应用题的学习,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学习,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两个实际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并把他们列成两个方程。
难点突破采取的措施:
1、可多种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然后由师生共同寻找两个等量关系,多次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2、用填空和选择的多种题型来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例题中两个问题将它们分列开,将难点分散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明
从一题多解的和尚吃馒头的引入开始,引导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在合作中寻找解题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做好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生命成长。帮助学生在方程探案中寻找等量关系,然后找到等量关系后,让学生尝试根据等量关系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在填空和选择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最后是课本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和分析问题,课外,让学生自己编题,领悟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下教育过程的规律:
1、遵循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体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由易到难,化整为简,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二)学法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也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自己探究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寻找、发现,学会归纳总结,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 导入设计
先用轻松的师生对白,让学生进入问题,讨论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通过体验新知识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 尝试练习
通过导入中的体验,让学生初步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成功了,他们尝到了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成就感,有学生失败了,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尝试练习
1、方程探案记: 你知道盗贼如何分赃吗
一帮强盗抢来一批布匹,躲在了树林里分赃,由于傍晚天色太黑,看不清他们有多少人,只听见带头的一个强盗喊着说:“每人分布六匹,还剩5匹,每人分布7匹,又少8匹。“请你根据他的说话声来判断,究竟有多少强盗,多少布匹?
大家一起探讨
(三) 范例设计
通过对课本例题的难点进行分解,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将难点分解。
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粗加工16吨。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
问:1、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 才能按期完成任务?
2、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000元,精加工后为20xx元,那么照此安排,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多少元?
(四)反馈练习
通过多种题型:填空、选择及问答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来自编应用题,体现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五) 归纳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归纳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重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 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十张
预习提示
通过预习你能说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基本步骤吗?
教学过程:试一试
探究一
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用饲料675千克,一月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用饲料940千克,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只大牛一天约需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约需饲料7-8千克。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分析:题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 1——
2——
若设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x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Y千克,根据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这就是说,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 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检测题
1 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求每辆大车与小车每次各运多少吨货物?
2 买10支笔和15个笔记本需35元,买20支笔和40个笔记本需60元,问每只笔和每个笔记本各多少钱?
探究2
据统计资料,甲 ,乙两种 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之 比为1:1.5,现要把一块长200 米,宽100米的长方形土地分成两小块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 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 ,乙两种 作物的总产量之 比为3:4?﹙结果取整数﹚
分析:甲作物的总产量=甲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乙作物的总产量=乙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若设AE=x 米, BE= y米,则种植面积分别是——,——基本等 量关系——,——于是可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过长方形土地长端约——米把这块土地分成两块,较大的一块种——,较小的一块种——
检测题
1 用白铁皮作罐头 盒,每张铁皮可做盒身25个或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 盒。现有36张铁皮怎样分配可使制成的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2现有10立方米木料 来制桌子,已知1立方米木料可制桌面15个或桌腿40个。一个桌面和4个桌腿配成一张桌子。怎样分配木料可使制 成的桌面与桌腿正好配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作业
108页 4,9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的四个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预备知识,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新的方程建模的基础课,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以及其他学科(如: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建模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引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的解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是反映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数学思考]
体会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多个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作用。
[解决问题]
通过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的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本节课中相关概念的掌握是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个数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方面通过学案与课件,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人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只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情景问答法、讨论法、活动竞赛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完成本节的教学,真正做到教师的主导地位。
2.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开拓自己的创造思维。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这也符合数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教学过程与课堂活动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NBA篮球联赛情景再现,利用世界男篮亚裔球星林书豪激励学生相信自已能够创造奇迹的励志教育,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顺利引入新课。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概念的教学,不纠缠于其语言本身,而是通过类比整合形成新的概念。由于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已经很了解,我主要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弱化概念的教学,强化对概念的正确理解,通过学案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以题组形式分层渐进式训练,让学生明晰概念,巩固概念,强化概念,提升能力。
3拓展延伸,深入概念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循序上升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更是一个生动活沷,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脑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当堂检测,强化概念
通过课堂随机选题的形式答题,通过合作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将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认知成果,从而营造宽松、民主、竞争、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学生数学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
5.反思小结,回归概念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五、教后反思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没有一个人能教好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已去学数学”。只有学生通过自已的思考建立对数学的理解力,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本节课,我致力于让学生自已去发现数学,研究数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不断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但教无止境,课堂仍然留有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这样的三个方面加强对课堂的研究:
一是加强对学法研究、学情研究,让教学方式与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重视学生课堂的学习感受,营造民主、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是提高教学机智、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5
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我是黄淮学院数学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06级学生,今天的*号选手,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参加本次教学技能大赛。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板书8.1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环节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幻灯片)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沿部分,在教材中起着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其次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会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在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通过自由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知识的独立性。
三、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来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通过列表求解、讨论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建模意识来理解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
在教法方面,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七年级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二主方针。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在学法指导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终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定教学过程如下:(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三)、跟踪反馈(四)、收获园地(五)、布置作业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篮球比赛积分问题,这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当然本课开始并不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而是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为今后学习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对有些学生我们可以直接给他列出方程,让他感知二元一次方程的好处。从而体现新课标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情境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从问题到方程。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活中的实例问题,“李明和妈妈买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探究一的设计意图是:从实例中引入二元一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述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在用数学语表述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方程现实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二”例题分析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由重量、总重量,价格、花费入手设未知量、列方程。列好方程后,引导学生用等量关系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采用代入法求解。这一点并不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探究三”在例题讲解中,教师要注意讲清楚要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确定性,方程思想的进一步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跟踪反馈
新课标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时适量的的巩固与练习仍然是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故而,我设计了层次递进的三道巩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师生共同解题,由教师示范解题过程,期间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通过“变式延伸、引申重构”加入与概念相关的深层次题目,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及时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四)收获园地
在此,通过总结结论、强化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二元一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提问:“你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吗?主要步骤有那些吗?”以加深学生对代入法的掌握。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五)、布置作业
在本环节,我将课后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学练习即课后习题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及时地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数学思考即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将本堂课所获得经验体会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同学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醒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记忆,逐步拉近他们观念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在此,我以直观、系统为主旨,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重难点突出、简洁明了的课堂板书,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要素在教学中的运用。
七、反思评价
按照“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整节课还应做到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同伴,彼此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主旨,同时努力推行“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卷入”到“做”数学的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给各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法、说重难点、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及反思评价几个方面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委评老师批评指导。
第五篇:《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
一、内容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它既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延续,又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
1.2学生情况分析:就方程而言,初一学生已有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所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新的方程并尝试通过类比“发现”有关新概念,使学生逐步建立方程的知识体系。但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表达形式是陌生的,对他们来说正确写出解并理解其含义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能辨别那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正确的写出他们的解
能力目标:通过尝试命名新方程、尝试“发明”有关概念,培养学生知识移的能力,并从初一开始养成建立知识体系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发现中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 理解、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能用正确的形式表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课堂结构设计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题)、尝试命名和定义
练习反馈
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并发现方程组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在小结巩固中更好的理解概念
分层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回归实验,学生完善自己的设计
四、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PPT演示文稿的高效性、板书的实效性和可留性以及事物演示的直观性,将它们有机结合,各取其长。
五、教学过程设计
5.1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题)、尝试命名和定义。
实验情境:请学生将手中40厘米长的绳子绷成一个长方形。(课前结已打好,所占长度忽略不计)
相互交流:学生相互交流所绷成的长方形是否完全相同,有何异同之处。
(异:各自的长和宽不同;同:周长都是40厘米。)得出实验结论:周长为40厘米的长方形有无数个。(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与结论)
引出课题:如果宽设为x厘米,长设为y厘米,你能发现x和y的关系么?(x+y=20)。学生会感觉这个式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是个方程,陌生的是它是什么方程。引导学生将它与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作比较,(未知数的个数不同),进而请学生尝试给这样的方程命名,并给出命名的理由。(二元一次方程)。引出课题。并且由学生仿照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尝试定义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请学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强调是两个未知数的值。
就x+y=20这个方程而言,它的解是多少呢?学生发现有无数个,
如x=1,y=19;x=2,y=18;通过设问x=1时,y还能取什么值?让学生理
解虽有无数个解,但x和y是相互制约的,所以前面要加 , x=1 这
y=19
一对值就是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请学生规范的写出一些解。
这无数个解都适合这个长方形问题么?学生讨论后可得出,负数不行,小数可以,所以长方形问题仍然是无数个解,从而用方程解的知识解释了实验的结论。
最终用数学知识解释了实验的结论。
设计说明:实验与二元一次方程相对应,实验的结果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无数个解相对应。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用心感受x、y间的关系,激发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并且这个实验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学生自己发现、命名二元一次方程以及概念的知识基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迁移的要求不高,具有可行性。
练习1:下列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
① ②
③ ④
学生回答,并紧扣定义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牢抓二元、一次、方程三个关键词,设计问题,及时巩固定义。
请学生小结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2:写出二元一次方程 y-x=10 的一些解。
设计说明:在讲解解的问题中有三个关键点: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2、每一个解由x和y这一对相互制约的值组成;3、解的书写格式。并通过练习反馈掌握情况。
5.2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并发现方程组。
5.2.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周长为40厘米的长方形有无数个,若希望这道题的答案是一个而不是无数个,请学生想办法满足我的要求。(小组讨论)
从学生设计出的众多问题中选一个讲解,若加条件:长比宽长10厘米。
此时长y宽x需要同时满足x+y=20和y-x=10,如何在书写上体现“同时”呢?
x+y=20
前面加上 , 请学生给 y-x=10 命名。(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给出定义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说明:仍通过原来的实验,自然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练习3: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1) (2) (3) (4)
学生分析前三个,对第(4)个展开讨论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但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一
定都是这样,如第(4)个方程组中共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强调是方程组中的未知数共2个)
练习4: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2 x+y=5
y=-1 2y-3z=1
设计意图:因为书上给出的定义是描述性定义,为了避免学生理解上产生偏差,特设计这一组练习,以强调所谓二元即指整个方程组中共含有两个未知数。
5.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研究方程组 x+y=20 的解。
y-x=10
在分别研究了这两个方程解的基础上,请学生对它们所组成方程组的解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称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发现找公共解麻烦, 下课前告诉学生有快速求解的方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5.3学会小结,引导学生在小结巩固中更好的理解概念。
至此长方形问题圆满解决,满足这个条件的长方形只有一个:长15厘米,宽5厘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了一些新的知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练习5:方程组 的解是( )
(强调公共解)
练习6:写一个解为 的二元一次方程。
变: 写一个解为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练习7:就实验中的长方形问题,每位学生完整的写出设计的题目,并解答。
设计说明:练习5 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
练习6 锻炼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练习7 由于在刚刚设计中只采纳了一位学生的设计,现在给大家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通过这个问题巩固全课的知识,前后呼应。
5.4课后作业:
必做题:94页 练习、95页1、2。
选做题:95页 综合运用3、4;
探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
考虑本节课概念多的特点,所以在每个概念的给出后都设立了一个小练习,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设置的练习中除了检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通过开放题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2
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我是黄淮学院数学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06级学生,今天的*号选手,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参加本次教学技能大赛。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板书8.1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环节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幻灯片)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沿部分,在教材中起着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其次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会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在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通过自由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知识的独立性。
三、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来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通过列表求解、讨论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建模意识来理解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
在教法方面,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七年级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二主方针。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在学法指导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终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定教学过程如下:(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三)、跟踪反馈(四)、收获园地(五)、布置作业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篮球比赛积分问题,这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当然本课开始并不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而是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为今后学习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对有些学生我们可以直接给他列出方程,让他感知二元一次方程的好处。从而体现新课标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情境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从问题到方程。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活中的实例问题,“李明和妈妈买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探究一的设计意图是:从实例中引入二元一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述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在用数学语表述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方程现实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二”例题分析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由重量、总重量,价格、花费入手设未知量、列方程。列好方程后,引导学生用等量关系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采用代入法求解。这一点并不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探究三”在例题讲解中,教师要注意讲清楚要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确定性,方程思想的进一步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跟踪反馈
新课标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时适量的的巩固与练习仍然是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故而,我设计了层次递进的三道巩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师生共同解题,由教师示范解题过程,期间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通过“变式延伸、引申重构”加入与概念相关的深层次题目,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及时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四)收获园地
在此,通过总结结论、强化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二元一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提问:“你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吗?主要步骤有那些吗?”以加深学生对代入法的掌握。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五)、布置作业
在本环节,我将课后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学练习即课后习题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及时地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数学思考即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将本堂课所获得经验体会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同学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醒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记忆,逐步拉近他们观念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在此,我以直观、系统为主旨,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重难点突出、简洁明了的课堂板书,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要素在教学中的运用。
七、反思评价
按照“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整节课还应做到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同伴,彼此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主旨,同时努力推行“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卷入”到“做”数学的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给各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法、说重难点、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及反思评价几个方面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委评老师批评指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在此之前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方程的步骤,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了本节课为后面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做下铺垫。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与类比学习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理解较为容易,找出方程组的解,相对来说有难度,需要教师多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了解它们的解,能正确地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提升类比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以及方程与方程组的解。教学难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探究。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导入:展示篮球联赛图片,给出评分标准。并提出问题:这个队伍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用列方程解决问题,题中有几个未知数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利用篮球联赛的图片导入,并讲清楚评分规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展开学习。
活动一:学生尝试列方程解决问题,看看在列方程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分析题意,发现有未知数,可以使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当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时,他们会发现,胜负的场数都是未知的。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要求的是两个未知数,能不能根据题意直接设两个未知数,使列方程变得容易呢?学生在这样的提示下会有一定的想法,但对于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教师板书表格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题意,发现题干中包含的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得到两组关系式并设出未知数完成表格。
活动二:学生观察两个方程特点,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并试着下定义。
在这里学生通过类比学习,能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后,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就可以很好的展开了,对于本题列了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生共同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列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要解决篮球联赛的问题,就要求出方程组的解,接下来进行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完成表格,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为例。小组合作,找出几组整数解,并观察哪一组解也符合另一个方程。
在这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先将问题简单化,先研究一个方程的解,找到几组解后,再看哪一组解也符合第二个方程。也就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教师给出表格,小组在进行合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题意,两个未知数应取正整数。填完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
教师继续追问,哪一组的值也满足第二个方程。师生共同总结出什么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得到方程组的解,回归情景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展开本节课,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还能通过小组活动、类比学习等活动丰富课堂。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练习:对下面的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解。
加工某种产品需经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900件,第二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1200件。现有7位工人参加这两道工序,应怎样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第一、第二道工序所完成的件数相等?
设计这道题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补充纠正。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思考除了用列表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还有什么方法能找出解,能不能将它变成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通过列表观察得到了方程组的解,作业设计为让学生思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并提示能不能把它变成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下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丁庄镇中心初中的王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一课时代入消元法。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感想这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方程组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化规思想。通过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训练,培养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解题方法,我设计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代入消元法。
成功的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设疑思考、点拨启发、小组探究、逐步深入。
三、学法指导
我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四、教学设计
1、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2、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环节一:创设情境
活动一:出示引例:我校举办“奥运杯”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胜1场得2分 ,负1场得1 分,我班篮球队为了取得好名次 ,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40分,那么我班篮球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尝试发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呢?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初步体验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角度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三:小组展示
学生活动:分小组针对老师给出的题目,展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教师关注: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四:再看转化、把握解题技巧
学生活动:观察转化过程中的技巧,并尝试总结。
设计意图:转化是解方程组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度的关键,在这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代入消元法。
环节三、小组闯关
活动五:闯关练习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小组竞争过关比例。
学生活动:做练习题
教师关注:学生解题的步骤的完整性,和解题的正确并及时的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掌握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过程,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体会消元的思想。
活动六:闯关练习二,给出一个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本题。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提出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得多角度思维能力。
环节四、拓展升华
活动七:出示例题2.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在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想法,然后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
设计意图:通过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的目的。
环节五: 反思小结
活动八:我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关注:(1)学生是否养成归纳、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2)评价学生是否全面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环节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P103 第2题 ⑵ ⑷, 第4题
2、选做题:
设计意图:分层次,选择作业题,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
最后我以著名数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结束这节课。
五、板书设计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2、代入消元法的一般步骤:
3、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消元思想、方程(组)思想.
六、教学感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
坚持一个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坚守一个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贯穿一个思想——享受数学,快乐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有不当之处尽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之后讲授的,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是学生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它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方便,同时为以后学习函数、线性方程组以及高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了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能初步体会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巧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转为较简便。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单一,教学学习活动中归纳能力较差这一特点,本节课主要采取“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实践——交流合作——说理——练习”的教学流程。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予以帮助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自主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从面获得新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例:篮球联赛中,化育节要到了,蓝球是初一(1)班的拳头项目,为了取得好名次,他们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已知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那么初一(1)班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设置问题:
(1)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
(2)若设胜X场,如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3)若设胜X场,负的为Y场,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又是什么?
(4)列出来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会解,那么又如何去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问题(2)和(3)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列出方程并解方程(1),而问题(3)让学生列出方程组即可,最后一问有意设置矛盾,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但一时又难以给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消元。
(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刺激学生对身边发生的问题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兴趣,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地揭示新课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环节: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1:因为胜负场数和是22场,所列的方程除了X+Y=22外还有其他哪种形式?
在学生回答出Y=22—X和X=22—Y,教师接着提问;由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x+y=22①
2x+y=40②
能不能得到方程2X+(22—X)=38?如何得到?提出问题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观察。例如:从设未知数表示数量关系的角度或从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上观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联系,学生回答后,马上暴露知识发生过程:(1)Y=22—X
(2)用22—X替换方程2X+Y=40中的Y,即把Y=22—X代入2X+Y=40
问题2:
(1)这时,方程组转变为什么方程?哪个未知数的值可以先求出来?从哪里求?问题解完了吗?
(2)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如何求?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并将结果与前面列一元一次方程求出的结果对照。
(通过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思考,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通过演示,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由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
程的过程,从而明确消元思想——由二元化为一元——由未知化为已知。)
第三环节:师生合作,发现规律
结论:这种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思想方法,我们称为消元法(并板书课题),在消元法中我们消去一个未知数,消元是我们解方程组的关键。进而提示:我们是如何消元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把一个方程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后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这种消元法我们称之为代入消元法。
(这样归纳后,学生对解方程组的思路就会较清晰,能够顺利地实现目标,同时也会对这种方法表现极大兴趣)
第四环节:典例分析,规范步骤
让学生自学课本97页例1,规范解题步骤,然后根据云图中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明确问题答案,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①方程组是如何变形的?还有其他变形方法吗?
②将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解出另一个未知数更简便呢?
③你能先求出的值吗?
③何检验你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通过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对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更加明确。通过另一种解法,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选择适当变形方式,使运算简便。其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代入消元法有时可消去x有时可消去y。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第五环节:熟练技能,升华提高
要求学生练习课本98页第一题(再加一问,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体会哪一种表示方法更为简便)。第2题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自我批改的形式。在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完成当堂达标测试题。
第六环节: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哪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些?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2。必做题课本103页
选做题课本99页3,4
(作业分必做和选做是为了在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的前提下,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板书设计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
Y=4
Y=22—x
变形
设胜了x场,负y场,x+y=22①代入
2x+y=40②
设胜了x场,则负
(22—x)场,则消元
2x+(22—x)=40③x=18(说明:由于此编辑窗口不能插入线条,所以图示中没有带箭头的线条,请谅解。)
五、时间分配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2、师生合作,探求新知(10分)
3、师生合作,发现规律(3分)4、典例分析,规范步骤(10分)
5、熟练技能,升华提高(10分)6、归纳小结,作业布置(2分)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按照“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寻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典型例题——归纳代入法”的思路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认知内化,形成能力。将设未知数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进行比较,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获的新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6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教版教材的七至九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对方程进行知识性重点学的地方先后出现3次: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章正处在对前面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起着检查巩固的,又为以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 的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将来对有关线性方程的学习和研究都是一个中重要的入门基础。方程组是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用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来解决的,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将来他们从事现实问题的线性分析和研究有着启蒙和激发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求待定条件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会检验给定的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数学思考:在根据实际情况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能根据问题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情感体验:①在列方程组-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他人的看法并与
他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一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弄清二元一次
方程(组)及它们解的含义。
难点: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探
求。
四、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老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设置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案式教学
(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讨论,探索研究获得知识,得出结论)
五、学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以二人小组完成学案上的3个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鸡兔同笼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
让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设一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就会出现方程: 2x+4(35-x)=94(设鸡x只)...........①
4x+2(35-x)=94(设兔x只)............②
让学生设俩未知数来解,估计大部分同学列不出来,那么无论列出与否,引出正
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
(三)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
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并完成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的问题,完成之后,小
组讨论,与组长核对答案,先组内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下去收集问题,并指导、
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1.对鸡兔同笼问题列方程,设鸡x只,兔y只,
X+y=35........③
2x+4y=94......④
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③、④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方程叫什么方程?(试着让
学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例说明需要注意的地方,和一些难以分辨的方
程,马上做自我检测第一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前面的问题同事满足③、④,把他们和在一起就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试着让
学生说出定义,做自我检测第三题,说明第四个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7
一、关于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是在前面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基础上的一节综合实际应用课。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利用方程组去解决,其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类似,而在列方程方面常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些。教材在让学生在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再次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 目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求解
2、能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中的相等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2、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列方程组往往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3、通过解应用题的学习,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学习,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两个实际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并把他们列成两个方程。
难点突破采取的措施:
1、可多种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然后由师生共同寻找两个等量关系,多次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2、用填空和选择的多种题型来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例题中两个问题将它们分列开,将难点分散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明
从一题多解的和尚吃馒头的引入开始,引导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在合作中寻找解题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做好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生命成长。帮助学生在方程探案中寻找等量关系,然后找到等量关系后,让学生尝试根据等量关系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在填空和选择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最后是课本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和分析问题,课外,让学生自己编题,领悟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下教育过程的规律:
1、遵循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体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由易到难,化整为简,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二)学法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也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自己探究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寻找、发现,学会归纳总结,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 导入设计
先用轻松的师生对白,让学生进入问题,讨论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通过体验新知识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 尝试练习
通过导入中的体验,让学生初步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成功了,他们尝到了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成就感,有学生失败了,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尝试练习
1、方程探案记: 你知道盗贼如何分赃吗
一帮强盗抢来一批布匹,躲在了树林里分赃,由于傍晚天色太黑,看不清他们有多少人,只听见带头的一个强盗喊着说:“每人分布六匹,还剩5匹,每人分布7匹,又少8匹。“请你根据他的说话声来判断,究竟有多少强盗,多少布匹?
大家一起探讨
(三) 范例设计
通过对课本例题的难点进行分解,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将难点分解。
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粗加工16吨。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
问:1、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 才能按期完成任务?
2、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000元,精加工后为20xx元,那么照此安排,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多少元?
(四)反馈练习
通过多种题型:填空、选择及问答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来自编应用题,体现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五) 归纳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归纳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8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课时加减消元法。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安排在学生已经学过整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之后,它是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以及物理、化学中的运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消元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代数的一些特点和优越性;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学习,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往往不注意方程组解法的形成过程更无法真正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而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才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自学中,通常能掌握表面知识,如具体的一个问题的解题过程,但学生在数学解题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参差不齐,这也导至在学习中,特别是在自学中有的动力不够,有的更是缺乏探索精神,而在总结归纳中又缺乏合作的学习态度。在自学中能说出是什么怎么样,但又还探索不出为什么有什么联系 。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导学提纲自主互动学习,根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升华。
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积分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下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导学提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重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 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十张
预习提示
通过预习你能说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基本步骤吗?
教学过程:试一试
探究一
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用饲料675千克,一月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用饲料940千克,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只大牛一天约需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约需饲料7-8千克。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分析:题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 1——
2——
若设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x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Y千克,根据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这就是说,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 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检测题
1 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求每辆大车与小车每次各运多少吨货物?
2 买10支笔和15个笔记本需35元,买20支笔和40个笔记本需60元,问每只笔和每个笔记本各多少钱?
探究2
据统计资料,甲 ,乙两种 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之 比为1:1.5,现要把一块长200 米,宽100米的长方形土地分成两小块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 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 ,乙两种 作物的总产量之 比为3:4?﹙结果取整数﹚
分析:甲作物的总产量=甲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乙作物的总产量=乙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若设AE=x 米, BE= y米,则种植面积分别是——,——基本等 量关系——,——于是可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过长方形土地长端约——米把这块土地分成两块,较大的一块种——,较小的一块种——
检测题
1 用白铁皮作罐头 盒,每张铁皮可做盒身25个或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 盒。现有36张铁皮怎样分配可使制成的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2现有10立方米木料 来制桌子,已知1立方米木料可制桌面15个或桌腿40个。一个桌面和4个桌腿配成一张桌子。怎样分配木料可使制 成的桌面与桌腿正好配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作业
108页 4,9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已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不但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的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初中阶段要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两种,教材都是按先求解后应用的顺序安排,这样安排既可以在前一小节中有针对性的学习解法,又可在后一小节的应用中巩固前面的知识,但教材相对应的练习安排很少,不过这样也给了我们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 课程学习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对方程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从而促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化归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感受“消元”思想。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师友互助交流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明确问题,学生积极参思考与讨论探究、师友合作交流,进行总结,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鉴于本节所学知识的特点,抽象教学、学生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将难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利用好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组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师友合作交流来探讨怎样才能变“二元”为“一元”。然后利用单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及时强化“代入”的本质。
三、说学法
本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学习并对老师的问题展开有师友讨论与交流。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一元”学生较难掌握,在提出消元思想后,应对具体的消元解法的过程进行归纳,让学生得到对代入法的基本步骤的概括,通过“把一个方程(必要时先做适当变形)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步骤。把具体做法与消元结合,使学生明解其目的性。明确这样做的依据是等量代换。整个过程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师友合作来实现课程目标,此外,教学中,各个环节主要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法,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必要时教师给予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流程
(一)简单复习
学师学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说完后两组师友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二)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下,对本课学习有一个大体了解。
学生认真学习课本P91例题1上面的内容,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电子白板出示)
1.什么叫消元思想 2.代入消元法
学习完成之后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三)合作探究
电子白板出示问题: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保安族中学校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1.师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上述问题中,除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外,我们还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活动: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胜的场数是x 则负的场数为22-x,列方程得 2x+(22-x)=40
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列方程组得
x+y=22
2x+y=40
2.自主探究,师友讨论
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
3.学生归纳,教师作补充:
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
(1)2x-y=5(2)4x+3y-1=0
学生活动:尝试自主完成,教师纠正。思考:能否用含y的式子来表示x呢?
4、教师来说方法:(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x-y=3
3x-8y=14
思路点拨:先观察这个方程组中哪一项系数较小,发现中x的系数为1,这样可以确定消x较简单,首先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而后再代入消元。
解:由变形得 X=y+3
把代入,得3(y+3)-8y=14
解这个方程,得 y=-1
把y=-1代入,得X=2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X=2
y=-1
如何检验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检验。
总结步骤:变 代 求 写
(四)小试牛刀(给你一个展示的舞台)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2、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认真做!(教师巡视学生)
完成后,教师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步骤:
变 代 求 写
(五)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你认为在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作业:中午:课本 第二题1、2小题
晚上:《作业与测试》。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1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结论的学习意识。
3.通过本节课教学,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1.学生分析
认知起点,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本章知识,他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得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知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等量关系。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表现自我,求知欲较强,他们的逻辑思维以开始处于优势地位,
2.教材分析
本章知识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即应用后的又一种重要的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用它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比用一元一次方程更简捷,但在解法上他们又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在这节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消元这种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能准确选择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难点:已知一组解,如何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使解相同
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熟练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过程,培养对数学的感情,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自己的方法意见。向终身学习型人才发展。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乐于合作交流的品质和素养,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5.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探究、讨论、发现”的方法。因为它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年龄来说讨论法虽然更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但这是一节复习课,我认为复习应该是知识的整合和提高的过程,因此也可以。
三、教学过程及反思
我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一、探索只用二元一次方程也能解决实际问题,但答案不唯一。二、探索要使一的问题答案是唯一的,那么在刚才的基础上应该再添加一个,关于这两个未知数的关系的条件,然后才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唯一答案。这个环节是难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过程探索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理解,即它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时与列一元一次方程形成对比,即需要两个条件才能得出唯一答案。再者通过对一个问题实施两种列法,一种解法,也体现了二元与一元之间的转化思想。第三个过程是解方程组训练消元法的应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熟炼消元这种数学方法,同时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对自己的设计思路比较满意,因为我一直以为学数学就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提高推理分析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比较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两个方向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
我的课领导们已经听了过程就不再赘述。下面我按照教学环节把我这节课分析一下;
一采用刘三姐对歌引入,切近生活,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提出问题后,学生受定向思维影响,认为答案是唯一的,这种情况下我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如我问一个男孩的困惑在那里,然后给与合理提示,使他们继续讨论得出答案。缺点:备学生不充分,以致引题较难,脱离育才学生实际,今后应注意开讲很重要但要注意所选问题的难易程度。
二突破难点仍然采用讨论法,期间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我请一名同学解释了他的解题过程,又加以适当引导和鼓励,使讨论达到高潮。优点是能鼓励学生用实验的办法寻求解题思路,引导他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在考虑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展开讨论,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且我认为,通过这节课的训练这些孩子肯定会喜欢上讨论交流这种形式的,通过这节课教学使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从羞于讨论到开始讨论的过程。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我很高兴。缺点是:引导方向不够明确,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数学是一门精确的学问,不允许教师含糊其辞,不允许让学生猜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如:我在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以后,问孩子们:你们能不能添上一个条件使分法是唯一的呢/实际上这个问法对这些孩子来说还是跳跃性太大,致使他们再次陷入迷惘,我想如果我这样处理是不是更好一些:老师在黑板上把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几组解列出来,然后让他们观察每一组解之间的关系,再添条件构造方程。给我的教训是向学生提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具有启发性,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就非得是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构思不可。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因此我要学会提出一个真正称得上是问题的问题。今后备课我应该认真考虑到各个环节,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三解方程组 因为时间不够用处理非常仓促我原本的意图是想通过对比让他们体会代入消元源自于实际问题。因为这章知识点是解在前用在后
而我复习的时候把它倒过来也是这个原因。我组织他们讨论解方程组时经常出现的哪些错误,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的过程里接受这些错误从进而改正他们。另外这节课还存在两个问题:小组活动单一化小组,活动结束后应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加成就感。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列,回答问题不积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表达能力根本跟不上,我在巡视时有许多孩子跟我说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我认为这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应该继续搞下去,孩子的表达能力继续锻炼。
大家都知道凯慕柏莉奥立佛近日当选为20xx-年美国教师这在美国是一项殊高的荣誉。他曾经说:“好老师不必是那些上出成功课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的老师。好老师是那些有能力去反思一堂课理解什么是对了什么是错了寻找策略让下次更好的教师,以上是我对我的授课过程的分析,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讲的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问题审,设,列,解,答;经历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学会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以及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并正确作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解题策略,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
四、说教法
教法设计:回顾练习(5分钟),自主探究(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成果展示(10分钟),疑难点拨(10分钟),课堂运用(5分钟),小结发言(5分钟)。
教法设计意图
1.回顾练习
内容:
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
(2)既是方程的解,又是方程的解是
A.B.C.D.设计意图: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自主探究
出示问题: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需用饲料675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需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用饲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7~8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认真看P.105页的内容.
思考: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的方法有2种:
(1)先假设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再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来检验.
(2)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再来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
5分钟后谁能帮助李大叔解决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交流
组内成员讨论各自的探究成果,对不足和错误进行补充与更正
最终提炼出最佳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成果展示
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设,列的步骤),然后由发言人讲解详细的做法.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5.疑难点拨
(1)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列出方程组
(2)方法的多样——2种解法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打开思考路线,指导规范解题
6.课堂运用
实验中学组织爱心捐款支援灾区活动,九年级一班55名同学共捐款1180元,捐款情况见下表.表中捐款10元和20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确定表中的数据.
捐款(元)
5
10
20
50
人数
6
7
设计意图: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7.小结发言
谈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的小结,从审,设,列,解,答五步规范实际问题的解法.
五、说作业安排
作业安排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层次性分类定量的进行(我一般将学生分成三类: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
设计意图:从不同层次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的四个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预备知识,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新的方程建模的基础课,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以及其他学科(如: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建模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引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的解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是反映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数学思考]
体会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多个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作用。
[解决问题]
通过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的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本节课中相关概念的掌握是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个数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方面通过学案与课件,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人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只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情景问答法、讨论法、活动竞赛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完成本节的教学,真正做到教师的主导地位。
2.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开拓自己的创造思维。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这也符合数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教学过程与课堂活动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NBA篮球联赛情景再现,利用世界男篮亚裔球星林书豪激励学生相信自已能够创造奇迹的励志教育,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顺利引入新课。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概念的教学,不纠缠于其语言本身,而是通过类比整合形成新的概念。由于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已经很了解,我主要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弱化概念的教学,强化对概念的正确理解,通过学案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以题组形式分层渐进式训练,让学生明晰概念,巩固概念,强化概念,提升能力。
3拓展延伸,深入概念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循序上升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更是一个生动活沷,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脑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当堂检测,强化概念
通过课堂随机选题的形式答题,通过合作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将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认知成果,从而营造宽松、民主、竞争、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学生数学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
5.反思小结,回归概念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五、教后反思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没有一个人能教好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已去学数学”。只有学生通过自已的思考建立对数学的理解力,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本节课,我致力于让学生自已去发现数学,研究数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不断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但教无止境,课堂仍然留有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这样的三个方面加强对课堂的研究:
一是加强对学法研究、学情研究,让教学方式与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重视学生课堂的学习感受,营造民主、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是提高教学机智、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4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节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对这节课的认识与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多元(未知数的个数不止一个)方程组,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了解的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的基本思路。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册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方程(组),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生认识到一对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才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掌握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二、教法
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三、学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1、教与学互动设计:通过“篮球比赛积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很好的刻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做准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通过上述的两个方程对新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呼应新课标理念中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进行新课的学习。
3、课堂练习:用幻灯片展示的习题,学生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知识,更加充分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
4、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通过小结及做习题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生命在活动中丰富,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是活动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课堂在活动中精彩,强调通过师生之间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唤醒”沉睡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在活动中成长。由于我能力有限,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附:板书设计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xy=222xy=40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已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不但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的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初中阶段要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两种,教材都是按先求解后应用的顺序安排,这样安排既可以在前一小节中有针对性的学习解法,又可在后一小节的应用中巩固前面的知识,但教材相对应的练习安排很少,不过这样也给了我们一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体会学习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
(2)、了解代入法的概念,掌握代入法的基本步骤。
(3)、会用代入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观察、分析、划归获得数学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转化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划归思想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明确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总结,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鉴于本节所学知识的特点,抽象教学、学生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将难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组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合作交流来探讨怎样才能变“二元”为“一元”。然后利用单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及时强化“代入”的本质。
三、说学法
本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学习并对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学生较难掌握,在提出消元思想后,应对具体的消元解法的过程进行归纳,让学生得到对代入法的基本步骤的概括,通过“把一个方程(必要时先做适当变形)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步骤。把具体做法与消元结合,使学生明解其目的性。明确这样做的依据是等量代换。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通过探究和合作来实现课程目标;此外,教学中,范例的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对用的有效方法。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必要时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引入新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篮球比赛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
2、探究新知:在篮球比赛问题中,首先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接着提出问题:能否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探究讨论)。在学生得出正确的方程组之后提出问题:怎样解这个方程组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各组派代表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适时引导“消元”思想,对消元解法的过程予以归纳。
3、运用新知:在得出“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应用“代入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解题时应注意什么?在随堂练习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4、教学小结,知识回顾: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得失,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地方、解题的关键和步骤等。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一变、二代、三求、四代、五定”。
5、课外作业。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五、说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数学问题要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去,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本班的实际和知识水平,精心为学生创设贴进生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能极大地方便教学,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好地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能自主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