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2: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

第一篇: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

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

作 者: 王 萍

工作单位: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中心幼儿园 邮 编: 250304 电 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提供了指导思想,教师们仔细阅读深刻反省,立足自己的教育行为能与《纲要》中的教育观念相吻合,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放在自己身上,而忽视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性,从而导致了教育行为与观念相脱节的现象。下面我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亲身经历的和看到的问题现象归并为三大方面,并一一列举,和大家一起反思。

一、对于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反思

对于美工课来讲,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孩子们都喜欢去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现,但是如果是公开课孩子们的这种“随心所欲”可能会得到些控制,要按老师的设计思路去走,于是便出现了以下情形:

情形

1、在大班美工课《纸条变变变》中,因为这节课是新授课,所以孩子们一开始还比较感兴趣,积极参与,接下来是动手制作,当大部分幼儿已经完成,少数幼儿仍在继续时,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我按照教学计划开始下一个环节——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结果是没有完成的幼儿仍在继续做,导致其他幼儿也不能集中精力,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讲评,整节课以失败告终。

课后听课老师们说“这节课效果不好,课堂秩序差、乱,没有集中幼儿的精力,如果将讲评这一环节放在课下也许会好些”,但是如果去掉这一环节,我的这节课不就不完整了吗?为了自己的课完整一些,得到老师们的好评,而不去关注幼儿的反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让他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这样做对吗?到底谁才是活动的主体?

情形

2、在中班折纸《啄木鸟》一课中,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明显差异,所以在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折的快,有的孩子折的慢,但是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整个活动过程,让孩子们齐步走,当一名幼儿提前对我说“老师我折完啦”时,我告诉她“你先等会”,于是,在等的过程中,这个孩子坐在那里东看西看,完全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这个孩子与活动完全脱了节,在她看来“我已经会了,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因为老师的一个“等”字,让她对活动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参与的机会。

我们经常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尤其是能力差的幼儿,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提高、进步。但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难道就不需要老师关住吗?他们同样是活动的主体,同样需要老师 1 及时的给予肯定与赞扬,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积极参与并去帮助其他幼儿,更好地促进活动的开展,作为老师,这一点你反思过吗?

情形

3、每次活动结束时,我都会将那些好作品展示在美工角上,以此来显示本节课的成果。一次,张宏滎小朋友兴冲冲地拿着自己的画跑过来说:“老师我也想贴上”,我看了看说:“不太好,下次画好了再贴吧”,说完,这个孩子失望的低着头走开,课下没精打采的自己一个人站在门口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还时不时的看看自己手里的画。

当时我看到孩子的这一反应时,心里真是懊悔,每个孩子都有想要展示自己的愿望,可我却为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不惜伤害了一个孩子的美好愿望,没有满足她的心理需求,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伤害,让她认为自己画得不好,至少是不如其他小朋友画得好。试问一下:教师关注自己的成果重要还是关注幼儿心理需求重要呢?

情形

4、在美工课《我的城堡》一课中,这节课是利用纸条进行立体制作,对于幼儿来说挑战性很大,相对于平面制作粘贴来说难度较高,但是随着活动的逐步展开,一名幼儿展示了自己超强的表现力,她的的立体形象思维发展较快,动作很娴熟,很快一个立体城堡就完成了,周围的孩子纷纷请教、效仿。当一名幼儿在搭建城堡的四根柱子时有点困难,我试图去帮助他却遭到了孩子的拒绝,他对我说:“不用你管,我自己会做”,孩子的话让我感到很意外、很惊讶,难道是我我剥夺了他的权利,还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伤害了他的自尊,让他认为:在老师眼里他不行呢?

那么,老师该不该去帮助幼儿呢?究竟又是为了谁而去帮助呢?

幼儿园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那么,老师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吗?我们的教学设计应以幼儿为主体,全面设想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个各种表现、反应、问题,多角度挖掘教育对策。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更多的还是关注自己吧!在关注自己的课上的是否圆满成功时,却忽略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从而导致以上情形的出现。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真的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了吗?教师的教育行为真的与《纲要》中提出的观念相一致吗?

二、对于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社会性行为”的反思

《纲要》提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求,注重在一日活动及各领域教学中渗透社会性的培养。根据《纲要》精神,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幼儿社会性行为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还是比较重视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把握,而忽视了其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致使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水平偏低,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缺少同情心等,于是出现了以下情形:

情形1:在一节结构游戏中,老师刚把玩具倒在桌子上一名幼儿便张开双臂将玩具揽到自己的怀里,还时不时的去抢别人的玩具,引起了其他幼儿的不满,纷纷向老师告状并发生争吵,之后,谁也不理谁。课下抢玩具的孩子没有了小伙伴只能自己玩,她感到很孤独。面对这种情形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将玩具拿过来分给其他小朋友并抛给幼儿一句话:“你这样做其他小朋友怎么玩啊”,简单的一句话并没有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去 2 解决问题。说白了老师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幼儿的这种行为会给幼儿在交往能力方面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

情形2:大班在学习4 的分合式时,老师将4的三组分合式编成拍手儿歌进行教学,儿歌需要两名幼儿交叉拍手共同完成,当老师让幼儿自发结合进行拍手时,一名幼儿因为没有和自己的好伙伴拍手而不高兴,撅着嘴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其他小朋友主动邀请她也不行,执意要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拍手,老师只好将其进行调换,这名幼儿才肯进行拍手游戏。对于幼儿的任性,这位老师并没有对她进行说教,而是顺从她的意志将活动进行下去。情形3:在观摩中班体育活动《过桥摘桃》中,活动需要将幼儿分组进行接力跑、走平衡木、跳、摘等动作,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名幼儿因为嫌弃其中的一个孩子穿的不好看而拒绝和他在一个组,指名要和穿的漂亮的某某在一个组才肯愿意参加活动,这位老师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调换,而并没有对幼儿进行说理教育。

情形4: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一名幼儿不慎摔倒时,一个孩子看到跑过去并没有将其扶起来反而踢了一脚,随后几名幼儿相继模仿去踢那名摔倒的孩子,并且感到很高兴像是得了什么便宜一样,这时老师的处理方式是:让那几名幼儿站在一边,终止他们参与活动表示惩罚,活动继续,但那几名幼儿站在一边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反而有点沾沾自喜。活动结束了,但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同情心哪里去了?老师的处理方式对吗?我们经常说要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应对各种偶发事件的发生,但是当问题出现时能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能不能抓住教育契机实施有效的教育对策,又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

以上情形中幼儿的自私、任性、没有同情心都说明了幼儿的心理不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会将自己的思想意识毫无掩饰的反映在行为当中,(即: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性行为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社会能力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却忽略了。

三、对于活动中知识的“教”与“给”的反思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说:“这节课怎么上啊”?,“这个环节怎么教啊”?,似乎是老师不教孩子就不会,老师想的更多的是自己怎么教,而很少去想幼儿怎么学。难道老师教了,幼儿就会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老师怎么教的问题,以下几种情形是反映老师怎么教的几件事例,是“教”还是“给”,老师们应该反思一下。

情形

1、在学习8的形成时,重点是:在师幼共同点数7个苹果时引导幼儿说出再添上一个苹果就变成8个;难点是:让幼儿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当老师提问:怎样将7个苹果和8个苹果变成一样多?大多数幼儿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回答说:“在7个苹果后面再加上一个”,而没有人回答:“将8个苹果去掉一个”,于是老师继续问:“还有别的办法吗”,幼儿思考了一下没有想出办法,这时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8个苹果里去掉一个不就一样多了吗”,幼儿这才恍然大悟。课下我问了问班里的孩子,发现有的孩子已经想到了只是老师没有让说,也就是说老师根本没有留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去思考去表达,显然这里的“教”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并非从幼儿学习探究的角度去考虑,这种“教”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教”,而是“给”,将知识直接“给”了孩子,全盘托出。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故事,意思是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那么这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的“教”,又有何用?幼儿从中又会得到什么呢?

情形

2、还是在学习8的形成时,教师出示7个红苹果让幼儿点数之后,又对应出示8个绿苹果,老师问:“谁能告诉老师绿苹果有几个,用手指点数一下”,孩子们有的用手指一个一个的点数,有的孩子则用直接对应的方式看出是8个苹果,后者反映速度快,早就举起了小手,而前者则慢一步。虽然老师得到的答案都是8,但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它代表着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但这位老师直接将方法定性为用手指点数,固定了幼儿的思维模式,使得部分幼儿学习呆板不灵活,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忽视的不仅仅是幼儿的快慢之分,重要的是忽视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失去了一个探究幼儿学习方式的好机会。情形

3、在科学课《奇妙的小豆芽》一课中,放在自然角的小豆子开始发芽了,并且慢慢长大弯弯的伸向窗外,孩子们发现了很奇怪:它为什么会弯弯的向窗外生长呢?老师让孩子们试着猜想各种原因,但始终没有猜到。最后老师就直接告诉孩子: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而没有去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去探究,让孩子自己得出答案。虽然孩子们知道了答案,却失去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好机会。很可能有些知识经过引导幼儿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并提供机会和没有引导也没有提供机会,在幼儿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孩子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经过自己的探索,哪怕是一小会儿,也是有效地。“给”,永远只能是死知识,而“导”,才是激发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怎么教,怎么导。另外,在教育教学中对于提问、幼儿手口脑并用、以及活动的导入、活动的结束语等方方面面的设计都需要教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挖掘反思,认真领会《纲要》中的精神,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行为与《纲要》中的教育观念相吻合。

以上是我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景做了一下归纳总结,希望能与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共同探讨反思,改进、提高。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二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1

别小看了孩子数学活动时,幼儿在进行操作练习――采蘑菇。说“采蘑菇”,其实也就就是要求幼儿把书上的不干胶蘑菇撕下来,然后再按小兔篮子上的数字进行粘贴。幼儿在操作的时候,需要先把书翻到中缝,撕下不干胶蘑菇,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贴上,操作时,幼儿需要来回翻书,这样不仅仅操作速度慢而且显得个性麻烦。

该教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呢我正在想着。突然,眼前一亮,我看见诗函小朋友把“蘑菇”撕下后,全部贴在她的五个小手指上,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一个一个贴起来。咦,这样还真省事多了。我向小朋友介绍了诗函的方法,并鼓励他们也能够想出别的又快又好的方法。这样可好了,幼儿想出了很多方法,他们做起练习来省事多了,速度自然也加快了。

孩子们的举动,又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班上新添置了一种软塑料玩具,这种玩具能拼插出许多玩具,我想我不出示拼插示范图,看孩子们能拼插出多少种。说真的,当时我还以为孩子们没有我的示范指导,根本就不会拼插出什么,所以,当我眼前出现一件件造型别致的手提包、彩链、头饰等作品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我的眼睛。我兴奋地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鼓励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的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们玩得更投入了,普通的软塑料玩具因为有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而变得格外生动、搞笑。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应对幼儿独特的、有创意的想法,只就是常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细想起来,在他们大胆、童真、稚气的想法背后,又会有多少智慧的火花呢身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孩子,而就是要善于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发现他们富于创造性的想法,并适时地给予用心有效的评价和支持;此外,教师还要给孩子带给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同伴群体的相互模仿、激励作用,促进幼儿群体共同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2

组织小班主角游戏时,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有煤气灶、锅、铲、杯子、碗、盘子、衣服、梳子、电吹风、剪刀、衣架、洗衣机、热水器等。游戏前,我特地向孩子们提出要求:“要爱惜玩具,不争抢,玩后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孩子们都响亮地回答:“明白了。”但就是,游戏还没开始,孩子们就乱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锯似的抢着锅子,娜娜说:“这就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说:“我就是妈妈,我才能煮饭。”琛琛哭着跑过来:“老师,明明抢我的手机,不让我当爸爸。”明明争辩着:“他就是弟弟,我才就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机。”琪琪和诗诗为抢电吹风也吵了起来……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了。

我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材料,目的就是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发展,但结果就是幼儿对玩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却无法开展下去。问题正就是出在我没有充分思考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小班幼儿模仿和从众心理强,看到同伴玩什么也要跟着玩什么,所以会出现争抢主角、争抢玩具的现象。可见只投放种类多样,但数量只有一套的玩具就是无法使游戏顺利开展的。

有了前车之鉴,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我在每个“娃娃家”投放了两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头都有玩具了,争抢现象确实少了很多。但就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只见每个“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满了碗、盘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篮子、洗菜盆等。峰峰从菜篮里拿了一个萝卜,望着满桌子的东西不明白往哪儿放,最后干脆掀开锅盖把萝卜放在锅里;宁宁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锅里扔……又乱了套了。

投放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玩具减少了争执和冲突,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究其原因还就是我对小班幼儿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游戏资料相对单纯,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响游戏的开展,而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操作上。,那么,如何科学地为小班的主角游戏投放玩具材料呢经过几次尝试,我逐渐明白:同一主题的材料应多套,但种类数量不能过多,应根据阶段分层次投放玩具。游戏初期的玩具种类一般以四五种为宜,相同材料以两套为宜。随着游戏开展的需要和孩子经验的丰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种类和数量,以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丰富游戏资料。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3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辆玩具车。“怎样拉??”“教师,马孙伊抢我的小汽车”“我也要玩这个车的,我也要!”

这就是经常发生在咱们班的一幕幕抢玩具事件,也是咱们最头疼的事,咱们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龄仅有三岁半,并且都是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构成了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是到了幼儿园里,和那么多小兄弟姐妹在一齐,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习并领悟分享,从而减少这种争吵的发生呢。

经过和孩子们三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对故事、儿歌理解的很快,每次当我宣布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安静的用小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够利用儿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中领悟分享,体会分享的愉悦。有一次我讲故事《大家一齐玩》,让他们学习并领悟讲:“大家一齐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他们要和小兄弟姐妹一齐玩,不能争抢玩具。

对于孩子们,最有效的方法就应就是游戏了吧。所以我就利用区角活动的时刻让几个孩子在建构区一齐搭积木,在娃娃家玩的时候,我让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让马亦心和陈茜小兄弟姐妹专门负责厨房那块,做好吃的点心,让黄梦妍小兄弟姐妹哄宝宝睡觉,小医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医生,给生病的宝宝看病,让他们一齐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潜质和体会分享的愉悦。在去淘气堡或是滑滑梯的时候咱们也总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抢着玩,要一个轮着一个!”

在小兄弟姐妹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园里的活动状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需要大家一齐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生活、游戏。

经过一段时刻我突然发现孩子们为抢夺玩具而争吵的现象明显比以前少了,虽然还是会有个别小兄弟姐妹,可是我明白他们,正因我明白他们还小,咱们仅有用博大的无私爱心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悦。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4

汉语拼音是孩子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学会了拼音,孩子就能自己看书讲故事,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学习中,孩子能感受到汉语拼音的神奇力量。因此,学好拼音,让幼儿从小打下一个良好的汉语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来,我每天认真地备课,认真地教学,晚上在家也时常学习到很晚。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调动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令我欣慰的是,我班幼儿不管年龄大小,在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进步是明显的。多数的幼儿都已达到了初期的阅读水平,对于一句话,一首诗,一个童话故事,幼儿都能读的琅琅上口,对此,我甚感欣慰,家长们的反馈更是让我欣喜。我班的多数幼儿都在阅读课外读物,幼儿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在明显的提高。

教学中我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同时也有一些教学体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习是有窍门的,要活学,巧用

在最初的拼音教学过程中,我把汉字的书写笔顺应用于拼音中,我先让幼儿记住汉字最基本的笔画,“横、竖”及其正确的书写规则,再让幼儿巩固对“上、下、左、右”方向的概念,掌握了这两点,幼儿就能在记字母字形上有很大突破。

二、充分利用插图和游戏、儿歌、趣味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先利用图画来教学,以直观的形式穿插儿歌,让幼儿随着节拍有声有色地跟读,借助形象的图片和琅琅上口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认识,熟悉字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

三、多种教学形式并用,正确区分行近的字母。

在所学的拼音中,只有声母的b、d、p、q和复韵母的ui、iu、ie、ei,让幼儿难以分辨,容易混淆,我采用多种方法并用,来让幼儿强化巩固。如:在对声母b、d、p、q的教学中,我用:

1、手形比对法来进行记忆

2、实物记忆法

3、用肢体语言来巩固记忆。

在复韵母ui、iu、ie、ei的教学,我通常是用:

1、口型和发音过度的方法来让幼儿发准读音,让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口型的变化,逐渐发出读音

2、“找朋友”这个游戏也很适用于这几个拼音的记法

3、儿歌记忆法。通过这几种形式教学,幼儿对于这个字母的记忆拼读不再因恐惧而不敢张嘴了,个个都是大胆地展示自己。

四、循序渐进,讲解难点,突破难关。

在拼音的教学中j、q、x、y与ü相拼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习中的重点,我借助讲故事和口诀记忆的形式来让幼儿巩固加强,我也加入了情意表演,用讲故事形式同时还利用插图和儿歌来强化练习,如:“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和大y就摘帽”“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j、q、x、y四兄弟从不和u做朋友”在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安排,采用不同方法来让幼儿记忆,巩固对其的知识。

五、充分利用游戏,在快乐中学拼音。

我在巩固复习时通常是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如:

1、找朋友,出示声母,韵母卡片,让幼儿自己找到朋友并读出发音。

2、队列练习,让幼儿在打乱的字母里挑出声母,韵母,并排好队,再按顺序编读。

3、接龙游戏,这个游戏可以是一对多或一对一,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记忆。

4、送字母宝宝回家(正确地区分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5、游戏“小超市”从中挑出一些拼读音节来激发幼儿书写或朗读。

以上是我在拼音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拼音教学虽然枯燥乏味,但根据年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孩子们还是非常喜欢的。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读写并用,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学拼音,用拼音打开知识王国的大门。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5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转眼间冬天来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一、认真反思,教学工作抓紧抓勤。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实施了新课程《幼儿园整合课程活动》。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虽说有很多教学经验。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困惑。什么是整合?怎样整合?于是,我首先抓紧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纲领、结构、内容和形式。接着,加紧设计教学活动、布置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每当一次活动完了之后,我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出适宜的行为,下次继续实施;找到不适宜的行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学过程中彻底改进。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学习、勤反思,写好反思笔记,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学习,教研组工作抓实抓细。

作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专业发展上有新的收获,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所以,在自身发展学习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组的工作,带领全体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互相帮助着设计教学形式,分析教材特点等。正是这样的齐心协力,使得我们的教研活动频繁而精彩。我们的家委会成员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我们的健康宝宝也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还有我们年级的体育节项目、家访信息反愧家长会座谈内容、郊游注意事项及安排、区域环境的布置等都是通过教研活动来完成的。特别是我们的家教园地设计版面清楚明快、内容精彩新颖、形式赋予变换,获得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可见,要想有成绩,教研组的工作必须抓实抓细。

三、增进联系,兴趣班工作抓头抓尾。

园内的兴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负责的。今年,虽然我们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改进,但是活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依旧本着为家长服务、为幼儿发展的精神来组织兴趣班的工作的。新学期开始了,如何让家长朋友放心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活动呢?我认为必须抓好宣传,也就是抓好这个“头”。所以,开学初我就给每位家长发了兴趣班活动的通知书,全园的教师也大力地宣传和动员,使得报名的家长不断增加。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在兴趣班活动的整个学期里,我也会和老师互相交流心得、反馈一些教学信息;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等。

当然,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新的想法、设想我们都会交换意见,使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有成效。最后,我们还要抓好兴趣班教学的汇报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孩子的兴趣班活动,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给予每位孩子表现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更能为家长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长,最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个活动来进一步宣传我们的兴趣班教学活动,使得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红火!

四、互动交流,电教组工作抓好抓新。

本学期我们的网站版块全面更新,分为家园互动、教坛花絮、红幼风采。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6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搞笑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搞笑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能够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这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透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盼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必须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不知大家怎样认为呢?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7

在教完一堂课、组织完一次游戏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幼儿反馈的信息写“修改建议”,如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或提出修改意见,或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才更有效等,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在组织幼儿《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中,我进行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我有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于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发现了由于气流不足,泡泡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未能愈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因此是椭圆形的。

课后,我进行了思索,我觉得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此外,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我,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还要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8

要成为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探究问题的热情、质疑的精神和教学的主体意识。同时,外界的各种教育支持和帮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不同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不同的特征。在对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构想中,笔者将需要得到帮助的教师群体定位为“反思实践者”,而将能给予“实践者”帮助的教师群体定位为“反思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包括教师同伴和幼儿园园长,也包括大学专业教师或科研机构的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以下是笔者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初步构想。

入职期教师的培养

从观察描述入手,积累教学经验,了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职期教师是指教龄1年以内的新教师。这类教师的知识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而较少属于程序性知识。这些陈述性知识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少量的程序性知识则显零散而不系统。因此,对于新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优秀教师的大量教学实例,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理解组织教学的原理和一般教学经验,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与他们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聆听“反思支持者”外显的、展开式的反思活动,了解反思的基本思路。具体方案举例如下:

反思实践者反思支持者

定期观摩现场教学或录像,并尝试把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讲述出来,尽量详尽、全面。因为讲述过程本身就是对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如某新教师在观摩优秀教师组织的小班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后,对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和行为作了如下描述:“这位教师先请幼儿复习歌曲《大雨小雨》,又请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大雨’时做幅度较大的自上而下抖动手臂的动作,唱‘小雨’时做两手指轻轻触碰的动作,最后请幼儿用两种打击乐器——铃鼓和小铃分别为两段歌词伴奏。”对新教师的讲述进行补充,并且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新教师关注关键问题。如:“这位教师在请幼儿为两段歌词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时用了什么方法?她最先提的问题是什么?(想一想,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在下‘大雨’?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儿回答不出来时,她又提了什么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种乐器——铃鼓和小铃。请你敲敲小铃,摇摇铃鼓,听一听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下‘小雨’?)当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来时,这位教师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了什么话?(铃鼓发出来的声音像下‘大雨’,小发出来的声音像下‘小雨’,对不对啊?)请总结一下这位老师的提问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问题,比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学环节被自己忽略了,并做好记录。

听取“支持者”对教学中各环节的解释,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即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支撑其选择和判断的知识。对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中执教者的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并向新教师指出执教者用以调整教学策略的非言语线索,帮助新教师总结在什么情况下,利用什么教学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教学问题。如“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难以回答时,教师应该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如将问答题改成选择题,甚至改成是非判断题,从而使无效问题变成有效问题。”

在“支持者”的帮助下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类总结,记录关键环节,并形成书面材料向全园发布。这可以为回顾、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原始素材。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是合理的,才能为教学反思提供基本的参照物。帮助新教师分项归纳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优秀教师各种教学行为的类型、特点、效果。

倾听“支持者”的理论分析,形成书面材

料大学专业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从理论角度剖析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新教师将观察到的教学实践与原有的知识(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使新教师获得接近实际的经验。这样,教师同伴运用教学经验,专业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共同帮助新教师分析当时的教学情境,使新教师逐步形成反思的理论框架,积累经验材料。

第三篇: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与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长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所以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等。作为幼儿教育最初的承担者,这些父母们显然没有专门幼教知识,有的只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其中有好的也有坏。当然,这一方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但是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幼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到近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的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开始了幼教的新探索。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幼教界一直都没有停止这种探索的脚步。在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中国幼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幼儿教师的观念也得到了重大的转变。我认为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幼儿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后来,由于大力提倡幼儿教育以及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各种幼教的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所以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教育目的观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幼儿园的教育开始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的转变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转变。

二、教育内容:幼儿园曾经长期存在着一种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依照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的面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映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

三、教育方式: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

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蓬勃发展以后,许多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许多幼儿园开始改变以前的“家园不同步”的现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开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为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服务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四、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给幼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以上是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当然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一种“快乐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第四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参加合肥市首届市级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感悟(一)

发布时间:2010-10-01 来源:合肥二中朱先飞

2010年9月10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由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研修班第一阶段东北师范大学的学习。9月10日,是我们第26个教师节。当天下午6点,按照合肥市教育局的组织安排,在市教育局教师事务发展中心陈良生主任和肖水生老师的带领下,合肥市116名首届市级骨干教师,从合肥乘火车赶赴东北师大进行为期近12天的考察和培训。

11日下午2点半到达美丽的长春,还没有仔细欣赏、品味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一行就换乘三辆旅游大巴前往长白山考察东北的自然风光。14日,来自合肥市116名首届市级骨干教师终于云集在文化底蕴厚积的东北师大,带着合肥市教育局领导的殷切期望,在美丽的长春东北师大,与国家级的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接受大师们新课程理念的熏陶。

从14日至19日,在为期6天的学习中,我们仔细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7位专家教授的7堂专题讲座,两位吉林实验中学教师的报告,实地参观了吉林十一高中,观看学校宣传片的经验介绍,体验到名校的风采和办学特色。培训期间,通过与大师们的讲座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每位学员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教授们精彩的讲座,把教学理论与生动的事例相联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且能激发我的思考,使我平时的一些困惑得到了解决,使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提升。

在此特将培训时期的学习作如下总结,以便自己能在不断学习、反思、再学习、再反思的循环中取得进步,为教育教学贡献力量。

感悟一: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做现代型、智慧型的教师

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我处处感受到东北师大“尊重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通过路海东教授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应用》、王小英教授《多元智能理论及

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等教育前沿理论的专题报告,让我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只有更新观念,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课堂的实效和高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激励者、引导者,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科学,而实践又具有复杂、丰富和生命性。邬志辉教授在《智慧型教师的实践品性》讲课中要求我们要把

“本属于实践的东西重新归还给学生”,教育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召唤关系,让理论回归实践,提高教师的唤醒和触动力量。面对各种复杂实践,如“把同学的小刀子弄丢了”、“上课时间学生发短信”、“男女生交流过密”、“国外小两口与老两口同居一室,老两口挑卫生毛病”、“孩子早上不叠被子”……等等时,教师常常被“概念化”,犯先入为主的错误。而智慧的教师的做法是:悬置一切先入之见,探索属于教育实践本身的实践性知识,思考背后的东西,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合适的办法,做到育人、启迪人。邬志辉教授眼中的“三流教师”是: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感悟二:要规范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

在孔凡哲教授主讲的《中学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中介绍了:一节好课要涉及以下元素:情境过程(教学环境、学习兴趣)、认知过程、因材施教;好课的标准要重新定位:表达-关注与倾听;板书-反思与调整;组织-科研和技术;核心观点:有丰富的学科属性。孔凡哲教授结合案例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误区如:误区一: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孔凡哲教授认为:这样的活动华而不实,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误区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教师要认真思考:上课为什么要联系实际?为什么需要情境化?情境化和学科化将究竟如何?孔凡哲教授认为:要学会学科思考,要能够把课堂的情境化变成学科问题,即把现实问题学科化,把学科问题规律化,把学科内容现实化。走进学科看有效教学,要把课堂变成学科的课堂,土洋结合看有效教学,要把课堂做成扎实的课堂,要深入课堂看有效教学,把课堂打造成细腻的课堂。误区三: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说话。孔凡哲教授指出:教师要学会不讲或少讲;陈述;直接告诉学生;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讲的要讲,要充

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和能动性。误区四:只求“表面热闹”的教学,教师不知即使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孔凡哲教授认为:课堂活动的原则应该是启而能发、发而能活、活而不乱。误区五:片面理解教学手段现代化。孔凡哲教授认为:一般手段打不到理解的效果之时,才能现代化教学手段。任何现代手段的使用原则是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和感受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老师要装“傻”,要做一名积极的旁观者。即大事要有原则,小事要装不知道。误区六:为驾驭课堂教学产生困惑。孔凡哲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正确,要从过去的以学促教转变到以学定教。教师要当好“接生婆”,当好“助产士”。在谈到“优秀教师”时,孔凡哲教授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心中有两尊佛:学生和目标。孔教授还给优秀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标准:优秀教师=丰富实践+及时反思+行为矫正+提炼升华。

在《教师教学行为漫谈》报告中,李泽宇教授通过大量的现实案例,介绍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当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学的成败。”的确,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很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困扰,出现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习恐惧症、教师恐惧症等。这些来自师源性的伤害,既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又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教师的威信。李教授的话,让我深思,也让我在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实际上,很多年轻教师都会出现“十大不当的管理招式”,我也如此。因此,今后我要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杜绝不当的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个性意识、课程课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创造意识和反馈意识,加强师德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尊重学生,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五篇: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孩子不及格分数。”这句话不禁让我反思自己一年来的教育经历。

记得有个特别调皮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是班级倒数,一天他拿着作业到我办公室,局促不安的走到我面前,小声说:“陈老师,我这道题不会做。”我接过本子,扫一眼,见是我刚讲过的题型,只是数字变了一下而已,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你上课干嘛去了,我讲的时候你又不注意认真听,现在只把数字改了一下就不会做了,你就不知道按黑板上讲的方法只把数字改一下吗?去,万一不会就去问认真听了课的同学。”

我想这位同学肯定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因为他太伤心了。如果是好同学来问,就算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听课而不会做的题,我也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呢?当时,我压根就没想想这样做的后果,难道我这么批评他一通,他下次就能改正缺点,认真听课了吗?只怕是物极必反,他会更加不听课。现在想来,他当时能够来找我问题目,说明他很想弄懂这个问题,很想有进步,说不定他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敢走进我的办公室的,而我却轻而易举的扼杀了他的这种上进心。我真的很后悔。

我想,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老师可以说也有不少。有些老师见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刻给予评判“不对”,要他坐下;有学生作业本上错的多,对的少,就给他30分,50分;考试考得不好就给他不及格的分数。

学生虽然是小孩子,可他们也有自尊,他们也是大写的“人”,“差学生”虽然成绩差,但也有想成为“好学生”的愿望,只是有些老师将其这种愿望之火给扑灭了。再回头读读《教师的建议》中的那段话,其用意不就是要求老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吗?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我想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学中的情感啊!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而且也是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如果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信息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就很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而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学困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往往会有自卑感,对学习没有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不能威胁和惩罚他们,同时要教育其他同学不能嘲笑,奚落他们。

教师应从知、情、意、行统一的角度去组织一堂课,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以知识活动为主线,并通过这条主线去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做一个把爱奉献给教育的人!

下载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失控的现状研究

    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失控的现状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有很大转变。但是,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

    新课改中教学行为反思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

    教育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反思中提高——二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就结束了,教育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一学期中,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在语文教学方......

    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解放思想[小编整理]

    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解放思想 ——中江县回龙镇中心学校临津分校谢席刚 我们教师每个人都是学校主人,每个老师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树立发展意识、明了开放需求,确立学校的教......

    教师个人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反思改进计划

    教师个人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反思改进计划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一......

    幼儿教师高效教学行为之我见教育随笔

    幼儿园也能创建高效课堂吗?“教个1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个小儿歌,这么浅显的知识也有高效教学行为可言吗?”首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幼儿园教学的确存在高效、低效、无效问题,只是我......

    谈幼儿教师体态语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用三种语言,有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体态语言。文字语言传达信息、声音语言传达感觉、体态语言传达态度。成功的教学活动,不仅得益于出色的有声语言,也必......

    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行为的反思

    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行为的反思 王秀英 虽然后进生在班级里都是极其个别的,但转化工作没做好,在学生中会起到负面的影响。这个学期我有一位很特殊的学生,他基础差,对学习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