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注意力的掌控
浅谈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注意力的掌控
河口区河安幼儿园
杨菲菲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学习的门户。”一切来自外部世界的刚刚进入人的心灵的东西都要从那里通过,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这扇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就连我们有意识的听、说、哭、笑等心理活动都无法清晰、有效地开展了。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幼儿的一切智力活动,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参加才能得到发生、发展和形成。它就像我们心理旅程中的领航员和救护员,没有了注意,我们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就要偏离航线,甚至停止。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到上小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困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关键词:幼儿、注意力、掌控
一、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对事物产生兴趣、产生有意观察,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在一次小班故事的教学中,我尽量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他们看到上面画得很漂亮,很感兴趣。于是当我讲了第一遍故事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盯着图片,一致喊出:“老师,我们还要听”。第二遍的时候,伴随着有关教具的演示,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看着、想着、记着。最后,我遮掩教具,让幼儿随老师一起讲述故事,达到了随意注意替代不随意的目的。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减轻了智力负担,培养了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
二、为幼儿创造宽松,简单,适宜的环境。
幼儿的注意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应将活动室布置得醒目、整洁、美观,又不能过于华丽、繁杂,使人眼花缭乱。要根据幼儿知识范围用季节特征布置、美化环境,这样会使幼儿既受到教育,又获得美感,感到舒适。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教玩具的收藏,分门类放置、井井有条。教师的服饰要美观、得体。动作要适度。肢体语言应优美、准确,才能感染幼儿,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还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这些排除了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内外因素十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稳定。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配合幼儿的行为,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
三、教师要加强运用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首先,教师要学会变通语言,使语言具有吸引力。“老师说话说频啦,说绪啦,孩子就不过耳啦!”这是前辈们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这充分证明幼儿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在安排孩子进行活动的时候,语言要丰富,带有好听的语调,运用情境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把孩子带到活动的情境中来。老师在所有事物上都要学会变通与创新,尤其是语言,试着多用一些不同语气的语言跟孩子交流吧,改变那些凶巴巴的语气,试着学习和模仿表达变幻色彩的语言,孩子们会被你魔力般的语言深深吸引的!
其次,应用肢体语言。教师也可配合肢体动作进行模仿以给孩子带来全面的视听觉冲击,以此来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例如,在讲一个关于活动时,可以低声地对孩子们说:听!啊!这是什么声音?快,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再如,讲述小白兔拔萝卜,教师可模仿小白兔的动作来吸引幼儿参与进去。
最后,用幼儿的语言,而非成人语言。教师语言要易懂,易于幼儿接受。教师要善于利用特殊的刺激物——语言,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地听,并使之有常听常新之感。因此,教师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切忌信口开河,无中心,絮絮叨叨,致使孩子因为厌听而分散注意。由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很重要。如,语言课的讲述技巧也很重要,语调要有变化,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对于个别注意力极易分散的儿童,教师可用暗示、提问、转移注意等方法稳定其注意力,切忌大声呼喊幼儿姓名,或中断教学等方法,否则会使全班幼儿注意分散。
四、适宜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幼儿注意的条件。
人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直接影响人的注意。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降低孩子注意的成果,所以老师要善于从纷杂的现实中,选择孩子尚未掌握、但经过努力能理解的内容教给他,其注意自然会集中。还有,孩子坐下来刚学习时,老师可以让他们学习最感兴趣后较容易的东西,待集中精力后,再学习其他东西,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教学形式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
幼儿的注意力时间不能太长,小班20分左右,中班25分,大班30分,教学活动时间不易过长。幼儿对于颜色鲜艳的东西和游戏比较感兴趣,上课时多应用颜色鲜艳的教具和穿插一些小游戏,提高幼儿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在活动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相互转换,动静结合,如在一节教育活动过程中,一会儿安静的听老师讲、一会儿热情的讨论、一会儿好奇的动手操作、一会儿激情的演绎整个过程.....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对事物产生兴趣、产生有意观察,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总之,教学过程中,掌控幼儿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第二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我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专注之心。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而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之中,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稳定性差,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纲要》中还指出:幼儿活动要丰富多彩,以游戏为主,这也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与稳定,在教学活动中,我具体的做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加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基本功,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利用特殊的刺激物——语言,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地听,并使之有常听常新之感。因此,教师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切忌信口开河,无中心,絮絮叨叨,致使孩子因为厌听而分散注意力。由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很重要。如:音乐教师要具有熟练的键盘指法,能流畅地弹奏乐曲,演唱富有表现力,并要有饱满的情绪。这能唤起幼儿学习的愿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语言活动的讲述技巧也很重要,语调要有变
化,声音抑扬顿挫,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对于个别注意力极易分散的幼儿,教师可用暗示、提问、转移注意等方法稳定其注意力,切忌大声呼喊幼儿姓名,或中断教学等方法,否则会使全班幼儿注意分散。
二、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减轻幼儿的智力疲劳,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如:带幼儿认识南极北极,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南极没人住?”“南极、北极各有什么动物?”等,幼儿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因课前布置幼儿回家查了有关南极北极的资料)。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在一次大班故事“小苹果树找医生”的教学中,我出示了几幅图让幼儿观察,他们看到画面很漂亮,有苹果树,也有啄木鸟,很感兴趣,于是当我讲了第一遍故事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盯着图片,一致感出:“老师,我还要听”。第二遍的时候,伴随着有关的教具的演示,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看着、想着、记着。最后,我遮掩教具,让幼儿随老师一起讲故事,达到了随意注意替代不随意的目的。
三、为幼儿创设合适优美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幼儿的注意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分散,应将活动室布置得醒
目、整洁、美观,而不能过于华丽、繁杂,使人眼花缭乱。要根据幼儿知识范围用季节特征布置、美化环境,这样会使幼儿既受到教育,又获得美感,感到舒适。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教玩具的收藏,分门别类放置、井井有条,教师的服饰要美观、得体,动作要适度,肢体语言应优美、准确,才能感染幼儿,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还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这些排除了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内外因素十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稳定。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受直接兴趣和情绪状态的制约,常常对他们喜欢的活动表现出长时间的注意,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每一位幼儿融入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如“汽车上”的游戏,幼儿须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参与活动,边唱边做动作,一段完毕马上换座位,在这样全体都集中注意,全神贯注地投入中,幼儿的游戏能很完整地完成,这其中注意力直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篇:如何提高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
【摘要】我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专注之心。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学的最终目的,幼儿园教学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幼儿在得到更多快乐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而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之中,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稳定性差,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也与感知等心理过程一样,是有发生发展过程的,而且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智力发展水平。幼儿由于生理发展的限制以及经验不足,他们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倘若再加上教育上的疏忽失当,幼儿容易出现注意分散现象。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必须从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开始。教师应从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游戏的趣味性,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联动入手,促进幼儿注意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
有效策略
研究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顾名思义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教学活动中。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提高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保障。如何培养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在活动中我常常会看到我们小班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应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意义。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二、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游戏性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设计时还注意了动静交替,时张时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幼儿自始至终情绪愉悦,积极性高涨。教师还应综合主题活动,整个教育活动应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巧妙地巩固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灵活运用情境表演、谈话、讲故事、游戏、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表述、扮演角色,使他们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也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具的准备是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前就必须做好准备的,而在这些教具的准备中,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教具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东西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是强烈、直观的,因此,大多数幼儿喜爱鲜艳、明朗、夺目的东西。实物教具和动感教具最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毕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建立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的,如果用一些抽象的符号来代替某一样物品,那么幼儿不容易理解,而我们又怎能要求幼儿对一个他看不懂的事物产生兴趣呢?相信一棵活生生的小草比一张小草图片对于幼儿产生的吸引力必将大很多吧!而动态的事物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活动的指偶,一个活动的课件将更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更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具的准备上,我认为这两类应当首要考虑。
四、反复实践训练,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复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如果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
2.断鼓励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需要不断鼓励,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五、园共育,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在幼儿园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老师要抓,家长也要抓,家园共育。
1.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万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定共同目标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3.好表率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同时借助家长的积极配合,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儿童的早期逻辑发展》J.皮亚杰、B.英海尔德 亚洲出版社[2] 《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3]《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娥妹
2017/2/25
第四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也在提高,作为家长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孩子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而导致幼儿遇到事情总是依赖大人、或是容易放弃、缺乏坚持性、怕挫折、做事比较被动的现象。特别是在学习方面,总是听到老师、家长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躁动。而孩子们以后要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力和挑战的时代。在工作中需要他们有高度的坚持性、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环境,是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必要手段。
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引发问题,引导孩子探索。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说:“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 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索幼儿园环境的设置。音乐欣赏是一种抽象的音乐活动,一首乐曲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单靠教师的传授,幼儿的注意力得不到集中,更谈不上坚持了。倘若我们在环境设置中结合与教育有关的事物,常常以问题情景的设置形成幼儿的认知冲突,并激励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幼儿通过对环境中的探索理解问题情景中隐含的条件,从而去关注很多事物的因果关系、寻找各样的解决办法。在这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孩子要始终投入、注意力集中最后注意力也得到了发展。在音乐欣赏《水族馆》的活动中,我在活动场地上创设了水族馆的情景,让幼儿扮成小鱼,边欣赏音乐边引导幼儿观察环境的设置,幼儿就提出了很多问题,水草为什么会动来动去的?水草在跳舞、水草好像在说:“我要快快长大”等等,小朋友发现所设置的环境中事物,就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探索。就因为有了这种认知的冲突,才让小朋友从一而终地进行学习。
二、设施功能的挑战性,幼儿以小步递进的形式自我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里有这样一句话:“跳一跳,让孩子摘到苹果”这体现了将教学建立在幼儿原有经验上重要性。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正是具有了这种挑战性又可以找到答案的做法,才能激发幼儿的不断关注。在音乐欣赏《瑶族舞曲》在幼儿对第一段乐曲熟悉的基础上,我让小朋友们进行创编舞蹈,刚开始孩子们很感兴趣,都编出了很多动作,跟着音乐表演。表演了两遍就发现有些小朋友不感兴趣了,注意力的不能集中,这时我领会到第一段音乐相对于大班孩子的发展水平相对显得简单,于是我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并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编,孩子们这会就来劲了,注意力集中,每个小朋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表演。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环节幼儿的注意力就从中得到了发展。
三、利用丰富有趣的材料,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法要求在每个活动中都要做到让幼儿有材料操作、并引发幼儿进行探索操作、创造性地操作。音乐欣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很多有:乐器、手花、图谱、标志、等等。还可根据音乐的性质、内容进行选择。例如在一次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的活动中,刚开始时老师利用图谱组织幼儿欣赏乐曲,孩子们看到了音乐的图谱,很感兴趣,跟着音乐欣赏了两遍后,有部分幼儿不感兴趣了、注意力不集中、又讲不出乐曲的性质。就在此时我及时地提供了新材风车和彩带,同时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边玩风车边学着风车转动,(滚动)到柳树下就引导幼儿拿着彩带学着柳树摇摆(流畅)。孩子们说:音乐跟着风车滚动起来了,柳条和彩带也跟着音乐的跳舞。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乐曲的旋律,很快就说出了乐曲欢快、流畅的特点。
四、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是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有效途径。
有人认为审美的知觉,就是一种情绪的知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往往是从作品具有一定的情绪体验开始的。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在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这一教学中,教师带来了一只小花鸭,并和小朋友谈谈小鸭子,让幼儿说说有关小鸭的事,充分调动孩子门的兴趣,让孩子们带着愉快、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由于孩子们都喜欢可爱的小花鸭,看到小花鸭迷路时伤心地哭着找妈妈,孩子们也跟着伤心地哭了起来。并一直关心着小花鸭。“我们一起帮小花鸭找妈妈吧”“小花鸭,伤心,我会照顾你的”等等。孩子们关心照顾小花鸭的着急劲,说明了他们积极投入的情绪已深深地受到作品情绪的感染。所以积极投入的情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急小花鸭所急、想小花鸭所想,想办法帮助小花鸭找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注意力就得到加强。
五、不断创造、表现自我是培养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源泉,是民族发展的灵魂”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去模仿,幼儿的参与也只是短暂,更谈不上坚持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不断的创造和表现自我才能让幼儿坚持到底。在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表现滚动、流畅的运动方式。孩子们不断的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有的用手抱着脚学着风车滚起来了、有的变成蝴蝶跟着音乐的重音跳起而后旋转起来。平时注意力难集中的伟强小朋友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把自己像车轮滚动的动作表演了。之后他又想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动作教其他小朋友。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却提出了在表演一次的愿望。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学的投入。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在不断的创造和自我表现过程中注意力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了。
幼儿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在这重要的时期,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更需要对幼儿的一生做好启蒙教育,使幼儿从小知道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以后面队的各种挑战、打下良好的准备。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
黑石头镇中心幼儿园:余洪赛
我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专注之心。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而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之中,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稳定性差,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也与感知等心理过程一样,是有发生发展过程的,而且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智力发展水平。幼儿由于生理发展的限制以及经验不足,他们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倘若再加上教育上的疏忽失当,幼儿容易出现注意分散现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会用全部的知识来教育和引导幼儿,不仅要从德、智、体、美这几方面来发展幼儿,还需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到上小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困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走神,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活动中我常常会看到我们小班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应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意义。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二、教师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教具的准备是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前就必须做好准备的,而在这些教具的准备中,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教具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东西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实物教具和动感教具最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毕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还不曾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建立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果用一些抽象的符号来代替某一样物品,那么幼儿不容易理解,而我们又怎能要求幼儿对一个他看不懂的事物产生兴趣呢?相信一棵活生生的小草比一张小草图片对于幼儿产生的吸引力必将大很多吧!而动态的事物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活动的指偶,一个活动的课件将更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更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具的准备上,我认为,这两类应当首要考虑。
三、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游戏性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综合主题活动,整个教育活动应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巧妙地巩固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还可以在孩子坐下来刚学习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最感兴趣最较容易懂的东西,待集中精力后,再学习其他东西,这样效果会更好。设计时还注意了动静交替,时张时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幼儿自始至终情绪愉悦,积极性高涨。要依据幼儿的经验,要符合整体性、综合性特点,所以内容选择具有广泛性、丰富性,要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就好比陈鹤琴先生说的“生活即学习,生活即课程”,幼儿周围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适宜,要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要适合我们的教育目标。《纲要》中还指出幼儿活动要丰富多彩,以游戏为主,这也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与稳定,幼儿的注意受直接兴趣和情绪状态的制约,常常对他们喜欢的活动表现出长时间的注意。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每一位幼儿融于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如“木头人”的游戏,扮演木头人的幼儿,须以高度集中的注意不能说话不能变换动作;全体幼儿都得随时注意自己。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情境表演、谈话、讲故事、游戏、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表述、扮演角色,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感兴趣,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实践训练,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要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手工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需要不断鼓励,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五、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光在幼儿园是不行的。家长在家不管孩子,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使注意力分散。幼儿在幼儿园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老师要抓,家长也要抓,家园共育。例如我是经常这样问我儿子:“妈妈的手机哪儿去了?”、“桌上的玩具少了没有?”或是要求我儿子画一张好看的画送给妈妈作为礼物等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小学会关注目标。然后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当然,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自己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总之,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教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借助家长的积极配合,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