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失控的现状研究
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失控的现状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有很大转变。但是,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由教师情绪失控而导致的教育行为失控现象,这对幼儿身心发展、个性形成和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将产生不利影响,还会给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投下阴影,甚至影响师生互动过程。
半年来,我对本地区幼儿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教育行为进行观察、了解。采用了观察法和自由式的访谈法。观察方法是分别对六所幼儿园的大、中、小班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随机观察;并对其中一所幼儿园五个班进行半日活动观察。访谈法侧重了解教师对教育行为失控的理解和认识。
我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以下教育行为失控现象。第一,教师面对幼儿的种种不良表现,往往过多呵斥、惩罚,这不利于幼儿对错误的认识,同时会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第二,教师往往由对幼儿的印象、喜爱程度来决定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易使教师喜爱的幼儿形成骄纵的个性,教师头疼的幼儿出现沉默、反常行为,而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第三,教师压制幼儿的个性,人为剥夺幼儿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会使幼儿缺乏创造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教师教育行为失控会给幼儿造成种种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自省自察,从而转变教育行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出现教育行为失控现象,我认为与教师自身素质,幼儿园领导的管理及幼儿教育的外部环境有关。对此应从这三方面着手改善教师教育行为。第一,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优化自身文化知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及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第二,幼儿园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园里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工作考核,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第三,通过各种途径优化幼儿教育的外部环境,得到家长及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
总之,幼儿园教师教育行为存在的不足之处,必须引起幼儿园领导及教师的重视,我们只有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师行为失控研究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有很大转变;如,尊重儿童、信任儿童、注重个别教育等观念已逐渐为幼儿教师接受、认可和重视。但是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教师认识上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情绪失控,从而导致教育行为失控(教育行为失控是指教师在其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教育行为违背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的现象,这对儿童身心发展、个性形成和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将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投下阴影,甚至影响师生互动。为此,我认为必须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
经过查阅1997到2002年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杂志中有关教师教育行为的文章,我认识到研究者对这一课题仍然比较重视,涉及最多得是有关提高幼儿教师教育行为质量方面的文章。研究表明,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因素有很多,有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对 >>
教师行为转变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只有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才能取得成效,因而需要幼教研究者真正深入实际和广大幼儿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发展并检验有关措施与方法,以实现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达到促进幼儿教育的目的。
幼儿园这几年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有了提高和改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总是正确适当吗?通过实践观察,我发现一些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教育行为失控现象;因此,我决定对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教育行为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研究任务及目的
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失控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各园教师的教育行为,找出教师行为失控现象存在的原因,提出对策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对象
在本地区随机抽取六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一班对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和访谈,教师的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高中和大专文化为主,从事幼教工作均在五年以上。
四.研究方法
利用半年时间对各幼儿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教育行为进行观察、了解。采用观察方法和自由式的访谈法相结合。
观察方法是分别对各园大、中、小班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随机观察;并对其中一所幼儿园五个班进行半日活动观察。(观察提纲见附录1)
访谈方法是侧重了解教师对教育行为失控的理解和认识。(访谈提纲见附录2)
五.研究结果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存在这以下教育行为失控现象
1.教师面对幼儿的种种不良表现,往往过多呵斥,惩罚。
幼儿园里幼儿整天在一起活动,他们之间经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争执,甚至打斗现象,教师在为幼儿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幼儿的态度和行为而情绪受到影响,出现烦躁,发火等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导致教育行为失控。如,教师正在组织全班幼儿玩玩具,这时幼儿乐乐抢了幼儿壮壮的玩具,壮壮来找老师告状。教师 把幼儿乐乐叫过来,教育了他几句,就让他回去了。可没多久,又有几名幼儿来告乐乐的状,教师有些生气了,把乐乐叫过来训斥道:“乐乐,你为什么老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那么多玩具,你还抢!”“我没抢!”见乐乐顶嘴,老师更生气了,“没抢?!小朋友怎么都来告你的状,就你淘气!你别玩了。”
在幼儿园里,教师每天都要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有些幼儿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常常会将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给破坏,这时教师情绪往往失控,从而教育行为失控,出现大声呵斥,甚至当众惩罚幼儿的现象。如,全体幼儿正在听教师讲有趣的故事,突然有个“小捣蛋“拽了旁边小女孩的辫子,小女孩疼的“哇”得一声哭了起来,教室里一下就乱了,教师火冒三丈,几步跨过去,将捣蛋的幼儿拽了起来,“看你还欺负人不!”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但原来愉悦的气氛已不复存在。
在教师的权威下,幼儿的“捣乱”行为和他们之间的冲突表面上解决了,可实际上,幼儿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而是认为教师不好,老是训斥自己,他会想我怎样才能逃过或减轻老师对我的惩罚呢?而且,教师对幼儿经常大声呵斥还会给幼儿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幼儿会学着教师的样子大声呵斥其他幼儿,他们会认为大声呵斥别人也是人们之 >>
2.教师往往由对幼儿的印象,喜爱程度来决定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都有几十个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自身条件也不同,因而其生活、行为习惯、表现也不同。有些幼儿就显得特别聪明、乖巧、而有些幼儿就特别淘气、顽皮。教师的行为失控就表现在她们会对聪明,乖巧的这类幼儿过分偏爱,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各种活动和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甚至幼儿做同样的事,教师对待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琪琪是一个令班内教师头痛的孩子,而宁宁是一个乖巧的孩子。这天,他俩都跑来告状,说有小朋友打他。教师看了琪琪一眼,说:“老师知道了。”就让琪琪回去了。“宁宁到老师这来,怎么回事?“老师和颜悦色的询问事情的经过……教师自有解释:琪琪平常就爱没事找事,他不打人就不错了,还会被人打?宁宁一向老实、乖巧、不会惹事的,一定被人欺负了。
同样是被人打,教师由于把琪琪归为“爱没事找事的”一类,把宁宁纳入“乖巧”的一族在这种稳定的印象下,面对幼儿相同的需求,教师做出了不同的判断和处理。但琪琪挨了打,还不被教师理解,他会与和“宁宁不平等的待遇”进行简单的比较:为什么老师不理我?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呀?……幼儿越比较越愤懑,就会通过不断地捣乱等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教师不能平等的对待幼儿,长此下去,那些聪明、乖巧的孩子易形成骄纵的个性,他会对教师的态度极为敏感, 教师稍加批评,也会挫伤其自尊;而顽皮、淘气的幼儿,也会对教师失去信任感和亲切感,他们会表现出沉默、反常等行为,而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
3.教师压制幼儿个性,人为剥夺幼儿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
家长都想通过幼儿园教育,使幼儿学到知识,希望别的孩子会的,我的孩子也会。于是在幼儿园中,教师会对幼儿严格要求好让家长满意。但教师却忘了幼儿虽然年龄小,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往往只要求幼儿听从教师的指导,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结果幼儿的个性往往会被压抑。例如:一节美术课上,教师的目的是引导幼儿想像以拟人化的手法画出鱼群欢乐的动态形象。教师已提醒一名幼儿好几次了,让他在指定的画面上再添画一些水草,使画更漂亮,可幼儿始终不动笔,教师有些烦了,问:“你怎么还不画?” 孩子非常自信的说:“我觉得已经很漂亮了,不用再画了.” 教师一听皱了皱眉头说:“你在这画上水草会更漂亮!”……终于幼儿不得不画起来。
教师失控的教育行为仅仅是为了达到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却剥夺了幼儿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而幼儿创造性的火花,也被教师的做法给熄灭了。从此,幼儿只能循规蹈矩做事,已达到教师的要求。
六.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教育行为失控会给幼儿造成种种不良影响,同时,如果这种情绪和行为是经常的,也会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会改变教师自身的个性和性格。我们发现,自己干教师时间长了,性格越来越急躁,这或多或少与经常性的行为失控有关,而这种不利因素又可能反作用于幼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与我们工作的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是背道而驰。因此我们为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自察自省,从而转变我们的教育行为。那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为什么会出现教育行为失控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
第一.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方面。
幼儿园教师在尊重幼儿,注重幼儿个性发展等观念上已有很大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教育行为失控现象,可见教师还没有真正做到观念和行为的统一。而作为教师如果观念和行为不能彻底转变,她就不可能克服来自机体内、外的困难,克服工作的情绪化,也不能去体验工作中的愉悦、感受成功并安于幼教事业。因而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把爱心化作实际行动,做到爱岗敬业、尊重热爱每位幼儿。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幼儿自身特点或幼儿某些不良表现的影响,而导致的教师教育行为失控都是在情绪失控下非理智做出的,难以想象,一个喜怒无常的教师能创造出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因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水平,不但要加强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宽容精神,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学会微笑、真诚接纳、尊重和理解幼儿。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育行为失控现象,很多是因为教师知识、能力与经验的不足引起的。如,教师在儿童发展方面知识的不足,使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把幼儿好动的天性,视为调皮、捣蛋,而对幼儿过分呵责;教育技能的不足,使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及不能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等。因而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知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教师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用和幼儿完全平等的身份及幼儿喜闻乐见的语言、表情、手势去组织、指导、帮助幼儿。
第二.幼儿园领导管理方面。
幼儿园班级内 幼儿人数众多,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们喧闹的环境和层出不穷“不听话”行为,如果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天长日久,教师对幼教工作,对幼儿的热爱之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消磨而淡化;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可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种幼教法规、规程,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规范教师的行为;还可通过学习优秀教师事迹、开展师德形象讨论,评选师德标兵等形式,来学习先进人物的好思想、好作风,从而净化思想,升华认识。
长期以来各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把上课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这也是教师的中心任务,因此园领导评价一个教师好不好的标准是看她会不会上课,课上得好不好,而对教师日常活动中对待幼儿的态度、行为关注较少,考核不足;因此,我认为应当调整原有考核标准,放宽对教师上课的要求和限制,以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施情况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实际能力的获得为评价重点。这样,教师的责任感增强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失控现象也会减少。
<<
第三.我国幼儿教育外部环境方面。
我国在儿童教育方面一向是以施加高强度的规范教育为主,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主导地位,;加之现在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受传统的“玉不琢不成器”的观念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影响,较重视幼儿的知识学习和规矩的养成而忽视幼儿好动的天性和个性。这就需要幼儿教育方面的杂志、刊物给予舆论、信息上的倡导,使大家明白教育幼儿不仅仅是学知识、懂规矩及照顾好幼儿,而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不只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还应得到家长、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
七.小结
通过对各园教师教育行为失控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出教师教育行为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应当引起领导及教师的重视,以便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教师的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八.附录
【附录1】观察提纲:
1.日常生活中。
1)幼儿来、离园时,对情绪不好的幼儿,教师是否给予安慰,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是否能够搂一搂、抱一抱。
2)当幼儿无意出现过失时(撒汤菜、摔了、吐了、大小便弄到衣服或床上时……),教师是妥善处理、耐心安慰幼儿;还是指责、埋怨幼儿。
3)当幼儿有意出现不良表现时(打架、骂人、抢玩具等),教师是不受幼儿自身特点影响,对他们的态度、行为一样;还是喜欢的幼儿耐心教育,不喜欢的幼儿训斥、批评。
4)当幼儿生活上遇到困难(生病、穿不上衣服等)时,教师是否耐心照顾和帮助幼儿。
2.教学、游戏、户外活动中。
1)个别幼儿有说话、捣乱等不良表现,教师是呵斥、体罚、变相体罚;还是根据幼儿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进行教育。
2)教师是否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同时兼顾个别幼儿,因人施教,引导、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3)教师是否同等对待幼儿,不论是教师喜欢的幼儿还是不喜欢的幼儿,让他们在活动中都 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4)活动结束时,教师是客观评价幼儿,指出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成功和进步;还是嘲笑、挖苦活动中表现欠佳的幼儿。
【附录2】访谈提纲:
1.你认为存在教育行为的失控现象吗?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你是否有因个人情绪失控而导致教育行为失控的现象存在?
3.在现实教育中行为失控的表现有哪些?
4.你认为产生教育行为失控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采用何种方法可以防范教育行为失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摆脱幼儿的消极影响与控制——教师教育行为改善的重要一步》 庞丽娟、董奇、陶沙 原载 《学前教育》 1997年第3期
2.《退一步海阔天空——谈教师对惩罚行为的控制》 王晓燕
原载 《学前教育》 1997年第9期
3.《努力保障教师教学主体的地位》 葛凤林、李红 原载《学前教育》 1999年第9期
4.《对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张雪
原载 《学前教育研究》 1999年第5期
5.《一个实习生眼中的幼儿教师——建议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沈建洲 原载 《学前教育研究》 2001年第6期
6.《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顾荣芳
原载 《幼儿教育》 2000年第1
第二篇:《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的书,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教育研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提及了幼儿教师理念对产生教育行为的重要性。我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当前的幼儿教师理念更新较快,但是理念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到行为上,但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又是十分的重要的,所以产生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并且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将其落实到正确的教育行为上,这是幼儿教师不足的地方,也是必须要学习改正的地方。只有解决了这一个关键的问题,幼儿才能受到全方位的健康的成长。
书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中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即教师的发展已经是完成的了,对于教师不需要进行太多的研究,只要将先进的教育观念告诉他们,他们自然而然会去行动。而这个却是许多教育改革难以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原因。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对幼儿全面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观念的更新并不能完全保证教师行为的相应转变。一些教师虽然能够清楚地讲述教育观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出现与之相悖的教育行为,可谓“会说不会做”“说得好,做得不够”。我们知道,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教育观念中的“应如何”转变为教育实际中的“如何做”。教育观念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以教师的教育行为为中介的,做一,教师的日常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良好个性形成或者导致幼儿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是书中提及的在幼儿园中常见的教师不适宜行为。其中黑色字体为相对较常见的现象以及本人感受较深的部分,并且发表了一些个人的拙见,可供大家参考。
这里把教师行为问题与表现分成了四个环节,是按一日活动的时间段来分析的。
一、晨间接待
1.对于新教师来说,晨间接待的问题更多一些,可能不知道自己应该与家长进行怎么样的交流,只简单的打招呼“来啦”等等。
2.晨间接待中只注意与幼儿的交流,忽视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3.对有哭闹现象的的幼儿说:“怎么老哭呀,有什么好哭的呢。”“再哭,爸爸妈妈等会就不来接了。”等等。
4.很少与幼儿有身体上的接触,如抚摸等。
5.有时候只忙着接待幼儿,忽略了班上其他幼儿的指导与关照。
6.与家长交流时候,回绝家长要求“幼儿园没有这规定,我们很难做到。”
7.决绝要求:“这药您交到医务室,班上不管。” “衣服交给阿姨,别给我。”(这些行为也比较常见,但是这也难为老师了,因为确实要按照幼儿园的管理来做事,一边是家长,一边是学校,老师的行为也有为难的时候。但是这里,教师可以改变说话的语气,可以更诚恳更委婉的告知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与健康,用药要慎重,所以有学校的保健老师管理,并作登记,请把药拿去医务室。”表达同样的意思,教师应该体现自身的良好素养。)
8.向家长告状:“您家孩子又打人了。”
9.只与个别家长交流,忽视其他家长幼儿等等。(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关注较多,会比较主动地与教师谈话,相对而言,教师说起来也会多一些话,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像我是一个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虽然有进步,但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有些不善交流的家长话会很少,而另外一些家长则特别说的起来,主要还是自己不够主动,每个家长都会很关注自己的孩子,新教师应该要注意那些不善交流的家长,让他们同样了解自己的孩子。)
二、教学环节
1.确定目标内容的时候,愿意选择以往上过的熟悉的内容。(很多老师都喜欢选择自己上过的活动,或者自己比较熟悉了解的相关主题,因为这样的活动有经验,需要改动的地方都知道,可以设计的更好,课堂也比较能好掌控,包括幼儿的积极主动性,重难点的把握等等,往往会把那些需要较多操作材料的活动,如科学探索活动排除。科学探索活动需要较多的材料准备,有些活动材料十分难以收集,并且丰富繁多,是很麻烦的,但是科学探索活动往往能够更多的体现幼儿的自主学习。)
2.创设环境时,指令或者暗示幼儿“画什么”“做什么”“贴在哪儿”“怎么布置”,幼儿没有正真发挥自主性权利。环境布置一经确立,很少有调整、改变、增添等等,多的是让人观赏的行为,而不是与幼儿的发展共同体现。(我园新老教师在环境布置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学习,参观,交流。已经有所进步,重视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
3.教具材料完全有教师准备,幼儿参与很少,几乎没有参与。材料准备不充分,让幼儿坐等。观摩课材料丰富、充足。日常教学材料简单、说教偏多。(这些现象可能在年轻的教师中比较多见。)
4.对于活动过程中抢话、接话、接下茬的幼儿,多关注了课堂秩序,对幼儿说“抢什么,乱死了。”“谁让你说了,越着急,越不叫你。”“老师不喜欢插嘴的小朋友”“你回答问题举手了吗?老师叫你了吗?”等等。(这些幼儿的行为确实影响了一个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做出这样的回应是直接有效的,但是也伤害到了幼儿的自尊心与积极性)
5.对不举手问答问题的幼儿或者在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的幼儿强行叫起来:“你来说一说。”其实幼儿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有过,应为有个别幼儿上课经常会做小动作,注意力很不集中,别人都十分积极的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摸自己的拉链,裤子,手帕等等,提问他们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倾听教师以及其他幼儿的回答,但是同时也伤害到了幼儿。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6.回避、敷衍、拒绝、甚至否定幼儿的提问:“下课了在讨论”“一会在讨论”“老师也不知道。”等等。(有些时候教师没有时间来回答幼儿的问题,或者幼儿的有些问题比较难,教师连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会很敷衍的回绝幼儿,这样会渐渐打消幼儿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
7.不重视幼儿操作活动,怕麻烦,常被教师的示范演示所代替。(我有时候就经常采用示范演示的方法,因为觉得直接有效,节省时间好让幼儿进行重点的环节,其实幼儿的自我探索学习的只是更多,价值更高。)
8.对于没有兴趣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幼儿,经过一番引导不起作用,教师还是会强迫其参与。(这里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合,如果教师使用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引起幼儿的兴趣,那么,他一定会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有时候有的幼儿就是不愿意参与,教师一时想不出办法,就会强行,也许有的教师不会这样,就让他在旁边看,但是我往往会拉他进入活动,虽然幼儿参与了,但其实并没有的到经验的提升,反而会影响幼儿的情绪。)
9.不让幼儿在操作中过多交流:“别说话,自己做自己的。”
表扬过于笼统:“好”“对”“真棒”“真聪明”等等。(这也是较常见于年轻的教师,教师经验的缺乏,不会有效地进行语言引导等等。不会对幼儿回答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
教学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行为产生较深刻、较持久影响的活动,也是教师观念与行为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以上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需要知道自己不适宜行为有哪些,并且有意识的逐步改正。
三、游戏环节
教师口头上重视游戏,但一有突发任务或者其他因素造成需要占用时间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占挤幼儿游戏的时间。(说明对于游戏的重要性理解的不够深刻)
活动区域设置和游戏玩具材料多由教师提供,即便幼儿参与,也是教师下发指令“明天要做机器人,每个小朋友带一个空纸板盒子来。”等等,这样的指令不再少数。
在开展新游戏和投放游戏材料的时候,教师总怕幼儿玩不好,因此,反复的给幼儿讲游戏的玩法、材料的使用甚至让幼儿练习等等。
在游戏评价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四、生活环节
1.教师情绪外露、不稳定,这个一般在青年教师中表现较多,易导致幼儿感到紧张,缺少安全感。
2.时常与幼儿在根本不重要的小事上“较劲儿”,如:排队时要站直,排直,做操要有力度,做不到就不行。在幼儿的生活上关心不够,如:阴阳领,错位扣,露小肚皮等等有时候会忽略。
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与游戏的环节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之间沟通最多交流最丰富的部分,所以,在这里,教师的不适宜行为出现的也比较多,教师平时应该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幼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进行简单的思考,其实,有时候,我们在说话与行动的同时,我们已经在思考中了,但是,往往会不确定是否应该这样去做,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我们的各种教育行为还不够成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多思考,多学习。如果说,要避免不适宜的行为出现,我想那是十分难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甚至老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不适宜的行为,尽量是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策略或者只是一句话,都能够起到有效地教育效果,久而久之,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幼儿的一日学习与生活中,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对幼儿的提问所给与的每一个回答,对其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他们,有些也许只是暂时的,对其影响不深,他们的记忆会他们忘却。但是,教师的很多语言与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心理,塑造他们的个性,所以,教师细心地积累各方面的教学经验,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受到全方面的正确的引导,让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主题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现状
主题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现状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①水平较高且有影响的教育行为:对活动环境的创设、对活动内容的设计、管理与调控、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②水平较低且有影响的教育行为:对活动过程的设计、提问与回应、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为提高低水平教育行为,建议:①重塑观念,立足儿童立场;②扎根现场,调整教育行为;③全员联动,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主题学习活动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影响因素
一、问题提出
主题学习活动是指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追随幼儿的生活体验与兴趣,设立发展目标,通过师生共同建构生成的一系列活动。在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涉及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的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开展后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属于内隐教育行为,是幼儿教师对主题学习活动、幼儿进行思维的分析和加工过程,是教师在说或做出可见教育行为之前头脑中的先在的想法;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属于外显教育行为,是幼儿教师内隐教育行为与幼儿间的相互作用,是对幼儿实施具体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教育行为。[1]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行为是主题学习活动得以实施的关键与核心因素,直接影响主题学习活动实施的质量和效果。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关于主题活动、[2]主题学习活动[3]的研究已较为普遍,关注主题的综合性、参与性、整体性、开放性。国外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要领先于国内,从最早注重教师特质研究到教师效能研究,逐渐转向教师思考研究,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研究从表面化、单纯化转向复杂化。我国受西方理论的影响,对教学的研究走过与美国相似的历程,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集中于对优秀幼儿教师特质的研究,[4]后转向对幼儿教师教学过程的研究,但多以局部、分散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为主,如对教师具体的某一行为的研究,即教师提问行为、[5]教学评价行为、[6]教师指导语策略的研究[7]等,而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整体性研究不多。[8][9]本研究力图发现教师在实施主题学习活动进程中教育行为的现状,并挖掘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优化教师教育行为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幼儿园全体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接受调查的 70 名教师基本情况如下:①学历分布为大专 20.00%,本科 77.14%,硕士及以上 2.86%;②职称分布为未评 27.14%,二级教师 35.71%,一级教师 34.29%,高级教师 2.86%。
(二)调查工具和方法
课题组根据文献研究,编制《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共有 38 题。调查内容由“基本情况”、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教育行为等组成。“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育行为”
包括教师对内容的预设、活动内容设计、活动过程设计、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五个变量,每个变量 2 个题目,共 10 题;“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包括教师对资源利用、观察与分析、管理与调控、提供机会、提问、回应、延伸活动七个变量,每个变量有 2 个题目,共 14 题;“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育行为”包括教师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提供材料的反思、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四个变量,每个变量有 2 个题目,共 8 题;均采用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的题形,5 个选项由低到高分别给予 1 分到 5 分。分数愈大,表示水平愈高。调查由各年级组组织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进行。为考察问卷的可靠性,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教育行为的区分度分析,各项目的区分度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都具显著性意义(0.01(三)调查数据的统计处理
主要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教育行为水平进行双变量推断性统计的现状分析,并通过相关样本 t 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然后,通过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挖掘影响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教育行为水平的因素。
三、研究结果
(一)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现状
分别计算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教育行为 5 个变量、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 7 个变量、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 4 个变量各自的平均数,并依平均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对相邻平均数采用相关样本的t检验。
将统计结果编制成相应的表格(见表 1、表 2、表 3),表中平均数的大小排列反映了各项目的教师教育行为水平高低,平均数愈大表明水平愈高;相邻平均数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两变量平均水平存在差别的可能很大。
1.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
根据统计平均数的大小和相邻平均数差别是否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个指标,将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教育行为 5 个变量平均数分成四个水平等级(见表 1):第一水平为对活动环境的创设、对活动内容的设计;第二水平为对活动过程的设计;第三水平为对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的预设;第四水平为对材料的提供。研究认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加强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的预设、对材料提供的思考。
2.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
根据统计平均数的大小和相邻平均数差别是否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个指标,将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 7 个变量平均数分成四个水平等级(见表 2):第一水平为提供机会、观察与分析;第二水平为管理与调控、延伸活动、对资源利用;第三水平为提问;第四水平为回应。研究认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加强提问与回应行为。
3.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
根据统计平均数的大小和相邻平均数差别是否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个指标,将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的 4 个变量平均数分成二个水平等级(见表 3):第一水平为对提供材料的反思、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第二水平为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研究认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
(二)影响主题学习活动进程中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因素的回归分析
1.影响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因素
为考察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和开展后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等相关因素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育行为的预测作用,用 11 个教师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中和后的具体教育行为为自变量,以活动开展前教师教育行为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分析(见表 4)。由表 4 可以看出,筛选出的自变量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管理与调控、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提问。以上 3 个因素对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教育行为具有极显著的预测作用(t>1.96,p=0.00 至 p=0.0011.96,p=0.000 至 p=0.0091.96,p=0.000至 p=0.003<0.01)。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极显著,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具有很好的拟优度,回归模型也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四、讨论
1.水平较高且有影响的教育行为
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内容的设计,且活动环境的创设行为影响活动开展后教师教育行为、活动内容的设计行为影响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提供机会、观察
与分析、管理与调控、延伸活动、对资源利用,且管理与调控行为影响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对提供材料的反思、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且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影响活动开展中教师教育行为。这与幼儿园教师培训导向有关:基于园所“和文化”对教师的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提供机会等方面关注度相对较高;基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的推进,教师在活动内容的设计、观察与分析、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反思等方面园本教研时较为偏重;基于幼儿园美术特色优势,教师在活动环境的创设、资源利用、提供材料的反思等内容经常研讨。
2.水平低且有影响的教育行为
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的预设、对材料的提供的行为水平较低,且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影响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行为水平较低,且提问影响活动开展前教育行为、回应影响活动开展后教育行为;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后:教师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的行为水平较低,且对幼儿学习调控性的反思影响活动开展前和开展中教育行为,对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影响活动开展中教育行为。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办园规模不断扩大,新教师大量引入,培养压力增大;提升教师低水平行为的园本教研有待精准到位;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还要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儿童意识、教育机智等专业水平在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有待不断转变和提升。
五、建议
1.重塑观念,立足儿童立场
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质量,针对主题学习活动实施进程中教师的低水平教育行为,更要思考重塑观念,立足儿童立场。如针对提问和回应的低水平行为,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去提问并回应,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在主题学习活动进程中与童心达成自然的链接,不断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
2.扎根现场,调整教育行为
教师要时刻提醒、加强对照,并实施自我调控,促使教师教育行为在“内省”中调控优化,对低水平行为进行适宜性改进,始终以支持性的策略追随儿童的需求,进而不断调整优化教育行为。
3.全员联动,促进教学相长
针对主题学习活动实施前、中、后教师的低水平教育行为,通过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教育行为的提升方案,多途径、多策略地进行专项“补差”,架构教师教育行为优化的“保障屏”。此外,夯实教师研训,通过助理教研、“青蓝结对”、骨干教师展示、青年教师练兵、专长教师教学比武、新教师考核等多项活动,直面问题、共同应对,在学习共同体中全员联动,让幼儿教师优质教育行为相互传感,促进教学相长,营造教师教育行为优化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1]黄娟娟.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2]庄春梅.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和策略[J].学前教育
研究,2009,(2).[3]庄云.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中的集体学习———基于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框架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5).[4]左淑东主编.优秀幼儿教师素质述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5~48.[5]王春燕,林静峰.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1,(2).[6]康丹,张学林.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言语行为透视[J].基础教育研究,2010,(12).[7]赵红霞.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8]朱晓娟主编.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0.[9]杜志丽.主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以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7.作者:王妤芳 席玲玲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安中心幼儿园
第四篇: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论文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学前教育12级XX
摘要:现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增高,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中的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幼儿和家长的评价三个因子更是影响甚重。本文据此提出了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
一、幼师工作压力现状与研究分析
1、我国学者近年来对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也发现,我国教师群体承担着较重的压力,教师工作压力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尤其是幼儿教师。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工作压力就是教师职业压力
2、是因外界赋予教师职业的要求﹑期望和职责所带来的压力。也有人称其为“职业紧张”。
3、还有研究者直接使用“教师压力”一词,认为教师压力是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紧张﹑挫折感及沮丧等。本文采用“教师工作压力”这一概念,强调教师工作压力是指与教师工作有关的因素引起的教师的一种消极情感反应。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主要包含教师工作的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两个方面。压力源是指引起压力的外在客观环境或时间。压力反应则指主观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反应。
4、教师压力问题的解决成为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极富挑战性问题。现今,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社会上对此还存在各种偏见,致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逐渐成为高压力人群。虽然每个职业都有压力现象存在,而且并非所有压力都是负面的、消极的,但是压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以及整个职业群体都存在相同的负担加重和压力增大的问题时,将会成为职业发展的阻碍,对职业群体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研究尝试编制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希望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相关因素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并提出建议,以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职业素质。
经过对近百名名幼儿园教师关于工作压力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感到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的幼儿园教师占74.7%;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工作特征因素、家庭及社会因素、幼儿园管理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反应明显。据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如今幼师压力日益增重,心理健康素质不够高以及幼师社会地位较低的现象,本研究借鉴并吸收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将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分为五个因素(工作特征、家庭及社会、幼儿园管理、职业发展、压力反应),并针对每个因素对台州市以及省内幼儿教师进行调查访问。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对工作压力状况的总体感受和看法。经过对南阳市内的调查发现,约7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
(一)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
经过反复的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均与工作特征、家庭及社会、幼儿园管理、职业发展、压力反应五个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有较高相关。在工作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包括过分强调幼儿安全问题、班级幼儿数过多、工作量大等方面;家庭及社会因素方面,幼儿园教师主要承受家庭住址与幼儿园距离较远、幼儿家长的要求过高等方面的压力;幼儿园管理方面,幼儿园的聘任制管理、领导频繁的检查、听课等活动加大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经验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待遇等方面的差异会加大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疲劳程度、头疼气闷程度、睡眠状况、焦虑状态、离职倾向、脾气的变化等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
(二)人口变量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幼儿园类型、不同学历、不同教龄和不同婚姻状况的幼儿园教师,在工作压力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分析发现,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中专和本科教师,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最大,已婚幼儿园教师比未婚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按重要性排序,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依次为工作特征因素、家庭及社会因素、幼儿园管理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反应明显。
1、工作特征因素
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特殊,幼儿园教师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还要担当父母的角色,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繁琐的工作任务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幼儿园骨干教师,任务重,工作压力较大。20年以上教龄的幼儿园教师经验丰富,能很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难题,相对来说,工作压力较小。10年以下教龄的幼儿园教师资历尚浅,工作任务相对较轻,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
2、家庭及社会因素
幼儿园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长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既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又得付出相当大的体力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的幼儿园教师连最低的工作和社会保障都没有。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缺乏保障等因素使得幼儿园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幼儿园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也有较高期望。过高的角色期望导致幼儿园教师不堪重负。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还担任着家庭任务,幼师的自己的家庭孩子也需要自己,于是,幼师就比其它行业的女性更多的奔波于家庭与工作单位。家庭负担会分散幼儿园教师的精力,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家庭状况,适当安排工作,有效减轻幼儿园教师因家庭负担造成的工作压力,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长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既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又得付出相当大的体力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的幼儿园教师连最低的工作和社会保障都没有。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缺乏保障等因素使得幼儿园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幼儿园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也有较高期望。过高的角色期望导致幼儿园教师不堪重负。为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者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尊重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不仅是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幼教质量的必然要求。
3.幼儿园管理因素
幼儿园工作“四多”给幼儿园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幼儿园教师案头工作多。许多幼儿园教师反映案头工作花费了他们许多精力,而且许多案头工作内容重复,缺乏针对性,占据了他们思考问题、吸取知识、自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案头工作多是导致幼儿园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原因。幼儿园教师业务学习也多。按照上级规定,幼儿园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这些进修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另外,几乎每个月幼儿园都有对外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尤其是示范性幼儿园,这类活动更多,幼儿园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开课多,比赛多,这进一步加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加大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体系左右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简单划一,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时间和数量的积累,将评价结果与幼儿园教师的奖惩挂钩,没有实现评价的真正目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势必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方式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管理者缺乏民主意识,漠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出发,发挥管理层的积极作用,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各方面便利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增加对幼儿园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管理者要特别关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关注高学历教师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机会,减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
4.职业发展因素
在职业发展因素方面,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中专和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学历越高,在业务上发展的要求越高,但是幼儿园又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与机会,无疑会增加这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幼儿园的骨干,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他们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这部分教师还要带领年轻教师成长,因此,和其他教师相比,10~20年教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
5.压力反应因素
在压力反应因素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最高,10~20年教龄教师的压力反应最高,已婚教师的压力反应也明显高于未婚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是消极的,在消极的压力反应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教师的施教水平。
二、解决幼师压力的措施
生活在今日错综复杂的时代,每个人都难免面临一些压力。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我国,要减轻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轻松的工作环境。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如果招聘更多的优秀幼儿园教师,实行分班倒班制度,给各位幼儿园教师有更充足的自我调节休息的时间,相信能相对的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以及家庭压力。
幼儿园领导应多关心和支持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自己应该注意科学安排工作,劳逸结合,从而减缓因工作量大等工作特征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者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尊重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不仅是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幼教质量的必然要求。
家庭负担会分散幼儿园教师的精力,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家庭状况,适当安排工作,有效减轻幼儿园教师因家庭负担造成的工作压力,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管理方式更是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管理者缺乏民主意识,漠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出发,发挥管理层的积极作用,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各方面便利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增加对幼儿园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管理者还要特别关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关注高学历教师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机会,减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
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减轻幼儿园教师的消极压力反应。在幼儿园教师消极情况下,可通因时制宜,让孩子反过来“教”老师。例如:有园长安排,本节课由孩子们当老师,你们可以提问老师任何问题,相信凭借孩子们天真奇怪的问题一定能让老师的情绪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相关因素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建议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职业素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况和身心健康状况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理解与关心,以便为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鹤:《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与对策》,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3,P28
[2]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P24 [3]王重鸣,王剑杰:《职业紧张因素的结构关系分析》,心理科学,1995/18,P263-267 [4]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外国教育研究,2002/12,P13 [5]张海芳:《山区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现代教育论丛,1993/4,P12
第五篇:国内外教育研究研究现状
写法1:对查阅的文献进行分类汇总
2.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研究现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前,中央电教馆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教育专家、工程建设者及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工程的建设及教育应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
据笔者统计,2004年1月份到2005年12月份期间,《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教》等杂志上刊登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关的文章共60余篇。
其中,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综合评述方面的文章25篇,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有查锐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5.10)、王珠珠的《中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05.2)、王继新的《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设施应用绩效的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12)等。这些文章提出了影响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有硬件设施建设、软件资源建设、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等,并对各因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教学应用模式研究方面的文章15篇,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有刘聚斌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4.11)、赵瑞斌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功能比较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5.9)等,这些文章对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分别适用于不同技术模式的教学应用模式。
教师培训方面的文章11篇,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有梁京章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4.11)、党小超的《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现状调查及远程培训策略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3)等,这些文章归纳了农村地区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培训的策略。
资源建设方面的文章5篇,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有祁涛的《远程教育IP资源质量监控》(《中国电化教育》2005.10)、李华的《远程教育卫星
资源接收与利用》(《电化教育研究》2005.6)、苏芳来的《关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设想》(《信息技术教育》2004.5)等,这些文章总结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情况及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资源建设、管理、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项目评估方面的文章1篇,傅钢善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12),该文章给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共包括四个子方案:省级项目自评指标框架、项目培训基地评估方案、市县(区)级教育管理机构评估方案、项目学校评估方案。
这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在分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关于工程设施应用绩效的研究尚未展开。因此,总的说来,本课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研究的起点较低。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施应用绩效”研究成果不多的情况下,笔者借鉴了教育信息化及其评价研究和绩效评价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希望能拓展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摘自:吴丽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施应用绩效研究[D]:[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写法2:介绍典型案例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EDR研究现状
目前,设计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学习、课程、教育技术等领域来改善教育。国外己有不少设计研究的典型案例,国内也开始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1)国外EDR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者们开发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其主题涉及虚拟学习环境、基于游戏的学习、数学、科学和技术教育、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线讨论工具开发等多方面的应用。
①AnnBrown与Campione:培育学习者共同体
培育学习者共同体(FCL,FosteringaCommunity。fLearnerS)是AnnBrown 与Campione(1994,1996;Brown,1992)为1一8年级学生开发的一个学习模型,用来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和丰富在班级社区中的知识基础。FCL关注的是生物学科和生态之类的问题,其研究工作包括了从学习原理的实验室研究到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过程是:通过对学习环境的分析,修正学习原理,进一步修改学习环境形成新的实验室实验,这样一个循环贯穿在FCL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的最初目标是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探索学习内容,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起草和表达他们学到了什么,来增进他们的理解。该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实现了更重要的社会目标:学生对多种学习技能的关注。山此在第一阶段出现了两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即“多样性技能”(I)iveoeExPertiS())的概念和“学习者社群”(ComfnunityofLearnerS)的概念。
第二阶段:针对在学生作业中发现学生形成的许多关一于生物学系统的错误概念,对FCL的最初设计进行了修正,增加基准课程和手工活动,这些修正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生物学的情境。同时,通过重新设计FCL,使学生能沟通过Web获得他们研究课题的相关信息,并与生物学专家建立远程指导关系,从而将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与教授2到8年级课程的教师一起工作,开发并试行一个“开发走廊”(developmentalcorridor),使得借助FCL的学习能够循环覆盖到相关的研究课题,从而增加学习的深度。
②SashaBarab等人:探索亚特兰蒂斯
„
③Nelson:“河流城市’,科学教育项目
„
(2)国内EDR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也开始了设计研究的实践探索。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祝智庭教授队,率先在技术开发中进行了设计研究的应用研究,并在原创性的协同学习理论究与技术工具开发、以及远程教师培训平台的技术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另,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高文教授团队在“对称”和“人·建筑与城市”研究型课程项目中,也开始了设计研究的课堂实践探索。
(3)EDR研究现状总结
在分析了上述EDR案例后,总结出了这些案例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①研究过程集设计与研究为一体,研究目标不仅包括教学技术的开发,同时括对理论的发掘与创新;
②研究以技术、理论和实践三者的结合为基础,通过设计和研究将技术、理论实践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③研究问题都来源于真实情境,由研究者与实践者甚至包括学生、科学家等多人员的通力协作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完成;
④研究过程都历经多次的迭代循环和不断测试与完善;
⑤研究所采用的技术都是比较考究的,并能抓紧当前教学改革中的热点或难点题而展开对理论问题的探索研究。
⑥研究成果既有对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开发,也对学习和教学理论提出了新的观和发现。
摘自:寇红丽.EDR指导下的免费师范生职后远程学习的平台的研发[D]:华中师
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