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十八条建议
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十八条建议
一、汉语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要明确以音节教学为中心,在认识、拼读上多下功夫,重视学生拼音字母书写的指导,但避免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为提前阅读和写作服务。
2、汉语拼音教学与日常口语、生活经验结合,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巩固。
3、努力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和游戏化,通过活动和游戏提高拼读能力。
二、识字教学:
4、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认真做好识字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5、培养识字兴趣,拓宽识字渠道,创新识字方法,总结识字规律,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6、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巩固课程标准关于各学段的识字目标。
7、为学生设立识字档案。
三、写字教学:
8、学校要针对不同学段开设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写字课课程;扎实开展写字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书写水平。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每周从语文课时或学校课程中拿出1课时用于开设写字课,学生的写字作业不能当成家庭作业来布置,学生的写字作业要在写字课中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完成。低年级的写字课以铅笔字为主;中高年级开设钢笔字和毛笔字课程,两种课型间周进行。同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写字指导。
9、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汉字书写笔顺、间架结构等写字技巧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10、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书写姿势,养成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爱惜书写用具。依据学段的不同,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书写速度。
11、教学中根据具体汉字的特点,适时向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引导学生感受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12、开展各项写字比赛,在活动中培养写字兴趣,提高写字技能。
四、阅读教学:
13、创新阅读教学(讲读课文、略读课文等)课堂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解读文本,合理运用教材,优化教学策略,开展阅读对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4、扎实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
15、坚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感悟,培养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朗诵示范作用,适当进行朗诵技巧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借助朗诵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16、全面把握教材的阅读体系,认真研究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做好学段间阅读教学的衔接。
17、低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要有写字指导环节,备课中要体现出写字指导的内容。写字指导要规范,不能敷衍了事,一带而过。
五、课外阅读:
18、积极进行读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等课型的研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9、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有意识的进行阅读积累,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
20、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收获搭建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和质量。
21、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班级、家庭中营造浓郁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22、要建设好班级图书角或班级书橱。
23、积极为学生及时更新书籍。
24、学校要积极参加省级以上的课外阅读项目的科研课题研究。
六、口语交际
25、话题选择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体现交际性。
26、创设交际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听说双方积极互动,创新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交际水平的层次性提高。
27、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交际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际态度。
28、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教学活动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9、使用好口语交际教材。
七、习作教学
30、上好习作指导、讲评课,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特点。一二年级可设写话本;三—六年级设作文本,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作文字数:三年级300字,四年级350字,五、六年级400字。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和社会,通过活动感受生活,学习思考;坚持阅读,坚持写日记、小练笔,积累写作素材。
3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多给予鼓励,寻找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习作内驱力;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写真话,在习作中张显个性、驰驱想象、释放心灵,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32、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作文写作中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相关诗句,达到积累运用的效果。此外,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典诗文的“结构”(字数的多少,语句的多少,题目的确定、诗句词语的特点等),鼓励学生学当小诗人,试着写一写诗。
33、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批改方式批改学生作文。可以直接批改、当面批改,教师的批改要有针对性要具体,要有眉批、边批、尾批、批阅时间,给学生作出具体的范式,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批改后能知道如何整改,老师的批改要体现指导性和激励性。尾批:50字以上;字要规范,写在格中。评语要指出优点和缺点,针对作文要求指出修改意见。此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习作批改来:3—4年级让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5—6年级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34、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5、要搞好作文讲评。讲评既是一种写作活动的总结,又是一种口头批改的方法。每次讲评要抓住重点,讲评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重在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八、综合性学习
36、认真学习课标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每一个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37、全面梳理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前备课。
38、做好对“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监管力度,防止删减课时或应付了事。
九、人文素养
39、要使用好《中华经典诗文读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读本》中的三个栏目,提高完成三个栏目的达成度。
40、每天坚持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循序渐进,渗透熏陶,逐步感受语言的优美,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41、开展生动有趣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诗文吟唱、诗朗诵、诗配画、诗画欣赏、诗文情景剧表演、即兴写诗比赛等活动),调动经典诵读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2、引导学生在习作、日常交流中积极应用经典文辞,学以致用,收获快乐。
43、在教师中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诗文修养,并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4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合作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人格教育、尊重教育等等。
十、单元整体课堂教学改革
45、在认真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基本式的同时,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实施单元整体课堂教学改革。
46、要制定改革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改革的内容要具体、目标要清楚,实施过程学校或乡镇要设置实验班级,明确实验教师。
47、从二年级开始实施,乡镇从中心小学选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市直小学每年级选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班级进行实验。
48、要积累过程性的资料、召开研讨会,研究总结单元整体课堂教学改革的备课及课堂教学模式。
49、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单元整体课堂教学改革。届时将评选优秀实验学校、优秀实验班级、优秀实验教师等。
十一、质量检测
50、教师要熟悉单元测试题内容,备课时也要备单元测试题,教学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51、单元测试题的检测要规范不能当做作业布置给学生。
52、要针对单元测试题的质量检测情况查缺补漏。
53、要丰富评价的方式方法。在考试无分数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鼓励教师实行分项目、分层级、分批次检测。提倡使用以下方法:课堂检测和单元检测以点评式、等级式评价为主,期中检测以等级评价为主;努力实现五个结合,随堂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免考与重考相结合;学生的学期、学年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照平时测试成绩,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各单位要立足实际设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为孩子们的金色童年留下精彩的成长足迹。
十二、教师培训
54、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要给教师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
55、要开展区域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要外请内用,招能引经,做好经验的吸收与传播工作。
56、要继续引导语文教师大练基本功,写下水文。
57、教师的钢笔字、毛笔字训练要和写字课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58、根据学生和教师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活动促师生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展学科教学规范的专题研究,初步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本建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了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力求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本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
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
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 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
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恰当,角色分配要明确,时间不宜过长。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 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可以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
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生字需要多次复现,经常运用。
第10条
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只要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第11条
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12条 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
第13条
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第14条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要经常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落。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条 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
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段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小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
作文批改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条
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开始教学。
第19条
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20条 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21条
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第22条 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3条 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逐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第24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第25条 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第26条 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27条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28条 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9条
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30条
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第三篇: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摘要)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摘要)
第1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制定课时目标应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且具可检测性,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恰当,角色分配明确,时间控制适度。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第四篇: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征求意见稿)
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展学科教学规范的专题研究,初步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本建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了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力求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本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 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 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 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 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 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恰当,角色分配要明确,时间不宜过长。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 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可以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 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生字需要多次复现,经常运用。
第10条 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只要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第11条 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12条 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
第13条 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第14条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要经常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 落。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条 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段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小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 作文批改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条 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开始教学。
第19条 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20条 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21条 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第22条 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 3 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3条 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逐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第24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第25条 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第26条 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27条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28条 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9条 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30条 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
课程改革以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重视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研究,于2005年4月及2008年4月召开了两次全省低年级教学研讨会,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1.培养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小衔接,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采用游戏、比赛等活动教学形式要讲究效益,要逐步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学习形式转向学习内容本身。
2.养成良好习惯。从入学开始就应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教学要着重培养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主动交流、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要特别关注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学生要多给表现机会,多加鼓励和指导。
3.课内完成作业。每节课书面练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分钟。书面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落实识字任务。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生字教学要区分不同汉字在音、形、义上的难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要坚持音形义结合的原则,以字义为核心,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和字形。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整体识记、结构分析、加减和更换部件、联想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记忆生字,如识字游戏、编成新材料阅读等。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5.注重写字指导。切实指导学生把要求写的字写正确、写工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注意笔顺正确。难写的字教师要示范,学生写完字要有讲评。写字指导和反馈应在课内进行,防止对只要求认的字提出写的要求,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6.加强阅读教学。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增加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但不要让学生多讲应该怎么读,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示范。要多背诵和复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阅读感受。阅读教学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符合儿童的自然阅读过程。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避免孤立地抽出一些词句作过细的分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有创意的想法和表达,适时纠正错误。要把解决疑难问题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对学生难以探究明白的内容,教师要作讲解,讲解要正确、通俗。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任务,教师要作具体指导,防止流于形式。要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图像资料一般采用先读课文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防止用看图像代替课文阅读。
7.提高口语水平。口语交际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说话。注意学生说话时的仪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8.做好作文起步。写话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看图写话、观察写话、阅读写话、编写童话等方式,提前起步写话教学。要结合阅读和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多写话。要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写话,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9.倡导课外阅读。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第一学段的阅读可以从读图画书开始,从听教师读起步,逐步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习惯。10.改进评价技术。考试要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命题,不拔高要求,提高难度。题型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摆在他们面前的新教材了。一些教师因此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革。这是要避免的认识误区。课程改革首先要改的是教师的观念(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核心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响应的还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课程内容改革(含教材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而,在一些教师还在过分的忠实的“死啃”教材,一些教师在努力的“吃透”教材一些教师在艺术的“驾驭”教材,一些教师在“超越”教材的时候,一些教师已经在“轻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怎样理解和运用教材呢?根据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自由阅读和利用教参结合。
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从阅读的角度讲,教师阅读一本教材,也有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管是对整套教材的阅读,还是具体到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师都要通过自己的阅读,获得自己的看法和体验。但是,不同教师进行这种主动见构意识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参考教材编者对教材的种种解说,也有必要。因而,教师拿到一本教材后,先独立的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在阅读教师用书和其他有关介绍、说明。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开头的有关“说明”,对清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的结构、特点、编写意图是有好处的。
二、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结合。
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应该首先从整体上阅读和把握教材,注意能清楚各年级、各册教材的总体系,注意教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比如,二年级 下册,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课程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低中年级的衔接与过渡。比如,教材按照《标准》第一学段中“学习默读”的要求,安排了默读的练习,为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好准备。三年级上册是第 二学段的开始,如果不注意与第一学段的衔接与过渡,很容易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形成较大的落差,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材在习作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上,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尽量放宽要求,减缓坡度,让学生觉得很容易写,树立习作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领会这一编写意图,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阅读 一册教材时,也要注意通读全册教材,注意单元内部、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注意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尤其是以专题组织的教材,更要注意领会教材是怎样围绕专题整合格种教学内容的。具体到研究每一课的生字时,也要注意这一课的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有什么联系,可以怎样利用熟字学习生字。
三、理解教材和运用教材相结合。
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一边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一边考虑它可以做什么用,然后想一想在这一课教学中,希望体现出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利用教材中什么内容作为凭借。从教材的角度来阅读教材,往往会获得独特的理解,也有利用教师区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改变“教教材”的习惯,养成用教材的习惯。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仅仅属于提示性质,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提示中受到启发,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比如,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有一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练习,比如认姓氏字,认标牌字,认商标字等。有的教师领会了教材的意图,不拘泥于教材的 内容,也不拘泥于教学的进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如:一开学,教师就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做成一朵一朵小花,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让全班同学认,既解决了同学互相不认识的问题,也认识了不少的字。有的教师还系统的设计了商标系列、商品包装系列、标牌系列、电视系列、书报系列等各种识字途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对教材的处理和运用,是一门艺术。有的实验教材从“我”的角度,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引导拓展,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有的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利用教材里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认”等栏目图标,甚至还会创造出“我会背”、“我会说”、“我会做”、“我能行”等图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取得了实效。实验教材的可课后练习改变了过去那种固定化、穷尽式的列举方法,立足与举例,给师生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有的教师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分析课后练习和思考题,逐渐是学生养成了利用课后思考和练习题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积累的习惯。
四、用教材和超越教材相结合。
新课程强调重新认识教材的特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因此,我们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既遵循与教材,又不于囿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在小语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课改中努力的目标。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是 地道的应试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十分关注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传授,把教材看做“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把课文“用死了”,“教死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用教材教”,教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材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教学态势,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理念是实现要求教师 创造性得用教材教,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知识激活,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己学习,使教材从属于师生教学的需要,使“教材”变为“学材”,给学生充分的教材发言权和质疑权,使他们学的有兴趣,有成功的体验.
第五篇:小学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一、小学教学建议
1.要深入理解和钻研课标、教材,要想方设法让学科教师(尤其是新分教师)明确教学中二个最基本的问题:应该教些什么?会考查、考核些什么?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课堂引入应遵循简短、高效原则,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
4.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
5.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互动,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学生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6.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7.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
8.注重课堂上的即时评价。
9.课堂上尤其注重知识过手和知识拓展。
10.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记录、反馈,及时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
11.要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注重测试结果的记录与积累。要适时反馈测试结果,进行试题的分析、讲评,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
12.提倡个别辅导。辅导切忌只是做题与讲授。注意学生的感受。13.了解班级情况,抓好C、D、E等学生的提升。14.紧盯“两头”学科(薄弱学科、优势学科)。
15.必须加强近5年参加工作的教师培训与指导。合理安排帮扶计划。
二、初中教学建议
1.狠抓教学常规,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1)行政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带头推门听课,查看作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学校备课组加大常态教研的力度和密度,落实“备、上、听、说、评”五课研讨,任务到人、到科、到班,增强教研活动实效性,高度关注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
(3)发挥集体智慧,加强集体备课。定员、定时、定内容,发挥骨干教师优质资源引领示范作用,推行示范课和研究课。
(4)大力开展教师教学技能赛课活动,落实新教师上好合格课。2.常态培训,立足实效。
(1)加强新教师培训,实现帮扶结对“对对红”。让新教师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明确改进的方向。
(2)做好新教材培训工作,安排专门时间让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研读,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结构体系、明白各章节重难点、常考点、易错点,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高度关注课堂,强化“双基”过手。
(1)从“导学案”编制入手,精心设计“双基”训练。
(2)注重课堂“自学检测”环节的实效。
(3)注重学情反馈,大力关注“当堂检测”,及时落实弥补措施。4.针对薄弱,大力弥补。
针对薄弱班级、学科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研讨,集思广益,制定措施和追赶目标,并组织实施。让薄弱学科成绩提高成为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