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科学
(2008年省教研室主任会上印发)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3条阅读教学参考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4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采取对策。
第5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第6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课时目标要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
第7条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9条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第10条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11条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第12条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第13条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
第14条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第15条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第16条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第17条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在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要注重证据,突出科学本质,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因此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第18条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做假设时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不太清楚,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提高,切忌信口开河。要博学多识,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第19条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争论,尊重证据、尊重民主。
第20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帮助学生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实物的方法不能经常采用,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第21条科学课堂的书面作业不能太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在课堂上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一些观察、实验记录单均可视作科学课的课堂作业。
第22条小学科学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第23条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
三、学习测试与评价
第24条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登记记录。
第25条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第26条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
第27条科学知识的测评,主要采用笔试法,倡导等级评定。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要进行科学概念的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要有终结性的笔试评价。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出现怪题、偏题。
第28条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学习记录本、科学报告等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
四、课外活动
第29条要指导学生开展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经常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
第30条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第二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为确保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方面
1.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除重点掌握任课年级教材外,还应熟悉小学其他年级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根据学生实际和英语水平,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2.认真钻研教材,明确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注意单元间知识点的互相衔接与渗透,注意教学内容的滚动和复现;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可对多种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每一课时都需要有书面的教案(五年内新教师手写备课,进入五级梯队教师及五年以上教师可写在教科书上)。教案设计要确定本课时目标要求、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活动的内容)、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每单元至少有两次分层作业)。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运作听做、说唱、玩演、视听、读写等教学手段。
4.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应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以及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备课时要认真参阅教学参考书,关注学生语言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语言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
5.教师尽可能对要呈现的说唱、表演、视听、读写等作品提前进行聆听和实战演练,尤其需关注模仿教学录音,尽可能呈现给学生标准的语音语调,使教学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关于学生的作业和检测等,教师应提前自己完成并准备好讲解内容,切忌拿去就讲。6.教师应加强绘画、手工、书写、课件制作、表演等基本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媒体开发的能力;也应注意收集、保管媒体资料,重视资源共享,交流媒体运用心得,使媒体在不断的应用与改进中逐渐完善。
二、课堂教学方面
1.课堂教学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发展实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投入表演;教师不应过多关注自己表演,关注少数优秀学生;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策略,切勿死背教学设计。
2.精心设计有效的活动和任务。活动设计要目标明确,体现梯度,操作简便;活动参与面要广,活动示范要到位,让学生明白活动的过程;活动成果应有具体的展示,对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表现应进行及时反馈。
3.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实物、图卡、简笔画、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及师生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特定情景下运用所学的语言交流;避免情景创设过分豪华复杂边远,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
4.学习英语从“听”起步。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说就无从模仿。小学生语言敏感性强,乐于模仿,教师要训练学生静心听,认真听示范发音、先听模仿、再说实践,使其充分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特点;在培养听说能力的同时,注意读写能力的训练。另外教师也不要忽略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
5.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读英语好或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先入为主”的示范朗读。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标准的范读和领读。在听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自由读,有感情朗读,纠正集体朗读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
6.要重视写的训练,通过抄写、默写、听写、合并句子、语篇的仿写等方式锻炼学生写的技能,巩固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教师要规范板书,注意大小写笔顺、笔画和标点符号的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7.教学中应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帮助学生明确语言框架,积极带动旧知,滚动运用;对新的语言材料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避免过多的语法讲解,通过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语法规则,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
8.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语音教学的渗透,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一些发音规律,提高认读、拼读能力。高年级的教师也可尝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汉小词典》等工具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9.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形式。要注意组和组之间的、组中成员之间的合理分工,教师要合理控制时间,并在组间巡回指导,避免小组活动中不使用语言,或只有个别学生说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合作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发展的机会。
10.课堂组织要尽可能运用英语,必要时运用母语。语言组织要简洁明了,动作示范要准确到位;力求发音正确,口齿清楚,教态自然。
11.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恰当的纠正,不要重复学生的语音或语法错误,要选择恰当的语气,给予真诚和正确的反馈,对于弱势学生应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宜采用激励性评价,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2.每堂课的最后应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巩固、反思、作业,尤其应注意听说作业的当堂指导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对有潜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作业与评价方面
1.以备课组为单位精心选编作业,题量适当,针对学生的学情分层布置,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批改、反馈应及时,可适当结合面批,做到表扬鼓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应采用口头与书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三、四年级课外作业以磁带跟读、听说模仿、录音作业为主,五、六年级在听说朗读的基础上,加强读写练习。3.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使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学英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行为表现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
4.三、四年级的期末检测应结合平时表现着重考察口语运用,形式可以是对话交流、课文朗读、学生表演和创编等方式;
五、六年级的期末检测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依然可以沿用低年级的各种方式,笔试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的三会四会内容展开,切勿过难、深抠。另外,切勿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
四、课外资源方面
1.要积极利用学校宣传窗、教室墙壁及黑板报等设施创设英语氛围;利用校园音像资源,网络信息,为学生定时播放原汁原味、形式多样的视听内容;精选经典美文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视听、课外阅读,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2.认真探讨实践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探寻搜集符合学生口味兴趣、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课外资源,如绘本、儿歌、歌曲、童话、活动等,为学生打造另一个发展自我提升知识的英语平台。
3.积极鼓励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各项英语活动,如英语节、校本课等。
4.与家长保持联系,帮助家长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要求、方法、进程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家长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的氛围,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习惯。
第三篇:常州市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常州市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刘建琴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中学英语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们应当认真执行《英语课程标准》,同时,为了执行国家课程的本土化、校本化,鼓励学校依据以上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课程方案。下面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提出常州市英语教学的教学建议。
一、课前
1.每学期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根据本校特点制定的学校课程方案,明确各个学年段应达到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了解学期的教学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并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
(1)学期教学总体目标(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3)学期的总体设想、教学资源、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包括课内、课外各种形式的活动);
(4)教学进度;
(5)评价的方式、内容、时间等。
2.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根据整体教学目标,认真组织资源和教学内容,精心钻研包括教材在内的教学材料,正确把握教学材料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重点和难点,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写出分课时教案。教案内容包括:(1)教学目标;(2)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充分的预设;(3)教学过程和方法;(4)时间分配;(5)板书设计;(6)学案、教具及多媒体的使用;(7)作业设计。
3.认真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每段教学内容教学前,或在遇到教学难点时,备组课要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事先拟定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形式,做好活动的记录,保证活动的质量。
4.形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教师要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地整合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作品、录音录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权重,依据教学目标,平衡好各种材料,最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二、课堂教学
1.教师上课应当语言文明、准确、清晰,力求生动;板书规范、清楚;精神饱满,教态亲切;应满腔热情地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激励”、“评价和“反馈”作用;要根据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活动情境,从而在良好的活动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好教案,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好学案和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有重点、有条理地上好每堂课。
3.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讲解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讲解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输入。同时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量的机械训练,并逐步过渡到意义训练。练的形式多样化,有实效。教师要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语言技能训练。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在学生内化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输出,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训练主项、充实的内容、紧凑的环节、有效的方法。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密度)。
4.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语言得体流畅、语音语调节奏自然,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活动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并有意义地运用语言。
5.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共同基础,同时要注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化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创设运用情境,教好语言知识。
(1)字母及语音教学。让学生多听、多看情景比较真实、语音比较地道的音像资料,要求学生模仿,使他们能逐步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自然、得体、流畅,字母要求书写规范。
(2)词汇教学。对不同的词汇和习惯用语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从识记、理解、运用和交际等不同层面对词汇和习惯用语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主动词汇,既要学生会读、会拼,又要他们会在真实的交际中正确使用;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英语接触,增加他们的被动词汇,并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将被动词汇转化为主动词汇。要采用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展示词汇的含义、结构和用法,强调在真实语境和语篇环境中让学生学习新词汇。在强烈的第一印象下,对所学词汇进行深度处理,掌握正确的词汇意义、结构和用法。然后设计多种多样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及时练习和运用所学词汇。及时对学生词汇掌握情况进行检查,重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重视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3)语法教学。提倡提供真实语境,然后学生体验发现语法现象和规律。合理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学习英语语法,适当进行语内、语际比较。注重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练习和运用所学语法项目。将语法学习与逻辑思维、语言语境、意义功能、语体特点、情感态度、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鼓励学生在交际中大胆尝试所学的语法知识和结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7.采用多种方式、发展语言技能。
(1)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它们又都有其各自功能、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既要重视各专项技能训练,也要重视综合技能训练,尽可能将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2)听和读这样的输入性的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采用猜测、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方法帮助理解,利用比较、假设、因果、转折和承上启下等话语标记促进理解,借助具体的题材、体裁等语境因素和篇章结构特点提高理解的正确性。在听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听--口答、听--笔答、听--仿说、听--填表、听--记提纲、听--讨论等多种练习形式。在读的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并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说和写这样的输出性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方式组织并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说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问答、看图说话、复述课文、扮演角色、命题谈话、专题讨论等练习方式,启发学生运用自然得体的语音、语调、重音、节奏、语速等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图。在写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看图写话、课文缩写和仿写、短文改写、按提纲和关键词写作等练习形式,并指导他们学会构思,学会选择适当的词语和结构等。
(4)运用交际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设置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提供使用语言的动机,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欲望,同时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在真实交际中练习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技能教学不但要与语言知识教学相结合,还要有更高层面的、含有文化、策略、情感态度等丰富内涵的实践活动。
8.大力提倡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程。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各高级中学,都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尊重学生的意愿,帮助学生选择选修内容,配好相关教材,安排授课教师,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三、课后教学活动
1.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有重点,要依据教学内容,加强计划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作业可分口头、书面两种。初中作业量以中等学生二十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高中作业量可适当增加。作业要及时检查、及时反馈。书面作业须全批全改,批改要规范,不同类型的作业用不同的评定方式,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提倡面批,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经常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辅导形式要多样,以个别辅导,小组辅导为主;辅导要讲究实效,有针对性;要分层次,分专题;重点放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取消全班讲解式的辅导,更不要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具体条件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英语接触量。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推荐健康有益、适宜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读物,使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级课外英语阅读量。要指导学生采用词汇摘记、周记等形式来扩大巩固词汇。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各年级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其形式可为演讲、辩论、唱歌、对话表演、单词竞赛、书写比赛等。要鼓励帮助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办好墙报和搞好“英语角”等活动。
4.坚持课后教学反思,适时进行教学自我调查。提倡每堂课后教师记录和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经验和教训,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某一阶段教学效果的情况,对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自我调查,了解学生的意见,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和艺术性。要坚持互相学习,互相听课,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听课10节;每学期上公开课或研究课一节;每学年写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一篇。
四、评价与测试
1.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采用考查、观察、交谈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等级、分数等量化评定方式要和宽松、开放式的质性评定方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中鼓励使用成长档案袋。评价结果要有利于树立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还要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考试命题应以《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为依据,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采取考教相结合的原则,教什么、考什么。试题覆盖面要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
3.考试分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必须重视听、说、读、写能力测试,初高各年级在期中、期末考试中都应包含听力测试项目。初
一、初
二、初
三、高
一、高
二、高三各年级每学期都应进行一次口试。笔试应避免单纯语法知识题;要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4.考试前要帮助学生订出复习计划,指导、检查、督促、辅助学生认真复习;考试后,要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做好统计、分析,并对后续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分重视评价的反拨作用,对学生要注重其自身的纵向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高二政治学科教学建议
高二政治学科教学建议
武汉市弘桥中学郭玉娥
一、本校的教学进度
1、必修课程:至4月中旬,基本上完成了本教材第一二单元的教学任务;
2、选修课程:本学期选修五的内容还没有开始上。
二、下阶段教学(含高三复习)安排
4月下旬期中考试之前,不再安排新的教学任务,主要进行期中复习。5月开始,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必修4剩下部分的教学,6月,开始选修5的教学。7月期末考试后,暑假补课期间,前一个阶段对必修4《生活与哲学》进行系统的复习,后一个阶段完成对必修3《文化生活》的复习。
三、高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知识体系:现在的哲学教材是将原来的两本书合为一本,知识体系缺乏完整性。新教材淡化知识点的分析,但考题又有所涉及,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和把握显得为难。
2、选修课程:如何把握选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应该分析到哪种程度,老师心中没有底,如果用教必修课程的办法来教选修课程,会导致教学进度严重滞后。
3、考查形式: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明年的高考中的比例如何分配,考查的方式究竟如何,老师很纠结,只能把原先全国卷的样式作为参考,学生的能力与明年高考的要求还有多大的差距,老师心里没有底。
(二)应对策略
1、对必修课程的复习,建议按必修4、3、1、2的顺序完成;复习过程中应先注重各模块整体知识、系统知识的形成,再结合课改区的高考试题有针对性地对各知识点进行主次复习。
2、建议先完成必修的内容,再完成选修的内容,选修课的教学速度应适当加快,不能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在教学上应淡化讲解。
四、对9月调考范围的建议
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较低,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不强的特点,建议9月调考能考虑考高二学习的两个模块,即必修3和必修4,侧重于考查必修四。
第五篇:初中学科教学建议(模版)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以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为核心诉求,以“教学设计,匹配一致;精讲多练,互动生成;善用媒体,讲究效率;持续激励,乐学乐教”为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的准备、组织、过程、评价等方面对老师的教学流程设计作最基本的要求。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历史与社会)
一、分析需要,明确内容
1.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生活经历,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
3.根据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与初中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标准,确定目标
1.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整体把握本学科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明确内容标准的学习内容及其要求。
3.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并正确叙写三维教学目标。
三、设计教学,凸现综合1.强调学科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培养学生从历史、地理或政治等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注重地图、图表等与文字有机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
3.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活动预设。预设时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四、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重视问题设置的指向性和价值,设置的问题应体现探究性、开放生活性。
3.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五、引导学习,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材料或生活经历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3.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
六、清晰讲授,凸击要点
1.告诉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行组织者。
2.缓慢而清晰地讲解(如用举例、图表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所学内容。
3.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规律方法、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
七、选编习题,归纳总结
1.精心选择或编制切合历史与社会课标要求的习题,当堂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认真批改历史与社会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和问题。
3.集中归纳,开放总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愿望。
八、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1.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学会课堂观察,尝试档案袋评价。
3.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