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

时间:2019-05-12 22:3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

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

摘 要:中国古典舞是集审美性与技巧性于一身的舞种,观众在欣赏中国古典舞作品时往往被演员精湛的技艺所折服。由此可见,技术技巧对一个中国古典舞演员来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这一技艺表现形式的艺术种类、特点及训练的基本要领和动作规范,同时以舞蹈剧目为例,说明了舞蹈中旋转技巧这一表现形式的技艺特点和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科学训练;运用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18-02

中国古典舞是吸收了戏曲、武术、芭蕾的精华,并将三者加以结合发展,逐步形成的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具有强烈时代性的舞种体系。“旋转 ”是古典舞训练体系中技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一个舞种能够脱离转的动作。当今,中国古典舞中的旋转能力,已经成为了评价舞者身体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古典舞特性和充满魅力的特质所在。因此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种类及特点

(一)旋转的种类

在舞蹈中,旋转是指人体围绕一个点或者一个轴进行的圆周运动。构成舞蹈旋转技巧的三大要素是舞姿、动力和重心轴;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大致可分为直立转、舞姿转、复合转三种类型。其中直立转为基础,舞姿转为核心重点,复合转为高难技巧。它们其内部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

(二)旋转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旋转的主要特点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轴面或者说是身体在空间中发生扭转、交错的关系,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独具的风格特征。同时中国古典舞也是画圆的艺术,旋转连接转换多在三圆(平圆、立圆、8字圆)中完成。其一以“拧倾”为核心的曲线造型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基本体态,也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基本特点。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其二民族舞姿的运用使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复合型与流动性加强,进一步增大了舞蹈的空间变化。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二、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训练

(一)旋转能力基础训练

1、培养舞者正确的“站”姿是旋转的坚实基础

“站”是一切动作的基础,是舞蹈训练的开端。没有正确的站姿就不会有合理的身体重心及稳定性,也就不会有好的旋转,因此培养正确的站姿是舞蹈训练的基本要求。

2、加强半脚尖的“立”是旋转中最主要的一点

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同一质量的物体,只有接触面小了,摩擦力才会变小。摩擦力小了,才能够用很小的劲,转得更快,转的圈更多。练习旋转初学者应该先着手于人体直立基础上的旋转,从“一位”基础上的立到“二位”基础上的立;从双脚支撑的立到单脚支撑的立;从双手扶把基础上的立到单手扶把基础上的立,并贯穿不扶把时不同手位基础上的立;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控制能力以便于寻找准确的重心。此外我们所要求的“直立”强调身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拉,即半脚掌抓地的牢固(我们俗称“往下踩”)与头顶的垂直向上延伸(我们俗称“往上长”),并要求身体的腹部和腰部收紧,肩下沉以达到“直立”的 最佳状态。

3、“蹲”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说“没有好的蹲,就没有好的跳”,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好的蹲,也就不会有好的转”。只有我们把蹲做好,才能有更好的“立”。

4、“开”也是“转”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也是芭蕾舞中要求的最重要的一点,在“转”中无论是起法儿,还是旋转过程中,都要求从下而上的脚踝、膝关节、胯关节的开度。如果都是“关”的,即使能“转”,舞姿也不会好看。

(二)旋转能力技巧训练

1、旋转的重心训练

完成任何一种旋转技巧都离不开重心的掌握,正确的旋转重心就是旋转时身体的重心必须落在主力腿的支撑面之内。如直立式掖腿转,可以作为原地旋转的基础动作最早练习。因为对于初学旋转的同学来说,容易正确地树立旋转重心的概念,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在旋转中的协调运动,从而正确掌握旋转技巧的要领。在多年教学总结中我认为,旋转的重心训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 的人物形象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很重要的欣赏部分,运用这些技巧是为了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来表现舞蹈作品中人物性格和作品内容。因此在舞蹈创作中把握好技与舞有机融合,达到舞中有技,技舞相融的境界,这将充分展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性和魅力特质。

古典舞男子独舞作品《风吟》就以格调清雅淡幽,把技巧无形的融合在“随心而舞、随风而动”的舞动中,舞蹈以写意的手法,去展现风中吟唱的心绪。动作设计看似“无意”,但却表露出编导深厚的功力。该作品在2001年获

第二篇:古典舞基本技巧旋转技巧教学

古典舞基本技巧旋转技巧教学 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1、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古典舞手位:山膀(拉山膀):双手叉腰,单手(也可以双手)顺腰部自然放下,手背向外,直臂从旁边划圈举起到头顶,转掌,由胸前压下之第三个扣子处,手距离胸部约一尺。这个动作叫按掌。

然后手从胸前平行的向旁拉出去,放到芭蕾的七位手处,全称叫拉山膀。做动作时,双脚站丁子步,挺胸,收腹,昂头,动作要圆;眼睛跟着手位走,到了最后位置头转向下面亮象;古典舞讲究精提神要做到。男孩子做这个动作时,虎口打开,女孩子做动作时,把大拇指收到手掌里,也叫兰花指。

2、古典舞总体要求

2.1、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2.2、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2.3、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2.4、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3、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古典舞的旋转技巧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古典舞的历史起源

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学跳古典舞的基础动作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

第三篇:浅论中国古典舞

浅论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形神兼备和刚柔相济。《千手观音》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其艺术魅力在于:千手观音》立意深远,弘扬了佛教崇尚慈悲为怀的情怀;优美的舞姿动作,选用了中国古代敦煌彩塑的舞姿动态; 神形兼备;灵动的手指,变幻莫测。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审美特征

千手观音

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舞”概念的提出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它作为我国舞蹈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和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的艺术实践检验流传下来的,是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是当代舞蹈家为创造与繁荣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发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打和筋斗技巧,参考芭蕾的训练方法做出的新的创造。李正一先生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具有以下审美特征 第一、中国古典舞是形神兼备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形神兼备”。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中国古典舞要求表演者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时一定要“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除了特定的情绪外,更主要的是要包含一种潜在、深刻自觉的意识或意志感觉。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顺风旗”,也是借助“呼吸”来完成。从而表达出应有的神韵。如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在谈表演动作时的感觉说:“只要手一动,眼睛一定要跟上,眼睛跟上,身上必定跟上,然后你那个„法儿‟就来了。”如果做动作只动形不动神的话,就如同戏曲界老先生们所说的:“心里没有,身上白走。”无韵则神死,少律则风格无。所以“手到、眼到、步到、身到”的“形神兼备”成为衡量中国古典舞演员风格优劣的主要标尺。第二、中国古典舞是刚柔相济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迭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这一特点使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与动作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和映衬,使之具有高度的含蓄性和想象力,并赋予舞蹈者的形体动作以言犹未尽的如诗的魅力。这种魅力在古典舞表演中主要体现在“劲头”上。

二、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

《千手观音》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舞动时,犹如千手观音降临人世。因此《千手观音》得到了多方认可。第一、《千手观音》立意深远,弘扬了佛教崇尚慈悲为怀的情怀。

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舞蹈《千手观音》的立意是: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双手去帮助别人,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

第二、《千手观音》的舞姿动作,选用了中国古代敦煌彩塑的舞姿动态。

舞蹈演员身体在婀娜中呈现出S状的曲线体态,使女性的柔美和含蓄、流畅与优雅。虽是在舞台中流动的人体,但是那出胯、扭身、低头的三道弯的体态,柔中有韧,在时快时缓的动律中,有柔和的S形,也有直角的Z形,呈现出柔曼圆曲的韵律感,有着我国古代妇女腼腆含蓄,以及观音安详、端庄的味道。这种动态中,形成的线条美感,有着与中国绘画、雕刻所共同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千手观音》神形兼备。

在《千手观音》中,站在第一位的舞蹈演员 邰丽华 神态圣洁高雅,舞姿优美,像是整个舞蹈的灵魂。来自 湖北的邰丽华2岁时失聪,15岁时学习舞蹈,舞姿成了她心灵的语言。《千手观音》由邰丽华在队前静止模仿观音雕像,身后由数十名演员的手臂左右摆出不同高度的手臂姿态,在灯光的配合下,宛如一尊“金佛”屹立于舞台之中,惟妙惟肖。

第四、《千手观音》中灵动的手指,变幻莫测。

随着音乐节奏的变换,“观音”的左右手交替伸出,依次地抖动,舞蹈演员的金指在灯光中闪闪发亮,光芒四射,仿佛给泥菩萨赋予了人性,把千手变换的过程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以往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让人如幻如影,激动不已,无限美景尽收眼底。其舞蹈中段,一尊佛像,突变成无数的双人小千佛,双人舞姿造型的出现,小巧、灵活,与群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给人以新异变化之美感时,也预示了“一颗爱心可化作千手,千万之手,又可汇成爱心颗颗”的希望。

总之,《千手观音》的成功离不开舞蹈本身传达或者演绎出来的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华美的内涵。从舞蹈《千手观音》中,看到了东方文化精神,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元典之美,那种温文尔雅、博爱人间的真善美。

第四篇: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一、蹲 的 练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

双腿蹲:

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

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

3、踏步半蹲、全蹲

4、弓箭步蹲(正、旁)

5、移动穿掌扑步(男)

单腿蹲:

1、端腿蹲

2、掖腿蹲

3、跨腿蹲

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

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

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 的 练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

2、丁字步拧腰

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

4、弓箭步涮腰(男,1-3次)

5、踏步旁腰

6、大踏步旁腰

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

8、单腿跪前、后下腰

9、卧鱼

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

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

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三、大 踢 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踢前腿(勾脚、绷脚)

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

3、踢后腿

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

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

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

7、踢紫金冠

8、踢冲天炮(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

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

(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5、连续做单一的踢腿动作或组合练习时,都可以用下列动作衔接或结束:如各种身法动作;各种姿态腰的动作;旋转和翻身等。

四、身 法 和 步 法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更多体现在身法和韵律上。同时在各类舞蹈动作的组合中又包含着许多步法。基本训练中腰功与腿功的动作和各类技巧动作都是与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会贯通的。

由于传统身法与步法的种类繁多现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典型动作,作为训练演员掌握古典舞中的基本风格和韵律的教材。同时这部分身法与步法的动作也是舞台上表演所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身法:

(1)单山膀、踏步位

(2)双山膀、丁字步位

(3)顺风旗、大踏步位

(4)双托掌、踏步蹲

(5)托按掌、踏步位

(6)山膀按掌、弓箭步位

(7)斜托掌、丁字步位

(8)提襟按掌、踏步位

(9)小五花(不转身、带转身)

(10)云手(不转身、带转身)

(11)大刀花(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2)双盘手(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3)双晃手(小、中、大,带转身)

(14)摇臂(向前、向后,带转身)

(15)穿肠刺背(不转身、带转身)

(16)云肩转腰(不转身、带转身)

(17)燕子穿林

(18)青龙入水

2、步法:

(1)慢进步

(2)慢退步

(3)圆场(慢速、快速)

(4)花梆步(女,前、后、左右、原地)

花梆步(男,左右)

(5)错步(女,慢速、快速)

错步(男,快速)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身法与步法动作在表演中都含有温柔与刚健的双重性格。可以选用抒情慢板或奔放的快板乐曲伴奏。

2、首先,将身法与步法中(2)至(8)项动作组合练习,以掌握手、腿、身、法、步的规律和韵律。

3、将身法、步法的动作与练腰、大踢腿、基本舞姿、旋转、翻身、跳跃等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并可组成综合性组合动作,这种练习可以使舞姿的风格更为鲜明。

五、基 本 舞 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舞姿是非常丰富的,它的基本动作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它不仅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也使跳跃、旋转与翻身等技巧具有强烈的雕塑性。基本舞姿要求腿部、躯干、手臂、头和眼睛(视线)等动作有高度的协调性。因此,基本舞姿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掌握古典舞风格的手段。

由于在基本舞姿训练时往往是将一腿静止另一条腿在空中运动形成各种姿态,因此,腿与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所以舞姿也可称为控制动作。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材内容:

1、抬前腿、旁腿、后腿(原地,带辗转的,带半环动和全环动的;或从一个舞姿经辗转或经半脚尖立变成另一舞姿)

2、大射雁

3、金鸡独立(原地,带辗转)

4、踹燕(原地,辗转变成探海)

5、探海(原地,辗转变成踹燕)

6、斜探海(原地,带辗转)

7、躺身旁腿

8、软踹燕(女)

9、后腿侧身(原地,带辗转)

10、掀身探海(女,原地,带辗转)

11、拧身探海(男,原地,带辗转)

12、紫金冠(女)

13、老鹰展翅(男)

14、商羊腿(男,原地,带辗转)

15、商羊腿踹燕(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基本舞姿练习可采用两种速度:大多是用徐缓慢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其次,是用快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2、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基本舞姿组合起来练习,即从一个舞姿到另一个舞姿。

3、组合时可以选用下列动作作为衔接或结束: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步法、旋转、翻身、中跳和大跳等动作。

六、旋 转

旋转动作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表现出了千姿百态。旋转动作的技巧不仅难度较高,非常富有表现力,同时,它又可以起着巧妙的衔接作用。这里所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旋转的难度较大,因而要求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力和高度的协调性。旋转时的舞姿应鲜明,也就是在旋转时要能保持住固定的舞姿。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较扎实的基本舞姿训练的基础。因此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一至五类的训练,再开始转、翻、跳的技巧训练较为稳妥。旋转的某些动作可以作为特技表演。

教材内容:

1、平转(斜线或圆圈进行)

2、反跨转(2-5圈)

3、踏步掖转(2-5圈)

4、跨转(男,2-5圈)

5、上步掖转(女,2-5圈)

6、斜探海转(女,2圈)

7、探海转(2-5圈)

8、后腿侧身转(2圈)

9、紫金冠转(女,2圈)

教材组织范围:

1、旋转可采用两种速度进行练习。初级训练阶段的小舞姿转以及大舞姿转都要求动作平稳流畅,一般多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舞姿转进入中级和高级训练阶段时要求平稳而急促,大多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练各种旋转的单一动作,反复进行。

3、在单一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2)至(4)项旋转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4、常用的组合有:平转两次接上步掖转两圈(女,斜线)。掖腿转接卧鱼(女)。掖腿转接踹燕。涮腰接探海转。平转接跨掖空中转(男)。平转接旋子(男)等。

5、旋转也可以作为大踢腿,基本舞姿,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来做

七、翻 身

翻身动作具有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是中国古典舞蹈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身动作不仅在实际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对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训练腰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某些翻身动作可成为特技。

教材内容:

1、点步翻身(1-16次)

2、踏步翻身(带跳踏步的1-4次)

3、串翻身(斜线1-16次)

4、吸腿翻身(1-连续3圈)

5、探海翻身(女,1-4次,慢速和快速的)

6、大蹁腿翻身(女)

7、上步翻身

8、刺翻身

9、跨腿翻身

10、白鹤翻身

11、大蟒翻身

12、盖腿翻身

教材的组织范围:

1、每项翻身动作在表演中都可以有两种节奏,即徐缓抒情和急促强烈。因此,可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音乐伴奏。训练的步骤是先慢后快。

2、首先是每个单一翻身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可将两个以上的翻身动作组合起来。

4、常用的组合有:探海翻身接卧鱼(女)。踏步翻身2次接点步翻身7次(女)。跳踏步翻身接大蹦子接卧鱼(男)等。

5、翻身动作可以作为基本舞姿,大踢腿,旋转,中跳和大跳组合的衔接或结束动作。其中上步翻身,刺翻身,跨腿翻身,白鹤翻身,大蟒翻身和盖腿翻身只做一个。单一练习后再进入组合练习。

八、跳 跃

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它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另一部分动作则是舞台上的表演动作。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大跳要

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大、中、小跳跃动作可分为双脚起双脚落;双脚起单脚落;单脚起双脚落;单脚起单脚落(换脚);单脚起单脚落(不换脚)。

教材内容:

1、小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的小跳 大八字步位的小跳 丁字步位的小跳 变位小跳 跳空中转(男)

(2)双起单落: 前腿小跳 后腿小跳 小射雁跳 小端腿跳 小掖腿跳 小斜探海跳(带翻身的)

(3)单起双落: 前腿小跳 旁腿小跳 后腿小跳

(4)单起单落(换脚): 小射雁跳 后换后小跳 前换前小跳

(5)单起单落(不换脚,1-6次): 45度前腿上的 45度后腿上的 小射雁上的 小斜探海上的2、中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中跳 大八字步位中跳 变位中跳 劈腿中跳 燕式跳 端腿跳 射燕跳 盘腿跳(女)前双飞燕(男,1-3次)横双飞燕(男,1-3次)后双飞燕(男,1-3次)跳空中转(男,1-3圈)

(2)双起单落: 后腿中跳 中射雁跳(原地,移动的)中斜探海跳(带翻身)

(3)单起单落(换脚): 后换后中跳

(4)单起单落(不换脚,1-2次): 斜探海舞姿的中跳 抬后腿中跳

3、大跳

(1)双起单落: 紫金冠跳(女,1-4次)

(2)单起单落(换脚): 凌空越(1-3次)大射雁(1-3次)剪式变身跳(1-2次)跳卧鱼(女)大赞步(男,带拧身的,斜线或圆圈进行)大蹦子(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8次)飞脚(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4次)跨掖空中转(男,斜线行进)拉腿蹦子(男,斜线行进)蹁腿飞脚(男)

(3)单起单落(不换脚): 吸腿跳 单腿变身落后腿 单腿变身落射雁(女)单腿变身落卧鱼(女)单腿变身燕式跳 旁腿斜探海跳 摆腿跳 摆腿紫金冠跳(女)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跳跃属于快速表演动作,并非所有的快速音乐都可用来伴奏,需选择有跳跃性的、节奏鲜明的乐曲。

2、首先,进行单一跳跃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分别将小跳、中跳、大跳中两项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另外小跳和中跳动作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大跳组合中。

4、常用的组合有:双起单落小射雁跳接单起双落旁腿小跳再接双起单落带翻身的小斜探海跳。中斜探海跳接踏步翻身(女)。紫金冠跳接单起双落前腿小跳再接中射雁跳(女)。吸腿跳接错步再接大赞步(男),......等。

5、下列动作可以在跳跃组合中作为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圆场;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基本舞姿;旋转和翻身等动作

第五篇:中国古典舞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一、概念阐述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是基于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通过专业人员的调整、提炼、创新,并且结合长时间的舞蹈实践的经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借鉴了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戏曲,并且加入了武术、蕾等原形的成分,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最终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并且逐渐走向成熟,而“身韵”可以说是这一学科建。在舞蹈本体观、舞蹈方法论方面成熟的标志。

2.身韵

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

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结合与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目的是突破戏曲舞蹈的“做、打”等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古典舞自己独有的特点。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身韵主要以“拧、倾、圆、曲”动作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的气质美,还要求表演者的动作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特点。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成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法。而其中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发展至今的精髓所在。“身韵”的创立对中国古典舞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身韵”的出现,解决了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其次,“身韵”的创立,解决了课堂与舞台相分离的矛盾。“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总称,其“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而“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一个是外部技法,一般在课堂教学;一个是内涵神采,一般是在舞台上实践。两者通过“身韵”,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最后,“身韵”的创立,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风格

一个成熟的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也就是说具备了中国古典舞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

“身韵”表现风格之一——“形”,体现在直观的动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和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路线掌握。“形”首先体现了“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其次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尤其体现在“提、沉、冲、靠、含、仰、移”的动律上;最后,“形”还体现着“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的变化。

“身韵”表现风格之二——“神”,“神”即钱宝森先生所说“形

三、劲

六、意

八、无形者十”。在他看来,舞蹈动作中,“形”只占三分,“劲”占六分,“心意”(即“神”)却占八分。由此可见,“神”是多么重要。“神”也就是由舞者内心世界所表现出的神态,表现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心、意、气”,正是“神韵”的具体化。“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身韵”表现风格之三——“劲”,指赋予外部动作以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劲”运用得当,那么,“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才能够得以表现,体现为快慢有制、有阴阳顿挫、轻重缓和。

“身韵”表现风格之四——“律”,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和依循的规律。“律”又可以分为“正律”和“反律”,“正律”主要体现为“顺”,让人有一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主要体现为“不规则顺”,让人有一种“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感觉。

从人体的运动整体分析出“形、神、劲、律”各自的特点,然后又产生并达到“形、神、劲、律”的统一,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发点和归宿。

下载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典舞技巧及特征教学[定稿]

    古典舞技巧及特征教学 如何跳古典舞技巧 1、如何跳古典舞技巧呢 跳古典舞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

    试论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腰部训练

    吉 首 大 学 JISHOU UNIVERSITY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名称 : 试论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腰部训练学生姓名: 朱祥虎 学 号: 20084092009 学 院 : 音乐舞蹈学院 专业年级......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 ——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为什么要开展中国古典舞训练课程)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是幼师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必须从教育目的和实际出发,遵循幼师舞蹈......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复习资料

    填空选择题 1、跳跃的离地和落地都需要脚腕的能力,爆发力也需要强有力的脚腕和脚掌的推地能力。 2、提胯的能力是跳跃训练中重点强调的问题,在弹跳中提胯和立胯是有它的特殊......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复习资料)

    动作分析(规格与要求) 抡指抡指是训练手指灵活,运用自如的训练手段,在所有的腕关节的动作中,都有抡指的过程。规格要求:抡指要求两只手像两个立着的齿轮,依次轮转,它有拇指带动向外......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

    芭蕾与中国古典舞(范文模版)

    芭蕾与中国古典舞 一、芭蕾是法文Ballet 的音译,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更是将芭蕾舞与其他舞蹈品种......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呼吸技巧教学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呼吸技巧教学 呼吸是生命的象征,正因为呼吸的存在,万物才得以延续和生存。在太极运动以及瑜伽练习中,呼吸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舞蹈亦是。在古典舞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