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浅谈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例
〔内容提要〕每一次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很多教师都意识到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应引起我们的思考。“但究竟什么是学情分析?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学情分析?怎样通过有效的“学生解读”服务现实课堂教学呢?笔者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例,谈谈小班化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关键词〕学情
分析
有效
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关注学生的真实发展,关注学习起点的把握,“学情分析”高频率地出现在教学预案的设计中。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教师已从单一的教学内容的分析,逐步将对学生的现实状态、学习基础等作为活动设计的重要一环,纳入到教学目标与预案设计的前期设置之中。
一、小班的学情内容的分析究竟有哪些呢?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在小班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2.小班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小班化班级由于学生人数占优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3.小班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在小班中,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二、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有效的“学生解读”服务于现实的小班课堂教学呢? 笔者认为立足于“儿童立场”的“学情分析”,更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习过程,因此在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逻辑的同时,更需要分析学生群体、个体的特点。现结合“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一课的“学情分析”的展开为例来谈谈个人的思考和实践。
(一)观察——摸清学生群体、个体的认知倾向
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比如群体思维外显的班级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冲突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并注意个体的思维提炼。而群体思维内敛的班级中,教师要多鼓励多种思维方式的交流,引导学生在吸纳方式中内化知识、方法结构。在认知倾向的定位中,教师要将小班学生的实际状态作为教学的整体来把握。
观察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言语和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过程,细致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认知倾向等,进而设计符合特定学生的思维路径。
(二)调查——把握学生群体、个体的经验储备与可能状态
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经验储备、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学习内容和目标,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1. 从教材内容的分析中剖析学生的可能状态。
如“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中,首先是借助教学内容的分析,对学生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
(1)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其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小数乘法的计算学习,对于“转化”的方式解决小数乘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其二,在章节学习之前学生已进行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对于其计算的算理有了清晰的理解:即哪一位上的数去除,商就在哪一位:对于商中各位的意义,余数的意义,不够商的O等多种情况与整数除数进行类比联系后有了较为完整的分析过程。
(2)已具备的方法基础:转化思想的建立,整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分析。
(3)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将除数仍按小数进行计算;不会将作为除数的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小数除小数的计算困难;商的位置不准确,即算理不明确;其他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教学中教师会将算理分析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过程进行分析认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2. 借助问卷分析准确了解现实状态。基于教材内容的剖析是对学习者外部的分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通过采集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为教学目标定位、预案设计提供依据。
附:“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前期调查问卷
(1)小明的妈妈买了6千克苹果,共用去5.7元,那么你知道苹果的单价是多少元吗?(2)小红的妈妈买了每千克4.2元的鸡蛋,共用7.98元,你知道共买了多少千克?(3)超市大降价,萝卜每千克0.55元,白菜每千克1.1元,白菜的单价是萝卜的几倍?(4)学校用300元采购了每张4.5元的电脑光盘,你来算算最多可以买到多少张? 3.借助师生共同备课,摸清认知水平与经验层次。
在课前与部分学生交流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大致了解学生的需求状态和问题指向。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1)今天这节课我们能不能独立学习,会有什么困难?(2)如果你是教师,会怎样来清楚地与同学们交流计算方法?(3)可以设计怎样的练习进行巩固?
(三)综合分析——精确了解小班学生群体、个体的能力、思维状态
学习目标不仅局限于知识层面,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化知识的同时,体会方式方法、思维结构的应用。学习过程中新旧思维方式的同化、转化、应用、提升,都需要通过精妙的方式使之激活,而这种激活的刺激首先是对学生能力、思维状态的精确分析与把握。因此在分析学情中,除了解相关经验储备外,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状态的分析也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是“学情分析”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通过前期教材内容、问卷调查、师生交流后,借助数据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剖析班级中学生能力、思维状态的情况,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1.学生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中正确率较高,结合另外两个竖式的过程,说明学生在由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向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过程中,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不再是难点。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沟通算理就成为重要的过程。2.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估计的解题策略,即运用除法与乘法的逆运算、大致估计商的范围等来解决第3个问题,直接写答案的大多是这种方式。他们是通过估计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并没有进行竖式计算。那么估计与除法计算怎样有机联系,才能帮助学生在计算中有效地形成计算的方法呢? 3.大部分学生已有了将除数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的意图,但由于表达形式上的不足,无法准确地呈现。而一半学生仍没有走出小数点的束缚,与整数除法进行类比迁移时形成了负迁移,这部分学生的问题解决需要教师的指导分析。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聚集到这点上,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分析,推动计算品质的提升呢?
“学情分析”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可能状态,也需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可能。即明确学生现实的思维状态,通过对现有状态的引导、激活,提升学习品质;明确学习内容的价值,分析借助内容可以在哪些领域或层次中提升学生能力,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升到怎样的层次要求,等等,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设计的实施提供量化的标准。
(四)整合分析材料——确定教学目标与设计学习过程
通过前期针对班级学生思维状态的了解,结合问卷情况的分析,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的目标与过程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常规积累中要设置有针对性的“商不变的规律”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方式,找准最近认知发展区。(2)引导学生在对呈现的资源进行类比分析中,找到共同点,沟通除法计算的算理,形成清晰的解题方式。(3)融合估算的分析过程,在算理分析中提升学生的数感。(4)借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聚类分析中综合提炼出计算方法,在横向、纵向联系中突出“转化”思想。
这样教学的组织与指导基于学生的认识,重点不再是为了讲清算理,而在于:(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沟通除法计算的法则,形成除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并在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2)在主动地估计数的范围大小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结合具体问题提升数感。(3)突出“转化”思想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将数学思考走向前台,对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4)有机地将两课时的内容(位数不够,被除数需补O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片段一】第一课时的引入
这3个计算你会做吗?先估计一下得数是多少吗?说一说,是怎样来思考的? 0.12÷0.03=3.6÷O.8=7.98÷4.2= 生1:我估计第1题答案是4,因为可以把这个计算看做是12÷3,转化成整数来进行计算。
生2:我估计第2题是4点几,我也是把它看成36÷8口算的。师:为什么都这样来计算呢? 生: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分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就是把握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起点组织教学。这里按一个估计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转化”的过程,为计算、提炼法则做准备。利用小班的优势,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片段二】第二课时:被除数需要补O 老师呈现学生在解决1.1÷O.55时出现的5种计算过程。师:这5种计算过程你都看得懂吗?有没有错误的?互相说一说。生1:小数点的位置不对。
生2:我爸爸教我还要划0,被除数不够,还要先补上一个O,这样对位就不会错了。
师:那通过比较,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佯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分析】不同资源的呈现,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计算的过程。在生生互动交流分析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解决划O、补O问题(格式规范)——解决对位分析(明晰算理)——对比反思归纳算理。使学生在聚类分析对比中经历法则的提炼过程,在关注算理的同时强化算法。
有效的学情分析,帮助教师快速地了解到执教班级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的理解程度,在把握认知起点的同时,通过资源的对比沟通,使得计算方法结构化,突出了思考方式,对教材、对单元内容教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我们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位数学专家说过的话。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活动本身就要基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只有静下心来细心地观察与思考学生的实际状态,才能确立合适的教学起点,进而设计切合学生的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学习过程,形成在学生真实现状基础上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 2.《数学课程标准》。3.《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4.《小学数学课堂案例透析》。
第二篇:九年级数学教学 学情分析
九年级数学教学 学情分析
张伟
本届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数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第三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之我见
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之我见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教学设计时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在小班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有些班级由于学生人数占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分析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总之,学情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形成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认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中学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
**中学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会>精神及<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议>和<精细化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推进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我教育教学质量,本期我校推行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小班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能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它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领导小组组长:尹建勇副组长:任晓晖成员:杨华李果锋杨俊科于伟王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杨华成员:于伟王涛
三、小班化教学目的:1.教学过程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2.教学结果方面:能够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进步。3.能探索出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4.能探索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5.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6.通过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促使我校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既关注师生自身的评价,也关注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价,从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实施对象:1.实施年级及科目:目前,我校七年级有二个班共54人(七年级一班、二班各27人),九年级有三个班共68人(九年级一班24人,九年级二班21人,九年级三班23人),根据我校实际,重点在九年级、七年级两级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同时尝试小班化教学。由点至面,逐步推行,在取得成绩和经验后扩大参与面。2.负责老师及要求:(1)语文学科负责老师:于伟(2)数学学科负责老师:李建平(3)英语学科负责老师:边丽红(4)具体要求详见工作要求。
五、实施措施:1.教学方法方面:(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村施教。(2)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增进师生互动,以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3)教学设计多元化,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4)课程设计合理化。2.教学过程方面:课前:(1)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树立牢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2)备课要求:落实“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备补充的教材与学材(教学媒体)。(3)分组准备: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自由分组。课中:(1)以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2)增加学生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时间。(3)增加个别辅导时间。(4)充分尊重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课外:(1)结合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得失。(2)做好个别化教育及相关记录。(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实行作业面批。(4)每学期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教学案例。
六、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狠抓落实。通过学习不断转变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内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从而将超前的先进的认识转化为全校师生共识和行动。2.提高认识,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是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育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可以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机制激励,回顾与反思,这些内动力来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接受新理念,体验新课堂。3.强化考评,务求实效。要强化目标意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发展。要强化质量意识,把重点放在“备、讲、练、辅、考、评”这些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上,不断创新方式,激发效能,落实细节,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从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要做到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学校进行督促检查,全方位进行考核、考评。4.建立学生档案袋。收集学生在一学期中参与各类活动取得的成果、学生学习成绩跟踪表、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资料、学生学习体会等。档案袋是对学生整体评价的重要依据。5.建立教师教学档案袋。对教师一学期教学成果展示,包括教案、课件、教学成绩、个人或学生获奖情况、公开教学实录、个别化教育资料、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阶段小结、课题研究成果、学期总结等。注重量化和实绩数据,这是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6.开展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对教师做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七、评价办法:1.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及教师初始状态,中期状态和终了状态进行实验比较分析,测评实验效果。2.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测评进行动态分析,测评实验效果。3.实验的各个阶段结束后,各实验教师要写出实验报告和论文等。4.教师小班教学实施情况纳入各类考核考评。
八、阶段划分:我校此次“小班化”教学研究尝试计划分三个阶段,一个学年完成。
(一)启动探索阶段(2012年8月底——2012年9月中旬)1.成立“小班化”教学研究领导小组2.制定我校“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3.全校共同讨论、评议实施方案(1)创新教育理论,力求在思想上求突破(2)探究学习理论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3)确定研究对象
(二)具体实验阶段(2012年9月下旬——2013年1月底)第一轮实验阶段(2012年9月下旬——2012年10月下旬)1.各实验教师围绕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及时收集整理实验信息。2.针对同一课程,备写不同教案(教案、导学案),总结得失优劣。3.各实验教师尝试面对同一班级,同上一节课,并参与研讨,互相交流,及时总结经验。4.2012年10月底各实验教师向全校教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实验计划。中期评估(2012年11月)1.收集资料,包括数据统计、课件、案例分析、论文。2.实验负责人对每位实验教师尝试情况进行评价。第二轮实验阶段(2012年11月底——2012年12月底)1.调整教学方法,继续进行实验研究,力争达成理论。2.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培训。3.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行为养成情况(对“小班化”教学的适应程度),评估实验效果。
(三)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12月底——2013年1月底)1.验收评估:(1)收集实验教师论文,组成论文集。(2)收集实验教师优秀教案,组成教案集。(3)收集实验教师优秀课件,建立课件夹。(4)检查实验班级(包含个别实验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养成(5)撰写结题研究报告。2.推广交流:本学期结束前,负责老师做好小结工作,为下学期小班化教育工作做好准备。对尝试中产生的成功经验,在全校所有班级和老师中开展推广交流。
第五篇:数学小班化教学论文
小班化下数学作业面批的策略
楮坪中心校 林爱英
数学作业的“面批”,能让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教师进行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反思、巩固,进而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长远的进步。面批过程中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作业注入了一股生命力;同时也让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作业速度、正确率及其思维过程,从而给予及时的指导;还可以从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发现、据实分析隐藏在学生作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的“双向”作用,能让学生和教师都有更多的空间去进步和提升。
那么,小班化数学作业面批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呢?
一、面批形式上的优先策略 1.小组优先
如果全班一起排队面批,排在后面的同学不仅会浪费时间,还容易影响课堂纪律,出现讲空话等情况。所以,把全班分成几个部分,一组一组上来面批,能有效地提高面批的效率,保证课堂上良好的学习纪律。2.优生优先
由于班级中学生的差异程度不同,在完成作业时先后不一致。对于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数学作业优先批改可以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的作业的同时,鼓励、带动他们去发现、探究新的、有挑战难度的数学问题,养成发现数学问题、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样,还能带动其他中等同学一起参与到讨论和学习上来。
3.学困生优先
学困生在做作业时,本身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教师将优先权给他们,这样的面批其实是查漏补缺最好的机会,此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讲讲他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则帮助他理清思考的方向。如果学习实在有困难,可以一题一题地进行面批和引导。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优先面批还是稍后再批,都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想应当始终贯彻。
二、面批评价上的人性化策略
传统的作业批改只有“√”和“×”,冷冰冰的没有感情,没有沟通。其实,每一份作业都可以看成是学生思维劳动创作的作品,教师只有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鉴赏学生的作业,学生才有被珍视的感受,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下一次的作业。批改时,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角度上思考,尊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感受学生整洁的书写,揣摩学生奇特的思维,体会学生跳动的心灵,领略学生多彩的精神世界。
1.对正确作业的人性化批改
对的打“√”,优秀的写上“优”,字迹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上“(^_^)”,有进步的加上“☆”,想法独特有创意的加上“☆☆”„„对教师来说是多动动笔,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份暖暖的鼓励和肯定。
2.对问题作业的人性化批改
出现错误打上一个小小的“×”,用“○”圈出出现问题的地方,“﹏﹏﹏﹏”划出出错的句子,“○~”圈出要去掉的部分,粗心大意导致出错画个“!”,运算不合理写个“?”。在分步计算时一步一步地批阅,若遇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沿着学生的思考方式去想,若单是计算出错的,可以写上“方法对,计算错”此类的提示语„„用一个个简单的符号与语言,对学生表达珍视和关注。把数学作业本当成一个交流的平台,当然也欢迎学生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面批作业题的选择化策略
作业的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少量而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学生更乐意去做。通过作业反馈,真实可信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一些重复的、不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数学练习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会加大“面批”的难度,使学生和教师都出现“劳累”的厌恶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数学作业的面批,在关注学生学习作业的结果,更能关注到他们学习作业的过程;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能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对从小学开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做一个有思想的数学学习研究者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