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时间:2019-05-12 22:4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第一篇: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思考-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指导作用,目的是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一种灵感,更直观地掌握一定的技法,提高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意识,领略艺术文化的知识性、情感性、社会性、广泛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 多媒体 示范 指导 直观 亲和力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美术课标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就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目标中又谈到: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在内容标准中就各学习领域的内容也都对上述的内容作了阐释,所有这些与教学中教师的示范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关于美术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新颖,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渐渐的被所谓的新的教学模式所替代。难道新课程改革是抛弃传统的、直观的、示范的教学方法吗?难道新课程改革是老师说说+学生看多媒体+鼓鼓掌热闹一场,难道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步骤、问题设计、活动设计、作业设计、难点、重点的解读都不必考虑,师生互动也只是老师鼓动下的学生的掌声和“呼声”,难道这样就是一堂美术课亮点所在吗?不知这样的课是否经得起推敲和推广?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误导。有的老师以为“改变”就是“抛弃”,以为“注重了技能技法就不是新课程”。似乎示范就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背离了新的课改理念。这种对美术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有偏颇的。

美术课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技法可以事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将美术教学发挥得更完善,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更精彩;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键盘,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教师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老师不用笔、不用纸、不用带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更有甚者,有老师为了显示一堂课内容的充实,将需要好几课时完成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试问,这节课除了表面的“充实”,学生该怎样吸收?恐怕是飘飘然、晕忽忽听完本节课。难道这就是“内容丰富”吗?为了现代教学手段,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课件上了,似乎有一个好课件就等于万事俱备了。然而,这种所谓现代手段,只不过充当了教师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师直观的演示,使美术的亲和力丢失,美术教学的语言散失。导致其他学科老师听过美术课以后误认为:现在的美术老师不用画了,不用写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简单。有的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美术老师真好当,还是教美术好,只要上网找些图片,会按键盘就行了,干脆改行教美术算了。

二、关于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的运用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认识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只用键盘点一点,动口说一说,学生实际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比较肤浅,长期下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没法保证,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就受到影响。

示范,是老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键盘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也体现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做课人的扎实功力。这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操作,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凡技术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是空口无凭,就不能使人信服。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再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开阔,话题就会非常宽泛,就会产生广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师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关于美术欣赏课的老师引导作用

美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美术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创造能力的目标。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综合”教学中,确有着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全抛弃美术学科性的东西而成为其他的学科附属课。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都被“综合”得没有了,“综合”也就失去了意义。“那是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美术课中涉及到的综合应依托视觉艺术的思维和表达特征,基于对社会、生活、对自然感受经验。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作为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老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不应该是照本宣科,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学生之间会争论。这时,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肯定正确观点,纠正不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表扬说“很好,很好”,只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没有及时进行梳理、归纳与评述,没有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任务要求,以为这样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殊不知学习基本要求都达不到,独创性就失去了依据,即使独创也只会不伦不类。没有目标的探究,是没有结果的。曾

第二篇:美术课堂教学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

美术课堂教学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

一、美术教学现状分析(一)缺少统一的部门管理(二)缺少统一的教材(三)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

美术不是主科,学生不够重视;美术课能否吸引学生,学生对美术课是否有兴趣有很大关系;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的困难,这一直是美术老师的困惑;家长也不够重视;

二、美术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美术教学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四、美术教学管理的创新探索

整体来说,美术课堂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任何方法用久了都 会失去原有的效益,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教师的唯一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因为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我们每位教育者都应该“把微笑带入教室,把智慧教给孩子”。

作为教师,不论在课堂还是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如果能有效运用“三控”——表情、动作、声音,就会有效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管理的方向。对于美术课堂管理而言,搞好课堂教学纪律是重要的,这其中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在美术教学中纪律往往是我想要谈、并且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一直存在。美术课不同于其他主课——语数英,美术需要思维灵活,有时不需要规规矩矩的,如果组织性太强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了一成不变的概念化学习,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利的。不过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学生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大人那样可以克制自己,这样势必造成课堂纪律松散。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有可能小组进行创作,课堂也会显得不安静。问题是这种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学生在一起能互助互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行不通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既要学生学好,又要学生纪律不乱,我想只有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允许小声交谈,不许大声喊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氛围活灵活现。可是怎样才能既不放纵,也不 压制呢?下面简略谈谈我的体验和做法:

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的困难,这一直是美术老师的困惑。美术课堂纪律管理困难主要因素

有:

1、美术课能否吸引学生,学生对美术课是否有兴趣有很大关系。

2、美术不是主科,学生不够重视;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形成课堂纪律 观念,自我约束力弱,听讲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无意识的 破坏课堂纪律。

3、家长也不够重视,所以美术工具材料的准备,部分家长不积极支 持和配合,直接影响学生上课。

4、导致美术课堂纪律管理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是班主任,任课班级很多,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了解少,课余时间、放学时间想抓学生教育有困难; 这就形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学生有时往往因为没有学具,没有工具就没有心思学习,也磨灭了对美术的兴趣,由于自制力差,对课堂纪律就会忽视,且用各种形式吸引学生和老师的注意,扰乱课堂秩序。这些常见的问题我一般用一下几个方面解决:

1、尽量利用已有的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有机会展现自己。

2、表扬形式,课堂纪律表现好的给予表扬,言语表扬以及奖励。

3、小组比赛: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上各个小组,在授课中不时的给表现好的,积极发言,认真听讲的组画上一个红苹果,及时督促学生 注意课堂纪律,最后给他们鼓励。

4、美术课内容要尽量吸引学生,教学形式多样化,如电影、录像、范画、游戏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期待和渴望,让学生产生兴趣。

整体来说,美术课堂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任何方法用久了都 会失去原有的效益,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教师的唯一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因为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我们每位教育者都应该“把微笑带入教室,把智慧教给孩子”。

第三篇: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桐城八中 金绍锋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有效研究是中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必须要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实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词最早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乔伊斯和韦尔的关于教学理论的论述中,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虽然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但做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而且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典型的是课改前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授知识—巩固训练—布臵作业的“五步教学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教学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但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三中心”: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教学生学会书本知识,不教学生“会学”知识,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从西方引入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尤其是最近十年,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教学模式百花齐放、争相斗妍,比较知名的有“成功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双主”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等,其中反响最大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基础薄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往往很难发挥其主体作用。不管是什么好的教学模式都尚未达到人们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学课教学越来越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负担加重,教学双方都苦不堪言。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达到初衷目的,甚至有些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而且抹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观当前课堂教学的现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师授生受”的状态,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如何摆脱这一现状呢?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和推广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是我们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也要有所突破或创新,纵观各地的教学模式,大都在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上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教学中

教师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实际上课堂教学的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很多教学模式,通常都注重小组合作与展示,造成课堂时间浪费,只好向课堂两头延伸,大量挤占了学生课余生活时间。此外,很多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编写学案,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强度,客观上给新教学模式的推广造成了障碍,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在我们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我们这里推崇的是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模式,这是建立在数学实验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单纯的数学实验课,更不同于各种教学模式的实验,是把数学实验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教学是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为基本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课程材料,恰当的教学工具,先进的教学技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数学实验或演示,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与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是单纯的数学实验,它是数学实验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它是基于数学实验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与数学教育中忽视创造性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与当前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模式的目的: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数学实验活动,在高中数

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探求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一种新的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2、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模式、方法,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一项教学研究的课题,我们期望着能形成教学模式的成果。因为这种具体、规范的操作模式类的成果,虽然对特别优秀的教师可能是一种束缚,但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它易于吸收并能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我们将培养教师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纵观古今中外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无不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不断地受到实践检验,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建构和发展。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曾指出:“要实验真正的数学教育,必须从根本上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否则是不可能的。在传统的课堂里。再创造方法不可能得到自由的发展。它就要求有个实验室,学生可以再那儿个别活动或是小组活动”。信息技术使传统的数学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数学正在成为一门“实验科学”。那么把数学实验融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形成新的一种教学模式,无疑是数学课堂教学一种革新,相信它会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近几十年中,大量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计算模型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各种领域中被成功地应用。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呈现统一的新趋势。高新技术从本质上说就是数学技术,数字时代就是数学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国内外许多数学软件的成功开发,现代科学研究与科学,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已要求新型人才不仅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要求具有更强的数学建模能力和使用新的计算工具即计算机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展示数学结论,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得到直观化的图形体现;借助计算机验证数学结论,使繁杂的运算技巧化为程序化的机械操作;利用计算机探索数学结论,使慎密的逻辑推理变化实验化得归纳演绎。计算机不仅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四色问题”在计算机上的成功解决,因特网梅森素数大搜索项目,密码技术,机器证明的深入研究等等都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的诱人前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正是数学实验模式教学的一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逐渐变革为辅助“学”,辅助探索和发展研究。高等教育中“数学实验”课程的相继开设,国内外数学软件的迅猛发展和图形计算器的普及使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则更加催化了数学实验模式教学的实现。

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通常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师给出概念,学生加以记忆,但学生往往对其本质属性理解不够,一知半解,更别提运用了。新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图像时,为了让学生得到正弦曲线概念,我们可以用45度的斜面截圆柱,然后沿母线剪开展开圆柱侧面,就能让学生得到直观准确的正弦曲线形状,同时还得到了正弦曲线在弯管中应用。就这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就能让学生惊讶不已!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式教学,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讨论三角形已知二边及其一边所对角解的情况时,设计作三角形实验体会三角形有一解、二解的条件,如图所示,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作图实验中体会三角形有解的条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时感到数学原来是如此现实。

(3)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某家决定“五一”黄金周出去旅游.老师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根据各旅游公司报价,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又如学校开展安全周活动,可结合此活动开展课题实验《红灯与绿灯》,使学生能利用他们所学的抽样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方案,查阅红绿灯产生的有关背景材料,以及相关交通法规,并调查我国去年及我县去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从真实数据中寻找答案,教师进而启发,让学生进行反思。有些实际操作不可避免地让学生遇到困难,通过教师的指导,让理论的数学成为实践的教学,从而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4)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式教学,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习的过程有时比结论更为重要,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人“会学”,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数学实验模式的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发现新知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教学。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模式教学?这正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期待有更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来一起研究和探讨。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于八中

第四篇:关于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思考

关于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对美术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是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就是学生作业的评价,却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无法有效的实施,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生成,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得不到发展、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三条要求明确指出:美术评价既是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既做到静态与动态评价的有机结合。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实施过程性评价呢?关于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一、美术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不断地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过程,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过程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的发展,对课程教学活动的发展和生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对美术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是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就是学生作业的评价,却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无法有效的实施,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生成,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得不到发展、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三条要求明确指出:美术评价既是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既做到静态与动态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需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美术课堂的评价的评价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情感、态度等信息对学生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理解课程的评价,树立新的课程评价观,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过去以学生作业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同时也要改变美术课只有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才进行课堂评价的评价方法,把教学评价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那么如何去进行美术过程性评价呢?下面列举两个评价案例作一比较和简析。

案例

一、《美丽的叶子》教学评价

师:(出示叶子让学生观察)请看这是什么?

生:是叶子。

师:是什么叶子呢?

生:枫叶。

师:好看吗?

生:好看。

师:形状怎么样?

生:象大鹅掌。

师:那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叶子呢?

生:我见过的叶子很多。有圆的、有心状的、有三角形的、有竹叶形的......师:你们觉得什么叶子最漂亮呢?

生:我觉得红枫叶最漂亮。

生:我觉得荷叶最漂亮......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自己心中美丽的叶子。(板书:美丽的叶子)这是《美丽的叶子》一课的导入环节的过程。这一教学片断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提问都是朝着教师的目标去进行,没有课堂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拓展,兴趣也没有得到提高。

案例

二、《美丽的叶子》教学评价

师:秋天到了,秋姑娘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美丽的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把信封分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触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里面是生封祝福的信。

师:你真是富有想象。是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她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生:是叶子。

师:猜对了,是叶子。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对的。

生:我是通过摸和听声音感觉到的。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触觉和听觉来知道信封里的东西。

接着教师让学生打开信封,摸一摸、看一看树叶的形状、色彩、纹理。师:你们收到的是什么叶子?形状怎样?好看吗?

生:我们组收到的是黄色的枫叶,形状象带牙齿的鹅掌,好看极了。生:我们收到的是银杏叶,形状小,有点圆,是金黄色的。

生:我们收到的是樟树叶,形状象颗心,是绿色的。

生:我们收到的是红枫叶,就象一只红色的小手,真美。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而且富有想像。再摸一摸叶子的正面和背面,看看有什么感觉。

生:叶子上有很多叶脉。师:那叶脉是来做什么的呢?

生:是给叶子输送养分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科学书上看到的。师:真是了不起,学会了自己去学习。

然后是让学生打开第二封信,让学生用真实的叶子与老师画的叶子作比较,看看哪些叶子更为漂亮。生看到老师画的叶子后惊呼了起来:哇!真漂亮!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生:因为老师画的叶子色彩很美丽,图案也很美。

师:真棒,能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心中那美丽的叶子,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兴趣非常高)

本案例的导入过程重视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以及审美价值。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和谐、互动中发展与生成。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隐性目标的评价,突出了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开发性。从以上两个案你例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观念的重要性。只有评价观转变了,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才得于落实和实施。可以说教师角色、关念的转变是实施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关键。只有改变过去单一的、只关注学生课业的评价观,教学评价才能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统一。

三、实施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几点见解

1、过程性评价应从学生的审美情趣出发。

美术课程标准在阐述美术课程性质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课程标准又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美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重视审美性的评价。从审美判断、审美体验、审美创造、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容去进行评价。如:案例二中“你真是富有想像,是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她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你们收到的是什么叶子?形状怎么样?好看吗?为什么?你们的观察真仔细,你们再摸摸叶子的正面和背面,看看有什么感觉;你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学习。”象这样带有审美性、鼓励性的语言,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体现了评价在审美教育中的价值。

2、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

美术教学的一个功能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美术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形成。毕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富有个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性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树立学生本位意识,尊重学生、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在自评、互评的交流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于张扬和发展。如我们在上课中可以设置评价表,以第一人称从我是否带工具、是否倾听、是否提问、是否成功等内容,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学习态度、价值观这些隐性目标去评价,以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生成。

3、过程性评价应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多元的、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过程性评价中,应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表现活动要求通过观察、记录的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里提出的“美术活动表现评价”其实就是指教学过程性的动态评价。从而给评价的方式、方法、内容和评价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观,以目标设计中的“三维”作为标准,立足于学生的表现趣味、观察力、感知力、表现力、实践力、想像力、审美力、创造力等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培养,让美术教学评价更具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美术教学评价中的导向、促进、个性、慎重四个方面的原则,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发展与生成情况,因课而异、因生而异,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师生互评、阶段评、趣味评、叙述评等方式方法,从关注课业结果拓展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如:在课业展示这一环节:我用比一比、看一看那一位(组)同学的作品最有趣;评一评那一幅作品最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构思与感想等这些方式去开展教学评价。既关注到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评价,也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进而达到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面对新课改,过程性评价作为与美术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我们如何去实现有效的过程改期性评价,推动教学与评价的互动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我们美术老师的关注与思考。同仁们就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实践吧!集思广议,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与方法,让我们美术教学评价更具人文性。

第五篇: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

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等,甚至于每个环节各安排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各设置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等,都事先设计好,一环扣一环,它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虽然教学中教师也设计了组织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教师是学生发言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学生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传统的预设性的教学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主导代替了学生这一主体。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传统的预设式教学相比,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价值颇多。

在以往课堂中尽管教师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拟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维和活动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则为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有有利条件。美术课又是一门特殊课,场地器材、理念、教师基本功都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形,持有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只按教师教案中,规定的方法、课本规定的知识开展教学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动态生成式教学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进行自由想象和直觉思维,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这一理念。美术课的创造性,感知性同样是在这表现,要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学生的思路即便是错误的,却也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至少可以为教师提供许多不曾料到的信息资源,使得教师叫以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围着学转,一切跟着学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教,结果一堂课象一盘散沙,课堂纪律松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因此,如何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也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关系?笔者谈点粗浅看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与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生效的生成。教师在课前要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目标的设计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形成“弹性化”方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考的空间。同时还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注意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课堂教学有许多是无法预料的,但有时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础。也就是关注生成,做足预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课题,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才构成复杂多样的学情。面对这些,教师只有通过课前的努力,精心细微的设置,这样才能使课上到位,才能应对学生的种种不同。为了生成的精彩瞬间,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是很重要的。

学生针对书本知识,充分表达各自的见解,每一位学生在听取他人意见时,又在不断地丰富自己。教师对学生有创见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在给予辩证地评价和鼓舞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自己的成见。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美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理解,遵循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到无法。

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是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当然,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思辨,并与备课预料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分析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果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即使偏离原来的目标,也要更学生思路走,生成新的问题随生长点,如果学生提的看法没多大价值,甚至越轨,且这一问题又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就不能跟着学生走,而且,教师要在课后要加强反思与研究。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预设和生成吧!

下载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推荐阅读)

    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要】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是当前美术教学重要研究课题。美术教学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加强美术情感......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008--2009学年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了过程教学,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 知识既可以成为创造力的翅膀,又可以成为创造力的羁绊。传统课堂教学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绝对......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五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英语课堂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欠妥或过分依赖教学资源; 有的教师对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5篇模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关注教学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 2、教师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美术学科特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要想创造性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依据美术学科特点,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一、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

    美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美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篇 美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和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

    美术第二课堂教学

    美术第二课堂教学 一:教学任务 1.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2.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艺术的独特价值。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艺术传统的......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学科裴松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加上美术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采用的方法以灌输和临摹写生为主。它的长处在于保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