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时间:2019-05-14 21: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第一篇: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对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依安县第二中学 孙亚杰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方式的转变,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状态;力求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养成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然而,由于对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握不准,许多课堂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热热闹闹,教师的无可奈何;学生的随心所欲,教师的束手无策……”毫无疑问,这些真实的隐患大大削弱了课堂中教学相长的真谛,影响了课堂中教学的质量,掩盖了课堂中真实的教学事实。

一、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现状1]:重视活动课“铺地砖”,教师充分应用现代网络的资源与优势,请学生收集网上信息,并利用一定规格的(自己喜欢的花面)地设计铺法,这是很有现代课堂气息的教学设计,但在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时,由于任务布置不明确、目标不明确,结果学生从东头跑道到西头,你撞我我撞你,走马看花不知如何去跟别人交流,就这样结束一堂课,学生了个 性化的设计最终没有得到创作的认可和充分的展示。又如,现在课堂中最流行的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布任务,学生回头,四人小组说说议议,每人说些什么,谁也听不清。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学时教师特意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观点,学生因此也敞开心扉、大胆发言,但最终教师扔掉了学生的智慧,注入了自己的观点。

[分析与思考]《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指出: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以上一些诸如此类的现象,课堂上所用的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似乎合手教学方式或者是学习方式的要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趣高昂,从但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差距很大,表面的热闹、形式的多样,掩盖了课堂学习真实的效应。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获得些什么、教师给孩子留下点什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却很含糊。这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者是深究学习,成了装点门面的无效学习。因此,在转变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现状2]重视学习方式的先进性,但缺少实际应用的科学性。我们说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倡算法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这种方式就完善的。恰恰相反,学生的方式有很多需改进或提炼的地方,这需要 考尽可能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法进行比较,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这则案例,让我看到的是学生缺少交流,缺少观点的融合,更缺少教师对学生原始经验的提升。

又如,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体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理念,一揭示课题就问:“看了这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个个紧缩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的想出一些问题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自己的问题,学生没有经历过程的体验,还没有产生困惑和疑问,哪来值得探究的问题?

[分析与思考]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表明着我们的教学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由于教师地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了实践事的茫然。于是课堂上教师该讲的不敢讲,该提炼,该评价的不评价;不需要通过探究得的知识在滥用探究;学生完全能够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却随意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我想,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为和认知取向,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时不同的思维水平。方式的改变,将意味着学习学习品位、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改变。面对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传统的接受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的促进自己发展。[现状3]重视学习方式的主体性,但缺少教师角色把握的准 确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师都在积极地探讨新的学习方式,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有些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感到困惑。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时教师布置了任务,学生在小组里开始讨论,有的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部,左顾右盼,不知道做些什么,似乎自己在这过程中只需要布置任务,至研究与讨论于自己无关;有的教师能走下讲台但很少参与,缺少个别差异的指导,这样的行为削弱了教师的组织意识和管理意识,使得堂教学的质量与预期的效果相差胜远。

[分析与思考]《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强调要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这种互动意味着师生将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就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而言,这种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分享和理解。因面我们急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并研究相应的对策,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活动的调动者、合作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学习方式转变的对微

1、认真研究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教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资源,教材是汇集众人智慧的宝贵财富,其中必须蕴涵着一定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和挖掘其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打 开“课本”,寻找“亮点”,释放育人的功能。例如和三册“认图形”的教学,教师在明确每项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教材的意图。

活动一: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剪下某个物体的一个面,在小组里看一看、分一分。这静静地剪、认认真真地分、仔仔细细地思考,真实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分类知识的经验,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并利用这些原始资源支持和帮助以后的学习活动。

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认一认。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成果——怎样分。事实上有按形状分的,有按边数分的。通过不同分类方法的交流,把学生对图形的隐性认识,以显性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再通过数一数、看一看等活动,逐步认识多边形。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教师是在充分汇集学生原始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多向互动,生成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轻松有效的建构了新的数学模型。

活动三:创造多形。教师为学生的创作留下了空白的时间带,学生在可以自由支配怕时间里,展开充分的想像,自由发挥,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多边形,空间观念得以培养。整个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整理、创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实践体验中逐步学会学习。

2、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意识的发展。例如“认图形”这一课,学生在创造多边形时,面对同一项学习任务,教师为学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有小棒、有钉子板、有纸、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这样的安排看似小事,其实完全反映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于课堂的实践效果,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学生彼岸选择进行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他们将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意识将促使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情感参与探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挥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面对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在知识的内容、价值和掌握知识的方法上重新做出选择,需要从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因此教材显然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才能满足学生需求。

3、精心设计数学化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地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数学活动不是一个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的活动。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师生比赛画角的活动场景,“比一比谁画的 角大”,把学生引入了经验与新问题的矛盾之间,学生在其内在需求的驱使下积极开展探索研究活动,在几次延长所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感知,角的边是可以向一头无限延长的,因而判断角的大不能看边的长短;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教师又一次策划了探究的空间,学生有的拿出活动角不断放大缩小——用自己各自的方式研究着同一个问题。在这期间,学生自由支配着自己的“空白时间带”,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去自悟自得、敢为人先。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而非“解题者”,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仿者”。我想学生只有通过这样数学化的途径进行数学学习,才能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4、重新认定教师的角色,让师生真情互动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不断产生着交互作用,换句话说,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在课堂上,师生双方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产生积极的互动。这“互动”实际上就是“沟通”和“合作”。

我觉得教师的作用至少可以在以下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第一: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当学生将要进入学习状态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导游,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困难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明灯,提供学习帮助、指明研究方向;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编辑,给 予成功的希望、树起成功的自信;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应当是学生顾问,引发学生的回顾、学会怎么思考自己的学习。第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观点参与讨论;要及时评估学和的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学生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不惟书、不惟师、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独特的自我,树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篇:对数学课堂教学及时评价的思考

作业:对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思考

浅谈“皮格玛利翁——期望激励上进” 《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激励法”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原则之一,而“皮格玛利翁——期望激励上进”是激励法的一种,也是著名的典故。我在学习了本章知识以后,发现这种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知道,它是一种“激励性”的“暗示”。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尤其是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同学,更需要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积极的以激励为主的评价,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因为人在激励和鞭策下会不断地获得内驱力,从而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首先,“期望激励上进”的暗示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特别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的不同,达到训练自身某一个或几个智力因素。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对于不同智能的高低表现,不能简单、概括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课堂“即时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并促进不同智能级别的学生都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喜欢数学,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数学领域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再者,还可以激励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自我的期望激励上进暗示,让每一个老师都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消极心理,面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教学安排,给与学生不同的期望,以实事求是、一视同仁的态度激励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发挥自己在数学上某方面的能力,让一些“问题学生”从中收到鼓舞,更积极的克服其他问题,从而全面的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

最后,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因素发展的不同,应该拓展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式,有效的“打击性”的“暗示”,即对“皮格玛利翁——期望激励上进”的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良性的斗争意识,将老师或者某成绩优秀的同学做为竞争的对象,有一种“一较高下”的“不服输”冲劲,就算是失败了也要站起来继续“拼”的精神。通过局部的良性竞争带动大部分同学的竞争意识,同样的可以激励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更努力的发展自己的数学技能。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打击激励上进”的激励法。

第三篇: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思考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适时、精当、有度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使其真正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尝试。

一、注意倾听——不敷衍

教师要培养对课堂、对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尤其更要加强“听”的基础训练,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数学实践,及时捕捉信息,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回应。

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千分号,当黑板上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千分号时,教师开始聆听设计者充满个性的想象。一个学生说:“我想百分号有两个圈,千分号应该有三个圈,第三个圈没地方放,就放在斜线上。”教师欣赏地点了点头说道:“有意思!”另一个学生说:“我原来也打算画三个圆圈,但是看起来不对称,我觉得还是再加一个美观。”教师鼓励道:“与众不同,有创见!”第三个学生又说:“我画的千分号,斜线方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第三个圈在斜线的右边,记忆起来也很方便。”教师又一次鼓励:“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设计意图很有道理,非常棒!如果这些作品都采用就不统一了,不统一肯定不方便。百分数和千分数的内在含义还是比较接近的,只不过是一个量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而已,人们设计千分号的确是在百分号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圈,这个圈增加在哪里?请注意看——(出示莆田市的人口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4.26‰)这句话里就有一个千分号,和黑板上哪一个一样?”学生指第三个。“送点掌声给他!再将掌声送给在这里设计许多图案的其他同学。”……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课堂倾听的根本目的是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而不是对学生的发言听而不闻、漠然处之,随意敷衍学生的回答,煞有介事地作“嗯、好、很好、真棒”等空洞的鼓励。教师只有耐心倾听,细心辨析,恰当评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二、心中有“度”——不盲目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发言、练习等课堂表现的一种评判与回应。教师要作出评价,心中首先要有一个标准或尺度。这个“度”,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样是好的,怎样是不好的。教师心中有“度”,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合理的回应。这点说来简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却并不容易把握。如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后,请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思维能力各异,所以算法各不相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算法不置可否,而是一味地追问“还有比他更好的算法吗”,有的教师则对所有学生一律评价“好”。这两种现象反映教师评价标准模糊,对如何进行算法优化心中无数,一片茫然。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毫无裨益。因此,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明确目标,心中才会有“度”,才能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一堂课上,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教师评价尺度的把握应准确。又如,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案的设想时,教师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加以肯定,然后问其他学生:“你们有不同意见吗?”粗一听,觉得教师十分重视评价语的运用,既能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能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但细一推敲就不难发现,既然老师都说“很好”了,还问我们干吗!而且有些问题可能已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还一直在追问,对学生拔高了要求。这样,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会影响评价的效度。

三、切中要点——不空泛

在课堂的师生交流中,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是所有的表现或发言都要作出评价,也并非所有的评价必须鼓励肯定,而要讲求准确性与针对性,因时、因人而异。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课件出示:某校五年级三个班购校服的统计表(如下图)。其中三班的人数被墨水弄脏了,让学生表示出三班的总价。学生先是猜人数37、38、39……后又自我否定了。教师建议大家分组讨论,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一学生说:“三班的人数不知道,可以用„三班人数×50‟来表示总价。”教师评价:“你注意了情境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观察得很认真!那能不能设法把字母用其他的符号来代替的?”这时,另一学生说:“我用括号代替文字,列式为„()×50‟。”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用三角形代替文字,列式为„△×50‟。”教师又问:“你们认为用符号、图形表示好吗?”“容易混乱。”接着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再次探究方便的表示方法。“我原来用的也是文字,但借助刚才同学用图形表示的思维,我想到了用字母x代替文字,它比括号和图形都简单!”学生们听了都自发地鼓起了掌教师及时评价:“这位同学能把未知的数从用文字代替到用符号、图形代替,最终转化为用字母来表示,真有创意!”这里,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作出不同的评价,不仅简洁、准确、到位,还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教师的评价不必面面俱到,而要切中要点,或渗透方法,或指出瑕疵。评价笼统而空泛,就会苍白无力。

四、启发思考——不急躁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应富有启发性,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启迪,在师生互动的对话交流中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走向圆满。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出示例题:“李叔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一位学生在叙述时把“18根1米”说成了“18米”。教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错误问道:“我听出问题来了,你们听出来了吗?”教师的启发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马上明白了,说:“18根1米,而不是18米。”教师及时肯定:“你们听得很仔细!通过审题。你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在学生算出面积之后,教师组织观察表格使(如下图),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的启发促进了学生作深入思考。一位学生马上说:“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教师抓住学生的回答再问道:“谁听明白了他的发言?”另一学生接着说:“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教师及时肯定:“你的理解更深入了,还有不同观点吗?”一学生说:“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大家同意吗?”又有一位学生说道:“长和宽的和一定,长与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教师不急不躁,继续引导:“这两位同学讲得都很好,但这样说好像没有表述完整,再想想看应该怎样准确表述?”几分钟后,一学生说:“长和宽的和一定,也就是说周长一定,这是不可

缺少的前提。”教师及时表扬。

第四篇:聚焦课堂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聚焦课堂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彭镇小学唐锐

通过两天的县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了成都市教科所的张乃文专家《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和刘旭《新课程的课堂》的专题讲座后,我对课堂教学较深的认识,收获颇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转变观念,以生为本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变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把教学内容仅仅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备课的重点要备学生,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前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要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呼应、教学互动的局面。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的创新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改变过去全部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在开放、充满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把学习的主动权教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挥主导作用,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开放式教学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教学社会生活化”。这就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一要求,努力设计开放性的内容,理性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的社会生活化,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新教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材中的情景图、习题设置,都可以让学生以他们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理解、去思考、去探究。作为教师要善于作好开发教材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四、开放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必须贯彻开放性的教学原则。

①开放教学手段。

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并连接Internet,利用网络资源的声、色、艺、动画等功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的网络化。另外,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采用动手实践、实际操作、研究讨论、实验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内自主探索、自我发现、合作研究。

②开放学习形式。

开放的学习形式是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我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秧田式”的学习座位改为“马蹄形”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便于学生合作交流;开放教学空间,倡导课堂教学以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学习形式,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同时,在教学环境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努力营造出了自由的民主的氛围,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成功地实施了开放式课堂教学。

③开放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化。

开放思维空间,我们应一改过去的“问答式”的教学为“学问式”的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有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同时,教学思维空间的开放,给了学生以充分想象的自由。在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搜索和整理的材料,去编一编、想一想、理一理、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到哪些数学结论?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008--2009学年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了过程教学,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

知识既可以成为创造力的翅膀,又可以成为创造力的羁绊。传统课堂教学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在知识的传授上一直侧重于教师讲授,学生静止地接受那些满意的结论。从创新学习的角度看,面向过程动态地掌握知识才具有创新的价值。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基本含义,更重要的是能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掌握相应学科知识的点、线、面、网交织构成的知识结构,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活的知识,才是能够用以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所面临的学习任务与问题的知识。

但老师们在注重了知识的过程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明显不够。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陈旧的速度加快,使得一个人在今天学习的知识,几年后就会过时。因此,学会学习、独立探索就成为21世纪新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切实加强创新学习方法的传授,把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交给学生;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备课要兼顾学法,课堂教学要渗透学法,课后辅导要点拨、强化学法,使学生会学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学法指导,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二、重视了教师“问导”,但“导问”不够

矛盾、困惑的智力背景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探求倾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能设计大量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起到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活”起来的作用。

但绝大多数老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片面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提问,还很难把握或者说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体适应性,这种“生从师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依然是消极的、被动的。因而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因此,教师一要注意在教学中做好“提问”的示范:学习中经常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在什么情形下可能产生问题?针对具体内容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二要充分运用“问题情景法”、“探究发现法”等创设“发现情景”,通过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三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可以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提问;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等。教师“导问”的本质是要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重视了对教材一定的重新处理,但深层次挖掘创新不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点燃学生智慧的明烛,激起学生创造的热情。

但在教学中缺乏对教材真正力度较大的创新处理。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并巧妙地将相关学科知识引入教学,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地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与新问题之中,就适应了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心理,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的转移,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

四、重视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但多向交往不够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单向交往的模式,后来的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单向交往模式不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复杂特质,提出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往。这种教学的双向交往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现在的重点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大多采用了这种双向交往的反馈形式。

但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往较之单向和双向交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即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彼此交往、互相质疑,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某一学生的新看法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新看法,这些学生的新看法又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新看法,反过来又影响原来的看法。如此反复循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异常迅速地发展。课堂上形成多向交往的最好办法诸如小组讨论法,教师就某些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自主活动法,让学生选择课堂上遇到的某一个问题,自己主持、安排讨论等。

下载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多样化的一点思考

    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多样化的一点思考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改变传统的评价体......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摘 要】 中职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视个体差异。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现状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大力推行一体化......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伴随着“轻负高质”的强烈呼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把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到了教学的核心――教学模式的变革上来。......

    学生学习方式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

    学生学习方式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永安二中张先村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和学生学习效果,深入掌握教与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现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分析 赖晓珊 摘要: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何去何从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如何更大地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重中......

    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高新区芳草小学 王松林 一、客观评价 庆安社区是高新区规划建设的7个农转非人员集中安置小区之一,2004年竣工,现在人口一万人,为了......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五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英语课堂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欠妥或过分依赖教学资源; 有的教师对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5篇模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关注教学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 2、教师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