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时间:2019-05-13 22:5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篇: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答:

一、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教学的趣味。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经历教学过程。

3、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践数学的价值。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1、在自主发现中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2、在问题情境中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

3、在独立思考中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

三、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在自主探索中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3、在讨论学习中租金小组合作交流。2.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导” 与“学”的关系?

答: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3.注重结果的教学与注重过程的教学区别?

答:学校用终结性考试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正是因为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衡量标准,才使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因考试时的突发状况而造成遗憾者有之,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因作弊侥幸成功而沾沾自喜的有之。没有平时努力学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想感情的升华、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并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程评价”。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新课标》指出,评价方法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评议、档案等多种方法,“实际操作中应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为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逐步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4.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答:教学过程受种种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全面分析这些因素,致力于优化这些因素,以此使教学进行得卓有成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既要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又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既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又把它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因为第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而对完整的生活来说认知与情感是同等重要的,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生活都将是畸形的;第二,必须同时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不管是认知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是如此。

5.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发展一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答: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突破常规、灵活多变、培养学 1 生创新思维。

三、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优化过程、启迪激励、转变教育观念。

6.请你谈一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它不可取代的长处,它们都经过时代的磨练,极具生命力,并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而现代教学手段也有其生动、直观、灵活、容量大的优势。他们之间各自的缺点不足,正好是对方的优势长处,两者彼此之间有很强的兼容互补性。所以既不能矫枉过正、全盘否定、一刀切,也不能固步自封、滴水不进。两者的关系,应以传统为主,现代为辅,取长补短,决还能喧宾夺主;传统教学媒体效果好的,就不用现代教学媒体;两种教学媒体效果相差不大的,优先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让各种传统教学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7.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差异施教的关系?

答: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个性虽然千差万别,但又有共性,这就使统一要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但是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错综复杂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向一个班级集体传授统一的内容,而几十个学生则是以各自的方式来接受,这是一个矛盾。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矛盾,就会使统一的要求得到保证,并且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8、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处理和创新性使用的能力,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新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的? 答:

1、注意运用多种教具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巩固记忆,增强美感。

3、创设积极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4、布置创造性作业,努力拓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外延。创造性作业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再现,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发展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及创造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9、教师问题设计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水平,你认为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策略一:问题设计的整体性 策略二: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策略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策略四: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策略五: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策略六: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10、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你怎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答: 学生的学习心境应该是愉快的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如何

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否有效

1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倾听,请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培 2 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的?

答: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会听”。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⒈听辨法。⒉听算法。⒊听说法。⒋转述概括法。

二、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善听”。⒈讲明倾听的重要性。⒉意识倾听的长期性。⒊发挥教师的示范性。

12、新课程强调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分析学生、了解学生?

答:1.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  1.1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  1.2学生难懂的内容 1.3学生疑虑的内容  1.4学生易错的内容  1.5学生易忘的内容

2.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2.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2.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2.3设计作业分层

13、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你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善于倾听?

答: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善于倾听。倾听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思想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倾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使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14、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 答: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15、基础教育包括哪几类教育?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发展打好什么基础? 答:⑴ 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基础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包括小学6年和初中3年

广义的,包括学前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前的教育均可算做基础教育.也有一种广义的分法是把高中阶段教育单独独立出来.3 ⑵ 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发展打好以下基础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品质的转变,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健康情趣、完善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3、创建学习型校园,改善教育生态环境

4、加强教学研究,增强教研服务于教学的功能。

16、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你认为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

一、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

1.招生制度上的原因。

2.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原因。

二、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对策。

1、改革陈旧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2、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法规法纪。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提高质量。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5、改革中考 `高考升学制度,即改革单凭分数录取学生的现行考试制度。

6、扩大社会就业面,减轻升学就业的压力,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

17、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答: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2.家庭的因素。

3.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每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同。

4.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

二、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2、教学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

18、“学生只要犯点错误,老师就让学生找家长”,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答:老师应这样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1、调查为先。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教师不能随意听信他人的一面之词,有时会使学生蒙怨,所以调查是第一步。

2、摆清事实。与学生面对面,把他所犯错误的现象、成因、影响摆清楚、弄明白,因为有时候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针对某些问题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师的态度一定要和善,因为学生毕竟是犯错误,而不是犯罪,用不着天下大乱的神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朋友间的真情实感来说服和打动孩子,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并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4、鼓励教育。事后可能有些孩子可能有再犯的行为,老师应时时鼓励犯过错误的孩子,给他们机会,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要总抓住孩子的小辫子,动不动就威胁:老帐新帐一起算。让孩子抬不起头,失去改正的信心。

总之,一个能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老师,一个眼神就能教育孩子。

1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该怎样做到 “ 德高为师,为人师表 ” ? 答:

一、献身教育,忠于本职

这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教师就是要长年累月,默默耕耘,为培养后一代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以认真教学、培养后代为天职。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要爱学生,这是社会责任,是社会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的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体现。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有比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这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

20、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请你谈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答:

一、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角色不同,是教与育的两个方面。

二、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三、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原则。

因此,教师要将严格要求与尊重有机地相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1、师德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思想品格和学识才能都是师德的重要内容,请你谈谈这个道理。

答:我认为师德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事业心。它是人们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

第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所说的就是责任心。

第三、进取心。教师的进取心首先在于对自己做好教师工作、讲好课有信心,有了信心才能使人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远蓬勃向上,永远不知停歇。

第四、爱心。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只能心平气和的帮助他认识和改正,提高他们 5 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22.有位教育家说:“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该把它当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燃火种的人”谈谈你对这些话的认识。

答: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去发现数学,喜欢数学,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达到实施数学课改的目标。

23、你如何理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有和意义和作用?

答: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技术。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开始成为影响受教育者素质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等。

24、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25、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几种方式? 答:

1、教学演示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用来模拟,仿真或再现一些实际中不存在或难以体验的事物,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3、交互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合,学生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学习方式。

4、现代远程教学

所谓现代远程教学主要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系统。

26、简单回答学科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基本模式? 答:

一、学科本位型课程整合模式

1、带疑探究—讲授示范—动手操作型

教师首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具有吸引力和探究性的问题,并用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语言点拨学生进行思考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已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任务驱动—协作学习型

二、学科辅助型课程整合模式

1、群体—多媒体讲授型

群体—多媒体讲授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

2、自主—监控型

自主—监控型的基本特点是:在网络教室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及自己能力自行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资源),选择学习预备知识、基础知识或拓展知识。

3、交互-讨论型

交互-讨论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

27、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对多媒体认识的模糊

当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电脑,便 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

二、媒体的单一化

在多媒体的实际教学当中,人们仅仅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即单一媒体。

三、板书的必要性

既然多媒体电脑有幼灯片的功能,是不是能够用电脑完全代替教师的版书呢?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四、课件制作问题较多

谈到课件的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脚本。软件脚本是一个软件的精髓所在。

28、简要回答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有其特定含义和应用范畴,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典型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的.3,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如辅助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教学教务管理、行政事务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

4,现代教育技术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利用它即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各种信息,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应具有教学、教研、管理和沟通等功能。

29、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的流程分哪几部分? 答: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课件构架设计

将教学设计转化成一个清晰的课件构架是一个关键问题。

3、课件界面设计

“界面是两种或多种信息源面对面的交互之处。”

总之,坚持和做好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手段对课件进行设计这一环节,有助于我们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30、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注意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3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32、在教学实践中你是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答:1.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2.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

33、你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在传统教学中,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目前教案的形式主要是:教案必须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感想。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等。这样的教案,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从教师引导到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答,大到总体结构,小到一句话,一句也不能少。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原文照抄教师参考书。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这真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

34、做为名师要引领学校的校本教研,在校本教研的听评课活动中,你认为评课应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 8 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35、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你认为生活情境创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民产的教学氛围,才能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爱其道。

2、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客观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导,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才能精心设计。如果对教材不吃透,教师本人都对教学内容感到拓燥无味,体会不出意境,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激烈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设置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驾轻就熟,创设良好情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全面了解学生

一位好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首先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心中装着学生,只有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智能水平,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科学手段、方法,以便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更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愉快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开发智能。

4、教师要有激情

情境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期基指出:“只有情感的面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奔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教师激情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激情,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觉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境界中。

5、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教学经验,既要有严谨的教学风,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充沛的热情和民主教育,教师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 9 科学地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搞好情境设计,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技能,如音乐、美术、计算机技术等,教师可以充分租用这此艺术手段,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氛围,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36、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答:

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学行为均围绕教师进行,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此,前苏联教育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多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因此,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很好的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提供自由感受和发挥的余地,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在选择中学会创新。

二、自主确定学习伙伴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而,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要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他们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相互交流,非常愉快,无拘无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品行、志趣相投的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加深了情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接受。

四、自主参与评价

“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这句话稍有些偏激,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评价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之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及评价他人的能力,无疑是学生个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会评价,自主参与评价,会使学生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也是使学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及教学情景,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那么,学习便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多方面的品质就能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37、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指什么?

答: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38、如何理解学科德育的“渗透说”和“内生说”?

答:学科德育的“渗透说”就是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学科德育的“内生说” 就是在发展和内化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进一步完善地成长起来,形成主体接受德育信息的自主选择,创造性地处理外在世界现在和未来难题的品质。

39、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

答:例如:在讲述我国自然地理知识时,可突出1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都很优越,领土辽阔广大,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山河壮丽多姿,使学生感到祖国可爱,2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这是建设祖国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学生感到祖国可爱。

例如:高三年级的《政治常识》课程,通过学生对政治常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治制度的信念,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40、说出你的科研课题,取得了哪些成果,怎样转化的? 答:略

41、每个人都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压力,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培养良好的情绪,谈谈你的做法。

答:首先,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外界事物,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重塑,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

其次,明确自我认知标准。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要了解、尊重学生,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这是师生达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有,换位思考。在受到学生顶撞的时候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去认识自己的学生。

42、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请你谈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答:严格要求,是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克服思想矛盾及不良倾向,保证其思想和行为健康发展。而尊重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关心学生的现实问题,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严格要求和尊重相结合应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原则。有尊重热爱,没有严格要求,教师的工作就会失去权威;同样,只有严格要求,没有尊重热爱,教育管理就没有科学性和感染力,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心理隔阂,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第二篇: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于扬

地理课本中的许多内容本身是由问题引出的,可以让学生边学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在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之后,教师都可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向课外拓展。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选6《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一节前,联系学生的社会实践课,我让学生设计一个有关“城镇河流的污染调查及处理”调查表,要求学生在放月假时同镇的同学组成调查小组,可到居民家中、工厂访问了解,调查本镇河流的污染源有哪些?询问居民及工人是否知道这些污染源会造成什么环境问题?也可通过对河流内生物的生长状况判断河流的污染情况。并根据收集的资料,推断这些污染物需要多长的时间才可以消除?若不消除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放假结束每一小组交一份调查报告。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可采用什么措施消除这些污染?怎样才可以还我们一个青山绿水的社会环境?若你是镇长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治理这些污染?

在这样的体验性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他们成为学生答疑解难的朋友,及时给学生方法的指导,协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问题。向学生进行普及研究方法的教育,使参与的学习者明确体验性学习常用的方法与步骤: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搜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撰写论文、报告等。并且对具体课题的调查内容进行指导。将指导的重点放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上,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当教师真正让学生去进行研究性的体验学习,才能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和发现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正如《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的体验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可发现生活污染物、农业污染物、工业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性,也可掌握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观念走向实践这一地理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使学生将地理知识真正用于生活中。由此看来,怎样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改变普通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对每个地理教师的新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当然教师要达到这一境界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多种学习方式,能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了解、感受、审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去畅想未来生活的种种可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

第三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伴随着“轻负高质”的强烈呼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把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到了教学的核心――教学模式的变革上来。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下面结合教学实例,从情景互动、先学后教、活动式教学三方面探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以期能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转变。

一、以情境互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它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习语言一贯给人的枯燥乏味之感,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教师可以情为经、境为纬,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现实主题,以支撑学生的知识习得,这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Finding your way”中的Main task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问路指路”的英语对话的情节,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加深他们对英语对话的理解。然后,我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我们泰兴城的景点图,请学生自己扮演导游的角色,随意确定港城的任一景点作为目的地,尝试着用英语介绍这一景点并将游客带到目的地。最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景对话演示。在这一“听―说―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课堂气氛甚是活跃。

这种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不再觉得学习英语是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而是活泼有趣的生活乐章。

二、以先学后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转变,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我们教师应通过“导学”这一手段,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5“Birdwatchers”的Reading为例,我编制了如下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1.通过课本和工具书学习新词汇,如“麻雀、鹤、海鸥、燕子、天鹅、金雕”;翻译并熟读词组,如“去观鸟、在市场上、鼓励某人做某事、参加观鸟俱乐部”等。

2.自主阅读漫画,注意语音语调,并回答下列问题:What is Eddie going to do? Does he really love birds? What kind of birds does he like best?

3.到目前为止,你学过哪些鸟类的英语名词?结合组内收集的鸟类图片,尝试用英语对鸟的各个部位进行描述。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学习也将变得更有针对性,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检测,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文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结合学案在课前自学,不仅体现了“抓住了学生,也抓住了课堂”的新理念,也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认真思考、小组合作中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以活动式教学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资源来充实课堂。活动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时空的天地,把英语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我发现班上有很多同学喜欢打电脑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考虑到如今家庭拥有电脑已不是稀罕事,网吧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大街小巷,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处在急剧变化的阶段,一旦迷恋上电脑游戏,往往难以自拔。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电脑游戏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游戏,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学生常玩哪些电脑游戏,搜集人们对电脑游戏的看法,用英语表述怎样玩这些游戏,搜集并结合电脑游戏受害者的有关情况,分析其危害,让学生在实践调查活动中去感受、体验,受到教育。然后再由学生整理内容,进行总结,并写成活动实录,以PPT展示。

以初中生身边较为熟悉、比较典型的青少年问题为题材,让学生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清晰地认识到电脑游戏的危害,走出沉迷电脑游戏的误区,不仅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更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解放出来,彻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构建更科学、灵活的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第四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习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云南省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这一专题培训学习的关注点。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特别是他“以儿童为中心”和“在做中学”的主张,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定位在学生能力的建设上,中国教育史上的先人在几千年前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著名论述。如今,面对“知识呈指数激增”的时代,无数个呼唤汇成时代的强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要转变目前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

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遇到的困难、存在的原因和实践情况做些分析和探讨。

一、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遇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思路上,每一个案例、每一个片段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探究和合作,进行了许多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具体操作和实践问题上,笔者遇到以下问题和困惑: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少教师知之甚少。其原因是有的老师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落实“双基”割裂开来,认为花时间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无法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二是仍然有不少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中的关系,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对立起来。《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指出:“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是“共存共荣”的。传统教育以“接受学习”为主,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特别要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其实,在传统教育中,接受学习并不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自主性丧失、厌学、逃学、退学。只不过,我们在操作“接受式学习”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是那样的一种心态:教学,唯教材、唯大纲,唯教师。学生就是没有自己内心需求的“罐子”、容器。其实,接受式学习之所以“害人”,是因为“专制”。

二、变革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索和实践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学习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学习方式(方法):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接受学习,是强调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除了通过课程结构调整和改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外,最终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笔者结合课例培训研讨活动和学习反思,作以下探讨和交流。

1、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实际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构想出一种处理教材的方案。这就需要:(1)明白课程设计的思路,读通本学科的课程标准。(2)做好教学内容的转化,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指向、活动指南和操作依据;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的策划统一起来。(3)进行课程开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引导学生活动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如人教版数学第一册“认识人民币”一课,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就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他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结合一年级学生顽皮、好动、好奇、易激动的特点,上课开始把教材中各自独立的三幅主题图设计为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课件,在创设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把“分类”环节改为整理钱包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反复的认识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辨析和区分能力。

2、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在“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教学改革,重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的教材编排,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由弱变强,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不断增长和提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想一想(看动画片想到了什么?)——认—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分—分、理—理(整理钱包再次认识人民币)——猜一猜、摆一摆(猜价格、用学具摆出来)——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真正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实现新课标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标。

3、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现代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角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的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从“认识人民币”课例来看,整节课的设计都将教师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上,师生之间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者关系,课堂气氛和谐、宽松。如“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好吗?”“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咱们就按这两个同学说的方法来试试……”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就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将教学内容的点点滴滴化作学生一次次合作、探究活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充分发展。

专家编辑点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当前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当前主体教育、自主教育以及课改实验的研究来看,在小学教学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转向多样化和完善、提升),关键在教师的引导。

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该怎样引导?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材《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的主审余文森教授在谈学习方式的转变时讲到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兴趣,二是责任感。兴趣,是每节课的教学,每个环节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引导。责任感,是要落实在交待学习任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分工、学习方式等上面。交待任务并不仅仅是在教学的开头进行,学习任务的延续、深入、转换,教师都应该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的语言来交待、提示,在学习过程的调控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王丽萍老师《将“活动”引入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对转变学习方式问题的探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学法的指导的研究》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邦均第七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4年2月25日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学法的指导的研究》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2014年3月和2015年4月,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课题研究中后期工作,活动以课题研究为展示,真实地反映出教师在各学科中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等新教法的运用和研究,积极提高课堂效率,其中绝大部分教师将多媒体贯穿课堂,但都能做到操作自如,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次活动在我们对教育科研和教学方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成功与亮点:

(1)、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如运用小数加法算运法来进行减法运算,之后通过合作学习来规律。

(2)、充分体现出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何分组的课题实践研究。依据不同内容和问题需要,设置两人巩固、四人合作探究、小组擂台竞赛等分组方式,学生在合作之中丰厚了知识,培养了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汇报全面,利用情境创设、激趣等方式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积极性的调动:运用英语、击掌、小花评分等方式进行激励,运用肢体语言增强学生参与性和理解度;通过情境创设:文配乐、图片、谜语、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出创设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4)、多媒体运用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图片形式起到了直观、增效和激趣的作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知识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增强了效果。(5)、通过合作朗读,合作评价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多种能力:包括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6)、教师在学生和学习中能成为参与者,与学生平等参与、平等研究,掌握情况。

三、分析、概括和总结阶段

通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当好“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学习方式全部被否定,也不代表只有这种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们探究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与其他教学和学习方式之间的有效整合。为谋求学生有一个宽松而开放的学习空间,有一股支持、协作的合力,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多种教法与不同学生间的有机结合和有效整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科学构建小组,合理安排分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分组,大数上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4人一组。分组前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不简单的前后桌4人划分为一组,要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合理分组,根据特长搭配分工,明确职责。组长一般让能力强的、学习好的、助人为乐的学生担任,各学科教学中更应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分工。这段时间教师一定培养组员友好合作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学习,可以让每个组员轮流当组长,经常轮换这些职务,展示他们的领导组织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不同角色的转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合作意愿,增强了合作的信心。

3、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1)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开展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时,要注意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果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选择的合作内容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内容层次的难易确定在学生有一些了解,却又不十分明确,需要探索的创造性问题,这种难易程度,经过小组讨论,组内可以形成共识,实现合作的作用和意义。

(3)学会倾听、表达、辩论和欣赏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方面: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这种竞争恰恰又是建立在集体的荣誉之中,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了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其实,学习是这样,以后的生活,工作也如此。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和过去的接受性学习相比,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面对共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必须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前提,即使你的意见是错误的,也必须自己先讲出来,再得到别人的纠正。因此,学生都得动脑筋来思考问题。而讨论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补充,再经过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的意见多是被肯定的,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仅自己主动读书,且不少人学会了查字典认字和组词。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让学生到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与人相处。每月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写观察日记;制作识字贴画,收集广告语等。这样打破了学科、课堂,学校的界限。让语文进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4、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而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课题即将结束,在本次研究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探索、研究、完善,为在新课改大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

下载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高桥中学 徐盛国 摘 要: 教学面向学生 ,转变阅读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想问”的基础上“敢问”......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小编整理]

    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标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作者:芗城中学 苏冰冰 摘要:英语教学中的评价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它贯穿于学生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探讨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探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重构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重构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从活动的主体来说,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从活......

    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对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 依安县第二中学 孙亚杰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方式的转变,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河南省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时间: 2010-4-2 浏览次数:12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