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
4月6日---10日,在崔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数学组一行6人有幸来到鲜花烂漫的西子湖畔,参加了 “千课万人” 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68位专家与4100多位与会老师共同探讨思索 “生态课堂”的命题。本次活动历时4天,13场专题报告、31节研究示范课,6个互动点评环节,多角度、多元化,名师云集,优课荟萃,相互切磋,各显风流。
一、累并快乐着
大会安排非常紧凑,每天上下午各有五节课或专题报告,晚上三场讲座或互动点评。早到占座位,匆忙去吃饭,6:30到晚上10点。这些天里,我们更像是在进行一项极限运动。
看上去是近乎“残酷”而“不近人情”,听下来是眼花缭乱、腰酸背疼。但内心的满足,让我们累并快乐着。
二、感悟生态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构筑生态,关爱生命”。什么才是“生态课堂”?名师们这样说:
生态课堂是师生的差异发展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互动的课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张梅玲)
生态课堂应该表现为“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充分显现”,“师生间的互动和谐共振”三位一体的圆融统一。(江苏著名特级教师
许卫兵)
生态课堂是把学生学习看成了人这个生命体的自然成长。作为人,他们需要获得尊重和关注;作为为成熟的人,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期待。学生将遵循着内在的生长规律,吸收着丰富的养料,从而快乐、健康、全面地生长着。(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
张丹)
而名师们带给我们的展示课,正印证了这些观点。同学们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孩子们被欣赏、被关爱、被认同。在真实、朴实、实效的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名师印象
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走进名师,让我们的心灵震撼着,感动着„„每一位名师特色各异,或儒雅、或风趣、或睿智、或沉稳,给了我们不同的启示和引导,让我们从中受益良多。那些精心的设计,那些经典的话语,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领略大师们精彩报告 郑毓信,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站在国家数学教育全局的高度首先对课改十年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他深入浅出的对当代教师专业成长做了分析及今后发展趋势的预测,对广大教师在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让我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认识与提高。
张梅玲,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生态课堂,她提出生态课堂是童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老师对孩子要关爱、理解、信任。
吴正宪,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著名特级教师。她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专家,她用很多在自己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发生的故事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主张。她真正走进了孩子心灵,让孩子能够快乐的、认真的、自信的爱上学习。儿童该学什么样的数学呢?她认为学能听得懂的数学、学简单一点的数学、学数与形结合的数学、学动手做的数学、学“不太严格的数学”也就是“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她的基本观点是:“三读懂”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她不但从数学的角度阐述了她的观点,还从整个教育观出发,提出只有学“术”、悟“道”、得“道”,才能幸福快乐地享受,高品味的教师职业生活。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容闳学校的幸福生活。
(二)走进名师的“生态课堂”
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们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一节节经典课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细微与精妙,如:
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如
四、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感触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名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看似热闹却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数学课充满欢声笑语,充满趣味激情,充满生命活力。
感触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题”意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
感触三: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此外,本次活动通过每课必评、一课多评、半天总评、全天总评等多维并立地深度挖掘每一节课,极大地提升了评课的力度和深度。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刊登与会老师的精彩课评,开通短信平台,极大地浓化了研讨的学术氛围。组委会还特地开设了学生课评这一栏目,让上课的学生对课堂进行真实、真性地点评。这些都为以后我校数学组承办各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五、品味并思考着
台上一刻,台下十年。功在课内,意在课外!
巧妙设计,来自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精彩互动,源于先进理念和足够自信。课堂教学要有快节奏,但在关键处,还要放慢,再放慢……
给予学生更多的等待,更多体验,让数学既“好吃”,又“有营养”,让数学变得简单,变得朴实。
四天的观摩课中,我们细细地品味着名师课堂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自己。值得欣喜的是,这些年数学组致力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很多做法与大师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可以说我们已经上路了。当然有比较,就有差距。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还在路上。
第二篇:走进“千课万人”_感悟“学本课堂”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学本课堂”
皇姑区鸭绿江街小学
杨
翠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学本课堂”
11月6日---9日,在区师校张校长、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中年数学组一行10人有幸来到美丽的杭州,参加了 “千课万人” 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与近万位老师共同探讨思索 “学本课堂”的命题。本次活动历时4天,15场专题报告、29节示范课,7个互动点评环节,多角度、多元化,名师云集,优课荟萃,相互切磋,各显风流。
一、累并快乐着
大会安排非常紧凑,每天上下午都有课、专题报告或互动点评共10节,晚上有讲座或报告。早到占座位,匆忙去吃饭,8:00到晚上10点。这些天里,我们更像是在进行一项极限运动。
看上去是近乎“残酷”而“不近人情”,听下来是眼花缭乱、腰酸背疼。但内心的满足,让我们累并快乐着。
二、感悟学本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本课堂”。什么才是“学本课堂”?学本课堂应该表现为“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充分显现”,“师生间的互动和谐共振”三位一体的圆融统一。
学本课堂是把学生学习看成了人这个生命体的自然成长。作为人,他们需要获得尊重和关注;作为为成熟的人,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期待。学生将遵循着内在的生长规律,吸收着丰富的养料,从而快乐、健康、全面地生长着。而名师们带给我们的展示课,正印证了这些观点。同学们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孩子们被欣赏、被关爱、被认同。在真实、朴实、实效的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名师印象
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走进名师,让我们的心灵震撼着,感动着„„每一位名师特色各异,或儒雅、或风趣、或睿智、或沉稳,给了我们不同的启示和引导,让我们从中受益良多。那些精心的设计,那些经典的话语,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领略大师们精彩报告
郑毓信,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站在国家数学教育全局的高度首先对课改十年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他深入浅出的对当代教师专业成长做了分析及今后发展趋势的预测,对广大教师在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让我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认识与提高。
张梅玲,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生态课堂,她提出生态课堂是童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老师对孩子要关爱、理解、信任。
吴正宪,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著名特级教师。她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专家,她用很多在自己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发生的故事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主张。她真正走进了孩子心灵,让孩子能够快乐的、认真的、自信的爱上学习。儿童该学什么样的数学呢?她认为学能听得懂的数学、学简单一点的数学、学数与形结合的数学、学动手做的数学、学“不太严格的数学”也就是“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她的基本观点是:“三读懂”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她不但从数学的角度阐述了她的观点,还从整个教育观出发,提出只有学“术”、悟“道”、得“道”,才能幸福快乐地享受,高品味的教师职业生活。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容闳学校的幸福生活。
(二)走进名师的“学本课堂”
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们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一节节经典课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细微与精妙,如:吴正宪老师与学生无距离的沟通,柏继明老师邻家奶奶的亲和,俞正强老师符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的精彩设计,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让我回味无穷。
四、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感触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名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看似热闹却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数学课充满欢声笑语,充满趣味激情,充满生命活力。
感触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题”意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
感触三: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
此外,本次活动通过每课必评、一课多评、半天总评、全天总评等多维并立地深度挖掘每一节课,极大地提升了评课的力度和深度。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刊登与会老师的精彩课评,开通短信平台,极大地浓化了研讨的学术氛围。组委会还特地开设了学生课评这一栏目,让上课的学生对课堂进行真实、真性地点评。这些都为以后我校数学组承办各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五、品味并思考着 台上一刻,台下十年。功在课内,意在课外!
巧妙设计,来自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精彩互动,源于先进理念和足够自信。课堂教学要有快节奏,但在关键处,还要放慢,再放慢„„
给予学生更多的等待,更多体验,让数学既“好吃”,又“有营养”,让数学变得简单,变得朴实。
杭州学习虽已完美谢幕,即将起航回归,但学习过程仍回味无穷!四天的观摩课中,我们细细地品味着名师课堂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自己。研修学习让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走进这扇大门我感到了数学的奥妙。玩乐之间数字和符号在学生的脑海中谱出了一句美妙绝伦的乐曲。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是幸福的,而老师也是幸福的。
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我深深的明白唯有坚持,我才能找到梦想中的乐园。“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清醒地知道,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还在路上。
第三篇:走进“千课万人”_感悟
千课万人”感悟
一、累并快乐着
有一首歌叫烟花三月下扬州,江南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景美人美情美。但,最真实的感觉是这样三个场景:报到场景:挤挤的听课安排:紧紧的,听课场景:满满的。
二、●主题:学本课堂
●形式:古诗
精读课文
写作
学术报告
辩课 互动点评 ●课例:同课异构《景阳冈》
完整的两课时(薛法根《水》)
单独一课时
●参加人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王崧舟
孙双金
管建刚
中文专业的教授
专家等
(照片:周一贯薛法根窦桂梅)
三、“学本课堂”
是指以学习者(学生、教师、参与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解决,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学过程生成性强,重视儿童创造性的培养。
(二)如何做到向“学本课堂”的 转变?
通俗一点的讲,“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学会锻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学会思考;给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学会创造;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学会探索”。
四、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以三年级王红老师的石头剪刀布为例来看一下。
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校长、书记。浙派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对象,浙江省小学语文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教学目标:
1、通过亲历游戏过程,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想法。
2、抓住细节,生动描写游戏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1、喜不喜欢做游戏?
了解游戏规则,明确学习任务。
2、接着教师出示游戏的制胜秘诀,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学生根据教师课件出示的制胜秘诀,进行思考、游戏。
3、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赢家输家;学生以“第二回合开始了,_________。”写出自己当时内心的想法。从而总结出描写心理想法的词“盘算、冥思苦想、左思右想”等。
5、教师继续采访:如何揣测对方的心理,赢得(输了)游戏?(学生:神态、语言、动作)
6、教师提供句式:最后一个回合开始了,我的同桌___________。(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揣测对方的心理,观察对方的神态、语言、动作。)
7、最后全班交流小习作,学生之间互评。(哪里写得好?哪里值得你学习?)
简单、轻松、寓教于乐
四、周一贯点评:
课堂状态从拘谨走向放松,课堂的生成性强。游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一会玩一会写,三个回合循序渐进。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寓教于乐。
五、除了王红老师的课,还有张祖庆《微电影与微写作》
他主张:将第一流的微电影推荐给儿童,借此提升儿童阅读动漫的品味。借助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设计富有趣味的写作任务,以游戏的方式消解儿童对写作的恐惧,提升他们的表达技能。
六、王崧舟
主张教学永远具有不确定性,永远是预设和生成的互动性创造。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专业即成长,成长即超越。
七、虞大明
作为教师,应当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关注“童心、童趣、童味”,积极运用孩童喜闻乐见的方法及策略解决学习问题,尽可能将“课堂学习”演绎成“课堂生活”,从而令孩子趣味盎然,久久难忘。
八、我的收获:“以学为本,教无定法”是我从这次教学观摩中获得的感受。无论是吴立刚,林于弘等专家的讲座,还是蒋军晶、虞大明等几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都让我明白:教学是没有定法的。优秀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最主要的。所以,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锻炼,吸取名师们的经验。
第四篇: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本课堂”
走进“千课万人” 感悟“生本课堂”
神龙小学魏修敏
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即“千课万人”研讨观摩活动。与会的专家、名师云集,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最前沿的引领,令我感慨万千。什么是“生态”课堂呢?就是接近大自然,纯天然的。那纯天然的课堂是什么呢?我以为它应该是真实的,让孩子真实地享受学习的过程,不在乎失败,不在乎精致,而是孩子的一种真实体验;纯天然的课堂还应该是生动的,它似一首动听的乐曲,既有低音——理性深刻地思考,又有高音——感性精彩地表达。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一堂课要做到有味道并不容易。它需要以深刻与醇厚为调料,和着智慧与洞见,方能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体验和高人一筹的概叹。没有出彩的设计,没有炫目的课件演示,吴老师俯下身去,去感受,去体悟,去移情,焦虑着儿童的焦虑,快乐着儿童的快乐。学生的快乐,是随着吴老师的课的层层推进而递增着的。起——从学生都熟知的生活中如何搭配衣服而展开话题;承——鼓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并将这些方法进行充分展示;转——为什么我们探索的结果各不相同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合——增加上衣的件数,搭配的种数会怎样变化呢?改变了情景,如何分析搭配的情况呢?环节的安排层层递进,拾级而上,这就与学生的学习心里吻合起来,从而也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吴老师向我们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痛并快乐着”的快乐是美好而可持续的!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比》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是一节传统的概念课。俞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作为“准备课”定位、直入主题等都颇有新意;在教学调控方面,心态平和、风趣幽默、善于倾听、清醒分析等方面也别具一格。
华应龙老师的一节课更是让所有的人折服,他的一节《规律的规律》充满了理性与思考,有一定的思想和深度,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华老师的引领下得到了激励的碰撞,他让我们领悟了神奇的数字“142857、495、6174”他用旋转木马和数字黑洞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神秘和好玩!参会的老师都说华老师的课堂是睿智的课堂,是理性的课堂。
名师的课堂总是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情感气息,洋溢着教师的理性与机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爱上数学,爱惜人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一花一世界,一师一堂课,一课一人生!欣赏着名家的精彩演绎,享受着大气、激情、幽默的名师盛宴,如沐浴春风,心旷神怡,又如品味画卷,流连忘返 ……
第五篇:感悟“千课万人”生态课堂
感悟“千课万人”生态课堂
黄骅市大街北小学 赵静
在这杨柳依依,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一行八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来到了美丽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感受名师高效的生态课堂。本次活动从示范课到讲座,从理论到实际为参会老师奉献了一场丰盛的视听宴席。
所谓“生态课堂”是一种自然、健康美好和谐的课堂,是顺应学生天性而教育的课堂。它决不是作秀的课堂。四天的杭州学习,四天的教学分享,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高效的生态课堂,沉浸在名师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中,一次次为他们那种大器的设计流程而狂欢。如此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动静适宜,张驰有度,一个个都是个性的课堂,绚丽多彩。面对一节节给人无限启示的精品课,我都来不及细细品位,我贪婪地吸收着,感觉内心富足而美丽。
黄爱华老师风趣幽默,在《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的报告中,他用一个个鲜活的课堂实例,一个个生动的反面教材,说明教师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场中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鼓掌声;张莉老师《秒的认识》一课中,思路清晰,顺势而行,因势利导,教学环节从旧知引出秒的概念,有从1秒过渡到5秒,过渡到10秒、30秒、60秒;俞正强老师《生活中的比》更是让我感受到大师的功底,没有华丽的情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是那样的扎实、高效!正是这样朴素的语言,朴实地课堂,让我们见证什么是生态课堂;不知道张梅玲老师多大年龄,反正我觉得她的岁数至少六十多了,但是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她都站在台上,她讲的泰迪的故事,我现在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性;还有充满激情的柏继明老师、华应龙老师、幽默的刘松老师„„那么多的精彩怎么能一一列举得完!
别人磨出来的课让你共享喜悦,那是何等的荣幸,更让我惊喜的是老师们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陌生却又不陌生的那一阵阵融合在一起的笑声,那么享受,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老师带领学生进入生态课堂后的那种幸福感,我由衷的感叹:何时我也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何时我的学生也能和我一起享受学习的过程,何时我也能教得有笑声、掌声和欢呼声呢„„现在,我静静地内心却充满热情,我要和我的学生为伍,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