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微格化管理的思与行
学校微格化管理的思与行
出于安全考虑,一些学校对于是否组织学生春游一直十分纠结。在我看来,值得校方探讨的不是要不要组织春游,而是如何科学组织春游,让春游制度更加完善,执行更加到位。这里首先有一个理念的问题,即学校上下如何理解春游这样一项传统活动?很多时候,“游”往往被单纯地理解为“游玩”,其实春游应该包含3个层面的意义,即游玩、游学、游历。基于此,多年来,我校一直把春游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来运作,让学生在游中玩、游中学、游中经历。活动一般分3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是活动准备期,包括学校整体活动安排、年级活动方案制定、年级组教师准备计划、学生活动准备;第二阶段是活动开展期,包括学生分组活动、教师组织团队;第三阶段是活动小结期,包括学生小组活动成果汇报、点评小组活动过程等。通过分阶段展开,让学校每个参与其中的教师都经历目标认识、过程监控和评价的管理过程,清楚知道一项活动为什么要开展,如何去开展,以及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而这,正是我校开展学校工作“微格化管理”的一次有效实践。
所谓“微格化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小步子、片段化的管理,即将学校的各项工作片段化,每月、每周确定一项或几项重点工作,确定一项落实一项,利用某一个片段的管理,通过过程实践提升教师对管理行为的认识,最终目的是将管理行为内化为一种教师的行为习惯。其管理特色在于细化流程、解决问题、形成习惯。
一、细化流程,促进执行成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若是事事监管,件件操心,管理就会陷入忙、乱、虚的困境。“微格化管理”就是每月每周确定一项或几项工作重点,确定一项落实一项。利用片段化管理,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精事做透”,从目标抓起,细化流程,从问题抓起,哪儿有问题就研究解决到哪儿,并从中反思。“微格化管理”落实执行中的重要手段是规范执行流程,调控片段管理。具体做法是针对某项工作制订出执行流程图,教师要按照时间顺序执行并落实活动流程,做到每一时刻、每一环节、每一岗位要有活动执行的具体责任人,同时组织人员对执行过程加以调控落实,做到有检查发现、有信息反馈、有整改落实、有分析小结。
以学校班级特色培育工作“一班一品”活动为例,学校启动“一班一品”班级特色培育动员后,建立了“一班一品”班级特色创建流程,每位班主任都可以按照“申报—审核—通过—实施—检测—展示与推广”的执行流程来进行操作。各班制定好特色班级创建方案之后,根据各自的时间表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并由政教处和年级组定时间定内容检查,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综合每次检查及评比的结果,展示班级特色建设成果。通过这样的“微格管理”,使每一位普通班主任也能清晰地了解“一班一品”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
二、解决问题,统一思想认识
教师的凝聚力是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开展“微格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统一教师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使每位教师都能围绕同一理念参与学校建设。古人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用在学校管理上就是指当思想认识到位了就能保证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当校长的根本任务就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引导大家不断统一认识。通过微格化实现某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将学校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中,通过教育思想的影响力来引领学校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为例,学校首先要求每位教师明确教学质量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现有教学中的问题,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轻负高质的目标。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载体是3张表格,一是小题目失分人数统计表,二是分段人数情况统计表,三是失分原因分析及整改表。学科教师可以按每一题的年级失分率作为分析基点,对每道题作精细化分析,同时对每一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结合班级人数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后,教师还需要对典型问题、错题进行归因思考,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分析原因,反思自己原有的教学行为,提出今后教学行为的改进策略。目前,“用数据说话”已成为我校教师普遍认同的反思、改进教学行为的有效方式。
三、形成习惯,内化价值取向
如何让教师将“他律”变为“自律”,将“要求”变为“自主”,将“分工”变为“合力”,实现教师管理的理想化是学校管理者的追求。而“微格化管理”正是利用了每一次的片段管理,通过对工作小片段的管理驱动教师成长内需,引发教师的工作思考,从而内化教师的价值取向,最后形成习惯。
以课堂教学督导制度为例,我校采取课堂教学引导与检查相结合,目标递进式发展的办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反思课堂。学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检测表,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备课情况、课前准备、课后反思、练习设计、作业批改等都作了明确细致的量化要求。这张表的作用就是引导教师们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并对照目标检测表发现不足、分析归因,直到内化规范。
学校管理不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我们希望微格化管理模式能进一步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让各个管理层面都能自觉围绕这种模式制规划、定措施,并将这种模式渗透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第二篇:依法理财思与行
依法理财之基础
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是依法行政。为全面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11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2004年4月,国务院又颁布《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地区和各部门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做好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
在这一大背景下,研究依法理财的一些最基础的理论问题,对于财政领域推进依法理财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法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准守的行为准则。东汉·许慎《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狭义的法、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那么,依法理财中“法”究竟采取何种说法?对依法理财中“法”的范围不能简单的采用广义的法或狭义的法,也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来对待“法”的范围,应当用辨证的和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依法理财中“法”的范围。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依法理财中“法”的范围,就是要区别依法理财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环节。就依法理财的立法环节的话,采用狭义的法的说法,即财政基本制度立法必须依法律立法,实行严格的财政法定主义原则,提高财政立法的权威性和层次性。何谓财政基本制度?即财政权力(利)的设定、财政
义务的设定、财政程序的设定、财政责任的设定等基本制度。在依法理财的具体实施环节中,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地方权力机关以及地方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依法理财中“法”的范围,不能局限于现状,而不能有所变化。不能因为现在许多财政立法的主体大都是相应的主管部门而无所作为,也不能因为财政立法专业性、技术性太强人大就授而不收。授权立法只是权宜之计,必须尽早收回
依法理财中的“财”,是指财产、财富、财物或财务,但是财产、财富、财物或财务都不是法律用语。财产、财物或财务为生活用语,也是经济学用语;财富则是生活用语,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在法律中,与之对应的概念是物。物有公物或产与私物或私产之分,依法理财中“财”主要是指公共财产或公物。当然,公共财产或公物大多来源于私物或私产,即所谓取之于民。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财产、财富、财物或财务不是法律术语,有无必要用物来取而代之吗?没有必要。一是依法理财已经约定成俗,没有必要改;二是即使改了,效果也未必好;三是用财产、财富、财物或财务包容性更强,更能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理财”解释为管理财物或财务。这是对“理财”主要内容的概括,也是最容易为大家理解和接受的解释。从法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管
理财物或财务转化为有关财政主管的行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的管理财物或财务的一种行政活动。具体来说,理财是财政部门自己的事。这是对“理财”最狭义的概括。
依法理财与法治财政的关系类似于依法治国与法治国家,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的提法。前者侧重行为过程,后者侧重结果状态。或者说依法理财是手段、方式和过程,法治财政是目标、结果和状态。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应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依法理财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状态,必须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弥补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无人提供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的空白,这个市场以外的力量就是政府的力量。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只限于公共服务领域,为保证政府不超越这一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必须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划一明确的界限。而这一界限的划定显然不能由政府自己来划。由立法部门进行立法规范便成为必然的选择。
2、控权理论
控权理论认为,行政权力如不进行控制往往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滥用的结果是政府可以为所欲为,人民的权利不仅得不到保障,而且极易受到行政权力的侵害。因此,必须对行政权力进
行控制。这种控制包括事前的立法控制、事中的过程控制和事后的司法控制来实现。财政权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3、财政民主理论
财政民主理论认为,为了防止财政机关滥用“公共”的名义,必须引入民主的机制,由人民自己决定何为公共利益、公共利益通过何种途径实现,人民对重大的财政事项有参与权、知情权、决定权。如何保证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定权的行使?答案不言而喻,必须依法理财。
(二)、法律依据
1、宪法依据
(1)宪法第5条第3、4款:“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宪法修正案第1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法律依据
(1)《立法法》第8条规定,财政、税收只能制定法律。
(2)《税收征管法》规定了纳税人的知情权、请求国家赔偿等大量实体性和程序性的权利。
3、其他依据
(1)1999年11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2)2004年4月,国务院又颁布《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三)、现实依据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保障财政“六五”普法规划的全面实施,提升财政法制建设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和财税体制改革
第三篇:高效课堂行与思
高效课堂的“行”与“思”
迎着21世纪新课改的春风,听了《中国教育报》林墙主任的报告以后,我被杜郎口中学新的教育方法深深的吸引,自此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新的名词——高效课堂,即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的认识
何为高效课堂呢?是在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高效课堂”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是我们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其特点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之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传统课堂是教师展示的舞台,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变革。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根本区别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尽可能用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把学生从“时间+汗水”和大量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按照课堂目标,让学生主动学习、反复演练、巩固拓展、触类旁通,真正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感受课堂、享受课堂、收获课堂。
“高效课堂”又是一种流行模式,就像流行歌曲、流行服装一样,它的生命力又有多长,能否成为“经典老歌”长盛不衰呢?流行的未必是经典,不可生搬硬套;传统的未必是糟粕,要继承精华。那么,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具体区别是什么?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
1.课堂主体性的转变:从时间资源角度谈高效课堂的高效
传统教学模式,均为老师讲台讲,学生下面听。教师成为一节课的主要演员了,这种讲课模式自有学校教育之日就一直使用。当然,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将老师所掌握的知识系统的、全面的讲解给学生。但是,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学生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是否其注意力能完全集中,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课堂效率无法提高,而课改的目标,就是改变课堂中学生的地位,过去的课堂主体是教师,而课改后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课改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导地位,教师则要从原来的“主演”转变角色为“导演”,即现在是学
生讲解问题,教师从旁指导。角色的转变将学生推向讲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的思考问题、总结答案、解决问题,而且会考虑怎样在课堂中向其他同学去展示并解释这些问题,这样学生会主导查阅课本和资料。主动去总结知识点,这样其实就像老师备课一样,也记忆和总结了重点和难点。而由于学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更容易去集中注意力,去讨论和探究,去补充和完善。这样课堂也活跃起来了,知识点也掌握了,学生也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了。同时学生的勇气和语言组织能力也有所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而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教室黑板的设置及座位编排的变化:从空间资源角度谈高效课堂的高效 传统课堂上座位编排和小组划分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成绩高低划分编排座位。二是以身高来划分小组和编排座位,三是按整体班级纪律考虑来划分小组编排座位。这样的方式或多或少的会照顾不到一部分或个别学生。坐在后边的学生或周围没有优秀学生自然会有消极情绪,产生厌学思想,这样就在课堂教学中就很容易照顾不到他们。而高效课堂就打破了常规的座位编排方法和小组划分模式,将各小组围起来,面对面坐,这样就打破了前后座的限制,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又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如此的发达,学生们获取知识、增强智慧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每个人都是一个优秀的个体,在与更多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让自己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另外,教室黑板的设置打破了只运用前面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室四周全部安置黑板,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就近展示,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小组中的优差生平均分配,优生带差生,这样便可帮助同学共同提高了!
二、高效课堂的实践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及对当今时代教育的要求,学校提出要实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带领老师、学生在高效课堂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行,为此,学校领导组织各种讲座、教研、出去参观学习等等,从学校领导到老师、学生都在努力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及学习思想,并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现不断的努力。
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学校全体老师到沈阳雨田中学及其新民分校学习,向高效课堂开展比较好的兄弟学校学习;之后又分批带领部分教师到高效课堂的发源地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让老师们切身感受这种教学方式的魅力,模仿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来操作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们也参观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视频,感受了他们课堂参与的乐趣,看到了这种学习的幸福,但我们深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学习,但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学习其精髓,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学生的情况研究符和我们五中的高效课堂新模式。
在中学思品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潜心解读文本
思品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教师教学时要潜心解读文本。要做到正
确解读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教材才可以把课本的精要提炼出来。教学中我们还要以一种欣赏和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文本,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文本,还要让学生看到内涵。如果我们能够指导学生超越文本解读会使学生的道德素养更厚实,使学生的品质更沉实。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我在课堂上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去学去做,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思品课的学习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关键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课堂学习有赖于教师合理化的课堂设计,让学生知道这一节课应该做什么来完成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属于学生的,但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还是由教师掌控的,那么这样的课堂合理化教学过程就由导学案来引导,教师运用导学案这个工具操纵她无形的双手来调节着这个课堂,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我的同时不偏离方向。所以,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与设计是我们主攻的方向。
4、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教师一心求成绩,这样就加大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授课力度和深度,当然成绩可以提上来,但却占去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许多思考时间,学生的能力没有跟上来。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课堂原生态!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实行课堂时间改革,即由原教师主宰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演绎课堂,教师最多讲解15分钟,尽可能的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的练习实践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获得点石成金的本领,将知识活学活用,达到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实现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学生的才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巧用现代技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可为思品教学插上双翼,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在枯燥的法律教学中以往的法律教学无非是反复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也不佳。我们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为案例的展示加以色彩、声音、动作,赋予故事的魅力,也可以通过法律讲堂的形式,让法律知识鲜活起来,这样更能为八年级学生接受,可以让法律活起来,解决法律知识记忆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迅速记忆法律常识,提高法律意识。
6、设计和反馈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另外还要及时反馈学生练习,这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因为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
三、高效课堂的反思
回顾探索过程,对教学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自己在高效课堂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备课不够扎实,掌握不好学生。
虽然在课前有过认真的备课,但更多的还是在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发现本来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本来预计好的时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的完成任务。因此会导致课堂效率不够高,预期目标完成不好。
2、预习问题布置不及时,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习惯。
由于上课期间,时间较紧,有时候会忘记布置预习问题,学生也会因此而不去预习,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许多问题展现出来时学生理解不到位,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而花去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紧张,进而影响答题训练和检测。
3、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学生积极性仍不高。
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探究结果都要反馈,通过实践发现,发言的大多数时间是固定的几个人,而另一部分人似乎只是观众,而事实是在合作中一部分学生也不去积极有效的思考,只等待别人的结果,乘小组的顺车,这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鉴于存在的许多问题,对于以后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1、扎实备课,把握课堂。
备课不是单纯地备教材,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
行。
2、及时布置预习任务,使预习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给学生贯穿一种预习的思想,让预习成为一种很自然的学习环节。
3、尽量让学生上课有学案,达到训练层次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设计一些有层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而这些题目最好以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才会根据学习情况有选择的空间,对学习内容做到及时的巩固练习。
4、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起先,学生肯定会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让他们明白是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一定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的,让他们慢慢从观众变为演员,从等待转变为参与。
5、养成课后巩固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完成活动任务。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再参与实践。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曾经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这也是让我最为高兴和欣慰的地方。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新课、习题课、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第四篇:教师的思与行
教师的思与行
自我分析:我在工作中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热爱每一个学生。我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利用机会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我认为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是:教学经验不算丰富,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尤其在撰写论文等方面感觉无从下手;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学生方面经验,但自我感觉功底较浅。
教师区别于很多职业的关键在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来产生工作效应,教师思想的正确、先进与否都将决定你的学生今后的人生路,但光有正确的思想而不将它付诸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那同样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师的思与行与教师的能力存在着正比的关系。
一、教师的“思”应在“行”前
“没有纯教的课堂,也没有纯学的课堂,关键学与教的度!”这句话恰好体现教师在当下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校第七届教学节中准备《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伊始,我在教学方法上的设计是以教师为主导,所有的知识点及公式都是由教师演示证明得出,在公式给出之后让学生观看例题板演然后练习巩固,可是这样试上下来完全体现不出来二期课改的要求,因为二期课改要求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试用稿)》也明确指出: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的原则,应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要学”、“会学”、“会数学式地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王明萌老师、陈霞老师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教研组老师几次磨课和帮助下,最终确定运用“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模式,在“任务引领”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中探究方法、拓宽思路、掌握知识,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我觉得在这样设计下的课堂既不是纯教也不是纯学的课堂,它不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同时也缺少教师的适当引导、查漏补缺,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
二、教师的“思”也应在“行”中
“能力存活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瞬间。在实践的来回,思考的反复,最终‘再加工’出教学能力。”作为数学教学,有时教师介绍方法侧重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效果。在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我在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各是什么?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回答不完全,由此我也发现我之前让大家去记性质的方法所得到的效率并不高,于是我思考了一下,马上教授了利用图像记忆性质的方法,即把对应的图像记住,然后从图像中得到相应的性质,学生学习了这种方法之后很快就能将两个函数的性质区分开。由此看出如果学生在课上给教师的即时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利用,改变自己的方法策略,那将会改变不利的局面。
三、教师的“思”更应在“行”后
关老师所谈到的“教育是手工劳动”这一观点我很赞同,备课、批作业等都是手头上完成的,虽然现在有了多媒体设备,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备课,但我觉得传统的方式还是需要,既锻炼了书写,又可以随时翻阅,并进行适当的修改、批注。目前正在和其他一些数学老师一起摘录中职学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来源就是学生的回家作业。以前批改作业只是看答案错了就是一个大叉,很少去关注错误的背后,现在除了寻找答案的对错,还会试着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会写出这个错误答案,有时也会找学生谈话来寻找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错误思想。例如在集合一章中,学生容易写出的符号,分析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正确的包含于与真包含于的两个符号进行了“合并加工”,如果不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很容易就让学生将这错误思想延续下去,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手上的劳动是来不得半点偷懒的。
教师的思考与行动同等重要,但如果能在行动中思考问题,之后在付诸于行动,我想这也许就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真谛吧!
第五篇:学思行笔记(模版)
学思行笔记
3月23日雏鹰学院开了第二次学思行研讨会。通过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学思行笔记以及老师和同学对所共同分享的笔记点评后,让我对自己的学思行笔记有了更深刻的反思。虽然自己在第三期的学思行笔记中较详细的写了这几天的培训内容,但相比写的好的同学来讲自己的笔记在逻辑性和对知识的整合与理解还有所欠缺,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在此过程中,我还发现在写学思行笔记时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重大误区,那就是我一直以为所谓的“干货”就是不能有自己的感想,原来自己错了,我们不仅要记录下学到的点点滴滴,还要记录下心智成熟的一分一毫,记录下自己能力和人格提升的过程。
下面总结一下这几天以来所学到的知识。
一、传输培训:
在此项培训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内容有:
1、IP电话数据传输原理,它不是单独的占用一条数据传输通道,而是像一辆火车向远地运货一样,在起点把所有需要运输的东西都打包然后贴上目的地的标签,到了一个地方就把目的地为此地的包裹卸下来,然后载着其它目的地更远的包裹继续前进到下一个地方,直到所有的包裹都运到标签所写的地方。这样的传输方式就会更节约有限的传输空间,从而传输更多的电话业务。
2、尽量把我们的基站建到闭合环形道上,这样就算其中有一个基站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其它基站的运行。因为其它没有故障的基站就可以逆向运行而不用通过已坏基站传输数据,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基站传输安全度和效率。
3、在双向环的运行线路上不能有多少流量宽度就用多少,要考虑万一出现传输故障要进行信息调头的问题,所以只能用规定限额的一半或略多一点的空间。
二、职场礼仪——个人修养提升培训:
这次礼仪培训主要讲了以下内容:服务行为十准则,其内容有:来有映声、尊称姓氏、问有答声、对视露笑、暂离致歉、唱收唱付、双手接递、关注确认、谦虚致辞和走有送声,我觉得这些都是对客户最基本的礼貌,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于心;仪容仪表,其内容包括男女士的仪容要求,着装要求以及饰品的佩戴问题;形体方面主要讲了礼仪站姿,礼仪坐姿,标准的迎接和指示的手势;沟通方面主要由表情、眼神、语言、声音以及动作构成沟通的一个整体,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为中心,根据对方的水平和状态再来选择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要用的词汇及话语,当然也可以是某些动作,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双方互相了解,相互明白。
当然以上的礼仪内容都是为了打造好中国移动的企业形象,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尊敬客户,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那么工作就可以做得好,做得让尽量多的客户满意。当我们在工作岗位上时,我们的言谈举止都代表着整个中国移动的形象,所以为了维护我们公司的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就一定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懂得约束自己,争取在不给公司抹黑的基础上赢得广大客户对中国移动的赞扬。作为服务业的中国移动,公司职员的服务就是我们公司的产品,要使得自己的产品在质量上和信誉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赢得社会群众良好的口碑,还需要我们全体职员以及众多渠道商的共同努力,通过营业员和客户经理训练有素的把我们的产品直接交到消费者的手上。
三、新业务知识综合培训
这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短信、来电提醒、短信自动回复,短信到达通知、短彩俱乐部、彩信、手机上网(彩铃、无线音乐俱乐部、音乐随身听)、手机报、飞信、12580、手机电视、号簿管家、手机邮箱以及手机阅读的特点、资费和分别在手机上、电脑上的开通及取消方式。只有我们先熟练的掌握这些新业务知识才能在帮助用户解决困难的同时向更多的客户推广我们的新业务,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虽然自己对其中某些业务还不是很熟,但是一定会在课余时间多多钻研,争取达到熟练每一项新业务的境界。
四、智能手机的操作与应用
本堂课的内容主要讲了一些主流操作系统如symbian、windows mobile、android、ihpone os系统的开发商,优缺点和与其合作的手机联盟;手机分类及识别方法,手机按属种分类主要分为正规品牌和山寨机,识别方法主要是看手机字体、图片的清晰度和细腻度以及它支持的软件类型,是否支持软件扩展等方面;手机上网的基础知识、手机上网参数设置以及手机不能上网应该怎么解决。这堂课的内容重点不在于理论知识上而主要在于自己在培训师的指导下拿出自己的手机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际新业务的操作,这样使我们更快的理解了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对中国移动新业务有实际的办理能力,为自己下周就要走上的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以上即为这几天的学习总结,接下来我将讲一下自己这段时间来的思想沉淀。
来攀枝花移动就快一个月了,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日子里我除了觉得自己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外,更多的感觉是压力,而自己这种压力的根源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力的有限和自己队友的优秀之间的反差。经过我的认真观察及与队友的相处和对其的了解,我发现他们每都很优秀,都有值得自己花时间去好好学习的地方。
就这样以前开朗乐观的自己来到这个由优秀的个体所组成的优秀的团队当中时,自己开始更多的观察、听取和沉默,少了笑容少了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其实我心里一直在想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否是正确的,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出自己的答案也没有人给自己答案,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和阅历的增长会的出自己的答案。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学习,努力改进,认真的思考,踏踏实实的工作,努力向一个真正的职业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