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民间音乐教学资源的运用
浅谈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民族音乐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代,我国的音乐教育已初具规模,西周时期,出现了较为严格的学校网络,统治者把乐教视为“国教”,把乐教提到非常高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推崇音乐教育。孔子认为音乐教育可以把人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是人的思想全面形成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华民族音乐渐受冷落。民族音乐的教材很难找,适合幼儿的教材就更难找,民族音乐虽然有很多精品,制成幼儿作品的却很少。据统计,除了香港雨果公司和台湾风潮公司做传统音乐音像资料外,目前国内还没有看到一本相对集中介绍和适合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或民间音乐教学的教材。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发展更加密切与广阔,我们在学习、借鉴外来音乐的同时,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音乐教育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音乐对幼儿素质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音乐是思维强用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和思想情感等发展。音乐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拓展艺术视野。首先,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好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起到鼓舞人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其次,音乐教育不仅只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而且和我们如何更快更好的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音乐还可以喧泄感情,有益于身体健康,使生命和谐。好的音乐能感动人,是精神的源泉。
三、要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和研究
幼儿园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一件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幼儿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的生活和教育,从朗诵童谣、学习民歌小曲、表演地方戏剧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比较喜爱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介绍等活动,让幼儿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在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和热爱情趣。
四、要加强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力度
通过媒体和文体活动传播民族音乐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政府、社区和学校(幼儿园)都可以开展。前不久,深圳市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社会团体联合举办了“深圳首届校园民族艺术巡礼活动”,有1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了民族舞蹈、民歌演唱、民族器乐、中国戏剧、民间美术摄影等项目的展示活动。
我园近年来在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中,倡导在教材选用上尽量多选用民族音乐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方法上,倡导将现代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结合使用;在校园广播和音乐欣赏上,注意多给幼儿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介绍有民族特色的乐器等,尽量多给孩子们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和营造接受民族音乐熏陶的环境氛围。
五、要加强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有抢救民族音乐”的意识。要重视收集整理民族音乐,特别是即将流失的或已经漉失的民族音乐、地方民间音乐。这个工作不单是由政府和音乐专业人士来做,也可以发动有志于传承民族音乐和热爱民族音乐的人士来做。幼儿园热爱音乐的老师和有责任意识的老师可以做收集民间音乐和歌谣这项工作,还可以发动家长一起做这项工作。上学期,我园利用暑假,给教师布置了一个收集和推荐民间童谣、民间音乐,特别是广东闽南地区的童谣和音乐的任务,然后将老师们收集的民间童谣、民间音乐编印成册,供老师们教学参考使用,为教师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
其次,要面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大力开发多种类型的民族音乐的音像制品和教材教具。我国的音像制品和教材编印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编制和出版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民族音乐的音像制品和教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传承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
再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民族音乐资源。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文艺演出活动和幼儿生活中的音乐欣赏活动.在导向上要注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在教材的选择上和文艺节目的编排上要注意选用适合幼儿的、经典的、民族的音乐题材。幼儿园可以建立民族音乐资源库,为教师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和活动提供方便。
六、民族音乐元素加入幼儿音乐欣赏教育实践音乐欣赏
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化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感受美,并且表现美。那么,在为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材在考虑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体现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在选择内容时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切入点,不断深化课革,把纳西族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到音乐欣赏活动中,体现民族性特点、地方性这一特点。例如:《阿哩哩》及《纳西三部曲》这些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于乡间,流传与街头巷尾,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在丽江的旅游景点或周边地区旅游景点都可听到这些动听的音乐和可看到随乐的欢快的纳西打跳。同时,幼儿还可以从纳西音乐作品的节奏、速度、旋律中感受到浓浓的乡音、乡情,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浅谈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
民间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间艺术教育中,音乐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艺术的情操,促进他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实践活动,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观点。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置种种环境,让他们能在这种种环境里直接去学习生活、学习做人。”由此可以看出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去看、去听、去摸、去感知,使他们获得的物体直观、形象、具体,印象会更深刻,更容易产生学习的愿望。因此,我创设了一个“民间音乐特色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小乐器(小鼓、笛子、小镲、连厢棒等)、民间服饰(自制新疆帽、水乡服饰、自制蒙古帽等)、扇子以及半成品材料等,随时向幼儿开放,尽情地让幼儿玩。利用各种时间我让幼儿欣赏一些民间音乐,让幼儿去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美,向幼儿介绍一些民间舞蹈、民间乐器,使幼儿感受祖国文化艺术的丰富,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营造教学氛围,渗透民间音乐于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设计了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在来园活动中,我选取了一些旋律优美、又富有民间特色的乐曲进行播放,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感受民间音乐;在幼儿游戏、进餐、起床后的律动、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各种民间音乐,使班级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民间音乐的氛围,让幼儿一进入班级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间音乐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下,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民间音乐
在民间音乐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图谱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让它们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
幼儿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有限,且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美,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想象力。
2.图谱教学
图谱是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图像。它能形象、直观地使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等方式表现图谱。如,三角形、五角星、圆形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图谱,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乐于接受。
3.游戏教学
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民间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于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通过引导幼儿探索,根据不同的游戏风格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民间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民间音乐为幼儿创造了更好的氛围,使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为音乐感染。幼儿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在了解民间音乐的同时,也丰富了相关生活知识技能。
有效利用民族音乐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表达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包括歌唱、乐曲、打击乐器、民族舞蹈音乐等。作为幼儿园开展音乐游戏、音乐表演,播放背景音乐等时可以选择与利用的教学资源,民族音乐有助于实现幼儿园课程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幼儿获得民歌、民舞、演奏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唤起幼儿利用音乐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活动的兴趣与愿望,有助于引导幼儿更好地在审美实践中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达到审美素质与艺术技能的和谐统一。可见,利用民族音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拓展幼儿园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选择民族音乐的四个原则
(一)民族性原则
儿童是生活在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自身经历的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民族音乐往往是儿童直接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加以利用,是完全符合儿童发展规律与特点的。更为重要的是,民族音乐承载了传承各民族文化的重任,其蕴含的独特民族精神和情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趣向,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了本民族独特的乐器,创作了别具风格的乐曲,无论其曲调还是表现形式通常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对促进儿童对周围环境与本民族文化的熟悉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趣味性原则
民族音乐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在选择民族音乐资源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这就要求选择的音乐作品表达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更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如壮族歌曲《花狗仔》讲述的是花狗仔看门与孩子逗趣的事情;仡佬族歌曲《长大了》表现了孩子们斗鸡、爬山等快乐游戏的场景。将这样充满童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民族音乐素材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让幼儿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及美的享受,还能让他们沐浴于充满游戏气氛的环境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进而增加其学习兴趣,增进其学习效果。
(三)教育性原则
童年期的美育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民族音乐中往往蕴含着各民族人民好客、热情、谦逊等优秀品格,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待人接物中形成的传统礼仪习惯,而幼儿是喜欢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成人行为,并真实地表现其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所以运用民族音乐、游戏、舞蹈等来引导幼儿求真、向善、爱美,是对幼儿进行美育启蒙的重要途径。所谓坚持教育性原则,即是要求选择这些有积极引导意义的民族音乐作品,如壮族歌曲《包粽粑》表现了壮族小娃崽们用白花花的糯米包粽子,然后送给解放军的过程,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浓浓鱼水情;回族歌曲《羊肉串》表现了回族小朋友用羊肉串招待好朋友的温馨情谊。这些蕴涵美好情感的民族音乐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
(四)适宜性原则
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们所表现和宣扬的主题是当时社会大环境所认同的价值追求。为了适应现代孩子对审美的需求,幼儿园还需要遵循适宜性原则,对收集的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改编。为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特长,挖掘家乡原生态地反映日常生活的民族民间音乐,并在音乐结构、节奏、歌词上予以变化,将之改编为适宜幼儿传唱的歌曲,最终引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如壮族歌曲《敬酒歌》《迎客歌》《送客歌》等最能反映壮族人民热情待客的礼节,其歌曲曲调也有着极其浓郁的壮族民歌风格,但其歌词过于复杂,不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于是教师对歌词进行了简化,只保留了部分沿用本土壮语语音的衬词,这就不仅有利于儿童理解与接受,而且使人感到熟悉又新鲜,有效地传承了原生态的壮族文化。
二、利用民族音乐资源的教育策略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考察研究、基地研究和集中研究相结合教学素材的筛选和组织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_为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们自身的优势,幼儿园应分析相关教学领域教师的背景状况,发动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在假期时深入乡间,收集学习当地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并之带回幼儿园。对这些收集到的音乐资源,幼儿园要及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研讨,首先由收集者介绍作品反映的文化特点及民俗民风,表演流行的童谣及民间舞蹈,组织大家相互学习;然后,邀请各民族民间艺人到幼儿园参与教学活动,现场表演相关童谣;最后,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与教师一起对收集到的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改编,以适应新形势下儿童的需要。这样,民族音乐资源收集的过程实质成为一个培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们自身的民族音乐素养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同时为开展民族音乐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所谓考察研究指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到广阔的乡村去采风。如在“三月三”等特殊节日,组织教师和孩子们到民族聚居地参加歌圩活动,感受民间的节庆氛围,为教师了解各民族的特点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有效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与经验的保障。基地研究指教师以同年龄段为单位组成研究小组,以班级为实验基地开展教学研讨,探索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并形成活动案例。集中研究指在每周一次的课题组研讨时间,各研究小组以文本研讨或活动观摩研讨的形式,进行摆问题、求途径、找策略的深入研究,由此形成“发现问题――理论学习――实践行动――自我建构――再学习――再实践――再建构――再研讨一提升理论”的循环往复、层层递进的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充分利用民族音乐素材,将游戏和教学相结合幼儿音乐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活动形式其教学侧重点不同,对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作用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音乐素材,能够形成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音乐能力的发展。如壮族幼儿歌曲《赶歌圩》的内容大意是:“三月三”歌圩已经开台了,一群壮族小娃听到远处传来阿爸阿妈的歌声,也想赶到歌圩参加表演。在途中,他们热心帮助了去赶歌圩的爷爷奶奶和小弟弟,并动脑筋加快速度赶到歌圩,演唱了快乐的新童谣。这首歌曲内容贴近生活,情节充满童趣,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可将这一音乐素材编成歌曲版和舞曲版,创设音乐欣赏、舞蹈欣赏、学习歌曲、节奏乐等多种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及合作演唱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学习品质、以及良好的个性与社会性品质。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时,幼儿园也应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如壮族歌舞《板凳龙》、汉族歌舞《舞金狮》、瑶族歌曲《骑青马》等都是根据各族的体育游戏题材改编而来的,其中有壮族的板凳杂耍、汉族的舞狮、青竹当马愉快竞赛等活动,都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让幼儿对舞板凳龙、舞小狮有亲身的游戏体验,再让幼儿在玩玩、唱唱、跳跳中逐渐学会唱歌曲,进而引导幼儿根据歌词表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而且能够提高幼儿对民族游戏及音乐的理解与表现力。
(三)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同时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音乐教育作为艺术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该领域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又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有着强有力的渗透关系。幼儿对相关民族知识的了解,能使幼儿对民族音乐作品形成更全面、更直观、更多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将民族音乐融合到幼儿一日生活及其他领域教育中,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作品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既提升幼儿生活中艺术活动的质量,又促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篇:浅析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
浅析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
[摘要]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欢。它以其独有的特点,在丰富和完善幼儿人格的内涵、经验及促进幼儿智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充分地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幼儿园应有效运用民间游戏资源,有效组织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活动。
[关键词]民间游戏,教育资源,有效运用。
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民间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属于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幼儿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了流传并发展。它具有易学、易会、易传、及较强的趣味性等特点,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民间游戏在经过漫长的时间隧道以后,它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气质和文化素养非常浓厚。同时它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游戏中也蕴含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都会时时出现在孩子的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游戏的假想中,在一次次的反复感受、实践中,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得到巩固、扩大、升华。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五谷歌》、《十二月红》,就是在幼儿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使其了解植物的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 科学 知识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因此,幼儿园的民间游戏资源的有效运用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教师应有效地组织民间游戏。
1、教师应给予幼儿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游戏。教师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教师只需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宜的点拨、引导。
2、活动场地布置要灵活,游戏材料准备要新颖。在室内,各班可以根据活动室的大小做到一室多用。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利用建构材料自己动手动脑,搭建
轻便灵活的小矮墙、小栅栏、屏风等,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各种游戏可以按安静与喧闹的程度,及游戏的性质、内容有序地在各个区域中进行。在室外,则可以在平整的操场上画上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格子”,铺上鹅卵石的小路等,以方便幼儿在来园或回家时都能利用有限的条件玩上几次“跳圈”“跳海”“走平衡木”等。材料方面则应做到保持一定的新颖度和一定的连续性。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起收集一些废旧的材料和半成品,鼓励和激发幼儿自由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制造出新的玩具。
3、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二)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开展。
1、在幼儿的活动区域内设置各类民间游戏。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能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类民间游戏,如在益智区设置“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设置“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民间游戏;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材料;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材料。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以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可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民间游戏可以使教育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有趣,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日常教育目标,适时的运用民间游戏资源。如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数的相邻数,就可以利用“跳格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数字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数字有两个好邻居,就是几和几,”,这样一来,不仅使幼儿体验了游戏的乐趣,陶冶了情操,也使其掌握了数的相邻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广泛收集趣味民间游戏,并有效抓住教育契机。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资源中,家长是一个最为积极、丰富的活资源。首先可以从他们身上搜集整理并创编各类民间游戏,以丰富幼儿民间游戏内容。其次,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许多家长都会玩,他们可以轻松的、近距离的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在拥有共同语言与兴趣基础上,通过共同活动,升华亲子情感。同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及家长们在各类游戏中可抓住教育契机,教育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并体验其中的快乐。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游戏,了解孩子在园发展情况,与幼儿园一起,共同关注并促进孩子发展。可以说,民间游戏架设起了家园立交桥,也为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和谐、愉快的世界里创造了契机。
民间游戏的开展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式,也是教师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因而合理有效地运用民间游戏资源,使其全面渗进幼儿活动课程,提高学前教育效果,将成为广大幼儿教师的最佳选择。
第三篇:历史教学中运用音乐课程资源渗透德育
历史教学中运用音乐课程资源渗透德育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学 李铜玉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2001年、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进入历史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陶冶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师生交往、互动构建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乐曲、歌词往往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它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智慧,传递着历史的遗韵。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正是这特有的魅力使音乐成了历史教学中的珍贵资源,在历史新课程背景下,音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有了新的价值取向。
一、历史学科与音乐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进行审美教育,更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
音乐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艺术,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品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而德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情”字,将音乐与德育紧密的联系起来了。一首优秀音乐作品的播放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依附,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历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激发了音乐的灵感,音乐又推进了历史进程。尤其是那些世代传唱的革命歌曲,耳熟能详,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音乐与历史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
二、历史教学中运用音乐渗透德育
1、运用音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据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市2107位学生的调查,在学生对“最不愿学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3位之列;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2位;在学生对“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5位。本来应该很有趣的历史课,何以受到学生如此的冷落?究其原因固然有多种因素,如教学方法的滞后,考试评价的制约等等,但这种状况与历史课程资源极其单调乏味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音乐的运用是历史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画图又胜似图画,真实、形象,使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作为开场白,可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音乐是具体历史画面活生生地再现。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例,虽然时间已过去半个世纪,但只要一播放音乐,就把健在的革命先辈带回到那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之中,使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后人体会到当时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历史氛围。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合唱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这是传统单一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全民族的抗战》时,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形象地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全曲贯穿了叹息性的音调,采用北方妇女在坟上哭诉亲人的哀婉哭声,集叙述、抒情、悲怆为一体。歌曲的第一乐段以第一人称抒情地诉说家乡故土的富饶和美丽。第二乐段表现反对侵略,强烈要求打回老家去的思想情感。“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沉重而悲凉的音调饱含着愤怒的情绪,对东北同胞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出现四次,感情层层递进,把东北人民反对侵略者,要求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爹娘啊,爹娘啊”悲痛声中蕴藏了东北同胞要起来斗争的力量。这一切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学生迫不及待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九一八,九一八,哪个悲惨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九一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会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与直接让学生分析九一八事变背景、经过、影响的传统教法相比,效果大不相同,歌曲起到烘托铺垫、激发兴趣的作用,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就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之效。
2、运用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是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疑问”。教师要根据情景材料设计相关的思考题或由学生自己设疑。如讲述《经济体制改革》时,我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并以《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设置问题:“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几句歌词提到了哪三首歌?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标志一代领导人,哪三代领导人?“当家做主站起来”,中国人民何时当家作主的?如何取得当家作主地位的?“改革开放富起来”,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说明?中国人民是如何以主人翁的身份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高举什么旗帜?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热烈讨论并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努力搜索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说明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如学习《邓小平理论》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我设计若干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歌词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一年中国实施了什么伟大决策?“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确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属于广东省有哪几个?“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暖透大江两岸”喻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喻指什么?学生仔细辨析歌词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讨论。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政史地知识综合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看,我国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哪些有利条件?”“歌词深刻地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试以唯物史观予以说明。”这样既拓宽、加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发展学生了探究历史的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3、开启智能,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音乐歌曲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同理解、思维等能力相互配合、促进,从而推动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使情感与智力因素融为一体,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印象,教学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如讲授《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由“杂草众生、没有人烟”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过程。听完后,我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此导入教学。“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些歌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长征的征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又使学生对英雄红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4、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高雅音乐和艺术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东方红》等,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以歌叙史,它们以流畅奔放的旋律、完整宏伟的节奏、质朴无华的情感、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不仅能展现历史的丰富内涵,而且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音乐欣赏的愉悦中启动思维、激发想象力,进而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更在情境交融中陶冶性情,塑造健全的人格。如《义勇军进行曲》,全曲铿锵有力,浑然一体。前奏曲像嘹亮的进军号;“起来!起来!起来!”把音调立即推向高潮;结尾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不仅坚定有力,而且使人有歌声并未结束,仍在耳边回荡的感觉,宛如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在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怒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面对外敌团结一心的优良传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发自人民肺腑的声音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解释。
5、有利于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音乐歌曲是美的,音乐的美使人振奋、使人愉快、使人忘记烦恼和忧愁,从而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学生乐观情绪的培养、坚定意志力的形成和奋发向上精神的树立,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作品中渗透了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涉及到经济、政治、风土人情、自然常识等各个方面,可以使学生领略到我国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欣赏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使之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普遍喜爱音乐,让音乐进入历史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因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其形象思维的强化,能为师生交往、互动构建平台。音乐会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当年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内,由此便不难理解许多历史现象和历史大事发展的前因后果的必然性,并培养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事件的过去性和久远性从音乐中一目了然,从而使音乐成为语言历史“文物”,具体教学时可信“口”拈来,“操作”简便,其教学效果是其他的直观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音乐作为历史教学中珍贵的课程资源,但音乐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精选音乐歌曲创设情境,不可“喧宾夺主”,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这样音乐才会给历史教学引来活水,注入生机。
原文发表在《新德育》2008年第1期P62—64上
第四篇: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所谓乡土音乐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包括声乐和器乐等。我们认为,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音乐和文化知识的新平台。
关键词:音乐资源;课堂教学;乡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156-01
所谓乡土音乐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包括声乐和器乐等。我们认为,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音乐和文化知识的新平台。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扩展音乐教育内容,加强对幼儿进行民族情感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同时还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教育界对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讲,乡土音乐是人民情感的寄托,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人民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富于生活气息,也寄托了文化的情思,其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就是乡土文化的灵魂与思想。将乡土音乐艺术引入小学音乐教育,让学生从课堂上认识本地区传统精神文化的结晶,使之热爱本地区文化艺术,这能使保护和承传民间艺术落到实处。其次,通过开发和利用乡土音乐资源,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行的音乐教材,无论哪一个版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部分音乐教学内容都是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没有本省、本市、本县的音乐作品。并且,在中外经典音乐作品中,还有一部分音乐作品艺术技巧过分深奥,缺乏必要的亲和力,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但是,乡土音乐则不同,它是立足于本土,反映本土民俗习惯,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艺术特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其深刻的内涵,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学生对这些音乐资源也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将把乡土音乐资源合理地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将这些音乐与教科书上带有共性的其他教学内容形成互补,更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音乐资源,教师根据课本的相关课时,在音乐学习的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中,有针对性地展开音乐学习活动。
一、感受与鉴赏
瑞士音乐家和教育家达尔克罗兹(1865—1950)曾经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对乡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基础环节。教师应注意搜集有关音频和视频资料,通过运用高科技视听手段表现乡土音乐的代表曲目,拉近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使学生在获得完美视听享受的同时,激发其对乡土音乐的热爱。教师的旁白和提示,应简明和生动,富有启发性。对多首作品进行欣赏时,还应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其不同的处理方法与审美特质。同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激发他们听赏乡土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乡土音乐老艺人、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作为“活性资源”引进课堂,或者以讲座或演出的形式开展鉴赏活动,让学生感受纯正的乡土音乐的魅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乡土音乐的氛围。
二、表现
在学习乡土音乐的课堂上,让学生长时间坐在座位上听音乐,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表现是让他们进入主动参与状态的重要环节。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是培养学生对乡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创造
所谓音乐创造,其实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音乐材料对音乐的再创造的一种活动。教师把这些民间口头传唱、学生熟悉的乡土音乐素材记录整理后拿到课堂,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重新填词,鼓励学生即兴创编。教师通过修改、总结、评价和旋律学唱,在课堂上或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创作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应利用组织班级联欢晚会和学校联欢晚会等不同的平台组织学生表演乡土音乐的小节目,让学生在回味无穷的课余生活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又达到创造和承传家乡音乐的目的。
四、音乐文化教学
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集中体现在音乐与音乐相关文化上,它是最直接,最有用的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方法之一。通过音乐文化的教学,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受音乐,从而不断促使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土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当地乡土音乐的产生、继承和发展状况。通过学习,使学生发现和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从而使学生对家乡文化由知之不多到十分熟悉,由表及里地了解,由感性及理性地体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挖掘整理乡土音乐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悠久的历史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
总而言之,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资源,有利于扩展音乐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让学生感受家乡之美,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把这些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性质和价值要求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
第五篇:在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赵奇伟
现代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村打开了面向世界、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各乡镇甚至许多行政村基本上都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室,但不少地方的远程教育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农村小学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通过初步尝试,我深深地认识到,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形象,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集中指向一定事物的能力,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媒体中的形声资料是一种控制注意的工具。据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利用纯视觉和纯听觉的注意比率是不同的,视觉为83%,听觉为11%,视觉的注意比率高于听觉。农村孩子获取新鲜事物的途径较少,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播放,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对象上去,对激发音乐兴趣有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听录音来欣赏音乐,学生对这种枯燥、单调的欣赏方式早已厌倦,这样有的学生会在听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心不在焉。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上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一课时,我选用远程教育资源里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先是播放新疆民俗风情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新疆,从而引入歌曲教学。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看到美丽、热情的新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高昂起来,为歌曲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感情学习这首歌曲。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我还利用远程资源中的拓展资料,安排了《掀起你的盖头来》和《新疆好》这两首具有新疆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异域文化带给他们的愉悦体验。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音乐教师们都知道,进行基础知识练习时,因为知识内容比较单一,所以学生往往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比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播放远程教育里农场的内容,——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动物们醒来了,他们伸伸懒腰来到屋外,农场顿时热闹起来,可小羊还在贪床。羊妈妈咩-│咩-│咩咩│咩-‖地催促小羊快起床,迎接到农场来的小客人。我们和羊妈妈一起来催催小羊吧!这样X-│X-│XX│X-‖的节奏就学会了。远处传来“嘎嘎嘎”的叫声,原来鸭妈妈听说农场要来小客人了,也带着它的孩子小鸭们来欢迎,它们边走边呷呷│呷O│呷呷呷│呷O‖,有谁想学学鸭妈妈和小鸭子?让学生模仿鸭子的动作和叫声,这样XX│XO│XXX│XO‖的节奏学生也会了。这样在故事的情景中,通过画面的启发,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节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使其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差,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容易感兴趣。远程教育教学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课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三只小猪盖房子时的童谣。“我用木头盖房子,我用木头盖房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提琴声音多美妙,快快乐乐做游戏。”由于学生对童谣这种新的题材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对唱童谣这种形式还不怎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利用了远程教育的同步课程录像资源,播放了欣赏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课堂录像,让我的学生和电视里的学生一起来上这堂课,让我的学生们从看动画片《三只小猪》――念童谣直观的感受和感知童谣,然后在让学生和电视里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唱童谣,并且和电视里的同学比赛,还很有创意的用自己的文具盒给童谣伴奏等等。这样我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唱童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音乐形象,一幅幅或灵动、或激情、或有趣的作品,这些怎能不给学生留下无限遐想的美好空间。只有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使我们的音乐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心灵当中。只有恰当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历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教师都十分注重对这两点的综合处理。过去,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只能用语言描述和表达,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就构成了难点。现在利用远程教育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上《小企鹅》一课时,为了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播放小企鹅互相打招呼的发声练习: 0啊|噢哩呀|噢哩|噢哩哩|哩︱0啊| 噢哩呀|噢哩|噢哩哩|哩 || 0×|×××|××|×××|× | 0×|×××|××|×××|× || 让学生模仿小企鹅,这样轻易的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解决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运用远程教育教学多媒体制作优美的画面,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融情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学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如在《音阶歌》一课的教学中,播放远程教育光盘里《音乐之声》的电影,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家庭教师玛利亚和少校的七个孩子共同演唱七个音符的快乐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枯燥的音符在学生的眼里变的是那么的有趣,《音阶歌》的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采取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广泛借助美术、文学、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的具体可感,可以使音乐教学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易到难、有简到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