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教师招考心理学月考测评卷
教育教师招考心理学达标测验
一、单选题(1分/1题)
1.()是人脑的视觉中枢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2.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地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构造主义流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3.能力、性格、气质属于人的()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4.()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5.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是对物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方向的知觉,是靠视觉、触觉、运动和平衡觉以及听觉实现的。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7.同样两个灰色的小方块,一个放在白色的背景上,一个放在黑色的背景上,结果在白色背景上的小方块看起来比黑色背景上的小方块要暗很多。这反映的是()A.继时对比 B.正后像 C负后像.D同时对比
8.平视桌面上的一本书与斜视桌面上同一本书,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的形状虽有所不同,但人对书的形状知觉确仍保持不变。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9.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A.11+ 2组块 B.9+ 2组块 C.7+ 2组块 D.5+ 2组块 10.一名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关注
11.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2.()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14.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三种分组成的 A.内部感觉 B.面部表情 C.生理唤醒 D.激情状态
15人类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热爱,对偏见和迷信的排斥的感情都属于()A.情绪 B.美感 C.道德感 D.理智感
16.当个体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时()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产生的态度体验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18.学生成绩进步时,教师会高兴;学生成绩落后时,教师会担忧;学生犯错屡教不改时,教师会愤怒。教师的这些感受都属于()A.情感 B.情绪 C.意志 D.性格
19.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体现了情绪的()功能。A.适应 B.动机 C.组织 D.社会
20.“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21.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尊重的需要的是()A.信心 B自觉性 C.成就 D自我尊重
22..根据我国学者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的人格特征 A.消极、被动、服从、依赖 B.任性、幼稚、自私、野蛮
C.活泼、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 D.乐观、独立、彬彬有礼、思想活跃 23.人的认识的倾向性表现形式是()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24.根据韦克斯勒 智力量表,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智商分数为85分,标准为15.甲某经测验得100分,那么甲某的智商是()A.100 B.115 C.120 D.95 25.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称为()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移置
26.儿童在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下去,直到成功。这属于()A.认同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27.下列关于能力与知识、技能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知识、技能等同于能力②能力的强弱与知识、技能的多少成正比
③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④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吉尔福特认为三个智力思维中,()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 A.操作 B.内容 C.产品 D.单元
29..豹子头林中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寂静挫折,万般无奈,终于被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3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
32.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A.二年级B.三年级C.四年级D.五年级
33.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34.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3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 1789 B 1879 C 1798 D 1897 36.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至所失。”这说的是意志要有()。
A.自制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觉性
37.“戴着手表找表”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像D.感受性
3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反映。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9.“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 40.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A.心境状态B.应激状态C.激情状态D.热情状态
二、判断题(1分/1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动机。()
3.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4.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倒摄抑制()
5.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是个人生物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格中的气质是先天的,无好坏之分;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印刻,有好坏之分()
6.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为: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商的人并不都具有高创造力;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
7.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8.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9.“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10.“窥一斑而见全豹”是知觉的选择性的表现。()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情景记忆的体现。()
12.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感、愉快感属于理智感。()13.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14.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时间知觉()15.“进退维谷”指的是动机冲突的趋避冲突()16.“急中生智”是一种应激理现象。()
17.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18.能力、知识和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19.无意识记就是没有意义的识记。()20.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三、多选题(2分/1题)1.个性心理包括()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过程 C.个性心理特征 D.社会心理特征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反射 B.兴奋 C.分化 D.抑制 3.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征的是()。
A.直观性 B.概括性 C.整体性 D.可操作性 E.理解性 4.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
A.独特性 B.深刻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E.流畅性 5.注意的主要功能包括()
A.选择功能 B.指向功能 C.保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功能 6.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有()。
A.任性
B.优柔寡断
C.动摇性
D.盲从
E.怯懦 7.情绪情感的功能有()。
A.信号功能 B.动机功能 C.适应功能 D.组织功能 E.健康功能 8.情绪与情感的反应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A.情境性 B.持久性 C.外显性 D.内隐性 E.稳定性
9.下列属于防御机制的有()。A.压抑 B.否认 C.投射 D.升华 E.文饰 10.在学生个性发展中,心理内化的形式有()A.道德内化B.知识内化C.智力内化D.技能内化 11.气质类型包括()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E神经质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13.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强 B弱 C平衡 D不平衡 E灵活 14.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E波动性 15.智力是使人能顺利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主要包括()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E注意力
16.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A詹姆斯B冯特C韦特海默D苛勒E考夫卡 17.内部感觉有()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觉D味觉E嗅觉 18.斯腾伯格认为,智力应该包含的三种成分是()。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情境成分
D遗传成分
E知识获得成分
19.书面言语具有()的特点。A.随意性 B.展开性 C.反应性 D.简略性 E.计划性 20.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C.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E.人的气质是天生的 答案 单选题
1-5 CADAB
6-10 CDCCA
11-15 ACACD
16-20 ABBCC
21-25 BAABB
26-30 ADACA 31-35 CBBBB
36-40 AACAA 判断题
1-5
错错错对对 6-10
对对错错错 11-15 错对对错错 16-20 对对对错对 多选题
1.AC
2.BD
6.AE
7.ABCDE 11.ABCD
12.ABCDE 16.CDE
17.ABC
3.ABD
8.AC
13.ACE
4.ACE
9.ABCDE 14.ABCD 19.ABE
5.ACD 10.ABC 15.ABCDE
20.ACE
18.ABE
第二篇: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0分)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2.()阶段的儿童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人格测验
C.兴趣测验
D.成就测验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5.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
A.理解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6.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7.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
A.社会
B.家庭
C.学校
D.教师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9.儿童在家中养成的爱劳动的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A.知识迁移
B.技能迁移
C.态度迁移
D.行为规范迁移
10.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
A.专制型
B.开放型
C.说服型
D.放纵型
E.民主型
2.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A.效果强化
B.直接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
E.自我强化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4.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A.吹笛子
B.打网球
C.体操
D.阅读
E.计算
5.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的特性有()。
A.流畅性
B.迅速性
C.经济性
D.同时性
E.适应性
6.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闭合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E.徒手型操作技能
7.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对注意力加以跟踪
D.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8.具有强迫行为的儿童具有哪些特征?()
A.智力水平较高
B.富于幻想
C.性格内向
D.遇事犹豫、拘谨、比较固执
E.自我克制过于严重
9.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A.定向性与顺序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E.关键性
10.自述法的具体形式有()。
A.日记
B.周记
C.作文
D.自传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类。
3.特殊教育必须注意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变革。
4.儿童在______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5.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6.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______、知识保持和______三个阶段。
7.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______和__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8.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______的一切活动计划。
9.______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
10.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动作技能目标
2.情境教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2.简述指导教学的主要活动或要素。
3.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试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2.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
3.A【解析】略。
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5.C【解析】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6.B【解析】学龄期儿童是心身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
7.C【解析】略。
8.C【解析】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9.D【解析】爱劳动的习惯是一种行为规范,在家中养成的行为规范在学校中的表现是行为规范的迁移。
10.B【解析】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体操正是如此。
二、多项选择题
1.ADE【解析】鲍姆宁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2.BDE【解析】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分为三种即以上选项。
3.ABCDE【解析】略。
4.ABC【解析】由操作技能的定义可知ABC选项均对。
5.ABCDE【解析】略。
6.BD【解析】A是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划分出来的,C是根据动作的连贯性划分的,E是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划分的。
7.ABDE【解析】C项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内容。
8.ABCDE【解析】略。
9.ABCD【解析】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0.ABCDE【解析】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自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三、填空题
1.速度 数量 巩固程度 学习的迁移2.外倾型 内倾型3.内容 技能 环境4.35.前摄抑制 后摄抑制6.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应用7.直观 概括8.教学目标9.练习10.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价值体系个性化
四、名词解释
1.动作技能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2.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布鲁纳提出了四项原则:
(1)向学生解释清楚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2)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3)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材料难度要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2.【答案要点】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一般认为,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教学的因素,例如,反馈、复习、补救只要有必要就要进行,并且要与学生的能力倾向相匹配。这些活动可以被看作是教授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与我国传统讲授教学相一致。
3.【答案要点】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学习迁移。
各科教材都有基本概念、原理和逻辑结构,这些内容的组织形成教材体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知识的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以及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最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鲁纳认为这样的概念和原理应放在教材的中心。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这种结构必须适合学习者的能力。这需要每一个知识领域内有造诣的教材教法专家和心理学家以及教师们的通力合作,尽可能编写出适合学生能力的最佳结构的教材。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
有利于学习迁移的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①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②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①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②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③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013年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千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A.利他主义
B.以国家为重
C.大公无私
D.无私奉献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5.()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I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7.阅读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8.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需成分的是()。
A.目的 B.方法
C.障碍
D.途径
9.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
C.交往
D.任务
10.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11.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12.布鲁纳对()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A.启发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3.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14.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A.不可知性
B.独特性
C.即时性
D.独创性
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16.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7.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自编测验
B.非测验性测验
C.案卷分析
D.谈话
18.教师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
A.有直接影响
B.有间接影响
C.没有影响
D.有一定影响
19.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20.()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
A.关注
B.尊重
C.真诚
D.同感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测验可分为()。
A.创造力测验
B.认知测验
C.人格测验
D.神经心理测验
2.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手段来查找困难的症结?()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3.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有()。
A.动作表象
B.图像表象
C.符号表象
D.情感表象
4.根据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5.客观题包括以下哪些题型?()
A.选择题
B.完形填空
C.匹配
D.是非题
6.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7.如何做关系图?()
A.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B.找出次要的观点或支持主要观点的部分
C.标出这些部分,并将次要的观点和主要的观点联系起来
D.主要观点图位于正中,支持性的观点位于主要观点图的周围
8.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
A.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
B.对子女的要求不过分严格
C.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
D.家庭气氛比较民主
9.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A.说服
B.群体约定
C.榜样学习
D.奖励与惩罚
10.下列哪些方法可以训练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做了一些有关_______和_______的实验研究。
2.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_______和_______。
3.童年期又称_______,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5.陆钦斯的______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6.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_______迁移。
7.砖一般用于建筑中,但人们有时想不到它在黑夜中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这说明_______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8.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支持的_______和准则的总和。
9.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_______和_______。
1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稳定的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理性知识
2.概念学习
3.发散思维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2.如何培养儿童记忆能力?
3.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4.简述标准化测验的优越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联系教学实际分析,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与辅导因素。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2.C【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A【解析】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4.B【解析】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
5.C【解析】鲍姆宁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其中民主型下的儿童最成熟。
6.C【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
7.C【解析】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8.D【解析】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和方法四个成分。
9.B【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10.D【解析】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诱因。
11.A【解析】程序教学的创始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12.A【解析】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13.C【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由内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
14.B【解析】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15.A【解析】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6.C【解析】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7.A【解析】略。
18.A【解析】略。
19.B【解析】根据内化概念选B。
20.D【解析】题干是对同感的解释。
二、多项选择题
1.BC【解析】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可把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2.AB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的实际应用。
3.ABC【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4.AB【解析】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ABCD【解析】客观题目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学生的回答只有对、错之分。以上选项均为客观题。
6.ABC【解析】由操作技能的定义可知ABC选项均对。
7.ABCD【解析】略。
8.ABCD【解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故以上选项均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
9.ABCD【解析】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与奖惩。
10.ABCD【解析】以上选项均为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
三、填空题
1.教学改革儿童入学年龄2.教师同伴3.学龄初期4.促进阻碍5.量杯6.水平7.功能固着8.行为规范9.心理特征倾向10.心理倾向
四、名词解释
1.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2.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是按教学评价实施的时机来划分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来进行。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这是按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来划分的。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这是按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的。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以便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诊断性评价,是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这是按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来划分的。正式评价是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价,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非正式评价可以作为正式评价的补充。
2.【答案要点】
(1)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2)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3)合理组织复习。
(4)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
3.【答案要点】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4.【答案要点】(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个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小学生个体的本身因素,具体包括年龄、年级、智力和经验。
第二,概念本身的因素,即概念的类别和概念的属性影响小学生概念的学习。
第三,教师教学与辅导方面的因素。
2013年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吸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3.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A.探究法
B.班级授课制
C.发现法
D.讨论法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6.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尝试一错误说
B.认知一发现理论
C.联结一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8.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
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D.学习动机的理论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A.学校
B.心理咨询室
C.医院。
D.课堂
10.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11.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
B.练习.C.演示法
D.课堂问答
12.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这个程度经研究为()。
A.100%
B.80%
C.150%
D.200%
13.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5.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A.心智技能
B.表演技能
C.写作技能
D.操作技能
16.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17.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8.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之分。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9.于1994年受邀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发展成果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布鲁纳
20.()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测验能够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保持一致
A.标准化成就测验
B.细目表
C.自测试题
D.案卷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
A.探索内驱力
B.好奇内驱力
C.胜任内驱力
D.互惠内驱力
E.尊重内驱力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惩罚
E.分化与泛化
3。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鼓励原则
B.动机原则
C.结构原则
D.程序原则
E.强化原则
4.两种学习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
A.刺激
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
5.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进行组块化编码 D.适当过度学习E.合理进行复习
6.交互式教学模式旨在教学生哪几种策略?()A.总结 B.提问 C.析疑 D.预测 E.复习
7.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8.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B.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C.提供多种变化,促进知识的概括 D.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E.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9.问题解决的特点是()。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唯一性 E.固定性
10.对专家与新手的对比研究发现,专家具有哪些特征?()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定势 2.学习迁移 3.形式训练说 4.复述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2.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试述奥苏伯尔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及其作用。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小学教育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学(学生)、教(教师)、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以前两者为主)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B【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C【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学中主张采用发现法。
4.A【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5.D【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6.A【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一错误说。
7.C【解析】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8.C【解析】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9.A【解析】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10.D【解析】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11.B【解析】操练和练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这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2.C【解析】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3.D【解析】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14.D【解析】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15.D【解析】题干是对操作技能的解释。
16.D【解析】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17.A【解析】题干是对信度的名词解释。
18.A【解析】略。
19.D【解析】1994年布鲁纳接受美国教育研究会特邀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中对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发展成果作了高度概括。
20.B【解析】细目表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测验能够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保持一致。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ABCD【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等四个。
3.BCDE【解析】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4.ABCDE【解析】两种学习任务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
5.ABCDE【解析】略。
6.ABCD【解析】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旨在教成绩差的学生学会阅读领会这样四种策略: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②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7.ABCD【解析】A、B、C、D四选项均为学习策略的特征,E项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
8.BCD【解析】AE属于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9.ABC【解析】问题解决的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10.ABCDE【解析】略。
三、名词解释
1.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元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4.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形成程序性知识。(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
2.【答案要点】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群体凝聚力。
(1)要全面、及时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2)要帮助课堂里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论,形成认同感。
(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自豪,形成归属感。
(4)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奥苏伯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1)可利用性及其作用
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说,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吸收并固定新观念的原有观念。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对于新的学习能提供最佳联系和固着点。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的不同,可以形成三种同化模式,即类属性同化、上位同化和并列结合性同化。
(2)可辨别性及其作用
新的潜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的观念系统的可以辨别的程度,是影响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说,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的差异应清晰可辨。这种分辨愈清晰,愈有助于新的学习与保持。可辨别性也就是说识别和区分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和相似的新材料(或者容易混淆的新概念)之间的差异所达到的程度。由于人们在认识与理解环境中有简化的趋势,当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相似而不相同时,原有的知识倾向往往先人为主,新知识常常被理解为原有的知识,被原有的知识取代。或者学习者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有些不同,但不能具体地说出什么地方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新的学习任务不能同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清楚地分辨,那么新获得的意义出于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很快就会丧失。新的意义被原有的稳定的意义所代替,从而遗忘就出现了。只在有可以区分的变式或者包容范围较广的原有意义时,新的意义才有长期保持的可能性。
认知结构中原先学得的概念和命题与新学习的观念的可辨别性,可以解释负迁移的原因。当新旧知识彼此相似又不完全相同,并且原先学习的知识又不牢固时,便会导致负迁移。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英文字母,当汉语拼音未牢固掌握时,常常干扰英文字母的学习,这就是负迁移的例子。
(3)稳定性与清晰性及其作用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影响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第三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说,当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应十分巩固。利用及时纠正、反馈和过度学习等方法,可以改变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有助于新的学习与保持。学生先前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同以后学的有关的知识成正相
2013年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2.健康的概念是指()。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3.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4.()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A.课堂纪律
B.学生守则
C.课堂常规
D.班级日常规范
5.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观念动机
D.外部动机
6.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A.模象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实物直观
7.组织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调节策略
8.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9.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10.“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体现的是()。
A.创造性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会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A.如何教
B.如何管理
C.怎样学
D.怎样评价
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方面都存在差异。
A.课时计划
B.知识基础
C.课堂教学过程
D.能力水平
E.课后评价
3.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E.团员
4.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可以分成()。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E.价值体系个性化
5.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经验学习
D.行为训练
E.动作技能
6.测验前的计划包括()。
A.确定测验的目的
B.确实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C.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D.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E.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
7.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E.概念实例
8.以下关于教学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没有关系
B.两者既有关系又有区别
C.两者完全等同
D.教学评价以测量、测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
E.测量和测验的结果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
9.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是()。
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
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
D.教师不关心学生知识水平而使题过复杂或过简单
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10.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______作用,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斯金纳是______著名的______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______和______。
3.概念学习的实质是______。
4.在学习中,______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
5.将“飞机一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______。
6.精细加工强调在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______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7.课堂教学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8.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目标的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______、______、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9.教学策略主要有以______的教学策略、______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策略。
10.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______、组织教学过程和______三个方面。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常模参照评价
2.教学环境
3.人格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个体的性格特征。
2.简述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哪些基本策略?
3.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哪些原则?
4.简述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试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题干所述是布鲁纳提出的。
2.D【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3.C【解析】略。
4.C【解析】略。
5.B【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6.D【解析】略。
7.B【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8.C【解析】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9.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10.C【解析】这些都是学习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
1.ACE【解析】此三项也正好与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相对应,而它们正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是其独特的研究课程。
2.ACE【解析】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方面存在着差异。
3.ABCE【解析】略。
4.ABCDE【解析】布鲁姆的情感领域的目标公布于1964年,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这一领域的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
5.ABE【解析】经验与行为均为学习内容而非结果。
6.ABCDE【解析】略。
7.ABCE【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要成分。%称就是用语词来给概念命名;定义是指以语词来描述要领时,明确界定了这个概念的范畴和特征;特征是指某一类事物所特有的独特属性,也称为关键属性;实例是指概念可知觉的实际例子,具有定义所界定的关键属性的为正例,不具有的为反例。
8.BDE【解析】教学评价和测验测量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测量、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教学评价的主观判断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测量和测验的结果必须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
9.ABC【解析】略。
10.BCD【解析】量表的效度、信度和标准化都属于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三、填空题
1.条件 刺激 反应2.美国 行为主义 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3.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4.复述5.视觉想象6.背景知识多少7.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社会环境8.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学媒体的选择9.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10.设置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策略
四、名词解释
1.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2.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2.【答案要点】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有:
(1)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小学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对促进小学儿童建立认知结构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教材呈现的顺序应努力做到:①从一般到个别,使教材渐进分化;②建立横向练习,使教材综合贯通;③从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组织序列化。
(2)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认知策略是个体面对新的问题时,个人调节与监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应努力做到:①注意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②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③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3.【答案要点】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的原则有:(1)教育性;(2)实事求是;(3)及时性;(4)适当性;(5)儿童化原则。
4.【答案要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手教师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而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不能。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教师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规范。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2012年湖南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
A.130
B.140
C.150
D.160
3.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5.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A.知识的迁移
B.技能的迁移
C.行为规范的迁移
D.学习经验的迁移
6.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7.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A.记忆知识
B.直观知识
C.理性知识
D.应用知识
8.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A.讲演慢一点
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
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
9.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10.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11.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2.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13.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14.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5.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班级文化
B.组织制度
C.凝聚力
D.班级管理
1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7.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没有正确答案
18.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19.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20.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单、灵活,以()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师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学媒体包括()。
A.投影
B.录像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2.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
E.发现学习
3.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4.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面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5.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A.上下关系
B.平行关系
C.并列关系
D.网络关系
E.交叉关系
6.每个人的工作最佳时间不同,主要存在三种变化模式()。
A.先高后低
B.先低后高
C.中间低两头高
D.中间高两头低
E.白天高晚上低
7.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
A.流通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空间范围
D.室内布置
8.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A.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
B.各种类型的课堂
C.课后练习
D.课后习题
E.课后作业
9.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有()。
A.义务感
B.责任感
C.事业感
D.自尊感
E.集体主义
10.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A.接受
B.反应
C.评价
D.组织
E.性格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______或______。
2.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______,注重为______服务。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______,组织______,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4.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______。
5.强化动机理论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______。
6.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______。
7.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______,包括问题的______、______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操作。
8.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设,受______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9.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______的方式。
1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______、______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学习策略
2.生成性学习
3.群体规范
4.人际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B【解析】一般认为IQ超出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还不到1%。
3.B【解析】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3岁左右。
4.C【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5.C【解析】爱劳动是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在家养成了,而后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行为规范的迁移。
6.A【解析】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
7.C【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8.D【解析】教师在黑板上只需写出重要的信息即可。
9.D【解析】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10.B【解析】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问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可见,B项正确。
11.D【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12.A【解析】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13.C【解析】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
14.C【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
15.C【解析】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6.D【解析】形态扩散是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计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可能性。
17.A【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①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②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③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18.C【解析】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19.D【解析】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20.A【解析】专家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教学媒体正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都是教学媒体。
2.BCD【解析】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
3.BCE【解析】略。
4.BC【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5.ACE【解析】教学内容一体化要体现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
6.ABD【解析】学习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
7.ABCD【解析】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8.ABCDE【解析】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9.ABCDE【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故以上选项均属于道德情感。
10.ABCDE【解析】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性格化。
三、填空题
1.原则 技术2.结合教育实际 学校教育3.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4.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5.行为派的学习动机理论6.学习的诱因7.认识状态 起始状态 目标状态8.个体思维的灵活性9.由内而外10.新奇独特的 有社会价值
四、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或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4.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1)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2)了解学生。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3)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答案要点】(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3.【答案要点】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2013年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0分)
1.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3.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4.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阿特金森
C.维纳
D.维果斯基
6.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8.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A.动作幅度
B.动作结构
C.动作力量
D.动作速度
9.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是()。
A.加涅
B.布卢姆
C.波斯纳
D.罗森塔尔
10.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谋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与开放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安静型与兴奋型
E.辐合型与发散型
2.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A.强化的内驱力
B.认知的内驱力
C.好奇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E.附属的内驱力
3.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对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有()。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安德森
D.加特纳
E.吉安
5.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的方法有()。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E.探索研究
6.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有()。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
D.命题思维
E.具体逻辑推理
7.期待包括()。
A.过程期待
B.结果期待
C.方法期待
D.效能期待-
E.自我期待
8.下列哪些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A.权威
B.民主
C.放纵
D.信任
E.容忍
9.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个别化对待原则
10.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
A.恐惧
B.抑郁
C.紧张
D.情感冲动
E.失眠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弱智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_______的儿童,又称_______儿童。
4.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亚类。
5.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其学习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达到_______,再提高至_______。
6.___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7.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_______和_______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8.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_______、注意力缺陷和_______所造成的。
9.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以及_______、_______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10.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创造性
2.检验假设
3.重组性迁移
4.并列结合学习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运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所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简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习惯的策略。
3.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4.简析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提问策略与反馈策略上存在的不同。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2.A【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3.B【解析】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前运算儿童不能这样思维。
4.B【解析】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5.B【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6.A【解析】略。
7.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8.B【解析】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
9.C【解析】略。
10.B【解析】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CE【解析】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BDE【解析】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3.ACE【解析】本题是对动机的综合考查。
4.ACDE【解析】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
5.ABCD【解析】这四点是布鲁巴奇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
6.ABCE【解析】D项是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
7.BD【解析】略。
8.BDE【解析】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故B、D、E选项为合理的。
9.ABCDE【解析】心理辅导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等原则。
10.ABD【解析】略。
三、填空题
1.身体和体重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身体其他系统和组织的发展
2.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
3.70 智力落后
4.心智技能 认知策略
5.符号学习水平概念学习水平
6.直观
7.注意力缺陷 活动过度
8.好动 冲动 行为障碍
9.家庭 环境
10.对学习不感兴趣 讨厌学习
四、名词解释
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检验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3.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4.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头脑风暴训练法就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应用头脑风暴训练法时,要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1)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2)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3)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提出多种想法,多多益善。(4)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2.【答案要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时,应遵循以下策略: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重视提出的假设的数量,而不是质量。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和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即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有效地调控问题解决的过程。
3.【答案要点】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其动作特点有:(I)动作品质: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比较协调,能有意识地将分解动作联成整体,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4.【答案要点】首先,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多,从而学生获得反馈的机会就多,学习更加精确的机会也越多。
其次,在学生正确回答后,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更多地提另外一个问题,这样可促使学习进一步思考。
再次,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专家教师较之新教师更易针对同一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或者是给出指导性反馈(即教师确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哪一步导致的错误,而不是仅仅说出答案是错的)。
最后,专家教师比新教师在学生自发的讨论中更可能提供反馈。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是指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物质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与智力。(2)创造性与知识经验。(3)创造性和左右脑优势。(4)认知风格与创造性。(5)人格和动机因素。(6)社会环境因素。
2013年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6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3.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加涅
4.智商(IO)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5.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A.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6.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7.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8.默多克(Murdock.D.D)的迁移率计算公式表述为()。
A.迁移率(%)=(实验组成绩一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B.迁移率(%)=(实验组成绩一控制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C.迁移率(%)=(实验组成绩一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100
D.迁移率(%)=(控制组成绩一实验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9.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识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0.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11.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的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12.指导教学是以()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A.学生
B.学业
C.学习成绩
D.学习方法
13.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o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4.()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15.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客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的韦克斯勒的智力量表包括()。
A.智高测评
B.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
C.儿童智力量表(WISC)
D.成人智力量表(WAIS)
2.下列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是()。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3.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效果律
B.运动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
4.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
5.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6.下列图形可以衍变成双向表的是()。
A.系统结构图
B.模型图
C.层次结构图
D.流程图
7.依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
A.外倾型
B.理智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8.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A.具有依附性
B.缺乏原则性
C.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D.自我为中心
9.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A.盲目性
B.被动性
C.不稳定
D.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10.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构成的。
A.认知
B.气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______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2.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______和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3.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__与______。
4.关系转换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强调______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5.______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6.现代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______、______与______共同决定的。
7.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______的关键环节。
8.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__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9.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______一致的行为。
10.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操作技能
2.原型内化
3.意义学习
4.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
2.简述迁移的分类。
3.为什么说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9分)
什么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有几类?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2.C【解析】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3.B【解析】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4.A【解析】智商简称IQ。IO=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5.D【解析】略。
6.A【解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7.D【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8.A【解析】略。
9.C【解析】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题于描述的是相关类属学习。
10.A【解析】略。
11.D【解析】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动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2.C【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13.B【解析】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效度是一个比信度更为重要的指标,因为一个低效度的测验,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14.D【解析】是非题和选择题都有猜测的可能,而填空题猜测的可能性较低。
15.C【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进行的,而用绳子打结不需进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问题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的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2,ABC【解析】A属于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B、C属于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3.ACD【解析】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4.ABC【解析】运动技能属于操作技能。
5.ABCD【解析】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实际出发,整合了有关研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6.CD【解析】双向表是从纵横两个维度罗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双向表。
7.BCD【解析】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8.ABC【解析】略。
9.ABCD【解析】略。
10.ACD【解析】2者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三、填空题
1.学习准备2.先天禀赋 后天环境3.反应时间 精确性4.苛勒 顿悟5.教学程序6.外界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 主体因素7.能力与品德转化8.认识与体验9.规范要求10.模仿
四、名词解释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3.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D是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以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3)提供恰当的反馈。
2.【答案要点】(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进行划分,可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3.【答案要点】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其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4.【答案要点】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1)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
(3)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5)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1)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盲、聋、弱智、言语障碍和肢体残疾等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2)特殊儿童主要有以下四类:①智力超常儿童:智商超过140的儿童。②弱智儿童: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美国柯克将弱智儿童分为三种类型:可教育的智力落后;可训练的智力落后和严重的智力落后。③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④聋、哑、盲儿童:他们的特殊性主要在社会交往障碍方面。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评卷
六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评卷
出卷人:花伦生 审核人:胡文生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piě zuǐ jūn fá kǒng bù chè dǐ chōu yē sǒng jiān
()()()()()()
二、补足词语:(4分)
鱼()而()()然()敬 精()简()专心()()三:查字典知识运用。(5分)
1、如果你不认识 “鼎”字,应按()查字法查字典,先查()再查()。
2、“缘”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缘”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缘故;②因为,为了;③缘分;④沿着;顺着;⑤边。“无缘无故”应取第()种解释。
3、“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它的笔画顺序是()。
四:将以下作家所在国家和作品用线连起来。(5分)
哥伦比亚 马克吐温 《百年孤独》 俄国 笛福 《凡卡》
丹麦 马尔克斯 《卖火柴的小女孩》 英国 契科夫 《鲁滨逊漂流记》 美国 安徒生 《汤姆·索亚历险记》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我们必须遵守纪律的习惯。(修改病句)
(2)守信是一项财富,(。)(3)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缩句)
(4)妈妈推开门走了进来。(仿写一个连动句)
(5)凡卡在信中对爷爷说:“亲爱的爷爷,老爷们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6)喂!老头,走开,我要过去。(请用文明礼貌语)
六:填空。(17分)
1.《凡卡》这篇文章讲述凡卡的悲惨遭遇时,将()、()和()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凡卡给爷爷写信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凡卡在城里过得很苦,而在乡下的日子(),这样形成了鲜明的();诉苦时以“乐”相衬,更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漂流记》梗概中的内容是按()顺序写的,作者抓住了()()()()()几个主要情节加以概括介绍,表现了鲁滨孙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燕子()了,有再()的时候;杨柳()了,有再()的时候;桃花()了,有再()的时候。
5、明日复明日,(。)我生待明日,(。)
6、千门万户曈曈日,(。)
七、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10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ēn 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zhuó zháo)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
1、在短文的括号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2、节选部分选自()写的《 》。我们还读过他的作品有《 》,他被誉为()。(2分)
3、节选部分写小女孩擦着火柴后,分别看到了()和()的幻境。(2分)
4、朗读节选部分第二自然段时应该注意()(1分)A 语速慢、声调高、急切、充满希望 B 语速较快、声调低沉、迟缓无力 C 语速慢、声调低沉、迟缓、可怜
5、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小女孩幸福吗?写下自己的理由和感受。(3分)
(二)母亲(11分)
两年前夏季的一天,我和十几个同学聚在朋友的小房里看电视、听歌曲、打扑克,边玩边聊,十分高兴。正说的热闹,传来了一声声微弱的音阶错位似的声音:“卖„韭„菜„”不是那种简短有力的吆喝,而更象一种不抱任何奢望的乞讨,在众多有韵有板的专职小贩中显得那么生涩,那么不和谐。正在甩扑克的小东不耐烦了:“这卖韭菜的,没吃饭,绵羊似的。”众人一片哄笑。哄笑中我看见了从窗前像那颤颤的声音一样缓缓行过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我清晰地看见了她花白的头发,流着汗水的脸,那干裂的嘴唇。我的心一阵撕扯,我怎么能够相信,那是我的母亲。
母亲没有看见我,我走到窗前,望着母亲佝偻远去的背影,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母亲不会骑车,就推着自行车在后架上带着一筐韭菜,在那样毒烈的阳光下,用她微弱的声音换取我的学费、生活费。而在那片哄笑中,在同学的不解中,我没有勇气承认那卑微的劳动者、那憔悴的老妇人是我的母亲。
从此,我沉默了,奋发了,然而我始终不能忘记那个下午,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在那个午后的阳光下流下的汗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分)和谐: 卑微:
2、请你用“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2分)
3、母亲在毒烈的阳光下卖韭菜,是因为什么?(3分)
4、从此,“我”沉默了,奋发了,原因是什么?(3分)
八、习作:(30分)
快乐的春节刚过去不久,节日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最感兴趣的风俗是什么?任选一个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第四篇:2018年昆明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试题
2018年昆明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试题(3)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2、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信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是()
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桑代克
4、一个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朋友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5、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学生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许而学习,这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外部学习动机
7、概念学习与例证学习间的影响,属于何种迁移()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8、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两端的内容记得快而牢,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9、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学习就进入到了()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0、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1、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
12、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A.发现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3、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4、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是()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是()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6、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奖励法 D.示范法
17、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18、“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19、关于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测验的可靠性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对一个插班的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就同一内容连续讲了10遍,学生还没有掌握好。若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此时教师最需要反思的是自身的()A.表达能力 B.知识水平C.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意识 D.组织能力
二、填空题
1、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 ________,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 ________。
2、上完汉语拼音课接着上英语课,英语字母学习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干扰称为________。
3、在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lg(a+b)=lga+lgb,这是________迁移。
4、抑郁症是以________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5、与教师自编测验相比,高考则是一种______测验。
三、简答题
1、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意义。
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3、结合教学实际,试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
5、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四、论述题
1、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分别只哪些?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B。
2、【育萃专家解析】C。分析自己的特点,找出薄弱环节都是一种自我调控。
3、【育萃专家解析】A。
4、【育萃专家解析】C。
5、【育萃专家解析】B。这是一种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内部学习动机。
6、【育萃专家解析】C。
7、【育萃专家解析】A。加涅认为,概念或原理的简单运用属于水平迁移,一般不涉及解决新问题。
8、【育萃专家解析】B。干扰,中间的受双重抑制干扰。
9、【育萃专家解析】D。
10、【育萃专家解析】B。
11、【育萃专家解析】(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B、复述策略。
12、【育萃专家解析】C。
13、【育萃专家解析】B。对问题的准确表征。理解问题就是借助于个在的具体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表征。
14、【育萃专家解析】C。
15、【育萃专家解析】C。
16、【育萃专家解析】B。
17、【育萃专家解析】B。
18、【育萃专家解析】C。
19、【育萃专家解析】A。
20、【育萃专家解析】C。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顿悟、完形。
2、【育萃专家解析】逆向负迁移。
3、【育萃专家解析】负(顺向)。
4、【育萃专家解析】持续性。
5、【育萃专家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
三、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根据维果斯基的研究,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
2、【育萃专家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育萃专家解析】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来说,模象直观效果优于实物直观,要先用模象直观,突出事物本质后,再用实物直观来调动学生兴趣。(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等来进行教学。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观察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观察后,要及时写出观察报告。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看,更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4、【育萃专家解析】(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育萃专家解析】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四、论述题
1、【育萃专家解析】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第五篇: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7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2)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3)实现条件不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相宜条件才行,全面发展教育仅借助学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实现。联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为为基本任务,(2)教育毕竟是人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这一学说对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和进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8、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0、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1)狠抓薄弱环节,努力争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新型课堂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相融度(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4)充分发掘潜能,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3、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社会的代表者和社会道德的实践者
24、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父母的代理人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26、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性意识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9、我国1951年学制主要有什么特点?(1)明确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2)新学制确立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3)保证了一切知识分子和老年知识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机会,(4)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5)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3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2、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33、中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3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
38、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因此,自产生以来,班级授课制便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语言规范、板书整洁;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42、运用练习法有什么要求?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精选练习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份量、次数和时间;在练习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经常检查练习的结果。
4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4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会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46、建设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调查了解学生,研究班级情况(2)提出奋斗目标,组织共同活动(3)培养集体论,形成优良班风(4)培养和发现班级骨干,形成集体核心(5)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47、班集体管理的几种类型:常规性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的管理。
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49、阶段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初报道注册工作;期中对前一阶段进行检查和小结;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考试。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1、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1)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54、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校长是学校行政总负责人,他拥有人权、财权、行政决策权,负责领导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对上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对外代表学校,是法人代表,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工作中心,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起监督保证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委员会对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
55、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
56、教师的职责:是教师职权范围内应负的责任。教师的基本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6)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参与学校的管理。
57、当前教育思想转变中,要树立哪些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学生观;现代课程观;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本质观;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全民教育观;现代教育方法观;教育信息化等
58、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有:(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59、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60、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点?除了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等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之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1)研究目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服务性(2)研究参与者的广泛性、群众性(3)研究成果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61、教育科研的任务是什么?:教育
科研的基本任务是探索、认识、发现教育规律,并运用这率真客观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具体任务包括:(1)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2)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3)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4)预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62、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63、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
64、教育测量的功能有哪些?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65、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
66、教育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67、教育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学校办学的水平评价、德育工作的评价、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68、教育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必须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导向性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原则(3)坚持相对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4)坚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创建特色的优化原则(5)坚持可行性原则。
69、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1)教育优先发展(2)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3)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4)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5)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6)依*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7)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8)多形式办学,多规格培养人才。
70、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教育学选择填空题
1、《绪论》
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青年应学会选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本位观。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
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11、《教育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为人类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教育总目标,“一条龙”的改革是指“中小幼”整体改革。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点是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开放性、德育的复杂性。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包括单项改革和综合改革。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学民主化三个方面,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实施的单项改革主要有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管理改革。
12、《教育科研》
划分是最基本的分类方式,资料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科学研究主要具有的两大特点是艰巨性和创造性。理论假设的三个阶段:发现新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构建假设的核心,抽出某种推测性设想,构建假设的推论部分。为了正确地进行分类,需注意的几点是:标准同一、结果相称、子项相斥、逐级划分。科学抽象应符合的要求有:以实践为基础,且必须回到实践中体验其正确性、科学抽象出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层抽象必须能演绎出低层抽象。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教育科研过程就是对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分类方式按照复杂程度分为划分、整理次序、系统分类三种。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搜集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相配合,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一大特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有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包括实证性,文献性研究报告。按写作要求,教育科研论文分为投稿论文和学位论文。若按研究层次,教育科研论文分为经验性论文、评述性论文、研讨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前言、正文、结论是实证性研究报告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实验报告中正文由实验进程、方法和结果构成。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过程有三个环节,写作提纲、撰写初稿(中心环节)修改定稿。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层次结构。
13、《教育测评》
教育测量的要素有单位、参照点、量表。根据测量的内容教育测量可分为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根据实施测量的时机教育测量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教育测量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良好的测量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性、可*性、鉴别性和实用性。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是编制题目。根据学生自由反应的程度,可以将主观性试题分为限制反应试题和扩展反应试题。根据评分是否客观把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教育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测量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和简答题。
14、《教育现代化》
教劳结合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它一方面强调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则强调生产劳动必须依*科学和教育。就全国而言,农村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在规划成人教育时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多形式和多渠道筹措教育办学经费,是中国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唯一途径是教劳结合。教育的经济效益是通过育人来实现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其政治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其经济目标具有间接性,社会互动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哈弗罗克。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基础地位、优先地位。
教育学论述题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一个服务”变为“四个服务”(即升学变为适龄学生、学生素质、合格新生和合格劳动者)
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突破“一切围绕升学考试”。明确学校培养目标
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3+1”(前三年文化课,第四年职业技术课)
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课程和教材改革(教改的核心内容)。
趋势: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四结合”。
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工作计划
1、建立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体系
2、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学校、教研组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工作的组织(教务处:编班、排课、校历、作息时间、学籍)
(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1、教研组的主要任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培养良好的教风,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2、教研组的设置3、教研组长的选用4、加强教研工作的指导,搞好教研组的建设
(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1、明确的指导思想2、完整的工作体系3、对形成教学总理的诸要素实行管理4、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实行管理5、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有助于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科学育人,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科学研究。
4、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举措?(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举措的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4)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非均衡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5、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终身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它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需要会得到更多地满足,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试失败与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教育对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意义,终身教育正好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求,从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使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生活得有意义,当然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接受相应的教育。再说,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制学习无疑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些挑战。
6、你是怎样认识素质教育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你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有何作为?
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结果来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水平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素质教育要有以下几点正确的认识:(1)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教育的全盘否定(2)素质教育不是对考试的否定(3)素质教育不是对加强“双基”教学的否定(4)素质教育不是要淡漠对尖子人才的培养(5)素质教育不是要让学生无所事事,没有课业负担(6)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加强薄弱课程和薄弱学校(7)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日常概念的层面。
7、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各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养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2)教师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8、结合实际试述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9、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
(1)重视幼儿教育,并将其纳入学制系统,(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和统一的方向发展(4)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0、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实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2)规定学校教育的性质(3)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德育现实:一是德育目标相对滞后,二是教育内容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三是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四是教育方法单一,五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社会现实往往与学校德育目标相异。1、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我个人认为道德能力在能力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道德不仅事关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德育排在“德、智、体、美、劳”之首,可见其重要性。一个人如果道德能力强而其他能力弱一点,他至少会有所作为;但如果其他能力强而道德能力弱甚至是差,那他就会危害社会,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同时,国家治理社会的手段主要是法律和道德,二者的职能和调整范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无法约束或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通过道德来约束,所以党和政府才提出以德治国。从这个角度说,道德能力是基础和前提。同时,道德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道德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同时也有助于自我心理状态的调节,当然,毫无疑问,一个人的道德能力的形成,是其养成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首先,中小学生大部分是六七岁至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变化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理解事物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较弱。使青少年从小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三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11、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中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目标。要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从小学生的生活圈、中学生的社会公共生活面出发,让学生学会生活,以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要强调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统一在人格教育上,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小学德育应注重人文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认知、判断、反思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内容编排上,以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为中心,选取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使学生觉得这门课有助于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能得到启发。应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多采用案例分析、道德讨论、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平时辅以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亲子沟通。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国际性、开放性,同时也可以利用地方史、历史遗物、纪念碑等地域性资源。如在编写面向西部地区的教材时,就可以结合延安地区的革命历史和变迁,带学生参观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遗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在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教材的图文并茂、语言活泼、深入浅出等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
2、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际上看,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日趋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学生面临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的极大考验;从教育自身来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在目标、任务、途径等方面必然要做出不同于“精英教育”的深刻变革。
要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实质,统一思想认识。
二是扎实调研,制定措施,做好政策准备。
三是全面部署,加强监督,确保落到实处。
联系当前实际,我感到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育人为本”。二要坚持“德育首位”。三要坚持“全员育人”。
【提出了“一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个提高”(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学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班级、学生公寓乃至网络虚拟群体都应该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从责任人来说,对校长、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直到学校的广大教职工,都要明确各自的责任,给予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总之,我认为应该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新人才,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接班人。
12、联系实际试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尤其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掌握知识、弄清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如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教学过程中的,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的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提高了思想品德。因此,实践中必须以知识教学为主,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丐主导作用。:承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13、请结合有关教育理论谈谈对人人可当班干部的干部轮换制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换位思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犹如幼苗长成大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挫折教育,协作教育。自制教育,自律能力,主人翁责任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的培养,.“参与和认同“的权利,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抑制自卑情绪的发生。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养成乐观的态度】
14、如何贯彻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a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b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a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b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a符合学生年龄特征,b考虑学生个性差异
15、谈谈家庭教育“三结合,一协调”的看法?(1)教养结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又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2)爱严结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既要关心爱护子女,又要严格要求子女(3)言传身教结合是指做父母之邦的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家长教育子女的协调一致,一是指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给孩子的生活待遇和教育要求要完全统一,不可各搞一套,二是指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不可朝令夕改,更不能自食其言,凭自己的喜怒好恶随时改变对孩子的要求。
16、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论文?(1)弄清所写教育科研论文的种类(2)抓住教育科研论文的结构特征(3)按照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步骤和要求。其一般步骤有:一前期准备阶段:明确目标,选择课题;确定主题,拟好标题;谋篇构思,编写提纲。二撰写初稿:搞清写的是哪类论文,选择的是什么课题;立意要新,标题要直接、简洁;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论文的层次结构,提纲是对论文层次结构的具体化。三是修改定稿;修改论文主要考虑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
17、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18、试述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基础教育有何影响?
在当代,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改革意识,大胆探索和实践,将课改精神与历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要对教育进行反思,改革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考试制度和教育手段,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
转变教学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人格不能健全地发展;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等。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立与课程改革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相统一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导向性的作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确立与课改精神和素质教育相统一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着眼点必须落在学生上,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3.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第三,确立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评价。
19、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学工作计划: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学校的领导者首先要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制订教务处、各教研组、各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从而组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体系,对教学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二)教学工作的组织。(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明确教研任务,组建教研组,选好教研组长,加强指导。(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20、试述编制试题的要求:(1)正确性(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2)可*性,是指测验稳定反映实际水平的程度。又称信度。(3)鉴别度(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程度,(4)实用性:指一个测验适合于实际的程度。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4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4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
与产品的能力。
72、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74、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75、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76、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78、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81、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
8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3、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84、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85、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8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87、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88、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即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89、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90、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91、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9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简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13、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
14、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扰是主要原因。
·16、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7、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8、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
·19·简述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过程(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20·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
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说和做相脱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4)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态: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自制力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不高: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
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3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要点:(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3)社会影响(4)自我教育。
36、简述性格的结构内容: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
37、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学习材料自身具有的逻辑意义。这里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垢联系而言的。(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抽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主观因素: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46、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纳“现实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4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三、填空、选择题
1、《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
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
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
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7、《情感》
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
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9、《个性》
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动机意向、意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
10、《个性心理》
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学生马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
11、《学习心理》
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奥苏贝尔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学习需要。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
12、《学习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定势属于顺向迁移。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下降,6岁入学的时候,9岁左右,14岁左右。
13、《品德心理》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他们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
14、《心理健康》
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三.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机能的认识(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4·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有:(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5)在观察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6)在观察过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复习方式多样化(2)适当的超额学习(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6·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9·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兴趣的个别差异表现:(1)兴趣的倾向性(2)广阔性(3)稳定性(4)效能性
·10·举例分析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差异;能力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11·联系实际谈谈能力的培养: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内部动力;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
·12·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地组织竞赛(6)正确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7)加强归因指导。
·1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范例丰富表象(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5)模糊概念教学
·1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2)形成问题解决一般过程的意识(3)注重发现和识别问题(4)尽可能利用外在形成表征问题(5)克服影响问题解决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15·如何培养创造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鼓励幻想;鼓励和创造性的人接触;鼓励个人的首创;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16·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和法则的迁移(3)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4)培养可逆联想的习惯(5)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17·结合实际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过程:(1)消除疑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2)提高道德认识,讲究教育方法(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18·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习负担过重(2)家庭关系紧张(3)自我评价不客观(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