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班幼儿轻松学数学

时间:2019-05-12 22:0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让小班幼儿轻松学数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让小班幼儿轻松学数学》。

第一篇:怎样让小班幼儿轻松学数学

怎样引导小班的孩子学习数学

我在带幼儿园小班时,碰见了这么一位家长,那天她来送孩子入园,看见我在接待,快步走到我的身边,拉着我的手非常着急的给我说:“张老师,我家莹莹刚上幼儿园时就会从1数到1OO了,昨天放学回家,问她3+2等于几都不知道,只呆呆的望着我,也不说话就像听不懂似的。上了大半年的幼儿园,还不如在家里有进步,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幼儿园难道不教孩子数学吗?简直越来越笨了。”家长着急而又带着责怪的样子,让我为之语塞,一时说不出话来。迟疑了一下,我牵着莹莹的手走进教室,示意妈妈跟在后面。在建构区停下微笑着对莹莹说:“莹莹,和老师一起玩搭房子的积木游戏,好吗?”莹莹很高兴的答应了。我有意先拿出2块积木随意递给莹莹,见她放在了桌上,随后又从积木篮拿出3块积木给莹莹,然后我问:“莹莹,你现在有多少块积木,能搭东西了吗?” 莹莹看了看面前的积木很快就稚气的回答道:“老师,我有5块积木了,还不能搭房子。”妈妈听到莹莹的回答,脸上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莹莹天真的笑脸,惊讶的问道:“莹莹,你怎么知道结果是5块呢?”莹莹听了妈妈的话后,更得意地说:“不光这里是5个,我还知道:我们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一只脚有5个脚趾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我们家里一共还有5个人,这些都是做游戏时,张老师教我们的„„。”妈妈诧异的看着我,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好像在问:是真的吗?

Zhong xin qiao xiao xue xiao

就这件事情过后,我自己反思了很久:对于幼儿园小班,我们究竟该如何学习数学?是一味的在黑板上写:1+2、2+3„让幼儿做?还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呢?

幼儿园的孩子应该怎样学习数学?我觉得还是应该从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其实,对于上小班的孩子,莹莹的情况很常见。我们知道,2~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在无意识状态下积累了大量词汇,并在这个过程中记住了很多音频数字,但他们并不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真正意义,只是把唱数1、2、3、4、5„„100当成是一种语言符号在学习发声。这也就是莹莹妈妈提到的“会从1数到100”。至于进行计算“3+2”这样的问题,我们从小班幼儿数学认知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看: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喜欢模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等特点,大多数小班幼儿能够逐渐理解“1和许多”的概念,会比较4以内物品的多少,能对常见事物按照一个维度进行简单分类,如按颜色的不同或者形状的不同等等。他们还不能用唱数中的1、2、3等和抽象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因为他们没有抽象数字的慨念。但是如果我们用实物给幼儿演示,帮助他理解,那么,他们就很快能在实物中找到答案。因此,我极力赞成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让孩子理解和掌握数的意义,而不是机械的学习和死记那些枯燥的数字和符号。

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小班数学教育目标的设定,我们一般将以下几点作为小班幼儿数学学习可实现的目标:

一、感知体验“1”和“许多”等数学概念;

二、感知、操作体验各种事物简单的数量特征,点数5个以内的物品,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

Zhong xin qiao xiao xue xiao

物体的数量;

三、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四、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和少(4个物体以内);

五、会比较2~3个物体常见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厚薄等;

六、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围绕这几条数学教育目标,我们会尊重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以游戏的形式,借助各种材料,从浅入深地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孩子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所以,莹莹妈妈提出的孩子不会做数学题,产生的焦虑和质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如果我们从小班就开始机械的学习3+2=?,那么幼儿是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即使会做,也是死记硬背下来的结果。于是,幼儿长期下去,在数学当中就会陷入固定思维模式,以至于孩子以后的数学会越学越难。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幼儿园学数学的质量标准:不是在于幼儿能计算出多少计算题,而是在于理解和掌握多少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Zhong xin qiao xiao xue xiao

第二篇:4大方法让小班幼儿轻松学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幼儿英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双语教学教育的开发研究,幼儿园双语教学已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的迫切需要。实践证明: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好处。

幼儿学习英语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班英语教学,首先就要培养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在外语教和学的实验中,兴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个案的动力源泉。不厌其烦的跟和读,只会抹杀孩子对英语活动的兴趣,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有学好外语的潜能,但前提有两个:一是他必须喜欢它,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二是有合适的教和学的方法和教材,并辅之以有效的引导。那么,我们该怎样从多方面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英语呢?(一)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

(二)创设情景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幼儿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来自说和交往,但是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这里所讲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师根据幼儿英语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游戏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映使用能力。(三)常规教学活动中常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1)视觉辅助教学

1、实物教学:利用实物的出示引导幼儿学习。如:教小班幼儿学习苹果“apple”

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边念“apple”边出示实物苹果,让幼儿看苹果知道“apple”就是苹果的意思,然后用《传苹果》或《苹果找朋友》等游戏,通过让幼儿摸、闻、传、和苹果对话等巩固对苹果的发音。

2、欣赏教学:利用视觉效应引导幼儿学习。主要有: 用图片进行引导教学。(2)动作辅助教学

利用夸张的动作表现或肢体语言引导幼儿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小班儿歌《cry and laugh》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自己哭和笑的脸部动作引导幼儿理解“cry” 和“laugh”各表示的意思,然后用“yes or no”的游戏,从让幼儿看教师的动作判断对错,到幼儿自主游戏,以此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外,还可以用《do as i tell you》让幼儿听老师说自己做,或者《say as i do》让幼儿看老师的动作正确发音,使幼儿进一步掌握。(3)绘画辅助教学

利用幼儿对动作的兴趣,通过绘画让幼儿在画的动作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同样象上面的小班儿歌《cry and laugh》的教学,除了用动作引导学习以外,还可以请幼儿自己动手画哭和笑的脸部表情,在画的过程中边画边说,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四)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

多媒体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同样有着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幼儿园毕竟处于一个有限的空间、时间内,而电教手段,能帮助我们克服时、空的限制,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信息刺激,创造适宜的环境。同时,电教手段的优势在于有影可看,有声可听,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因此,我们在早晨入园或户外体育活动、室内自由活动时放一些欢快简单的儿童英语歌曲、对话,让幼儿边玩边听,不占用幼儿任何活动时间,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学习了语音语调,建立了语感。磁带中尽管有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但听的多了,脑子里有了深刻的印象,一旦学到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多了。另外,比如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如:在学什么东西在什么上面,什么东西在什么下面,on和under的用法时,教师设计了“小动物捉迷藏”这一活动,利用投影仪,使用复合片和抽拉片的方法,让小动物分别藏在桌上、椅子下、书上、床下等。直观、形象的和可爱的小动物游戏,使幼儿很快区分了on和under的意思和用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把幼儿的兴趣吸引到现代尖端技术的辅助中,让幼儿在好奇中主动的接受。另外,利用电视录像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内容放给幼儿看,在画面与音乐、情景与对话的共同作用下,则提供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加之录像的可控性,可重复性,对幼儿反复学习、巩固有极大的帮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滋养孩子们热情英语的悠悠清泉。培养幼儿正确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落实到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去,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在教学中,要创造机会确保人人参与,尤其要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和口语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大胆参与,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形式锻炼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加深理解,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使幼儿获得最大限度的口语实践,逐步掌握语言,形成语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也许是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历来,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是传递与接受的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传与受的关系了。教师成了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的角色也从传授者转向了设计者、促进者、支持者、管理者,以及反思与研究者。更为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教。

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引导、点拨、鼓励、辅导,通过一系列有趣、生动的活动来调动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幼儿英语有效教学的目的,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创设一个自由生长的广阔天地。因此,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探索获得知识。

总之,通过实践的感知和理论的探究,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能够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我们的幼儿英语教育应朝这一方向前进!

第三篇:幼儿怎样学数学

幼儿怎样学习数学?

儿童是怎样学习数学的?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理由是,他们几乎在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数数。尽管开始时是胡乱地数,但逐渐地,他们就记住了正确的顺序,并且还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做简单的加减运算……这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然而,这对幼儿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事实上,幼儿的数学概念从萌发到初步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这一切都缘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一、数学知识的特点

前面已经阐明,数学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1,2,3,4……等等数字,绝不是一些具体事物的名称,而是人类所创造的一个独特的符号系统。正如卡西尔(E.Cassirer)所言,“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对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达”。也就是说,数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

1、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

数学知识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说一堆橘子的数量是“5个”时,并不能从其中任何一个橘子中看到“5”这一属性,因为“5”这一数量属性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橘子中,而是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所有的橘子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我们要通过点数得出橘子的总数来,就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可以说数目概念的获得是对各种关系加以协调的结果。

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像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样简单,实际上是一种逻辑知识的获得。按照皮亚杰的区分,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和社会知识。所谓社会知识,就是依靠社会传递而获得的知识。在数学中,数字的名称、读法和写法等都属于社会知识,它们都有赖于教师的传授。如果没有教师的传授,儿童自己是无法发现这些知识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数理知识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获得,而这两类知识之间又有不同。物理知识是有关事物本身的性质的知识,如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儿童要获得这些知识,只需通过直接作用于物体的动作(看一看、尝一尝)就可以发现了。因此,物理知识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简单抽象”。逻辑数理知识则不同,它不是有关事物本身的性质的知识,因而也不能通过个别的动作直接获得。它所依赖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以及对这种动作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反省抽象所反映的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幼儿掌握了橘子的数量“5”,就是抽象出了这堆橘子的数量关系特征,它和这些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无论是横着排、竖着排,或是排成圈,它

们都是5个。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他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

总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逻辑的思考的过程。它必须依赖于对各种逻辑关系的协调,这是一种反省的抽象。

2、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知识。

数学知识所反映的还不仅仅是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从中抽象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数学关系。即使是幼儿阶段所学习的10以内的自然数,也具有抽象的意义。比如“5”,它可以表示5个人、5只狗、5辆汽车、5个小圆片……任何数量是“5”的物体。只有当幼儿懂得了数字所表示的各种含义时,才能说他真正理解了数字的意义。这不仅需要他能从一堆具体的事物中抽取出5这一数量属性,还要能把这一抽象的计数原则运用于各种具体的事物身上,知道“5”不仅属于5只橘子,它是一种抽象的数学关系。

幼儿要能理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必须具备一种抽象的逻辑思考能力,即要能摆脱具体事物的干扰,对其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思考。如在进行“5的分合”时,具备抽象思考能力的幼儿就能理解,他分的不仅是5个橘子,而且是一个抽象的数量“5”。他分的结果也不仅对当前的事情有意义,而且能够推广到其它任何数量为“5”的事物上面--它们都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进行分合,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数量。反过来,如果幼儿不能进行抽象的思考,即使他能够分5只橘子,也不一定会分5个苹果,因为对他来说这又是另一件事情了。

由此可见,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数学关系的过程。幼儿要能理解数这种抽象的逻辑知识,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考能力。那么,幼儿是否具有了这些心理准备呢?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

幼儿有没有逻辑呢?皮亚杰认为是有的。儿童通过反省的抽象所获得的逻辑数理知识,正是其逻辑的来源。这里要解释的是,皮亚杰所说的逻辑,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思维的“逻辑”,而是包含两个层面,即动作的层面和抽象的层面。儿童逻辑的发展遵循着从动作的层面向抽象的层面转化的规律。他对儿童逻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对应结构、序列结构和类包含结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儿童的基本的逻辑结

构。也就是说,数学知识的逻辑和幼儿的心理逻辑是相对应的。幼儿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准备。那么,幼儿的思维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什么样的逻辑准备呢?

1、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

我们以数学知识中普遍存在的逻辑观念--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为例,考察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

(1)一一对应观念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在对应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种秩序,并没有将其作为比较两组物体数目多少的办法。逐渐地,他们发现过去仅靠直觉判断多少是不可靠的:有的时候,占的地方大,数目却不一定多。而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多少更加可靠一些。在小班末期,有的儿童已建立了牢固的一一对应观念。比如在“交替排序”活动中,存在四种物体,其中既有交替排序,又有对应排序。教师问一个儿童小鸡有多少,他通过点数说出有4只,再问小虫(和小鸡对应)有多少,他一口报出有4条。又问小猫有多少,他又通过点数得出有4只,再问鱼(和猫对应)有多少,他又一口报出有4条。说明幼儿此时已非常相信通过对应的方法确定等量的可靠性。

但是能不能说,幼儿此时已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逻辑观念呢?皮亚杰用一个有趣的“放珠子”实验作出了相反的回答。实验者向幼儿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幼儿往另一只空盒子里放珠子,问幼儿如果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幼儿不能确认。他先回答不会,因为它里面的珠子很少。当主试问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说就会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会有一个相等的时候。可见幼儿在没有具体的形象作支持时,是不可能在头脑中将两个盒子里的珠子作一一对应的。

(2)序列观念

序列观念是幼儿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幼儿对数序的真正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他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数差关系和顺序关系)的协调: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一,比后一个数少一。这种序列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得到,而有赖于在无数次的比较之间建立一种传递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逻辑观念而不仅仅是直觉或感知。那么,幼儿的序列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班幼儿在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时,如果棒棒的数量多于5个,他们还是有困难的。说明幼儿这时的幼儿尽管面对操作材料,也难以协调这么多的动作。中班以后,幼儿逐渐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且他们完成任务的策略也是逐渐进步的。起先,他们是通过经验来解决问题,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无数次错误的尝试。我就看到有一个幼儿在完成排序之前经历了12次失败,而且每次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全部推翻重来。到了后一阶段,幼儿开始能够运用逻辑解决问题。他每次找一根最短(或最长)的,依次往下排。因为他知道,他每次拿的最短的棒棒必定比前面所有的长,同时必定比后面所有的短。这就说明幼儿此时已具备了序列的观念。同样,这种序列观念只是在具体事物面前有效。如果脱离了具体形象,即使只有三个物体,幼儿也很难排出它们的序列。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红的岁数比小明大,小亮的岁数比小红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幼儿对这个问题是感到非常困难的。

(3)类包含观念

幼儿在数数时,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他能点数物体,却报不出总数。即使有的幼儿知道最后一个数就是总数(比如数到8就是8个),也未必真正理解总数的实际意义。如果我们要求他“拿8个物体给我”,他很可能就把第8个拿过来。说明这时幼儿还处在罗列个体的阶段,没有形成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幼儿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就应该知道数表示的是一个总体,它包含了其中的所有个体。如5就包含了5个1,同时,每一个数,都被它后面的数所包含。只有理解了数的包含关系,幼儿才可能学习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

幼儿从小班开始就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但是在他们的思维中,还没有形成类和子类之间的层级关系,更不知道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作者曾经问一个幼儿,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他一直认为是红片片多。直到作者向他解释,片片指的是所有的片片,而不是(剩下的)绿片片,他才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而他得到答案的方式也是耐人寻味的。他不是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靠逻辑判断,而是一一点数,得出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0个。片片比红片片多。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幼儿头脑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他们至多只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包含关系,而决没有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观念。

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观念,这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些逻辑观念又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它们非常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如果这些问题是和直接的、外化的动作和形象相联系的,幼儿则有可能解决,如果是较为间接的、需要内化于头脑的问题,幼儿就无能为力了。这个现象,正是由幼儿思维的抽象程度所决定的。

2、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

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在一岁半左右,幼儿具备了表象性功能,这使得抽象的思考开始成为可能。幼儿能够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对已经不在此时此地的事物进行间接的思考。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头脑中进行思考,这是幼儿抽象思维发展的开始。然而,要在头脑中完全达到一种逻辑的思考,则是在大约十年以后。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幼儿要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个抽象的逻辑。这不仅需要将动作内化于头脑中,还要能将这些内化了的动作在头脑中自如地加以逆转,即达到一种可逆性。这对幼儿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让一个成人讲述他是怎样爬行的,他未必能准确地回答,尽管爬行的动作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他需要一边爬行,一边反省自己的动作,将这些动作内化于头脑中,并在头脑中将这些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才能概括成一个抽象的认识。幼儿的抽象逻辑的建构过程就类似于此,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比成人更大。因为在幼儿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内化的、可逆的运算结构。表现在上面的例子中,幼儿既不能在头脑中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能建立一个序列的结构,而只能局限于具体事物,在动作层次上完成 相关的任务。

所以,幼儿虽然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但是幼儿的逻辑思维,是以其对动作的依赖为特点的。抽象水平的逻辑要建立在对动作的内化的基础上,而幼儿期正处于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常常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而要借助于自身的动作或具体的事物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表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幼儿时期的表象能力发展迅速,这对于他们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表象只是提供了幼儿抽象思维的具体材料,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取决于他们在头脑中处理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总之,无论是形象还是表象,它们都是对静止事物或瞬间状态的模仿,属于思维的图像方面;而思维的运算方面,即对主体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的协调,才是构成逻辑的基础。幼儿思维抽象性的发展,实际上伴随着两个方面的内化过程,一是外部的形象内化成为头脑中的表象,二是外部的动作内化成为头脑中的思考。而后者则是最根本的。

正由于幼儿尚不能进行完全抽象的思考,他们学习数学也必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借助于外部的动作活动和具体的形象,幼儿能够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的事物,在抽象的层次上学习数学。

第四篇: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专题

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明明3岁上幼儿园小班时就会从1数到100了,可到现在半年了,明明妈妈发现明明怎么没什么长进,问他3+2等于几也不知道。明明妈妈有点着急了,来到幼儿园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幼儿园难道不教孩子数学吗?对于上小班的孩子,明明的表现正常吗?作为家长在家里怎么教啊? 在幼儿园小班,明明的情况很常见。我们知道,2~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在无意识状态下积累了大量词汇,并在这个过程中记住了很多音频数字,但他们并不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真正意义,只是把唱数1、2、3、4、5„„100当成是一种语言符号在学习发声,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数得更熟练而已。这也就是明明妈妈提到的“会从1数到100”。

至于进行计算“3+2”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小班幼儿数学认知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吧。

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喜欢模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等特点,大多数小班幼儿能够逐渐理解“1和许多”的概念,会比较4以内物品的多少,能对常见事物按照一个维度进行简单分类,如按颜色的不同或者形状的不同等等。

他们还不能用抽象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这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但是如果我们用实物给幼儿演示,帮助他理解,例如,明明有3支水彩笔,妈妈又给他2支,问明明:你数数现在一共有几只水彩笔?这样他就会在摆弄水彩笔的过程中说出正确的答案。所以明明妈妈考察明明的方法不适宜,为此而产生的焦虑和质疑也完全没有必要。

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小班数学教育目标的设定,我们一般将以下几点作为小班幼儿数学学习可实现的目标,家长可大致了解一下。

感知体验“1”和“许多”等数学概念;

感知、操作体验各种事物简单的数量特征,点数5个以内的物品,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数量;

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和少(4个物体以内); 会比较2~3个物体常见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厚薄等; 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围绕这几条数学教育目标,幼儿园会尊重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以游戏的形式,借助各种材料,从浅入深地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教育形式有全班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活动、活动区自选游戏、生活中随机教育等等。孩子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其实,利用游戏学习数学我们同样可以在家里进行,下面就给您推荐几个。

游戏一:宝宝分樱桃

游戏目标:点数5以内的物品,初步感知理解5以内物体的数量。游戏材料:洗干净的樱桃或圣女果等较小的水果,5只碗或纸杯。游戏方法:

①家长说:“宝宝,妈妈买的樱桃不够多,我们不能都吃光,要给爸爸和爷爷奶奶留出来一些,你看怎么办呢?我们分出来好不好?”

②家长鼓励宝宝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律依次发放。比如,每人1个樱桃,一边发樱桃一边手口一致地数出数量,爷爷1个、奶奶1个„„依次放到5只碗里。

③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每人3或5个樱桃,比如,爸爸的樱桃1、2、3、4、5;宝宝的樱桃1、2、3、4、5„„

家长引导宝宝学习一一对应分发食品和物品,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随着孩子点数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分配物品的数量。这种亲子游戏的形式同时也培养了宝宝对家人的关爱。

游戏二:玩具分类 游戏目标:

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游戏材料: 小玩具若干 游戏方法:

①家长把宝宝的小玩具聚在一起,请宝宝观察并说说这些玩具都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例如,有的是动物,有的是人物;有的穿裤子,有的穿裙子等等。

②鼓励宝宝按照玩具的共性进行分类。例如:各种小兔子归为一类;小人儿分一类;相同颜色的分一类等等。

家长鼓励宝宝随意、反复给小玩具进行分类,只要宝宝能说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就是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当按照同一维度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逐渐熟练后,就能够尝试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了。游戏三樱桃核排队

游戏目标: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排序 游戏材料:洗干净的樱桃若干,纸杯2只。游戏方法:

①家长说:“宝宝,今天我们玩一个樱桃核排队的游戏,咱俩比赛,看谁排的队伍长。”家长示范摆出一组,并讲解排序的规律。

②鼓励宝宝把摘下的樱桃把儿先摆在桌子上,接着把吐出来的樱桃核摆在其后,就这样依次摆出长长的一串。第一次跟宝宝玩这类游戏时,可以简单地按照一个把儿接一个核的顺序进行排列,即A—B—A—B循环排序。

③等宝宝熟练掌握这种排序规律后可以增加难度,鼓励宝宝按照一个把儿两个核的规律排队,即ABB—A—BB。

④随着宝宝对排序特征及其规律的掌握,我们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比如AA—BB—AA—BB„„或是鼓励宝宝自己创造排序的方式。

⑤吃完樱桃后,我们和宝宝一起收拾餐桌,备两只纸杯,鼓励宝宝把樱桃把儿和樱桃核分别装入纸杯内,宝宝在分拣的过程中巩固了最简单的分类知识。

这类数学小游戏是教宝宝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排序和分类的知识,除此之外,在比“樱桃核”队伍长短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宝宝感知长短和多少的概念。同时,我们要照顾孩子在吃这类有细小果核的食品时,把果核全部吐出来,保证饮食安全。

游戏四:摸盖盖

游戏目标: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少(4以内)。

游戏材料:各类饮料瓶盖若干(大小不

一、颜色不同),干净的酸奶盒4只。游戏方法:

② 收集好的各类瓶盖放在一只透明的瓶子里或是盘子里。

②家长和宝宝商量确定自己喜欢的颜色,按照颜色挑出瓶盖放进自己的酸奶盒里。数一数每一盒里瓶盖的数量,把一种颜色的瓶盖摆成一排,比比看哪种颜色的盖子最多,多几个。

③家长说:“宝宝,我们玩摸瓶盖、比大小的游戏吧。”家长和孩子闭上眼睛随便从自己的盒子里摸出一只瓶盖,然后睁开眼睛看看谁的瓶盖大,谁的瓶盖小,摸到大盖子的一方可以挠一下摸到小盖子一方的手心,以示胜利。

这个游戏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拣物并进行点数,得出总数,进而比较多少,为进一步“计算”打好基础。闭着眼睛摸盖盖比大小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宝宝的触摸觉。

游戏五:找老大

游戏目标:会比较2~3个物体常见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厚薄等。游戏材料:各类果核(清洗干净并晒干)、纸盒1只、色子1个。游戏方法:

①家长和宝宝把共同收集的果核放在纸盒里(大小不同的芒果核、桃核、杏核、枇杷核、樱桃核、苹果核等)。

②家长和宝宝轮流扔色子,并按照色子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果核,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果核依次排成一队或是两队,比一比哪个队伍长。家长跟宝宝对比一下谁拿到的果核又大又多。

③为了增加宝宝学习和游戏的兴趣,家长可以在宝宝占上风时故意表现出惊喜和羡慕的神情。例如,哎呦,我怎么总是比你扔的点数少呢?宝宝,你有那么多大果核,能不能给我一个呢?等等。

这个游戏中,宝宝在掷色子和读色子点数的过程中,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按照色子上的数字取出果核的过程,提高了点数和按数取物的本领;给果核按大小顺序排队的过程,积累了对大小、长短、厚薄的感知经验。另外,在操作、摆弄果核的过程中,宝宝的小手触摸到质地、软硬、光滑程度不同的果核,发展了他们的触摸觉。

游戏六:图形变变变

游戏目标: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游戏材料:白纸、水彩笔、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成品玩具等。游戏方法:

② 长和宝宝找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成品玩具,放在纸上画出轮廊图。②在这三种基本轮廓图口○△的基础上,家长鼓励宝宝随意添画出各种用品(也可以是宝宝说物品,家长协助画出来)。例如,圆形变成太阳、游泳圈、手表、面包圈、车轮„„

③当宝宝能熟练找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品之后,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变换正方形、三角形摆放的位置和角度,如◇△◢◣◤◥让宝宝辨认,为学习守恒知识奠定基础。

辨认形状是最简单易行的游戏,生活中到处都能看见形状,不妨跟宝宝找一找,先从家里的小范围寻找,再到户外更大的空间去寻找,发现更多和图形相近的物品。另外,还可以请宝宝用积木、积塑、橡皮泥等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加深感知。

总之,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正在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我们设计的游戏都是依据宝宝的这一年龄特点,鼓励他们在不断操作摆弄材料、物体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只要是适宜的、科学的,孩子们定会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

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

内容摘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应充满趣味。在游戏中学数学,可以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小朋友学得轻松、愉快;在运动中学数学,可以使得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正文: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我想,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也算是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下载怎样让小班幼儿轻松学数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让小班幼儿轻松学数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让数学好玩

    怎样让数学好玩 92岁高龄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对少年儿童说:“数学好玩”。这话让很多同仁费解,其实数学并不是如同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要么是枯燥的;要么......

    让幼儿快乐学数学

    让幼儿快乐学数学 梅渚镇中心幼儿园俞玉蔡***【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是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农村的家长也不例外。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会背唐诗,会数数、会做......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划.一、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长短,比较最长和最短.比较粗细,比较最粗和最细,按规定排序,数数,6、7、8、9、10的认识,圆形、正......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班大多数幼儿都喜欢上幼儿园,并逐步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初步建立了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常规,学会收拾玩具,将物品物归原处。喜爱参加......

    小班幼儿数学游戏

    幼儿数学游戏 小班数学游戏玩法20种 小班幼儿年龄小,不能保持较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而抽象的数学比较不感兴趣。而对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则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可以......

    如何让小班幼儿爱画画

    毕业数年,一直带的是大班,大班的幼儿不管上什么课兴趣都很高,尤其是美术课,幼儿一画就收不住尾。而到了小班,却发现孩子们不爱画画,甚至有的孩子一参 与绘画活动就哭,为此,......

    家长怎样指导小班幼儿绘画(大全)

    家长怎样指导小班幼儿绘画 家长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自然也是孩子心目中的依赖,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好以下几点,我相信孩子的绘画兴趣及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

    怎样提高小班幼儿识字兴趣

    怎样提高小班幼儿识字兴趣 怎样提高小班幼儿识字兴趣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不断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小班的幼儿,像中、大班幼儿一样,是掌握母语的重要阶段,也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