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
浅谈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小班孩子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小班幼儿数学教学必需注意形式多样、有趣,这样孩子才对其学习感兴趣。小班孩子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根据这一特点我尝试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这样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关键词】: 趣味数学 小班幼儿 数学教学 游戏活动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唤醒状态和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对某一事物具有兴趣时,往往可以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小班孩子很少对数学产生直接的兴趣,针对如此现状,我尝试了趣味教学法,发现: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方法,内容和途径,才能间接地诱发孩子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动手操作材料时,能引起其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因此,数学活动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明确语言的启发引导下,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并获得经验,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足够的,有层次性的,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幼儿在刚刚学会某个技能,或者刚刚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地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找到问题,并想好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四等分,只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就不够数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张大小、颜色不一的纸张,让幼儿自己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剪开后再进行拼合。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因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过程是由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作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能动手操作的实物,如花片、豆子、钮扣、小棍、啤酒瓶盖、石子等。第二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实物图片或原点图片,如幼儿《计算》用书配套提供的实物图片和圆点图片。第三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数字符号,即数字卡片。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
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数学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孩子数学潜能的开发产生着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教育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感觉、学习。我发现许多幼儿喜欢将他们自己的年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数字性的东西告诉别人;如果看到如果有人手中拿到的饼干比他手中的多,幼儿马上就会发现数量上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字很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应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教孩子学些数学。那么如何教幼儿学数学呢?绝大多数幼儿对玩具、食品、游戏等很感兴趣,但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比如在教孩子认读数字时,可以用棋子、饼干、糖块、葡萄玩具等作教具,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次教一个数字,解释数字的形状,帮助孩子记忆。通过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当教到5以后,也可以用钱币(硬币、纸钞)作教具,孩子们都喜欢做动手操作,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进行数学的学习。如许多孩子喜欢将东西弄倒,也喜欢拿物体拍水。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动作融合在互动游戏中。玩水时,你可以将3个玩具动物或人物卡通在水池边一字排开。然后,你数它们的个数,并依次逐个将它们推入水池,当一个卡通潜入水中时,和你的孩子一起做减法:“一个潜水后,还剩两个。”第二次做该游戏时,你可以向小孩指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第三,并增加个数。这些游戏将增加小孩在数字、数数、数量、序数排列和减法的经验。
还有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数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喜好,从他们喜欢玩的、喜欢做的事情入手,结合数学知识,创造一定的情境,多让孩子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想,使孩子接受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大小物体排排队时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在运动中学数学
小朋友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有的游戏是百玩不厌。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的时候,我创设娃娃家的环境,让小朋友以角色的身分
给生活用品进行匹配,如茶杯和牙刷、笤帚和畚箕等等,小朋友在游戏中进行匹配玩得非常开心,同时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一)在现有的体育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 “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结果表明,让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总之,数学,抽象而富于逻辑,它对学前阶段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孩子引入这个神秘而绮丽的世界,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畅游,我确信,兴趣的培养是第一步。
第二篇:浅谈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
浅谈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几种方法
平山县幼儿园 王惠芳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对枯燥和抽象的数学并不感兴趣。而喜欢游戏、运动和积极表演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又是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和幼儿经历过的生活情景表演中,让幼儿在游戏和运动以及表演中学习数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运动和表演的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根据这一理论设定,我在组织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和情景表演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和情景表演中学习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就是在游戏和运动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作为幼儿的第一课堂,深受幼儿喜爱。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喜爱。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另外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让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子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数学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孩子数学潜能的开发产生着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教育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感觉、学习。我发现许多幼儿喜欢将他们自己的年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数字性的东西告诉别人;如果看到如果有人手中拿到的饼干比他手中的多,幼儿马上就会发现数量上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字很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应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教孩子学些数学。那么如何教幼儿学数学呢?绝大多数幼儿对玩具、食品、游戏等很感兴趣,但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比如在教孩子认读数字时,可以用棋子、饼
干、糖块、葡萄玩具等作教具,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次教一个数字,解释数字的形状,帮助孩子记忆。通过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当教到5以后,也可以用钱币(硬币、纸钞)作教具,孩子们都喜欢做动手操作,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进行数学的学习。如许多孩子喜欢将东西弄倒,也喜欢拿物体拍水。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动作融合在互动游戏中。玩水时,你可以将3个玩具动物或人物卡通在水池边一字排开。然后,你数它们的个数,并依次逐个将它们推入水池,当一个卡通潜入水中时,和你的孩子一起做减法:“一个潜水后,还剩两个。”第二次做该游戏时,你可以向小孩指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第三,并增加个数。这些游戏将增加小孩在数字、数数、数量、序数排列和减法的经验。
数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喜好,从他们喜欢玩的、喜欢做的事情入手,结合数学知识,创造一定的情境,多让孩子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想,使孩子接受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大小物体排排队时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在现有的体育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 “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由于年龄原因,小班的孩子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特点,在认识空间方位“上、下、里、外”这一概念时,我让每
个幼儿拿了一个呼啦圈,孩子按照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上,孩子马上把圈举得高高的;下,孩子马上把圈放在下面;里面,孩子赶快跳进圈里;外面,孩子马上跑了出来。整个活动孩子一直情绪高涨,在趣味化的体育游戏中,把这一概念了解的滚瓜烂熟。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结果表明,让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三、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 取知识。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动手操作材料时,能引起其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因此,数学活动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明确语言的启发引导下,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并获得经验,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足够的,有层次性的,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情绪愉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在教小班幼儿认识正方形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数张正方形的纸,让幼儿自己去折叠,边与边对折,角与角对折,边对准中线,角对准中线等。幼儿通过自己折叠知道正方形的 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认识长方形时我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并把长方形与正方形作比较,从而得出长方形的特点。然后我又为幼儿提供大量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实物。如:饼干、毛巾、手帕、长桌、方桌、长凳、方凳等,让他们说出它们的形状。这样的操作活动不需要老师重复讲述,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发现,因而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对知识的理解也较准确,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幼儿在刚刚学会某个技能,或者刚刚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地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找到问题,并想好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四等分,只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就不够数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张大小、颜色不一的纸张,让幼儿自己探索用不同 的方法进行剪开后再进行拼合。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因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过程是由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作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能动手操作的实物,如花片、豆子、钮扣、小棍、啤酒瓶盖、石子等。第二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实物图片或原点图片,如幼儿《计算》用书配套提供的实物图片和圆点图片。第三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数字符号,即数字卡片。
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上只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和体会。我想,只要我们老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充分的利用幼儿所处的环境,并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有层次的操作教具,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到数学知识。
2012年4月18日
第三篇: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主要是指年龄在三周岁至四周岁的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其较为明显的特征。首先在心理上,三至四周岁的幼儿喜欢游戏玩耍,对于枯燥和抽象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差,对于生动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相对枯燥,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和演算过程变得生动具有吸引力,是幼儿教师主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将游戏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增强幼儿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更好地实现对于幼儿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其内涵旨在说明幼儿时期的孩子是在怎样的生活中渡过的,很精辟,确实如此。一个人的幼儿时期的天性就是好玩,就是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在快乐体验中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认识世界中点点滴滴的规律。将生活中幼儿已知的形象事物放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幼儿,一方面对于未知具有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学习和认识新鲜的事物或知识。另一方面,很难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事物具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并且很难理解和学习。通过简单的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学习,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趣味数学教学中。例如,对于数字的认字教学中,将阿拉佰数字的形状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增强学生直观的形象记忆。“1”与“铅笔”相结合;“2”与“鸭子”相结合;“3”与“耳朵”相结合;“4”与“国旗”相结合;“5”与“钓钩”相结合;“6”与“哨子”相结合;“7”与“镰刀”相结合;“8”与“葫芦”相结合;“9”与“蝌蚪”相结合。并且将其编成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能够更加便于孩子的记忆和学习。“1”像铅笔,直又直;“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讲课;“4”像小旗,风中飘;“5”像鱼钩,来钓鱼;“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来割草;“8”像葫芦,高高挂;“9”像蝌蚪,找妈妈。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将日常的行为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例如,对于数学图形的认识。在让孩子认识圆形、正方形等图形上,给孩子每人发几块小饼干,告诉小朋友,现在我们要先把饼干吃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再让小朋友将饼干吃成一个圆形。通过这样的活动直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手中增强了孩子对于图形的理解。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一)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受这种做法的启发,我想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小朋友们一边做游戏一边接受数学知识,感受到的是学习和游戏的双重快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根据我的教学体会,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证实了这一观点的科学性,也算是我个人对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第四篇: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我想,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也算是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第五篇:大坨幼儿园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大坨幼儿园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唤醒状态和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幼儿对某一事物具有兴趣时,往往可以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小班孩子很少对数学产生直接的兴趣,针对如此现状,我尝试了趣味教学法,发现: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方法,内容和途径,才能间接地诱发孩子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于是我有意识地把各种形状的饼干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饼干放在一起,请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饼干进行餐点,同时在宽松的氛围中请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同时进行生生互动,都是吃圆形饼干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或者吃方形饼干的小朋友站起来等,孩子们在吃吃、玩玩中自然认识了小班数学计划中对图形的掌握要求,为了使孩子对几何图形有提升和创新,在平时吃饼干的时候,我还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又如使孩子认识自己床位的同时,我有意识选择孩子熟悉的脚印粘贴在每张床的正前面,在午睡的过程中,当孩子发现这个有意创设的秘密的时候,我给孩子留一个空间,请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脚印是什么颜色的,找一找谁和自己的脚印是一样颜色的,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减少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快乐地认识了新朋友,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在找找、说说中借助同伴群体的力量认识了各种基本的颜色,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还以找朋友的有些形式渗透了颜色的分类。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小班的老师处处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合理、科学地渗透数学知识,使幼儿在生活中丰富数学知识。小班数学活动趣味化的实践探索
摘要:
对小班幼儿来说,科学教育的任务不是一开始就教给抽象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游戏、操作去揭示幼儿生活世界中数、形方面的丰富多彩和联系上的多样性,使幼儿看到生活环境中的数、形关系。可见,生活是幼儿数学学习的源泉,生活是引导幼儿观察数学现象,发现、认识数学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孩子学的更有趣,教师教的更快乐是小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关键词:
小班
数学活动
趣味化
实践探索
一、引言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小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教学方法理解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如何让孩子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在趣味化的教学中完成原本枯燥的学习则成了我们目前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1、解读趣味化
根据陈鹤琴“做中学”理论的支持,我所提到的小班数学教育的趣味化并不是简单的游戏化。而是包括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孩子所享受到的教和学的乐趣。
二、小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正是利用数学的特殊价值来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的数学教育奠定基础的学科。然而,许多的小班教师却经常诉说班上孩子数学能力存在较大的分歧,甚至有的孩子一参加数学活动就哭。根据许多教师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小班数学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初入园的不适应导致有些幼儿拒绝参与数学活动及其他活动。
2、有的孩子从未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甚至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遭受到遏制,导致孩子对于数学活动有害怕的心理,还有的孩子受到的启蒙教育要求甚高,导致孩子因为怕错而产生恐惧。这主要是由于家长不了解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意义而造成的。
3、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忽略了孩子间的差异,挫伤了有些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在组织评价时由于通常设在活动结束时而常被教师忽略有时甚至不评价,即使评价也因时间限制而流于形式,短短几句,着重于评价活动结果而轻视了活动的过程。使得有些幼儿由于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了参与活动的信心。
三、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数学活动生活化
1.1、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学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知识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就变成了最有用的数学知识。
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当幼儿带来各种玩具或各种颜色的毛巾集中在一起时,教师可请幼儿认识这些都是同种类的物品,从而初步渗透集合的概念;游览公园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数数公园里有多少花,当幼儿无法数清时,可以教他们用“许多”来表示,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许多”,如有许多的茶杯、小床、毛巾、玩具等。将学过的知识马上进行迁移。
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内容的环境中,数学启蒙教育的契机俯拾即是,如水果是分类放置的,动物园里的各种小动物是分类关在不同的动物园舍内的,小朋友由矮到高排队,碗、碟从小到大往上叠等现象,都为幼儿提供了有关数学的感性认识。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盥洗、餐点、睡眠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活动让幼儿逐步感知数学知识。
如在盥洗的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对应现象:一只杯子内当一把牙刷,一个小朋友用一条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是一样多的,但如果有位小朋友没有来,就会出现小朋友少,毛巾多的情况;
进餐时,教师请每组的值日生盛一碗饭,放一把调羹,再把饭一一送到本组小朋友的手中,感知对应的方法。吃点心时,教师可以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的点心的数量。有一次吃龙虾片,教师可以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龙虾片的数量,然后问他们每人有几片,如果再给一片是几片。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就奖励他一片。餐点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学会按顺序做事:先将毛巾展成大正方形擦嘴,再将毛巾对折成长方形擦脸,再对折成小正方形擦手,最后一次把杯子、盘子、毛巾放好;午睡穿脱衣服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从中渗透数数的内容。
1.2、在环境中学的数学
“活动室内、外墙面环境,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一一对应,实物、数点与符号的匹配,数数,一和许多,空间关系辨认以及折纸顺序示意图等材料,让幼儿与墙面材料互动。如:在墙面上装扣板插幼儿的美术作品,扣板让幼儿学习了对应现象。一个小朋友一块扣板,知道小朋友的人数和扣板是一样多的,如果有小朋友没来,就会有扣板多出来的现象。
在区域中,教师投放了各种类型的生活用品,幼儿在玩耍摆弄的过程中学习了大、小、多、少等等概念。
2、数学活动游戏化
2.1、在数学活动中利用玩具和语言的变化吸引幼儿的注意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的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又如在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的活动中,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的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2.2、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即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2.3、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课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幼儿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而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2.2、数学活动操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