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

时间:2019-05-13 01:3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

第一篇: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

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

内容摘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应充满趣味。在游戏中学数学,可以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小朋友学得轻松、愉快;在运动中学数学,可以使得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正文: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我想,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也算是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第二篇:浅谈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

浅谈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小班孩子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小班幼儿数学教学必需注意形式多样、有趣,这样孩子才对其学习感兴趣。小班孩子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根据这一特点我尝试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这样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关键词】: 趣味数学 小班幼儿 数学教学 游戏活动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唤醒状态和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对某一事物具有兴趣时,往往可以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小班孩子很少对数学产生直接的兴趣,针对如此现状,我尝试了趣味教学法,发现: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方法,内容和途径,才能间接地诱发孩子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动手操作材料时,能引起其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因此,数学活动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明确语言的启发引导下,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并获得经验,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足够的,有层次性的,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幼儿在刚刚学会某个技能,或者刚刚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地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找到问题,并想好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四等分,只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就不够数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张大小、颜色不一的纸张,让幼儿自己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剪开后再进行拼合。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因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过程是由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作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能动手操作的实物,如花片、豆子、钮扣、小棍、啤酒瓶盖、石子等。第二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实物图片或原点图片,如幼儿《计算》用书配套提供的实物图片和圆点图片。第三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数字符号,即数字卡片。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

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数学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孩子数学潜能的开发产生着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教育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感觉、学习。我发现许多幼儿喜欢将他们自己的年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数字性的东西告诉别人;如果看到如果有人手中拿到的饼干比他手中的多,幼儿马上就会发现数量上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字很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应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教孩子学些数学。那么如何教幼儿学数学呢?绝大多数幼儿对玩具、食品、游戏等很感兴趣,但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比如在教孩子认读数字时,可以用棋子、饼干、糖块、葡萄玩具等作教具,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次教一个数字,解释数字的形状,帮助孩子记忆。通过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当教到5以后,也可以用钱币(硬币、纸钞)作教具,孩子们都喜欢做动手操作,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进行数学的学习。如许多孩子喜欢将东西弄倒,也喜欢拿物体拍水。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动作融合在互动游戏中。玩水时,你可以将3个玩具动物或人物卡通在水池边一字排开。然后,你数它们的个数,并依次逐个将它们推入水池,当一个卡通潜入水中时,和你的孩子一起做减法:“一个潜水后,还剩两个。”第二次做该游戏时,你可以向小孩指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第三,并增加个数。这些游戏将增加小孩在数字、数数、数量、序数排列和减法的经验。

还有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数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喜好,从他们喜欢玩的、喜欢做的事情入手,结合数学知识,创造一定的情境,多让孩子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想,使孩子接受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大小物体排排队时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在运动中学数学

小朋友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有的游戏是百玩不厌。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的时候,我创设娃娃家的环境,让小朋友以角色的身分

给生活用品进行匹配,如茶杯和牙刷、笤帚和畚箕等等,小朋友在游戏中进行匹配玩得非常开心,同时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一)在现有的体育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 “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结果表明,让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总之,数学,抽象而富于逻辑,它对学前阶段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孩子引入这个神秘而绮丽的世界,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畅游,我确信,兴趣的培养是第一步。

第三篇:浅谈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

浅谈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几种方法

平山县幼儿园 王惠芳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对枯燥和抽象的数学并不感兴趣。而喜欢游戏、运动和积极表演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又是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和幼儿经历过的生活情景表演中,让幼儿在游戏和运动以及表演中学习数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运动和表演的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根据这一理论设定,我在组织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和情景表演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和情景表演中学习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就是在游戏和运动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作为幼儿的第一课堂,深受幼儿喜爱。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喜爱。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另外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让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子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数学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孩子数学潜能的开发产生着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教育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感觉、学习。我发现许多幼儿喜欢将他们自己的年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数字性的东西告诉别人;如果看到如果有人手中拿到的饼干比他手中的多,幼儿马上就会发现数量上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字很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应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教孩子学些数学。那么如何教幼儿学数学呢?绝大多数幼儿对玩具、食品、游戏等很感兴趣,但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比如在教孩子认读数字时,可以用棋子、饼

干、糖块、葡萄玩具等作教具,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次教一个数字,解释数字的形状,帮助孩子记忆。通过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当教到5以后,也可以用钱币(硬币、纸钞)作教具,孩子们都喜欢做动手操作,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进行数学的学习。如许多孩子喜欢将东西弄倒,也喜欢拿物体拍水。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动作融合在互动游戏中。玩水时,你可以将3个玩具动物或人物卡通在水池边一字排开。然后,你数它们的个数,并依次逐个将它们推入水池,当一个卡通潜入水中时,和你的孩子一起做减法:“一个潜水后,还剩两个。”第二次做该游戏时,你可以向小孩指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第三,并增加个数。这些游戏将增加小孩在数字、数数、数量、序数排列和减法的经验。

数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喜好,从他们喜欢玩的、喜欢做的事情入手,结合数学知识,创造一定的情境,多让孩子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想,使孩子接受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大小物体排排队时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在现有的体育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 “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由于年龄原因,小班的孩子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特点,在认识空间方位“上、下、里、外”这一概念时,我让每

个幼儿拿了一个呼啦圈,孩子按照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上,孩子马上把圈举得高高的;下,孩子马上把圈放在下面;里面,孩子赶快跳进圈里;外面,孩子马上跑了出来。整个活动孩子一直情绪高涨,在趣味化的体育游戏中,把这一概念了解的滚瓜烂熟。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结果表明,让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三、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 取知识。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动手操作材料时,能引起其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因此,数学活动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在教师的明确语言的启发引导下,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并获得经验,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足够的,有层次性的,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情绪愉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在教小班幼儿认识正方形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数张正方形的纸,让幼儿自己去折叠,边与边对折,角与角对折,边对准中线,角对准中线等。幼儿通过自己折叠知道正方形的 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认识长方形时我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并把长方形与正方形作比较,从而得出长方形的特点。然后我又为幼儿提供大量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实物。如:饼干、毛巾、手帕、长桌、方桌、长凳、方凳等,让他们说出它们的形状。这样的操作活动不需要老师重复讲述,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发现,因而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对知识的理解也较准确,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幼儿在刚刚学会某个技能,或者刚刚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地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找到问题,并想好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四等分,只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就不够数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张大小、颜色不一的纸张,让幼儿自己探索用不同 的方法进行剪开后再进行拼合。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因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过程是由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作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能动手操作的实物,如花片、豆子、钮扣、小棍、啤酒瓶盖、石子等。第二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实物图片或原点图片,如幼儿《计算》用书配套提供的实物图片和圆点图片。第三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数字符号,即数字卡片。

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上只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和体会。我想,只要我们老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充分的利用幼儿所处的环境,并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有层次的操作教具,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到数学知识。

2012年4月18日

第四篇: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定稿)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而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构建趣味十足的数学课堂。

一、探究新知:以疑诱趣

学贵有疑,疑则有思,疑是思维的起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针对疑点探疑。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做了一个“考老师”的小游戏——让学生说数,老师作答。当学生说735时,老师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学生又说2576,老师马上说出了准确答案;学生不服气,说出更大的数(如85763、1098752……),老师仍然对答如流,正确无误。学生感到惊奇,疑问自然产生,“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诀窍”,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并想知道这个“诀窍”是什么,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老师的点拨,很快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知识再现:以动引趣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而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具、学具的操作等各种“动”的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鲜明的感性材料,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引发学生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教学圆周率,教师事先布置学生先去测量鼓面、圆盘、自行车轮等的直径与周长,并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再把其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一次“交流”,发现得到的商相同或相近: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最后老师点明商是一个常数3.1415926……用“π”表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圆周率概念的记忆就更加深刻。

三、难点突破:以思激趣

知识难点如何突破?一味地讲解,绝对不是好办法,关键在于以思激趣。教学不仅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能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们把全班学生编上号,引导学生将自己学号的所有约数说出来,用约数个数的不同来区别“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学生对于自己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很感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去思考。

只有富有趣味的数学课堂,才能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也才会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会学”向“善学”发展。

第五篇: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

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

【摘 要】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从最初的甲骨文、象形文字演变至今的方块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并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自主识字的愿望。【关键词】趣味识字;思维创新;课堂内外

一、在生活中趣味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教材中很多课文就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背景,如《丁丁冬冬学识字》、《车的世界》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拉近了学生识字与生活的距离。我们在教学中不要仅局限于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应鼓励学生多去认识课文中没有的字。所以从一年级开学时我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片上并放在课桌上,大家课间休息时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们乐于与人交流,还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新字。此外,我还让每一个孩子准备了一个“生字银行”,让他们把随时认识的字记在“生字银行”里,把每个生字看成是“一笔笔的小财富”,每周评出三名“小富翁”,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识字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一种享受。

二、在课堂中趣味识字 低段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地识字,是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教学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教学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加识字活动。例如“啄木鸟”游戏 :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认读生字或组词,读得正确的词语请大家跟着读一遍;读错的词语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鸟”主动起立纠正。如果不站起来自我纠正,其他同学再争当“小小啄木鸟”帮助纠正,若纠正对了大家就跟着读。若还是不对,其他学生再纠正依此次进行。此外还有比赛读、用字卡做拼字游戏、踩地雷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又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生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低段学生喜欢猜谜,如果能让学生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谜语来巩固所学知识。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小的船》中“坐”这个生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个人在土堆上,这是什么字”?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和理解这个字了。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常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儿歌识记生字。如学习“告”字,一位学生说:“一口咬去牛尾巴”。如学习“烛”字时,学生说:“小虫在烤火”。有一些字笔画较多,编成顺口溜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例如:“荒”字中间本是亡,多写一点变了样;亡、口、月、贝、凡,牌号顺序就是“赢”。此方法可便于学生记忆繁字的特点,避免了死记硬背。在相近的字形的字时可以采取比较法。如:桃——跳——逃;堤——提;体——休;晴——睛;级——极;线——钱。这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学习,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细微差别。这样孩子们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生字,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交流中趣味识字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与他人分享。同样可以把这一平凡的道理应用于识字教学。你认识一个字,我认识一个字,大家相互交流,全班几十个人,将会是一个庞大的“生字王国”。怎样才能把这种资源利用起来,还记得我刚才提到的“生字银行”么?我尝试着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小小银行家”也是“小小的用户”,学生之间可以去不同的“银行”提取他们不认识的生字,但要他们将这些生字认识后才能带回自己开设的“银行”,如果不认识还可以请教“银行的小行长”。这样学生们在课外认识的字也进行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了提高,教会了别人,也巩固了自己所学,并锻炼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交流中为人师,识字教学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另外,低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绘本,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每周读一本绘本,并将绘本中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绘本剧表演,编儿歌等等都可以。

四、结语 小小的汉字,却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作为新型的教师更要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多实践,从而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下载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趣味1

    中学数学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趣味 乐东县尖峰中学 林方驰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让写作充满趣味

    让写作充满趣味,让写作走向成功 林州 韩记明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逐步使他们乐......

    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五篇模版)

    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主要是指年龄在三周岁至四周岁的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其较为明显的特征。首先在心理上,三至四周岁的幼儿喜......

    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

    大坨幼儿园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大坨幼儿园浅谈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唤醒状态和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幼儿对某一事物具有兴趣时,往往可以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和......

    如何让小学体育教学充满童话趣味[定稿]

    如何让小学体育教学充满童话趣味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

    怎样让小班幼儿轻松学数学

    怎样引导小班的孩子学习数学 我在带幼儿园小班时,碰见了这么一位家长,那天她来送孩子入园,看见我在接待,快步走到我的身边,拉着我的手非常着急的给我说:“张老师,我家莹莹刚上幼儿......

    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专题

    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明明3岁上幼儿园小班时就会从1数到100了,可到现在半年了,明明妈妈发现明明怎么没什么长进,问他3+2等于几也不知道。明明妈妈有点着急了,来到幼儿园问老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