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改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千”、“百”等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
课堂的练习和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并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12756≈10000万;138000≈4万;5959999用“千”做单位是:596千或6060千等。
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教学不够严谨、细致,才导致问题的面这么多而广。其实在教授新知时,我应该接着前面导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求近似数要注意“精确到哪一位”,接着出示题目:“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让学生思考问题“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明白就是要精确到“万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都去掉。这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再抽选几个典型的答案上台展示,让学生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白“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把1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1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还要把10000改写成1万。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每一步的用意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再出示另一例题对学生进行小测:“1389000千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请学生上来介绍求近似数的过程和方法,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道题跟前面的题目不一样,这道题13890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是把138后面的尾数去掉,但是跟8相邻的千位上是9,已经满5了,应该利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所以138+1=139,最后的近似数是139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要改写成139万。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之前所讲的哪些问题就会通过课堂而得到解决。学生和老师都能学得轻松、学得开心。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进行,每一步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教学的重难点来分析。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苦的是学生,害的是学生,其实受害最大是老师,因为课后你得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那些知识上有缺漏的学生。
第二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第三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实验附小 数学组
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课的学习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我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一、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
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二、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单元的学习是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第四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推荐)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庄晓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难点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考虑较多的是: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兴趣 一开始,通过谈话引出一些数据,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根据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重视近似数的学习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本节课例6主要是求地球和太阳的直径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考虑到三年级已经学习过省略百(或十)位后面的数或者是估算整百(或十)数。
因此,我先从“希望小学的人数大约是光明小学的几倍?”问题入手,让学生知道省略千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讨论希望小学的人数1105人大约是几千人,为何大约是1千而不是2千,还有对光明小学的人数2920人大约是几千人,为何不是2千而是3千。
然后我再介绍求一个数的方法:根据要求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关键要看这些尾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最高位满5或大于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唤醒学生三年级时学习省略百位后尾数的相关知识。
接着让学生观察例6,指名读题,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就是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再让学生独立作答并板演。在学生板演过程中,又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将求出的整万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思考理解为何前面是“≈”而后面是用“=”。
最后通过15页的“做一做”的练习加强巩固,在这题中分别是省略百位、千位和万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共把学生平均分成三组,第一组3位同学没有信心汇报,(三)重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结合文昌的土地、人口以及文昌获得的荣誉称号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后面的练习题中也结合人口的数据让学生理解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计划生育的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的不足之处:
(一)没有借助直观,让学生充分理解“尾数”的含义
本来已经准备好了磁铁,应该适时把数位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应着数位表理解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指哪些,要是借助数位表直观可以加深学生对尾数的理解。
(二)学生的合作交流不够深入
我没有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巡视后我发现如果大多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就认为他们学会,没有给足机会让他们分享学会的喜悦或是成就感。特别是在讨论总结归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我把小黑板的概括出示早了点。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切实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对于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而难度居中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互帮解决;难度较大的,教师适当提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结果。
(二)注意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有效的教学,课堂活动是丰富多彩。有游戏猜谜,有抢答,有接龙„„而我这节课的课堂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全班性的互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领导为我指出课堂上的不足,我会不断努力去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201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具体事例,经历把精确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精确数,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近似数。
3.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数。
教学难点:
准确地求出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除汉族外,其他的都是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民族叫少数民族吗? 中国人多数是汉族,所以把人数比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我们应该关心少数民族的同学及每一个人。你们想了解一些少数民族到底有多少人吗?(课件出示课本60页的四幅图)
二、自主学习。1.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幅图,思考以下问题:
图中有几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各是多少?这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回族:8602978人 纳西族:278009人 壮族:15489630人 蒙古族:4806849人
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都是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得到的真实数据。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精确数。2.求近似数。
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描述一些事物。你能把少数民族的人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吗?
让学生试着改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们改写的结果汇报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8602978≈860万 278009≈28万
学生说想法时,可能不完整,只要意思对即可。
(尝试改写近似数的过程,使同学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初步的了解)3.四舍五入法的意义。
师: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一个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也就是把一个数按要求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如果不满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并加上“万”字;如果是5或比5大,把万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万位进1,最后加上“万”字,并用“≈”表示。把壮族和蒙古族人数用近似数表示。15489630≈1549万 4806849≈481万
学生改写后,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改写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
三、尝试练习。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61页四副图下面的数据,试着判断哪个是近似数,哪个是精确数。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2)把上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四、练一练
(1)认真看图,了解有关信息。(2)写出横线上的数。(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五、拓展练习1.判断。
(1)2105643=211万
(2)850000≈85万
(3)784999≈79万
(4)2198000≈220万
(让学生通过判断,分清什么情况用“=”,什么情况用“≈”,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4512000、7898521、4510236、95000、154980、9825009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47()690≈48万 665()987≈665万 4()6213≈45万 69()0123≈698万
(这几道题稍有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