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筑牢安徽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石

时间:2019-05-12 22:5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筑牢安徽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筑牢安徽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石》。

第一篇:(论文)筑牢安徽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石

筑牢安徽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石

——安徽农业大学精心打造农业人才培养的高地

在安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安徽农业大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积极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有力的促进了安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为‚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立足农业培养人才:强能力 高素质

作为安徽唯一一所农业类重点大学,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紧紧围绕‚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了教师、学生、管理者‚三位一体‛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和院、校、省、国家‚四级联动‛的质量工程管理体系,不断加大学分制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服务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学校针对‚三农‛工作缺乏人才和涉农专业就业率不高的实际,秉承把‚学校办在田间地头、让知识走出校门、让人才留在农村的理念‛,积极实施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实验中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综合改革项目,促进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建立了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集教学实习、生产实践、科技示范、创新创业一体化的网络式实践教学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开辟‚试验田‛,开设食用菌开发、标本制作、花卉培育、昆虫养殖、动物疫病防治、植物病虫害鉴定等多个创业实践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专家进行指导,收获的果实还由学生自己销售,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更浓了。

学校每年还投入40多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基金的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在农业科学研究上做文章。每年该校学生在农业科技上的创新成果都能达到100多项,瓜果储藏、农用车辆运输保障系统等成果都已经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学校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支持学生进行科研探索,并支持学生参与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设计、企业沙盘模拟竞争等,以提升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潜能,不断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学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索实践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式、产学研创结合模式、实验区模式等。不断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及大型晚会、校级运动会等,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引导大学生关注基层、服务基层的责任意识。

多年来,安徽农大累计为社会培养了数百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一部分扎根基层,为当地农村和农民带去了技术,也带去了希望,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也为母校赢得了声誉,前不久,安徽农大在对近百家用人单位跟踪调研时,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农大的毕业生不仅专业知识扎实,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吃苦耐劳。

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留得住 用得上

学校将创业教育贯穿在学生培养的始终,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课》、知名校友报告会、典型人物宣传等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就业创业意识,并依托‚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生‛和‚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引导毕业生服务农村,扎根基层。

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贯穿始终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家教授渊博的学识、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让农大学子在大学期间始终能感受到‚学农、爱农、献农、为农‛的良好熏陶。

‚在黑板上养鸡是养不大的。‛养殖业的‚明星教授‛耿照玉对记者说,‚教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与生产实践创新,比机械地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要强十倍。要把课讲好、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跟踪技术和理论上最前沿的东西,这需要教师到生产一线去获得题目和答案。‛ 教授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安徽农大的许多教授,始终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农民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推广,足迹遍及安徽大地。

‚在教授们身上,我们看见了他们刻苦钻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看见了他们服务三农、奉献三农的崇高精神,他们的精神深深的鼓舞了我,让我看见‚广阔农村大有作为‛的真实画面,也更坚定了自己要到农村创业、将所学知识奉献基层的决心。‛一位农大学子如是说。其实,他也道出了很多农大人的心声。

安徽农业大学97届毕业生刘坤,2000年在家乡涡阳县自主创业,2002年,他创办了全县首家民营科研机构——涡阳县农作物研究所,开展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科研开发、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截至目前,刘坤的研究所已累计试验小麦、大豆、玉米品种600多个,良种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推广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品种40多个,面积超过30万亩,累计为当地农民增收2亿多元。而他个人,也收获了丰厚的创业回报。‚这些年我有个感受,基层才是我们发挥才干的地方,农业还是大有作为的。确实应该感谢母校对我们的支持,母校培养了我们创业的精神,并在我们创业过程中一路扶持我们。‛

同是安农大的2006届毕业生时全,谈到自己大学生‚村官‛经历,满怀激动地说:‚我觉得已经离不开这里了。这不,我新婚的妻子也放弃了合肥优越的工作,到我们村当起了村官。其实,大学毕业生除了在城市向上发展,也可以像我一样在基层农村扎下根来,这同样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时全于2006年7月毕业后,被聘为凤阳县首批大学生‚村官‛。他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大棚蔬菜,产品统一销往合肥、蚌埠、南京等地,现在每亩大棚蔬菜产值超过万元。

安农大选调生、选聘生和服务西部计划学生比例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目前全省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中,该校毕业生占全省总人数近12%。安徽农大每年有近50%的毕业生,活跃在乡镇以下的基层,传播着科技兴农之火,创造着农村与个人紧密相连的发展之路,在广阔的田野上放飞着他们的理想。

‚对农业院校而言,农村一线是展现才华的‘大平台’,是技术集成、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是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责任田’。‛ 安徽农大党委书记赵良庆说,‚我们需要走出象牙塔,到基层去,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把技术带下去,把问题带回来,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围绕农民拓展培训:出成果 见成效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围绕如何打造‚懂技术 会管理 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安徽农大充分利用全国农科教结合南方培训中心、安徽省农科教指导与服务中心、农业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省级基地、合肥市农民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和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工作平台,与全省40多个地、市、县合作办学,同时举办各类培训班,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阳光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平台,累计为地方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1500多项,培训200多万新型农民,经过培训的人才,有的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有的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在1984年决定科技扶贫大别山之初,安徽农大的教授们经过反复讨论、协商,最终决定从帮助贫困地区培养人才入手,整体推进帮扶工作。1985年,学校与国家级贫困县金寨联合办学,创办“金寨大专班”,首开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办高等教育之先河,拉开了科技开发大别山的序幕。被老区人民称为“希望之树”的大专班一办就是13年,培养了565名毕业生,相当于十年分配到金寨县高校毕业生的总和。

进入新世纪,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加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7年8月安徽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根据文件精神,我校党委、行政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同年,我校泾县函授站率先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使我校‚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迅速在巢湖、宣州、亳州、阜阳、安庆、宿州、六安、合肥等地市全面推开。截止目前,已为地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大学生学员近5000人。根据各地情况反馈和有关统计信息显示,在我校‚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学员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有的已成为‚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掌舵人,有的成为自主创业的典范,有的被评为科技带头人、示范户,有的通过公开招考被录用为公务员。

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三农”工作新机制,2007年,省委组织部、省农委以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为重点,开展“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活动。安徽农大作为成员单位,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农委的安排,先后选派专家组建专家服务团分赴宿州、马鞍山、蚌埠、安庆等地市开展“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活动。专家们通过深入村镇企业、农业基地或种植养殖大户,实施现场技术指导、举办科技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开展政策法规咨询、提供信息资讯、印发宣传资料等,建立了该校专家与农户、基地、企业的长期服务联系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

安徽农大一批又一批的师生接过老一辈的火炬,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把论文写在了田野山林间。‚我们服务‘三农’的‘大别山道路’走了26年,在科技扶贫、知识惠农过程中,不仅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也一次次尝到了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我的甜头。‛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说,‚安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将继续沿着‘大别山道路’前行,向‘把学校建设成为安徽省高级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基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第二篇:聚焦安徽农业大学系列报道之一:筑牢安徽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石

聚焦安徽农业大学系列报道之一:

筑牢安徽现代农业的人才基石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质量为生命线,把人才培养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对农业科技的支撑度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构建了高水平的“双创型”人才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筑牢了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基石。

专业建设适应“三农”需要

7月17日,李斌省长对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夏涛教授联名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请安农大发挥茶产业科技人才优势,支持我省茶产业发展,重振雄风,造福于民。茶学专业是该校国家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多年来,专业始终紧盯安徽省茶产业发展实际,围绕茶产业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围绕茶产业的发展来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安徽茶产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茶学专业建设是该校瞄准“三农”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的一个缩影。学校建设了与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相匹配的专业类群及特色示范专业,以专业建设带动课程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构建了与安徽崛起相适应、与优势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体系。

围绕“三农”工作,根据不同专业发展实际,学校形成了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技术应用和技能教学型等四大类别的学院结构,依据“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原则,引导各学院、各专业在各自能级上争创一流,既要办好应用型本科专业,也要发挥优势专业的示范功能,培养好拔尖创新型人才。建立了专业设置预警系统和竞争机制,实行专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对那些在安徽产业结构中具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在招生人数安排重点考虑,对部分生源数量少、质量差、就业难的专业,予以退出。

在优化专业机构的基础上,学校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综合与关联分

1析,拓宽专业口径,加强专业交叉、渗透和融合,凝练形成了园艺学学科群、林学与林业工程学科群、生物学与作物学学科群、畜牧学与兽医学学科群、资源生态环境与植物保护学科群、农业工程与信息科学学科群、食品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群、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群、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群等九大学科群,从农民增收到农业增长,从技术支撑到“三农”战略研究,九大学科群实现了安徽“三农”工作的全覆盖。

针对安徽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实际,学校坚持“全校办专业”,不断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大力培养生态、环境、信息、食品安全、材料与加工等相关领域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专业分布已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化、农业生物技术、循环农业、精准农业和农机装备、新型肥药、贮藏加工、农村民生等各个方面。经管、理学、工学、人文等非农专业也主动“近农、靠农、强农”,在与“农”的结合中得到快速提升与发展。

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人才

近几年来,安徽农业大学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院(所)合作,探索农科教结合的产学研创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2010年成立的“生泰尔班”即由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与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公司定期派专员对班级进行指导管理,定期派代表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礼仪、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专业技能知识指导。学院安排学生到该公司实践,由公司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生泰尔班”是学院和企业谋求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的全新模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生泰尔班”是该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一个有益尝试。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校在全省较早提出了“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的按类招生、分段培养基础上,实行按型分流,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各专业按不同的方向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学校实施了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创新班计划、导师助学计划、本硕衔接计划。每年选择5%左右的优秀本科生,按照精英教育模式培养,探索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导师助学的新机制,在有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重大项目支撑的专业建立导师助学机制,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促进创新能力培养。从第三学年开始,按专业类群选拔优秀的学生单独编班,建设学生创新团队,发挥多学综合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打破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界限,构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立交桥,形成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在“挑战杯”竞赛等全国创业计划类、竞赛及各类艺术比赛中荣获200多项奖项。

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学校针对“三农”实际,提出卓越农艺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农学类专业实施卓越农艺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培养理论基础深厚,专业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高级农业技术专门人才。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学校还实施了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专业技能为内容、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建立以学校投入为引导,企业、校友等捐资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基金,创新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模式,提升创业实践活动的水平。学校涌现了一批以刘坤、时全、毛凤昌、王效龙等为代表的基层创业典型,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

学校坚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建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资源协调与共享的运行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建立了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集教

学实习、生产实践、科技示范、创新创业一体化的网络式实践教学基地,开设食用菌开发、标本制作、花卉培育、昆虫养殖、动物疫病防治、植物病虫害鉴定等创业实践小组。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探索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学研创结合模式、实验区模式等。学校先后依托企业和园区,建立了200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质量工程夯实素质基础

学校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构建了教师、学生、管理者“三位一体”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和院、校、省、国家“四级联动”的质量工程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持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在现行弹性学制、选课制、选专业制、素质拓展和实践学分制等多项教学管理制度下,进一步研究、实践适用于较为完善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实施了分层教学、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模式。学校科学调整教学方案,注重与农村相关课程的设置,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现状调查、农业政策的学习、讨论和交流。将“涉农”类活动和各项比赛常态化,举办了“爱农杯”大学生实用技能竞赛、“兴农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等活动。改革传统的两学期制教学安排,试行了三学期制,在暑期增加4-6周的短学期,用于辅修专业、季节性强的专业的实践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的工作。

学校完善教师教学基本规范、领导干部听课制、学生评教制和教考分离制。充分发挥学院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学院教学管理自主权。规范基层教学组织行为,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教学组织的一体化建设,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加强学业成就考核管理,改革传统纸笔考试方式,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特点采用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个性化考核方式,倡导作品考试、论文考试、活动考试;改革考试方法,部分课程实施无纸化考试。改革毕业论文完成方式,结合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创业实践、竞赛活动、科研活动等完成毕业论文。积极鼓励并推动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鼓励教师从科研费中支持学生的科研工作,并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设计、企业沙盘模拟竞争、外语演讲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精品课程2门、教学团队2个;获得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1项,一般项目53项,省级特色专业4个,精品课程21门,教学团队3个,实验实训示范中心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优秀教务工作者2人,优秀教学管理单位1个;获得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坛新秀14人;出版各类规划教材共238本;立项建设103个综合性的校外实习基地。

思想教育激发“三农”情怀

胡锦涛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回信中强调,牢固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掌握过硬本领,在热情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书写美好人生。多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提高学生的“农技”上下工夫,更在着力培养“农趣”、激励“农志”上做文章,形成了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良好氛围。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统筹大思政、搭建大平台、推进大教学、实现大教育的基本思路,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媒体教学平台,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上水平”的主题,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激励学生奋发成才;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每年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年会和学生工作研讨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多渠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经济、精神双脱贫。

学校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为大学生提高“农技”、培养“农趣”、坚定“农志”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专业知识有效对接,贯穿在教育全过程;结合建党、建团及重大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三农”;将创业教育贯穿在学生培养的始终,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课》、知名校友报告会、典型人物宣传等多种途径,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就业创业意识,并依托“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生”和“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基层就业和创业。

近年来,学校每年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达60%以上,学校选调生、选聘生和服务西部计划学生比例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第三篇:筑牢自身职业道德基石

筑牢自身职业道德基石

道德是人的精神价值基础,是社会规范的内在自律,既依靠外界力量施加,更重在个体的自我修养。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这其中,职业道德建设重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分类,肩负着履行国家所赋予的管理职责,其职业道德具有特定的内涵,应当做到:爱国忠民、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勤奋工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取其精要,关键在于“德”、“能”、“勤”、“廉”四字,或者说,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尚德、增能、践勤和守廉。德以修身、能以应岗、勤以尽职、廉以正已,唯有如此,方可有所担当,有所建树,真正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

应岗须增能。一要增强专业业务能力。身在机关,岗位各不相同,承担的职责使命也各有差异。业务有特点,学术有专攻,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钻研,明方向、长知识、增才干,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更好地履职尽责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业务精通、游刃有余,以出众的业务工作能力来应岗践岗。二要增强创新突破能力。时代在发展,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工作创新能力,在繁忙的工作实践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理性地认识本职工作的内在规律,主动寻找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实绩,锲而不舍地完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层次,优化工作质量。三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身在机关,关注全局,服务社会,要求我们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把面向社会、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基准点,加强沟通,深化了解,深入基层,服务市民,以良好的形象履行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作为。

知理而健行,明德而善为。道德规范是一把尺子,衡量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规范着我们的所作所为。或许,现实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太多太多的不道德、不规范、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以更高尚的觉悟,更自觉的行动、更主动的作为,来身体力行,来恪守倡导,来示范引领,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因为,我们是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第四篇:加强诚信建设 筑牢发展基石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筑牢发展坚强基石

重庆市忠县拔山镇张兴政

当前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深入剖析各种诚信缺失事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淡薄。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简单化,只停留在精神层面。公众对诚信道德准则认识不全面、了解不深刻。二是体系滞后。尽管近年来我们也在诚信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漏洞、空白。三是惩戒不严。对失信行为的监管不力,打击不够,导致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大打折扣”。

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筑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基石,应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

首先,加强诚信观念教育。一方面,利用公益广告、网络、家庭、公司等有效载体进行教育和宣传,大力普及信用管理、失信惩戒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使诚信理念之风在耳濡目染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强化舆论监督,使诚信道德约束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形成诚信为本、诚信兴业的诚信道德规范。

其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对各部门、各单位的个人

1和企业等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

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协同监管,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

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要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

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的独立、公正、市场化运作的信用

服务机构。

最后,强化诚信奖惩机制。一方面,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该追究的追究,该处罚的处罚,加重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得到公允回

报,失信者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正面典型效应,设立“诚

信奖”等激励机制,评选诚信先进单位和个人,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

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更应该把诚信建设摆

在突出位臵,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

只有这样,诚信才能理性回归,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上层楼,和谐社会建设才能取得新进展!2

第五篇:筑牢平安基石 营造平安和谐

筑牢平安基石 营造平安和谐

——对安全生产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全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如何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是一直以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维护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工作极易引发居民的关注,也是群众最关心的焦点,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因素。

一、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的后果负责。同时,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物质保障责任、资金投入责任、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责任、规章制度制定责任等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往往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有的虽然在单位内建立了安全监管网络,层层签订责任状,但是有的责任单位认为安全生产投入多,效益不明显,所以积极性不高;有的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召开会议等形式落实了安全生产的有关措施,但在各项制度制定后就摆在桌上、挂在墙上,并未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成为领导、员工的自觉行动;有的单位虽然制订了安全生产预案,但是可操作性不强,预案的制定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认真组织实施;有的单位安全生产的宣传形式多,但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2、安全设施落后。近几年,全国各地由于安全生产设施落后,造成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造成了几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尤其体现在近几年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采用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惨痛教训。

3、行业监管滞后。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衔接不够紧密,存在脱节现象,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对事故隐患的检查流于形式,而综合监管部门由于执法主体、人员不足等方面的制约,无法全面的对单位的各项生产安全隐患全面检查。特别是行业监管部门对本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业技术规范比较熟悉、了解,而综合监管部门往往对特定行业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要求不能完全掌握,造成执法检查效果不明显。

二、安全生产工作建议和对策

1、开展扎实有效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因素在于各责任主体对安全文化的认识,而这种安全文化的认识的强化,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各责任主体的主动学习。同时,对各单位员工的安全责任教育也十分重要,一旦员工拥有一种强烈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的意识,就会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千方百计去消除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创造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加强对员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就是落实“说一不二”抓安全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教育员工提高自主保安意识,提高安全技术素质,真正做到在工作现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通过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宣传教育,有助于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公司用安全理念引导人,用安全学习培养人,特色安全管理规范人的安全管理的模式;通过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确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创造有利的安全环境,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进一步强化各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和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使全员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宣传教育,有助于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确立“综合治理”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开辟多元的安全宣传教育途径,做到抓事、抓人、抓心。解决好“三违”人员的思想问题,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把职工的身心调试到安全生产的最佳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2、加强监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安全发展,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各地区实际,制订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监管职责,规范事故报告的办法和程序。各专业监管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要把监管检查放在首位,分行业制订安全生产标准,督促行业部门自律,改变网点多、监管力不从心的局面。行业部门要指导经营单位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比如,工作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并可根据情况适时召开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研究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相关工作措施;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制度,落实监督检查责任;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及处臵制度等。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以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的环境。加快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这三支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后备人才储备、专业技术骨干和综合性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着力解决复合型、领军型、创新型安全生产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坚持重心下移,充实基层安全监管执法队伍,着力解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队伍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下载(论文)筑牢安徽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筑牢安徽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筑牢发展的基石(精选五篇)

    筑牢发展的基石——山阳区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纪实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比赛、省教育科研、省资源建设与网络管理等先进单位称号;全区各校先后荣获......

    办好教育事业筑牢发展基石 文档

    办好教育事业筑牢发展基石魏县四中王朝锋教育乃文明之薪火,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建设魏州市、打造冀东南区域教育中心的新时期,作为教书......

    筑牢文明的基石[优秀范文5篇]

    .筑牢文明的基石“一年没有回家,这次回家感到家乡的变化真大。宽阔整洁的街道,游人如织的广场公园,清风荡漾的楼院,现代化的大型商场,宛若置身于一座文明的花园,由内而外散发着文......

    创新党建思路 筑牢发展基石

    创新党建思路筑牢发展基石 ——三井党总支工作总结 三井党总支在开展党建工作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五化”建设,深化“三心”主题,构筑“两型......

    筑牢治理的党建“基石”(大全5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石、先锋引......

    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

    “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人民论坛·我们这十年) “元芳,你怎么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主人公的这句追问近来走红网络,成为公众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句式。 十年来,随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基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基石“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要建......

    筑牢新农村建设基石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大全

    筑牢新农村建设基石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xxx县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摆上更加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