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筑牢多点多极基石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筑牢多点多极基石
一条条乡村公路在青山绿水间蜿蜒,一排排别致的小楼房在田间草地上挺立,图书馆、健身室、小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5月9日,当参加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的县(区、市)委书记走进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综合体时,无不被眼前的一幕幕吸引住,发出啧啧地称赞。西充县委书记韩伦红介绍,这个为探索丘陵乡村发展模式而打造的新农村综合体,凭借前庭后院、自然生态的“微田园”新村风格,已成功跻身全国1000个“美丽新村”。
西充的发展,只是我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筑牢多点多极基石恢弘乐章的一个序曲。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四川183个县(市、区)GDP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已有96个。而“三大新兴增长极”所在的成都平原经济区8个市、川东北经济区5个市、川南经济区4个市的经济总量已占全省91%。
无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还是全省各地的统计数据,都充分表明,壮大县域经济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
走进广汉市,考察团参观了辐射带动10万亩农田的广汉市四川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这个建于2010年11月的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农业基地,核心区有2万亩,采用稻麦纯粮模式轮作生产。“我们这里连秸秆都是机械化打捆处理的。”广汉市农业局局长胡智自豪地说。2013年,核心区水稻平均亩产679公斤,小麦平均亩产485公斤。
广汉的发展路径映证了王东明书记指出的,“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
农业现代化,要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目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春夏之交,在川陕交界的朝天区校场村,随处都能看到核桃种植户们忙碌的场面。这里的核桃产业基地现有核桃树45000余株,总产量能达到150吨,产值达600万元。
核桃只是朝天特色农业这个大篮子里的一个“鸡蛋”,朝天已经建成核桃、蔬菜、土鸡、食用菌、蚕桑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3.5万户农户连片发展五大农业产业69万亩。2013年,朝天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居全省同类县区第4位。
工业强县、工业富县更是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于是,按照省委“立足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做大工业规模,推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要求,一场工业强县的热潮迅即展开――
成德共建工业园的落户,让中江这个农业大县驶入了工业强县的“快速通道”;丹棱推多项奖励政策,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产业,力争到2017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三台在软硬环境上狠下功夫,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招商引资,全面联系重点工业企业……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说出了县委书记们、县长们的心里话。
走差异化和特色化之路
我省有183个县(市、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尤以高原、山区和丘区为多,各地气候有着明显差异,少数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差异很大,这些都注定了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和特色化。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对此要求,“提升平原地区现代化水平,推动丘陵地区县实现突破发展,壮大山区县特色经济,扶持特殊贫困县跨越发展”,这为我们确立了走一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发展之路。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到2017年,15个平原县的生产总值全部超过100亿元,其中11个超过300亿元;44个丘陵县中,39个以上县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其中17个达到300亿元;36个盆周山区县中,13个以上的县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其中1个县达到300亿元;51个民族地区县中,5个以上县生产总值要超过100亿元,2个县超过300亿元。
如果说上面的数据比较枯燥,那我们到各地走走,你会看到:射洪县和威远县依托矿产资源,进行转型升级,取得新的突破;金堂作为农业大县,用10万亩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独具丘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泸州市江阳区以得天独厚的白酒产业链为动力,带动三产联动,取得多方面成功发展;仁寿强力实施仁寿全域天府新区战略,GDP连续3年保持平均16.6%,工业大县、经济强县正成为仁寿的新名片……
有特色、有侧重是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但在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杜受祜看来,除了区域化、差异化等特点,从科学发展角度考虑资源情况,产业布局及分工,各区域之间还应该协调发展。他以彭山县为例,认为其可以借助天府新区发展之力,从交通、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积极与成都对接,通过园区建设,成就“工业之强”。
72个“百亿县”的目标渐行渐近
5月9日,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在四川的135个县市(不含市辖区),其GDP为13963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县域在全省经济版图中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
在135个县市中,GDP超过百亿的县市56个,超过200亿元的县市比达到21个,超过300亿元的有4个县市,分别是双流县、西昌市、郫县和简阳市,距离2017年打造72个“百亿县”的目标渐行渐近。
数据喜人,但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分析,透过数字,我省县域经济的软肋也还存在:投资比重较高,消费比重较低;部分县市工业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收入差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县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也非常明显。
有的放矢,才最见成效。备受关注《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日前正式出炉,从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改革、城乡社会保障六个方面诠释了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新举措抛弃了以GDP单一增长为模式的经济发展考核方式,要求各县在建设领域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科学发展,更加关注保障民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向着72个“百亿县”的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举措,各地纷纷行动起来――芦山县抓住产业重建机遇,提出2018年前要力争建成乌木根雕产值百亿县;拥有陶瓷及配套、新材料产业、新型能源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5个“百亿大产业”的夹江,全力推动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泸县则准备深度融入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实现与泸州一体化发展;“四川造”汽车的基地龙泉驿区,则不放过任何延伸产业链的机会,继续寻求发展契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筑牢多点多极基石。无论是工业强县富县,还是城乡社会保障,无论是城乡统筹一体化,还是农村产权改革,这些措施都不是一蹉而就的,一切都还任重道远。(责编:裴佩)
第二篇:筑牢自身职业道德基石
筑牢自身职业道德基石
道德是人的精神价值基础,是社会规范的内在自律,既依靠外界力量施加,更重在个体的自我修养。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这其中,职业道德建设重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分类,肩负着履行国家所赋予的管理职责,其职业道德具有特定的内涵,应当做到:爱国忠民、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勤奋工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取其精要,关键在于“德”、“能”、“勤”、“廉”四字,或者说,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尚德、增能、践勤和守廉。德以修身、能以应岗、勤以尽职、廉以正已,唯有如此,方可有所担当,有所建树,真正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
应岗须增能。一要增强专业业务能力。身在机关,岗位各不相同,承担的职责使命也各有差异。业务有特点,学术有专攻,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钻研,明方向、长知识、增才干,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更好地履职尽责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业务精通、游刃有余,以出众的业务工作能力来应岗践岗。二要增强创新突破能力。时代在发展,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工作创新能力,在繁忙的工作实践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理性地认识本职工作的内在规律,主动寻找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实绩,锲而不舍地完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层次,优化工作质量。三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身在机关,关注全局,服务社会,要求我们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把面向社会、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基准点,加强沟通,深化了解,深入基层,服务市民,以良好的形象履行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作为。
知理而健行,明德而善为。道德规范是一把尺子,衡量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规范着我们的所作所为。或许,现实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太多太多的不道德、不规范、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以更高尚的觉悟,更自觉的行动、更主动的作为,来身体力行,来恪守倡导,来示范引领,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因为,我们是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第三篇:加强诚信建设 筑牢发展基石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筑牢发展坚强基石
重庆市忠县拔山镇张兴政
当前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深入剖析各种诚信缺失事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淡薄。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简单化,只停留在精神层面。公众对诚信道德准则认识不全面、了解不深刻。二是体系滞后。尽管近年来我们也在诚信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漏洞、空白。三是惩戒不严。对失信行为的监管不力,打击不够,导致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大打折扣”。
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筑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基石,应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
首先,加强诚信观念教育。一方面,利用公益广告、网络、家庭、公司等有效载体进行教育和宣传,大力普及信用管理、失信惩戒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使诚信理念之风在耳濡目染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强化舆论监督,使诚信道德约束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形成诚信为本、诚信兴业的诚信道德规范。
其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对各部门、各单位的个人
1和企业等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
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协同监管,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
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要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
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的独立、公正、市场化运作的信用
服务机构。
最后,强化诚信奖惩机制。一方面,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该追究的追究,该处罚的处罚,加重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得到公允回
报,失信者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正面典型效应,设立“诚
信奖”等激励机制,评选诚信先进单位和个人,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
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更应该把诚信建设摆
在突出位臵,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
只有这样,诚信才能理性回归,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上层楼,和谐社会建设才能取得新进展!2
第四篇:筑牢平安基石 营造平安和谐
筑牢平安基石 营造平安和谐
——对安全生产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全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如何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是一直以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维护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工作极易引发居民的关注,也是群众最关心的焦点,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因素。
一、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的后果负责。同时,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物质保障责任、资金投入责任、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责任、规章制度制定责任等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往往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有的虽然在单位内建立了安全监管网络,层层签订责任状,但是有的责任单位认为安全生产投入多,效益不明显,所以积极性不高;有的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召开会议等形式落实了安全生产的有关措施,但在各项制度制定后就摆在桌上、挂在墙上,并未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成为领导、员工的自觉行动;有的单位虽然制订了安全生产预案,但是可操作性不强,预案的制定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认真组织实施;有的单位安全生产的宣传形式多,但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2、安全设施落后。近几年,全国各地由于安全生产设施落后,造成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造成了几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尤其体现在近几年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采用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惨痛教训。
3、行业监管滞后。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衔接不够紧密,存在脱节现象,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对事故隐患的检查流于形式,而综合监管部门由于执法主体、人员不足等方面的制约,无法全面的对单位的各项生产安全隐患全面检查。特别是行业监管部门对本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业技术规范比较熟悉、了解,而综合监管部门往往对特定行业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要求不能完全掌握,造成执法检查效果不明显。
二、安全生产工作建议和对策
1、开展扎实有效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因素在于各责任主体对安全文化的认识,而这种安全文化的认识的强化,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各责任主体的主动学习。同时,对各单位员工的安全责任教育也十分重要,一旦员工拥有一种强烈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的意识,就会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千方百计去消除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创造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加强对员工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就是落实“说一不二”抓安全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教育员工提高自主保安意识,提高安全技术素质,真正做到在工作现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通过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宣传教育,有助于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公司用安全理念引导人,用安全学习培养人,特色安全管理规范人的安全管理的模式;通过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确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创造有利的安全环境,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进一步强化各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和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使全员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宣传教育,有助于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确立“综合治理”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开辟多元的安全宣传教育途径,做到抓事、抓人、抓心。解决好“三违”人员的思想问题,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把职工的身心调试到安全生产的最佳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2、加强监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安全发展,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各地区实际,制订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监管职责,规范事故报告的办法和程序。各专业监管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要把监管检查放在首位,分行业制订安全生产标准,督促行业部门自律,改变网点多、监管力不从心的局面。行业部门要指导经营单位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比如,工作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并可根据情况适时召开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研究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相关工作措施;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制度,落实监督检查责任;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及处臵制度等。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以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的环境。加快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这三支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后备人才储备、专业技术骨干和综合性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着力解决复合型、领军型、创新型安全生产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坚持重心下移,充实基层安全监管执法队伍,着力解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队伍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第五篇:筑牢发展的基石
筑牢发展的基石
——山阳区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纪实
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比赛、省教育科研、省资源建设与网络管理等先进单位称号;全区各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35项,省级荣誉27项,市级荣誉81项;东环路小学老师高娜,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数学优质课比赛,一举夺得大赛特等奖,成为我市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日前,笔者在山阳区教育局看到的一组组鲜明的数据、一个个骄人的成绩见证着该区教育的迅猛发展。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山阳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实施教育改革、深化教育科研,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谈到全区教育工作的发展时,该区区委书记牛炎平这样解读。
加大教育投入,力促设施标准化。据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介绍,今年年初以来,该区不断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在投入4695万元完成人民中路学校建设和解东一小东教学楼、25中综合实验楼、26中综合楼、太行东路学校南教学楼等校舍安全工程的同时,还先后投资480余万元建设了269座“班班通”教室和35个标准化实验室。目前,该区的教育教学技术装备建设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班班通”“实验室”应用率达到100%,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装备保障。该区积极引导学校注重内涵提炼,打造体现办学方向、彰显师生气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推动了该区校园文化建设向内涵式道路发展,全区校园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作为该区仅有的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市冶金建材技工学校,近年来通过扩张规模、改善条件等措施,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今年4月,市冶金建材技校被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已经成为该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宝库。
深化教育改革,力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海钧如是说。一年来,该区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首位,采取多种措施,把“科研兴课优质达标”和“联片大教研活动”等特色活动深化实施,对打破城乡和校际壁垒,提升校本教研水平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该区开展了教师技能竞赛、德国专家到农村上课、听课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了教师在教学研讨方面的实际困难。教师节期间,该区专门召开教育质量奖表彰大会,对30所学校,100余名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争创佳绩的热情。该区还鼓励全区各校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良好氛围。今年,该区成功申报立项省级实验课题12项,市级课题91项,均位于四城区首位。
强化教育科研,新教育实验活动成效显著。“新教育在焦作这方沃土的发展,山阳区是个典型,希望山阳区今后能走的更远,争取成为全国新教育实验的旗帜”,这是今年4月份,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考察该区新教育工作后,在全国校长峰会上对该区新教育实验工作的高度评价。在课程化推进过程中,该区以优秀实验教师为主组成了该区的研究团队,通过跟进性培训、主题研讨会、开放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让优秀教师成为新教育活动的主角,展示风采,同时解决实验教师操作上的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为实现课程化推进“铺路搭桥”。同时,全区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龙源湖学校在启动仪式上对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进行了表彰,塔南路小学举行了新教育实验“幸福童年”展
演活动,解东一小开展了“春之声”朗读比赛,十七中和太行路学校也相继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等,无不激发了全体师生亲近书本、学会读书的阅读热情。在今年召开的新教育年会上,该区有8家学校又被命名为实验学校,目前,该区参加全国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已达11家。(郭建文 柳玉忠)